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长尾螺怎么剥
用牙签
❷ 保护动物的10种名称
保护动物的10种名称:熊猴、台湾猴、大熊猫、貂熊、虎、雪豹、亚洲象、云豹、中华白海豚、野骆驼。
保护动物肠鳃类:多鳃孔舌形虫
保护动物两栖爬行动物: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
保护动物鸟类:
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
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所有种)、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所有种)、遗鸥。
(2)如何用长尾螺壳做动物扩展阅读:
保护濒危动物是一项耗资巨大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和舆论的综合手段来完成。具体到有关措施和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护其栖息地,而保护栖息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保护动物开展驯养繁殖
驯养繁殖,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濒危动物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发展人工繁殖种群,既可防止或延缓有关物种的灭绝,又可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减少对野生种群的猎捕压力,还可为实施再引进工程提供种源,重建或壮大有关物种的野生种群。
❸ 这是什么动物!!!!
如图 , 鼬獾 学名
鼬科 Mustelidae 鼬獾属 Melogale食肉动物
下图为 鼬獾 Melogale moschata ,俗名 拨田猪、小豚猫、田螺狗、鰗鳅猫
体长35~40厘米,尾长14~20厘米,体重1~1.75公斤。脸部呈黑褐色,由头顶经后颈至背中央有一白色纵带,额头至眼睛周围有明显的白毛,神似国剧人物之化妆脸谱,故有“花脸狸”之称。吻端突出似猪鼻,又有“小豚猫”之称。全身披深灰褐色粗毛,身体瘦长,四肢细短呈污灰色,爪尖锐而长,尾部具白色长毛,略为蓬松。鼠蹊部有味道浓厚之臭腺,故又有“臭狸”之称。
❹ 美味的爆炒长尾螺怎么做好吃又简单,做法图解分享,爱
主料
长尾螺 :1000
姜:30
小葱:1根
蒜 :20
料酒 :1勺
豆豉 :10
榨菜:100
辅料
油 :2勺
盐 :1勺
酱油:1勺
蚝油 :1勺
鸡翅:适量
具体步骤
第一步
准备好的长尾螺
第二步
钳掉尾巴,清洗干净
第三步
把葱,姜,蒜切好备用
第四步
热锅下油爆香,姜葱,蒜
第五步
然后放入长尾螺,下少许的盐和水
第六步
炒三分钟后,再下蒜和酱油
第七步
榨菜和豆豉也放下去爆炒
第八步
爆炒到长尾螺入味后,放入蚝油翻炒均匀即可
❺ 钉螺怎么吃出肉
1、钉螺买回来后,如果尾端没有敲碎的话,要自己先用锤子打碎先,碎的部分越大越容易吸出里面的肉来。
参考资料:网络-钉螺
❻ 动物的尾巴像什么,可以干什么
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燕子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 提高自身的飞行速度。燕子在飞翔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气流的阻力,而剪刀的形状是流线型的,这种形状能将燕子遇 到的阻力减到最小,使它们飞得更快。另外,燕子的剪刀形尾巴也有利于更好地哺育后代。研究发现,一窝小燕子每天都要吃掉几百条虫子,只有飞得更快、更稳,燕子夫 妇才能捕捉到更多的食物。因此,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燕子的尾巴也就渐渐形成了现在的这种剪刀形,从而使它们能又快又准地捉虫。
扩展知识:
尾巴的作用
世界上大约生活着150余万种动物。动物身上大都长有一条尾巴,动物的尾巴形状各异,妙用多种。
1.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
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鸟尾在飞行时起着舵的作用。
2.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
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摆动,促使身体向前推进。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并随不同的摆动方向而转向游泳。
3.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4.狐猴把尾巴当作仓库。
在食物丰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里储存起大量营养品;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里储备的营养来度日。
❼ 石獾是什么样的动物它的生活特征什么的是怎样的
石獾,名为食蟹獴(学名Herpestesurva)也叫山獾、石獾、水獾、白猸、笋狸、竹筒狸等。体长40—60厘米,尾长24—30厘米,体重1050—2250克。外形酷似红颊獴,但体形较大得多,且略微粗壮。尾长约为体长的2/3。躯体及尾部的毛甚长,且较粗硬。乳头有6个,位于腹部。有一对臭腺,腺外有小开口,但不及大、小灵猫的发达。产于印度西北部、尼泊尔、缅甸、东南亚等地的獴,中国南方地区也能看到。
石獾生活习性
石獾喜欢栖息于沟谷及森林溪水边茂密丛林里,也常出现在山区梯田,住在洞穴中。行走时身体常弯成半圆形,背部高高耸起,因其视力较差,故有“盲猫”之称。它能攀缘,但不营树栖生活,略嗜水性。以蛙、蟹、小鸟、鸟卵、蛇、鼠类及泥鳅等为食,特别喜欢吃蟹类,并因此而得名。而在福建又有“泥鳅猫”之称。
它在受惊后能从臭腺向后喷射液状分泌物,并且周身毛直立蓬松,非常凶猛。在它的黑色、旱烟油状的粘稠粪便中,常夹杂着蟹、蛇、昆虫等的皮壳残骸。
活动:日间活动。早晨和黄昏是活动的两次高潮,中午较少外出觅食。据广东昆虫研究所动物室的野外观察记录(1975年3月)“几乎每天早晨5-7时及黄昏17-19时均可见到獴在田间或溪边觅食。食蟹獴常常雌雄相伴或带幼仔外出活动,觅食时亦相距不远。如果一方受惊或受伤发出尖声呼叫,另一方常闻声前往探视。因此,猎人往往利用这一特点连续猎杀两头。带幼仔出外觅食的母兽,常边走边发出咕咕的叫声,有如母猪带猪仔,故有些地方称此兽为“吻田猪”。獴在田间或潮湿的草地上活动,以寻找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它拖着蓬松的长尾,用鼻吻在地面各处探索。当灵敏的嗅觉发现地下有蚯蚓或昆虫幼虫等食物时,立即用鼻吻和前爪挖掘,连掘带扒,吻和爪协同动作,十分迅速,片刻便可挖出食物。因此,在它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可见许多被挖掘地下昆虫后形成的小洞。洞宽5-8厘米,几乎呈圆筒形,深可达20厘米。它们在田间或溪河边活动,必留下许多足迹。足印略似小灵猫的足迹,但趾印较长,爪印比较明显。观察足迹可推想它们的大致活动情况。春天,当农田进行犁耙耕作的时候,獴便经常到田间活动,觅食被耙翻出的小动物。冬天,堆放在田野间的草堆,藏着各种昆虫和小动物,便成了獴觅食的好地方。冬旱水浅,河溪两边也常可发现獴的足迹。
食性:解剖獴胃,见有蛇、蛙、鸟的羽毛和各种昆虫幼虫,软体动物等。从烟油黑色的獴粪中,也可见到蟹壳、蛇和鱼鳞、鸟类的羽毛和昆虫的驱壳,尤其蛇鳞出现的次数较多。可见獴的食性比较复杂,但以各种小型动物为主食。除吃上述动物外,还捕食虾、泥鳅、蚯蚓、田螺、蝼蛄、金龟子幼虫等。据了解,广州动物园饲养的食蟹獴,若许久不饲喂活蛇,便显出精神不振,喂给蛇后又恢复常态。异常活跃。由此看来,蛇是獴的重要食物。
繁殖:妊娠期50-60天,每胎有2-5仔。广东省龙门县曾有人分别见过一头母獴带5头幼仔和4头幼仔。母兽给小兽喂奶就像母猪给小猪喂奶,侧躺着身子,小仔爬在地上吸吮。
❽ 花蛤、蛏子、蚬子、蚶子、蛤蜊、海瓜子、贝壳都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会觉得花蛤、蛏子、蚬子、蚶子、蛤蜊、海瓜子、贝壳都是贝壳类,应该没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它们确实是有不一样的地方,花蛤是市场上常见的贝壳类海产品,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海区,它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沿海地区很多人都会食用花蛤,所以适合做菜。
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新鲜的海鲜会受到一些腐烂的污染。还有就是喝啤酒最好别喝啤酒,虽然喝啤酒有助于气氛的增长,但是不利于身体健康。
❾ 长尾螺是不是海鲜
是海鲜。
长尾螺是阳江市江城区的一个特色海鲜,在当地是很常见的水产,在很多地方都会看到,爆炒之后风味独特,是当地夜宵的首选,味道鲜美,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❿ 广东大排档炒长尾螺的做法~
水煮长尾螺
原料:新鲜长尾螺500克、姜块、葱结、八角、油少许。
做法:
1、锅里加水、加葱结、姜块、八角。盐、味精。大火烧至沸滚;
2、倒入长尾螺、大火烧开三分钟;
3、浇入两匙花生油,拌匀。倒出滤干水分、捡去葱姜即成;
4、用芥末酱油作为蘸料再好不过了、可压它的腥味。
白灼长尾螺
原料:长尾螺 500克,葱 两条,姜 一块,黄酒 2茶匙;
做法:
1、长尾螺洗干净,并沥干水;葱洗净,切段备用;姜去皮,切片备用;
热锅后下油;
2、热油后放进切好的葱段和姜片,并倒入黄酒;
3、加水适量的清水;盖上锅盖,大火把水煮开;
4、倒入长尾螺,并盖上锅盖,大火煮开后,约再煮3分钟左右即可;
上碟后,配上你喜欢的蘸料
在灼的时候,加上姜、葱、酒可以辟除海鲜独有的腥味;
并且,灼的时间一定要短,火一定要猛,这样才可以保持独有的鲜甜嫩滑。
酱爆长尾螺
原料:新鲜长尾螺500克、豆瓣酱、甜面酱、料酒、酱油、砂糖、水淀粉
做法:
1.长尾螺清水浸去泥沙后,在开水锅内烫一下。
2.起油锅,下葱姜蒜末爆香,下豆瓣酱和甜面酱炒出香味,烹料酒,下花螺翻炒同时加酱油和砂糖,高汤略煮后。用水淀粉勾芡即可。
以上都是我家比较常吃的方法。水煮和白灼没差太多。只是看你怕不怕腥了。我一般为了省事儿直接水煮。
但是一定要事先处理好长尾螺,吐干净砂子。酱爆虽然略微有些麻烦。但是好吃,适合对腥味比较敏感,又喜欢酱香味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