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海经异兽的异兽驳
【原文】
中曲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译文】
中曲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马却长着白身子和黑尾巴,一只角,老虎的牙齿和爪子,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的响声,名称是驳,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饲养它可以避战争。
② 世界上有驳这只动物吗
没有。驳是古代汉族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
③ 驳是什么动物
传说中的一种凶暴的猛兽,外型如马,以虎为食。
出自《山海经·西山经》
【原文】:中曲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译文】:中曲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马却长着白身子和黑尾巴,一只角,老虎的牙齿和爪子,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的响声,名称是驳,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饲养它可以避战争。
(3)驳是什么动物扩展阅读
一、汉字驳的释义:
1、指出对方的意见不合事实或没有道理;说出自己的意见,否定别人的意见。
2、一种颜色夹杂着别种颜色;不纯净。
3、驳运。
4、驳船。
5、把岸或堤向外扩展。
二、组词:
反驳、驳杂、驳倒、斑驳、驳岸
驳回、驳斥、批驳、辩驳、班驳
④ 驳兽的真图
山海经的~
【异兽】驳
【原文】
中曲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译文】
中曲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马却长着白身子和黑尾巴,一只角,老虎的牙齿和爪子,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的响声,名称是驳,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饲养它可以避战争.
⑤ 驳是什么动物
摘要 您好,驳是山海经中的传说的动物。
⑥ “驳”是什么动物出处在哪里
《山海经·西山经》
中曲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释意:山上有一种野兽,其身形似马,全身是白色的,尾巴是黑色,长着独角,牙似虎牙,爪似虎爪,吼叫声似击鼓声,这种野兽名叫“驳”,以吃虎豹为主。这种野兽可以用来抵御兵灾。
⑦ 驳在古代是什么动物
传说中的一种凶暴的猛兽,外型如马,以虎为食.(出自《管子 小问篇》 )
《管子 小问篇》桓公乘马,虎望之而伏.
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曰:“意者君乘驳马而盘
恒,迎日而驰乎?”公曰:“然.”管子对曰:“此驳象也,驳食虎豹,故虎疑焉.”
《辨物》晋平公出畋,见乳虎伏而不动,顾谓师旷曰:“吾闻之也,霸王之主出,则猛兽伏不敢起.今者寡人出,见乳虎伏而不动,此其猛兽乎?”师旷曰:“鹊食猬,猬食鵔鸃,鵔鸃食豹,豹食驳,驳食虎;夫驳之状有似驳马,今者君之出必骖驳马而出畋乎?” 公曰:“然.”师旷曰:“臣闻之,一自诬者穷,再自诬者辱,三自诬者死.今夫虎所以不动者,为驳马也,固非主君之德义也,君奈何一自诬乎?”
⑧ 真的有驳这种动物吗
《象虎》中的驳,外型如马,以虎为食。似乎是公驴与母马交配生的,但驳好像没有繁殖能力。
这些是我所知道的,满意请采纳。
⑨ “驳”是什么动物出处在哪里
驳指传说中的一种凶暴的猛兽,外型如马,以虎为食。
出处:春秋·管仲《管子·小问》
中曲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白话意思:
中曲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马却长着白身子和黑尾巴,一只角,老虎的牙齿和爪子,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的响声,名称是驳,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饲养它可以避战争。
驳拼音:bó
释义:
1、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批驳。驳斥。驳倒(dǎo)。反驳。驳论。驳议。
2、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斑驳。驳杂。
3、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驳运。驳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反驳[fǎn bó]
论证的一种特殊方式,即用一个论证去推翻另一个论证,也就是用确凿的事实或正确的观点证明某种言论是虚假的。
2、驳杂[bó zá]
混杂不纯:这篇文章又谈景物,又谈掌故,内容非常驳杂。
3、驳倒[bó dǎo]
提出理由否定对方的意见,使站不住脚。
4、斑驳[bān bó]
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5、驳难[bó nàn]
反驳责难。
⑩ 那东西浑身雪白,头上是一只角,两只眼就像两盏大红灯笼 是什么动物
正确解释应该是“驳”,驳是山海经里面出现过的一种生物,长得很像马,通体雪白,有独角,关键是还吃虎豹,跟这里的描述非常吻合,“驳马虎疑”这个成语就是说长得像“驳”的马连老虎见了都心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