① 有哪些动物是夜间出行的尽量列举多点···
1、蝙蝠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是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现生物种类共有19科185属961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
2、鼠妇
鼠妇又名鼠负、负蟠、鼠姑、鼠黏、地虱等,全世界有150种以上,多为广布的世界性种。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
3、马陆
马陆也叫千足虫、千脚虫、秤杆虫。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马陆能喷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马陆在世界上约10000种。
4、狼
狼,共46个亚种,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以食草动物及啮齿动物等为食。栖息于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针叶林、草地。除南极洲和大部分海岛外,分布全世界。
5、猫头鹰
猫头鹰,总数超过130余种。在除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大部分的种为夜行性肉食性动物,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面盘和耳羽使本目鸟类的头部与猫极其相似,故俗称猫头鹰。别名神猫鹰。
② 夜间生活的动物有那些
1、夜鹰
夜鹰一半指夜莺科的鸟类,全世界共80种,我国有7种,有时也包括美洲夜鹰亚科的种类(,甚至指整个夜鹰目的种类。
真正的夜鹰除新西兰及大洋洲的一些岛屿外,几乎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和热带区。有灰、褐或红褐的保护色。食会飞的昆虫,夜间在飞行中将其捕食。
2、猫头鹰
猫头鹰绝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但也有部分种类如斑头鸺鹠"xiūliú"、纵纹腹小鸮和雕鸮等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动;一贯夜行的种类,一旦在白天活动,常飞行颠簸不定犹如醉酒。
3、纵纹腹小鸮
在岩洞或树洞中营巢。通常夜晚出来活动,在追捕猎物的时候,不仅同其他猛禽一样从空中袭击,而且还会利用一双善于奔跑的双腿去追击。
常立于篱笆及电线上,会点头或转动,有时以长腿高高站起,或快速振翅作波状飞行。好日夜发出占域叫声,拖长而上扬,音多样。
4、蜥蜴
在热带生活的蜥蜴,由于气候温暖,可终年进行活动。但在特别炎热和干燥的地方,也有夏眠的现象,以度过高温干燥和食物缺乏的恶劣环境。可分为白昼活动、夜晚活动与晨昏活动三种类型。不同活动类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食物对象的活动习性及其他一些因素。
5、老鼠
凭嗅觉就知道哪里有什么,夜间出来活动,白天藏匿。智商高:相当机灵,非常灵活且狡猾,怕人,活动鬼鬼祟祟,出洞时两只前爪在洞边一爬,左瞧右看,确保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欢把窝建在有食物有水源之间,建立固定路线,以避免危险。
③ 夜里活动动物有哪些
1、猫头鹰
猫头鹰别名“鸮”,因其面貌似猫,人们一般称它们为“猫头鹰”。猫头鹰喜欢自躲在树叶间睡觉,等到夜幕降临出觅食,是森林里的捕鼠专家。由于猫头鹰的眼睛长在头部前方,不像别的鸟那样长在两边,因此它们想全方位观察四周情况时,只能不停地转动脑袋。
2、蚯蚓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3、蛞蝓
野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阴暗潮湿的环境适合其生活,当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4、鼠妇
卷球鼠妇主要危害西红柿、油菜等。症状成、幼虫危害叶片,造成缺棵,重者可食光叶肉,仅剩叶脉、叶柄。成体长9~15毫米,从褐色、灰蓝色,各背甲边缘为黄白色。多发生在沿海地区,在大连二年发生1代,以成体或幼体在地下越冬,翌年3月大量出现,此时正值菜苗阶段。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
5、马陆
昼伏夜出,多栖息潮湿耕地、或枯枝落叶堆、瓦砾、石堆下,行动缓慢,常成群游行。生殖孔1对,在第2对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当受惊动时,身体常卷曲成盘状。
④ 夜晚活动的动物有哪些
夜晚活动的动物有很多,通常被称为夜行动物。其中,最为常见的夜行动物包括:
1. 猫科动物,如狮、豹、虎、猫、狐猴等;
2. 犬科动物,如狼、狐、猎狗等;
3. 啮齿类动物,如松鼠、海狸、沙鼠等;
4. 飞行动物,如蝙蝠、夜鹰等;
5. 爬行类动物,如蛇、蟒蛇、变色龙等;
6. 哺乳类动物,如沙漠狐、浣熊、档李树指缺懒、沙猴等。
这些动物通常在夜晚活动,适应了黑暗环境下的特殊生存方式,并严密配合自身行逗迟的生理生态特征、食物需求等来完成自身的生命使命。
⑤ 晚上什么动物会出来
1、浣熊
喜欢栖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树林中,它们大多成对或结成家族一起活动。浣熊白天大多在树上休息,晚上出来活动。 经常在树上活动,巢也筑在树上。白天它们在空心树和岩石或地面上的洞中睡觉,当受到黑熊追踪时,它就会逃到树梢躲起来。到了冬天,北方的浣熊还要躲进树洞去冬眠。
浣熊是夜行性动物。晚上十二点后出门,加拿大人称之为神秘小偷。
2、猫
猫行动敏捷,善跳跃。吃鱼,鼠,兔等。猫之所以喜爱吃鱼和老鼠,是因为猫是夜行动物,为了在夜间能看清事物,需要大量的牛磺酸,而老鼠和鱼的体内就含牛磺酸,所以猫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吃鱼和老鼠,也是因为自己的需要才吃。
猫作为鼠类的天敌,可以有效减少鼠类对青苗等作物的损害,由猫的字形“苗”可见中国古代农业生活之。
3、猫头鹰
猫头鹰绝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但也有部分种类如斑头鸺鹠、纵纹腹小鸮和雕鸮等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动;一贯夜行的种类,一旦在白天活动,常飞行颠簸不定有如醉酒。
4、老鼠
凭嗅觉就知道哪里有什么,夜间出来活动,白天藏匿。智商高:相当机灵,非常灵活且狡猾,怕人,活动鬼鬼祟祟,出洞时两只前爪在洞边一爬,左瞧右看,确保安全方才出洞;喜欢把窝建在有食物有水源之间,建立固定路线,以避免危险;
略有动静或者变化,立即会引起它的警觉,不敢向前,经反复熟悉后方敢向前;老鼠具有很强的记忆性和拒食性,如果受过袭击,它会长时间回避此地。
5、狼
夜间活动多,嗅觉敏锐,听觉很好。机警,多疑,善奔跑,耐力强,常采用穷追的方式获得猎物。狼属于食肉动物,主要以鹿、羚羊、兔为食,也食用昆虫、老鼠等,能耐饥。狼是猎食动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组成,包括一对配偶及其子女,有时也包括收养的未成年幼狼。狼属于典型的食物链次级掠食者。
⑥ 在夜晚活动的动物有多少
夜里活动的动物有以下几种:
1、蝎子:蝎子是蛛形纲动物,蜘蛛亦同属蛛形纲。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螫、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
2、猫: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
3、蝙蝠: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翼手目是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
4、老鼠:其主要特点是身体呈锥形、无犬齿,门齿与前臼齿或臼齿间有间隙、门齿发达、无齿根、终生生长、常见啮物以磨短;行动迅速;以植物为主食。
5、猫头鹰:_形目中的鸟被叫做猫头鹰,总数超过13余种。在除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大部分的种为夜行性肉食性动物。
⑦ 夜行动物有哪些
常见的夜行性动物有豹子、壁虎、蚯蚓、棕榈蝮、猫头鹰、浣熊、灰狼、蝙蝠、红熊猫、蛞蝓、鼠妇、马陆、红眼树蛙、鼯鼠、慢性懒猴、老鼠、鸮、月神蛾、鸱鸺、蜥蜴、萤火虫等。
夜行动物有哪些
夜行动物每天的活动具有周期性,白天在隐蔽的地方休息,夜间进行摄食、生殖等活动,部分动物具有发光器官,对雌雄交配有所帮助。
夜行动物的生活习惯一方面是缘于对生存环境的恐惧,是一方面是本身的避敌行为,避过强烈的日光或是有较多猎食者活跃的时间。
夜行性动物有杂食性,也有草食性的,不一定都是肉食性,有些动物夜晚出没是因为它们的食物也在夜晚出没,有些则是因为有灵敏的感官,适合在晚上出没。
⑧ 夜间出行的动物
夜间出行的动物有猫头鹰、刺猬、蝙蝠、老鼠、夜鹰、狼、豹猫、萤火虫、鼯鼠、青蛙、赤狐、蝎子、小爪水獭、蟒蛇等,夜行性动物之所以会在夜晚出没,有些是因为捕食的动物也在夜晚出没,有些则是有灵敏的感官,适合在晚上出没。
1、猫头鹰
猫头鹰大部分的种类为夜行性肉食性动物,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该目鸟类头宽大,嘴短而粗壮前端成钩状,头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盘,部分种类具有耳状羽毛。
⑨ 哪些动物在夜间行动
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猫头鹰、蚯蚓、老鼠、夜莺、鼯鼠、蝎子、蛞蝓、鼠妇、狼等等,这类动物被称之为夜行性动物。这类动物之所以在夜晚行动,是一种避敌行为,它们每天的活动具有周期性,白天休息,夜间摄食,部分动物具有发光器官,利于在夜间行山带动。
夜行性动物也分为杂食性和草食性,并不都是肉食性,但它们具备良好的感官和高度的警觉性,它们在夜晚出没,也是因为其捕食的猎物会在夜晚出来。
猫头鹰喜欢白天躲在树叶间睡觉,等族唯拆到夜幕降临出觅食,是森林里的捕鼠专家;夜莺栖于茂密的兆枣低矮灌丛及矮树丛,通常离地面不超过2米。强于在地面跳动,两翼轻弹,尾半耸起,且往两侧弹,常在夜间由覆盖茂密处鸣唱。
蝎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强光的刺激,所以它们通常在夜晚出没;狼一般栖息于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针叶林、草地,它们嗅觉敏锐,非常机警,通常在夜间群体行动。
⑩ 夜间活动的动物有哪些 有什么夜间活动的动物
1、晚上出来活动的动物有蝙蝠、猫头鹰、老鼠、浣熊、狼、豹猫、蚯蚓、夜莺、海蛇、鼠妇、刺猬、萤火虫、赤狐、蝎子、小爪水獭、蟒蛇、美洲狮、狐狸、青蛙、河马和鼯鼠等。
2、夜行性动物之所以会在夜晚出没,有些是因为捕食的动物也在夜晚出没,有些则是有灵敏的感官,适合在晚上出没;夜行性动物也有杂食性和草食性的,并不都是肉食性,但是它们仍然具备良好的感官,或高度的警觉性。动物选择夜行,是缘于对生存环境的恐惧,是一种避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