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
动物、野生动物跟人一样,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彼此之间的价值是平等的,人类并非是法律权利的唯一主体,动物与人一样有权享有自然赋予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一样有其独立诉求的权利。保护野生动物不只是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而给予的一种恩惠和照顾,更是人类对动物应尽的义务。
2. 为什么要保护动物
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的种数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平衡已经受到破坏。从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种鸟;从1871年到1970年,兽类灭绝了43种。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是在最近3个世纪内消失的。物种平衡的破坏,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本身将遭到巨大灾难。
现在,地球上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种野生动物灭绝,不少动物也处于灭种的边缘。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个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都非常重视。我国在1959年做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的规定,1962年又明确规定要保护83种珍惜野生动物,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可是由于一些人还不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或是为了谋取私利,仍在猎杀珍贵稀有动物,实在让人感到痛心。
我们从小就要明白,爱护野生动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3. 人们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物
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的种数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平衡已经受到破坏。从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种鸟;从1871年到1970年,兽类灭绝了43种。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是在最近3个世纪内消失的。物种平衡的破坏,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本身将遭到巨大灾难。
现在,地球上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种野生动物灭绝,不少动物也处于灭种的边缘。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个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都非常重视。我国在1959年做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的规定,1962年又明确规定要保护83种珍惜野生动物,1988年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可是由于一些人还不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或是为了谋取私利,仍在猎杀珍贵稀有动物,实在让人感到痛心。
我们从小就要明白,爱护野生动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4. 我们为什么要爱护动物
因为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乱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近100年,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的100倍,此刻每一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我国也已经有10多种哺乳类动物火绝,还有20多种珍稀动物面临火绝。
而它们的灭绝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其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损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挽回的。
保护的动物的措施
1、加强管理,严禁滥捕盗猎。不乱杀动物、不捕捉动物、不贩卖动物。不虐待动物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猎杀须严格控制。加强枪支弹药及狩猎工具的管理,严令禁止偷猎、诱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对种群数量过多或有重要用途的野生动物,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严格按照批准的数量捕猎。
2、不破坏他们的生长环境,营造栖息环境,解决食物短缺。在经过充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分布、活动规律、繁育、食物链等以及鸟类的迁徙规律、繁育特点、食物特性。在食物短缺的季节,对种群数量少及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提供食物。
3、野生动物的救护繁育。野生动物的救护实行个体的人工救护,对离群、受伤、感染疫病老弱的野生动物以迁地的方式进行人工救护、健康恢复、野生放生等措施,以维持和壮大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
5. 人类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动物其实就是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多样性才能确保食物链的稳定。我们在上学的时候,生物课本里面也阐述了食物链稳定的重要意义。举一个经典的例子,在瑞典北方,植物——麋——狼三者处于平衡状态。但狼群是北方驯鹿的捕食者,经常遭到当地牧民的捕杀,使狼的数量不断减少,到80年代初,瑞典的最后几只野狼也终于告别了这个世界。结果,失去天敌的麋一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原有的平衡状态荡然无存,它们大量啃食幼龄树苗,使林业遭受巨大损失。近年来,瑞典政府不得不推行一项猎捕计划,每年捕杀数以10万计的麋以保护森林的正常生态。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因为一个物种的消失导致食物链坍塌最后引起的灾难。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系统。
6. 为什么人们要保护动物,动物灭绝了对人类有什么伤害
我们常说要保护动物多样性,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我们看来,我们生活的地区没有老虎、狮子、鳄鱼等,环境也没有什么变化。
牛虽然有4个胃,但瘤胃是最大的胃,而且瘤胃中没有胃酸,微生物可以在这里大量生存。牛在吃植物时,会先将吃进去的植物储存在瘤胃中,此时瘤胃中的微生物会分解食物,分解之后的食糜再经过一系列的消化道,才能真正被食草动物所获得。而人类的肠道较短,这意味着人类对植物的能量利用率不高,人类将要进食更多的食物,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7.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动物
保持生态平衡,比如说老鼠灭绝了,猫头鹰没有了食物,它也将灭绝。食草动物灭绝了,食肉动物没有了食物,就会互相残杀,最终灭绝。食肉动物灭绝了,食草动物没有了天敌就会迅速繁殖,植被将遭到破坏,最终也会灭绝。每一种动物在自然这个大的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如果当一种动物灭绝之后,也许靠这种动物为生的动物因为没有食物而灭绝,从而行成了一个循环,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当动物灭绝之后,它的基因也随之消失。这给人类探索生物的进化留下了悬念,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动物,不然,在将来的某一天,地球上只有我们人类的话,我们将是多么的孤独,当然可能人类也难独活!
8. 为何人类要保护动物
一般情况下来说,人类之所以要保护动物,也是因为保护生态环境,所以说生态需要一个平衡,如果人类不保护生物动物打断这个平衡的话,最终会毁灭的也是人类自己,所以说正因为如此才会保护动物,呵护大自然,主要说也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3,保护动物是基于生态理念,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有利于共同树立良好的地球环境。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保护动物也基于人类的生态理念,而且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更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在地球上生存,一旦打破了这个平衡,那么就会导致食物链崩塌,物种消失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进而影响外部环境,最终促成灾难,最终也是会灭了人类自己。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人类保护动物其实也是保护人类自己,因为动物也是整个生态链的一部分,如果人们打破了这么平衡就会带来一系列的灾难,最终受到伤害的也是人类自己。
9.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动物
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罩纱灯。
我第一次看见这两句话,还一笔一画抄到书签上,当然,只是为了情调。倒是,过去也想过,杀害动物到底对不对呢?今天想的多一些,就当个小结吧。
不用说我多喜欢我的小鱼,也不用说我救过的小鸟,更不用说我多爱我的蘑菇(狗名),单说前几天准备午饭的时候,看见在市场买回的圆葱已经发芽,实在不忍心切掉它的嫩芽再活活炒了它,我就找了个容器把圆葱养了起来,从动机上来说,爱心之广之浓足以甩剥夺宠物狗生育权的人整整四条街了。如果世上存在一个爱心党的话,我觉得我可以凭以上事实递交入党申请书了。但是,真正从积极分子发展为预备党员,我又觉得心虚。因为我又想起两件事。
第一件事很血腥。几年前的一个傍晚,和女朋友逛市场,买了条半米长的鱼。回到家换过衣服,打开电脑,酷暑的面目随着夕阳西下已经不再狰狞,楼下的孩子正在进行晚饭前的嬉戏,温热的夏风吹干我额角最后一滴汗时,厨房传来一声尖叫!我一个箭步冲过去,迎面抱上两个箭步跑过来的女友,幸好我比她高一点,就看见了厨房案板上的鱼活了过来。当然,说活过来是不对的,因为只是我们误以为它已经死了。我假装很男人的说了句“你先回屋”,就一个人站在鱼前。我并没有久久地凝视它,只是顺手拿起个擀面杖,冲着鱼头砸了一下。
第二件事更血腥。 去年春天,一个学生送我九条小鱼。我兴冲冲地买回鱼缸鱼食,发现它们根本不用餐。下次跟学生见面的时候我才知道它们都是肉食主义者——素食是不吃肉,当然,肉食就是不吃素,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的。下课后在街边就遇见一个卖鱼的大妈,我说买鱼食,大妈递给我一袋,我说不吃这个,吃肉。大妈看了我一眼,我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后来买回一些暗红色的小虫子,这一次很合它们的口味。当我从那些小虫子里挑出一些喂给小鱼的时候,我想,我去,生杀大权啊!对于小虫来说,我不也是杀人犯吗?——杀虫犯。
那么,我们到底为什么要保护动物呢?如果我是一个有爱心的人,那么,当别人问我,“你为什么要保护动物?”我可以回答,“因为我有爱心啊!”其实,哪怕我没爱心,哪怕我在大多数时候都在杀戮动物,别人也管不着,只要我没违法。可是,我需要想通这个问题。因为,如果我找到保护动物的理论根据,那么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在别人杀戮动物的时候,站出来劝阻他。就像,当我遇见一个男人正在殴打自己的妻子时,可能我怕自己被打不敢上前劝说,但是万一我们对话,关于不应该殴打妻子我是有充分理由的。所以,我想找到一个“保护动物是对的”的充分条件,要够充分才行。显然,“要有爱心”不是充分条件啊。
找来找去,还是这两个理由:
二,大家都是生命,所谓众生平等,用周星驰的句式来说就是,你给我一个杀它的理由先。
关于第一条,对于一只流浪猫,杀了它还是喂饱它,我相信我知道猫的选择。可是,对于一头猪来说,养肥了被杀死,还是自生自灭,你我都不知道它会怎么选。万一它说,猪固有一死……我们都觉得吃屎是不好的,可确实有人爱吃,我说真的。我面前鱼缸里的鱼,我给它食物,我夺它自由,我保护它还是虐待它?它不说我不知道啊。或曰,野生的放养,非野生的包养。可是,人类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让野生动物难以生存了,如果人类认为自己的发展是天经地义的,那么只能努力去保护野生动物了,那么其实,我们是不是已经先迫害了它们?没办法了,珍贵的保护,其余的贱命一条,看你造化了。哎,这也不叫人话啊!养殖的呢,我养殖就是为了要它的命嗳,我不养殖改行?喂,我才是你同类嗳!杀它一刀痛苦?可是也锦衣玉食嗳——锦衣是天赋,玉食是人给的吧,爽一年,一刀结果了它,不幸福,那,你呢,你幸福吗?我觉得,单从知觉上说,有点单薄。因为问题不是我一手掐着一只猫,一手拿把刀,问你,我为什么不能下手。问题是人类和动物一起生存在这个星球上,交集太多。我当然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为所有动物建造适宜它们生存的环境,营造人类干预前它们弱肉强食的氛围,让它们和谐太难了,给老虎喂兔子谁都下不了手,因为那时我们的道德水平上了好几个台阶,那时的人们讲起现在的“马戏团”,就像我们现在讲起过去的“人相食”一样恐怖,所有养殖屠宰等等跟杀害动物相关的职业全部消失了,就像现在没有太监了一样。可是,人为什么爱别人?是因为爱自己,我爱自己,所以我不想让别人受到我也害怕的伤害,因为我爱自己,所以我爱那么爱我的家人朋友,因为我爱我的家人,那么陌生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人朋友,他们的感情是和我相通的,所以,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校爱乡爱人类(后三个是东北大学校歌歌词……)也就是说,我爱的范围越广,需要我爱近处越强。虽然,有人选择伤害自己性命,就为救一个陌生人,但是那是他个人选择。我们无法要求一个人,去伤害近处,保护远处。所以,基于同情心,只能劝说那些虐待动物的人,而不能劝说爱吃猪肉的人和以屠宰为生的人。
那么,我们衍生一个理由,为了培养人同情心呢?一个小孩连猫都敢杀,岂不是太残忍了?但是,只有同情心没有理智的人,对其他人来说,是个祸害!而智识提高了,就会发现,兔八哥不会说话啊,猫和老鼠是骗人的啊,虽然猫吃老鼠喜欢躲起来,但是事实确实是血淋淋的啊。
对于第二条,杀它的理由无非是,我要吃它肉,我要穿它皮,我要拿它做实验,我不杀它怕它吃我,看着招人烦。……
不能继续熬夜了,好了,善待动物,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放过动物吧——如果你能——毕竟也是一条命啊。善待一次,自己心里也舒服一次,素食也健康,别像“君子远庖厨”那么虚伪,也别觉得海豚就该为人类表演。睡觉睡觉。
没扯明白,明天继续扯。
10. 为什么要保护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生态,根本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所以要保护动物(野生动物)。
推荐下面的文章(节选):
物种的意义
如果保护个体是手段,那么保护物种、保护地球生态是不是就应该成为终极目的呢?
但实际上这两个命题都很可疑。物种虽然寿命长,但早晚也要消逝,新生代哺乳动物每个物种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几百万年而已。地球历史上至少 99.9% 的物种都已经绝灭了,绝大部分都和人类没有关系。
至于 “保护地球”,则问题更大。其实,没有哪个物种是 “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种消失后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会波及到其他物种,只有很少数的物种一旦绝灭可能会引发生态系统大范围的崩盘。但是,崩盘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几千万年过后,一切又都会重头再来。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脸肿,比如发生在大约 2.5 亿年前的 P/T 绝灭事件 杀死了海洋中大约 96% 的物种;但是地球又很顽强,不管多惨都能恢复回来,P/T 之后过了 1000 万年,物种多样性就超过了绝灭之前的水平。
类似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次。这有点像一个不倒翁,一推就晃,但怎么晃都不倒;换成生态学术语,就是 “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坦率地说,只要太阳系的结构维持不变,我想象不出任何方法能把地球生命打成万劫不复;就连核弹也不能保证消灭所有无脊椎动物。
那么我们天天强调要维护生态系统图的又是什么呢?就像是一个人成长期间摔过了无穷多跤,未来也要摔无穷多跤,为什么偏要执着于阻止眼下的这一跤呢?
很简单,地球经受得起生态系统的崩盘,人类可是受不起。虽然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每次都恢复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种数目却不计其数。不要说生态系统崩盘了,脆弱的人类经济体系连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都招架不住,这让地球历史上动辄上百米的海平面变化情何以堪。
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就算人类没在灾变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复完了人也该没了。
而如果不考虑 “保护我们自己” 这个因素的话,保护其它野生动物的动机似乎也变得不充分了。人类的捕杀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猛犸的绝灭,这件事情应该责怪人类吗 [2] ? 但如果这是人类的错,三叶虫绝灭又是谁的错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求硬骨鱼考虑一下三叶虫的感情和生存权 [3] ? 恐龙经受不住小行星撞击而绝灭了,这又应该怪谁呢?恐龙自己还是小行星? 一种生物适应不了小行星撞击,另一种生物适应不了人类出现,二者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在一个外星智慧看来,也许是这样的:如果人类把猛犸象杀光了,那是猛犸象缺乏像蟑螂这样的适应力。如果人类因为滥杀生物导致自己毁灭,那是人类过于愚蠢、活该倒霉。如果人类通过保护其它物种使自己得以延续,这就很聪明、很高瞻远瞩;但这不是必然结局,不是理所应当,也谈不上道德高尚。
但我是人类,所以我非常、非常、非常希望人类走上最后一条路。
保护的意义
然而,物种存活与否,以人类的价值确实太难判断了,毕竟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还十分浅薄。而难以具体讨论时就诉诸抽象,有了这种常见的思维习惯,很多时候我们就会说:动物保护不仅仅是为了物种本身的存活,而且是顺应(某个不可捉摸的)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是会产生不良后果的,这个总该没错吧……
这篇文章不讨论其中的自然主义谬误,只说一下把 “保护” 等同于 “顺应自然” 的问题。
顺应自然,听起来很美好,但实践中却根本无法执行——自然界的绝灭是一直存在的,大灾难有绝灭,平时也有绝灭。那么,假如有一个本来要绝灭的物种被强行挽救回来了,这算什么情况呢? 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损伤了其它本该繁盛的物种的利益呢? 动物之间是有利益冲突的,比如流浪猫的繁盛通常都会给野生鸟类带来严重的伤害。不管这样做好不好,这显然是对自然界的严重 “扰乱”。
那么不扰乱,该灭绝的让它们灭绝行不行?问题又来了——谁该灭绝呢? 你不作为,就会有其他的人类活动影响;而这些活动影响是永无可能被完全抵消的。大熊猫的地位至今也没争出个所以然,它们在野外天然栖息地的生活能力极强,完全不用人担心,真正的问题在于栖息地本身遭受了严重的人为破坏。可是,栖息地本来就是会因为气候变化而改变的,如果人类文明从来没有存在过,大熊猫会不会因为自然的气候周期而遭受危险呢?没有人类的话它们会什么时候气数已尽?绝灭之前会不会产生出新的物种?没有人知道。
所以,实际中的野生动物保护原则其实就一句话: “尽可能维持现状”(包括“恢复到以前的现状”)。因为这样对人类自身最为有利,环境不变我们才能安安稳稳地发展文化和经济嘛。这样做是不是打断了某个玄而又玄的“自然进程”?
如果把 “自然” 定义为除人类之外的一切,那么人类的每一个行为都是 “打断”。而考虑到人类不过是演化之巨树上的一个小小旁支,那么无理由地割裂 “人类” 和 “自然”,是不是才是最根本的人类中心主义呢?
实践中的保护
但现实中的野生动物保护的最大困境不是环境伦理,而无一例外在于资源不够。有限的资金如果撒胡椒面一样平分给每个物种,大概会一事无成;残酷的现实使得野生动物被迫分出了不同的等次,我们会优先把资源投给那些花费小、意义大的野生动物。
生态学上的关键种肯定更值得我们去付出,因此,出现了两个保护生物学里专属的概念: 伞护种和 旗舰种 。
所谓 “伞护种”,本身不一定有多大的生态学地位,但它们所需要的生存环境能覆盖很多其它物种;只要有人出钱保护了它,就能连带保护很多别的物种。这样的好买卖当然不能放过。围绕伞护种建立动物保护区始终是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方向。
而 “旗舰种” 甚至连生存环境这个要求都可以放宽,它的基本标准严格来说只有一条:能卖萌,能招人喜爱,能吸引眼球,能拉捐款。如果同时满足伞护种的标准那就更好;若是连带还有民族象征、国家特色等等,那就近乎完美了。大熊猫也因此成为迄今为止最完美的旗舰种(WWF 拿它当徽标不是没有理由的] ):它足够奇特,还算珍稀(身为 EN 级别,已经合格了,虽然还有很多物种都比它更珍稀 ),萌起人来天下无敌,并且还相对容易圈养 ,也能胜任伞护种的角色。
经常有人质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保护大熊猫。确实,大熊猫相对来说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大熊猫本身的宣传意义、对川滇一带整体生态保护的意义也是确实存在的。不可能拯救每一个,但总应该努力争取更多的人,拯救更多的物种。客观情况如此,我们只能把某些物种放在优先地位,把资源相对集中在有意义的领域。
因此,前三部分的意义讨论并非空谈,我们不得不据此对资源的安排进行取舍。一些保护者太过执着于动物个体、执着于虚无缥缈的 “所有动物的利益”,或者某个不能明确表述的 “自然规律”,以至于花大力气为某些其实并不濒危的生物摇旗呐喊,我不能说他们一定错了,只能提醒他们,这些资源本可以用到更有价值的领域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