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什么是灵长类动物

什么是灵长类动物

发布时间:2022-06-21 12:51:55

1. 什么是灵长类动物

灵长类动物,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个目,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主要分布于世界上的温暖地区。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是大猩猩,体重可达275千克 ,最小的是倭狨 ,体重只有70克。灵长类动物比同等大小的其他哺乳动物发育较慢,相应的,成熟较晚,但有更长寿命。灵长类动物的移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两肢、四肢行走,树间跳跃,树丛中摆荡(如长臂猿)等。灵长类动物也有许多不同的社会体系。有些物种偏向独居,其他的则是一夫一妻,还有的则是在最多有一百个成员的社会中过着群居生活

2. 什么叫灵长类动物

灵长类即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个目。现生的灵长类从低等到高等排列有树猴、狐猴和眼镜猴、猴、猿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人是从猿发展分化来的,因此人在动物界的位置也属于灵长类。灵长类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

大多为杂食性,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每年繁殖1-2次,每胎1仔,少数可多到3仔。幼体生长较慢。高等种类性成熟的雌性有月经,雄性能在任何时间交配。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在其自然栖息地有限,主要是在新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从来没有在澳大利亚和太平洋上的大多数岛屿生存。然而,从大约5千5百万年前开始,最早的灵长类动物也生活在北美和欧洲。

(2)什么是灵长类动物扩展阅读

灵长目的体型变化很大,东部大猩猩体重达200千克,最小的灵长类动物是西马达加斯加落叶林中最近被重新发现的小鼠狐猴,该种动物头部和身体的长度为6.2厘米,尾部长度为13.6厘米,平均重量为30.6克;或贝氏倭狐猴体重只有30克。

灵长目动物的眼睛在脸的前面,有眉骨保护眼窝。视觉敏锐,类人猿有辨色能力,但是许多原猴没有。鼻子比其他的哺乳动物短,嗅觉退化。

灵长目动物的脑相对于自身体重显得大而且重,并且很复杂。大部分灵长动物上下颌前方都有一排牙床。位于中间的叫门齿,之后是犬齿。犬齿之后是前臼齿,最后是臼齿。灵长目动物四肢会抓握,而且四肢都有5个趾头,接近人类特征。

3. 什么是灵长类动物

灵长类是具有灵性的最高等哺乳动物,是所有动物中最进步的一类,我们人类也是灵长类的一员。狐猴、懒猴、眼镜猴、猕猴、狒狒、猩猩和长臂猿都是此类动物。

在这类动物中,有的外观和人类相似,有的完全不象,智慧的高低也很大,人类的大脑最发达,智慧最高。

灵长类的共同特点:第一指(趾)与其他四指(趾)对握,能够抓取东西,全部或部分的指(趾)上有扁平的指(趾)甲,上下肢可以弯曲,面部短,鼻子小,两眼靠后,视线朝前,能形成立体图像,牙齿发达,交流时能发出声音,有面部表情,大脑发达。

生物电波就是活的生物发出来的电波,像是人本身就有脑电波;还有美国有一个专门接收外星生物电波的一个地方哦,还有比如,有时候会说某些人到处放电什么的,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生物电波?

呵呵,爱情是不是也是种神奇的生物电波?因为人体具有生物电流、生物磁场,当人类的情感思维发生变化时,其强弱也随之改变,由此产生的生物电波便开始向外辐射,传递 。还有第六感啊什么的,不过现在科学还没有证明它确实存在哦,所以这个我也知道,关于这方面还有很多物理学家正在研究呢。

不过现代我们现在已经仿照生物电波,做出了一些仪器也打着生物电波的招牌。比如有些美容的仪器,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像是光一打一打,会响,啪啪啪的,专门去斑净白的那样。

4. 灵长类动物是指什么

灵长类动物,在生物学中属哺乳纲的灵长目,种类包括狐猴、丛猴、眼镜猴、猿等、还有最后发展出的人类。除了现在遍布全球的人类,多数灵长类动物居住在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灵长类的动物共有11科约51属180种。

1、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主要分布于世界上的温暖地区;灵长类中除人类外体型最大的是大猩猩,体重可达275千克 ,最小的是倭狨 ,体重只有70克。人类属于灵长目动物。

2、灵长目动物的眼睛在脸的前面,有眉骨保护眼窝。视觉敏锐,类人猿有辨色能力,但是许多原猴没有。鼻子比其他的哺乳动物短,嗅觉退化。灵长目动物的脑相对于自身体重显得大而且重,并且很复杂。大部分灵长动物上下颌前方都有一排牙床。位于中间的叫门齿,之后是犬齿。犬齿之后是前臼齿,最后是臼齿。灵长目动物四肢会抓握,而且四肢都有5个趾头。

3、灵长目的多数种类鼻子短,其嗅觉次于视觉、触觉和听觉,金丝猴属和豚尾叶猴属的鼻骨退化,形成上仰的鼻孔;长鼻猴属的鼻子大又长。多数种类的指和趾端均具扁甲,跖行性。长臂黑猩猩猿科和猩猩科的前肢比后肢长得多。猿类和人无尾,在有尾的种类中,其尾长差异很大,卷尾猴科大部分种类的尾巴具抓握功能。一些旧大陆猴(如狒狒)的脸部、臀部或胸部皮肤具鲜艳色彩,在繁殖期尤其显着。臀部有粗硬皮肤组成的硬块,称为臀胼胝。

4、多数种类在胸部或腋下有1对乳头,雄性的阴茎呈悬垂形,除人类和蜘蛛猴外多数具阴茎骨,雌体具双角子宫或单子宫。大多为杂食性,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

5. 灵长类动物是指什么

灵长类动物一般指灵长目。

灵长目是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主要分布于世界上的温暖地区。该类动物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它趾(指)对握。除人类外体型最大的是大猩猩最小的是倭狨。

(5)什么是灵长类动物扩展阅读

现生的灵长类从低等到高等排列有树猴、狐猴和眼镜猴、猴、猿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人是从猿发展分化来的。因此,人在动物界的位置也属于灵长类。

灵长类是有胎盘类中最高等的一类,它和有胎盘类的基干——食虫类的亲缘关系非常密切。在七千万年前白垩纪时出现一类原始食虫类,从原始食虫类适应辐射分化出许多分支,其中有一支即向灵长类方向发展。

绝大多数灵长类都栖息在树上,这一点与大多数哺乳动物不同。在树上生活对于灵长类来说是不同寻常的。它们脚下没有土地可支撑,因此必须用四肢抓握树干。与此相适应,它们的四肢末端由早期哺乳动物的爪子逐渐转变为每个手指都能够单独活动的手;最后,拇指还能够与其余的各个手指对握。

6. 什么是灵长类

白垩纪末期的动荡摧毁了恐龙世界的繁华,同时也宣告了中生代的终结,地球的历史从此进入了孕育智慧文明的新生代。新生代的第一个时期是第三纪,这是哺乳动物的时代,也是人类的始祖灵长类形成与发展的时代。

早在爬行类动物刚刚脱离两栖类动物之时,它们中的一部分便走上了另外的进化之路,开始向哺乳类动物的方向发展。自石炭纪晚期开始,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既不同于爬行类又不属于哺乳类的动物群体。其中,有生存于石炭纪晚期到二叠纪早期的盘龙类,也有生存于二叠纪中晚期与三叠纪的兽孔类。兽孔类化石在我国出土较多,二齿兽、肯氏兽、水龙兽、付肯氏兽等都有发现。知识点兽孔类

兽孔类是哺乳类的祖先。从哺乳动物最古老的祖先盘龙目开始,直到哺乳类,兽孔类就是从其中的盘龙科分化出来的。

像哺乳类那样,兽孔类在头骨的颞区有一个颞孔。在大多数兽孔类种内,牙齿分化成像哺乳动物的门齿、短剑状的大犬齿及一系列研磨用的颊齿。然而下腭在构造上是爬虫类式的,由七块骨头组成而不是像哺乳类那样由一块组成。在进步的兽孔类类型中,兽孔类口腔顶部有一块像哺乳类那样的骨质硬腭。着名的兽孔类旁枝是食草的二齿兽类,它们仍有上犬齿,但其他牙齿被角质喙替代了。到了晚三叠纪、侏罗纪仍有一些兽孔类,但大多数已经灭绝,或已演化为原始的哺乳类。

真正的哺乳类动物出现在三叠纪晚期与侏罗纪。与爬行类动物相比,它们具有四大优势:第一,脑容量的增加与大脑皮层的发展,使它们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大大增强。大脑是心理活动与感官的中枢。大脑的发达,直接促进了哺乳类动物心理活动的进行,促进了四肢及各种感觉器官的强化,使它们的活动空间与活动范围空前扩展。第二,哺乳类动物基本上都是胎生与哺乳,较之爬行动物之卵生,其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而且在哺乳的条件下,对于后代的影响与训练也与日俱增,这十分有利于哺乳动物一代优于一代的后天进化。第三,哺乳动物都是内热的恒温动物,亦即它们可以自行调节体温,从而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尤其是对于气候与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大大增强。第四,较之爬行动物,哺乳动物更为灵活、敏捷。颈椎的进化,使其头部可以自如地转动。脊椎与肋骨的进化,使其四肢与胸腹之间更为协调。四肢并用的奔跑成为哺乳动物的一大特色,无论是躲避敌害,还是捕获猎物,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最早的哺乳类还比较原始,主要有三锥齿兽类、对齿兽类、古兽类、多尖齿兽类以及柱齿兽类,其中柱齿兽类仍保留着爬行动物卵生的特性。不过,它们与介于爬行类与哺乳类之间的那些动物的因缘关系,现在还无法明了。

白垩纪晚期的动荡,使恐龙和相当一批海中与陆上的动物遭到灭顶之灾,但哺乳类动物以其强化的适应能力生存了下来,而且在浩劫之后的地球上少了恐龙这样的天敌,它们便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大陆新的主人,在进入新生代之前的演化中,古老而原始的哺乳动物陆续消亡,三锥齿兽类、对齿兽类与古兽类早在白垩纪早期便已灭绝,只有多尖齿兽类自侏罗纪延续到第三纪的始新世。不过,也有一个例外,即卵生的柱齿兽,虽然它是原始哺乳动物中的原始型,还保有着相当多的爬行动物色彩,但恰恰是这一类卵生的哺乳动物延续了下来。目前,澳大利亚的鸭嘴兽和针鼹都是其余续。当然,它们也没有过大的发展与繁盛。

自白垩纪步入新生代的哺乳动物的主体是古兽类的两个分支,即有袋类和有胎盘类。到目前为止,地球上95%以上的哺乳动物属于有胎盘类;另外的5%以有袋类为主,如北美的负鼠,澳大利亚的袋鼠、袋兔、袋熊等;当然,也还有个别的卵生哺乳动物。

最早的有胎盘类出现在白垩纪时代,是食虫类小型动物,现存的刺猬是其直系后裔。不少古生物学家认为它们是有胎盘类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祖先。新生代之初的古新世,是胎盘类动物的初步发展阶段,其化石相对较少,种类也很稀疏,而且不同种类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明确。比如,在我国出土的兽化石便似兔似猴又似刺猬:其骨骼尤其是身躯与四肢更像兔;其生活习性与大脑结构又像灵长类,尤其像灵长类中的树鼯;其头骨与牙齿则近似于食虫类的刺猬。因此,它有时被归于食虫类,有时又被归于灵长类,后来人们干脆把它列为独立的“目”,即亚兽目。

古新世之后的始新世开始于6 000万年前,这是各种哺乳动物的大爆发时代。现存的各种哺乳类动物几乎都是这一时期完成了其创世的过程,迅速发展与繁荣起来。

在这一时期,马的祖先始祖马已经出现。不过,此时的马只有狐狸那么大,适于在灌木丛中奔走。到距今3 500多万年前的渐新世,出现了身高半米、与羊大小相当的中马,也叫“渐新马”。到距今2 500万年的中新世,出现了草原古马,大小如驴。到1 200万年前的上新世,出现了近似于现代马的上新马。第四纪之初,现代马最终形成。

在这6 000万年中,其他哺乳类动物也都走过了漫长而殊途的进化之路:与马同属奇蹄类动物的还先后兴起过雷兽、貘、犀牛和爪兽;属于偶蹄类动物的有猪、河马、骆驼、牛、鹿、羚羊、羊等;属于长鼻类动物的则是各种各样的象类动物,先后有始祖象、古乳齿象、乳齿象、恐齿象、铲齿象、剑齿象、毛象、猛犸象以及现代的亚洲象与非洲象;属于肉食动物的有狗形类与猫形类两大类别,前者包括狗、熊、熊猫、浣熊、貂、狼獾、獾、臭鼬、水獭等,后者包括灵猫、虎、狮、剑齿虎、鬣狗等。

实际上,哺乳类动物的成长初期一直处于夹缝中,虽然古猪中被称作巨猪的一支生活得还算潇洒。

巨猪在生物学分类中,属于猪形亚目早期演化的一个旁支,并不是现在猪的直系祖先,出现于距今4 000多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生活在北美和欧亚一带。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巨猪的体型就发展到今天的野牛那么大,因此有了“巨猪”之称。它们除个体巨大外,头骨占身体的比例在哺乳动物中可以算非常大。

巨猪的构造很特别,在颧弧前外侧、下颌骨结合部有一对长大的骨质突起,而在它们的下颌侧部也有一些奇怪的突起,头部其他地方也往往布满这样的“骨瘤”。巨猪的四肢比现代的猪要长,而且比较粗壮;犬齿很大,善于撕咬猎物。

在当时,巨猪是成功的猎食者,有名的动物霸主,居于食物链顶端。自从在始新世中期崛起后,它们在世界上横行了将近2 000万年,在距今2 330万年开始的中新世才灭绝。

虽然有巨猪的异军突起,但在远古时代,哺乳动物大多数时间里都生活在爬行动物及其后裔的威胁中。不仅有恐龙、不飞鸟先后称霸地球,蛇类也一直是哺乳动物的杀手。

灵长类是哺乳动物中最为进步的一个类别,根据生物学的分类,它又分为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亦即低等灵长类与高等灵长类)。低等灵长类即原猴亚目,包括鼩、狐猴、瘦猴和眼镜猴四个次目。高等灵长类即猿猴亚目,包括阔鼻猴和狭鼻猴两个次目。阔鼻猴又分绢毛猴和卷尾猴两科;狭鼻猴则分为猕猴超科和人猿超科,前者包括了疣猴科和猕猴科,后者包括了猿和人。关于灵长类演化的研究多是在这一体系之上进行的。

关于灵长类的起源,长期以来,人们多认为树栖是灵长类起源的源头所在,应当到最早的树栖动物中去寻找最早的灵长类。但是,近数十年来,又有人认为灵长类最初是在灌木丛中捕食的小动物,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发展了手和眼的协同动作、抓握能力、双眼视觉等,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灵活的树栖动物。

最早的灵长类化石迄今尚未发现。一般说来,灵长类产生于白垩纪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已经发现的较早的灵长类化石是美国蒙大拿州东部最晚白垩纪地层中的珀加托里猴。

先看看关于低等灵长类的演化。原猴类出现在北美与欧洲大陆分离前。在北美和欧洲的始新世堆积中,发现了大量类似于狐猴的化石,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欧洲的兔猴和北美的北狐猴,其中北狐猴有可能演化为高等灵长类。另外,在始新世还出现了北美的恐猴和法国的尼古鲁猴,它们应当是原猴类另一亚目眼镜猴的祖先,也有可能演化为高等灵长类。至于高等灵长类是由狐猴类还是由眼镜猴类的祖先演化而来,尚无法确定。现生的眼镜猴类似乎比现生的狐猴类较与高等灵长类接近,可是化石记录表明,始新世的北狐猴与最早渐新世的高等灵长类有若干明显的形态上的联系。

关于高等灵长类的进化,近年来的各种研究已经表明,所有的高等灵长类都与各种现生原猴不同,也就是说高等灵长类应当是从与现生原猴没有密切关系的原猴演化而来的。

阔鼻猴次目只有一个超科,即卷尾猴超科。关于它们的化石记录不多,发现于南美和牙买加的渐新统、中新统和更新统地层中,但它们与现生的卷尾猴又没有多少直接的联系,似乎不能作为任何现生卷尾猴的祖先。

狭鼻猴类的化石发现较多,最早的化石发现于埃及法尤姆的渐新世地层中,有傍猴亚科与森林古猿亚科两个类别:前者包括猕猴、中猴等,是现生旧陆猴的祖先;后者包括了渐新猿、风神猿、原上猿与埃及猿等,是现生猿类和人类的祖先。

7. 什么是灵长类动物包括哪些动物

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个目,共14科约51属560余种。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

分为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原猴亚目颜面似狐;无颊囊和臀胼胝;前肢短于后肢,拇指与大趾发达,能与其他指(趾)相对;尾不能卷曲或缺如。猿猴亚目颜面似人;大都具颊囊和臀胼胝;前肢大都长于后肢,大趾有的退化;尾长、有的能卷曲,有的无尾。按区域分布或鼻孔构造。

人类也是灵长类的一员,狐猴、懒猴、眼镜猴、猕猴、狒狒、猩猩和长臂猿都是此类动物。

(7)什么是灵长类动物扩展阅读

灵长类是有胎盘类中最高等的一类,它和有胎盘类的基干——食虫类的亲缘关系非常密切。在七千万年前白垩纪时出现一类原始食虫类,从原始食虫类适应辐射分化出许多分支,其中有一支即向灵长类方向发展。

灵长类与食虫类基本亲缘关系最好的证据是现在分布在中国西南、海南岛、东南亚的东方树鼩。它的身体大小如松鼠,有一长吻和长尾。脑较大,嗅区小,眼眶和颞区之间有一骨隔开。大拇指(趾)和大脚指(趾)与其他的趾有点分开。

它的特点介于食虫类和灵长类之间,但更接近于灵长类。东方树鼩的食料中除食虫以外已有一部分是食“果实”。早期灵长类在进化的过程中的食料可能已由食“虫”逐渐改变食“果实”到食多种多样的“杂食”。食性的改变在灵长类的进化历程中是很重要的一步。

8. 什么叫灵长类动物

灵长类是具有灵性的最高等哺乳动物,是所有动物中最进步的一类,我们人类也是灵长类的一员。狐猴、懒猴、眼镜猴、猕猴、狒狒、猩猩和长臂猿都是此类动物。

9. 什么是灵长目动物

灵长目动物是哺乳纲的一目,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该目包括11科约51属18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温暖地带。大多栖息林区。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是大猩猩,体重可达275千克,最小的是倭狨,体重只有70克。

灵长目动物的眼睛在脸的前面,有眉骨保护眼窝。鼻子比其他的哺乳动物短,嗅觉退化。灵长目动物的脑相对于自身体重显得大而且重,并且很复杂。多数种类在胸部或腋下有1对乳头,雄性的阴茎呈悬垂形,多数具阴茎骨,雌体具双角子宫或单子宫。大多为杂食性,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

灵长目动物大多是社会性动物。它们的生活和迁徙都是成群结队进行的。其规模大小根据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在群体中,有一只雄性成年的个体是整个群体的领导者。

10. 灵长类动物是什么

灵长类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灵长类动物是哺乳纲的1个目,共14科约51属560余种。
灵长类动物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分为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原猴亚目颜面似狐;无颊囊和臀胼胝;前肢短于后肢,拇指与大趾发达,能与其他指(趾)相对;尾不能卷曲或缺如。猿猴亚目颜面似人;大都具颊囊和臀胼胝;前肢大都长于后肢,大趾有的退化;尾长、有的能卷曲,有的无尾。按区域分布或鼻孔构造。大多为杂食性,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每年繁殖1-2次,每胎1仔,少数可多到3仔。幼体生长较慢。高等种类性成熟的雌性有月经,雄性能在任何时间交配。
现生的灵长类动物从低等到高等排列有树猴、狐猴和眼镜猴、猴、猿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人是从猿发展分化来的。因此,人在动物界的位置也属于灵长类。
灵长类动物是有胎盘类中最高等的一类,它和有胎盘类的基干——食虫类的亲缘关系非常密切。在七千万年前白垩纪时出现一类原始食虫类,从原始食虫类适应辐射分化出许多分支,其中有一支即向灵长类方向发展。
灵长类与食虫类基本亲缘关系最好的证据是现在分布在中国西南、海南岛、东南亚的东方树鼩。它的身体大小如松鼠,有一长吻和长尾。脑较大,嗅区小,眼眶和颞区之间有一骨隔开。大拇指(趾)和大脚指(趾)与其他的趾有点分开。它的特点介于食虫类和灵长类之间,但更接近于灵长类。东方树鼩的食料中除食虫以外已有一部分是食“果实”。早期灵长类在进化的过程中的食料可能已由食“虫”逐渐改变食“果实”到食多种多样的“杂食”。食性的改变在灵长类的进化历程中是很重要的一步。
从某方面说灵长类的身体结构是最不特化的动物。不特化才有条件向更高级的进化方向发展。
灵长类的四肢很灵活,保留五趾的形式,大拇指(趾)与其他指(趾)分开,便于攀援和执握物体。灵长类的脑颅很大;眼也很大,具有双眼立体视觉的能力;眼眶与颞区之间有一骨隔开,在进步的灵长类中眼睛完全在被封闭的眼眶之中。这些特点在灵长类的进步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在新生代六千万年前古新世时,灵长类从原始树鲍向着不同方向发展,产生了原始狐猴和眼镜猴。到了五千万年始新世晚期时又从原始狐猴进化辐射产生了原始的猴和猿类。到1一2千万年前中新世又从当时古猿中分化出一支向人的方向发展,到大约三百万年前终于出现了最早能制造工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类。
现在的狐猴只限于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及其附近岛屿。但在古新世时的狐猴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有哈普鲁猴、更猴等。我国始新世的蓝田狐猴。现在的眼镜猴仅分布于马来亚、菲律宾、婆罗洲、西里伯等地;但在始新世时分布于我国的眼镜猴有黄河猴、秦岭卢氏猴等。 
现生猿猴类可分阔鼻猴类和狭鼻猴类。阔鼻猴类也称新大陆猴类,主要分布于南美、中美以及墨西哥。狭鼻猴类(包括狭鼻猴、猿、人)也称旧大陆猴类,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猕猴分布于印度和我国华南一带,但在地史上猕猴化石在中国华北更新统地层中常有发现。 
猿类有分布于非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和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的猩猩和长臂猿。这些猿类在外貌和面部表情上,在身体内部的结构上都与人相似。这说明人和猿有共同的祖先。最原始的猿类出现于三千多万年前的渐新世时期。到了一、二千万年前中新世时出现许多活跃的古猿。古猿中的一支后来下地向人的方向发展而成为人类。已知和人类关系最近的古猿有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发现的腊玛古猿。这种古猿犬齿较小,齿弓近抛物线形,颌骨从面部突出的程度较小;总之,形态与人最为接近中国云南开远小龙潭煤矿中发现的一千万年前的森林古猿牙齿化石及非洲肯尼亚一千多万年前地层中发现的肯尼亚古猿也可能属于从猿向人过渡的类型。古猿中其他几支继续在树上生活或很久以后再下来,后来发展成为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长臂猿大概是从更早的渐新世的一种猿类发展来的。而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灵长类动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