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藏羚羊是哪个地区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是偶蹄目、牛科、藏羚属的哺乳动物。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雄性有直而细长的角,长约55-62厘米,近基部有明显的横棱。雌性略小。该物种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鼻腔二侧鼓胀,呈半球状。
2021年8月,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保护和打击盗猎力度的加强,我国藏羚羊数量已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足7万只,增加至目前的约30万只。藏羚羊保护级别也从濒危物种降级为近危物种。
生活习性
藏羚羊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羊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
每年四月底,公母羚羊开始分群而居,未满一岁的公仔也会和母羚羊分开,到五、六月,母羊与它的雌仔迁徙前往产羔地产仔,然后母羚又率幼仔原路返回,完成一次迁徙过程。早晚觅食,善于奔跑。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有少数种群不迁徙。
⑵ 羚羊主要生活在哪些地方
藏羚羊
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约在7~10万只,不仅体形优美、性格刚强、动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缺氧。由于藏羚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动物园或其它地方人工饲养过藏羚,而对于这一物种的生活习性等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开展甚少。
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产动物,分布于青海、内蒙古西部、新疆东南部、甘肃北部、宁夏等地。它一般栖息在海拔高度3400米以下比较平坦的半荒漠草原地带,从不到达更高的山峦,也不到纯戈壁地带活动,所以被称为“滩黄羊”。有季节性水平迁移现象,集群活动,冬季成群向南迁移,到植被较丰富、雪薄和有水源的地方,夏季复又北返。性喜群居,行动迅速而敏捷,疾驰如飞。虽然嗅觉较差,但视觉和听觉却很发达,所以十分机警,能够在大范围内活动觅食、饮水,也能逃避敌害。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及其他沙生植物的嫩枝、茎、叶为食,冬季则啃食干草茎和枯叶,忍耐干旱的能力较强。
藏原羚
又叫原羚、小羚羊、西藏黄羊和西藏原羚等,体形比普氏原羚瘦小,体长84~96厘米,体重11~16千克,耳朵狭而尖小,四肢纤细,蹄子窄小。体毛为灰褐色,腹部为白色,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远看其色接近沙土黄色,因而有“西藏黄羊”之称。
高鼻羚羊
原产新疆准葛尔盆地。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名赛加羚羊、大鼻羚羊,属于牛科,学名为Saiga
tatarica。体长100~150厘米,肩高63~83厘米,雄性成年体重37~60千克,雌性29~37千克。雄性具角,长28~37厘米,基部约3/4具环棱,呈琥珀色。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
扭角羚
分布在我省滇西北地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最稀有的动物之一。雄性和雌性的头上都有粗大的角,从顶骨后边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曲如弯弓,因此得名“扭角羚”。
⑶ 羚羊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高鼻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
学名藏羚,是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动物。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的高原上,另有零星个体分布在印度地区。
1999年中国西宁藏羚羊保护及贸易控制国际研讨会在西宁召开,来自中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尼泊尔、英国等7个国家的代表们经过深入讨论和充分酝酿正式发布了关于藏羚羊保护及贸易控制的《西宁宣言》。
这份宣言的正式发布,标志着国际间合作打击盗猎藏羚羊、制止藏羚羊绒制品非法国际贸易活动的局面初步形成,这对保护藏 羚羊资源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中的福娃迎迎便是以藏羚羊为蓝本,以赞扬其能在严酷环境生存的顽强生命力,表示挑战极限的精神,更以“羊”字谐音意喻“喜气洋洋”。
高鼻羚羊
高鼻羚羊(学名:Saiga tatarica):别名赛加羚,属于牛科。体型中等,体长1.2-1.7米,背部黄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浓密且长;
四肢较细;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内布满毛、腺体和粘液管,每个鼻孔中均有一特殊具粘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气加热并变得更加湿润,以适应高原寒冷环境,同时也与灵敏的嗅觉有关。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
由于羚羊角是为名贵药材,长期遭到大量捕杀,中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已引种回国,在甘肃和新疆半散养,为恢复野外种群进行实验和研究。原分布于俄罗斯南部、蒙古国及中国新疆北部,现仅见于俄罗斯。
藏羚羊如下图
(3)羚羊是哪个地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扩展阅读
藏羚羊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一级重点保护,在没有许可情况下禁止狩猎和贸易。
在印度,除寨模和克什米尔地区外特殊情况外,根据印度野生动物(保护)法,藏羚羊贸易也是明令禁止的。
高鼻羚羊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
⑷ 藏羚羊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藏羚羊分布在我国的青海、西藏和新疆地区。
藏铃羊栖息的地方很特殊,它们栖息在海拔3700米到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区,并且它们习惯于早上和晚上的时候出来寻找食物而且非常的善于奔跑,有时候会看到藏羚羊结成上万只的队伍一起活动。
在夏季的时候雄性的藏羚羊都会沿着固定的路线往北方迁移,因为常年生活在极为寒冷的地方,所以藏羚羊的全身都会有一层厚密的皮毛,而且藏羚羊一直都分布在中国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
(4)羚羊是哪个地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扩展阅读:
藏羚羊御敌的主要本能是奔跑,由于有强健匀称的四肢,藏羚具有特别善奔跑的优点,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即使是妊娠期满临产的雌藏羚,也会以较快的速度疾奔,这在其他草食动物中是少见的。
除奔跑的能力外,藏羚还有其他逃避敌害的方法,雌藏羚分娩后的初期,如果遇到敌害或其他异常情况,它会立即将还不会走动的新生儿叼到一个隐蔽的地方,然后慢慢地从比较显眼的地方离开,以吸引天敌的注意力,直到它认为安全了,才匆忙回到隐蔽处寻找新生儿。
而初生的幼仔在这期间一动不动,就是在较近的地方,如果不仔细寻找,也不易发觉。关于藏羚羊腹部的空囊,目前还不清楚其生理作用,据年老的藏族人讲,藏羚在快速奔跑时两个空囊被空气胀满,使藏羚羊身体轻盈,减少奔跑中的能量消耗。
这一说法有无科学依据或空囊究竟有何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在自然界中,藏羚是特别适应高寒气候的野生动物,但对某些人类活动却缺乏逃避的能力。
如在夜间强烈的灯光下藏羚不知所措,即使生命受到威胁也不会躲避,盗猎分子就是利用藏羚这一致命弱点在夜间汽车大灯的照射下对遇到的每群藏羚都进行不留活口地残酷屠杀。
初生的小藏羚在母亲被杀剥皮后,由于不会觅食,仍然无知地在母亲尸体上寻找乳头吸吮,满嘴是鲜血,它们的命运不是被饿死,就是被狼、秃鹫等天敌动物吃掉,藏羚在原其分布区可以进行人工饲养。
⑸ 藏羚羊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的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一级重点保护,在没有许可情况下禁止狩猎和贸易。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在印度,除寨模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情况外,根据印度野生动物(保护)法,藏羚羊贸易也是明令禁止的。
(5)羚羊是哪个地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扩展阅读
我国建立藏羚羊保护区:
为了保护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中国于1983年成立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护区,1995年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底上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保护藏羚羊,西藏自治区把藏羚羊主要栖息地藏北羌塘的大部分区域划入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陆生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2000年,羌塘自然保护区又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为藏羚羊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2003年“5·9”特大武装盗猎藏羚羊案发生以来的一年多,可可西里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保护区没有听到一声枪响。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藏羚羊羊羔存活率保持在50%左右,藏羚羊的数量正在慢慢增长。
⑹ 藏羚羊是我国哪个地区的几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一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一级重点保护,在没有许可情况下禁止狩猎和贸易。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可结成上万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新疆),少量见于拉达克地区。
种群现状
偷猎的严重后果之一是藏羚羊的数量急剧下降。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调查资料表明,1986年冬季青海省西南部藏羚羊分布密度为0.2~0.3每平方公里,1991年羌塘自然保护区东部藏羚羊分布密度为0.2每平方公里。
近年来,没有人见过2000多只藏羚羊群。在许多藏羚羊曾经聚集的地方,现在只能看到零星的藏羚羊。这个古老的物种濒临灭绝。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藏羚羊
⑺ 藏羚羊是几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出去觅食,善于奔跑。可以结成上万只的大群。
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方迁徙。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藏羚羊体被厚密绒毛,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国家的重点动物保护对象。目前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保护区。
(7)羚羊是哪个地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扩展阅读:
藏羚羊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羊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
每年四月底,公母羚羊开始分群而居,未满一岁的公仔也会和母羚羊分开,到五、六月,母羊与它的雌仔迁徙前往产羔地产仔,然后母羚又率幼仔原路返回,完成一次迁徙过程。早晚觅食,善于奔跑。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有少数种群不迁徙。
性情胆怯,常隐藏在岩穴中,或者在较为平坦的地方挖掘一个小浅坑,将整个身子匿伏其内,只露出头部,既可以躲避风沙,又可以发现敌害。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千米,寿命最长8年左右。
⑻ 羚羊是几级保护动物
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羊是对一类偶蹄目牛科动物的统称。羚羊体型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眼睛大,向左右突出,没有眶下腺,耳朵较长。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较短小,长15-20厘米,最长的记录为23.2厘米。
羚羊是头部较狭而短,面部较宽,吻鼻部裸露区域较大,向后延伸到鼻孔以后。没有鬣毛,但从头部沿脊背有一条黑褐色背纹,喉部有白色或黄色的浅喉斑。
羚羊的生活习性。
羚羊种类繁多,体形优美、轻捷,四肢细长,蹄小而尖,机警。有的种雌、雄均有角,有的种仅雄的有角。尾长短不一。身高60~90厘米,经常5~10只成群,有的一群可多达数百只。一般生活在草原、旷野或沙漠,有的栖息于山区地带。产于中国的有原羚、鹅喉羚、藏羚和斑羚等。
⑼ 藏羚羊是我国哪个地区的几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栖息于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高原草原等环境中,尤其喜欢水源附近的平坦草滩。藏羚羊生存的地区东西相跨达到1600公里,季节性迁徙是它们重要的生态特征。因为母羚羊的产羔地主要在乌兰乌拉湖、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太阳湖等地。
高山荒漠草原。这些区域植被稀少,并均为高原草本植物。此外,这些区域气温较低,很多本地年被雪掩盖期超越6个月。
习性
藏羚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觅食。但在食物条件比较贫乏的冬春季节,其觅食时间就延长,所以白天经常可以看到它们在四处活动;而在食物充裕的夏秋季节,则中午都在湖边、河岸或较低凹处休息。
早晨和黄昏出来活动,到溪边觅食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杂草等,苔藓、开黄色小花的针茅草和拓荒先锋地衣之类的低等植物是它们的美味。平时多结成3-5只,或者10只左右的小群活动,逃逸时雄兽在前,依次跟随,很有次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藏羚羊
⑽ 藏羚羊是我国第几级保护动物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中国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新疆),少量见于印度拉达克地区。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藏羚羊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近危(NT)。
藏羚羊的生活习性
藏羚羊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羊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
每年四月底,公母羚羊开始分群而居,未满一岁的公仔也会和母羚羊分开,到五、六月,母羊与它的雌仔迁徙前往产羔地产仔,然后母羚又率幼仔原路返回,完成一次迁徙过程。早晚觅食,善于奔跑。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有少数种群不迁徙。
性情胆怯,常隐藏在岩穴中,或者在较为平坦的地方挖掘一个小浅坑,将整个身子匿伏其内,只露出头部,既可以躲避风沙,又可以发现敌害。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千米,寿命最长8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