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沙漠里面有什么动物
骆驼、蜥蜴、沙鼠、耳廓狐、角响尾蛇。
1、骆驼
骆驼是骆驼科骆驼属的动物,只有两种。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类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经开始驯养骆驼,作为役畜,以供驮运和骑乘,有许多国家有倚赖骆驼为生的骆驼牧民,甚至有骆驼骑兵。
单峰骆驼毛短,主要生活在北非洲和西亚洲、印度等热带地域,生活在沙漠地带的牧民以骆驼奶甚至骆驼血作为食物,目前全世界只有1400万头,全部都是家畜。
骆驼,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极能忍饥耐渴。骆驼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3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
骆驼由于胃内附生有水俘,作储水用,故能耐渴。骆驼鼻子构造异常特别,鼻腔内布满弯曲微小气道。当骆驼大量消耗水分时,其分泌物变得干燥,形成硬膜。骆驼呼气时,这种硬膜能吸收来自肺部的水分。
2、蜥蜴
蜥蜴生境各异,生活于地下、地表或高大的植被中,沙漠及海岛中均可见。仅存的海生种为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 Islands)的海鬣蜥,食海藻。有几种蜥蜴部分水栖,食淡水生物。对蜥蜴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为温度,许多种有其“最适温度”,会晒太阳以升高体温,使之高于气温。
生活于寒冷地区的种冬眠。昼长对蜥蜴亦有影响。大部分蜥蜴为卵生,卵产于所挖穴中,树木、岩石的裂缝中,或落叶层下。
有些蜥蜴(尤其是生活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者)为卵胎生或胎生。多无护卵习性,但五线圆筒蜥在孵化期间守在卵边。
3、沙鼠
沙鼠(Gerbillinae)是一个包含共15属约110个物种的亚科,广泛分布于非洲、印度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的荒漠、草原、山麓荒漠、戈壁和沙漠。
中国有3属7种;短耳沙鼠是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甘肃省西部。沙鼠因栖息于干旱的荒漠地区而得名。
体小型,体长7~20厘米;头圆、眼大,耳壳较短;毛呈沙黄色;听泡发达、听觉灵敏;后肢长为前肢的1~2倍,适于跳跃;尾较长,一般等于或略大于体长,跳跃时起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4、耳廓狐
耳廓狐是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动物之一,如小猫一般大小。具有从乳白色至淡黄色的皮毛,白色的腹面和一条未梢呈黑色的尾巴。为了在热带柔软的沙地上行走时对足加以保护,它的足底被有柔毛。巨大的耳朵易于鉴别,耳长15厘米,耳朵与躯体的比例在食肉动物中首屈一指。
耳廓狐的大耳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逐步形成,通过耳朵散热,以适应沙漠干燥酷热的气候,同时又能对周围的微小声音迅速作出反应。
耳廓狐生活在非洲北部和西亚沙漠地带,其皮毛、耳和肾的功能都适应了高温缺水的干燥环境。通常夜间觅食,食性广泛,包括水果、种子、小型啮齿类、鸟类、卵、爬行类和昆虫。
群居性,双亲和后代组成不超过10只的家族群,每一成员挖掘一数米深的巢穴栖居。耳廓狐在整个繁殖季节都具有攻击性。交配发生于冬季中、晚期,如果胎仔丧失了,该种一般会再次交配。
5、角响尾蛇
角响尾蛇亦译侧进蛇。亦作horned rattlesnake。蝰蛇科(Viperidae)小型夜出性蛇,学名为Crotalus cerastes。产于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的沙质荒漠。
体长约45∼75公分(18∼30吋),眼上方各有一角状鳞。淡黄、粉红或灰色,背部和身体两侧呈不显眼的斑点。在沙漠上侧向盘绕前进,留下特有的j形痕迹。有毒,咬人后一般不会使人致命。
角响尾蛇在夜幕降临后不久就开始捕食。它吃啮齿类动物,例如更格卢鼠和波氏白足鼠。白天它在老鼠洞里休息,或是将自己埋藏在灌木下,与沙面保持同高,很难被发现。
‘贰’ 沙漠的生物分别有哪些
不同的沙漠有不同的生物,生活沙漠的动植物一般都有抗旱耐高温的特点。温带沙漠的胡杨,骆驼刺是比较典型的植物热带沙漠的枣椰树是比较典型的植物典型的动物是骆驼(热带双峰,温带单峰)这些生物一般都生存在沙漠中,可以看做为特有的。
鸵鸟, 响尾蛇,角蝮蛇,沙蛇,眼镜蛇,唾蛇、蜥蜴,蝎子,跳鼠沙漠里一些小动物都具有耐旱的生理特点。 它们不需要喝水,能直接从植物体中取得水分和依靠特殊的代谢方式,获得所需水分,并在减少水分的消耗方面有一系列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
它们营穴居生活,保护自己避免一切侵害;在洞穴里,可以躲避敌人、避暑和在无饲期间蛰伏不食。 过穴居生活的主要是一些啮齿类动物,典型的代表为跳鼠,其中最常见的是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 它们喜欢在沙丘上挖洞居住,所以又有“沙跳”之称。
体长约130~140毫米,共同的特点是后肢特长,足底有硬毛垫,适于在沙地上迅速跳跃,在风沙中也能一跃达60~180厘米。前肢极小,仅用于摄食和掘挖,而不用于奔跑。尾巴一般极长,有些种类的跳鼠尾巴末端有扁平的长毛束,就像“舵”一样,能在跳跃中平衡身体、把握方向。
它们的头与兔子极其相似,耳朵很长,鼓室泡很大(利于听觉),眼睛也大。这些特点能够使它们顺利地在夜间作长距离的跳跃。由于沙漠中植物稀疏,并多为灌木而多刺,在这样的环境中,跳鼠主要以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
食物条件的限制,促使跳鼠营非群聚生活,夜间出来活动,长距离地觅找食物,有时一晚可以奔跳10公里之远。 夜间,在沙丘的灌木、半灌木丛中,用灯光照射,就会很容易发现跳鼠的频繁活动,跳鼠的明亮眼睛在窥视着你,或者在你面前很快地跳过,使人感到沙丘戈壁的确是跳鼠的乐园。
漫长的冬季,它们则以蛰眠而渡过。跳鼠是沙漠景观所产生的具有特殊生物形态的动物,能够与骆驼媲美。 作为沙漠中穴居动物代表的啮齿类动物,还有多种沙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柽柳沙鼠、大沙鼠等,它们均营群居生活,全年活动,但冬季活动减弱,以贮存饲料为生。
大沙鼠体长超过150毫米,耳短小,耳长不到后足的一半。后足掌密毛,尾粗大,几乎接近体长。主要生活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的荒漠和半荒漠的灌木琐琐丛生的沙丘和沙土地,食琐琐的肉质、多汁的叶子;有惊人的筑洞能力,洞群往往连成一片,洞道密集,能贯穿整个沙丘或地面。
‘叁’ 沙漠里有什么
沙漠里有:骆驼、沙鼠、蜥蜴、蝎子、响尾蛇等。
1、骆驼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哺乳动物。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极能忍饥耐渴。骆驼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2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驼峰里贮存着脂肪,可在得不到食物时,分解成身体所需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
2、沙鼠
沙鼠广泛分布于非洲、印度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的荒漠、草原、山麓荒漠、戈壁和沙漠中。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是蒙新动物地理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物种,并且分布范围比较广。
3、蜥蜴
蜥蜴大部分的种类为肉食性,以昆虫、蚯蚓、蜗牛,甚至老鼠等为食。但也有以仙人掌或海藻为主食,或是杂食性的。多数蜥蜴以昆虫及部分啮齿类为食,偶食家禽,其牙尖锐,具3个牙尖。草食性者(如鬣蜥)的牙冠宽,呈叶状,具锯齿状切缘。以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为食者于腭后部有钝圆的牙用以碾碎。
4、蝎子
蝎子完全为肉食性,极个别种类会少量摄取植物性饲料(如会全蝎),取食无脊椎动物,如蜘蛛、蟋蟀、小蜈蚣、多种昆虫的幼虫和若虫甚至是小型壁虎。它靠触肢上的听毛或跗节毛和缝感觉器发现猎物的位置。
5、响尾蛇
响尾蛇吃啮齿目及其他细小的动物(如兔),它们会以毒素快速压制猎物,而非紧压。这些毒素可以令猎物立即痳痹或死亡。响尾蛇会跟踪未被毒素压制及尝试逃走的猎物。它们的攻击距离可以达身体长度的三分之二。
‘肆’ 沙漠里面一般是有什么动物呢
沙漠动物主要包括沙漠中的蛇类、鼠类、蜥蜴类、小昆虫以及一些鸟类,大一点的象沙漠狐、骆驼等。
沙漠里的动物大多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物的水、减少皮肤呼吸、高张力尿的形成、夜行性、通过发汗和喘气的气化热发散、与沙地相似的体色以及扁平而宽大的脚等。此外,对于饥饿的耐受性要比近缘种大得多,同时大都具有移动能力,这些都与获得密度低且分散分布着的食饵有关联,也是一种适应现象。
为了躲避高温和干旱,大多数沙漠鸟类只在黎明和日落后的几个小时内活动,大多数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都在黄昏以后才出来活动,蝙蝠、一些啮齿类动物晚上才出来活动。
‘伍’ 沙漠中都生活着哪些动物
1、非洲鸵鸟(学名:Struthio camelus)属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 .5米,雄鸵鸟体重可达150千克。像蛇一样细长的脖颈上支撑着一个很小的头部,上面有一张短而扁平的、由数片角质鞘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嘴,主要特点是龙骨突不发达,不能飞行,也是世界上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在它双脚的每个大脚趾上都长有长约7厘米的危险趾甲,后肢粗壮有力,适于奔走。
2、响尾蛇(xiangweishe)(crotalusadamanteus)脊椎动物,爬行纲,蝮蛇科(响尾蛇科)。一种管牙类毒蛇,蛇毒是血循毒。一般体长约1.5~2米。体呈黄绿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为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秒钟可摆动40~60次,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故称为响尾蛇。
网络 鸵鸟
网络 响尾蛇
网络 眼镜蛇
网络 沙鼠
网络 蝎子
‘陆’ 稀有动物有哪些在沙漠里
在沙漠中生活的动物有:骆驼、沙鼠、蜥蜴、蝎子、响尾蛇、蚂蚁、芝麻蛇、鸵鸟、大象、狮子、狼。骆驼是骆驼科骆驼属的动物,只有两种。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类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经开始驯养骆驼,作为役畜,以供驮运和骑乘,有许多国家有倚赖骆驼为生的骆驼牧民,甚至有骆驼骑兵。单峰骆驼毛短,主要生活在北非洲和西亚洲、印度等热带地域,生活在沙漠地带的牧民以骆驼奶甚至骆驼血作为食物,目前全世界只有1400万头,全部都是家畜。沙鼠(Gerbillinae)是一个包含共15属约110个物种的亚科,广泛分布于非洲、印度以及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的荒漠、草原、山麓荒漠、戈壁和沙漠。蜥蜴(Lizard),俗称“四脚蛇”又称“蛇舅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属于冷血爬虫类,其种类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约有3000种左右,已知的有150余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多数以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种类兼食植物。蜥蜴是卵生,少数卵胎生。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横裂,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种类),方骨可以活动。蝎子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种类的统称[1],蜘蛛亦同属蛛形纲。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螯、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后腹部)。陆地上最早的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希留利亚纪(志留纪)。注:任何蝎子都有毒,毒性大小不同。毒性最小的蝎子:八重山蝎(澳链尾蝎)Liochelesaustralasiae。世界上的蝎子约有1700余种,常用以入药、泡酒的为东亚钳蝎Mesobuthusmartensii(Karsch),对风湿类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亦称马氏正钳蝎,属蝎目的钳蝎科(Buthidae)。东亚钳蝎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10余省。其它入药蝎:西藏琵蝎ScorpiopsTibetanus;其它泡酒蝎:条斑钳蝎(蒙古正钳蝎)MesobuthusEupeus。响尾蛇(xiangweishe)(crotalusadamanteus)脊椎动物,爬行纲,蝮蛇科(响尾蛇科)。一种管牙类毒蛇,蛇毒是血循毒。一般体长约1.5~2米。体呈黄绿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为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秒钟可摆动40~60次,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故称为响尾蛇。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别名蚁、玄驹、昆蜉、蚍蜉蚂,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117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中国境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1]最近还发现了无性繁殖的蚂蚁新物种。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10年,蚁后则可存活几年甚至十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几年甚至十几年。需要注意的是,白蚁不属于蚂蚁。在沙漠中生活的动物需要具有自身保持水分抗高温的能力。
‘柒’ 请问一下,沙漠中有哪些动物
沙漠中的动物有好多种的:比如大家最为熟知的沙漠里的动物就是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骆驼的身体构造仿佛就是为沙漠而生的一样!驼峰可以装好多物品,身体内的水囊可以提供自身很长时间的饮水!所以骆驼是沙漠中最重要的运输工具!还有沙狐,毒蛇,狼等各种动物!
‘捌’ 沙漠里有什么动物
1、骆驼
骆驼眼为重睑,鼻孔能开闭,四肢细长,蹄大如盘,两趾、跖有厚皮,都是适于沙地行走的特征。尾细长,尾端有丛毛。背有1~2个较大驼峰,内贮脂肪。性情温顺,常单独活动,食粗草及灌木。寿命约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