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状况
保护区总面积108700公顷,其中:核心区5053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6.5%;缓冲区40571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7.3%;实验区17593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6.2%.另外根据东北虎、豹野生种群活动范围较大的特点,在保护区外围设立外围保护带41778公顷。
保护区管理局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林业管理局,上级主管部门为吉林省林业厅。保护局下设野生资源保护处、湿地保护处、综合处、宣教中心、救护中心、科研繁育中心等6个管理部门、6个基层保护站和1个生态保护警察大队,现有管理人员57人。
保护区2001年成立。国家林业局为该保护区批复一期工程建设资金643万元,其中,国债资金514万元,地方配套129万元。保护区管理局利用此项资金,先后建设了春化、马滴达、敬信等保护站的建设,购置了常规的巡护、监测和宣教设备,逐步完成了勘界立桩的工作,并在主要交通路口设立宣传警示标牌14块,促进了保护区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 ①保护区管理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专家和学者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并组织中层领导干部到其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②通过设立虎豹监测热线电话、奖励信息提供奖励机制及借助边防巡逻和森林警察强化巡护工作等形式,积极做好虎豹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分析出其个体的差异及活动范围。
③联合公安、工商、渔政等管理部门,在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的同时,定期不定期地对宾馆、饭店、市场等可能经销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场所进行检查。并且从严从快查处滥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违法活动。
④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邀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全国20多家新闻媒体,对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及不同时期的工作进行报道。同电视台合作制作完成了《虎殇》、《东北虎的家园》专题片两部。
⑤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同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举办召开了“建立图们江下游地区跨国界生物圈保护区国际研讨会”、“图们江下游生物多样性保护跨国界合作研讨会”、“中国东北虎野外种群恢复工程建设进程国际研讨会”、“东北虎野生种群及其被捕食猎物(有蹄类)监测技术国际研讨班”等会议,就实施东北虎、豹野生种群的保护及建立图们江下游地区跨国界生物圈保护区等问题。与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设立了“中国吉林虎豹保护项目办公室”,在资金、技术与培训等方面赢得了支持与帮助。
⑵ 世界上有几个东北虎自然保护区
野生东北虎现存数量只有400多只,大部分分布在俄罗斯,在我国的数量不足20只,朝鲜半岛已经再没有东北虎的踪迹。 东北虎已被列入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我国政府分别在70年代和80年代,为保护东北虎建立了长白山自然综合保护区和黑龙江省七星砬子东北虎保护区,对东北虎进行栖息地的保护。作为异地的保护,当时主要是我国的各动物园。 全国各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曾经有虎的保护区至少有24处,如黑龙江省的七星砬子保护区、 广东粤北华南虎保护区、江西宜黄华南虎保护区等,但其中有些保护区是名存实亡,如:七星砬子保护区内已多年不见虎的踪迹。我国东北虎的研究工作开展的非常少,异地保护的研究仅限于各动物园初级原始的研究,我国仅进行过一次较为科学的东北虎野外种群数量的调查,该项研究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于1987年完成的,其它领域的研究都处于空白状态。
有关东北虎的调查、分布和种群数量:20年代之后,中国对东北虎种群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调查 ,1974---1976年,调查结果为151只;1984---1985年,结果为20---30只;1988---1991年为16--- 22只,其中黑龙江省有10---14只,吉林省有6---8只;最近的两次调查分别是1998年3月,吉林省开展调查,结果发现其境内仅存4---6只虎和1998年10月至1999年11月,黑龙江省境内的调查,发现仅存5---7只。
最近一次,黑龙江省调查情况如下: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东北虎在黑龙江的分布区又明显向中俄边境地带退缩,并形成了老爷岭南部、完达山东部和张广才岭南部3个孤立的分布区,完达山西部和张广才岭北部林区可能没有虎的分布,老爷岭北部有无虎的分布待查。在以上的3个孤立分 布区的林业区内发现活动在老爷岭南部的2只个体可能为雄性,活动在完达山东部的虎至少有1只雌虎的1只亚成体虎,另两只不确定,可能为雌虎;活动在张广才岭南部1只不能确定性别。
目前野生东北虎在我国境内仅存不足20只,全世界也仅有400只左右。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将东北虎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严格禁止捕猎。据世界最大的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提供的资料显示,为了使野生东北虎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1958年,我国就在东北虎之乡的黑龙江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丰林红松原始自然保护区。1962年,国务院将东北虎列入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1977年,我国相关部门将东北虎列为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2005年8月9日,吉林珲春东北虎生活区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在1986年建立后,一直致力于研究东北虎的饲养繁育技术。最近10年又引进了具有国际谱系的东北虎种源,基地内的东北虎数量已由最初的8只,发展到今天的620余只。
保护东北虎的意义何在
一、东北虎具有自己独特生态价值。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高,物种越丰富,这个系统越稳定;反之,系统就变得越脆弱,越容易发生灾难性的变化。因此,不只是东北虎,处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任何物种都具有各自调控、调节生态平衡和物种平衡的作用。
二、很多动物身上都具有某方面非常优秀的基因,如果这个物种消失了,它具有的优秀基因也就消失了,这对人类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三、东北虎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中国,文学、绘画等方面的艺术作品中有很多关于虎的描写。如果这种动物灭绝了,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来讲是一个缺损。另外东北虎是现存虎类中个体最大、体色最美的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
据介绍,目前对东北虎的保护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栖息地的保护,一种为异地保护。我国政府分别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为保护东北虎建立了长白山自然综合保护区和黑龙江省七星砬子东北虎保护区,进行栖息地的保护。进行异地保护的,主要是各动物园。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已将东北虎列为全球十大濒危动物之首了。
⑶ 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东北虎是自然生物链中最顶端的大型猫科动物,是仅存的虎的5个亚种中体形最大的一种,擅长昼伏夜出,喜以梅花鹿、马鹿、狍及野猪为食,它威武而神圣,一直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在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和宗教领域里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素有“百兽之王”和“山神爷”的美称。然而,由于近百年来人类无休止的采伐、烧荒和猎杀,使东北虎的栖息地急剧退缩并逐渐形成了岛屿化,其野生种群数量也急剧减少。全世界东北虎的数量不足500只,仅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局部区域。
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野生东北虎分布数量与密度最高的区域,据中、俄、美三国专家联合调查统计,保护区内的东北虎有3-5只,还有部分东北虎经常游荡于中俄两国之间。保护区内的东北虎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青龙台、春化和马滴达保护站辖区内,偶尔也活动于敬信和杨泡保护站境内。这里森林生长繁茂,人为干扰少,还蕴藏着大量的梅花鹿、马鹿、狍和野猪等丰富的食物资源,是东北虎理想的栖息地。保护区管理局自成立以来,由于加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对滥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多次集中开展了清缴非法捕猎工具的专项行动,使东北虎的生存环境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其种群数量也有了显着的提高,并逐步形成了向保护区西部扩散的趋势。尤其是2003年1月24日和2004年1月16日,保护区管理局利用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项目捐助的红外线照相机,两次成功拍摄到了野生东北虎活动的照片,还在保护区南部拍摄到了成龄雌虎带幼虎活动的足迹。 又名金钱豹或远东豹。在猫科动物中以灵巧机智闻名,擅长攀援跳跃,喜食狍、鹿、兔和环颈雉,常栖息于悬崖断壁和树杈之间,白天隐身于密林深处,夜晚与东北虎争夺食物,但真正与东北虎而遇的时候,它也只能退避三舍,敬而远之。豹曾栖息于中国黄河以北、以东的大部分区域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已处于濒危的边缘,其种群数量不足50只,在世界保护物种红皮书中被列为极危(CR)物种。
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豹的分布极为有限,仅发现了2-4只。 保护区南部的敬信湿地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虽然农田与湖泊纵横交错,但丹顶鹤和大雁从未因人类的耕作而远赴他乡,每年都飞越千山万水,在此或驻足休整,或停留安家,待小鹤能够展翅高飞之际,举家南迁,来年春季,再次到来。
图们江流域下游以其邻近日本海,吸引了很多洄游鱼类在此游曳繁殖,如马苏大马哈鱼、驼背大马哈鱼。偶尔也会看到海狗、海豹,海鸥,野鸭。
⑷ 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什么
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部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东与俄罗斯波罗斯维克、巴斯维亚两个虎豹保护区和哈桑湿地保护区接壤,西与朝鲜的卵岛和藩蒲湿地保护区相邻,属于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为国际濒危物种、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北虎、豹及栖息地。
东北虎
⑸ 远东豹分布在哪里是怎么样的
我国第一个以东北虎、远东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近日将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珲春建立。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总面积为88913公顷,另有外围保护带面积53565公顷。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东北虎和远东豹,是我国东北虎、远东豹分布数量与密度最高的区域。远东豹交配季节通常在每年的1,2月,怀孕期在95-105天之间。 中国和俄罗斯野生生物专家日前宣布,远东豹目前在世界上的数量分布已不足80只,濒临灭绝。而30年前,仅吉林省境内就有近50只远东豹活动。 中俄专家认为,在一些传统栖息地远东豹已经基本绝迹。更糟糕的是,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现存的远东豹已被分割在数个“孤岛”上,相互间的通婚交配受到限制,因此,它们繁衍生息所必需的野生种群也已非常稀少。 远东豹是大型猫科食肉动物———豹的20多个亚种之一,与东北虎一样,曾大量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茂密丛林中。 栖息地的破坏、偷猎威胁了野生远东豹的生存,1970-1983年间,有大量远东豹被捕杀。俄罗斯远东地区(1998年估计)有40只野生远东豹;朝鲜(1998年估计) 有大约10头野生远东豹保留在森林里;中国野生远东豹的数量估计为10 到15只;韩国的最后一头野生远东豹在1969 年被射杀了。1999 年统计,,有223只远东豹被饲养在71个动物园。其中有95头在北美洲的动物园。动物园的远东豹寿命为17年。
⑹ 我国有哪些动物自然保护区
自己筛选吧
华北地区
北京(2)
1.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天津 (3)
1.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东 (7)
1.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山旺古生物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河北 (11)
1.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大海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茅荆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11.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河南 (11)
1.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焦作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西 (5)
1.阳城莽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 (12)
1.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10.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11.桑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12.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陕西米仓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延安黄龙褐马鸡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
(公示日期:2009年12月17日—2009年12月29日)
东北地区
辽宁 (12)
1.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成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桓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丹东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北票鸟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 (13)
1.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
10.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13.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黑龙江 (23)
1.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
5.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五大连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4.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5.凤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6.乌伊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7.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8.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19.红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20.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21.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22.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23.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华中地区
上海 (2)
1.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苏 (3)
1.盐城沿海滩涂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浙江 (9)
1.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南麂列岛海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象山韭山列岛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示期)
安徽 (6)
1.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古牛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西 (8)
1.鄱阳湖候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8.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9.齐云山保护区(2009年申报晋升)
湖北 (11)
1.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石首糜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10.洪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 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湖南 (17)
1.炎陵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永州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14.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15.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16.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17.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18.高望界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进入公示期)
重庆 (4)
1.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 (23)
1.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小金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4.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5.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6.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7.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8.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2.海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23.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24.屏山县老君山(申请晋升)
华南地区
福建 (12)
1.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将乐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广东 (11)
1.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像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广西 (16)
1.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合浦营盘港-英罗港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千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4.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5.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16.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海南 (9)
1.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大洲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西南地区
贵州 (9)
1.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 (17)
1.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西双版纳纳版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4.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5.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6.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7.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 (5)
1.循化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藏 (9)
1.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北地区
甘肃 (15)
1.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4.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15.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18日)
宁夏 (6)
1.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 (23)
1.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白音熬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大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4.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5.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晋升)
16.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7.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8.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阿鲁科尔沁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2.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3.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14日)
新疆 (9)
1.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9.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注:标“*”者,为跨省(区、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⑺ 中国北方珍稀动物保护区主要有哪些
中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干燥,东北平原尚大部分被茂密的森林覆盖,内蒙古高原则以荒漠和草甸等草原自然景观为主。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同样生长着一些极为珍贵的野生动物,这就更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
中国北方珍稀动物保护区主要有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以及乌拉特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等。
⑻ 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划范围
范围在东经130°14′08″—131°14′44″,北纬42°32′40″—43°28′00″之间,东以敬信辖区中、俄界山五加山为起点沿中国和俄罗斯边界线至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交界处(青龙台辖区3林班最北点)为界线;北以青龙台辖区3林班最北点为起点沿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交界线至青龙台辖区2林班最北点为界限;西部以青龙台辖区2林班最北点为起点,沿青龙台辖区2、5、13、31、41、51、64、69、75、81、83、89、92、100、105、103,春化辖区108、114、124、132、140,三道沟西北沟辖区11、13、21、27、35、40、49、48、53、 66、65、64、63、77林班东部边界,三道沟马滴达辖区70、85、84、83、81、79、78(中部河流)、77、76、56、53、51林班北部边界,杨泡辖区18、17、16、15、14、13、21、20林班北部边界为界线;又以杨泡辖区23林班最北点与公路交汇处为起点沿公路及泡子沿村东侧灌溉渠至板石镇孟岭村红旗河与图们江交汇处以北500米为界线(不含35、36林班),并从该点沿中朝边界图们江至敬信辖区玉泉洞;南以敬信辖区玉泉洞为起点沿玉泉洞村—敬信镇—中俄边界五加山公路为界线。
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87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50536公顷,缓冲区面积40571公顷,实验区面积17593公顷。
⑼ 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
保护区土壤是北温带地区地带性土壤与长白山地的非地带性土壤镶嵌分布的有机结合演化而成。
典型地带性土壤有暗棕壤。成土母质为酸性岩风化物,土壤呈微酸性,广泛分布在中、俄边境的丘陵山地,其中东北部山区主要以暗棕壤为主,还有少量的沼泽土、冲积土等穿插其间,形成东北部山区土壤类型。
非地带性土壤分布在中部平原和周围丘陵、山谷台地,土壤以水稻土、白浆土、冲积土为主,还有零星分布的草甸土、沼泽土。
全区共有7种土壤类型: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冲积土、水稻土。 保护区南北跨越珲春全境,东西呈狭长地带分布,境内群峰起伏,层峦叠嶂,山地主要分布于北、中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全区最高点海拔达973m,南部最低点海拔5m,高差大。高山、谷地,河流、湖泊均有发育。分为低中山地貌区、低山丘陵地貌区和河谷及盆地地貌区。
该区地貌主导特征表现为以低山地为主,属长白山系老爷岭山脉。丘陵、盆地、台地、河谷、阶地、冲积扇、湖泊、沙洲、三角洲均有发育。地貌类型均比较齐全,其中微型地貌中的沙洲、河漫滩、一级阶地是砂金富存的主要地貌单元。
主要山峰有:棺材砬子、黑瞎子山、平头岭、石门岭、鹰嘴砬子、老陈家后山、大里沟大顶子、烟筒砬子山、黑山、神仙顶子、长岭子、黑顶子山、水流峰、沙草峰、张鼓峰等。
岛屿、沙洲有:河口沙洲岛、琵琶岛、玉泉岛、防川岛、河东下沙洲、琵琶沙洲、朝阳新沙洲和古江沙洲等。
其次还有河流地貌、丘陵、河谷和盆地。
⑽ 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东北虎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据世界最大的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提供的资料显示,为了使野生东北虎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1958年,中国就在东北虎之乡的黑龙江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丰林红松原始自然保护区。
1962年,国务院将东北虎列入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977年,中国相关部门将东北虎列为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2005年,吉林省珲春东北虎生活区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中、俄、美三国专家联合调查统计,保护区内的东北虎有三五只,还有部分东北虎经常游荡于中俄两国之间。保护区内的东北虎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青龙台、春化和马滴达保护站辖区内,偶尔也活动于敬信和杨泡保护站境内。
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第一个以东北虎、豹及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不仅起着联系中、俄、朝三国将虎豹种群自由迁移,维持种群繁衍的生态通道的作用,而且在世界虎豹保护战略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备受国内外所关注。
东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