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动物和植物多久分家

动物和植物多久分家

发布时间:2022-05-31 00:09:51

⑴ 动物跟植物是什么时候分开的

从鱼类祖先的出现开始吧?再往前倒就是微生物了吧,没有植物和动物之间划分的必要

⑵ 动植物的杂交是怎样的

30多亿年前,动物、植物还没有分家。一种生物可能既是植物又是动物。生存到现在的低等生物眼虫就是这样的“两性”生物。它既能以捕食微生物为生,又能靠身上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为生。

后来,这两种功能分化了。一支生物,靠吃别的生物为生,发展成动物。另一支生物,专靠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为生,发展成植物。这两支生物分别进化成今天的高等植物和高等动物。

现在,科学家正在进行动、植物的杂交试验,创造动、植物杂交的新品种。人体所需要的20种氨基酸中,有8种氨基酸是植物无法制造的,只能从动物中取得。如果动植物杂交成功后,植物就能制造出人体所需要的全部氨基酸。动物也由于含有植物的叶绿素基因,不用放牧,只要让它们晒晒太阳或吃少量食物就能膘肥体壮。这是多么奇妙的前景!

但是,生物种间差别越大,杂交就越困难。科学家们正研究用细胞杂交法和遗传工程法创造动植物杂交的品种。

细胞杂交法是细胞水平的嫁接。科学家分离出单个细胞后,用酶把细胞壁溶解掉,让它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细胞核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两个细胞核体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异核体。这个异核体放在适当的培养液中,会重新长出细胞壁来,形成一个新细胞。这个新细胞包含了两种生物的遗传信息,是一个杂种细胞,将成为未来杂种生物的胚胎。

从单个细胞培养出植物或动物的难关已经开始突破。20世纪初,德国植物学家哈勃兰特就预言,高等动物的离体细胞能长成一株植物,就像一小段柳条能长成大柳树一样。因为每个细胞中包含着后代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美国科学家斯图华从一株胡萝卜的根上分离出单个细胞,在培养液中培养成一株红橙橙的胡萝卜。以细胞培植人参、云杉、兰花、甘蔗等也均已获得成功。动物的细胞繁殖也已初见成效。科学家格登用细胞核移植培育了一只青蛙。因此,只要把动植物的单个细胞融合在一起,以这个杂种细胞就能培养成像植物的动物或像动物的植物。在7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森就曾把两种不同品种的烟草成功地进行了细胞杂交,创造出一种新烟草。也有科学家把番茄和薯仔进行细胞杂交,创造了又似番茄又似薯仔的新生物。这些细胞杂交试验的成功预示着动植物杂交生物产生的曙光。

另外,通过把植物基因嫁接到动物基因进行拼接,形成杂种DNA分子,也有可能创造动植物的新品种。因为高等动植物的基因比较复杂,所以这种方法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才能获得成功。

⑶ 动物和植物是同一祖先吗

一篇介绍生物三域的文章

生命树之根

一篇介绍生物三域的文章从林奈开始,博物学家们使用一套等级系统将种类繁多的生物进行分类:
相似的种归为一属,相似的属归为一科,然后是目、纲、门,最后归为动物和
植物两界。达尔文首先指出,生命的等级系统,实际上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同
一种的个体都来自同一祖先,相似的种来自同一祖先,相似的属来自同一祖先
如此追溯下去,他得出结论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从某一原型传下来的
……在这个地球上曾经生存过的所有有机体,大概都是从某一原型传下来的。”
如果我们按时间顺序来看,就会发现生命的传代就象一棵不断分支的大树,树
根就是最早的共同祖先,位于树的顶端的枝叶,就是今天的各个物种。达尔文
并向分类学家们发出了根据共同祖先理论构建生命的自然谱系的号召,但同时
他也指出了其困难性:“我们没有任何家谱或徽章;我们必须根据长久遗传下
来的任何性状去发现和追踪我们的自然谱系中的许多分歧的传代线。”以后生
物分类学的发展,实际上都是在为这句话做注脚。

在当时,所有的生物都被分成动物和植物两界。虽然微生物已经被发现,
但也被归入这两界:那些较大的、较活泼的微生物被归入动物界,较小的、较
不活泼的被归入植物界。德国生物学家海格尔首先挑战这种简单的二分法。他
指出,许多原生生物象植物那样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是也象动物那样能够游
动,必须另立一界:原生生物界。在二十世纪的早期,细菌被从植物界分出来,
另立细菌界。1959年,就在分类学进入分子时代的前夕,真菌也从植物界分了
出来,另立真菌界。这样,生命树就有了五根主干。

但是,细菌和其他四界的差别,远远超过了其他四界之间的差别。特别是
到了六十年代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细胞结构,这种差别更为突出:细菌的细胞
没有细胞核、细胞器,属于原核生物;而其他四界的生物的细胞有细胞核、细
胞器,属于真核生物。因此,又有人主张,在界之上应设立一个更高的等级:
超界或“帝国”(“界”的英文原意为“王国”)。其中,原核超界包括细菌
界,真核超界包括原生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这个两超界五界系统,
到现在仍然是被博物学家广泛接受的最通行的分类系统。

在分子生物学兴起之前,我们要确定一种生物在生命谱系中的位置,只能
根据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动物的形态结构复杂,可供辨别的特征繁
多,因此描绘动物的谱系比较容易。描绘植物、真菌和原生生物就要困难得多。
最困难的,是确定细菌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即使在显微镜下,也很难比较细
菌的形态结构的同异。到了六十年代,大多数微生物学家都放弃了这种努力,
宣布用传统的方法没法描绘细菌的谱系。恰恰在这时候,分子生物学的创立为
分类学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六十年代中叶,加州理工学院的朱克坎德
(Emile Zuckerkandl)和鲍林(Linus Pauling)首先指出,我们可以通过比
较不同物种的同一种蛋白质或基因的序列确定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所有
的基因都会发生随机的突变,这些突变如果能改善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或对
蛋白质的功能没有影响,就会被保留下来。这样,当两个物种从同一祖先分离
之后,他们的基因将会产生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会越来越大。比较两
个物种的基因的差异程度,就有可能确定他们的亲缘关系。

在六十年代末期,当DNA测序法刚刚被发明出来之时,伊利诺大学的伍斯
(Carl Woese)及其同事就开始通过测定DNA序列研究生命树。如果要能够追溯
到生命树的根部,需要比较一种在所有的生物中都存在的基因。核糖体(细胞
中制造蛋白质的场所)中的RNA在所有的生物中都存在。这种RNA分子共有三个
亚单位(23S,16S,5S)。伍斯他们选择了其中的一个亚单位16S的基因。到
了七十年代末,伍斯实验室已比较了大量的物种的16S RNA的基因。他们发现,
原生生物中的某些成员,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极端环境下(比如温泉中、火山口)
的成员,虽然其细胞结构看上去跟其他成员相似,但基因序列却差异很大。他
们将这类原生生物称为古菌,将其他原生生物称为真细菌。在他们看来,古菌、
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应被视为生命树的三大分支。接下来的二十年间,对其他基
因的研究支持了这个观点。在1990年,伍斯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系统,反
对将生物分成原核和真核两个超界,认为应该分成细菌、古菌和真核三个域。
在域之下各有几个界,其中真核域继续保留原生、植物、真菌、动物四界。目
前,三域划分已被普遍接受,但将细菌、古菌再分成几界的系统却未被接受。
毕竟,分类不能仅仅考虑亲缘关系,还需要顾及现存生物的分化程度。与真核
生物相比,细菌和古菌内部的分化不大,似乎也就没必要再分成几界。

真核生物应该是从原核生物进化来的。那么,它是从细菌还是古菌进化来
的呢?光是比较一个基因是看不出来的,因为三者的差异程度相似。这时候必
须比较两个基因,而且这两个基因必须是从以前的同一个基因通过重复、分化
演变来的。编码延伸因子(参与将DNA转录成信使RNA的蛋白质)EF-1和EF-2的
基因正是这样的基因。结果表明,古菌和真核生物的亲缘关系比他们与细菌的
关系更紧密,也就是说,真核生物很可能是从古菌进化来的。其他的结果也支
持这一点。比如,古菌的核糖体的蛋白质组分更接近于真核生物,其RNA聚合
酶也更接近真核生物。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测,大约在38亿年前,由最早的共
同祖先--一种原始的细胞生物--进化成了细菌和古菌,之后,又由古菌进
化成了真核生物。细菌也通过“内共生”方式参与了这个进化过程:一种需氧
细菌被古菌吸收演变成了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以后又有光合细菌成了叶绿体。

但是,这种已被普遍接受的景象,最近又面临着挑战。按照这个观点,细
菌和古菌最早分离,那么,古菌就不该有来自细菌的基因,然而研究发现,许
多古菌含有大量的来自细菌的基因,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基因交流。而且,真核
生物的基因应该只来自古菌,只有那些参与细胞呼吸(线粒体)或光合作用
(叶绿体)的基因才可能来自细菌,但是,研究也发现,真核生物的许多既不
参与细胞呼吸也不参与光合作用的基因同样来自细菌,表明细菌和真核生物之
间除了“内共生”,还有其他的基因交流。此外,还有一部分真核生物的基因
来源不详,既非来自古菌也非来自细菌,有人推测可能是来自很早就灭绝了的
第四个未知的域。这些结果表明,最早的共同祖先可能不是一种原始细胞生物,
而是一群原始细胞生物,它们只有很少的基因,各不相同,但是彼此之间能够
进行基因交流,形成了一个细胞共同体。以后,再从这一个共同体中分化出了
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而且,在真核生物还只是单细胞时,三者之间也存在
大量的基因交流。

如果这个新观点是正确的话,它表明达尔文所设想的生命树虽然总体上正
确,但是树根并不是一条,而是纵横交错。

⑷ 首次把植物界和动物界分开的是谁

首次把植物界和动物界分开的是卡尔·冯·林奈。林奈的植物分类方法和双名制被各国生物学家所接受,植物王国的混乱局面也因此被他调理得井然有序。他的工作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林奈是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林奈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法。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称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林奈氏分类系统

林奈在乌普萨拉大学期间,发现花的花粉囊和雌蕊可以被作为植物分类的基础。他将此发现写成一篇短论文。这个发现为他提供了一个非常教授的职位。

1732年乌普萨拉科学院资助他去瑞典北部的拉普兰考察。到那个时候为止,欧洲人对拉普兰还一无所知,在这4600英里的土地上,林奈发现100多种新种植物。

1737年林奈将他对拉普兰植物世界的考察写成一本书发表,在这本书中,林奈首次发表了以植物生殖器官进行分类的方法。

1753年林奈发表《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采用双名法,以拉丁文来为生物命名,其中第一个名字是属的名字(属名,斜体),第二个是种的名字(种加词,斜体),属名为名词,种名为形容词。

例如:形容些物种的特性,或可加上发现者的名字(正体),以纪念这位发现者,也有负责的意思。林奈用这种方法帮植物命名,后来他也用同样的方法为动物命名,此种命名法也一直延用至今。例如:人Homo sapiens(命名者名称省略)。

⑸ 动物并不懂繁衍的意义,却保持着两性行为,是谁在背后操控

谈论整个地球,就不得不想到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生命,生命的存在让整个世界、甚至是宇宙变得更加有意义。

任何一个生命在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通过捕食来获取能量,以及通过交配来繁衍后代,所以任何一部有关自然的纪录片、或者是文章都无法回避性这个自然界的重头戏。

按理来说,在种群中的竞争受挫并不会导致一个生物把这种想法施加给其他的物种,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许是某一天某一只海狗就干出了这样的事。

正好被其他心情失落的海狗看见,觉得这看起来还不错,并且学习了这只海狗的行为,这就是一种习得行为,这也说明了生物会被简单的原始欲望所支配。

由于生物的学习能力比较强,目前在南极,常常会发生海狗欺负企鹅的事件。

所以,动物们虽然不懂繁衍是为了什么,也是它们都不知道交配后会有后代,但是这一切在自然界正在发生...

而控制动物这种行为的正是:激素、奖励和学习。你仔细想想,是不是人类也一样,我们的理智有时还战胜不了这三样东西。

⑹ 动物与植物“分家”的时候是在大约多少亿年前

对澳大利亚伊迪卡拉动物群、 中国云南澄江动物群和贵州瓮安动物群的正确鉴定,说明大约距今6亿年前,动植物已经开始出现分野了.但是,仅仅依靠这些证据,仍然无法确定动植物分野的具体年代.
新的化石证据不断涌现.科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东部,发现了生活于 13 亿年前的单细胞的绿藻和金藻化石,在澳大利亚又发现了一些生存于9亿年前的藻类植物化石.这些证据显然表明,动植物的分野至少应该始于10亿年之前.
动植物化石的新发现为确定动植物分野年代提供了大量直接材料,但仅仅依靠化石是不够的.于是 ,分子生物学家们也加入到探索动植物分野年代之谜的讨论中.科学家研究了动植物体内共有的一种蛋白质——细胞色素 C,通过分析和比较物种之间细胞色素与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异同,便可掌握它们彼此间亲疏远近的关系.分子生物学家利用这种方法进行了详细而又精确的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植物和动物的分化年代,应该是距今12-13亿年以前.
新发现的化石资料和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使人们在了解动植物分野年代的问题上,迈进了几大步,但要真正揭开这个谜团,尚需要有更多的证据和发现

⑺ 动植物的大分家是生物进化史上的第几次大分化

动植物的分家是生物进化史上的第4次大分化。

⑻ 动物和植物的分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1859年。英国的着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进化论领域的着作《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在该书中,达尔文提出了寒武纪大爆发的学说。达尔文认为距今5.45亿年至4.95亿年的寒武纪,是生物进化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寒武纪之初,地球上开始出现大量动物和植物,因此达尔文认为动物和植物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分化的。

⑼ 动物与植物“分家”的时候是在大约多少亿年前

植物、动物和人都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统称为真核生物
除细菌和蓝藻植物的细胞以外,所有的动物细胞以及植物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原始真核细胞大约在12~16亿年前出现,现存的种类繁多,有些真核细胞极为原始,如涡鞭毛虫(甲藻),真核生物包括大量的单细胞生物或原生生物,全部多细胞生物。凡是真核细胞构成的有机体现在统称为真核生物。

⑽ 动植物是何时分家的

地球上难以计数的生命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演化的。在30多亿年的演化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动物与植物的分家。这次分家使得整个生物界更加丰富多彩,极大地加速了生命的进化速度,使生命摆脱了低等的浮游生活方式与状态,进入了多彩多姿的新世界,使生物圈由海洋扩展到了陆地和空中。这次动植物分家可以说是继地球上生命诞生以后的又一次最伟大的变革,那么,这次大分家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从人们认识了地球上的古生物化石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很长时间里,各国的科学家普遍认为,动植物分家的时间发生在距今约5.6亿—5.3亿年前的寒武纪初期。因为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中指出,在寒武纪初期的“生命大爆发”中,地球上突然出现了许多生物,而且几乎都是动物,因此很可能在那时发生了动植物分家事件。

在这以后的整整100年间,关于动物起源的时间和动植物分家的时间研究,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但科学家从未放弃过寻找与探索。

重大突破终于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之后100周年的时候出现了。1960年召开的国际地质学大会确定了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埃迪亚卡拉动物群”的生存年代为距今约6.8亿—6.2亿年,这些动物化石的发现使得动物与植物的分家发生在5亿多年前的观点被彻底否定了。

那么,还有没有比“埃迪亚卡拉动物群”更加古老的动物呢?肯定会有的,因为这个动物群中的动物化石已经相当复杂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古生物学家在安徽的寿县和怀远一带距今约8.4亿—7.4亿年前形成的地层中发现了许多须腕动物和蠕虫动物的化石。这些虫子的身体不大,一般只有1~2厘米长,但嘴部、疣足和身体上的刚毛都保存得很清楚,要比埃迪亚卡拉动物更加原始,这是在动物起源研究中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这一发现把动物与植物的“分家”时间又向前推进了2亿年。

植物界系统树

阅读全文

与动物和植物多久分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6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