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抓小鸟方法该要怎么抓呢
一、怎样捕捉野鸟
玩赏鸟仅有少数几种能在人工饲养下繁殖,而大多数鸟必须从野外捕捉,然后进行驯化。捕鸟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张网围捕:张网围捕法效益较高,是各地捕捉成鸟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也有其缺点,在捕捉时对鸟的损伤太大,往往鸟受到过度惊吓而难以驯服。
2.扣捕法:扣捕法适宜用于那些领地意识强、富于进攻而又视力欠佳的鸟类,如画眉鸟等。
3.胶粘:胶粘捕鸟的关键在于调制适当的胶。有人利用天然树胶,但更多的情况是人工调制胶。
4.踏笼诱捕法:踏笼诱捕法可用来捕捉善鸣喜结群的鸟类,如大山雀、相思鸟等。
5.掏窝捕雏法:这一方法最适合于捕捉留鸟和夏候鸟,如红嘴蓝鹊、灰喜鹊、伯劳、黑卷尾、黄鹂、沼泽山雀、大山雀、金翅雀(详情介绍)、百灵、云雀等,均可用这一方法掏取幼鸟进行人工驯养。
6.用鸟夹捕捉:这一方法常用于捕捉旅鸟,鸟夹制作方法如同鼠夹,根据捕捉对象的大小制作相应规格的鸟夹,然后将鸟夹置于捕捉对象经常活动的地方,
用“诱鸟”或食物(如各种昆虫)诱使它到鸟夹周围,碰撞机关而被夹住。这一方法的缺点是捕捉数量较小,而且捕到的鸟易受伤。
但在捕捉野鸟时切忌狂捕滥捉,以防破坏鸟类资源,而应该根据鸟的习性,即可饲活度及可调教度,决定是捕成鸟还是捕雏鸟。如大山雀、绣眼鸟、相思鸟、画眉、黄雀、朱顶雀等可捕成鸟进行驯化。而百灵、云雀、黄鹂等,应捕雏鸟进行饲养驯化。
⑵ 野外生存小经验。 注意:既简洁,又到位
那么,该具备怎样的野外生存的常识才能应对野外生存呢?
首先,吃、穿、住、行的顺序要换一下,按照吃、行、住、穿的顺序说起。
万事吃当先,在野外不能弄到吃的就不能生存。正常情况下的出行要必备几样工具:多功能水果刀,纸巾、毛巾和水,记住喝空的水瓶不要很快扔掉。
不管具不具备这些必要的工具都要活下去。
假如这些也没有,那就是野兽式的野外谋生了。
吃的,在野外其实很多。比如夏季有野菜、蘑菇、鲜花、果实、河里的鱼、飞禽蛋、实在没吃的还有飞禽幼仔,如果能弄到小动物也可。吃动物是不得已的生存方式了。有些幼虫也可以吃---高蛋白哦!
秋季的野果会很多,冬季要少,只能吃野菜根和动物了。在野外,只有像猴子一样的聪明和狼一样的勇气才能生存下去。
但是,人们首先要认识这些食物,其次要会吃这些食物,记住一条,不论是什么食物,在野外要把食物弄熟再吃,避免把自己吃出毛病来。那不是锦上添花,是添乱啦。
取火,很重要。
如果自己没有带任何可以引起火灾的工具,那就要学会钻木取火、砸石取火-----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存活下来的。另外,近视眼镜、玻璃瓶底都可以用来取火。
认识野菜是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地球人都吃的野菜有蒲公英、苦菜,苋菜、榆树叶,还有住东半球人吃的苣蔴菜、柳蒿、黄花菜、河芹等等很多,如果实在不认识野菜,不能乱吃以防中毒。
野外生存秘笈一:仔细观察植物的叶子、枝干、花朵、果实,哪一样有很多被动物啃咬的痕迹,或被昆虫食过残缺,这个植物基本没毒。你找到相同的植物可以吃,不要吃野兽的残羹剩饭,或许野兽会留下毒液哦!
如果在春夏季节实在找不到可食植物,你基本不具备野外生存常识,那就找蘑菇吃吧,有些蘑菇可是有剧毒的!
野外生存秘笈二:蘑菇就像女人,长得太美可能有毒,长得太丑可能基因不好,那就找长得不美也不丑的。如果你不认识蘑菇,色彩鲜艳的基本不要碰,摸也不要摸,如果不饿的话,喜欢就远远地看着,饿了看也不要看,有些蘑菇散发的气息让周围的空气不良;长得很惨白的也不要吃,长得很不结实,一碰就碎的也不能吃。
北方的蘑菇很多种,白花脸、紫花脸、黄花脸,松树蘑、柳树蘑、柞树蘑、榆树蘑等等,有一条要记住,树上的蘑菇基本都能吃,还有猴头长在鲜活的树上,木耳长在躺倒的枯树上,都可以吃。还有一种在地上长的菌类,叫地衣,湿软半透明的深绿色,也可以吃。
如果野外没有这些,草也可以吃的,做一次“美羊羊”也能生存哦。
昆虫类可是高蛋白哦,会吃昆虫,敢吃昆虫是英雄!很多昆虫可以吃但是别吃错了。
野外生存秘笈三:吃昆虫的前提是要有火烧了吃,观察过鸟吃虫子吗?鸟能吃的基本没毒;有一种黑色的甲壳虫大手指甲那么大,黑亮黑亮的,有时生活在水中,有时飞起来上树吃果实,还有那条绿色的肥肥的大虫子是蚕宝宝的幼仔可以吃,有的树上挂着个很小的圆罐罐,那里面就有油乎乎的幼虫,这些都是高蛋白,营养丰富,运气好的时候,在野外可以弄到蜂蜜,注意不要被蜜蜂蛰伤了哦。
动物的猎取有点难度,它不同于植物的最大特点是会走动。
那么最好弄的动物蛇类、鼠类和鸟类了,鸟蛋、幼鸟也可以吃。但是不主张吃幼鸟,人家来到这个世界还没看到春天就被你吃了,是不是不人道。水边有水鸟巢,大树洞里有可能有鸟巢,树枝密集的树上,深草里都可能有鸟巢,那里有可能有鸟蛋,不得已时可以取来吃了,饿极了可以生吃,最好烧熟了吃。别忘了对那对嘎嘎叫的鸟蛋父母说声对不起哦,它们可能会跟踪你很远,也会咒骂你很久,非不得已时不要吃人家的娃娃,谁的儿女谁心疼。
还有捕鱼,先要会捉到小鱼、小虾,然后再学会用小鱼钓大鱼。
野外生存秘笈四:捉鱼虾。清浅的河水中翻起石头都可能捉到淡水小龙虾,那小家伙是倒着跑的,用手就能捉到。
在浅水处挖一个坑,在水深的方向留一个豁口,其他周边用石头和泥围起来直到露出水面,坑底放上几块石头,在这个水坑里放上蚂蚱昆虫,再准备一块大石头,足以很快挡住那个豁口。然后到稍远处水域游泳吧,一会这个坑里就会有鱼了。
野外生存秘笈五: 行走要有方向,野外生存必须会找方向。除了看太阳找方向,看树墩的年轮线找方向外,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植被,干旱地区植被茂密的方向朝北;不缺水的地区阳面草地的花多;观察地上的石头,长青苔的方向是北方;而不论哪里太阳升起的地方都是东方。
野外生存秘笈六:野外生存住在哪里,有帐篷的要把帐篷搭在背风的地方,雨季不要住在低洼处,要住在坡顶上,有风的时候要靠在树下。有车的住在车里时要把车窗摇下至少一寸宽,别怕蚊虫和寒冷,不能打开空调睡觉。不然会不会见到明天的太阳谁也说不好。
没有这些条件的就要采取野人生存方式喽。其实也很简单,有大树最好睡在大树上,事先看看是否有蛇,如果有就直接打下来换到下风头去宰杀备餐。别让其他动物嗅到血腥,晚上来叨扰。没有大树可把自己半埋沙土里休息,就是在身上扬满沙子;或把自己放在草堆里、树枝下边,免得被野兽嗅到你的气息,找你捉迷藏哦。
在哪里休息都要在下风头点燃火堆。顺便把露水弄湿的衣服烤干。虽然取暖很重要,但是点燃火堆更重要的是防止真的毒蛇、野兽来找你。
在离开宿营地时,一定要确保火源熄灭,半点火星都不能有,而且要等烧过的碳灰都凉了才可以离开,别忘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千万不要制造火灾。
⑶ 野外求生之旅如何捉小动物
在户外要遵守大自然法则 LNT
不抓小动物 不破坏环境
谢谢
⑷ 在农村,抓狗婆蛇有什么技巧没呢
听着“狗婆蛇”特别亲切,因为这是咱广西桂林农村地区的方言啊。
了解一下狗婆蛇狗婆蛇长约15CM,头尾像蛇,但生有四脚,有的地方也叫四脚蛇,上千种石龙子中的一种。雄性狗婆蛇块头一般会比雌的大,特别是头大,另外雄性狗婆蛇肚皮两侧的红色斑纹更加艳丽,符合动物界光鲜的外表更利于求偶的特征。
到了今天,大概是因为狗婆蛇食物的短缺,农村狗婆蛇的数量越来越少,以前田埂上到处见,现在也变得稀少起来,它不咬人,吃的大部分昆虫都是害虫,是咱们的好朋友,如今也成了“三有动物”,受到一定的保护,大家捉来玩一下就给放了吧,千万别伤其性命。
⑸ 怎样在野外制作陷阱抓动物
抓斑鸠:挖一个约1.5分米的、口径约1分米的小坑,在坑底撒上一些食物,如:大米、谷类。然后就等着吧~ 因为1.5分米这个距离斑鸠刚好够不到,但又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贪心的斑鸠就会一不小心掉下去或直接跳下去,当他吃完谷子才会发现他出不去了,细小的腿跳不出去,翅膀也无法张开,所以就只能等着你把它捞出来做烤斑鸠了~~(当然,除了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去伤害这些可怜的小东西吧)
⑹ 如何在野外(花园)诱捕动物
在地面上挖个坑,埋进一只大口玻璃瓶,瓶口和地面一样高,瓶里放几条活的黄粉虫,当石龙子到瓶里吃虫子时就会滑落其中。
用苍蝇拍直接拍打。将其击昏也可以捉住,只是力度要控制好,否则容易造成断尾甚至拍死捕捉对象。
石龙子是白天活动的动物,晚上诱捕无用。
⑺ 怎么捉到野外的猫
如果题主想说的是户外的流浪猫,需要先投喂几天,建立信任之后使用纸箱或者笼子引诱猫进去。如果是说纯野猫,那种属于保护动物,捕捉是违法的
⑻ WOW野外宠物怎么捕捉
1、升到10级的时候,找猎人训练师,他会交给你一个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就可以真正的学会训服野兽的技能,这个任务需要执行3次。首先,用鼠标选中目标,不用攻击,用技能道具释放技能,等引导结束。
⑼ 怎么捉小鸟
看过“少年闰土”没?雪地抓鸟!
就是把个“筐”(可以用桶等代替)用根绳子绑住的“小木棍”支起筐的一角,然后在筐底下放些鸟可以吃的“食物”然后把“长绳”拉远点,远远地注视那,运气好,等鸟一进去吃时,之后就不用说了……若运气好就成功了!
试试可以,别常以此为乐啊,重在抓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不会是为了杀它吃它吧?!
⑽ 冬季在野外如何捕捉蟾蜍
1、首先要制作一个网兜,网兜不应太大,最好网线比较结实
2、一般在农村比较湿润的地方才会有,比如水塘边,沟河旁边的草丛中,一般出现最多的就是那种水塘边,烂树根下面
3、施网:发现蟾蜍后,如果在水里,可以直接下网。如果在洞里,就要下想办法把其赶出来,然后下网
4、注意安全,蟾蜍是有毒性的,比如中华大蟾蜍,其毒腺(头部两侧,鼓起的部分)内的毒液要是弄到眼睛里会有强烈的灼烧感。
5,蟾蜍的饲养,蟾蜍的生活能力比较强。可以从田地里挖土放在培养箱里,让后把蟾蜍放在土里,食物的话可以选择小虫子,比如面包虫(方便购买)。
养殖技术
蟾蜍俗名癞蛤蟆,过去在农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克左右。
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即降低养殖成本,又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可谓一举多得。
基本技术
蟾蜍种源可从野外捕获,也可以捞取卵块或蜊蚪进行饲养。每年春末夏初,5~8月份为蟾蜍的产卵季节。
在气温升至6~8℃时,蟾蜍即开始雌雄抱对,人工养殖时雌雄比例比3:1为宜,受精率可达90%以上。温度在16℃时便可产卵。
每次产卵量大约在5000枚左右。一般呈双行排列在管状胶质带内,卵带可长达几米,缠绕在水生植物上。人工孵化时水温应控制在10~30℃之间,以℃为宜。并随时注意调节水温。
苦遇寒流或暴雨天气,可用塑料薄膜覆盖。经过3~4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常成群向一个方向游动。
养殖要点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一种极有药用价值的经济动物。蟾蜍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叫“蟾酥”,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它可以治疗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
药市上蟾蜍价格曾达每千克2000元以上且呈继续上升趋势,环境污染使野生蟾蜍越来越少,蟾蜍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国内外厂家对蟾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所以人工繁养蟾蜍、采集蟾蜍是致富的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