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毒理学实验动物常用的随机分组的方法有哪些
实验动物在运来之后,要经历什么样的步骤呢?
首先,要确认品系、雌雄、数量,并观察有无不良状态。这相当于一般商品交易中的“验货”环节。 第二,要进行适应性喂养。在此期间只需按雌雄分笼,每笼饲养适当数目即可。这个时间至少三天,多则一周。在前面的专题中已有述及。
第三,对动物进行标号。有多种方法。
第四,随机分组。注意,不是随机分组再标号,而是标号后再分组。因为没有标号是没法随机的。
第五,进行实验处理。从这里开始,才是真正进入主题的实验了。包括造模、给药、手术等等处理, 分组的设计.
2. 为什么科学家把动物分组
一、弄清楚研究目的是动物分组的前提
例如建立一种新的动物疾病模型,需要对疾病的不同时间点进行观察,除基本的实验分组,要有不同时间点的分组。这样的实验需要的动物数量非常多,工作量非常大。例如你做一个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在缺血后1小时、3小时、7小时、12小时、24小时、24小时、48小时等等。如果这个模型是你首先建立的,这样的观察对于了解什么时候什么变化开始发生,到什么时候什么指标达到最明显,显然是必要的。例如你会发现,在刚刚缺血的时候,你无法看到坏死,只有到6小时后才有,而只有24小时后才会达到比较严重,甚至达到最明显,然后就进入恢复阶段。但是,如果我们要观察一个药物是否可以减轻心脏缺血梗死的程度。我们在缺血后1小时可能无法看到任何改变,因为这个时候无论是否用药物都没有太大改变。而到24小时可能就比较容易看到效果。那么这个时间点就可以选择24小时,当然为了获得更多信息,可以增加72小时作为一个后期效果的观察。如果希望看长期的效果,可以设计一个1或2个月的观察点。总之,要看实验目的,要以问题为导向,且不要单纯求大求全。
二、基本对照
设计对照不能随意减少,但也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过多的对照可能增加许多工作量,但并不能对解决问题有太大帮助.例如许多试验有假手术组,可以不设正常组,因为增加正常组只能说明假手术对观察指标没有影响.如果过去曾经做过观察,实在没有必要每次都要正常对照组.一般来讲观察一个药物是否有效的动物实验分组的最小分组包括三组,假手术组、对照治疗组、治疗组。假手术组也有正常对照的含义,当然如果假手术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很大影响,则需要另设计正常组。这一组的目的是一个正常参考,例如治疗有效,比较治疗组和这个假手术组,可以看治疗效果是否达到完全正常水平,或者和正常对照比较达到什么程度。对照治疗就是没有治疗的组,和治疗组比较就是希望看治疗是否有效果。很显然,假手术组是正常,对照治疗是疾病状态,就象一个标尺。而治疗组通过和这两个标准比较,目的是看是否有效果(比对照),效果达到什么程度(和正常比较)。所以这三组是不可缺少的。
3. 动物实验分组中,编号1、2、3······32,共32只,如何随机分组分成A、B、C三组,谢谢!
其实这样的东西不用那么复杂
其实安1——32排序之后直接区1 5 9 13……为一组 2 6 10 14……为一组,……即可
但是既然你需要做随机分组表,我也可告诉你怎么做……
这个其实使用 利用EXCEL编程就能生成需要的随机分组。
首先列表1——32
在每个数字之后生成一个随机数 函数是 =RAND()
我给生成了一个
1 0.45904767695
2 0.11420806768
3 0.85433717736
4 0.42400963074
5 0.26158277142
6 0.84513894241
7 0.59789776859
8 0.56569889286
9 0.66279561324
10 0.83737180721
11 0.0050852478131
12 0.89676074623
13 0.95714790763
14 0.010059414178
15 0.25102225856
16 0.85081331618
17 0.29484863423
18 0.64907209176
19 0.29764909565
20 0.3839282171
21 0.39738369127
22 0.092220716018
23 0.012305056426
24 0.50463531666
25 0.76459900117
26 0.4349401179
27 0.013506008572
28 0.56622582397
29 0.59124553119
30 0.66216220486
31 0.5577007089
32 0.17568588882
之后对应生成随机数的对大小重新排序……比如随机数最大的是13号0.95714790763 它就是重排后的第一组,第二大的是12号 0.89676074623 它就是重排后的第2组……以此类推……
这个就是你说的随机分组表分组……
对了—希望你能多给点财富…… O(∩_∩)O哈哈~
4. 实验动物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怎么分
小鼠的行为学实验,确定小鼠的神经系统发育状况,比如水迷宫,洞板实验,风箱实验,基尔顿新引进了一套用于小鼠水迷宫的实验设备。
5. 要做动物实验,分4组,怎么分组
动物实验的分组一般按照体重,性别来分组,这样可以最大可能剔除系统误差。
建议按照体重分组,先称重,按照体重大小排序,然后确保每一组内的10只小鼠的平均体重接近。
这样进行实验的话就能确保不因为体重差异过大而影响实验结果。
6. 动物实验小鼠如何分组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五只左右,然后控制变量法(只有你要研究的量变,其他条件都相同)培养小鼠,定期观察。仅供参考
7. 如何利用excel软件实现实验动物的完全随机分组及按体重分层随机分组
方法/步骤
称取小鼠体重(实验动物分组常按体重进行安排)。
将体重不同的小鼠分开(如30g 小鼠放一笼、29g 小鼠放一笼....依次类推,直至体重最轻的一笼)。
根据你需要分成几个组别进行分组(如分5组,则取5个鼠笼用于分组)。
从体重高-低或低-高,依次每笼安排小鼠,第一轮:从第1个鼠笼开始放直到第5笼;第二轮:从第2个鼠笼开始放直到第5笼,并将第1个鼠笼补齐2只小鼠;第三轮:从第3个鼠笼开始放直到第5笼,并将第1、2个鼠笼补齐3只小鼠;第四轮:从第4个鼠笼开始放直到第5笼,并将第1、2、3个鼠笼补齐4只小鼠;第5轮:从第5个鼠笼开始放直到第5笼,并将第1、2、3、4个鼠笼补齐5只小鼠;接下来又从第1笼开始....依次类推将所有小鼠分完为止,这样就每一笼小鼠体重都很均一。
准备水瓶,分好后放置于鼠笼上。
8. 一组实验动物的死亡只数服从什么分布
实验动物分组时,我们常常碰到以下情况:如有40只皮下荷瘤小鼠需随机分为4组,但每只肿瘤体积大小各异;又如有50只SD大鼠,需要分5组,但性别和体重均不一,该如何将其随机分配呢?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很可能会参杂人为因素对动物进行编号,殊不知这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做法。原来实验分组不像抓阄掷硬币,它需应用专门的随机数字表,还包括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等随机方法。本期就一起看看如何科学分组!
动物分组一般需要遵循对照和随机的原则,这里主要关乎2个问题,一是如何设计对照组?二是如何保证动物随机地分配到这些组中?
1,如何设置对照组?
为了保证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数据,分组的第一个原则便是要设立对照组。一般观察一个药物或者某种外界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需要设置3组对照——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裸鼠成瘤(中洪实拍图,盗者必究)
9. 实验用动物分类
实验动物的分类方法
一、按实际用途分类
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专门培育供实验用的动物,主要指作为医学、药学、生物学、兽医学等的科研、教学、医疗、鉴定、诊断、生物制品制造等需要为目的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例如小鼠和大鼠是首先按实验要求,严格进行培育的实验动物,其次如地鼠类、豚鼠、其它啮齿类、鹌鹑等亦已实验动物化。
2.经济动物(Economical animals)或称家畜家禽(domestic animals and domestic fowl)是指作为人类社会生活需要(如肉用、乳用、蛋用、皮毛用等)而驯养、培育、繁殖生产的动物。转为实验用的有:产业家畜(猪、马、牛、羊、鸡、鸭、鹅、鸽、兔、鱼类等)和社会家畜(犬、猫、金鱼等),其中一部分虽已培育成能达到作为实验动物的目标,但同具有高标准水平的鼠类相比,其品质还不能说是很高的。
3.野生动物(Wild amimals)是指作为人类需要,从自然界捕获的动物,没有进行人工繁殖、饲养的动物。例如两栖类、爬虫类(青蛙、蟾蜍、蝾螈、水龟等);鱼类(鲫鱼、泥鳅等);无脊椎动物(蛤蜊类、墨鱼类、蟹类、海胆类、蝇类、蚊类、蟑螂等)鸟类;啮齿类(如黑线仓鼠、长爪砂鼠、黑线姬鼠等野鼠);灵长类(猿猴)等,这些野生动物,除少数外,一般均不能进行人工繁殖生产。
4.观赏动物(Exihibiting animals)是指作为人类玩赏和公园里供人观赏而饲养的动物,如踏车小白鼠、玩赏犬和猫等。
实验用动物来源于野生动物,从野生到家养,通过纯化(定向培育)发展成多种实验动物。野生动物家畜化,家畜动物种化,实验动物纯化,是野生动物演变为实验动物的过程。
这里必须强调指出,以往把实验用动物非常含糊地称为实验动物,在习惯上误认为实验用动物和实验动物概念是一样的,现在必须加以纠正,两者应该明确区分。
实验用动物就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其中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产业家畜和社会家畜)和野生动物,这三类统称为实验用动物(Animals for Research,或Expermental Animals)。
将实验用动物区分为实验动物,家畜和野生动物这三类动物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因为在动物实验上,特别重视反应的重复性,这三类动物有较大的差异。所谓反应的重复性就是指不同的实验工作者,在不同的实验地点,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动物所做的的实验,几乎没有差异地均能获得相同的结果。这就希望动物实验能达到象化学分析天平称量那样的精确度,对实验动物来说,要求能达到化学试剂那样的纯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同时进行极为严格的遗传和环境的控制,两者不能偏废。这对实验动物来说是可以作到的,对野生动物几科是不可能的。对家畜来说,并不具备这些条件,虽然,家畜中某个品种的确立,亦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学控制和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但同实验动物的严格要求相比,还是相差悬殊。再从育种的角度来看,家畜育种的遗传性质目标,不外乎是按畜产上要求的泌乳能力(乳牛),产蛋能力(家禽),肥育能力(肉用家畜),产毛能力(皮毛动物)等来进行的,其选种的方法是择优除劣,即排除低生产性能的遗传形质和易感疾病形质。而实验动物育种的形质目标,是按研究上的需要来考虑的,可利用的形质是非常多的,除了培育有高产优质性能的形质外,凡是在实验动物中发现的同人相类似的疾病,都要通过遗传学手段积极的把它培育后保留下来,建立“疾病模型”的品系。不仅如此,对耐病性形质的的培育的方向也是多方面的,既要培育耐病性高的形质(例如低癌品系),同时又要培育耐病性低的形质(例如高癌品系),以适应研究的需要,这就同家畜的高性能育种方向安全不同,而且家畜也是很难作到这些。由引可以看出,将“实验用动物”区分为上述三类动物是完全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