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非洲动物大迁徙是从哪迁到哪,什么时候
东非大迁徙从坦桑尼亚境内的塞伦盖蒂公园南部,迁徙至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时间是每年6月左右。
迁徙的原因:从每年的5月中后期开始,非洲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就迎来了它的旱季,在这期间,公园的水草不能满足大量食草动物们的需求,所以食草动物们开始向塞伦盖蒂的西北面迁徙。
(1)动物迁徙要多久扩展阅读:
参加大迁徙的兽群分为前中后“三军”;打头阵的是20多万匹野斑马,紧跟其后的是百万头角马,殿后的是50万只瞪羚。因为斑马喜食高层新草,中层嫩草正好是角马的食物,而底层短草便是个头矮小的瞪羚的美味了。紧跟食草动物之后,便是成群结队的非洲狮、猎豹、豺狗等凶猛食肉动物。
当到达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200多万只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的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在这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队伍中,只有30%的幸运者能够回到出发地,而跟随它们一起回来的,还有40万在惊险旅途中诞生的新生命。
⑵ 请问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是多久,在哪里能看到
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一年中都有,是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之间进行的。
在坦桑尼亚可以看到,在肯尼亚也可以看到。
今年比较火的是肯尼亚,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动物保护区可以看到角马过河。
我去过那里
⑶ 马赛马拉动物大迁徙维持多久
8月8号在范围内,这还是要看你的运气了,到那边向导会帮你们找好位置的。
⑷ 动物大迁徙的季节是什么时候
6月,夏季。每年6月左右,坦桑尼亚大草原的青草被逐渐消耗,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为了食物,草原上的动物会长途跋涉3000多公里,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
2016年9月,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它们从坦桑尼亚境内的塞伦盖蒂公园南部,迁徙至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
(4)动物迁徙要多久扩展阅读
动物周期性迁移:
1、鸟类迁移
部分候鸟因季节和繁殖每年春季返回繁殖地,秋季迁往南方越冬地,做水平方向一定路线的周期性迁移,每种鸟类的迁徙路线不变,一般常沿食物丰富的近水地区迁移。
2、哺乳动物迁移
哺乳动物也因季节、繁殖和觅食等原因做周期性迁移,如北方驯鹿冬季南迁至针叶林带,春季则返回食物丰富的北方苔原带。除水平方向迁移外还有垂直方向迁移。如山区寒冷季节,动物常向低处移动觅食。
⑸ 非洲动物大迁徙是从哪迁到哪,什么时候
每年5月到6月,坦桑尼亚大草原的青草被逐渐消耗,漫长旱季让动物饥肠辘辘。角马、蹬羚、斑马等数百万食草动物为了生存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Serengeti National Park)北上,跋涉3000多公里,展开凶险面艰辛的迁徙。
在逃过埋伏在草原的狮豹、隐藏在河中的鳄鱼后,它们来到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Masai Mara National Park)自然保护区。短短两三个月后,它们再次不辞辛苦,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
饥饿、干渴、体力不支、被天敌猎食......只有30%的幸运者能回到出发地。而跟它们一起回来的,还有40万旅途中“制造”出的新生命。
这,就是每年都会发生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故事——“动物大迁徙”。
迁徙过程:
12月到次年5月,动物散布在从塞伦盖蒂国家 公园东南面一直延伸到恩戈罗戈罗(Nqorongoro)保护区的无边草原上。充足的雨水为它们提供着充足的食物。
5月中后期,随着旱季来临,动物向塞伦盖蒂的西北面迁徙,追赶青草和水源。
6月是动物哺乳期,几十万角马在迁徙路上降生。
7、8月,持续的干旱令动物纷纷越境,穿越马拉河,来到马赛马拉,一直待到9月。
10月,塞伦盖蒂的草原在雨水的滋润下开始返青。同时,面积只有塞伦盖蒂约十分之一的马赛马拉并不足以维持数百万头外来动物的生活。动物们再从东线南迁到塞伦盖蒂,回迁一直持续到11月。
12月,动物各自回到故园,休养生息,繁殖后代,补充途中丧失的大量同类。
最佳观赏时间:每年7月到9月之间是东非旅游的最佳季节
最佳观赏地点:马赛马拉国家公园中的马拉河沿岸,从热气球或小型飞机向下俯瞰最为理想。
迁徙主角:
斑马:迁徙数量约20万只,是军团的先锋,善以锋牙齿咀嚼草茎顶部。
角马:约140万只,是最令人瞩目的主力军,所以,动物大迁徙又被称作“角马大迁徙”。
蹬羚:约50万只,是军团的压阵官。角马离开后,草地上露出刚刚长出的嫩草,正是后面蹬羚的美食。
迁徙天敌:河马、狮子、猎豹、鳄鱼、豺狗
观赏概率:动物大迁徙每年上演,但每年看的迁徙路线都会有所偏离,比较典型的有:2000年12月,动物本应向南至坦桑尼亚南部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恩戈罗戈罗保护区,但当年少雨,动物们逆时针从马拉河进入坦桑尼亚西部,到12月下旬赛伦盖蒂开始下雨,动物才回到原有的正常路线。2001年9月,动物比平时大概晚了2个月到达马赛马拉,其中的100万角马中只有20万路过马拉河,可9月23日,角马再次开始逆向回到坦桑尼亚。所以,要事先准确预测某个时候动物群会在什么地方非常困难,看到大迁徙的概率只有15%,毕竟背后推动这种大迁徙的原因,是越来越变幻无常的天气。
⑹ 非洲动物大迁徙的路程有多远
非洲动物大迁徙的路程有3000多公里
6月-9月的非洲,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因为季节原因,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沿途狮子、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⑺ 动物的迁徙行为是怎么回事
动物为了始终处在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的地方,就不断地进行迁徙。它们的迁徙都是在特定的时间朝着固定方向行进的。
北极燕鸥在北极繁殖,却在南极过冬,它们总是在两极之间往返,一年之间往返的行程可达3万多千米。可以说北极燕鸥是所有鸟类中迁徙路线最长的。
生活在巴西近海地区的绿海龟,每年6月下旬,便会成群结队地穿越大西洋,历经两个多月,游过2000多千米,来到阿森松小岛上“旅行结婚”,繁衍下一代。之后,它们再成群结队地返回老家。
每年的五六月份,瓢虫便会集聚在一起迁移。这时,某处的海岸上便会被密密麻麻的虫体所覆盖,使海岸变成了淡红色,甚至海面上也会被这些成群的瓢虫染红,那种场面蔚为壮观。
蝗虫也要迁徙,它们的迁徙往往会给路过的农作物带来巨大危害。因为它们的食量很大,而且常常集体迁徙,每到一处就会将那里的农作物叶子吃光,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角马是草原上重要的食草动物。每年的5月份,雨季即将结束的时候,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绿草,角马会聚集成庞大的队伍大规模地迁徙。上千只蹄子踩着地面,在地上形成条条深沟,扬起大片灰尘。
龙虾一到秋天便会大规模迁徙。最初由两三只龙虾带头,首尾相接,排成纵队前进。沿途碰上的龙虾也会尾随其后,队伍于是越来越庞大,浩浩荡荡地向前行进,其速度每小时可达1千米。
哺乳动物中,迁徙路程最长的要属鲸类了。白鲸在栖息地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海岸之间迁徙,其行程可达1.8万千米。
⑻ 云南象群吃饱喝足继续北上,它们最终的目的地究竟是哪里
这群野象并没有确定的目的地,现在只是在找居住地,一旦他们觉得这个地方适合生存,就会在这里留下来。这次野象群的迁徙,确实非常引人注目,这15头大象完全偏离了其他大象的迁徙路线,从自然保护区,走向了人类的居住区。而且关键是这群大象越走越远,毫无回头的迹象。一路至今,大象已经造成当地居民上千万的经济损失,如果这群大象走进了昆明,那造成的威胁就更加大了。
其实从历史来看,国内的亚洲象还没有这么长的迁徙距离,有专业人士怀疑,这可能与他们的生存环境被破坏有关,这些年由于经济发展,云南部分地区开始开耕种植茶叶,而对于大象来说,茶叶肯定不能作为他们的食物,而原有的生态环境又被破坏了,所以迁徙也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动物迁徙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找适宜的栖息地,而气候和食物能支持它们走多久,它们就能够走多远——直到到达安全的生存环境。
这就好像人们在出远门寻找新家园的时候,会带上食物补给,补给越多,天气状况良好,能走的路就越远。
⑼ 动物们是如何迁徒的迁徙的路途有多远
某些无脊椎动物,如东亚飞蝗、蝴蝶等;爬行类,如海龟等;哺乳类,如蝙蝠、鲸、海豹、鹿类等,还有某些鱼类都有季节性的长距离更换住处的行为。动物的迁徙都是定期的、定向的,而且多是集成大群地进行。
鸟类的迁徙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周期性地发生,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人们按鸟类迁徙活动的有无把鸟类分为候鸟和留鸟。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不发生迁徙,如麻雀、喜鹊等。候鸟中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的鸟类被称为夏候鸟,如家燕、杜鹃等;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称为冬候鸟,如某些野鸭、大雁等。
鱼类的迁徙活动有一个专有名称叫“洄游”。大多数的鱼类可以说都是洄游鱼类,只有少数鱼类不表现出规律性的洄游。鱼类洄游按目的分为三种: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大、小黄鱼、大马哈鱼都进行生殖洄游。
哺乳动物的迁徙规模浩大,例如驯鹿的千里踏雪大迁徙。每年入冬,成千上万头的驯鹿汇集成巨大的鹿群,从北向南,朝森林冻土带的边缘地带转移。次年春天,它们再向北方的北冰洋沿岸进发。四五月份,鹿群到达它们熟知的冻土带僻静处,在此养育儿女。
昆虫的迁徙有时能创造奇迹,最着名的是产于美洲的彩蝶王,它们春天从中美洲飞到加拿大,秋天又飞回中美洲,行程4500公里,历时几个月,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动物的迁徙行为是一种适应现象,凭借这种活动,可以满足它们在特定的生活时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使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荣得到可靠的保证。
科学家日前记录到了迄今为止最长的动物迁徙距离,完成这项飞行纪录的是一群弱小的海鸟,它们在200天的时间内飞越了6.4万公里。 最多一天飞行1000公里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8日报道,这种海鸟名叫灰水薙鸟,它们在新西兰和智利繁殖,每年需要飞到北半球寻觅食物。为此,它们要飞越整个太平洋,两次穿越赤道。
⑽ 动物迁徙
动物迁徙
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而进行一定距离的迁移。有周期性迁移和非周期性迁移。周期性迁移通常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例如候鸟因季节和繁殖每年春季返回繁殖地,秋季迁往南方越冬地,做水平方向一定路线的周期性迁移。每种鸟类的迁徙路线不变,一般常沿食物丰富的近水地区迁移。鱼类由于季节、繁殖和寻食等因素做一定方向的周期性迁移,可分为:①生殖洄游,如淡水区的鳗鱼在生殖期游向深海产卵,称为远陆洄游。②稚鱼洄游,生活在海洋里的鱼,生殖期游往淡水中产卵,孵化的稚鱼翌年春季随融化的冰雪游入海洋。③觅食洄游,鱼类为寻食浮游生物而集群洄游到食饵丰富的水域。④季节洄游,鱼类因海水温度随季节变化而洄游到适宜温度的水域。哺乳动物也因季节、繁殖和觅食等原因做周期性迁移,如北方驯鹿冬季南迁至针叶林带,春季则返回食物丰富的北方苔原带。除水平方向迁移外还有垂直方向迁移。如山区寒冷季节,动物常向低处移动觅食。许多深海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一年中在深海和浅海中要分别度过部分时间。此外,自然界动物还存在非周期性迁移。一般在栖息地生存条件恶化时发生,例如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或动物大量繁殖后,就会引起动物大规模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