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析。圣桑和动物狂欢节
《动物狂欢节》圣-桑曾于1886年,先后到布拉格与维也纳进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奥地利休息了几天。就在这些日子里,他应巴黎好友的请求,写作了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一)序奏及狮王的行进;(二)公鸡和母鸡;(三)野马;(四)乌龟;(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馆;(八)长耳人;(九)林中杜鹃;(十)大鸟笼;(十一)钢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鹅;(十四)终曲。其中只有《天鹅》一曲是在作者生前发表的。
1、序奏和狮王的进行曲:由双钢琴的序奏开始,出现雄伟庄严的进行曲,表示狮子的登场;这只万兽之王,迈着堂皇的步伐,带领看动物们的行列。
2、公鸡和母鸡:母鸡用单簧管表示,公鸡则以最高音的钢琴表达。
3、野驴:由钢琴飞驰般的演奏,描写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追逐的野驴。
4、乌龟:这一段音乐是取用作曲家奥芬巴哈的“天堂与地狱”序曲中的一段,活泼快速的康康舞旋律;在此曲中,慢吞吞地演奏出来,跟前段恰成鲜明的对比。
5、大象:在钢琴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白辽士所作“浮士德的天谴”中,妖精之舞的旋律以及孟德尔颂“仲夏夜之梦”中的诙谐曲。这些轻快的音乐,圣桑却将它拿来描写大象笨拙的步伐,与滑稽可笑的舞步。
6、袋鼠:袋鼠以长而健的后腿,踢着地面向前跳跃行进。袋鼠那出奇地长且大的尾巴,也能帮助其跳跃平衡的动作。圣桑用两合钢琴交替奏出的装饰的乐句,描述袋鼠轻快的动作。
7、水族馆:由钢琴弹奏出轻缓的琶音,有如玻璃水族箱里头清水的波动,长笛与弦乐,奏出安详的旋律,描述在水中悠游的鱼。
8、长耳人: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交互奏出特别的乐句,像是一头驴头人身的怪物嘶叫的声音。
9、林中杜鹃:钢琴的和弦表现幽静的森林,模仿杜鹃的单簧管反复的奏出两个单音一咕!咕!
10、大鸟笼:由弦乐器的颤音来表示鸟儿振翅飞翔的声音,长笛主奏表达小鸟飞跃的情景;钢琴则模仿鸟笼中小鸟的鸟叫声。
11、钢琴家: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曲中反复弹奏彻尔尼的练习曲,讽刺钢琴学生不断苦练单调乏味的音阶,多可怜。
12、化石:木琴跟管弦乐合奏出圣桑自作“骷髅之舞”中,骷髅们跳舞的旋律。
13、天鹅:由钢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看大提琴奏出美丽迷人的旋律,描述天鹅以高贵优雅、安详地浮游的情形。
14、终曲:这是最后所有动物一起活跃热闹的大团圆场面。最后汇集成欢乐的气氛,在灿烂欢愉的高潮中结束。
⑵ 为什么说《动物狂欢节》这是一部雅俗共赏的管弦乐组曲(一)
夏尔·卡米尔·圣·桑(法国1835年-1921年)
《动物狂欢节》是圣·桑的天才之作,其中用了很多作曲家的旋律来表达动物,在这新颖奇拔的乐曲中,倾入圣·桑特有的机智、幽默与讽刺的性格。此曲用自由奔放的情调作成,并引用一些通俗名曲的片段,不但不会产生卑俗的感觉,还保持着高雅的趣味,由此可见圣·桑非凡手法之一斑。——加拿大着名钢琴家维朗妮卡音乐家同一切艺术家相同,艺术的寿命和生命的实际年龄并不能画等号。有的人生命很短,却凝聚成力量巨大的瀑布,在短暂的生命中将艺术的光芒迸发出来;有的人生命很长,却不过是抻长了的皮筋儿、稀释过的溶液,将一个乐章铺排成了4个冗长的乐章而已。法国音乐家圣·桑在艰难困苦中度过漫长的一生,然而他的音乐创作生涯却绝不是抻长了的皮筋。作为技巧最圆熟的作曲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目前还活跃在乐坛上,但是在法国以外的地方,其声誉却不见上扬,这显示圣·桑的乐名未能充分反映其为最优秀作曲家的事实。
圣·桑的音乐必定带有某种活力,其音乐中的逻辑,井然的顺序,精练、明晰的梗概,纯而不杂的专业风格,都在美学上达到了自成一家的境界。他的音乐根植于古典传统,不论是否区别于正统形式,总是能够万变不离其宗,可称为有史以来第一位新古典主义者。他的音乐追求“古典高雅”的风格,在当时所有法国作曲家中,以圣·桑的音乐最为纯净,全然摒弃法朗克及其乐派甘美甜腻的弊端。或许《g小调钢琴协奏曲》与《管风琴交响曲》的内涵并不是十分深刻,但是它们至少一扫当时陈腐俚俗与品位低级的通病,从某些方面来说,圣·桑真可谓是法国的门德尔松。
⑶ 法国的着名作曲家都有谁以及其作品
法国的着名作曲家以及其作品:
1、纪尧姆·德·马肖(法语:Guillaume de Machaut,约1300年-1377年4月),法国中世纪作曲家、诗人。代表作有《圣母弥撒曲》。
2、古诺 (1818~1893),男,法国作曲家1818年6月18日生于巴黎1893 年10月18日卒于圣克卢。代表作有《微风圆舞曲》,《士兵进行曲》,《圣母颂》,《小夜曲》。
3、布莱兹(1925~ )Boulez,Pierre,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代表作有《《无主的锤子》,《重重皱褶》,《结构Ⅰ》,《结构Ⅱ》,《力量之诗》。
4、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年3月7日—1937年),出生于比利牛斯西布恩小镇,法国着名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代表作有《达芙妮与克罗埃》,《鹅妈妈》,《茨冈》,《波莱罗舞曲》,《图画展览会》。
5、夏尔·卡米尔·圣-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法国钢琴、管风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属于浪漫时期。他的作品对法国乐坛及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有《动物狂欢节》、《骷髅之舞》、《参孙与达利拉》。
⑷ 怎样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交响曲《动物狂欢节》
说起狂欢节,大家一定不会很陌生吧。它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是农民们为每年春季来临而举行的一个重要而有趣的节日。
在狂欢节期间,家家户户都盛备美酒佳肴,宴饮狂欢。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又当数别出心裁的化装舞会了,人们头戴假面具,化装成各种神仙鬼怪和动物小丑,到狂欢节舞会上纵情歌舞。即便是自己的至亲好友,在这种场合也使你完全认不出他的“庐山真面目”来。
因此,每年的狂欢节总要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共庆共乐,同时它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单在音乐方面,就曾有不少作曲家以狂欢节为题写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其中最为人喜闻乐见而又通俗易懂的莫过于法国作曲家圣桑那部交响曲
《动物狂欢节》了。
凡听过《动物狂欢节》
的人,都无不为音乐中所塑造的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物肖像画而拍案叫绝:发威的雄狮、稚拙的大灵巧的袋鼠、迟钝的乌龟、旷野中毛驴的长鸣和空谷幽林中杜鹃的低吟……都传神地刻画出了动物的独特个性和习性。长期以来,它一直都是一部生动的交响乐入门教材。但是也许很少有人在聆听这首乐曲时会把他与一幅幅讽刺辛辣的漫画联系起来吧。
圣桑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当时音乐界的一批守旧平庸之辈把持着乐坛,称王称霸。在他们的影响下,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追求奢华浮夸的风气随处可见,而真正富于新意的作品和有才华的年轻人则受到种种压制和排挤。作为一个立足于振兴法国民族音乐的作曲家,圣桑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表明了与顽固保守势力的对立,更想有机会用音乐来揭露那些大人物们的真实面目。
这样,
《动物狂欢节》
就成了实施他计划的最理想的工具。按照他的构想,他笔下的每种动物都有其特定的寓意。比如乐曲一开始奏出的那耀武扬威的狮子形象,其实是讽刺社会上那些有权有势的养尊处优的平庸之辈,他们惯于发号施令、颐指气使,显得不可一世。接下来的一段描写了公鸡与母鸡的争啼,鞭挞了那些爱出风头、自命不凡的“君子”和喋喋不休、搬弄是非的小人。此外,用骡子的飞奔模仿一味追求快速弹奏的“钢琴大师”的演技;用大象的步伐描绘那些技艺拙劣的“舞蹈明星”的舞姿态;用乌龟隐喻不学无术却拼命想往向上爬的“投机家”;用“化石”抨击头脑僵化、感情冷漠的“学霸”等等。
作曲家手中的那支笔犹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把那个时代音乐界的众生相通过音符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正由于这部作品的涵义独特,因此圣桑对它的处理也就格外谨慎。他不愿由此而遭受那些没完没了的人身攻击,从而乾扰他的作曲,所以这部作品除在1886年的狂欢节音乐会上由他亲自指挥首演之后,不再允许别人在他生前出版和演奏这部作品。唯一的例外是这部组曲中的第13段《天鹅》,它不在作者自己颁发的这项禁令之内,因为在天鹅身上寄托着人类一切理想美好的东西。它那纯洁善良的品质,值得人们永久歌颂。
多少年来,音乐家们通过各种演奏形式来表现这段诗意盎然、内涵丰富的篇章。它甚至还被舞蹈家改编成独舞《天鹅之死》展现在舞台上。(求风)
⑸ 圣桑《动物狂欢节》听后感
圣桑《动物狂欢节》听后感可以根据自己听完后的感受,写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例如:
这部作品是作者专为自己闹着玩而写的由于其中引用其他作曲家的一些曲调,大都经过并非善意的改动,常常带有讥讽的意味。
在作者在世时,除在1887年2月在巴黎秘密为朋友演出过一次外,圣桑禁止在他生前演奏或出版这部作品,唯独其中的 “天鹅”一曲可以例外。
圣桑死后,人们看到他的遗嘱已经取消对这部作品的各种限制,自此以后,《动物狂欢节》便作为一套管弦乐组曲经常出现在各国音乐会舞台上。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
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去享受音乐的快乐,愿我们温暖的引导与陪伴,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音乐传递的快乐力量。
《天鹅》是全组曲中最精美、最着名的音乐,曲中竖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荡漾的微波,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优雅的神姿,以及安详自在地浮游时的情景。
全曲由伴奏竖琴水波荡漾般的前奏开始,接着大提琴唱出6/4拍子圆滑奏的高雅旋律,时而上行,时而下行,情调极为优美。竖琴伴奏的节奏与音型均与前奏相同,与大提琴的曲调融和无间。结尾乐句也很美,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渐消失。
⑹ 关于动物的一些着名交响乐比如说《动物狂欢节》《皮得与狼》,最好还有作曲家的名字!! 谢谢
《动物狂欢节》的作者是圣.桑 《彼得与狼》的作者是普罗科菲耶夫
⑺ 动物狂欢节的作者,国籍和曲目名称
动物狂欢节(法文:Le carnaval des animaux)是法国作曲家卡米尔·圣桑所作的一系列室内乐组曲,由十四首小品组成。主题曲《卡卡之歌》以各种乐器生动地描写许多动物而闻名。
动物狂欢节整部组曲:
1.序奏及狮王行进曲;2.公鸡与母鸡;3.野驴;4.乌龟;5.大象;6.袋鼠,7.水族馆;8.长耳人
9.林中杜鹃;10.大鸟笼;11.钢琴家;12.化石;13.天鹅;14.终曲
⑻ 动物狂欢节是谁作曲的
法国作曲家-圣桑
⑼ 着名组曲《动物狂欢节》,交响乐《骷髅之舞》是由哪位法国音乐家创作的
圣桑.
.
.
.
.
.
⑽ 动物狂欢节是谁的作品
管弦乐组曲
介绍文件一 《动物狂欢节》圣-桑曾于1886年,先后到布拉格与维也纳进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奥地利休息了几天。就在这些日子里,他应巴黎好友的请求,写作了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一)序奏及狮王行进曲;(二)公鸡与母鸡;(三)野驴;(四)乌龟;(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馆;(八)长耳人;(九)林中杜鹃;(十)大鸟笼;(十一)钢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鹅;(十四)终曲。其中只有《天鹅》一曲是在作者生前发表的。 1、序奏和狮王的进行曲:由双钢琴的序奏开始,出现雄伟庄严的进行曲,表示狮子的登场;这只万兽之王,迈着堂皇的步伐,带领着动物们的行列。 2、公鸡和母鸡:母鸡用单簧管表示,公鸡则以最高音的钢琴表达。 3、野驴:由钢琴飞驰般的演奏,描写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追逐的野驴。 4、乌龟:这一段音乐是取用作曲家奥芬巴哈的“天堂与地狱”序曲中的一段,活泼快速的康康舞旋律;在此曲中,慢吞吞地演奏出来,跟前段恰成鲜明的对比。 5、大象:在钢琴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白辽士所作“浮士德的天谴”中,妖精之舞的旋律以及孟德尔颂“仲夏夜之梦”中的诙谐曲。这些轻快的音乐,圣桑却将它拿来描写大象笨拙的步伐,与滑稽可笑的舞步。 6、袋鼠:袋鼠以长而健的后腿,踢着地面向前跳跃行进。袋鼠那出奇地长且大的尾巴,也能帮助其跳跃平衡的动作。圣桑用两合钢琴交替奏出的装饰的乐句,描述袋鼠轻快的动作。 7、水族馆:由钢琴弹奏出轻缓的琶音,有如玻璃水族箱里头清水的波动,长笛与弦乐,奏出安详的旋律,描述在水中悠游的鱼。 8、长耳人: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交互奏出特别的乐句,像是一头驴头人身的怪物嘶叫的声音。 9、林中杜鹃:钢琴的和弦表现幽静的森林,模仿杜鹃的单簧管反复的奏出两个单音一咕!咕! 10、大鸟笼:由弦乐器的颤音来表示鸟儿振翅飞翔的声音,长笛主奏表达小鸟飞跃的情景;钢琴则模仿鸟笼中小鸟的鸟叫声。 11、钢琴家: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曲中反复弹奏彻尔尼的练习曲,讽刺钢琴学生不断苦练单调乏味的音阶,多可怜。 12、化石:木琴跟管弦乐合奏出圣桑自作“骷髅之舞”中,骷髅们跳舞的旋律。 13、天鹅:由钢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看大提琴奏出美丽迷人的旋律,描述天鹅以高贵优雅、安详地浮游的情形。 14、终曲:这是最后所有动物一起活跃热闹的大团圆场面。最后汇集成欢乐的气氛,在灿烂欢愉的高潮中结束。 第十三曲《天鹅》。此曲是本组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常被单独演奏,甚至成为作者圣-桑的代表作品。本曲是整部组曲中唯一一首优雅、温柔的小曲,与其他各曲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般认为《天鹅》是全组曲中最精美、最着名的音乐,曲中竖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荡漾的微波,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优雅的神姿,以及安详自在地浮游时的情景。全曲由伴奏竖琴水波荡漾般的前奏开始,接着大提琴唱出6/4拍子圆滑奏的高雅旋律,时而上行,时而下行,情调极为优美。竖琴伴奏的节奏与音型均与前奏相同,与大提琴的曲调融和无间。结尾乐句也很美,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渐消失。 介绍文件二 动物狂欢节(The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又称《动物园大幻想曲》。作于1886年,是一首十分独特的作品!独特之一是乐器编制:由是两架钢琴与九件乐器(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倍大、长笛、单簧管、木琴各一)的室内乐组成 。独特之二是:组曲由多达十四个乐章组成,独特之三是作者大量采用通常被认为最不足取的单纯音响模仿手法,可是却富于美感,逗人喜爱。独特之四也是最为独特的一点:作品中不仅用了他本人以前的音乐主题,而且还引用了其他作曲大师的许多旋律,并加以夸张、变形、漫画化。难以断言,这是出于“善意的玩笑”、童心不泯的“恶作剧”还是意有所指的刻薄讽刺。 其实这部作品是作者专为自己闹着玩而写的由于其中引用其他作曲家的一些曲调,大都经过并非善意的改动,常常带有讥讽的意味,因此,在作者在世时,除在1887年2月在巴黎秘密为朋友演出过一次外,圣桑禁止在他生前演奏或出版这部作品,唯独其中的 “天鹅”一曲可以例外。圣桑死后,人们看到他的遗嘱已经取消对这部作品的各种限制,自此以后,《动物狂欢节》便作为一套管弦乐组曲经常出现在各国音乐会舞台上。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 整部组曲由十三部标题小曲和终曲组成: 1、序奏及狮王的行进。(Introction and Royal March of the Lion) 两架钢琴从弱转强的和弦颤奏,是兽王出场的威武先导,我们还没有看到狮子的身影,但在弦乐组中已经可以听到它那一阵强过一阵的咆哮声,这就是全曲的引子。接着,音乐的速度转快,两架钢琴模仿的是军号合奏,这种合奏作为王公贵族出场的信号,我们都已熟知,而兽王呢,它居然也讲究这样的排场!随后,这只狮王便在威武的进行曲中出现了。狮王的出巡由主题的反复进行来表现,它的仪仗队(军号合奏的模仿)经常跟在它的身旁,这狮王也不时用吼叫来显示它的威风(钢琴和低音弦乐器的半音进行乐句)。 2、母鸡和公鸡。(Hens and Cocks) 真想不到小提琴能够把母鸡生蛋的叫声模仿的这样惟妙惟肖,这个动机从拉摩的一首着名钢琴曲引来的。钢琴与小提琴的另一个音型让我们听到了公鸡报晓。 3、野驴(敏捷动物类)。(Wild Asses) 作者把原来的标题“敏捷动物类”改为副标题时,特指中亚细亚草原的野驴,双钢琴飞驰般的快速演奏,描绘了野驴驰骋时的野性十足。有趣的是,这些乐句自始至终几乎没有变换过节奏和力度,喜欢挖苦人的圣桑在这里明确无误地嘲弄那些在技巧上看来令人眼花缭乱的钢琴表演者——这些人的音乐素质要是能够像他们的运指功夫那样灵巧伶俐,倒是会成为音乐家的。圣桑是一个地道的钢琴家和管风琴家,因此,他对钢琴演奏上那种刻板和机械的训练特别反感,在这组作品的十四首乐曲中,他两次把它当作一个讽刺对象,这并不是偶然的。 4、乌龟。(Tortoises) 它是从奥芬巴赫着名喜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拿来这首风靡一时的《康康舞曲》的曲调,不同的是他将原来狂热的急板放慢了无数倍。低音弦乐器演奏出乌龟诙谐缓慢地由远而近地爬行,不时地东张西望,偶尔吃一两口路边的青草,不慌不忙,憨态可掬。 这支旋律在电影《河东狮吼》里也被恶搞过,当时古天乐唱着“来来我是一个苹果,果果果果果果.....”用的就是这支旋律,而张柏芝则在一旁“击节而喝”。看来,咱们新新人类的恶搞癖好,还是跟圣桑爷爷学的呢。 5、大象。(The Elephant) 低音提琴作为主奏乐器,演奏出较轻快的圆舞曲,低沉的声响加上舞曲的节奏,一听便可想象大象扭动着那笨重庞大的身躯,显得即滑稽可笑又形象生动。取自伯辽兹的戏剧传奇《浮士德的沉沦》中轻盈飘逸的《仙女之舞》,要是伯辽兹看到圣桑如此糟蹋他的作品,会作何感想呢。 6、袋鼠。(Kangaroos) 双钢琴交替奏出了跳跃性的音型,刻画出袋鼠轻快而敏捷的身影,互相追逐、嬉戏、无忧无虑,恰与大象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 顿音同休止符交替组成的轻捷跳动音型,惟妙惟肖地模仿出袋鼠惊人的跳跃本领,而穿插其中的停顿音型,似乎是在描写袋鼠在跳动中不时出现稍为踌躇不前的片刻。 7、水族馆。(The Aquarium) 两架钢琴奏出节拍交错的反向琶音进行,展现了微波荡漾的水面、阳光在清彻的水中直射水底、千姿百态的鱼群在悠游,在这一成不变的节奏上,长笛和小提琴演奏着同样纯净的旋律,钢片琴以晚半拍的方式复奏主题旋律以及近结束时出现的多次滑奏,则有如鱼鳞在阳光下闪烁的光点似的。整曲美丽得令人犹如身临其境。 8、“长耳人”。(Persons with Long Ears) 小提琴以特殊的方法齐奏,怪诞的声响表现了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中一种驴头人身的怪物在声嘶力竭地鸣叫(也正是日常人们所见的驴叫),这是圣·桑在讽刺那些饶舌的所畏艺术权威们。 9、林中杜鹃。(Cuckoo in the Heart of the Wood) 钢琴以和弦轻轻地表现出幽静的森林,杜鹃的啼声在单簧管的模仿演奏下,栩栩如生。一种和谐宁静的大自然与前一段的声嘶力竭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心理感受。 10、鸟舍。(The Aviary) 弦乐器奏出的颤音呈现出群鸟振翅高飞的画面,其间不断地有小鸟在跳跃在欢唱。 11、钢琴家。(Pianists) 车尔尼的钢琴简易音阶练习在此反复弹奏。我们知道,钢琴家同摆在动物园里供人们观赏的动物,应该说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我们也知道,那些只会没完没了地弹车尔尼的学生,可能是不大会有出息的。为了说明这点,圣桑索性让钢琴反复演奏这首车尔尼简易练习曲,而把乐队只限于小心翼翼地提供转调的和弦而已。看来圣桑对初学钢琴者那样拙劣的演奏是深恶痛绝的,他在这里甚至把他们关进动物园去了。 12、化石。(Fossils) 这回,圣桑不但嘲笑了别人的作品已经僵化和过时,也嘲笑了他自己。圣桑自己的《骷髅之舞》中已为人们所熟知的那些白骨的声响,现在用木琴干枯但明亮的音色再现了出来;而同这些只剩下白骨一副的鬼魂主题相交织的,还有两首古法国民歌的动机以及摘自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罗西娜的咏叹调的一个乐句(单簧管)。所有这些曲调都这样快就变成化石了吗? 13、天鹅。(The Swan) 这是整套组曲中最受欢迎和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不能说的秘密》中周杰伦在毕业音乐会上弹奏的就是这个主题的变奏);有人可能并不知道圣桑写过《动物狂欢节》,也不了解《天鹅》的出处,但很早便被《天鹅》迷人的旋律所陶醉——当然这种情况在古典音乐中很常见。当各种不同性格、不同形态的动物全部出场之后,高贵神圣的天鹅才缓缓游来,清澈的湖水映衬着洁白美丽的“皇后”,在美丽和神圣面前,谁不肃然起敬?极其优美的旋律在大提琴上轻缓地流出,它的主要旋律几乎没有什么装饰,但就这样的轻描淡写却比华美的辞藻更适合于天鹅本身,也显得更加一往情深。两架钢琴的起伏音型,当然可以理解为模仿水波的荡漾,这里只作背景作用,它轻声细语地烘托主题的叙述,使整个曲子既主次分明,又浑然一体。 14、终曲。(Finale) 当美丽与神圣到来之后,真正的狂欢开始了,在序奏的引导下,整齐而有节奏的欢庆主题随即出现,这支舞曲性旋律在其反复陈述过程中,还可以明显听到动物园里几乎所有的角色,都出来做最后的谢幕:快腿野驴抢先一步出场,母鸡也紧紧跟上,然后是袋鼠,至于乌龟和大象,对这样疾快的舞步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呆在一旁凑个热闹咯。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激情、充满着平等与博爱,没有物种界线、没有强弱之分、没有贵贱之别、没有时空间隔……只有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