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动物是怎么形成的

动物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时间:2022-06-23 10:48:12

⑴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怎么形成的

最早出现的是生命之源--蛋白质.以后才有单细胞生命.最早的是微生物菌母.5亿年前的陆地上,到处是光秃秃的山脉和大地,除了石头就是沙子,没有任何生命,也没有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直到4亿2千5百万年前,海藻才在地球大气中积累了足够的氧,形成臭氧层来保护暴露在阳光下的生命,生物才可能浮出水面.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现在45亿年前.这时的生命是像细菌一样的东西,它只有一个细胞,今天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这种单细胞的小生命遍布海洋,孤独地生活了大约20亿年.这时的地球上空旷、寂寞,空气是有毒的,根本无法呼吸.大气中没有氧气,也没有保护生命的臭氧层,直射地面的强烈紫外线辐射只要一个小时就可以杀死绝大多数生命.大约7亿年前,单细胞生物又演变成多细胞生物,就像今天的植物一样,它们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种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的小生命,用了漫长的时间,让地球大气中充满了氧气.这样,最早的地球生命就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进化成一些更复杂的生命.这是生命的重大突破.据某些专家推测,地衣是最早上岸的生命,正是由于地衣分解岩石,再加上自然的分化为后来登陆的生物打下一片天地,因为没有土壤,任何其他陆地生命都是无法生存的.生命在进化过程中,前仆后继地经营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生命第一次从海洋爬上陆地后,就不断地开发新的栖息地,直至布满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在南极零下23摄氏度的严寒冰层中,有自在生活的藻类和真菌;在海底火山附近达到沸点的开水中,也有安详生活的生命.已知生活在世界最低处的动物是一种像虫子一样的海洋生物;在珠穆朗玛峰海拔6千米以上的地方也有生命存在.古老而浩荡的息粒,是地球古期最为单一的生命形式,生存期短促,约有半小时的时间,它们的游离性全凭着外力.暗灰色的息粒虽瞬生瞬死,但总量奇多,铺天盖地,充斥着广袤的地表.息粒时代,是地球婴儿般简单,并且纯洁的时代.肉眼难视的息粒放大来看,是一个水泡样的单胞原体,在它身体边缘有若干纤毛,能缓慢地扇动.它们始生于距今47亿2千万年前,蓬勃生发,持续了约一百万年之久,在后四十余万年趋减至无.继息粒之后,地球迎来了第二批绚丽的生命之花——微生物菌母.这是地球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微生物菌母,在息粒减灭期大量涌出,它们称雄于天下的的时间,约三十万年.

⑵ 动物是怎么来的

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后,开始是没有生命的。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化学演化,就是说大气中的有机元素氢、碳、氮、氧、硫、磷等在自然界各种能源(如闪电、紫外线、宇宙线、火山喷发等等)的作用下,合成有机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氢、氨、磷酸等等)。这些有机分子进一步合成,变成生物单体(如氨基酸、糖、腺甙和核甙酸等)。这些生物单体进一步聚合作用变成生物聚合物。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这一段过程叫做化学演化。蛋白质出现后,最简单的生命也随着诞生了。这是发生在距今大约36亿多年前的一件大事。从此,地球上就开始有生命了。
人和动物都是从单细胞生物演变而来的

⑶ 世界所有的动物是在怎么来的

有鸡还是先有蛋之争,之先有鸡 从生物进化论观点说来当然是先有鸡后有蛋。大家都知道生 物是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演变 的。鸡属于鸟类,是从爬行类进化而来,而爬行类又是从鱼 类进化而来,鱼类则源自无脊椎动物。我们知道低等生物是 靠自身分裂来繁衍后代,鱼类爬行类则是产卵,当进化到相 当程度时候第一枚蛋产生了。如何界分蛋和卵呢?很简单, 蛋是硬壳的,而卵是软壳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到,当生物 不再分化,而产生了一个卵,那么这个生物就是卵祖,同样 第一代的鸡是从卵而来,它下蛋之后成了蛋之祖。故先有鸡 后有蛋。 驳先有鸡,立先有蛋 上面说的很明白,但是也是极其荒诞的,界分蛋和卵的软硬 度如何掌握?其变化不是立杆见影的,而是逐渐推进的,我 0.01mm的厚度可以算蛋,那么0.009mm怎么就不能算是蛋非要 成为卵了呢?我认为先有蛋。首先当一个物种进化到具有完 全的鸡的特征的时候才能称之为鸡,那么那个蛋就是鸡之祖 ,而下蛋的那个家伙因为离鸡还差那么一点,所以不是鸡, 由此可以得出先有鸡。 驳先有蛋,二立先有鸡 的确事物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但是科学就是科学,科学也是 有其界定的,比如酸碱度,以7为标准,小则酸,过则碱。这 是人所共知的。所以蛋是蛋,卵是卵。至于对方所说的鸡之 祖实在是贻笑大方。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蛋当然是鸡蛋了。你所说的是那个家伙的蛋,而非鸡蛋,那 么恰恰也证明了我所说的先有鸡后有蛋。这是一个常识性的 问题,鸡蛋自然是鸡所下,而鸡本身就是由鸟类逐步进化而 来。 再驳先有鸡,二立先有蛋 如果对方想要那么说的话我也没有办法,那么可以说我没人 类也是在天天变化的,是不是说哪一天我们就要成为非人了 ?因为科学证明人类的很多器官都是处于退化之中,比如说 我们的智齿,现在很多人类都不再生长智齿,那么原来的界 定是,人类32颗牙齿(当然磕掉等意外伤害不记),是不是 说现在那些28颗牙齿的已经不是人类,这就显得非常好笑, 十分荒诞了。什么是鸡?什么是蛋?这是最基本的知识,我 先前所说之鸡是具有完全鸡特征之鸡,不是一个数据。对方 想说那个蛋不是鸡蛋实在是好笑之极,能孵出鸡的蛋不是鸡 蛋还是什么??非要说成是那个家伙的蛋,好笑啊。你可知 道那个家伙下了几个蛋?难道说下的各个相同?各个都可以 孵出鸡来?不能,只有这一枚是,所以这一枚理所当然是鸡 蛋,当然也是那个家伙的蛋,这是不矛盾的。所谓龙生九子 各有不同,这一枚怎么说都是鸡蛋。故言之,先有蛋。 二驳先有蛋,三立先有鸡 对方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很好。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但是我突然发现对方可能忽视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对方 实际上可能已经陷入一个思维陷阱。我要问?鸡之祖一定是 由蛋生的吗?难道不是其他吗?尽管按照生物进化规律我们 一般认为作为鸟类的代表之一,当鸡成为鸡时,其产生的途 径最大可能就是由蛋而生,但是我们绝对也不能排除其他! 不过我们可以肯定,鸡下蛋。如果说鸡由他径而生,那么毫 无疑问先有鸡,但是同时我可以大胆地说,如果途径正如我 们一贯所预想的话也是先有鸡后有蛋。我想问的是龙生九子 生的是九个龙蛋还是其他蛋?同样那个家伙下了几个蛋,比 如说有孵出鹌鹑的,有麻雀的,有孔雀的,还有就是鸡,难 道谁会天真地说它下了一个鹌鹑蛋,一个孔雀蛋,一个麻雀 蛋,一个鸡蛋?同时对方是在明显地混淆视听,按照生物进 化规律那个家伙本应该是很接近鸡了,即便它的蛋暂时不能 孵化出鸡来,那么其后也必然有着鸡的诞生。所以我坚持我 的观点,那个家伙下了一个蛋,孵出一个鸡,是为鸡之祖。 而那个蛋非鸡蛋,因为孵化不光是蛋本身的原因,还在于气 候,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只有孵出鸡之后所下的蛋才能成之为鸡蛋。 三驳先有鸡,终立先有蛋 对方说的很好,不过事实上混淆视听的是阁下而不是我。首 先对方故意提出一个豁然率的问题,以期压制我,我可以说 生物的变异不是如你所说那样的,这是一个量变到突变的问 题。鸡是由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由蛋卵而来毫无疑问可言 ,原因我已经重复很多遍了,就无须赘述。中国传统的龙生 九子,虽然各有不同但是都属于龙种,同样那个家伙所下的 蛋无论如何不同,它所孵化出来的也将差之毫厘。难道说我 们还要将蛋分化 为公鸡蛋,母鸡蛋,黑鸡蛋,白鸡蛋?这是 毫无必要也是纯粹多余的。总之那个家伙下了一个蛋,孵出 一只鸡,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去争论这只蛋是不是鸡蛋吗?对 方所谓的环境因素都是次要的,难道说在水边就孵化出天鹅 来?最多也就是影响一些无关痛痒的细枝末节,比如毛色体 质等,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它是鸡蛋的事实性。而下蛋的那 个家伙确实还不能称为鸡,那么我们还需要去否认那么一只 鸡蛋吗??当然是先有蛋后有鸡!! 终论 实际上这是一个我们的一个常识性的意识错误。比如我们将 鸡甲所生之蛋冠名为蛋甲,蛋甲生鸡乙,鸡乙生蛋乙,事实 上鸡甲与鸡乙不同,蛋甲与蛋乙不同,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 或者称之为进化中的,只是我们习惯性的将他们分为鸡和蛋 而忘却了其差别.

⑷ 动物怎么形成

虽然生物体的软组织的保存形成了一些有趣的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化石,但这种方式形成的化石是相对罕见的。古生物学家更经常地是研究保存在岩石中的化石。
生物体上的硬组织也能被保存下来。差不多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拥有一些硬部分,例如蛤、蚝或蜗牛;脊椎动物的牙和骨头;蟹的外壳和能够变成化石的植物的木质组织。生物体的坚硬部分由于是以能抵抗风化作用和化学作用的物质构成的,所以这类化石分布的较普遍。无脊椎动物例如蛤、蜗牛和珊瑚等的壳是由方解石(碳酸钙)组成的,其中很多没有或几乎没有发生物理变化而被保存下来。脊椎动物的骨头和牙以及许多无脊椎动物的外甲含有磷酸钙,因为这种化合物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非常强,所以许多由磷酸盐组成的物质也能保存下来,如曾发现一枚保存极好的鱼牙。由硅质(二氧化硅)组成的骨骼也具有这种性质。微体古生物化石的硅质部分和某些海绵通过硅化而变成化石。另一些有机物具有几丁质(一种类似于指甲的物质)的外甲,节足动物和其它有机物的几丁质外甲可以成为化石,由于 它的化学成分和埋葬的方式,使这种物质以碳的薄膜的形式而保存下来。碳化作用(或蒸馏作用)是生物埋葬之后在缓慢腐烂的过程中发生的,在分解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失去所含有的气体和液体成分,仅留下碳质薄膜。这种碳化作用和煤的形成过程相同。在许多煤层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碳化植物化石。
在许多地方,植物、鱼和无脊椎动物就是以这种方式保存下它们的化石。
有些碳的薄膜精确地记录了这些生物的最精细的结构。
化石还可以通过矿化作用和石化作用而保存下来。当含矿化的地下水把矿物沉淀于生物体的坚硬部分所在的空间时,使得生物的坚硬部分变得更坚硬、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更强。较普通的矿物有方解石、二氧化硅和各种铁的化合物。所谓置换作用或矿化作用是生物体的坚硬部分被地下水溶解,与此同时其它物质在所空出来的位置上沉淀下来的过程。有些置换形成的化石的原始结构被置换的矿物所破坏。
不仅动植物的遗体能形成化石,而且表明它们曾经存在过的证据或踪迹也都能形成化石。痕迹化石能提供有关该生物特点的相当多的情况。很多壳、骨、叶以及生物的其它部分,都能以阳模和阴模的形式保存下来。如果一个贝壳在沉积物硬化成岩之前就被压入海底,它的外表特征就会留下压印(阴模)。如果阴模后来又被另外一种物质充填,就形成阳模。阳模能显示出贝壳本来的外部特征。外部阴模显示的是生物体硬部分的外部特征,内部阴模显示的是生物体坚硬部分的内部特征。

⑸ 动物是怎么来的

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根据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源于海洋。早期的海洋动物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演化出各种分支,丰富了早期的地球生命形态。在人类出现以前,史前动物便已出现,并在各自的活动期得到繁荣发展。后来,它们在不断变换的生存环境下相继灭绝。但是,地球上的动物仍以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趋势不断进化并繁衍至今,并有了如今的多样性。
科学家们把现存的人类已知的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科学家已经鉴别出46900多种脊椎动物。包括鲤鱼、黄鱼、草鱼等鱼类动物,蛇、蜥蜴等爬行类动物,青蛙、娃娃鱼等两栖类动物,鸟类以及红熊猫等哺乳类动物等。
科学家们还发现了130多万种无脊椎动物。这些动物中多数是昆虫,昆虫中多数是甲虫。鼻涕虫、蚯蚓,乌贼、牡蛎、红海星、水母,蜘蛛,珊瑚虫、放射虫、蛔虫、猪肉绦虫、沙蚕、蜗牛、蛞蝓等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动物界所有成员的身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异养有机体。

⑹ 地球上动物什么怎样形成的

动物界的历史,就是动物起源、分化和进化的漫长历程。是一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最早的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进化为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逐渐出现了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由没有脊椎的棘皮动物往前进化出现了脊椎动物,最早的脊椎动物是圆口纲,圆口纲在进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上下颌、从水生到陆生。两栖动物是最早登上陆地的脊椎动物。虽然两栖动物已经能够登上陆地,但它们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水域环境的束缚,还必须在水中产卵繁殖并且度过童年时代。从原始的两栖动物继续进化,出现了爬行类。爬行动物可以在陆地上产卵、孵化,完全脱离了对水的依赖性,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爬行类及其以前的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它们的身体会变得冰冷僵硬,这个时候它们不得不停止活动进入休眠状态。

阅读全文

与动物是怎么形成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