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曾仕强易经下坤上兑卦详解
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
姤是遭遇的意思,万物相遇了以后,就聚合起来,所以接着是萃卦
永结同心 前程锦绣
45、萃卦 泽地萃
《萃》(下坤上兑) 第四十五
君子坦荡聚正道,思路昏懵měng招讥笑;
寻师觅友求相合,赴约无缘祭宗庙。
为人谨慎避险陷,身居要职防骄傲;
守正不解涉世难,疼失根基有凶兆。
【原文】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译文】 萃卦:通泰。王到宗庙举行祭祀。占得此卦,利于会见贵族王公,亨通,这是吉利的贞兆。用牛牲祭祀,也很吉利,并且出行吉利。
萃,聚也。假,感格也,犹言以至诚美德感格祖考、神灵。大牲,牛。古代以牛为祭祀所用之重大牺牲品。
孔颖达曰:萃,聚也,能招民聚物,使物归而聚己,故名为萃。
龚焕曰:假字,疑当作“昭假列祖”之假,谓感格也。王者致祭于宗庙,以己之精神感格祖考之精神,所以为萃也。
内卦“坤”占人物为‘众人’,占人事为‘众多’,所以泛指为万物。外卦为“兑”占天时为‘雨泽’为泽,万物聚于泽中,故称谓《萃》卦。聚乃通也,亨。
九五爻得位居中为君位,所以称谓“王”;2、3、4互“艮”占静物为‘闾lǘ里巷的门寺’为庙;3、4、5互‘巽’占人事为‘志向’为人;“王假有庙”,是称谓“王”心以至诚,格于宗庙而有事。
李士𨱅曰:兑为泽,水之聚也;坤为地、为众,人之聚也。货聚于市,百工之用通,人聚于国,彼此之志通。
九五爻得位,所以称曰“利见大人”。
李光地曰:王假有庙者,神人之聚也;利见大人者,上下之聚也;用大牲吉,广言群祀,由假庙而推之,皆所以聚于神也;利有攸往,广言所行,由见大人而推之,皆所以聚于人也。
六二与九五应予,大‘坎’伏“离”象占时序为‘夏五月’为夏卦,所以称为“亨”;外卦“兑”占时序为‘秋八月’为秋卦,称为“利”;六三至上六为大‘坎’象,坎占时序为‘冬十一月’为冬卦,称为“贞”;因此爻辞为“亨,利贞”。
刘沅曰:无形的萃,莫大于假庙,神人之心通;有形的萃,莫利于见大人,君民之心通,故亨。
外“兑”占动物为‘羊’;大“坎”占动物为‘猪’;为豕;内“坤” 占动物为为‘牛’;皆是大牲,有事于宗庙用之而吉利。
李士𨱅曰:奉先报本,天下之心系焉;用大牲者,祭祀之重典也;得天下之大,不以自有,致天下之财,不以自奉,备物致敬,与万方共敦反本复始之思,此王者所以聚天下也。
利有攸往。谓六二应九五,两爻居中得位,五爻又为君为天子位,有应则为顺天命,所以称谓“利有攸往”。
萃卦下坤地,人之所聚也;上兑泽,水之所聚也,故萃卦象征会聚之意。君王以至诚美德感格祖考、神灵,因以会聚人心,以保有宗庙祭祀,而长保社稷。并利于此时出现大人,以聚集民心,则能万事亨通。惟必须固守正道而行。当萃之时,应以隆重的牛为牺牲,以祭祀祖先神灵,而维系人心,则可获吉祥。并利于此时有所前往而大有作为。
《序卦传》曰:“萃者,聚也。”《萃》卦即揭示事物“会聚”之理。
初六阴爻,上应九四,但前面隔有二阴,三又上承九四,故初爻对九四疑虑重重,不能自守至终,若能求合于四,四必应之,故前往无咎;六二阴而居中,上应九五,必得其提携相聚,故无咎害;六三失位无应,虽求聚心切却不得,若往比九四,亦可无咎,但毕竟所聚非正,故小有遗憾;九四下据三阴,可谓大吉,但居不当位,当以“大吉”救之;九五高居尊位,可以无咎,但三阴已被九四所据,故须修德以取信于众;上六以阴乘阳,内无应援,求聚不得,但能知惧,故可无咎。
占得这一卦,王可以进入宗庙祭祀;宗庙是祖先灵魂聚集的场所,也是子孙精神集中的所在,象征一心一德。聚集成为群众,就需要治理,否则陷入混乱;所以,出现品德高尚的伟大人物,领导群众,当然有利,才能亨通。不过,聚集应以动机纯正为条件,动机不纯正的聚集,祇有造成祸乱,有害无益。聚集就能日益丰富,在祭祀祖先时,奉献大的牺牲,虽然浪费,也会吉祥。下卦“坤”是牛,象征大的牺牲。聚集使物资丰富,民心一致,就可以积极前进,从事伟大的事业了。
卦辞这里有点怪诞,君王已至高无上,怎么还要“假有庙”和“利见大人”?原因是本卦上接《姤》卦,现在“君王”地位并不稳固,不过也没有人比他实力更强,所以只要“假有庙”并得“大人”帮助,前途还是比较亨通的。“亨,利贞”,是说亨通还是有条件的,要坚守正道才比较有利。究竟什么是正道呢?卦爻辞说明的都是。“大牲”,大牲口,比如牛、羊、猪都算,“用大牲吉”,意即用大牲作祭祀品,这样做才能吉祥。
《周易》一般都倡导薄祭,怎么这里忽然反了呢?原因和前面“王假有庙”一样,这是为显示实力,或暗示有足够实力,祭品仪式后分享民众,这还可以邀买人心。越是实力不足越要显示实力,不如此就可能遭到别人攻击。“利有攸往”,有利于有所前往。这一点毫无疑问,地位还不够稳固,更应该有所前往,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周易》上经皆不言“天地万物之情”,唯下经言之。盖上经始于干坤偏于天道,故干坤泰否豫复等卦皆言“天地”。下经始于咸恒,偏于人道,故咸、恒、萃《彖》皆言“天地万物之情”,于咸见情之感通,于恒见情之永久,于萃见情之和敬。家人、归妹《彖》言“天地之大义”,义,情义也,大壮《彖》言“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大壮,情之盛也。
郑玄曰:萃,聚也。坤为顺。兑为悦。臣下以顺道承事其君,悦德居上待之。上下相应,有事而和通,故曰“萃,亨”也。假,至也。互有艮巽,巽为木,艮为阙。木在阙上,宫室之象也。四本震爻,震为长子。五本坎爻,坎为隐伏。居尊而隐伏,鬼神之象。长子入阙升堂,祭祖祢之礼也。故曰“王假有庙”。二本离爻也。离为目,居正应五,故“利见大人”矣。大牲,牛也。言大人有嘉会时可干事,必杀牛而盟,既盟则可以往,故曰“利往”。
泽地萃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坤,坤为地。有泽淹大地,洪水横流之象。用比喻政事丛杂,危机四伏。以警戒君子顺天任贤,防范未然,所以卦名曰萃。
泽泛滥淹没大地,人众多相互斗争,危机必四伏,务必顺天任贤,未雨绸缪,柔顺而又和悦,彼此相得益彰,安居乐业。萃,聚集、团结。
《萃》卦是论述君王与天下贤士及英雄豪杰聚萃于朝廷一堂之卦,此卦中谈了君王们应如何在这些聚萃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应付一些发生的情况。
游鱼戏水被网惊,跳过龙门身化龙,三尺杨柳垂金钱,万朵桃花显你能。
《萃》卦阐述聚集的问题,群体结合的原则,指草的丛生状态引申为聚集。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类群表示的就是聚集。自然、社会都是在聚集的状态中生存、进化和发展的,聚合要有领导。卦中四阴阴爻,代表聚合的物件,两阳爻代表聚集的主体,特别是九五,更是凝聚的核心。《易经》认为群体结合不易,稍一不慎就会出事,所以提醒要守正防患。
萃原义是丛生的草,有聚集的含义。这一卦,下卦“坤”是顺,上卦“兑”是悦,愉悦而且顺从,象征安居乐业,于是聚集。又上卦“兑”是泽,下卦“坤”是地,水在地上聚集成泽,滋润万物,为民造福,用来比喻聚集。另外,这一卦的九五,刚毅中止,相应的六二,柔顺中正,以中正聚集,相得益彰;所以,命名为“萃”,以象征万物汇萃聚集。
《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三十六计“声东击西”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人在年轻的时候,心意时常散乱感情困惑,都了一定年纪后,因为阅尽人间沧桑的缘故,会发出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慨。)
‍
‘贰’ 曾仕强的观点,智慧,观念是我洪鲲如何学,用这一套
1、决策以止定静安虑得为过程。
2、一个人动机不纯,完全为己,就是投机取巧。曾仕强经典语录。
3、组织的必要是因为个人能力有限,组织的目的就是要团结一致,是为了合理分工;当你自己可以全盘控制的时候,你就不需要增加层级。
4、中国式管理的交互主义,秉持“二合一”的态度,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两种极端的说法,合在一起,形成”在集体中完成个人”的合理主义。
5、只要合理,怎样变动都可以。中国式管理,重视把人际或人群和伦理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差别性的关系,称为人伦关系。
6、上侵下职,妨害员工的学习、成长,更破坏上司与部属之间的合理关系。曾仕强经典语录。
7、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那就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应变。
8、圆通就是随机应变,圆滑就是投机取巧。
9、经是方的,规规矩矩,实实在在。权是变动的意思,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
10、学来的本领,谁都偷不走。
11、若非理念相同,很不容易做到以人为主而又能够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中国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为谋,力求因道结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更中能够同心协力。
12、抱持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心态来包容一切。
13、安人就是把部份和在一起,合成一个整体,并且促使整体大于部份,和透过已安和人安增进和谐的效果。
14、沟通以不明言为基础。
15、大同必须包容小异,世界大同并非世界一同。
16、领导比管理更重要。
17、看一个孩子,是看他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干。
18、该听的话可以听,不该听的话就不要听。
19、读历史的目的,是要从中得出一些道理来。
20、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管理应该以人为主。
21、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误解而放弃。
22、对一个人来讲,常识比知识更重要。
23、先求忠诚再求能力,更加安全。
24、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应变,以求制宜。
25、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应用以求圆通。
26、中国人害怕权威,却不服从权威。
27、人只有替自己做事才会效率很高的,替别人做事才会拖拖拉拉。组织如果能把团体弄得象一个人一样,效率就高了。
28、本钱没有问题,技术没有问题,市场没有问题,什么都没有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一切都是人的问题。你把人搞好了,你什么事都可以做;你人搞不好,你迟早要出问题。
29、组织的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协同一致。
30、要抓住机会让别人知道你有什么本事。
31、分工是一种罪恶,是一种阴谋,因为不分工的时候大家做事非常有乐趣,一分工就完全没有乐趣了。使得工作很单调,使得工人没有技术。但组织能使没有技术的工人生产出很非常技术的东西。所以今天不能单打独斗,所以组织是必要的分工。如果不能合作,你就不要分工。
32、读历史千万记住,要把以前的缺失改过来,而不是一味得照着错的做。
33、法是过去的产物,情是未来的埋伏,只有理才是现在的指标,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按照现在的情势做出合理的调整。
34、考核的标准是错不可以而对并没有用。
35、中国人的习惯,不会去评价一个活着的人。因为活着他还会变,死了就不会变了。盖棺才能论定!
36、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是落迫的时候。
37、太过方正的人,往往成不了大事。
38、成全是了不起的美德。
39、全面无型的控制,把法律和良心合在一起。
40、好好工作,其实是对自己好,不是对别人好。
41、天底下情绪最大的是中国人,中国人又是最善于情绪管理的人。(外国人一切按规矩办事,很少有情绪)
42、至诚可以前知,预测未来才能做好计划。
43、不求人,格自高。
44、劝合不劝分,表示站在合理的立场来分。
45、干部是没有面子的,面子要给总裁;干部要面子你就死路一条。
46、老板做好人,干部做坏人,才是良好的配合。
47、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会很稳固。
48、中国式管理重视树状的组织精神,根部吸收水份,源源不断供应树干;树干也毫不保留地让枝叶予取予求。这种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精神,符合中国人“你办事,我放心”的心理需求。
49、领导的意义,在发挥安人的潜力。
50、中国人的干部跟总裁(上级)在一起是最聪明的时候。
51、在家家和万事兴。
52、有效地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53、志同道合的同仁,由于人心善变,不久之后,可能变成志不同,道不合。各种内外环境的变数,更是随时出现。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凡事依据原则,则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应变,以求合理。
54、公司要使员工:身体健康、内心愉快、生活有保障、工作有能力,这样,管理才会上轨道。要让每一个工作成员,跟着公司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会断层,结果还是公司倒霉。所以要顾及到员工身心两方面的发展,这样就会使员工和公司结成一体,变成一家人。
55、我们最怕的是领这里的薪水实在微薄,但是外面都在赚自己的外块。中国人要走不会跟你讲真话的。他不是骗你,而是给你面子。好聚好散。人不可以欺骗,但是经常不能说真心话。说真心话你就更惨,比欺骗更惨。
56、读书如果不明白道理,等于白读。
57、日本人拿中国的管理哲学,来运用西方的管理科学。
58、人要经得起严格的考验,才能出人头地。
59、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
60、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
61、西方人讲能力,中国人不讲能力。我们讲本事不讲能力。有能力没有本事的人迟早是个问题人物。什么叫本事?有能力还要加上受到大家的欢迎才叫本事。有能力到处标新立异,处处让人家看不顺眼,这个人迟早是个闯祸的人。有能力还要尊重别人,让别人有面子,他就会支持你。
62、有本事来拿,拿不到怪自己,是激励的基本原则。
63、出外把每一个人都当成朋友
64、用情理法来领导,最为合理。
65、一个人动机纯正,完全为公,就是随机应变。
66、结果不重要,原因、动机才重要。
67、计划的目的,在肯定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68、只有组织成员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为一,产生强大组织力。
69、凡事未定案之前,十分民主,一旦拍板定案,相当独裁。这种把民主和独裁合起来想,称为专制。
70、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没有变。
71、对上要有礼貌,但是不能够讨好。以下不宜太严,也不能够过份宽松。平行同事不必太拘束,也不应该过份熟不拘礼。
72、中国是集体领导,个人决策。集体领导是过程,个人决策是结果。
73、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74、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
75、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中国人会解决问题的人多得很,但是会发现问题的人少得很。因为他不愿意讲出来,你发现讲的人都倒霉。抖出问题的人很倒霉,解决问题的都有功劳,很奇怪!所以,中国要么没有问题,要么就是大问题。
76、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
77、做人做事兼顾并重,透过好好做人来把事情做好。
78、采取无为的执行过程,才能大有为。
79、中国人擅长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来代替二选一。
80、遇到困难时,人要找自己行得通的路。
81、工作只管付出不求回报
82、凡是得到老板信任的人,什么事都不做,专做其它。专做其它,忙得要命,老板最宠的人!(哈哈……)中国人不分工则已,一分工马上有三不管地带。
83、做事情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
84、所有管理措施,无一不与安人密切相关。
85、抱持救人而非杀人的心态来考核。
86、总裁是头,没手脚有耳目,主要功能是思考的不是动作的;干部是身体,没耳目有手脚。
87、靠下赌注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十赌九输。
88、有好就有坏,因为有阴就有阳。
89、信用是人的第二性命。
90、人伦关系,便是以伦理的观点来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
91、机会是持续发展的。
92、管理是修已安人的历程。
93、控制的用意,在保证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94、寓人治于法治,更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95、决策者的大智,指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大慧指有智慧也有德行,三者合一,才是大智大慧做决策。
96、一个人应该时时刻刻充实自己。
97、学历史,你应该把它反复地做各种模拟,这样您才知道哪条路是最合适的。
98、西方人是让对错清晰化明朗化公开化,我们是让对错模糊化。组织的每个阶层有每个阶层的作风,没有什么对错。基层员工对错很清楚(因为工作很简单),干部就很模糊了,到总裁这层基本就没有对错了。
99、你老板跟你讲话含含糊糊,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你去把它弄得清清楚楚。
100、中国社会的环境,母教是一个人一生的基础,一个优秀的母亲交给孩子的都是基本的道理,而这些足以使孩子受益终生,所以说一个好的母亲可以成就三代人,一个坏的母亲也许会毁九代人。
‘叁’ 曾仕强教授所讲授的为人处世以及人性管理的观点究竟应该如何看待
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用曾仕强的理论去实践生产生活活动,如果行得通即说明其理论的正确性,反之即颠覆其理论。
‘肆’ 人为什么被称万物灵长
人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是因为我们有思想。也许你会问,其他的生物也有思想啊,是的。但是我们人类会对自己的思想加以净化,使我们的身心达到一个更美好的境界!当然现代文明也是我们思想的延续。
‘伍’ 如何进行身心修炼,提升自己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心成长,极具包容性和多元性的身心潮流,涵盖了东西方哲学、国学智慧、心理学的融汇与发展,出现了很多各具特色的身心修行体系,从开始学习了吕泉高维智慧课程,心灵得到了净化你也可以网络下。
‘陆’ 曾仕强名言名句
最大的恩惠就是不断地给你提供表现的机会。
——曾仕强
计划的目的,在肯定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曾仕强
管理·中国
人不要求全,应该知足,而只有守分,才会知足。
——曾仕强
国家安定,商人才可能做生意。
——曾仕强
至诚可以前知,预测将来才干做好计划。
——曾仕强
计划的目标,在确定今后多少年,如何安人。
——曾仕强
商业竞争的胜负最终决定在经营者本身的修养上。
——曾仕强
励志
要跟比你强的人在一起,才能有所收获,学到东西。
——曾仕强
结果不重要,原因、动机才重要。
——曾仕强
励志
先求忠诚再求能力,更加安全。
——曾仕强
管理·中国
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死了以后,还被人们怀念。
——曾仕强
励志·人生价值
处逆境容易,因为小心,处顺境很难,因为大意。
——曾仕强
逆境·励志·伤感
只要有做好事的心愿,就会走出一条路来。
——曾仕强
做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收获不是自己能掌控的。
——曾仕强
做人
做人要先学会听话,再学会讲话。
——曾仕强
做人
做人做事兼顾并重,透过好好做人来把事情做好。
——曾仕强
做人·管理·中国
任何一段经历,对于每个人都是很宝贵的经验。
——曾仕强
成全是了不起的美德。
——曾仕强
与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与其晚失败,不如早失败。
——曾仕强
失败
一个人的信用是你自己坚持出来的。
——曾仕强
处顺境其实非常危险,处逆境反而比较安全。
——曾仕强
‘柒’ 为什么易经大师曾仕强要反复强调“三季人”的概念
曾仕强是个不喜欢和人强辩的人,遇到事情不喜欢和人争辩。我觉得这是他智商高的地方,他遇到和人有争议的时候,不会和人争的面红耳赤,这时候他就可以说对方是“三季人”。“三季人”是什么呢?三季人,是指无知的人,常常用于贬义。就是以此来告诉我们,那些不懂装懂,在和他人争辩的时候,以为大声说话就能得到认同的人,这样的人就是“三季人”,理智的办法就是不和他们争辩。
曾仕强腔调“三季人”的概念无非就是想表达自己是个豁达的人,其实你不和他争论是你优秀,但却不能说他无能或有错,因为从他眼里看到的就只有三季。
‘捌’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义
《三字经》开头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性善,是孟子的儒家思想:人刚出生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性是善的,可是到了成年人,因为教育不当,人性被歪曲了,就变成了丑恶了。在评法批儒年代,《三字经》一打开就受到了批判。人生出来什么都不懂,哪有善恶?性善论是唯心主义,“性本善”就是克己复礼,是孔孟之道在蒙骗老百姓。
与性善论相对的就是性恶论,两种对立的观点已经争论了两千多年。
为什么会争论呢,因为他们都是从道德层面来判断善与恶。用道德来衡量一个人出生的善恶,性善论也好,性恶论也好,都是错误的。
其实,在先秦和远古,善恶和老子的道德一样,并不仅仅是指意识形态,更广泛的是指自然规律,是唯物论。善恶、吉凶都是辩证、对立的统一体。没有善就没有恶,没有吉也就没有凶。《论语》也好,《道德经》也好,它们都源自于易经。易经中的吉凶,本来指的是自然规律,从而引申到社会规律和人的本性。人们拿去算命的时候,就成了迷信,而孔子就是反对用易经算命的,他是通过易经来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如果把“善”理解为是遵循客观规律,那么,人之初,从怀孕到出生、到吃奶,到学语、到学步,总之,都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本性是善的。如哭闹是人们最讨厌的,但小孩放声大哭的时候,就有大人说,哭得好,越哭肺活量就越大。刚出生的时候,谁都要哭一声,不哭的时候,接生婆还要在婴儿的屁股上打一巴掌,让他(她)哭。用打屁股来让初生儿哭,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还有,小孩跌倒了,大人会说,跌了就会长得快。长得快慢与跌有关系没有我们不清楚,但是,一个自小从不跌倒的人,长大以后,他能经受起摔打吗?所以说,只要符合客观规律的,都是善;违反客观规律的,都是恶。
易经是一部反映客观规律的着作。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说,中国人其实是不信神不信邪的。碰到问题,我们就叫一声“天啊”、“老天爷”。这天和老天爷不是指上帝,不是指神仙,而是指自然界中的天,包括天气。
中国人敬畏天,就是敬畏自然,敬畏自然规律。人之初之所以善,是因为婴儿的成长符合自然规律,是纯洁的,而长大以后因耳濡目染严重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言行就有可能走向“恶”。我们不但要社会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还要与动物和平共处,与植物相依相生,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和自然世界和谐相处。
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充满了阳光、月亮、雨露、风霜、红花、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