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冬眠的动物一般都是什么时候才醒
一、动物冬眠的时间都不相同,醒来的时间也不大一样,大多数动物在惊蛰这个节气就自动醒来了,并非是这个节气要出来活动,而是到了这个节气气温回暖了达到了苏醒的温度。
二、动物的冬眠,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动。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冬眠后的动物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平时有所增加,显然冬眠对它们是有益的,使它们到翌年春天苏醒以后动作更加灵敏,食欲更加旺盛。
(1)动物冬眠多久会醒扩展阅读:
动物冬眠:
(1)冬眠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种极端的但被调节的体温、代谢和其它生理活动的下降,作为对减少能量消耗的适应。这种定义已不包括变温有机体对环境温度下降而发生被动反应时的季节性或昼夜的蛰伏。因而,真正的冬眠限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2)冬眠的物种大致可分成两类即主动式冬眠动物和被动式冬眠动物,后者如仓鼠,外部因素,包括光周期,食物和外界温度对这种冬眠周期事件的定时起主要作用。
㈡ 松鼠冬眠什么时候醒
春天到来后松鼠便会苏醒,因种类而异,并没有确切的时间。松鼠的生殖状态与食物获取状况密切相关。每年可以有两次生育,分别在2、3月和7、8月交配,妊娠期约为38~39 d。
但如果食物获取不足,则春季交配会被推迟或消失。婚配制度是一雄多雌制或混交制。交配前有求偶行为,通常优势雄鼠会拥有更多的交配机会。
初生雌鼠通常第二年开始生育,其生殖能力与体重密切相关,只有超过一定体重阈的雌性松鼠才具备生育能力,而且体重越大能够生育的后代越多。幼仔由雌鼠单独哺育,哺乳期超过10周。
人工饲养
在夏季时,要保证松鼠能够饲养在有充足的空气流通和风吹的环境里,不要让松鼠受到日光的暴晒,给它晒太阳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否则非常容易中暑;
给松鼠笼子里放上一块大理石,供它休息纳凉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平时还要注意遮挡阳光,可以让松鼠在整个夏天都能感受到凉爽闷;
热的夜晚,可以给它准备一个小风扇,但是不要直接对着它吹,可以利用周围墙壁之类的遮挡物让风扇吹出的气流折射到鼠笼附近。
㈢ 冬眠的动物中途醒不醒
绝大多数冬眠的动物在冬眠过程在都会醒过来,只不过反应不一样而已。有的是轻微的清醒,眨眨眼又睡了;有的呢,比如棕熊,它翻一个身,换个姿势,又睡着了;还有的,比如家里养的乌龟,醒来后你会发现,它会到处走走,喝点水吃点东西,然后接着睡;有些冬眠动物中间醒来后,还会上一下厕所。
动物种类不一样,冬眠时间的长短也不一样。有的刺猬冬眠3~4个月,而冬眠鼠可睡上6~7个月。不要误以为,冬眠就是一睡不醒,连续几个月,更常见的冬眠是间歇性的,中途会醒来好几次。但是,不是醒来的次数越多越好,因为冬眠动物每次醒来都要消耗体内的脂肪,醒的次数太多会导致脂肪过早地耗尽。
㈣ 动物最长的冬眠时间有多长
冬眠的长短随动物而异,
欧洲刺猬
3到4个月,冬眠鼠可睡上6到7个月。但不能简单认为,冬眠是一个长达数月不间断的过程,相反,常见的冬眠是间歇性的,也就是说有短暂的觉醒状态。但动物不能经常回复到醒的状态,因为每次醒来都是要耗体能的,醒的次数太多会导致脂肪贮存过早耗尽,以致没有足够的脂肪熬过冬眠期。
㈤ 动物为什么要冬眠,他们怎么可以睡那么久啊中途会醒么
冬眠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冬眠中途会醒来,但很快又会睡过去。
㈥ 动物在冬眠的时候会不会醒来,为什么
这要根据动物周围环境的温度来看了,只要温度达到它能活动的那个标准,它自然会醒过来.
例如<乌龟,它也是冬眼的动物,当温度达到10以下时,它就会冬眠,不吃不动.
一般情况下冬眠的动物是不会醒来的,因为它们会事先找一个相当安全的地方冬眠.
㈦ 乌龟冬眠什么时候醒呀
当春季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乌龟就会结束冬眠,陆续开始出眠。
乌龟正式进入冬眠的温度是15℃(也有说是12℃)以下。其中10-15℃,属于半睡半醒的浅冬眠状态;5-10℃属于深度冬眠期,效果最好;而0-5℃,温度已经偏低,有受冻的可能,因此,乌龟冬眠中的温度,以维持在5-10℃范围内最好。
保持持久的湿度。乌龟冬眠时虽然大部分器官都几乎关闭,但新陈代谢并没有消失,还需要少量水分维持机体运转。冬眠中一旦失水过度,可能会导致乌龟干死。冬眠中的湿度以潮湿不干为限度,一旦发现过干,就要及时补水。
冬眠环境应安全。一是要保证没有外界干扰,如老鼠、狗猫撕咬等,二是要尽可能选择黑暗的环境,乌龟才有安全感。自然界中,乌龟之所以藏在泥土中、草丛中、洞中等各种隐蔽环境,就是这样它觉得安全。
㈧ 乌龟冬眠后要多久才会醒过来
乌龟冬眠主要是因为天气太冷了,他不能活动了,不要吃食物,所以就冬眠了,等到明年春节,大概三4月份,天气暖和了,他就醒过来了。
㈨ 动物一般要冬眠几个月
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
冬眠,是变温动物避开食物匮乏的寒冷冬天的一个“法宝”。
你看,冬天一到,刺猬就缩进泥洞里,蜷着身子,不食不动,它几乎不怎么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每分钟只跳10~20次。如果把它浸到水里,半小时也死不了,可是当一只醒着的刺猬浸在水里2~3分钟后,就会被淹死,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冬眠时,动物的神经已经进入麻痹状态。有人曾用蜜蜂进行试验,当气温在7~9℃时,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动,但轻轻触动它时,它的翅和足还能微微抖动;当气温下降到4~6℃时,再触动它却没有丝毫反应,显然它已进入了深沉的麻痹状态;当气温下降到0.5℃时,它则进入更深沉的睡眠状态。由此可见,冬眠时神经的麻痹深度是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另外,冬眠时,动物体温显着下降。据研究,黄鼠在130个昼夜的冬眠时间中,共放出70卡热量,但冬眠过后的13.7个昼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热量。一般来说,动物在冬眠过程中,每昼夜只能放出0.5卡热量,但在它苏醒后,兴奋的时候,每昼夜则能放出42卡热量。由此可见,冬眠动物体温下降时,机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所以仅仅能维持它的生命。
动物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体温,更重要的是供给冬眠时体内的消耗。一般动物在冬眠前的体重,都比平时增加1~2倍,冬眠之后,体重就逐渐减轻。如冬眠163天的土拨鼠体重减轻35%;冬眠162天的蝙蝠体重可以减少33.5%。
动物在冬眠时,血细胞还会大大减少。平时,1立方毫米土拨鼠血液中,会有12180个白细胞,但冬眠时平均只有5950个,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尽管体内“卫士”──白细胞大大减少,但冬眠动物却从来没有发现生病的。
那么,为什么每年到一定的时候,动物就会进入冬眠呢?
为此,科学家进行过长期的探索。
夏天,科学家从人工条件下进行冬眠的黄鼠身上抽出血液,注射到活蹦乱跳的黄鼠静脉里,结果,它像被麻醉一样,很快进入昏睡的冬眠状态。
看来,在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可能含有一种能诱发冬眠的物质。实验还表明,冬眠时间越长的动物,其血液诱发冬眠的作用越强烈。
那么,这种诱发冬眠物质是什么呢?
据研究,这是一种存在于血清中的颗粒状物质,有时这种物质也会粘附到红细胞,因而使红细胞也有了诱发冬眠的作用。
奇怪的是,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对外来物质总是排斥的,但冬眠中的动物例外。科学家抽出冬眠旱獭的血清,注射到黄鼠的血液中,黄鼠不但不产生排斥反应,反而呼呼入睡,进入冬眠了。
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又带来了新的信息,在动物的血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与冬眠物质相对抗的物质。这种物质在血液中达到一定量时,就使冬眠的动物苏醒过来。
这样看来,动物何时开始冬眠,不仅取决于诱发物质,而且也取决于诱发物质和抗诱发物质比例的变化。科学家判断冬眠的动物可能一年到头都在“制造”诱发物质。抗诱发物质可能是在进入冬眠后开始产生的,并且其产量是沿直线上升,直到春暖花开才逐渐减少。当抗诱发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足以控制诱发物质的时候,动物才能从冬眠中苏醒过来。
至今,人们仍然未完全揭开动物冬眠的奥秘,探索还在进行,科学家认识到,研究动物冬眠不仅妙趣横生,而且在航天与医学上有重大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