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獐子是一种什么样的野生动物
獐子是哺乳动物,形状像鹿而较小,身体上面为黄褐色,腹部为白色,毛较粗,没有角,皮可以制革。主要栖息于多岩石的针叶林,以地衣、石蕊、寄生槲及灌木枝叶为主要食物,很少吃禾本科植物。獐子性格孤僻,喜欢单独活动,多在清晨和傍晚活动。每头獐子都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区域。由于它能分泌极为名贵的麝香而使该科动物遭到偷猎者的无情捕杀。
② 獐子是几级保护动物
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4年 ver3.1——易危(VU)。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獐子,原麝,又名香獐子,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小型偶蹄类食草动物。麝以森林和森林灌丛为主要栖息地,原麝主要分布在海拔600至1000米以上人迹罕至的针阔混交林带。属于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我国麝类有林麝、马麝、原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等5种。在中国东北、华北、四川、湖南、湖北、青海、陕西、贵州、云南、西藏的波密、察隅、错那、措美、林芝、米林、工布江达等地均有分布。由于世世代代都在采用杀麝取香的方法,致使野生麝类资源越来越少。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条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并在其他条文中规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但它们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于1988年12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林业部、农业部发布施行。名录中列入陆生野生动物330多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小熊猫、黑熊、天鹅、鹦鹉等共230多种。
③ 獐怎么读
一、獐的拼音:zhāng
二、释义:哺乳动物,形状像鹿,毛较粗,头上无角,雄的有长牙露出嘴外。皮可制革(亦称“牙獐”)。
三、部首:犭
四、笔画:撇、弯钩、撇、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横、竖
(3)獐是什么动物扩展阅读:
相关组词:
1、獐子
[zhāng zi]
哺乳动物,外形像鹿而较小,毛较粗,黄褐色,腹部白色,没有角。雄的上犬齿发达,外露。也叫牙獐、河麂。
2、牙獐
[yá zhāng]
獐子。
3、麇獐
[jūn zhāng]
亦作“麕獐”。即獐子。
4、獐徨
[zhāng huáng]
慌张。
5、香獐
[xiāng zhāng]
麝科、麝属的动物。
④ 求教林麝、獐、麂子的区别
三者的区别:雄性的麂子有角,有獠牙。林麝和獐都是有獠牙无角的动物,且獐会比林麝体型大。这是三者最直观的区别。
林麝的尾巴很短,四肢细长,蹄子比较狭而尖,耳朵长而直立。毛粗硬、曲折呈波浪状,容易折断,呈深棕色,成体不具斑点。毛色上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在颈部的两侧各有一条比较宽的白色带纹,一直延伸到腋下。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不仅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还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高级香料,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有“软黄金”之称。
獐四肢细小发达,肩高略低于臀高。无额腺,眶下腺小。耳相对较大,蹄子较宽。尾巴特别短,几乎被臀部的毛所遮盖,所以常被误认为是一种没有尾巴或断了尾巴的鹿。毛粗而脆,体毛多棕黄色、灰黄色、浓密粗长,体侧及腰部的冬毛长达30多毫米。
麂子成体体重16~25千克,体长75~115厘米。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通称“麂子”,因其天性胆小,有点风吹草动就反应过激,南方沿海一带也称“黄惊”。
(4)獐是什么动物扩展阅读:
1.林麝(学名:Moschus berezovskii)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成年林麝体重体重6~9kg,体长630~800mm,肩高小于500mm。林麝的外形特征是雌、雄麝都不长角,雄麝的上犬齿发达,长而尖,露出口外,呈獠牙状。
⑤ 獐到底是种什么动物
中文名: 獐 中文别名:河麂、牙獐、土麝、香獐 拉丁文学名:Hydropotes inermis 英文名:chinese river deer 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鹿科 Cervidae 属: 獐属 Hydropotes 种: 獐 H. inermis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严禁猎捕。 小型鹿科动物之一种,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鹿科动物,原产地在中国东部和朝鲜半岛,1870年代被引入英国。比麝略大。《本草纲目》说注:“獐无香,有香者麝也,俗称土麝,呼为香獐”。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獐、无角,体重约15-20(雄15、雌20)kg,体长约1M。四肢粗壮发达,肩高略低于臀高,尾甚短,几乎被臀部的毛所遮盖。体毛多棕黄色、灰黄色、浓密粗长,体侧及腰部的冬毛长达30多mm。无额腺,眶下腺小。耳相对较大,尾极短,被臀部的毛遮盖。毛粗而脆。幼獐毛被有线色斑点,纵行排列。 体长0.78~1.00米;肩高0.45~0.55米;毛粗硬,体侧和臀部毛长约4厘米;背和体侧毛色沙黄,毛尖黑色 ,头顶灰褐至红褐色,颏、喉、嘴周围和腹毛白色;幼獐背部有白斑和白纹;上犬齿发达,雄兽的尤其长而大(约5厘米),略弯,呈獠牙状,露于口外,雌雄均有腹股沟腺(鼠鼷腺)。
求采纳
⑥ 獐怎么读音是什么
读音:[zhāng]。
1、基本释义:哺乳动物,形状像鹿,毛较粗,头上无角,雄的有长牙露出嘴外。皮可制革(亦称“牙獐”)
2、组词
獐子、 牙獐、 麇獐、 獐徨、 香獐、 獐狂、 荒獐、 狂獐、 银獐、 香獐子、 獐骨汤、 獐头鼠目、 獐麇马鹿、 鼠目獐头、 獐耳细辛、 兔头獐脑、 急獐拘猪、 弄獐弄智、 獐麕马鹿、 乔獐作智、 獐鹿为友
(6)獐是什么动物扩展阅读
有关獐的几个成语意思如下:
1、獐头鼠目
(1)[ zhāng tóu shǔ mù ]
(2)释义:像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 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猾。
(3)出处:《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4)翻译:英男,俊女,都很少步入官场。貌不惊人,鼠目寸光,还想做官?
2、兔头獐脑
(1)[ tù tóu zhāng nǎo ]
(2)形容人的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3)出处:《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暴敛横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獐脑之人。”
(4)翻译:强征捐税,搜刮人民财富,都是那些狼心狗肺的污吏,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都是那些面貌猥琐的坏人。
3、鼠目獐头
(1)[ shǔ mù zhāng tóu ]
(2)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脑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3)《旧唐书·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4)翻译:英男,俊女,都很少步入官场。貌不惊人,鼠目寸光,还想做官?
⑦ 獐子是什么动物
原麝(学名:Moschus moschiferus),俗称香獐子,是麝科、麝属的动物。原麝头小、眼大,耳长而直立,尾短,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雌雄均无角,全身暗褐色。
原麝常单独活动,一般晨昏活动较为频繁,极善跳跃,视、听觉发达,有较为固定的活动、觅食路线,食性很广,每年10月至翌年1月发情,6-7月份产子,每胎1-2头,多在针阔混交林、针叶落叶林、针叶混交林、疏林灌丛地带的悬崖峭壁和岩石山地生境中栖居,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蒙古、俄罗斯联邦。
原麝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7)獐是什么动物扩展阅读:
麝栖居于山林。多在拂晓或黄昏后活动,听觉、嗅觉均发达,白昼静卧灌丛下。
或僻静阴暗处。食量小,吃菊科、蔷薇科植物的嫩枝叶、地衣、苔藓等,特别喜食松或杉树上的松萝。营独居生活,颇警觉。行动敏捷,喜攀登悬崖,常居高以避敌害。喜跳跃,能平地起跳2米的高度。雄麝利用发达的尾腺将分泌物涂抹在树桩、岩石上标记领域。在领域内活动常循一定路线,卧处和便溺均有固定场所。栖息在某一领域的麝不肯轻易离开,即使被迫逃走,也往往重返故地。夏末上高山避暑,每年垂直性迁徙约两个月,然后重返旧巢。
参考资料网络-獐子
网络-麝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