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描述能量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人和动物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直接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无机物,制造成自身的有机物,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那么,人和动物通过食物所获取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并进入体内细胞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是怎样被机体利用的?人体内这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自身的健康又有什么关系呢? 糖类代谢 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此外还有少量的蔗糖、乳糖等。食物中的淀粉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以后,有以下三种变化:第一,一部分葡萄糖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各处,在细胞中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第二,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除了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被肝脏和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当血糖含量由于消耗而逐渐降低时,肝脏中的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并且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以便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肌肉中的肌糖元则是作为能源物质,供给肌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第三,除了上述变化外,如果还有多余的葡萄糖,这部分葡萄糖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给家畜、家禽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使它们肥育,就是因为糖类在它们的体内转变成了脂肪。用填喂的方法使北京鸭在较短的时间内肥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葡萄糖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变化情况,可以归纳如左图: 脂类代谢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脂肪(甘油三酯),同时还有少量的磷脂(主要是卵磷脂和脑磷脂)和胆固醇。 脂肪 食物中的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经过消化,以甘油和脂肪酸的形式被吸收以后,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着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在各组织器官中发生以下两种变化:第一,在皮下结缔组织、腹腔大网膜和肠系膜等处储存起来,常以脂肪组织的形式存在。第二,在肝脏和肌肉等处再度分解成为甘油和脂肪酸等,然后直接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或者转变为糖元等。 磷脂 人和动物体内的磷脂,只有一小部分直接来自食物,大部分是在体内各组织细胞中合成的。合成磷脂的原料是甘油、脂肪酸、磷酸、胆碱或胆胺等。磷脂参与构成机体的组织,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以及神经髓鞘的主要成分。当磷脂在体内分解时,所分解的产物中的甘油和脂肪酸,既可以被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也可以转变成脂肪。 胆固醇 人和动物体内的胆固醇,除少量来自动物性食物外,主要在体内合成,而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器官。胆固醇在体内发生以下两种变化:第一,参与构成机体的组织,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以及神经髓鞘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二,转化成其他一些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化合物,如某些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维生素D3和胆汁酸。 脂类中的脂肪、磷脂和胆固醇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变化情况,可以归纳如左图: 血脂 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统称为血脂。它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以及游离脂肪酸等。血脂的含量一般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以及代谢等的影响,波动范围较大。我国正常成年人空腹(12h~14h)时主要的血脂含量见左表。临床上将空腹时血脂含量超出正常上限并且持续升高的症状,叫做高血脂症。临床研究表明,血浆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长时间过高,就可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此外,糖尿病等疾病患者的血脂含量也会明显升高,因此,测定血脂含量可以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依据之一。 蛋白质代谢 食物中的蛋白质,既有来自谷类、豆类等作物的植物性蛋白质,又有来自肉、蛋、奶的动物性蛋白质。蛋白质在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以后,有以下四种变化:第一,直接被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质,例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肌肉细胞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等。有些组织蛋白质的合成速度是非常快的,例如,老鼠的肝脏被部分切除以后,可以在10d~20d内恢复原状。又如,用同位素测定的方法可以知道,人的肝脏蛋白质和血浆蛋白质,大约十天就更新一半。第二,有些细胞除了能合成组织蛋白质以外,还能合成一些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特殊蛋白质。例如,肝细胞能够合成血浆蛋白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等;消化腺上皮细胞能够合成消化酶;某些内分泌细胞能够合成蛋白质类激素等。第三,通过氨基转换作用,把氨基转移给其他化合物,可以形成新的氨基酸。例如,谷氨酸和丙酮酸在谷丙转氨酶(GPT)的催化下,谷氨酸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和另一种酮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不能在人和动物体的细胞内合成,只能够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例如,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共有8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和缬氨酸。第四,通过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分解成为含氮部分(也就是氨基)和不含氮部分,其中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也可以合成为糖类和脂肪。 氨基酸在体内的变化情况,可以归纳如左图: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前面分别介绍了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在同一细胞内,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例如,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对应的非必需氨基酸。但是,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此,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氨基酸,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等,转化成糖类。例如,丙氨酸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先形成丙酮酸,再转化成糖类。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例如,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类。不仅如此,各种代谢物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能转化外,还相互制约着。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氧化分解供给的,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而当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一般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相对平衡的话,就会使血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如图)。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mg/dL~120mg/dL①的范围内。人在饥饿初期,血糖含量会暂时降低,这时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人在长期饥饿或肝功能减退的情况下,血糖含量降低(50mg/dL~60mg/dL)而得不到补充,就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这时如果能及时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是喝一杯浓糖水,就可以恢复正常。但是,如果听任上述情况继续发展,就会出现惊厥和昏迷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这是因为脑组织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但是,脑组织中含糖元极少,需要随时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来氧化供能。当血糖含量低于45mg/dL时,脑组织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上述低血糖晚期症状。这时只要及时给患者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对于不能进食的人来说,仅靠点滴输入葡萄糖液,能够长期维持他的生存吗?参考答案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多食少动,使得摄入的供能物质(如糖类)多,而消耗的供能物质少,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不但由食物中来的脂肪可以储存在体内,而且体内过多的葡萄糖、蛋白质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储存于体内,这样就导致了肥胖。这种肥胖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措施来治疗。对于某些因遗传或内分泌失调等而引起的肥胖,则应该上医院诊断治疗。 在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脂肪来源太多(如高脂肪、高糖膳食)时,肝脏就要把多余的脂肪合成为脂蛋白,从肝脏中运出去。磷脂是合成脂蛋白的重要原料。如果肝脏功能不好,或是磷脂等的合成减少时,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就不能顺利地从肝脏中运出去,因而造成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形成脂肪肝。这种情况会影响肝细胞的功能,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使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最终造成肝硬化。合理膳食,适当的休息和活动,并注意吃一些含卵磷脂较多的食物,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人体每天都必须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儿童少年、孕妇以及大病初愈的人,食物中更应该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各种蛋白质中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是有差别的。动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比较齐全;有些植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缺少人体的某些必需氨基酸,如玉米的蛋白质缺少色氨酸、赖氨酸,稻谷的蛋白质缺少赖氨酸。如果人的食物种类过于单一(如只吃大米),体内就会由于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而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而出现营养不良。豆类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含量比较丰富,因此,在以大米为主食的同时,掺食豆类食品,可以提高对摄入蛋白质的利用率,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 一、判断题1.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糖类供给的。( )2.人体内并非只有肝脏和肌肉能够合成糖元。( )3.人体内的脂肪主要是来自食物中的脂肪。( )4.在人和动物体内,除了水以外,含量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 )5.在一般情况下,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同样,脂肪也可以大量转化成糖类。( )二、选择题1.血糖的主要来源是[ ]A.食物中的糖类;B.肝糖元;C.肌糖元;D.甘油。2.下列物质中,可以转化成维生素D3的是[ ]A.甘油三酯;B.脂肪酸;C.磷脂;D.胆固醇。3.人和动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脂类;B.蛋白质;C.ATP;D.糖类。三、简答题有人说:“喜欢吃肥肉的人容易患脂肪肝”,这种说法对吗?
❷ 动物激素直接参与代谢吗
动物激素是生理调节物质,不参与调节,并在体内(肝脏或靶细胞)失活,一般仅向组织细胞提供调节信息,不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只能间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而不能直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
❸ 动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抱歉 图贴不上,你最好上网站上自己看吧)
激素的作用机制
(一)动物激素的作用机制
脊椎动物的激素靠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在血液中,激素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相结合,小部分游离于血浆之中,两者形成平衡的关系。游离的激素分子在循环过程中,一部分与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一部分入肝后为肝所破坏而失去活性,还有一部分则随尿排出。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激素分子,可随时与血浆蛋白分离,以补充失去的游离激素分子。固醇类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很难溶于水,它们不能游离于血浆中,必须以蛋白质分子为载体在血液中运行。
激素分子周游全身,与各种细胞接触,但只能识别它们的靶细胞。这是因为只有靶细胞带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有些激素的靶细胞,表面带有受体,另一些激素的靶细胞,受体不在表面而在细胞内部。这两类激素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分述如下。
l.受体在靶细胞内部的激素(图l)
脂溶性的固醇类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雌激素、雄激素等都属此类激素,此外,甲状腺素也属此类。
这一类激素都是较小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都在300左右,都能穿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质中。它们的受体是靶细胞内的一些蛋白质分子。受体是在细胞质内还是在细胞核内,至今难以确定。近来的研究证明,只有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的受体是位于细胞质中的,而性激素,如雌激素、孕酮,也许还有雄激素的受体都是位于核内的。激素进入靶细胞后,就和细胞质内或细胞核内的特定受体分子相结合,形成的激素和受体的结合体作用于核的遗传物质,而引起某些基因转录出一些特异的mRNA,从而发生特异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过程可称为基因活化过程。这一类激素的作用时间多数都是较长的,可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并且大多是能影响生物体的组织分化和发育的,如人的性激素能影响人体性器官的分化和发育等。
2.受体在靶细胞膜表面的激素(见图)
水溶性激素都属于此类,包括多肽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以及小分子的肾上腺素等。此外,前列腺素是脂溶性的,但它的靶细胞受体大概也是在细胞表面的,这一类激素不能穿过细胞膜,故不能进入靶细胞,而只在细胞表面与受体结合,结合的结果使细胞内产生环式腺苷一磷酸分子,即cAMp。由cAMP再引起一系列反应而实现激素的作用。所以cAMP的作用好像是转达激素的信号。如果把激素称为第一信使,cAMP就是第二信使。第一信使在达到细胞表面的受体后,由cAMP“接力”在细胞内继续传送,实现第一信使的意图。这一全过程很复杂,现以肾上腺素、胰岛素等为例,扼要说明如下。
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后,受体被激活而作用于细胞膜内面的腺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而催化ATP转化为cAMP。cAMP的作用是激活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激酶。活化的蛋白质激酶通过ATP的供能(磷酸化)而使磷酸化激酶活化,活化的磷酸化激酶又通过ATP的供能而使磷酸化酶活化,而一旦有了活化的磷酸化酶,糖原就可水解而成葡萄糖了。葡萄糖一部分进入血液,一部分还可经糖酵解而产生ATP。与此同时,活化的蛋白质激酶还使细胞质中的糖原会成酶磷酸化,而失去活性,因而细胞中产生的葡萄糖就不能转化为糖原了。我们知道,肾上腺素大多是在身体处于紧急状态时,才大量释放,而释放的结果则是增加了葡萄糖和ATP,并防止了葡萄糖重新合成为糖原。这就为应急行为(如战斗、负重、奔跑等)保证了能的供应。
激素的作用过去后,cAMP含量也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胞质溶浆中有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能使cAMP水解为AMP。在激素分泌时,蛋白质激酶使磷酸二酯酶激化而失去活性,激素消失后,磷酸二酯酶恢复活性而使过量的cAMP迅速水解。
至此,激素和cAMP完成了任务,细胞恢复了原初的状态。
以上是肾上腺素的作用过程。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过程和肾上腺素的相似。胰岛素的作用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相反。胰岛素的受体也是在细胞表面,但胰岛素的受体不同于胰高血糖素的受体: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细胞中cAMP的含量不但不升高,反而降低。这就说明,胰岛素使腺苷酸环化酶受到抑制,因而cAMP含量降低,蛋白质激酶的活性下降,结果糖原水解过程受阻,葡萄糖产量降低。还有人发现,胰岛素的作用是使细胞中另一种环核苷酸,即环鸟苷酸(cGMP)的含量升高,而cGMP是与cAMP互相桔抗的,cGMP含量增高和cAMP含量降低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阻止糖原的水解。此外,胰岛素也可能有刺激磷酸二酯酶的作用,因而使细胞中cAMP含量下降。
在正常情况下,各内分泌腺都经常分泌少量激素,细胞中也总含有少量cAMP,它们处于平衡的状态而使体液保持平衡。咖啡中的咖啡碱(caffeine)和茶叶中的茶碱(theophylline)能延长肾上腺素的活性,可能是由于两者有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因而提高cAMP含量之故,烟中的尼古丁(nicotine)能促进磷酸二酯酸的活性,因而尼古丁有降低细胞中cAMP含量的作用。
3.受体的特异性
不同的激素有不同的对象,即不同的靶细胞,这是因为不同的靶细胞表面有不同的激素受体。例如,肝细胞的表面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肾上腺素的受体以及胰岛素的受体等。肌细胞的表面有肾上腺素的受体,而没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所以,肾上腺素能使肌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活化,因而能使糖原水解为葡萄糖,而胰高血糖素对肌细胞就不发生作用。
4.级联机制(cascade mechanism)
激素的作用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的连续过程,每一过程都是依靠酶的作用而完成的。由于酶分子可以反复使用,因而第一个反应产生的激酶可以使第二个反应产生更多的激酶分子,而第三个反应产生的酶分子比第二个反应更多。每增加一个反应,就扩大一部分效果,这就是级联机制的特点(见图)。
5.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
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的过程是很复杂的(见图)。受体并不直接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而是通过另一种蛋白,称为G蛋白的媒介才使这一环化酶活化。具体地说,被激素分子激活的受体在膜的脂类双分子层中与G蛋白相碰而结合起来,结果G蛋白被活化而与细胞质中的三磷酸鸟苷(GTP)结合,这一结合使G蛋白的构象发生变化而能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使腺苷酸环化酶活化。G蛋白实际是GTP酶。GTP是高能分子,腺苷酸环化酶活化所需的能就是来自GTP的(GTP→GDP)。这一过程有G蛋白参加,是很有意义的,这样可以取得和级联反应一样的效果。一个活化的受体可以连续和多个G蛋白分子相遇而结合,因而有了G蛋白这一级反应,就使激素分子的效果大为扩增。
此外,还应提出,除上述的促进腺苷酸环化酶活化的G蛋白外,还有另一种起抑制作用的G蛋白。抑制性激素与受体结合,就使抑制性G蛋白发挥作用而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结果细胞中CAMP的含量降低。这两种相反的作用使生物体能更有效地调整它的代谢活动,更灵敏地反应于外界条件的变化。
总之,从激素分子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到产物(葡萄糖)的生成,要经过一系列的连续过程。激素的分泌量是很少的,并且是很快就失效的,但很少的激素分子传到cAMP,再经一系列级联反应,效果一步一步地增加,最后的收效却十分大。有这样的估计,一个肾上腺素分子可使细胞释放约1010个葡萄糖分子,而这一全过程虽然很复杂,却只要一二分钟就完成了!
6.信使分子
肾上腺素、胰岛素等激素,作为信号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只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引起细胞内另一信使分子cAMP继续起作用,因此激素分子被称为第一信使,cAMP被称为第二信使。
在第一信使和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第二信使cAMP就开始执行任务,使细胞发生反应。所以第二信使带来的信息才是细胞“懂得”的信息,细胞才发生反应。
cAMP的作用是在肝脏代谢的研究中发现的,但是它的作用不限于肝脏,它在不同的细胞中能引起不同的作用。例如,ACTH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细胞产生并释放氢化可的松,cAMP是这一过程的第二信使;肾上腺素除了能促使肝细胞释放葡萄糖外,还能使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加快水解,使心跳加快,这些反应也都是通过cAMP而实现的。
cAMP是重要的细胞调节分子。由cAMP激活的蛋白质激酶存在于多种生物的细胞之中,如四膜虫等纤毛虫、海绵、水母、线虫、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头足类、龙虾、海星以及各种脊索动物等。cAMP还存在于细菌和粘菌的细胞中,并且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除cAMP外还有其他的信使分子,其中三磷酸肌醇和Ca2+最为重要,很多植物激素都是以Ca2+为第二信使的。一些动物激素,以及多种神经递质在和受体结合后也都能使细胞中的Ca2+大量增加,这些Ca2+可再和一种特殊的结合蛋白质,即钙调蛋白(calmolin)结合,而引起靶细胞的特异反应。但是现在已经查明,在激素和Ca2+之间还有一个中间分子,即三磷酸肌醇。因此三磷酸肌醇才是第二信使,而Ca2+则应算是第三信使了。三磷酸肌醇来自白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它能作用于内质网膜,使Ca2+从内质网中大量涌出,使胞质溶浆中Ca2+的浓度大大提高,高浓度的Ca2+刺激靶细胞,发生相应的反应
❹ 对植物或者动物使用的生长激素能被人体的消化道消化分解么
这个要看激素是什么类型,比如生长激素是蛋白质,可以被人体消化分解,所有蛋白类的激素都可被胃液分解,但是一些固醇和酯类的就要小心一点了,分子大的结构复杂的可能被胰液或胆汁分解,但也会有些小分子激素不会被分解而进入人体,如果人体整好存在这种激素的受体蛋白,就有可能影响身体正常新陈代谢了。植物的生长调节物质有很多种,比如吲哚乙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等含量很少,对人体没什么危害的
❺ 输激素后 多久能从人体代谢干净
看什么样的激素了,有的激素在体内半衰期为几秒,有的为几天,甲状腺激素代谢为一星期左右。美女请注意啊,激素不可多用啊坏处太多,较长时间或短时间大剂量注射或内服激素,可对肾脏本身造成一些损害,如加重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肾小球硬化、易致肾钙化或肾结石,诱发或加重肾脏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钾性肾病与多囊性肾病等。较长时间给予较大剂量的激素还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与体温调节紊乱,会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严重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因而可引起一系列更严重的副作用和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可以直接威胁到病人生命。
激素禁忌部位:面部、乳房、腹股沟、腋窝、会阴等部位。其中面部、会阴部皮肤是人体最薄,血液循环丰富的部位,激素的靶器官多,受激素伤害大,副作用多。而腹股沟、腋窝、乳房等部位出汗多、潮湿,外用激素制剂易吸收,易发生皮肤萎缩。
激素禁忌人群:儿童、老人、孕妇。
❻ 鸡鸭等动物体内的激素多久才可以排出体内
3天左右
❼ 动物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效吗 为啥
是的,
激素在和受体细胞作用后会失效,但从代谢到消失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其速度取决于它作用的方式;作用持续时间则取决于激素的分泌是否继续.
激素的消失方式可以是被血液稀释、由组织摄取、代谢灭活后经肝与肾,随尿、粪排出体外.
❽ 动物通过饲料添加剂吸收的激素多久可以代谢
刺激生产成本高,通过口服效果很差添加在饲料中根本划不来,通常激素的使用都是通过注射。饲料添加剂中对残留有影响的通常是药物,常用的预防和促生长的药物国家规定的停药期是7天,如果想更完全一些,一个月时间应该基本代谢完了。
❾ 加入鱼体内激素多久能代谢掉 知乎
一、一般寄生在鱼身体里的虫子多是肠道寄生虫,只要将寄生虫尽量清除干净,然后用高温煮15分钟,就基本能杀死鱼肉内的寄生虫,便可放心食用。二、对于活鱼的寄生虫,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体内的最好用药饵,肠虫清、甲硝唑、PPA、庆大、等等,效果很好的;体外的药也有很多,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甲基蓝、高锰算甲、甲醛、敌百虫、甲硝唑等对体外的寄生虫具有效果。对寄生虫的治疗要注意药的用量及药浴时间。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日常的管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❿ 将动物激素添加到家畜、家禽的饲料中,人吃了被这样饲养的家畜、家禽的肉,身体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激素添加到饲料要看加药时间与剂量、加药种类、加药后的停药时间。比如如果是肽类、蛋白类激素加入饲料基本不会对动物有什么影响(被消化系统破坏成为简单的氨基酸吸收了),对人更不构成影响。至于其他激素如果添加、且加药时间长、剂量大,停药期不满足完全代谢的要求,就可能会残留在畜禽产品中,对人构成影响。影响来说有急性的,比如CLB(盐酸克伦特罗),可以导致心悸、呼吸急促、头晕等一系列症状;也有慢性的,仍以CLB为例,可能导致血液离子平衡失调、肝损伤乃至肝硬化;其他激素可能导致的影响包括内分泌失调(比如性早熟)、肝肾损伤、免疫力低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