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些动物有特殊的睡觉方法
鲸鱼、猫头鹰、大雁、刺猬、土拨鼠和金鱼。
鲸鱼:
1、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鱼,它的睡眠时间是不固定的,如遇大风大浪,无法得到幽静的环境时,就干脆不睡。
等风平浪静以后,便由一条鲸鱼,把所有“家庭”中的人员——几条雌鲸和若干条幼鲸聚集在一起,以鲸头为中心,相互依偎着,呈辐射状,漂浮在海面上。
猫头鹰: 1、生活在树林中的猫头鹰,惯于夜间出来活动,捕捉田鼠进食。2、它的睡眠时间是在白天。睡觉时,总是睁一眼,闭一眼。
大雁: 1、大雁在飞行迁徙途中,栖息时,总是由几只有威望的强健老雁轮流“放哨站岗”。2、发现情况,唤醒雁群,立即脱离险境,远走高飞。
刺猬: 刺猬睡觉时,将身子缩成一团,把浑身的尖刺一根根竖着,只露出鼻孔在外进行呼吸,谁也奈何它不得,真是安全得很。
土拨鼠: 因为土拨鼠非常机灵,一有风吹草动,土拨鼠会集体怪叫起来。这仿佛在给野山羊报警,让它很快逃之夭夭。金鱼: 对美丽的金鱼,人们似乎根本未发现过它的睡眠,其实,当它一动不动的时候,就是在睡觉。因为它没有眼睑,睡眠时,眼睛总是睁着的。
Ⅱ 哪些动物有哪些睡眠方式
睡眠对一切动物都是很需要的,不过因生存的条件、环境的优劣和新陈代谢的不同,决定了各种动物的睡
眠方式、睡眠地点和睡眠时间。
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鱼,它的睡眠时间是不固定的,如遇大风大浪,无法得到幽静的环境时,就干脆不睡。等风
平浪静以后,便由一条雄性鲸鱼,把所有“家庭”中的人员——几条雌鲸和若干条幼鲸聚集在一起,以鲸头为中心,
相互依偎着,呈辐射状,漂浮在海面上。
海洋底层的鹦鹉鱼,睡觉前先钻到石头底下,然后从嘴巴里吐出丝来,迅速地织一件透明的睡衣,把自己裹在
里边,起保护作用。天一亮便把睡衣丢掉,到晚上再织一件新的。
对美丽的金鱼,人们似乎根本未发现过它的睡眠,其实,当它一动不动的时候,就是在睡觉。因为它没有眼睑,
睡眠时,眼睛总是睁着的。
生活在树林中的猫头鹰,惯于夜间出来活动,捕捉田鼠进食。因此它的睡眠时间是在白天。睡觉时,总是睁一
眼,闭一眼。
大雁在飞行迁徙途中,栖息时,总是由几只有威望的强健老雁轮流“放哨站岗”,发现情况,唤醒雁群,立即
脱离险境,远走高飞。
鸳鸯“夫妻”之间的感情非常恩爱,白天形影不离,晚上睡觉时,雄的以右翼向左掩盖住雌的身体,雌的以左
翼向右掩盖住雄的身体。它们就是这样互敬互爱,“同枕共眠”。
刺猬睡觉时,将身子缩成一团,把浑身的尖刺一根根竖着,只露出鼻孔在外进行呼吸,谁也奈何它不得,真是
安全得很。
生活在山岭中的野山羊,因为它缺乏自卫本领,所以总是提心吊担不敢入睡。为了休息,野山羊往往跑到土拨
鼠的窝里去睡觉。因为土拨鼠非常机灵,一有风吹草动,土拨鼠会集体怪叫起来。这仿佛给野山羊报警,让它很快
逃之夭夭。
专家们对海洋中的和蓄水池中的海豚分别进行了观察,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海豚昼夜24小时都处于运动之
中。看来,海豚的睡眠方式与其他哺乳动物完全不同。
前些年,前苏联科学工作者通过脑电流扫描术详细地研究了一种叫做“阿法林”的海豚的睡眠问题。现已表明,
这种海豚具有奇特的睡眠方式:“阿法林”大脑的两半球从来也不是同时进入睡眠状态,它们的左、右脑半球是轮
流休息的。
那么,是否所有海豚的睡眠方式都是如此呢?为此,前苏联学者又对黑海里的“亚速夫卡”海豚进行研究。经
观察表明,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它们总是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游动着。而且,无论是在轻度睡眠,还是在熟睡
过程中,它们的游动都会激起水波。脑电流扫描术的密码表明,“亚速夫卡”在睡眠时,也仍有一半大脑在工作,
只不过大脑右半球的工作时间比左半球的工作时间要长一年罢了。
目前,对于海豚的睡眠问题,有关专家正在进一步探索。参考资料:中国自然保护区网
Ⅲ 动物都有哪些特殊的睡觉方式
蝙蝠睡觉是把白天与黑夜睡颠倒了,它每天可以睡20小时,以倒挂的方式睡觉。可惜它最脆弱的是翅膀。几内亚狒狒通常在树顶上、坐在自己的脚跟上睡觉。这种睡觉姿势可以帮 助它们在睡着时保持警觉。
信天翁能一边飞翔一边睡觉。它们滑翔飞行时很少振翅,左右脑能交替休 息,甚至在速度高达每小时40千米的翱翔过程中也是如此。 海豚通常都边游泳边睡觉,它们的大脑在睡觉时可以控制呼吸。在睡觉的 时候,它们的眼睛还能留意周围的景观。 松鼠睡觉总是蜷缩着身子,缩着腿,把它那毛茸茸的大尾巴盖在身上当作 “棉被”;如果两只松鼠,它们会紧紧抱在一起睡觉。
Ⅳ 动物的休眠还真有特点。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独特的休眠方式。试着写下一两个。
青蛙在休眠前,会先挖一个窝,等到休眠时就可以直接住进去。,知道的,不是很多。, 希望采纳。
Ⅳ 哪些动物有特殊的睡觉方法
鲸鱼、猫头鹰、大雁、刺猬、土拨鼠和金鱼。
Ⅵ 有什么动物会休眠
哺乳纲的休眠动物有啮齿目的极地松鼠、栗鼠、欧洲睡鼠、金仓鼠,食肉目的熊,翼手目的蝙蝠,猬形目的刺猬,非哺乳的冬眠动物有两栖纲的青蛙与爬行纲的蛇和乌龟。
动物界的休眠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严冬季节时(低温和缺少食物)进行的冬眠,如青蛙、刺猬等;一类是酷暑季节进行的夏眠,如海参、肺鱼等。
“冬眠”动物的种类分为3种:
第一种为蛇及蛙等两栖爬虫类的冬眠,其体温与周围环境配合,如环境温度下降则体温跟着下降而进入冬眠状态,己无法进行调节。
第二种为松鼠等动物其体温于平时保持恒温性,在进行冬眠时,可将自己体温下降到接近环境周围之温度,但为了避免体液在0℃以下结冻,其体温维持在5℃上下。
第三种为熊类,熊在冬眠时其体温只下降几度,但能长时间不进食而呈睡眠状态,在严谨的分类下应该是近于睡眠和冬眠之间。
(6)有哪些动物有独特的休眠方式扩展阅读
冬眠可分为入眠、深眠和出眠3个阶段。
入眠
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温度。各种动物入眠的环境温度上限相差很大:蝙冬眠的蛇蝠是24~28℃、刺猬27℃左右、黄鼠20~22℃、仓鼠9~10℃。光照、食物及饮水的供应也影响入眠。
深眠
此阶段长短不定,一般可达数月之久。这时的生理状态发生极大变化。呼吸明显减少,如刺猬的呼吸运动,从常温的每分钟6~18次,降到每分钟1~3次(28~18℃)。在此阶段有时还出现一种间歇式 (阵发性)呼吸,即在短时期较快地连续呼吸之后有一个较长的停息。
与恒温动物不同,冬眠动物的间歇性呼吸属于正常的生理状态。与此同时,循环系统亦发生显着变化,心率极度减慢,冬眠蝙蝠的心率由正常的每分钟330~920次降到每分钟30次,蜂鸟由每分钟480~1200次降到每分钟48次,黄鼠由每分钟 300次降到每分钟4~7次。
出眠
刺猬的出眠温度约为6~9℃(2~15℃),达乌尔黄鼠约为10℃。除这种自发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电、机械、寒冷或加温、化学刺激以及注射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动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节律性转变为间歇性。
经过几次阵发性呼吸之后,又变成节律性呼吸,而且频率越来越快,如刺猬可达每分钟60次,待苏醒后又趋向平静,变成每分钟36~40次。心率也一样逐渐加快到超过正常水平,然后又恢复平静,这种呼吸和心率的亢进与激醒开始时的战栗产热有关。
与此同时,身体前部的血管舒张,加强心、肺和脑的血液循环,待身体前部复温后,身体后部血管才开始舒张并迅速复温。由于这样的主动复温,使得整个过程只需1.5~2.5小时便可使体温上升30多度而完全苏醒。
Ⅶ 十种动物冬眠的方式
1、熊
熊需要冬眠,在夏季和秋季时,它们吃了很多东西,把其变为脂肪存储起来,到了冬天吃的东西很难找时,它们就冬眠过冬天。
2、青蛙
它是两栖动物,它们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变冷,它们的体温也会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钻进泥土里,不吃不动,处于睡眠状态,以此来躲避严寒,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温升高后再出来活动。另外,蟾蜍的习性一致。
3、蜗牛
蜗牛冬眠,在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钙质薄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
4、蛇
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
5、蜥蜴
蜥蜴常常潜藏在地穴或树根下的洞穴里。
6、扬子鳄
扬子鳄鱼是所有鳄鱼品种中唯一会冬眠的一种,每年11月份进入“初冬眠阶段”,水温低过12度就会进入“深冬眠阶段”。深冬眠阶段,它无攻击力,人甚至可以摸摸可以抱抱,要到第二年3月底到4月初会醒。
扬子鳄会在户外一直生活至11月底,待冬季来临,再搬回暖房,进入冬眠期。
7、蝾螈
无论是陆栖蝾螈还是水栖蝾螈,在寒冷地区,蝾螈都要在冬天冬眠。
在温暖地区,如果气候干旱燥热,它们就进行夏眠。在遭遇敌害时,蝾螈和水蜥有好几种防卫方法。有此种类呈弯曲防卫姿势,举起尾巴,直立下颌,显示出它们色彩艳丽的腹面,以恐吓敌人。有的蝾螈皮肤有毒,体表呈现警戒色,还有些蝾螈在遭到攻击时能自动脱落尾巴迷惑敌人,趁机逃生。
8、燕子
生活在欧洲北部的一些燕子,每当夏季遇到寒潮袭击时,也会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进入休眠态。这时候,雨燕的成鸟会向温暖的南方飞去;而鸟巢中刚孵化出来的小鸟,便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亲鸟回来喂食。
9、蝙蝠
它冬眠是逼不得已的情形,又加上冬眠会导致他们很大的副作用,所以会有所不同。例如:棕蝠于每年十月中旬便开始冬眠,到次年四月才苏醒。
并不是所有种类的蝙蝠都会冬眠,在较高纬度地区的蝙蝠,在冬季不能捕捉到足够的昆虫而学会的。有时这种状态会长达六个月。
冬天的长短随纬度、海拔而不同,温带地区的冬眠可能会持续四、五个月以上,亚热带地区可能只进行两、三个月。在冬眠期间受到惊扰,会燃烧体内储存的脂肪来逃难。
9、小鸱鸺
冬眠时,它的体温由平时的40℃降到20℃左右,用听筒也听不到心脏的跳动声。可是,春天一到,它的体温自行升高,一醒过来就展翅高飞了。体重可以下降一半。
10、北极熊
只有怀孕的母熊才会冬眠。由于冬季是猎捕海豹的重要季节,因此公熊和未怀孕的母熊,并不会冬眠。
Ⅷ 有哪些动物的睡觉方法比较特殊!
长颈鹿 它们为了躲避天敌,每天只会睡大概20分钟,瘦长的体型让它们打个盹儿也不容易
拓展资料:
科学家们发现,睡眠可以分成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一种叫做快波睡眠,也有人把这种睡眠状态称快速眼动睡眠。顾名思义,就是睡眠时眼球转动得很快,大脑也非常活跃,人做梦都是出现在这个时期。
另一种状态是叫做慢波睡眠,它是第一种状态的深化,睡眠人进入了更深的无意识状态。科学家发现,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两种状态也在睡眠过程中交替出现。
科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睡眠是让大脑和小脑休息的。动物需要睡觉,而没有大脑的植物不睡觉;人体的有些器官,比如肝脏,是不休息的。这表明睡眠是整个脑部特有的现象,至少慢波睡眠可以使脑部修补自由基所造成的损害。
自由基是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可损伤人体细胞。其他器官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来修补这种损害,但脑无法这样做,只能让人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慢波睡眠状态,人体组织才能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时间”进行“抢修”作业。
Ⅸ 你知道哪些动物睡觉的方式
动物睡觉方式:
1、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因为鱼没有眼睑,所以你看着一条鱼一动也不动时,可能它正在目中无人地睡觉。
2、马永远站着睡觉,因为马躺着睡觉翻身很麻烦。在野外,时时刻刻有敌人在盯着,马站着睡觉有利于及时逃跑。如果你发现马儿卧倒睡觉了,那可能就是它生病了。
3、海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这让他们可以边睡觉边游泳。
4、长颈鹿入睡前先将两条前腿跪下,两条后腿向前一蹦,屁股顺势往地上一坐,开始酣睡。长颈鹿脖子太长了,如果一直高高举着很消耗体力,所以他们就蜷曲着脖子睡觉。
5、狗睡觉时都是一只耳朵贴着地面睡觉,因为陆地传播声音比空气快得多,这有利于狗迅速获知周围的动静。
6、鸵鸟都是把头埋在沙子里睡觉。
7、猫头鹰是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睡觉的。
(9)有哪些动物有独特的休眠方式扩展阅读:
在自然界中,不同动物睡眠时间长短各异,睡眠时间也会随年龄、体型、食性或生活环境而异。造成这种长短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天敌可能是决定性因素。动物睡眠时长:
1、如凶猛食肉的老虎一天的睡眠时间可达16个小时,
2、易被捕食的山羊则胆小得多,每天睡觉时间只有5小时;
3、穴居的棕蝠是睡觉大王,每天可睡20个小时;
4、猪每天睡7、8个小时,与成人相当,比婴儿(每天可睡16小时)短很多。
参考资料:
网络-动物睡眠
Ⅹ 动物有各种各样的睡觉方法有几种
1、老虎是卧着睡觉的。
青蛙是两栖动物,它的身体表面光滑,没有毛和羽毛。它是变温动物,身体体温调节能力很差,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如果它不冬眠,它就会冻死的。尽量用已有的养分来生活,不吃也不喝。直到了春天再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