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海洋动物
不要乱扔杂物,垃圾去海里,在休海期尊守国家的法律,不要随变去捕鱼,让它们有个繁延生息的过程,那就是保护了海洋也就保护了动物!
B. 怎样保护海洋动物
“动物友好型”转型重要一步
早前,便有外媒披露美国圣地亚哥的虎鲸表演背后存在虐待行为。2013年的纪录片《黑鲸》也指出,虎鲸在繁殖期遭受的压力感会使其在训练中死亡。因此在圣地亚哥海洋世界,作为王牌节目的虎鲸表演一度陷入十分尴尬的局面, 并尽可能的减少虎鲸“出勤率”。而随着游客日益增长对海洋动物福利的关注,虎鲸表演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诟病。因此圣地亚哥海洋世界在日前发布于2017年前废除虎鲸表演,这无疑顺应了民意,也是该机构向“动物友好型”转型的重要一步。
“废止行为”的延伸还面临困难
其实不仅仅是虎鲸,其他形式的海洋或是陆上动物的表扬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背后残忍的动物虐待,长期的圈养和表演都会给这些动物的肉体和心灵造成了不小的创伤。因此更多的动物表演应该被禁止,然而这项工作在现实工作中是存在困难的。至今在许多地区,动物表演仍然是许多景区和动物公园的主要收入来源。据牛津大学与世界保护协会在知名学刊《PLOS ONE》上联合发表的论文显示,在全球将有接近400万游客参观野生动物旅游景点,并观看表演。大量的动物表演需求会加大动物表演训练,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动物遭受虐待行为。而且很多游客对一些福利即使很差的动物园仍是给予好评,这会给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也给将“废除动物表演”延伸至其他动物的行动带来很大的困难。
C. 如何保护那些将要濒临灭绝的海洋动物
1.北部白犀牛(Sumatran rhinocerous)。
刚果瓜兰巴(Garamba)国家公园拥有世界仅存的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将可能在地球上彻底消失。
瓜兰巴国家公园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边境上,由于当初建园的初衷就是准备把该公园申请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之一,因此建造者们不遗余力,圈起大面积的草地与树林。瓜兰巴国家公园拥有许多世界稀有动物,例如丛林象、野牛和黑猩猩等。当然,最珍贵的动物还要算那些数目不足25只的北部白犀牛了。
北部白犀牛与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曾在乌干达大量繁殖,但是由于当地政府的疏于保护而渐渐消失。在瓜兰巴国家公园中,它们的数目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达到35只,在2003年4月为30只,其后有6只被杀,4只新出生,上个月,又有2只被猎杀,同时还有近千头大象被杀。
尽管象牙犀牛角等交易在全球范围内被禁止,但是黑市交易仍然热火朝天,在也门就有专门的犀牛角市场,在那里以犀牛角制成手柄的匕首是众多买家和卖家关注的焦点,是身份的象征。
2.苏门答腊虎
在野生状态下只有20只。随着40年代巴利虎和70年代里海虎的灭绝,人们预计,这一物种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在地球上消失。
3.僧海豹
据专家估计,世界上仅有500只,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滩生态环境变坏的影响,被渔民大量捕杀。
4.奥瑞纳克鳄鱼(OrinocoCrocodile,学名为Crocodylusintermedius)
仅有250-700只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内瑞拉境内。
5.斯比克斯鹦鹉:
在野生状态下,斯比克斯鹦鹉虽没有完全灭绝但已经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寻找这种鸟的鸟类学家仅仅找到一只幸存的雄性鸟,生活在遥远的巴西东北部地区。目前被人俘获的大约31只鸟是这种鸟能够存续下去的唯一希望。
6.大熊猫
野生的大熊猫现存不到700头,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四川省山区。它们正受到丧生栖息地和偷猎者的威胁。
7.蓝鲸
世界现在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已从原有的25万条减少到只剩500条左右,生活在南半球的海洋中。
D. 海洋动物怎么保护自己
飞鱼,飞跃出水面逃避追杀;墨鱼吐出墨汁,释放“烟雾弹”隐藏自己;小丑鱼与海葵共生,藏在其中让有毒的海葵保护自己;章鱼迅速改变自己的颜色,隐藏保护自己不被发现;僧水母的有毒触手,是捕猎工具,也是自我保护的手段;无数沙丁鱼结成大团活动,使每一个个体自己被捕猎的机会减少;比目鱼将自己身体埋藏在海底沙子里,身体的颜色保护自己,也方便捕食;一些小海蟹将有毒的海葵“种”在自己背上,用它保护自己不被敌人攻击;生活在中上层水域的鱼类,大体上背上的颜色比腹部深,这样,敌人在上下方都难以发现;不同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保护方式。
E. 怎样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海洋动物
1.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不污染大海,不猎杀海洋动物,不打扰它们的生活。能做到这样就是在保护海洋动物了。 还有把污水处理后再排入海洋 合理捕捞 严格防止石油外泄 。(我个人的话) 2.【这个是比较复杂的答案呢,弄出来供你参考参考吧】 海洋保护指海洋环境保护,包括海洋资源保护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海洋生物环境是一个包括海水、海水中容解物和悬浮物、海底沉积物及海洋生物在内的复杂系统。海洋中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目前海洋保护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使之不致衰竭,以供人类永续利用。特别要优先保护那些有价值和濒临灭绝危险的海洋生物。据联合国有关部门调查,由于过度捕捞、偶然性的捕杀非目标允许捕杀的海洋生物、海岸滩涂的工程建设、红树林的砍伐、普遍的海洋环境污染,至少使世界上25个最有价值的渔场资源消耗殆尽,鲸、海龟、海牛等许多海生动物面临灭亡的危险。预计随着海洋开发规模的扩大,有可能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更大的破坏。 海洋保护的任务首先要制止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其次要保护好海洋生物栖息地或生境,特别是它们洄游、产卵、觅食、躲避敌害的海岸、滩涂、河口、珊瑚礁,要防止重金属、农药、石油、有机物和易产生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等污染海洋。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净化能力,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证人类对海洋的持续开发和利用。 3.供你参考的关于保护海洋的作文 保护海洋——拯救人类自己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各种工业垃圾和生活废物的数量正在成倍地增长,近50年来,人类向海洋倾入的垃圾废物已为初期的20倍,这个增长幅度还在加大。 尤其是来往于大洋间的数以10万吨计的超级油轮越来越多,一次触礁或撞船等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几万至几十万吨以上石油的污染,严重地威胁着海洋鱼类等生物的生存,一些有害有毒物质长期在这些生物聚积,一旦被人体吸入,将会导致大规模病害,影响人体健康。 据资料表明,海上污染的80%来自陆地,陆源污染物向海洋内转移,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根源。陆地上形成的污染物,本应在陆地处理后,再有限制地向海洋倾倒,但是事实并不如此,大量未经处理的陆源污染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海洋的事例,愈演愈烈,屡禁不止;除此以外,来自大气层中的烟尘和一些化学物质也源源不断地归入海洋,某些国家沉放在深水区的放射性物质也有增无减等等。 这些事实说明,人类应该从失误中尽快觉悟,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健全必要的管理法规,依法治理,才能还海洋一个清洁的水体,让海洋造福人类。 保护海洋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F. 海洋生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一、海星
海星有着奇特的星状身体,它盘状身体上通常有5只长长的触角,但看不着眼睛。人们总以为海星是靠这些触角识别方向,其实不然。美、以两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海星浑身都是“监视器”。海星缘何能利用自己的身体洞察一切?是的,海星缘何能利用自己的身体洞察一切。
原来,海星在自己的棘皮皮肤上长有许多微小晶体,而且每一个晶体都能发挥眼睛的功能,以获得周围的信息。
科学家对海星进行了解剖,结果发现,海星棘皮上的每个微小晶体都是一个完美的透镜,已知它的尺寸远远小于人类利用现有高科技制造出来的透镜。海星棘皮中的无数个透镜都具有聚光性质,这些透镜使海星能够同时观察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信息,及时掌握周边情况。
二、乌贼
乌贼肝脏一对,甚大,为黄色腺体,占据内脏囊的前半部,位食管两侧。前端圆,后端尖。一对肝脏导管沿肠的两侧向后行,后两管会合,通人胃的盲囊。
在肝脏导管上被有分支的腺体为胰脏。肝可分泌酶输入胃中,进行消化作用。肝管有节律收缩,可自盲囊和胃中吸收养分,故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胰分泌淀粉酶及蛋白酶亦入胃中。消化后的食物入盲囊吸收,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在直肠的末端近肛门处有一导管,连一梨形小囊,即墨囊(Ink Sac),位内脏团后端,实为一极发达的直肠盲囊。囊内腺体可分泌墨汁,经导管由肛门排出使,周围海水成墨色,借以隐藏避敌,乌贼之名来源于此。
三、刺鲀
刺鲀身披的棘刺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由鳞片慢慢演化而形成的,这是它唯一的自卫武器。也就是说,刺鲀的鳞就是可以活动的棘刺。平时,这些棘刺就像其它鱼儿身上的鳞片一样,平平地贴在身上,顺溜溜、光滑滑的,看不出来。它没有腹鳍,靠着背鳍和臀鳍的摆动在海水里游泳。
游泳能力弱。每当敌害来侵袭的时候,刺鲀就大口咽下海水和空气,使身体胀得圆鼓鼓的,棘刺也跟着膨胀了的皮肤竖立起来,就像一个带刺的球,“球”内充满了空气和水,它就肚皮朝上漂浮在水面,仿佛漂在海上的一个大毛栗子,还会从嘴里不断发出“咕咕”的叫声。
有时遇到一大鱼袭击一群小刺鲀,它们全都竖起了刺并聚集成团,似一大刺球,使敌害望而生畏。
这种“恐吓术”虽然不能给敌害以损伤,却也能防身,那些凶猛的海洋动物如双髻鲨等遇上了它,也难以下嘴,只好悻悻地游走。
当危险过去了,刺鲀就将吞进肚中的水和空气吐出来,恢复了原形,棘刺倒伏紧贴身上,慢慢沉向海底。
四、小丑鱼
小丑鱼身体表面拥有特殊的体表粘液,可保护它不受海葵的影响而安全自在地生活于其间。因为海葵的保护,使小丑鱼免受其它大鱼的攻击,同时海葵吃剩的食物也可供给小丑鱼,而小丑鱼亦可利用海葵的触手丛安心地筑巢、产卵。
对海葵而言,可借着小丑鱼的自由进出,吸引其它的鱼类靠近,增加捕食的机会;小丑鱼亦可除去海葵的坏死组织及寄生虫,同时因为小丑鱼的游动可减少残屑沉淀至海葵丛中。小丑鱼也可以借着身体在海葵触手间的摩擦,除去身体上的寄生虫或霉菌等。
五、比目鱼
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也是生在两边的,在它长到大约3厘米长的时候,眼睛就开始“搬家”,一侧的眼睛向头的上方移动,渐渐地越过头的上缘移到另一侧,直到接近另一只眼睛时才停止。
比目鱼的生活习性非常有趣,在水中游动时不像其它鱼类那样脊背向上,而是有眼睛的一侧向上,侧着身子游泳。它常常平卧在海底,在身体上覆盖上一层砂子,只露出两只眼睛以等待猎物、躲避捕食。这样一来,两只眼睛在一侧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当然这也是动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结果。
G.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海里的动物呢
一是保护好海洋生态。如不向海洋排放废水,不向海洋倾倒垃圾和抛弃废弃物,保护好沿海滩涂、岛屿和珊瑚礁。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尽可能不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
二是尽可能少捕捞海洋生物。在对各种海洋生物进行调查和了解的前提下,制订捕捞计划,明确捕捞限量,严格禁止超量捕捞和非法捕捞。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并在其他条文中规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但它们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于1988年12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林业部、农业部发布施行。名录中列入陆生野生动物33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丹顶鹤等共9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小熊猫、穿山甲、黑熊、天鹅、鹦鹉等共230多种。
H. 如何保护海洋生物
1、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护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状态,保护物种原有特性不至丧失。
2、污水排放治理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会带给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要想改善海洋环境,必须重视排放问题。
3、禁止对海洋的过度开发
填海造陆、能源开采等过度开发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面临灭绝的威胁,滥捕滥杀也会造成物种数量急剧减少。
4、发展海洋科学与技术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科学研究,为保护海洋生物提供技术支持。
5、减少噪音污染
据环球网报道,在过去的100年里,海洋噪音越来越严重,螺旋桨、声纳等在海洋中产生了各种噪音,这些噪音已干扰到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动。因此,要“静”化海洋,降低对海洋生物的有害影响。
6、保护地球整体生态环境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溶于海水后会形成碳酸,使海水的pH值(酸碱度)下降,出现海洋酸化的现象。海洋酸化会影响珊瑚、贝类等钙化生物的正常生长,“腐蚀”它们的碳酸钙外壳,甚至对它们造成致命的影响,进而破坏整个食物链,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极大挑战。
7、加强立法和海洋保护教育
制定并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调查和保护管理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保证海洋治理有理有法可依。同时,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海洋资源保护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