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美洲有什么动物
南美洲是新热带动物区系的主要构成部分,种类成分极其丰富多样。在哺乳纲中,有袋目、翼手目、贫齿目、啮齿目、阔鼻亚目等种类繁多,而且都有典型的科或种。食肉目动物也很丰富,如鼬鼠科、浣熊科,猫科;偶蹄目和奇蹄目也不乏代表。水生哺乳动物中如啮齿目的水豚,海牛目的海牛,鲸目中的亚马孙海豚等。尤为突出的是南美鸟类极其多样,仅巴西一国就有1,600种之多,其中600种只见于南美洲。例如鹦鹉科的种类之多,为其它大陆所不及,蜂鸟科也多达400种以上。爬行类和两栖类也非常丰富,如生活在热带常绿雨林中的两栖类树蛙科就有350种以上,几占世界已知种的一半。淡水鱼类也很多,单亚马孙水系就拥有2,000种左右。昆虫的种类尤其是鞘翅目和鳞翅目等,南美洲也是突出的,例如蝴蝶就有4,560种,几乎等于世界其它各洲之总和。
2. 世界上动物最多的国家
应该是巴西 总体上说巴西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而它拥有的很多生物类群的多样性都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如归灵长类动物有55种,占世界总数的24%,两栖类动物有516种,陆生脊椎动物有3010种,濒危和渐危脊椎动物310种,有花植动55000种,占世界总数的22%,淡水鱼类3000种以上(比世界上淡水鱼类种数占第二位的国家多三倍),昆虫约1000万到1500万种,至今还有一大部分昆虫尚未被科学家描述过。至其它生物类群方面,巴西即使不是最丰富的国家,但也都在世界前列。如爬行动物有467种,占第四位;鸟类有1622种,占第三位;棕榈类387种,占第三位;哺乳类动物428种,占第四位。
3. 南美洲有什么动物
1、长鼻浣熊,主要分布在南美和北美,尤其是墨西哥和秘鲁。它们通常长127厘米,重约11公斤,身体的颜色是红色或黄褐色,在某些情况下被发现是黑色的。作为一种社会生物,它生活在大群体中。然而,雄性只在繁殖季节接近雌性,并通过咕噜或呼吸交流。
4. 南美洲有什么动物
南美洲的代表动物分别是长鼻浣熊,貘,凯门鳄,美洲驼,安第斯神鹫,水虎鱼,南露脊海豚,水豚,水蚺,加拉帕戈斯象龟等。南美洲作为世界上陆地面积排名第四的大洲,整个南美洲大陆都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物群。
动物的分布
长鼻浣熊主要分布在南美和北美,尤其是墨西哥和秘鲁。它们通常长127厘米,重约11公斤,身体的颜色是红色或黄褐色,在某些情况下被发现是黑色的。作为一种社会生物,它生活在大群体中。然而,雄性只在繁殖季节接近雌性,并通过咕噜或呼吸交流。
南露脊海豚这种海洋哺乳动物主要见于南极洲,但为了繁殖,它将访问巴西,、智利、阿根廷以及南非等地区,背部区域很宽,没有背鳍,皮肤深灰色或黑色,眼睛上方有一张拱形的嘴。它们被人类所吸引,活跃在水中,每隔三年就回到它们的出生地。
5. 南美洲和北美洲有哪些动物
1.水蚺
水蚺,类似水蟒的蛇类,网上有许多说森蚺也叫水蚺是错误的,是现存蛇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成年水蚺体长5—10米,体重可达220公斤,习栖江河中,可长时间没入水中或把头露出水面一点。
主要捕食陆生动物,如哺乳类及鸟类,在有些地方也吞吃短吻鳄,卵胎生。有夏眠现象,可能与它生活的水域变干有关,水蚺可埋入淤泥中,借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6. 除了非洲还有哪些洲动物最多
非洲象,成年长颈鹿,非洲狮,花豹,猎豹,宽吻鳄,巨蜥,蟒,狐,狼,非洲海雕,头巾兀鹫,瞪羚,黑斑羚,幼年长颈鹿,幼象,野牛,角马,斑马,猴,猫鼬,盲蛇等
7. 哪里的热带雨林最大,有最多的动物
亚马逊热带雨林
Amazon Rain Forest
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它水量终年充沛,滋润着8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神秘的“生命王国”。亚马逊河位于南美北部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流域,为大热带雨林,面积6,000,000平方公里(2,300,000平方哩),覆盖巴西总面积40%。北抵圭亚那高原,西界安地斯山脉,南为巴西中央高原,东临大西洋。
亚马逊河流域为世界最大流域,其雨林由东面的大西洋沿岸(林宽320公里〔200哩〕)延伸到低地与安地斯山脉山麓丘陵相接处,形成一条林带,逐渐拓宽至1,900公里(1,200哩)。雨林异常宽广,而且连绵不断,反映出该地气候特点︰多雨、潮湿及普遍高温。
亚马逊热带雨林蕴藏着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昆虫、植物、鸟类及其他生物种类多达数百万种,其中许多科学上至今尚无记载。在繁茂的植物中有各类树种,包括香桃木、月桂类、棕榈、金合欢、黄檀木、巴西果及橡胶树。桃花心木与亚马逊雪松可作优质木材。主要野生动物有美洲虎、海牛、貘、红鹿、水豚和许多齧齿动物,亦有多种猴类。
20世纪,巴西迅速增长的人口定居在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各主要地区。居民伐林取木或开辟牧场及农田,致使雨林急遽减少。90年代,巴西政府及各国际组织开始致力保护部分雨林免遭人们侵占、开辟和毁坏。
安第斯山以东,就是亚马逊热带雨林了,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具有相当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它的生物量足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今年来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论题了,亚马逊热带雨林依靠亚马逊河流域非常湿润的气候,亚马逊河和她的100多个支流缓慢地流过这片高差非常小的平原,河岸旁的巴西城市马瑙斯距离大西洋有1600公里,但海拔只有44米。
这个雨林的生物多样化相当出色,聚集了250万种昆虫,上万种植物和大约2千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生活着全世界鸟类总数的五分之一。有的专家估计每平方公里内大约有超过75000种的树木,15万种高等植物,包括有9万吨的植物生物量。
8. 南美洲热带雨林有代表性的动植物
热带雨林为热带雨林气候及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植被。如亚马逊平原和云南的西双版纳。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辛伯尔广泛收集和总结了热带地区的科学发现和资料,把潮湿热带地区常绿高大的森林植被称作为热带雨林,并从当时的生态学角度对它进行了科学描述和解释。热带雨林具有独特的外貌和结构特征,与世界上其它森林类型有清楚的区别。
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具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和落叶阔叶树,树皮色浅,薄而光滑,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
乔木多板状根,多气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统分层明显,乔木高大,植物品种丰富;因为天气长期温热,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续生长,造成树木生长密集且长绿。
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别发达,叶面附生某些苔藓、
热带雨林
地衣,林下有木本蕨类和大叶草本。雨林中的树木多为双子叶植物,具有厚的革质叶和较浅的根系。用以营养的根部通常只有几厘米深。雨林中的雨水因叶面的蒸发而丢失很多。热带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作用强烈,其风化壳可达100米。这类土壤虽富含铝、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高岭石,但其他一些矿物质却因淋溶和侵蚀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机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饥饿的树根和真菌所吸收。所以,这里的土壤其实并不肥沃。
雨林中的次冠层植物由小乔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兰科、凤梨科及蕨类植物组成,部分植物为附生,缠绕在寄生的树干上,其他植物仅以树木作为支撑物。雨林地表面被树枝、和落叶所覆盖。雨林内的地面并不如传说那样不可通行,多数地面除了薄薄的腐殖土层和落叶外多是光裸的。
雨林中,木质藤本植物随处可见,
热带雨林
有的粗达20~30厘米,长可达300米,沿着树干、枝丫,从一棵树爬到另外一棵树,从树下爬到树顶,又从树顶倒挂下来,交错缠绕,好像一道道稠密的网。附生植物如藻类、苔藓、地衣、蕨类以及兰科植物,附着在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树干和枝桠上,就象披上一厚厚的绿衣,有的还开着各种艳丽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叶片上,形成“树上生树”、“叶上长草”的奇妙景色。
有些种类的树干基部常会长出多姿多态的板状根,从树干的基部2~3米处伸出,呈放射状向下扩展。有些则生长着许多发达的气根,这些气根从树干上悬垂下来,扎进土中后,还继续增粗,形成了许许多多“树干”,大有一木成林的气势,非常壮观。有些种类的树如波罗蜜、可可等,在老树树干或根颈处也能开花结果,成为热带雨林中特有的老茎生花现象。
雨林中的动物极为繁多,但以小型、树栖动物为主。另一特点就是种类多而单种个体较少。尤其是雨林中的昆虫,找到一百种昆虫比找到同种昆虫一百只容易得多。科学家们相信,至今有很多雨林昆虫未被人们认知。
大象、河马等大型动物一般仅活动于雨林边缘或稍开阔的河谷地区。
热带雨林蕴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但世界上热带雨林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热带地区高温多雨,有机物质分解快,物质循环强烈。
热带雨林中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开垦后可种植巴西橡胶、油棕、咖啡、剑麻等热带作物。但应注意的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有机物质分解快,物质循环强烈,而且生物种群大多是K-对策,这样,一旦植被破坏后,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环境退化,而且在短时间内不易恢复。因此热带雨林的保护是当前全世界关心的重大问题,它对全球的生态效应都有重大影响,例如对大气中和浓度平衡的维持具有重大意义。
热带雨林在最适状况下每公顷的总植物量为350~450吨,年总生产量每公顷120~150吨,但有75%左右的有机产品当年被自身吸收消耗掉。其植物量(主要是木材)占陆地总植物量40%,净生产量则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雨林下土壤因风化淋溶强烈,肥力不高,植物直接从林下凋落物层借助于真菌获得营养成分,同时每天以每平方米4.5~12.6克干物质的速度补充落叶数量。因此,热带雨林是依靠迅速的营养物质生物循环维持自身庞大的生物量和很高的生产力。
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也是碳素生物循环转化和储存的巨大活动库。它的盛衰消长不仅是地表自然环境变迁的反映,而且直接影响全球环境、特别是人类生存条件。雨林的保护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生态问题之一。
9. 南美洲东部常见野生动物
美洲隼
American Kestrel
美洲隼从阿拉斯加中部和加拿大南部起,通过美国和中美洲,到达南美洲大部(但不包括亚马逊河流域),以及加勒比海地区。 ...
宽吻海豚
Bottlenose dolphins
宽吻海豚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黑海、红海等温带和热带海洋中,常在靠近陆地的浅海区域活动。 ...
瓜头鲸
Melon-headed whale
瓜头鲸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深水海域,在菲律宾(特别是宿务岛周围)以及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普遍可见。夏威夷终年可见,而且大多数的瓜头鲸目击报告一般都在大陆架的向海侧以及大洋孤岛附近,很少出现于暖温带水域,它 ...
短肢领航鲸
Short-finned pilot whale
短肢领航鲸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全球热带、温带海域,寒冷区域不常见。 ...
点斑原海豚
Pantropical spotted dolphin
点斑原海豚栖息于热带至温带海域,少数在近海活动,大多数生活于温度恒定的远海深水区,在中国,分布于南海、台湾海域等海域。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季节性迁移到日本近海,也是墨西哥湾最常见的品种。 ...
长肢领航鲸
Long-finned pilot whale
长肢领航鲸,间断分布于南北半球的温带和近极地海域。
灰海豚
Risso's dolphin
灰海豚主要生活在大陆坡和外大陆架(尤其是海底地形陡峭带)的深水区域,以及经热带贯通的南北半球温带海域。 ...
南极毛皮海狮
Antarctic fur seal
南极毛皮海狮分布于南极洲附近零散的群岛跟小岛。
真海豚
Short-beaked common dolphin
真海豚分布于热带至暖温带为主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各大海洋以及黑海等,在中国见于渤海和黄海的各渔场。 ...
南美毛皮海狮
South American Fur Seal
南美毛皮海狮分布在秘鲁、智利、阿根廷、巴西南部火地岛和福克兰群岛,在哥伦比亚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也要发现纪录。 ...
森林兔
Tapeti
森林兔分布在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和巴西。 ...
弗氏海豚
Fraser’s dolphin
泛热带水域分布,大致在北纬30度-南纬30度之间的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包括太平洋热带海域的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东部热带太平洋赤道水域和大西洋的加勒比海等;印度洋北部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以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