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些动物濒临绝迹
该联盟在公报中说,两栖类动物是当今世界上生存形势最为严峻的动物群体。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组联合主席詹姆斯·科林斯说:“地球上的两栖类动物正在为生存苦苦挣扎,各种不利因素如传染病、栖所的破坏、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等都在威胁着两栖类动物的生存。” 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糜鹿(全世界3000头)、华南虎(50头)、雪豹(100-2000头)、扬子鳄(1500只)、白暨豚(100只)、大熊猫(1000只)、黑犀牛(3500头)、指猴(9只)、绒毛蛛猴(100只)、滇金丝猴(1000只)、野金丝猴(700只)、白眉长臂猴(70只) 藏羚羊 东北虎 朱鹮、亚洲象、白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远古时代500年才有一种兽类灭绝。但20世纪以来,4年就有一种哺乳动物灭绝,是正常灭绝速率的125倍,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科学家们统计,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中,有5025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边缘,其中我国已达390多种,新疆在100种左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介绍说,新疆列入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品种名录的共有11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8种,分别是兽类:紫貂、貂熊、虎、雪豹、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野骆驼、野牦牛、普氏原羚、高鼻羚羊、北山羊、河狸;鸟类:白鹳、黑鹳、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鹫、黑颈鹤、白鹤、大鸨、小鸨、波斑鸨;爬行类:四爪陆龟;鱼类:新疆大头鱼等。 此外,新疆还有18种兽类、68种鸟类和1种昆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蓝鲸 蓝鲸不但是最大的鲸类,而且比地球上曾经生活的最大的恐龙还要大,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自古至今所有动物中体型最大的。蓝鲸一般体长为2400—3400厘米,体重为150,000—200,000千克,也就是说,它的体重相当于25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个人的重量的总和。所幸的是,由于海洋浮力的作用,它不需要像陆生动物那样费力地支撑自己的体重,另外庞大的身躯还有助于保持恒定的体温。 蓝鲸又叫剃刀鲸、蓝长须鲸,是须鲸中的一种。它的口中没有牙齿,却长着许多栉齿般的三角形的须。除了黝黑色的鲸须外,背部几乎都是青蓝色,体侧镶有白色的斑点,腹部浅灰色,上面有70—180皱褶,可以膨胀,也会收缩。 不可思意的是,蓝鲸这种超大型的动物竟然就是以鳞虾这种微小的动物为主要食料的。蓝鲸要维持那巨大身躯的需要,每天吞吃的食物就很多。它的胃分成四个,第一胃为食道部分膨大而变成的,所以胃口极大,一次可以吞食磷虾200万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于2000千克,就会有饥饿的感觉。当蓝鲸觅食的时候,张开大嘴,吞进大量海水,而海水中的大量磷虾也就随着海水一起被吞进去。蓝鲸闭上嘴,用舌把海水排出。由于鲸须的后侧像扫帚一样,使海水筛过流出,而磷虾却被拦住了。蓝鲸的食物还有其他虾类、小鱼、水母、硅藻,以及各种浮游生物等。 蓝鲸的身躯是如此的巨大,以致于一条舌头就有2000千克,头骨有3000千克,肝脏有1000千克,心脏有500千克,血液循环量达8000千克,雄兽的睾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肠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装下一个小孩,脏壁厚达60多厘米,雄兽的阴茎长达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惊人,所发出的功率约为1500一1700马力,堪称是动物世界中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蓝鲸在冬季繁殖,雌兽一般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为10—12个月,每胎只产1仔。这种“海上怪物”,产出的幼仔也是大得惊人的,刚出生时体长就达6—8米,体重约为6000千克,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兽要将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一口空气,以后它就能自己呼吸了。蓝鲸乳汁中的营养十分丰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发育得很快,8个月以后,可增加到15米,体重增长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张嘴吃各种浮游生物了。到了2岁半至3岁时,体长即可超过20米。性成熟的年龄约为8一10岁,寿命一般都在50岁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岁。 这个庞然大物,力大无穷,游得也快。一头蓝鲸的拉力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的拉力,约1700马力。它的游速每小时平均27千米,短时间内可达37千米。据报道,曾经有一头蓝鲸,将一条800马力的捕鲸快艇曳行了8个多小时,平均时速9千米多,当时这条快艇是开足马力向后退行,却仍旧被这条蓝鲸拉着向前行驶了74千米多。由此可见,蓝鲸的力量多么巨大! 据估计,20世纪初时蓝鲸在海洋中还有30万头,但由于一些国家滥肆捕猎,数量锐减,现在估计只剩下几千头了。即使严禁捕猎得以实现,由于蓝鲸在茫茫大海之中,很难同配偶相遇,繁殖后代困难,正濒临灭绝的命运。 你是否知道地球上动物种类正在急剧减少,一个接一个,一种接一种都消失了.地球上的生物原本自然形成食物链而互相依存.有人问如果这世界上只剩下人类,人类还能支撑多久?请看令人忧心的近年动物灭绝记载:渡渡鸟(印度,1781),蓝马羚(南非,1799),马里恩象龟(舌塞尔,1800),大海雀(大西洋,1844),欧洲野马(欧洲,1876),斑驴(亚洲,1883),白臀叶猴(中国,1893),旅鸽(北美,1914),佛罗里达猴(北美,1917),卡罗莱那鹦鹉(北美,1918),中国犀牛(中国,1922),高加索野牛(欧洲,1925),巴厘虎(印尼,1937),红鸭(印度,1942),普氏野马(中国,1947),袋狼(澳洲,1948),冠麻鸭(亚洲,1964),爪哇虎(印尼,1972)……也有材料谈到我国频临灭绝的动物如:糜鹿(全世界3*!000头),华南虎(50头),雪豹(1*!000~2*!000头),扬子鳄(1*!500只),白暨豚(100只),大熊猫(1*!000只),黑犀牛(3*!500头)指猴(9只),绒毛蛛猴(100只),滇金丝猴(1*!000只),野金丝猴(700只),白眉长臂猴(70只). 1 动物有益于人类 地球上人类起源与动物起源在茫茫历史长河中时间相隔不算太长.人类形成后依赖林果渔猎以生存和进化.后来发展了农业(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和畜牧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生产上去了,有剩余价值可以剥削,于是原始社会进步到奴隶社会. 人类和动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也非常复杂.人和动物在地球食物链中互争口粮又互相依存,接触频繁.一般按人类需要分其为6类: 1.1 食品动物(Food Animals) 供应人类丰富营养来源的肉、乳、禽、蛋、鱼等. 1.2 役用动物(Labor Animals) 马、驴、骡、骆驼等.骑、驮、拉,被誉为"不要能源”的动力,有战略意义. 1.3 经济动物(Economic Animals) 生产羊毛、裘皮、皮革等.如绵羊、长毛兔、海狸鼠、黄鼬、蓝狐等. 1.4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 以科学实验为目的、定向培育出的特种动物,有严格遗传学和生物学要求,目前以小鼠、大鼠、豚鼠、仓鼠为代表. 1.5 医用动物(Medical Animals) 生物制品原料如血清马、鸡胚等;检测工具如家兔;中药原料如鹿(茸)、熊(胆)、牛(黄)、马(宝)、虎(骨)等. 1.6 观赏动物(宠物,Pet) 猫、狗、鹦鹉、金丝雀、金鱼等.动物园、马戏团动物皆属之. 2 动物对人类也有有害一面 动物约有200种传染病、80种寄生虫病,其中半数可以感染给人.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这类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定名为Zoonoses,原意是"动物源性病”,其后WHO/FAO联合专家委员会又把它界定为"在人类与脊椎动物之间可以自由传播的疾病”.
㈡ 地球上每天有多少种动物灭绝
十年前全世界平均四天就有一种动物绝迹,十年后的今天平均每四小时就有一种动物在地球上绝迹。即现在动物灭绝的速度大约是十年前的二十四倍。
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一小时就有3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以高等动物中的鸟类和兽类为例,从1600年至1800年的200年间,总共灭绝了25种,而从1800年至1950年的150年间则共灭绝了78种。同样,高等植物每年大约灭绝200种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物种,目前世界大致上每天就要灭绝一个物种。
㈢ 摄影菜鸟。请问抓拍动物或者路上行人数码相机的快门一般调到多少
一般而言,拍摄行人,只要快门速度不低于1/60秒,就能定格.
动物就不好说了,因为范围太宽.主要依据动物的运动速度.
比如走动的鸭子,只需要1/20秒,就能定格;而近处飞行中的鸟,需要1/200秒才能定格.
这个数据也不是绝对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几个因素:
1.镜头的焦距:用广角镜头拍摄,快门速度可以慢一些,用长焦镜头,快门速度就要加快,否则容易出现虚化.
2.和被拍摄对象的距离:离被拍摄对象越远,快门速度可以慢一些,反之,快门速度就要加快.
3.同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光线,如果光线不足,快门速度太快,容易导致曝光不足.需要同时调整光圈或ISO.
㈣ 自然现象多久灭绝一只动物
人与千万种生物共同构成地球生物链。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生态链条的平衡。在恐龙时代,平均每1000年才有一种动物灭绝;20世纪以前,地球上大约每4年有一种动物绝种;现在每年有4万种生物绝迹。近150年,鸟类灭绝了约80种;近50年来,兽类灭绝了近40种。近100年来,物种灭绝的速度超出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
㈤ 几秒有一种动物灭绝
一年一种
据专家测算,目前地球上的动物灭绝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竟然比2000年前要快上1000倍之多。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11月8日在瑞士格朗士召开的年会上宣布,亚洲羚羊、亚洲野骆驼和利比里亚猞猁等100多种野生动物都不幸被加添至世界濒临灭绝动物的“最紧急状况”类别之中。
据报道,两年前,该联盟曾发表过世界稀有动物的“红色名单”。而两年后,全世界总共又增加了121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新的“红色名单”收录有11167种濒临灭绝动物,并按照其受威胁的程度分成不同的级别,其中881种其实已完全绝种,或至少在野生世界已完全绝迹,此外还有1000余种正受到绝种的严重威胁。
亚洲羚羊是说明稀有动物灭绝速度奇快的一个代表。1993年,尚有100万头亚洲羚羊活跃在中亚草原和沙漠上,而今天所剩还不到5万头。亚洲野骆驼的处境更为危急:目前在中国仅剩500-1000头,而且遭到采矿工程的极大威胁,同时因它与家养骆驼争夺水源和草原,而时时被射杀或驱赶。
目前的资料仅统计了地球上所有植物种类的4%,但即便根据不完整的资料,也有多达5714种植物已经灭绝,另有1046种正处于危急状态,最近连生存能力极强的墨西哥仙人掌也不幸登上了“红色名单”。
㈥ 我国临频灭绝动物,要环境、数量、临危等级、致危因素
我国十大濒危动物(标题) 1.大熊猫。大熊猫是一种以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剑齿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袭而灭绝,唯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2.金丝猴。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金丝猴刚被命名时,因其仰鼻金发,使动物学家爱德华先生联想起欧洲十字军司令的翘鼻金发的夫人洛克安娜,于是,他便用这个美人之名命名了金丝猴。 3.白鳍豚。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白鳍豚体态娇美、皮肤滑腻、眼小如豆、耳小像针,上下颌密布小牙130多颗,头顶左上方有一圆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换一次气,虽然视听能力欠佳,但其声纳系统对超声波的回声定位能力可使它与十几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联系。2007年8月8日正式宣告绝种。 4.华南虎。华南虎的英文为“中国虎”,是我国特有亚种,原为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体型较小但资格最老的一个虎种。华南虎正处于垂危状态。 5.朱鹮。要问中国最珍稀的鸟是什么,那朱鹮应当名列前茅,并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它们原是东亚地区的特产鸟类,仅在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有分布,但上世纪六十年代后都失去了踪影。难道朱鹮真的消失了吗?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中国鸟类学家开始寻找朱鹮,1981年终于在陕西洋县姚家沟发现2窝共7只朱鹮,轰动了世界。 6.褐马鸡。褐马鸡是一种产于中国山西庞泉沟、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门头沟的珍禽,因耳部由两个雪白的耳羽,好似长角,有人称之为角鸡或耳鸡。尾羽上翘后,披散垂下,如同马尾,故名马鸡,马鸡属共有4种,均产于中国,既藏马鸡、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许多动物学家建议,应把褐马鸡定为中国国鸟。目前,褐马鸡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濒危”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7.扬子鳄。扬子鳄是中国唯一的鳄种。全球鳄鱼共有25种,中国只有湾鳄和扬子鳄。湾鳄是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而扬子鳄现为我国特有,也是远古北方仅存的唯一分布在温带的孑遗种类。 8.黑颈鹤。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高原鹤类,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大鸟,也是世界十五鹤中被最晚记录到的一种鹤,它是俄国探险家普热尔瓦尔斯基于1876年在中国青海湖发现的。黑颈鹤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迁至云贵越冬,少数还飞越喜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 9.藏羚羊。由于1980年以来西方时装界对“藏羚绒披肩”即“沙图什”的消费需求而刺激了偷猎者的谋财害命,另外一些采金者也在对其肆意杀戮,致使生活在生命极限的高寒地区的藏羚羊正以一年近万只的速度减少。为打击盗猎,这几年青海、新疆、西藏的反盗猎力量林业公安一直在为保卫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而战斗,其中的佼佼者即“野牦牛队”,他们已经有两位英雄为此献身。 10.麋鹿。作为中国特有的湿地鹿类,曾于上世纪初在中国本土灭绝,幸有少量存于欧洲,经过一个世纪的养护,种群才得以恢复。麋鹿是湿地动物,由于对湿地环境的适应,而形成特殊的形态,即所谓的“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 金猫Catopuma temmincki 别名 原猫、红春豹、芝麻豹、狸豹 英文名 Asiatic golden cat 分类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 猫科Felidae 濒危等级 易危(V) 生境与习性 栖于亚洲热带、亚丶热带山地各种森林中,从湿润的常绿林到海拔3000M左右的干旱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都有金猫的活动,也偶见于灌木丛和草地。常单独生活,白天栖于树上洞穴内,夜间下地活动。一般活动范围2—4Km2,每夜行程约500—1500m,常在山脊光秃的小山包、岩石或三叉路口处排便。能捕食黄麂、毛冠鹿、麝等偶蹄类,但主要以各种体型较大的啮齿动物为食,也捕食地面较大的雉科鸟类、野兔等动物。虽无固定的繁殖季节,但多在冬季发丶情、春季产仔,妊娠期约91天,每台2或3仔,产于树洞内。 我国金猫数量不过3000—5000只 至危因素 金猫数量历来不多。中国民间传统将金猫骨作豹骨入药。大型猫科动物(虎、豹)数量迅速大幅度下降的同时,盗猎者逐步把目标转向金猫。另外,山地林区狩猎强度有增无减,金猫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下降,也影响金猫种群的发展。栖息地的变化,也导致其数量的减少。 荒漠猫Felis bieti 别名 草帽、漠猫、草猞猁 英文名 Chinese desert cat,Chinese mountain cat 分类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 猫科Felidae 濒危等级 濒危(E) 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国,产于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和四川;国外尚记载于蒙古共和国。 生境与习性 其栖息地生境主要有高山草甸、高山灌丛、山地针叶林缘、草原草甸、荒漠半荒漠和黄土丘陵干草原六种类型,栖居高度为2800—4100m。一般以高山灌丛带及山地阳坡以圆柏、杜鹃等为主的灌木疏林地区(植被类型为山地针叶林带)较为常见,因为此类生境中的啮齿种类和数量都最多,可给荒漠猫提供丰富的食物。不论它们选择何种生境,在其栖息地范围内必有大量的天然崖坡与岩洞,借以隐蔽并利用石隙岩缝作巢。交配期在1—2月间,5月产仔,仔数为2—4只(李德浩等,1989)。 种群现状 种群现状不详,种群数量尚难估计。 至危原因 迄今对其生活习性所知甚少,主要至危原因不清楚,但是50年代到1978年间经常使用化学毒物间接杀死了大量的以鼠类为主食的食肉动物是重要的因素。目前在荒漠猫的分布区仍在使用其他的化学毒药来控制鼠害(Cat Specialist Group1992)。 麻狸 英名 Jungle cat 分类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 猫科Felidae 濒危等级 稀有(R) 分布 目前国内仅见于云南南部和西丶藏南缘;在海拔2410m的喜马拉雅山上有发现记录(Guggis丶berg,1975)国外分布于亚洲中西部与南部,即从伊朗、黑海至高加索、印度半岛和中南半 生境与习性 栖息于沟谷、湖河边缘的灌木丛及芦苇丛,也栖于山地缘或长有高草的原野。在云南西双版纳较为干旱的大坪坝,由于坝区的栽培作物如玉米、甘薯、花生、蚕豆等常招致大量鼠类。使丛林猫称谓该种环境的主要小型食肉兽。有时也到村庄附近活动,栖居的海拔高度可达2410m左右。妊娠期93—131天。每胎2—5仔,通常2仔。性成熟的年龄为11—18个月。寿命可达14年(Cat Specialist Group,1992)。 种群现状 丛林猫在伊朗、印度等地分布较广,但是中国作为其分布边缘地带,数量非常稀少(Cat Specialist Group,1992)。目前仅发现与云南和西丶藏南缘林区,分布范围有限。在野外考察中只偶尔可见,国内的生存量尚不清楚。 至危原因 有待进行生态学调查,但是作为国内分布极为有限,仅偶尔发现的一种猫科动物,此种的皮张仍在收购和贸易中。可见加强保护,严格禁止捕捉和猎杀,同时注意它的栖息地的保护,显然是当务之急。 金钱豹、文豹 英名 Leopard,Panther,North Chinese leopard 分类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 猫科Felidae 濒危等级 濒危(E) 分布 豹主要分布亚洲、非洲及阿丶拉丶伯半岛。我国的豹除台丶湾、新疆、宁夏外,曾普遍见于各省区。据记载,我国的豹分3个地理亚种: 1. 华南亚种P.P. fusca(华南豹):见于现在、云南、贵州、四川、青海、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陕西南部、河南、安徽等省区。 2. 华北亚种P.p.fontanierii(华北豹):见于河北、山西、陕西北部。 3. 东北亚种P.p.orientalis(东北豹):曾见于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和吉林省的东部山区,向东延伸至俄罗斯沿海编曲和朝鲜北部。 生境与习性 生活于多种生境里,森林、灌木、湿地、荒漠等都能生存,但我国豹主要生活在山地林区,其巢穴多筑与浓密树丛、灌丛或岩洞中。豹营独居生活,常夜间活动,白天在树上或岩洞休息。在食物丰富的地区,活动范围较固定;食物缺乏时,则游荡数十公里觅食。豹守卫自己较固定的领域,雄性的领域比雌性者大。豹捕食各种有蹄类动物,在南方也捕食猴、兔、鼠类、鸟类、和鱼类,秋季也采食甜味的浆果。食物缺乏时,也于夜间潜入村屯盗食家禽家畜。豹于冬季和春季发丶情交配。怀孕期100天左右,4—5月份产仔,每产2—4仔,哺乳期约3个月,初生仔体重550—750g,约10日龄时睁开眼睛,18—24个月能图例生活,幼兽和木兽在一起直到下次发丶情期。幼兽2、3岁后性成熟。寿命约20岁,饲养者可达23年。 种群现状 豹是大型猛兽,分布范围又很广,调查全国范围的种群数量有一定难度。然而,由于50—60年代“打虎除害”同时也除“豹害”,加之栖息环境的改变,以致30Ian来许多地区的豹数量急剧减少或已绝迹不见。 华南豹:50年代初,华南豹在江南诸省的种群数量还相当多,由于认为的过量捕杀,豹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华北豹:山西为主。陕西省土地总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60年代被捕获的1750只豹的平均密度为1只/86km²,而70年代1224只豹的平均密度为1只/122.5km²,平均下降了60%。80年代捕杀量少喝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宣传不无关系,但豹的自然种群数量的急剧减少也是客观事实。估计现在山西的豹约一百多只之数。已有报道,甘肃的豹已绝迹(陈钧,1993),河南、河北的豹已不再有报道。 东北豹:大兴安岭南部30年代曾有豹的记载(Loukashkin,1936),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全境已无踪迹。近年来,吉林省境内的豹已基本绝迹(李彤等,1993;冯江等,1993)。80年代,中国境内野生的东北豹已经绝迹。 依据皮毛收购情况分析和估计,到80年代末全国豹的野生种群数量可能尚有数百只。 至危原因 1. 长期的国度猎捕是主要原因。认为豹为害家畜,其皮毛或骨骼代虎骨用,故而遭到大量猎捕。 2. 栖息地的破坏是报数量剧减的另一个原因。 3. 种群过小且相互隔离,导致种群退化,也是至危原因之一。 老虎、大虫、山神爷(东北)、扁担花(四川)、“打哈”(蒙) 英名 Tiger 分类地位 食肉目CARNIVORA 猫科Felidae 濒危等级 濒危(E) 分布 在我国曾广泛分布,北自黑龙江,南至西双版纳,东起东海沿岸西至新疆罗布泊,可以说除海南和台丶湾外,各省区都有虎的踪迹。据记载,我国虎有6个地理亚种(高耀亭等,1987),实际上可能只有5个是一般所接受的。 1. 指名亚种P.t.tigris(孟加拉虎),分布于西丶藏亚东、吉隆、达旺以南及林芝、墨脱等地;云南西部德宏州等。 2. 南亚亚种P.t.corbetti(印支虎),分布云南西双版纳、思茅,广西西南部。 3. 华南亚种P.t.amoyensis(华南虎),仅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为我国特有亚种,过去曾广泛分布在东起闽浙(约东经120°)西至川西(约东经100°),南自广西(约北纬23°)北及豫晋边界(约北纬35°),全区东西长约2000km,难北宽1500km。据记载一个多世纪前,厦门(1858)、杭州(1880)、福建(1894)、南京(1895)都曾发现过虎,之后在安徽安庆、四川宜宾、乐山、青川、平武亦相许发现有虎(Alllen,1938)。据调查,20世纪50年代江西、湖南、贵州等省还是虎比较多的省区。然而,据近年来调查,许多省区的虎已经绝迹。至90年代初,仅见于粤北、赣(gàn)南(江西的南部简称)、湘南及桂东北(南岭)、赣北及闽西(武夷山)、湘西北、黔东北及川东南(武陵山)等,总计约20万km²(刘振河灯,1983)。 4. 西北亚种P.t.uirgata(里海虎),记录于新疆塔里木河沿岸、罗布泊。估计在20世纪20年代绝迹(高行宜,1993)。本亚种在伊朗、俄罗斯境内于70年代亦绝迹(Jackson,1993)。 5. 东北亚种P.t.altaica(东北虎),本亚种在东北山区曾广泛分布,但近三十年来,东北虎的分布区大大缩小,至80年代初仅见于东经128°以东的东北东部山区(张广才岭、老爷岭)。事实上至80年代末,长白山区的虎已经绝迹(王振堂,1994),只有少数个体残存在吉林省珲春县春化林区。 生境与习性 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男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致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木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会爬树。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片源地区都已开发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捕食野猪,以及马鹿、水鹿、狍、麝、麂等有蹄类动物,偶尔亦捕食野禽,秋季亦采食浆果和大型昆虫。 发丶情交配期一般在去11月亦翌年2月份,发丶情期间,虎的叫声特别响亮,能达到2km远。怀孕期105天左右,每产1—5仔,通常2仔,新生虎仔重约1kg,哺乳期5—6个月,母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在此期间雌虎不发丶情交配,故在自然条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菜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龄时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寿命一般20—25年。 国野生虎的总数估计已不足150只,其中东北虎残存约20只(马逸清等,1994;高中信等,1993;吴宪忠等,1994),华南虎20—30只(刘振和等,1983;袁喜才1994;何晓瑞,1994——,印支虎估计有30—40只,孟加拉虎的数量估计30只左右(何晓瑞,1994;王应祥,1995)。全世界总量不超过7700只。 至危原因 1. 栖息地消失是根本原因。森林采伐速度加快,加上矿山开采,修路建房等人类频繁的经济活动,使森林植被不停收缩,虎的活动地盘缩小,马鹿、狍、野猪、麂等作为食物来源,它们本身种群数量也不断减少,严重影响虎的生存。 2. 长期以来的过量捕杀是虎数目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加上虎皮值钱,虎骨又用作传统中药。虽然过于强调因为虎骨入药而导致虎的濒危,是不符合虎这种大型猫科动物濒危的历史过程的。因为历来入药所用“虎骨”实际含有许多种大型动物的骨骼一并在内。但是虎皮和虎骨的贸易的确也是目前虎类面临灭绝的重要因素之一。 3. 老虎的分布由于人类活动、栖息地破坏等因素而被分割成岛状,各分布区的小群之间缺少基因交换,必将导致小种群生存力和繁殖力的衰退。
㈦ 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有多少种
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前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
近两千年来,全世界约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从地球上消失了。自1600年以来的400多年时间里,在总共4226种哺乳动物中,已有36种灭绝,占0.85%;120种濒临灭绝,占2.84%。在已知的8684种的鸟类中,已灭绝的有94种,占1.09%;濒临灭绝的有187种,占2.16%。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的资料,自1850年以来的150多年时间里,人类已使75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绝种,使359种鸟类和297种兽类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据估计,现在全世界有2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濒于灭绝的危险。
我们中国也一样,中国濒临灭绝的动物有400多种,如:大熊猫、老虎、金丝猴、丹顶鹤、白鳍豚、长臂猿等。中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有121种,如:荷叶铁线蕨、海南粗榧、人参等。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自然生态平衡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它们如果一旦灭绝,将是地球生物圈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
㈧ 欲将一般动物细胞离心下来,其离心速率应为多少转速
欲回收动物细胞,其离心速率一般为300×g(约1OOOrpm),5-10分钟,转速过高或离心时间过长都将造成细胞死亡。合适的离心转速是根据相对离心力决定。RCF=1.119×105×r×(rpm)2 ,其中r为离心机转轴中心与离心套管底部内壁的距离;rpm为离心机每分钟的转数;RCF(relative centrifugal force)为相对离心力,以重力加速度g(980.66cm/s2)的倍数来表示单位。
㈨ 地煞多少速度合适,不想太快浪费属性
要是抢1速的话,一般是850+的速度,开鸟阵。变卡更容易确保,因为怪也会流云自己,凝滞你之类的。
要是想比 长生无界怪 快的话,一般是650左右速度吧,也是最好变卡。因为长生会舍,好不容易都快杀死怪了,物理系没有它速度快,人家舍了再杀没意义了。或者是辅助系没它快,无魂,断线也是白丢了。除非有PS禁疗,那速度就随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