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有哪些
1、青龙
青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东方之神,于八卦为震、巽,于五行主木, 象征四象中的少阳,四季中的春季。
青龙等四象的起源极早,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物实证大约在距今6500年前,与古人对于星辰的原始崇拜有着密切的直接关系。 有文献表明,早在殷契时代,人们就已经将青龙星宿作为守护星来祭祀了。商星便是青龙星宿中的大火。
2、玄武
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指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方玄武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
3、朱雀
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于八卦为离,于五行主火,象征四象中的老阳,四季中的夏季。
在先秦被认为能接引死者灵魂上升于天,后世认为其能予人长生。汉时谶纬学说大兴,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典藏、丙丁、礼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陵光神君。
4、白虎
白虎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少昊与西方七宿的西方之神,于八卦为乾、兑、于五行主金,象征四象中的少阴,四季中的秋季。
白虎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很多以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有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
5、黄龙
黄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按照古籍记载,黄帝及大禹可能都是黄龙的化身,着名神话学家袁珂认为黄龙即是黄帝时期的应龙,并有详细证据论述。
五行思想的体现将黄龙看做是五龙之一。有四大神兽之外的“第五灵”甚至四灵之长的说法,‘中央黄为土’就是黄龙,一说应龙。
黄龙在古代是皇权象征,在九龙壁上可以见到黄龙 。某些人认为黄龙的这个地位已经被瑞兽(黄麟)替代,也有人将二者同等看待,但实际上,黄麟作为麒麟的一支远远无法与黄龙相比,麒麟为应龙孙辈。
B. 写出四个古代传说中的动物
1水麒麟
品性仁慈、妖力强大的生物,谙悟世理,通晓天意,可以聆听天命,王者的神兽。
2赤焰兽
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本是神农氏后裔,
3白泽
昆仑山上的神兽,着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
4重明鸟
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
5毕方
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
6青龙
7白虎
8朱雀
9玄武
龙生九子9个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眦(yázī)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ǔ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负屃(fùxī)
老九螭吻/鸱尾(chǐwěn/chǐweǐ)
另有说法为: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ǐwěn/chǐweǐ)
http://Medstory.dayanmei.com
老三蒲牢(pǔ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
老七睚眦(yázī)
老八狻猊(suāní)
老九椒图(shūtú)
招财神兽3个
貔貅、金蟾、旺才
镇宅神兽8个
麒麟、龙、风、龟、狮子、大象、金蟾、貔貅
四灵
龙、凤、龟、麟
其他
独角兽(獬豸)
雷兽
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
梼杌
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
夔
其形状如牛,无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只脚支撑
乘黄
骑它的人可以活3000岁也
犀渠
样子象牛,皮毛黑色,叫声象婴儿一般,以人为食,极为凶恶。
马腹
出于蔓渠山旁伊水,人面虎身,叫声有如婴儿啼哭,性情凶残。
蜚
出于太山,样子象牛,头部白色,独眼,蛇尾,上古的瘟疫之兽。
medstory.dayanmei.com
雍和
红眼红嘴,黄毛,样子有点象猿,上古的恐慌之神,传说它一出现必有大灾荒伴随。
狍茑
出于钩吾山,羊身人面,眼睛长在腋下,爪子象人手人脚,又名饕餮。
化蛇
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
英招
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声音如榴。
玄蜂
巨蜂,腹大如壶,蛰人,有毒,能杀人。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
呲铁
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
山臊
人脸猴身,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
火鼠
又名火光兽。重百斤,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
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 medstory.dayanmei.com
民鸟
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
钦原
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蛰兽兽死,蛰树树枯。
钩蛇
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乘黄色小车,日驰千里。
并封
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
夫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medstory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
幽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
狸力
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
孰湖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应该很适合作坐骑)。
媪
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
患
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
C. 传说内的动物,除了龙、凤凰、麒麟,还有什么传说动物来历呢
【九尾狐 】
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
《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白虎通》:“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偃曝馀谈》有载。【三足乌】
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乌,人们敬仰太阳,三足乌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乌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乌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说法称三足乌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 【夔】(kui)
《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夔与天地同生 世上只有三只 以上是第一只 第二只乃秦始皇所杀 但秦始皇没有黄帝的功业 所以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没那么神奇了。【化蛇】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英招】
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楚辞(离骚)》有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几种龙
【应龙】1.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2.古代传说中善兴云作雨的神。
《辞源》说“应龙”是有翅膀的千年龙,五百年的被称为角龙。龙是不凡之物,寿命奇长,应龙更是龙中之贵(当然,也有人认为应龙可指远古的氏族部落和神秘古国——应龙氏和应国)。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对应龙如何帮助大禹治水、如何用尾巴在地面上划出一条江河引洪水入大海等奇事表示不解。【螭龙】天成轩
关于螭龙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形体似兽,习性好张望或好险,成为今日庙宇殿顶、堂塔楼阁等高处的龙或屋上的兽顶、殿角的走兽,也可压火灾。)根据以上的说法,螭龙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壁虎。
这种龙的特点是无鳞有鳍【蛟龙】
又如:蛟虬(蛟与虬。虬: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龙。螭:传说为蛟龙之属的一种动物);蛟兕(蛟龙与兕牛)
又有古书说是无角龙
蛟,龙属。无角曰蛟。――《韵会》
主流看法是无角龙【虬龙】
拼音 qiú lóng
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有角无须的小龙。屈原《天问》:“虬龙负熊”。宋《瑞应图》:“龙马神马,河水之精也,高八尺五寸,长颈骼,上有翼,修垂毛,鸣声九音。有明王则见。”虬龙则是传说中的瑞兽,“神马”,“马八尺以上为龙”,“两角者虬”。【烛龙】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又名烛阴,也写作逴龙。人面龙身,口中衔烛,在西北无日之处照明于幽阴。传说他威力极大,睁眼时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闭眼时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认为,烛龙为北方龙图腾族的神话,其本来面目应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蜕变而来。其产生晚于女阴崇拜时代。
《山海经.大荒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又《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参阅龚维英《原始崇拜纲要》。
《楚辞.天问》:“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龙赦只。”
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淮南子·地形训》) 蟠龙(注意,它无云)
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①)
《万形经》曰:太阳顺四方之气。古圣曰:烛龙行东时肃清,行西时 ,行南时大 ,行北时严杀。(《易纬干坤凿度·卷上》)
《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诸说大同小异,显系本自《海外经》和《大荒经》。
D. 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和种族
1、精灵族
起源在北欧神话中是这样的:大神奥丁杀死巨人伊米尔之后,精灵从巨人尸体上诞生,并吸收巨人的精华,成为有灵性的生物,其中尸体向光一面诞生的是精灵或称光明精灵,背光一面诞生的则是黑暗精灵。光明精灵们通体发亮,光明耀眼,长得非常美丽。他们通常性情温良,开朗热情,能和树木花草、游鱼飞鸟彼此沟通,因此众神就把他们作为神的朋友。
2、矮人族
是北欧神话中的种族,由泰坦创造的生物。矮人因为其在神话传说中的特殊地位,而被许多游戏采用。
矮人在奇幻文学题材中指的是最早出现在欧洲民间传奇的幻想矮小种族,自托尔金跟龙与地下城的创作延伸后,成为许多奇幻类型创作的题材人物。
3、阿萨神族
是北欧神话中两大神族其中一支,也是最主要的神族,代表着世界秩序神格化的存在,由许多不同特质的神明所组成。
4、尘世巨蟒
是北欧神话中的怪物,破坏及灾难之神洛基和女巨人安格尔伯达的次子。这条巨蟒头尾相衔,环绕着整个北欧的神话世界。
5、尼德霍格
这条以啃食世界之树根部的象征着绝望的黑龙是北欧神话中怪物之一,主要特点是与多数蛇类一起啃食世界之树,一旦枯萎死掉,世界将会面临重大毁灭。诸神奥丁对它无能为力,便每天让海拉用罪人灵魂喂养,减慢世界之树的死亡速度。
E. 谁知道有哪些传说中的动物
1.四大圣兽,又称四灵:青龙(属木),白虎(属金),朱雀(属火),玄武(属水),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方,又有中央麒麟,属土在中央,又称无极土。 2.三大招财神兽:辟邪,大天禄,貔貅 3.龙之九子:趴蝮(音八夏)、嘲风、睚眦(音牙自),、赑屃(音毕喜),、淑图、螭吻(音吃吻),、蒲牢(pu,lao):、狻猊(音酸泥),、囚牛。不过在民间传说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狴犴、貔貅、饕餮(音滔帖),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其实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4.山海经中奇兽300余种,太过稀有,不一一列举 5.夔 出生于东海流破山,其形状如牛,无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只脚支撑,也叫独脚夔。 夔是一种恶兽,能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搜神记>里有. 6.鲲与鹏. 7.三足乌,太阳使者. 8.八歧大蛇,日本的. 9.地狱三头犬,西方神话,地狱使者. 10.飞马与独角兽,光明使者, 11.九尾狐,亚洲妖兽,传说中,狐狸修行到极致,便会生出九尾,可吸取天地灵气为之所用,战斗力无穷. 12.狮鹫长有狮子的身体、鹰的头和翅膀,是相当有名的奇幻生物。在西方小说常被训练成座骑,与飞马骑士同为空中部队.
F. 西方神话中有哪些动物
1.刻耳柏洛斯(Cerberus):三头犬,堤丰与厄喀德那所生,把守地狱的大门。
2.刻托(Ceto):蓬托斯与盖亚的女儿;生戈耳工,格赖埃,及大蛇拉冬。
3.喀迈拉(Chimaera):喷火的妖怪,为堤丰与厄喀德那所生,狮头,羊身,蛇尾。
4.克律萨俄耳(Chrysaor):波塞冬与美杜莎所生的怪物,珀伽索斯的兄弟。
5.厄喀德那(Echidna):半人半蛇的怪物。许多怪物之母:如许德拉,涅墨亚狮子,喀迈拉,斯芬克斯等。
6.戈耳工(Gorgons):福耳库斯与刻托的三个女儿,美杜莎便是其中之一。
7.格赖埃(Graeae):福耳库斯与刻托的三个女儿,与戈耳工是姊妹;她们共用一只眼睛,一只牙齿。
8.许德拉(Hydra):堤丰与厄喀德那所生的水蛇,有九个头,因住在勒耳那沼泽,又称勒耳那大蛇。
9.拉冬(Ladon):看守金苹果树的百头巨龙,福耳库斯与刻托所生。
10.美杜莎(Mesa):戈耳工之一;她的头发全是蠕动的蛇,与她眼睛对视的人将被石化。
11.弥诺陶洛斯(Minotaur):克里特岛的牛头怪,喜食人肉尤其是儿童;着名的克里特迷宫即为软禁它而建。
12.珀伽索斯(Pegasus):波塞冬与美杜莎所生,当珀耳修斯割下美杜莎的头时与克律萨俄耳一起从中跳出。
13.福耳库斯(Phorcys):号称“百怪之父”,生育了很多怪物。
14.斯库拉(Scylla):意大利和西西里海峡之间的海妖。
15.塞壬(Siren):福耳库斯与一位缪斯的女儿。她们住在一个海岛上,以歌声诱惑并杀死路过的水手。
16.斯芬克斯(Sphinx):堤丰与厄喀德那所生的怪物,狮身人面,有翼;因俄狄浦斯杀父,前往忒拜为害。
(6)传说中的动物有哪些扩展阅读:
神谱
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的神谱。柏拉图认为最初天神乌拉诺斯(Uranus)和大地女神该亚(Raia)结合生出了海神欧申纳斯(Oceanus)和海洋女神泰西丝(Tethys)。
而海神欧申纳斯和海洋女神泰西丝结合生出了天神克洛诺斯(Cronus)、泰坦女神瑞亚(Rhea)和海神福耳库斯(Phorcus)等子女,而天神克洛诺斯和泰坦女神瑞亚结合生出了天神宙斯(Zeus)和神后赫拉(Hera)等新一代奥林波斯神祗。
而柏拉图对宇宙或世界的起源说得不是很具体。在《蒂迈欧篇》(Timaeus)里他说:“神愿望一切事物都应该是尽可能地好,而没有坏”。
“看到了整个的可见界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一种不规则和无秩序的运动之中,于是神就从无秩序之中造出秩序来”。
这样看起来柏拉图的神不是从无物之中创造出世界来,而只是把预先存在着的质料重新加以安排。柏拉图认为,创世神(Demiurge)用“善”启蒙了各种宇宙因素而使它们自愿接受理性心灵的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把海神欧申纳斯和海洋女神泰西丝放在神谱里一个显要的位置,这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里赫拉对阿佛洛狄忒的话里可以得到印证。
原文是:“For I am faring to visit the limits of the all-nurturing earth, and Oceanus, from whom the gods are sprung, and mother Tethys... ”,大意是:“我打算跨过丰腴的大地,去往它的边缘,拜访欧申纳斯,育神的长河,以及泰西丝,神祗的母亲。”
G. 古代传说的动物有哪些如独角兽、九尾狐之类的。
我的空间有很多的
异兽:
白泽
号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通过去,晓未来(玩笑)。不过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内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封神榜?)。绝对神兽中的No.1。
《轩辕本纪》、《抱朴子(极言)》、《瑞应图》有载。
化蛇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存在象《3×3只眼》中的MM也有可能)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英招
人面马身(人头马?),有虎纹,生鸟翼(人头飞马?),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玄蜂
其实就是巨蜂,腹大如壶,蛰人,有毒,能杀人。
《楚辞(招魂)》有载。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
《嵩高记》、《录异传》有载。
呲铁
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精炼?提纯?),可作兵器。
《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山臊
山神,人脸猴身,(一手)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
《神异经(西荒经)》、《国语(鲁语下)》、《诉异记》有载。
火鼠
又名火光兽。生活在火山中(非现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
《神异经(南荒经)》、《十洲记》有载。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估计只是能预见天气)
《说苑(辨物)》有载。
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利用价值很高,呵呵)
《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民鸟(此为一字)
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
《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
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蛰兽兽死,蛰树树枯。(玄蜂升级版?)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钩蛇
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
《水经注(若水)》有载。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鸽子的异种?)
《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高级宠物?)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哮天犬
《封神传》第四十七回:赵公明被三人裹住了。雷震子是上三路,黄天化是中三路,杨戬暗将哮天犬放起,形如白象。怎见得好犬:仙犬修成号细腰,形如白象势如枭。铜头铁颈难招架,遭遇凶锋骨亦消。《董永沉香合集�6�1新出二郎劈山救母全段》云:“妖精回身往外跑,二郎一见着了忙,回手撒开哮天犬,咬在妖精左膀上;咬的妖精把原形现,原来便是斧一张”。此所写之二郎 ,乃“斧劈桃山”之“杨二郎 ”,哮天犬乃助其收伏“斧子大王”之神犬。旧时灌县二王庙二郎神塑像之旁,亦有蹲犬之铜铸像,云即哮天犬。参见“二郎”、“杨戬”、“二郎沟”。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中国古代传说的幻兽和魔神(4)】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语?)
《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乘黄色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
《管子(水地)》、《太平预览》有载。
H. 传说中几种有灵性的动物
人有三六九等,动物亦然。动物中有胡黄白柳灰: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这四类动物有善于导引吐纳拜月者,在每类中,也只有少数的才修炼道术。修炼即是锻炼精神,使心念集中,万法不出一定字(荣:尤其不食冬眠的状态下,更接近人类的入定,如同修炼)。这些动物很有灵气,会附体!劝人莫打,莫杀,莫吃。救之,喂之,放之。不要轻易恶心惹怒它们,要不死都不知咋死嘀。
蛇类众生,其中柳仙指修炼者,《白蛇传》中白蛇青蛇即属柳仙,所谓柳仙,唯修定力,不持戒律也,所以贪爱不除,于是演绎一段情怨。凡柳仙往往是嗔心未除的修道者堕落在畜生道使然,此等众生因能回忆前世为人时修道,所以时时想与人结缘,此民间巫婆灵媒能量来源也。
夏季是救助野生动物的最佳时机,近来惭愧一直在坚持做放生野生高灵的事情,劳苦不辞,只为真实的利益众生离苦得乐,也为迅速积累修行正果的福报资粮,诸资粮道中救命是为第一功德。
在动物中,蛇、乌龟、甲鱼、狐狸、黄鼠狼、螃蟹、鳝鱼、刺猬等都是十分具有灵性之物。尤其是蛇,灵性和法力最强。在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中讲,“无故杀龟打蛇”,上天都不能庇护的。伤害它们的罪过极大,而它们的报复之心也极强。有时甚至追杀造事者几代。除上面的例子外,再举个中国八十年代的例子:某人在盖房挖地基之时,突然挖出一窝数条蛇来,其指示干活民工将蛇打死,但是其中一条白蛇逃走。此后不到一个月,他家中唯一的孩子八岁女儿突然痴呆,他走遍医院治疗也枉效。后经人指点找到某个“大仙”(其实是狐仙)。大仙告之“乃是那只白蛇做怪,而且这个白蛇乃为蛇王,你伤害了它的子孙,它就伤害你的孩子,让你也痛苦一生。”而且这个白蛇法力高强,连这个狐仙也不敢得罪,将其“送”出门外。
在一次去某饭店勘察风水之时,饭店的厨师与我讲了一个故事:他来此之前曾在某甲鱼馆工作。一次,他亲眼看见主刀之大厨在杀一只甲鱼时突然倒地而亡。其实,甲鱼的灵性甚大,当主刀之厨师杀戮过多时,自己之福禄被慢慢消掉,恰巧又遇到法力大之甲鱼借机来报复。因此才导致悲剧发生。
如蛇、狐等这些灵物,轻易不要招惹它们,它们有些均是修炼了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它们有些寿命极长。如八十年代《新闻联播》中播出一条新闻,在台湾海峡发现的巨型乌龟有一座山那么大,其年龄之长可想而知了。
还有些法力高强的精灵,它们除了报复心理外也有报恩心理。也就是它们对于人的恩德也十分注重“义气”回报。人们都听过白蛇的故事吧,这可不是编造的故事,而是真实的事。白蛇在数千年前的某日被人捕获出售。有一人发慈悲心买下白蛇放生,后白蛇进入山林修行,到南宋之时,白蛇修炼成人形,但尚未达到成仙(正果)超升之境界。一日它和青蛇突然发现路人许宣(仙),乃是其九世前救它之人。白蛇遂起报恩之心,化做白素贞与许仙结为夫妻,乃实为报恩之心使然。又恰逢此世之许仙为大夫,白蛇也使大力之神通借许仙之名为百姓治病。医治、救助之百姓无数。后人们称许“宣”为许“仙”。后虽经法海镇在雷峰塔(白蛇此灾乃人妖殊途引起而必有此难)。但白蛇因感恩报答之“义”和救死扶伤之功德令其圆满,最终修成正果。
世间还有一些精灵被人救起后也会有另类的报恩方式:也就是它们附体在人的身上帮人指点迷津或者看病,在帮助此人脱贫的同时,它们自己也籍此来增加功德。在农村或者偏远山区,东北地区更多(在山区的环境适合它们修炼)这些附体看病的黄仙、狐仙、蛇仙等最多。至于预测准确与否,一是修为、法力高低而决定,二是在家与否(有时它们外出时,也就时它们未上仙时,巫婆或神汉们所说的话就不准确了)。三是,它们与巫婆神汉们的缘分到了而离开了,而这些人为了赚钱而蒙人了。
有人会有疑问,既然这些精灵拥有法力,那么它们为何又会被捕获。原因有二。一是,人乃地球中最灵之生物,有俗语云:三界之中惟人最灵。人的灵性及福报最大。因此只有人类才可以享受世间万物。见现代人之饮食,可谓花样翻新,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中游的。哪个不被人类食用?二是,有些灵性动物虽有法力但是它们在修行尚未达到变化人形时,也有“打盹”的时候,或者法力减弱之时,而这时人们乘“虚”而入或者误打误撞而将其捕获。
以上所谈,希望人们在遇到灵性之物,切勿伤害它们或者贪图口福之享,而使自己招徕无穷之烦恼和灾祸!
夏季常见的野生高灵,有刺猬,龟鳖,蛇,黄鼠狼,等等,这些都较常见,除了龟鳖的价格稍高,其他的并不太高,所以也希望道友们看到这篇文章后,也能积极发心,举手之劳,救他性命。古来许多的笔记小说里,大量记载了恩仙报恩的事迹,胡黄猫狗野兽都有,其中以狐为代表。下面以狐为主讲述放生此类生命的功德。 诚然,在所有生命里,除了人类,灵性最接近太极玄的就是狐狸了,此来源于太古以来的阴阳分化,故而狐狸这种生命之气,具有仙根道种,尤其祖辈有得道成仙或者曾建大功德的狐仙家族,其下的子孙狐更是灵异非常。
大抵狐仙修道,与人类之异同乃是这样,狐易修而难正,因狐气杂而人气纯,人难修而易成,因人心乱而狐心一。其修炼法门,大抵与人一样,修佛或是修道,以修道者居多,狐皆知佛法乃是圆融世出世间,至善至美,但因自身为异类而气杂,善知识身边护法威猛,难以亲近,故而多是先修道而得人身,辛苦一二百年,固化人形后,乃参究禅道,以期粉碎虚空,证悟本来也!我等既得人身,复闻正法,当勤精进,勿使自身反不如狐也!
关于放生,历代佛道祖师共同推崇,吕祖说:他要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弥勒菩萨偈云:“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如果说施食幽冥的功德可以得到冥冥中精神得以升华的果报,那么放生物命的功德则可以得到现实中身体物质层面的提升,所以利于修道,利于实现不老不病不死的仙境,利于佛教虹光成就等。
所以诸种经咒仪轨都很丰富,大家可以随自己因缘去研究决定。这其中,我接触了很多的修行佛道的僧道居士,发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困惑,我想,包括惭愧在内的,大部分积极修行正法的修道者,或许都有此点疑惑。那就是,我们辛苦费金钱物力,所放的高灵生命,会不会在我们走后,一时贪吃或者被人类强行掳走偷猎而杀害呢?是啊!惭愧对于放生的终极发心,以前做过总结,那就是。放生就是要救命,这是最简洁的道。那么对于此点,我们怎么办呢?我们的慈悲心要如何才能呢个彻头彻尾的落实实处呢?
最近的放生行动中,放生最多的就是野生龟鳖水族龙族众生,那么首先呢,对于放生环境的选择,要大的江河湖海,要活水要人迹少的地方,这些基本的事项我们都要仔细去做。
昨天六月初一,对于北方人来说,这一天是老天爷的生日,这个老天爷也许并不等同于玉皇大帝,也许就是我们炎黄子孙心里的苍天老天爷。每年这个时候,按照民间传统,早五更老人们都起来了,圆桌子或者八仙桌搭上红布,摆上供品,老人就带着子孙,转着圈的跪拜叩头,虔诚之状无与伦比,这是老百姓对上苍的朴素信仰,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几千年。
在六月初一这一天,惭愧从广西赶了二十多小时车程,酷暑中回到老家,一大早上了大供,去很远的市场,解救了非常大的野生甲鱼,大的有五斤重,论其年岁大约五十岁左右,在人间也是一位老者了,远远的看见我,这只老甲鱼就从绳索捆绑的盆子里,张牙舞爪探头打招呼,嘴巴开合好像说话,灵性是很大的。救下后搭车去通黄河的南湖,找了个僻静地方,念诵加持后放于水中,一时间水面翻花,争献吉祥。
放生回来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下当时的场景,确定没有人看到,这才转回家中。连日来鞍马劳顿,惭愧确实累了,中午小睡了一会,还没睡实呢,眼前就浮现了,我放生临走时注意观察的场景,我没有动念,任由梦境自由发展,画面好像在重演,在临放入水里的时刻,突然身边多了一个老道士,穿着玄青色道袍,手拿拂尘,须发皆白飘在风中,惭愧正自疑惑,老道人拿起我手中的甲鱼,就往水里放,放时那一刻,我听得很清楚,老道人念了一句咒:官不许取 民不许夺 山神水将保护他 嗡 敕令!念到敕令,然后同时放入水中,梦里边,惭愧看到被放生的甲鱼身上出现了一个梵文的字母,四周升腾一片红光,光中隐约还有人物。。。
午休醒来后,惭愧意识到这是上圣在传授我咒语,醒来后很清楚,提笔就在日记本上写上了这个咒语,在法坛上感应了祖师神谕,其中含义大概是,拜请护法善神保护被放的生命,永远自由不会被捉,所以被放物命身上赫然多出了一个符号,那里边包含着强大的护命威神!感叹菩提慈悲,感叹大道虚灵,感叹苍天护命!
许久没有提笔书写文字了,因为近来忙于做实事功德,也是因为不再愿写无关痛痒娱人一乐的文章,这次得梦感神咒,惭愧才提笔写出此文,希望见者闻者,转载流通利益无量! 用于加持完毕准备放生的一刻,手持生灵,念诵此咒,至敕令二字,将生灵放生,此咒乃是梦感,自有无量感应,能得护法善神保护被放生灵永得自由解脱,嗡敕令这个咒子,佛道都有,在佛教密宗称为护身咒,梵音为齿临母(三合音)。所以此梦感护命咒,无论佛道僧道居士皆可随缘应用,功德威力不可思议!
I. 求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神怪
一麒麟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 被称为圣兽王。且是神的坐骑。 麒麟,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动物。雄性称麒,雌性称麟。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麋身,牛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狼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肉,黄色。这种造型是将许多实有动物肢解后的新合拼体,它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以“鹿”为偏旁,古人造这个词的时候,便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麒麟由鹿演化而来,但它又决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装备。据说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圆的头顶,却只有一只角。有的说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状被描绘得略有不同。但据说麒的开头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 明代沈度作《瑞应麒麟图》中的麒麟即是长颈鹿。殷康《古文部首》中解“丽”字为长颈鹿。此古形类长颈鹿。下是鹿字。上有且曲长的颈,最上面的丽字极肖一双长颈鹿角。并提供日语中对长颈鹿的称号音为麒麟(章太炎先生曾说日本东京音近唐音),而索马里亦称长颈鹿音近麒麟。 二饕餮1.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 周 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六:“ 绍圣 初,先人官 长安府 ,于西城 汉高祖 庙前卖汤饼民家,得一白玉奁,高尺馀,遍刻云气龙凤,盖为海中神山,足为饕餮,实 三代 宝器。” 2.比喻贪得无厌者,贪残者。《魏书·桓玄传》:“取妾之僭,殆同六体,乃使尚书仆射为媒人,长史为迎客,嬖媵饕餮,贺同长秋。” 清 唐孙华 《发粟行》:“竟使官糈饫饕餮,诏书挂壁徒空文。”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故令贪夫盈于朝列,饕餮贡于大庭。” 3.特指贪食者。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讲究吃,他是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 4.比喻贪婪;贪残。《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无忠诚之节,而有奸欺之罪。” 艾青 《芦笛·马骞》诗:“它的饕餮的鲸吞,能使东方的丰饶的土地,遭难得比经了蝗虫的打击和旱灾还要广大,深邃而不可救援!” 5.贪婪地吞食。 唐 杜甫 《麂》诗:“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终不然闯席的任情饕餮,先来客反忍空枵。” 聂绀弩 《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而人类的恶鬼则高踞在这些活的尸骨,死的生命上饕餮着人肉的筵席。” 6.相传为 尧 舜 时的四凶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梼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 尧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 ,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吕氏春秋·恃君》:“ 雁门 之北, 鹰隼 、 所鸷 、 须窥 之国, 饕餮 、 穷奇 之地。”参见“ 四凶 ”。 7.复姓。 南朝 梁世祖 赐 武陵王 纪 姓 饕餮氏 。见《梁书·武陵王纪传》。 8.传说龙生九子,其中一个便是饕餮(排行第五)。 “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是因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体吃掉,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9.在{网游怨恨屋}中,饕餮是一套神器,只能并存三样,出现第四样时,前三样中的一样就会自动被系统收回 10.神曲中的七宗罪之一,饕餮-浪费食物,或是过度放纵食欲、酗酒或屯积过量的食物。(但丁的观点是‘过份贪图逸乐’) 三朱雀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朱雀,亦称“朱鸟”,形体似凤凰,南方之神。因其形似鸟状,位在南方,火属性,得以在游戏中经常以凤凰形状出现.但其实朱雀和凤凰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凤凰是百鸟之王,而朱雀却是天之灵兽,比凤凰更稀有尊贵,破坏力也更强.南方七星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凰为雌)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 四玄武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的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五白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西方的灵兽,为白的老虎,代表的季节是秋季。 其他:青龙 东方 春季、朱雀 南方 夏季、 玄武 北方 冬季。 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色白,总称白虎。《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白虎西斗星君为:“奎宿天将星君,娄宿天狱星君,胃宿天仓星君,昂宿天目星君,毕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参宿天水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同时,道教亦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羲》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经》云:子若得一万事毕,淑女之异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其伏不动,故称之为虎也。 亦为凶神形象,《协纪辨方》卷三引《人元秘枢经》:“白虎者,岁中凶神也,常居岁后四辰。所居之地,犯之,主有丧服之灾。”即俗语所云“丧门白虎”或“退财白虎”者。按照十二主星宿中记载:“白虎凶神当堂坐,流年必然有灾祸,不现内孝现外孝,否则流血难躲过。” 《史记·天宫书》‘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在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动物,如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 在《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质疑:‘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碱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芋个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证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后世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 六青龙青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东方的灵兽,青龙既是名字也是种族,青龙的方位是东,右,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左,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后,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前,代表冬季。 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青龙是东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 东方七宿 亦名苍龙,苍龙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相关说法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 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青龙的故事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着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抱朴子·杂应》引《仙经》描绘太上老君形象时说: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十分气派,着实威风。 后来,四象逐渐被人格化,并有了其封号,据《北极七元紫延秘诀》记载,青龙号为“孟章神君”,白虎号为“监兵神君”,朱雀号为“陵光神君”,玄武号为“执明神君”。 不久,玄武(即真武)的信仰逐渐扩大,从四象中脱颖而出,跃居“大帝”显位,青龙、白虎则被列入门神之列,专门镇守道观的山门。宋朝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祠有二神像,谓青龙、白虎也。”
J.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有哪些
【白虎】
在中国,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是四灵之一,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祖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朱雀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朱雀】
红是凤、青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凤凰又可说是朱雀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它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浴火重生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青龙
【青龙】
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
又有龙性淫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又有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衙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凤凰】
凤凰(Chinesephoenix/phoenix),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盘”。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麒麟】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 麒麟,在传说中被赋予了十分优秀的品质,比如,说其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因而被称为"仁兽"。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
【梼杌】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着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
【獬豸】
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着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白泽】
黄帝巡游至东海,遇之,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轩辕本纪》 、 《抱朴子(极言)》 、 《瑞应图》有载。
【鬼车】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为个例)
《三国典略》 、 《岭表录异》 、 《正字通》 、 《古风》有载。
【凿齿】
人形兽,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应有一定智能)。曾为羿于寿华之野射杀。
《山海经(海外南经)(大荒南经)》 、 《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横公鱼】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神异经(北方荒经)》有载。
【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偃曝馀谈》有载。
【重明鸟】
在《拾遗记》中说,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能抟逐兽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国人或刻木,或造铜像,
为此鸟的形象,放在明户之间,则魑魅之类,自然退伏。所以到了现在,都刻木像、造铜像或画图像,故现在画鸡于门上。
【毕方】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毕方。《海外南经》:“毕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而《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精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在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华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而《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袁珂说华方是凤,凤为太阳鸟,故“见则其吧有讹火”。《骈雅》:“毕方,兆火鸟也。”凤即为神,也是灾难的象征。《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大风为害,尧乃使羿...缴风于青邱之泽。”大风即大凤。《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玫,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 《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 《路史•蚩尤传》 ),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附:狍鸮: 《山海经•北次三经》 :“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鸽子的异种)
《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高级宠物)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
《神异经(西荒经)》 里的混沌,就是被人类丑化了的混沌。 它把混沌说成是一只象狗又象熊的野兽,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见,有腿却不能走,空有一个肚皮却没有五胀六肺,且德行极坏,遇着有德行的人,就一股蛮劲去抵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语?)
《续墨客挥犀》 、 《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称黄色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
【赑屃】
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狴犴】
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貔貅】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 天庭。 古时候人们也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它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汉书“西域传”上有一段记载:“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尿牛”。孟康注曰:“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长,独角者称为天鹿,两角者称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
但经过朝代的转变,貔貅的形态比较统一,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到现在常见到的貔貅多是独角、长尾巴。
【螭吻】
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椒图】
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
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好音乐。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蒲牢】
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睚眦】
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狻猊】
传说形如狮,喜烟好坐,佛主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夔】(kui)
《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夔与天地同生 世上只有三只 以上是第一只 第二只乃秦始皇所杀 但秦始皇没有黄帝的功业 所以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没那么神奇了。
【禺疆】
“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说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猰貐】(yayu)
又称为“窫窳”(yayu)。传说猰貐曾是天神,被名为“危”的神杀死,后来被复活,但是变成了食人的怪兽。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人面龙身、大小和狸一样,也有的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如图)。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祸斗】
“祸斗”原本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但是它被形容为外形象犬的妖兽,吞吃犬粪、并且喷出火焰。祸斗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说法称祸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带火的粪便。祸斗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虚耗】
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据说唐玄宗曾经在梦中见到一个小鬼偷盗了自己地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称叫“虚耗”、喜欢偷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欢乐、使他变得忧郁。玄宗大怒,立即唤人,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了。大鬼指的是钟馗。
【五通神】
中国传说中的五个淫魔,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五个儿子。《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关于五通神的记述,称一名姓万的书生斩杀了其中三通,并且重伤了另一通,最后一通被金龙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后X尽人亡。
【三足乌】
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乌,人们敬仰太阳,三足乌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乌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乌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说法称三足乌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
【化蛇】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英招】
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玄蜂】
其实就是巨蜂,腹大如壶,蜇人,有毒,能杀人。《楚辞(招魂)》有载。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嵩高记》、《录异传》有载。
【呲铁】
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可作兵器。《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山臊】
山神,人脸猴身,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 《神异经(西荒经)》 、 《国语(鲁语下)》 、 《诉异记》有载。
【火鼠】
又名火光兽。生活在火山中(非现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神异经(南荒经)》、《十洲记》有载。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 《说苑(辨物)》有载。
【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民鸟】(此为一字)
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
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蜇兽兽死,蜇树树枯。《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山海经》:“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蛰鸟兽则死,蛰木则枯。”
【钩蛇】
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水经注(若水)》有载。
【并封】
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述荡则是左右有头。《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书(王会)》有载。:
【夫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 《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 《南部新书》有载。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 《岭南异物志》有载。
【幽安鸟】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经常发笑,看见人则躺倒,因叫声得名。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狸力】
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应该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经(南次二经)》有载。
《山海经》:“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书(王会)》有载。
【孰胡】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媪】
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 《搜神记》 、 《晋太康地志》有载。
【患】
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搜神记》有载。
【九婴】
水火之怪,为羿所杀。 《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 《楚辞(离骚)》有载。
【奚鼠】
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神异经》有载。
【傲因】
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天狗】
传说中神兽名。可禁凶害。其说始见于秦。
《山海经·西山经》 :“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凶。”
【三角兽】
传说中瑞祥之兽名。头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则此物至。帝王仪卫有绘其像之旗。
《元史·舆服志二》 :“三角兽旗,赤质,赤火焰脚,绘兽,其首类白泽,绿发,三角,青质,白腹,跋尾绿色。”
【九尾狐】
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
《南山经》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白虎通》 :“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
【九婴】
传说中怪兽名。能喷水吐火,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射杀于北狄凶水之中。其说始见于汉。
《淮南子·本径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山犭军】
亦称“hui子”。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犬而人面,见人则笑,其行如风。其现为大风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北山经》 :“狱法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角端】
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其说始见于汉。
《宋书·符瑞志下》 :“角端者,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君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之事,则奉书而至。”
【烛龙】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又名烛阴,也写作逴龙。人面龙身,口中衔烛,在西北无日之处照明于幽阴。传说他威力极大,睁眼时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闭眼时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认为,烛龙为北方龙图腾族的神话,其本来面目应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蜕变而来。其产生晚于女阴崇拜时代。
《山海经.大荒经》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又《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参阅龚维英《原始崇拜纲要》。
《楚辞.天问》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又《大招》 :“北有寒山,逴龙赦只。”
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淮南子·地形训》 )
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①)
《万形经》曰:太阳顺四方之气。古圣曰:烛龙行东时肃清,行西时 ,行南时大 ,行北时严杀。(《易纬干坤凿度·卷上》)
《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诸说大同小异,显系本自《海外经》和《大荒经》 。
【土蝼】
字面意思常被误认为一种虫子,其实它是一种凶兽,形状似山羊,四角,能吃人。
《山海经》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
【谛听】
相传为金地藏菩萨坐骑,又称“独角兽”,“地听”,“善听”,乃九华山镇山之宝。金地藏卓锡九华,立志修行,因有谛听昼夜相随,处处逢凶化吉,终成佛法。佛教尊称谛听为神犬,后人缘其晓佛理,通人性,避邪恶,视为吉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