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秋天的动物有什么

秋天的动物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24 22:07:10

1. 秋天的动物都有些什么

冬眠,是变温动物避开食物匮乏的寒冷冬天的一个“法宝”。 你看,冬天一到,刺猬就缩进泥洞里,蜷着身子,不食不动,它几乎不怎么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每分钟只跳10~20次。如果把它浸到水里,半小时也死不了,可是当一只醒着的刺猬浸在水里2~3分钟后,就会被淹死,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冬眠时,动物的神经已经进入麻痹状态。有人曾用蜜蜂进行试验,当气温在7~9℃时,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动,但轻轻触动它时,它的翅和足还能微微抖动;当气温下降到4~6℃时,再触动它却没有丝毫反应,显然它已进入了深沉的麻痹状态;当气温下降到0.5℃时,它则进入更深沉的睡眠状态。由此可见,冬眠时神经的麻痹深度是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另外,冬眠时,动物体温显着下降。据研究,黄鼠在130个昼夜的冬眠时间中,共放出70卡热量,但冬眠过后的13.7个昼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热量。一般来说,动物在冬眠过程中,每昼夜只能放出0.5卡热量,但在它苏醒后,兴奋的时候,每昼夜则能放出42卡热量。由此可见,冬眠动物体温下降时,机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变得非常缓慢,所以仅仅能维持它的生命。 动物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体温,更重要的是供给冬眠时体内的消耗。一般动物在冬眠前的体重,都比平时增加1~2倍,冬眠之后,体重就逐渐减轻。如冬眠163天的土拨鼠体重减轻35%;冬眠162天的蝙蝠体重可以减少33.5%。 动物在冬眠时,血细胞还会大大减少。平时,1立方毫米土拨鼠血液中,会有12180个白细胞,但冬眠时平均只有5950个,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尽管体内“卫士”——白细胞大大减少,但冬眠动物却从来没有发现生病的。 那么,为什么每年到一定的时候,动物就会进入冬眠呢? 为此,科学家进行过长期的探索。 夏天,科学家从人工条件下进行冬眠的黄鼠身上抽出血液,注射到活蹦乱跳的黄鼠静脉里,结果,它像被麻醉一样,很快进入昏睡的冬眠状态。 看来,在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可能含有一种能诱发冬眠的物质。实验还表明,冬眠时间越长的动物,其血液诱发冬眠的作用越强烈。 那么,这种诱发冬眠物质是什么呢? 据研究,这是一种存在于血清中的颗粒状物质,有时这种物质也会粘附到红细胞,因而使红细胞也有了诱发冬眠的作用。 奇怪的是,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对外来物质总是排斥的,但冬眠中的动物例外。科学家抽出冬眠旱獭的血清,注射到黄鼠的血液中,黄鼠不但不产生排斥反应,反而呼呼入睡,进入冬眠了。 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又带来了新的信息,在动物的血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与冬眠物质相对抗的物质。这种物质在血液中达到一定量时,就使冬眠的动物苏醒过来。 这样看来,动物何时开始冬眠,不仅取决于诱发物质,而且也取决于诱发物质和抗诱发物质比例的变化。科学家判断冬眠的动物可能一年到头都在“制造”诱发物质。抗诱发物质可能是在进入冬眠后开始产生的,并且其产量是沿直线上升,直到春暖花开才逐渐减少。当抗诱发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足以控制诱发物质的时候,动物才能从冬眠中苏醒过来。 至今,人们仍然未完全揭开动物冬眠的奥秘,探索还在进行,科学家认识到,研究动物冬眠不仅妙趣横生,而且在航天与医学上有重大实用价值。 热带动物也“冬眠” 提到冬眠,人们立刻会联想起北极熊。在人们印象中,似乎只有生活在寒冷冬季的动物才冬眠。不过,德国科学家在6月2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热带非洲也发现了一种“冬眠”动物。 德国马尔堡大学的科学家报告说,一种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狐猴会在炎热的环境中“冬眠”7个月之久,远远超过了一些在北半球生活的动物冬眠的时间。这也是科学家迄今发现的第一种“冬眠”的热带动物。 报告称,这种动物冬眠时会寻找一个僻静的树洞,即便周围温度达到30摄氏度左右,它也不会苏醒。地面测验表明,“冬眠”期间,这种动物的体温不靠自身的新陈代谢控制,而是“被动地”随着周围环境变化。 这种狐猴长着粗粗的尾巴,学名“粗尾侏儒狐猴”,是身材十分矮小的灵长类动物,平时昼伏夜出。它们“冬眠”时会定期苏醒,而何时苏醒取决于体温。科学家由此推断,这种狐猴“冬眠”的目的可能是避免体温过高。 动物是怎样冬眠的? 动物的冬眠,早就引起了人类的关注。 人们研究动物冬眠,主要是针对热血动物。因为它们能精确地和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体温。动物冬眠只是动物休眠的一种形式,此外还有夏眠、日眠和夜眠等。动物冬眠一般从当年10月或11月开始,直到次年3、4月份,其间每3天或3星期中断一次,以便能进食,排泄大小便,这叫休眠周期。 冬眠时,动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心脏:跳动缓慢,心脏的功能大大降低。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血液循环紊乱;肺:呼吸减慢,一次呼吸最长达10分钟;肾:产生的尿量很少;性生活:在冬眠前就完全停止,在冬眠沉睡时期又慢慢恢复。只有蝙蝠例外;脑:冬眠中骨髓仍在工作着,中脑代替间脑成为热调节器的变化中心。 动物的冬眠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外界刺激越多,内部本能的适应能力越强。首先,外界温度对动物冬眠有重要影响。当周围环境温度在5℃一10℃时,最宜引起冬眠。其次,食物的缺乏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对于鸟类,一般只要限制食物或者是让它饥饿,它就会立即进入昏睡状态。再次,光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条件。如果光线时间减少或昏暗时,动物便很快开始冬眠。 从根本上说,动物要度过冬眠,取决其两种适应的能力。其一是适应物质变化的全部过程,能在温度极低下度过来,并能迅速地复苏。其二是必须有很高的制造热量能力。一种是抖动肌肉生热;另一种是通过化学热调节器发挥作用。 冬眠动物有一种特有的组织-褐色脂肪组织。它从颈部延至脊髓,具有产生热量、保护动物安全过冬的能力。这一组织在冬天会慢慢地被消耗掉,到第二年夏天和秋天时又重新制造出来。 至于冬眠动物自动调节生物节律和机体复苏的机制是怎样的,人们至今仍在探索。 动物冬眠为什么不用吃东西 世界上有许多动物到了冬天都要冬眠。如青蛙、乌龟、蛇等。那么动物为什么要生活冬眠呢?这是许多小朋友都感到疑惑不解的问题,下面我向大家揭开其中秘密。 动物冬眠是因为到冬天天气很冷,很难找到食物。为了减少体力消耗,动物就进行冬眠。 动物在冬眠时,整个冬天不吃东西也不会饿。因为在冬眠之前,许多动物老早就积极开始了冬眠的准备工作。这些动物冬眠前的准备工作很特殊,那就是从秋季开始,就在自己的身体内逐渐积累营养,特别是脂肪。等到冬眠期来临,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就相当多了。于是就显得肥胖起来。再说动物在冬眠期间,藏在窝里不吃不动或很少活动,呼吸次数减少,血液循环减慢;新陈代谢非常微弱,所以消耗的营养物质足够它们整个冬眠过程中身体消耗的需要。开春之后,它们明显瘦了很多,又四出觅食。 有些人可能会好奇地问:“那人为什么不冬眠呢?”我要告诉大家,动物冬眠是减少体力消耗,但是人类不可能一天吃十天东西,那又怎样能完整地度过不吃不喝的冬天呢?

2. 秋天有哪些动物出现

摘要 1、秋天的动物有喜鹊、灰喜鹊、麻雀、猫头鹰、啄木鸟、野兔、田鼠、黄鼬、狐狸、狼、野猪、熊、鹿、狍子、蟋蟀、蚱蜢等。另外,初秋时也能看到青蛙和蛇。2、秋天代表植物特征:枫叶变红、菊花盛开、桂花飘香。3、秋天代表动物特征:大雁南飞、松鼠储存过冬食物。”

3. 10种代表秋天的动物是什么

代表秋天的动物:

1、秋天的动物有喜鹊、灰喜鹊、麻雀、猫头鹰、啄木鸟、野兔、田鼠、黄鼬、狐狸、狼、野猪、熊、鹿、狍子、蟋蟀、蚱蜢等。另外,初秋时也能看到青蛙和蛇。

2、秋天代表植物特征:枫叶变红、菊花盛开、桂花飘香。

3、秋天代表动物特征:大雁南飞、松鼠储存过冬食物。

秋季的时候,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里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红叶的游客们。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阴历为7月立秋到9月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

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秋天一共有6个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4. 在秋天生长的小动物有哪些

秋天的蚂蚁顺着大路,伴着暖阳,搬运着妩媚的粮食。秋天,那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向南方飞去,不怕严寒的鸟开始储食、筑巢,小鱼儿向河的深处游去,青蛙跳进水塘 ,树上的蝉不唱了,地上的蟋蟀不叫了,动物们都准备过冬了。
秋天来了,小动物也忙碌了起来。蚂蚁从夏天就开始储存粮食,小松鼠在地上捡拾掉落的松果,小蜜蜂把早已储存好的蜂蜜装满了一个个蜂窝,小燕子飞向南方,等冬天过后再回来。还有一些冬眠动物,如乌龟、蛇、刺猬、青蛙也已经准备好了过冬的食物。

5. 秋季的植物和动物有哪些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四季特征都各有不同,动植物也完全不同,世界范围更为多样化,所以以单一的物种来描述一个季节是不科学的。
动物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很大,所以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动物,最好跟着环境、温度来入手。
春季:蚕、蜜蜂,以燕子为代表的的候鸟。
夏季:蝈蝈、蝉、蝌蚪。
秋季:蟋蟀,以大雁为代表的候鸟。
冬季:麻雀,以蛇为代表的冬眠动物。
植物
春季:迎春花、玉兰花、贴梗海棠、山茶、紫荆。
夏季:石榴、凤仙花、半支莲(太阳花)、栀子花、合欢。
秋季:彼岸花、菊花、桂花、紫薇、木芙蓉。
冬季:水仙花、腊梅。

6. 秋天有哪些动物或植物

秋天有:蟋蟀、油胡芦、金铃子、螳螂、蜘蛛、蚱蜢、蜜蜂、蚂蚁、棕熊、野兔、白头海雕、麻雀、喜鹊、鸟鸦、狐狸、狼、虎、狮、象、鼠、刺猬、黄鼠狼等。
植物有:菊花、桂花、一串红、万寿菊、大丽花、月季花等。

7. 秋天最常见的动物是什么

什么动物都有。
常见的有畜类、禽类、鸟类、昆虫类(蚂蚁、蚂蚱、蜻蜓等)、鱼类、兽类,还有很多很多。

8. 秋天的动物有哪些

北方秋天鸟类比较常见的留鸟有喜鹊,灰喜鹊,麻雀,猫头鹰,啄木鸟,斑鸠,雉鸡等等;较常见的哺乳动物有野兔,田鼠,黄鼬,狐狸,一些山区还能见到狼,野猪,熊,鹿,狍子等动物。初秋活动的昆虫有蟋蟀和蚱蜢,初秋时也是能看到青蛙和蛇的。

喜鹊(学名:Pica pica)是鸟纲鸦科的一种鸟类。共有10个亚种。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留鸟。

栖息地多样,常出没于人类活动地区,喜欢将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全年大多成对生活,杂食性,在旷野和田间觅食,繁殖期捕食昆虫、蛙类等小型动物,也盗食其他鸟类的卵和雏鸟,兼食瓜果、谷物、植物种子等。每窝产卵5~8枚。卵淡褐色,布褐色、灰褐色斑点。雌鸟孵卵,孵化期18天左右,1个月左右离巢。

除南美洲、大洋洲于南极洲外,几乎遍布世界各大陆。中国有4个亚种,见于除草原和荒漠地区外的全国各地。喜鹊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画鹊兆喜的风俗。

喜鹊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常成3-5只的小群活动,秋冬季节常集成数十只的大群。白天常到农田等开阔地区觅食,傍晚飞至附近高大的树上休息,有时亦见与乌鸦、寒鸦混群活动。性机警,觅食时常有一鸟负责守卫,即使成对觅食时,亦多是轮流分工守候和觅食。雄鸟在地上找食则雌鸟站在高处守望,雌鸟取食则雄鸟守望,如发现危险,守望的鸟发出惊叫声,同觅食鸟一同飞走。飞翔能力较强,且持久,飞行时整个身体和尾成一直线,尾巴稍微张开,两翅缓慢地鼓动着,雌雄鸟常保持一定距离,在地上活动时则以跳跃式前进。鸣声单调、响亮,似“zha- zha-zha”声,常边飞边鸣叫。当成群时,叫声甚为嘈杂。

食性较杂,食物组成随季节和环境而变化,夏季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其他季节则主要以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常见食物种类有蝗虫、蚱蜢、金龟子、象甲、甲虫、螽斯、地老虎、松毛虫、蝽象、蚂蚁、蝇、蛇等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幼虫,此外也吃雏鸟和鸟卵。植物性食物主要为乔木和灌木等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也吃玉米、高粱、黄豆、豌豆、小麦等农作物。

9. 秋天有哪些小动物

摘要 秋天的动物有喜鹊、灰喜鹊、麻雀、猫头鹰、啄木鸟、野兔、田鼠、黄鼬、狐狸、狼、野猪、熊、鹿、狍子、蟋蟀、蚱蜢等。另外,初秋时也能看到青蛙和蛇。秋天代表植物特征:枫叶变红、菊花盛开、桂花飘香。秋天代表动物特征:大雁南飞、松鼠储存过冬食物。

阅读全文

与秋天的动物有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