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不像是什么动物
四不像是麋鹿,属于鹿科,是世界珍稀动物。麋鹿头脸似马,角像鹿,颈像骆驼,而尾巴像驴,因此被称为四不像。麋鹿是大型食草动物,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沼泽地带,广布于东亚地区,后因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原因,近乎绝种。
四不像是麋鹿
四不像是麋鹿,属于鹿科,是世界珍稀动物。麋鹿头脸似马,角像鹿,颈像骆驼,而尾巴像驴,因此被称为四不像。
四不像是大型食草动物,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沼泽地带,距今约有两三百万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也有出现,如封神榜中,四不像就是姜子牙的坐骑。
四不像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历史上可分为5个物种,即双叉种、蓝田种、台湾种、晋南种、达氏种,后因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原因,现仅存达氏种。
❷ 俗称“四不像”的动物是什么动物
俗称“四不像”的动物是麋鹿。
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象”,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
直到1898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并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截至2011年8月,江苏盐城大丰湿地麋鹿总数达1789头;2013年6月,湖北石首市天鹅洲麋鹿保护区麋鹿总数达1016头。
(2)四不像是什么动物扩展阅读:
“四不像”是麋鹿的绰号。由于麋鹿长相非常特殊,它的犄角像鹿,面部像马,蹄子像牛,尾巴像驴,但整体看上去却似鹿非鹿,似马非马,似牛非牛,似驴非驴,故获得“四不像”的美名。相传,《封神榜》中姜太公的坐骑即为"四不像",给这种珍稀动物增添了神秘色彩。
与其它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食草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年脱换两次。“四不像”是中国的特有动物,也是与大熊猫齐名的世界上稀有的珍兽。正因为如此,它曾有过一段不平常的身世。
麋鹿回家的故事:
麋鹿,是中国特产的珍稀动物,而100年前,它却在中国本土绝迹。2000年,正值中国麋鹿本土绝迹100周年,适逢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野放”实验成功。从1000年前,人类大举捕杀麋鹿到新千年将麋鹿放归自然。
从100年前中国麋鹿本土绝迹到世纪末麋鹿游子重返故土,扑朔迷离的麋鹿身世似乎在演绎着一个个传奇故事。神奇物种吉祥的象征 麋鹿由于“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而被俗称为“四不象”,曾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动物,种群规模曾以亿计。
麋鹿自古被称为吉祥之物,它具有300万年悠久的生命历史,却在长达近千年的时期内几度濒临灭绝。古人把能够《封神榜》的姜太公的坐骑指为麋鹿,决非凭空想象,它象征着麋鹿与我中华民族的悠远情结。麋鹿的形象和精神,自古溶人中国文化。
从屈原、班固、杜甫、柳宗元、苏轼等文学大师,至沈括、李时珍等科学名人,直至周文王、干隆等帝王,一部中国文化史,留下无数对麋鹿的记述和赞美的篇章。在民间,麋鹿更是神奇之物,吉祥之物。它不仅是先民狩猎的对象。
是崇拜的图腾和仪式中的重要祭品,还成为生命力旺盛(鹿角年年落而复生)的标志和升官发财的象征 (福“禄”喜寿)。
❸ 四不像是什么动物是什么动物
麋鹿,又名四不像
❹ 俗称“四不象”的动物是什么
四不像又叫麋鹿,是梅花鹿和马鹿的亲戚,生长在我国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一带。为什么把它叫四不像呢? 这是因为它的头顶上的角像鹿角,但没有鹿角的蛋杈;脖子像骆驼,但又没有骆驼的脖子长;蹄子像牛蹄,但又没有牛蹄子粗壮;它的尾巴像马尾,又没有马尾巴大,就是说麋鹿全身有四个地方分别像鹿、骆驼、牛和马,但又不是鹿、骆驼、牛和马,所以,人们把它叫四不像。 四不像是我国稀有的珍贵动物,北京动物园有20多只供游人观赏。
❺ 四不像是什么动物
四不像指的是麋鹿,因它的犄角像鹿、面部像马、蹄子像牛、尾巴像驴而得名。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距今约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动物分类学家将它归类为鹿科,麋鹿属。历史上麋鹿共有5个物种,即双叉种、蓝田种、台湾种、晋南种、达氏种,现存者为达氏种。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中国麋鹿主要分布在三大保护区内,即江苏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北京大兴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❻ 俗称“四不像”的动物是什么
俗称“四不像”的动物是麋鹿。 1.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2.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 3.四不像性好合群,善游泳,主要以禾本科、苔类及其它多种嫩草和树叶为食。人工饲养其饲料种类由三部分组成:“细粮”包括小麦麸、大麦、玉米、豆饼;大豆秸秆纤维化程度较高是“粗粮”。将“细粮”、“粗粮”分别粉碎,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发酵,与此同时,还用鲜嫩、可口的胡萝卜、麦青等“水果蔬菜”来补充维生素。 4.野生的四不像虽然绝灭了,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1986年8月从英国乌邦寺迎归了20头年轻的麋鹿,放养在清代曾豢养廉鹿的南海子,并建立了一个麋鹿生态研究中心及麋鹿苑;1987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又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这两处的麋鹿都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
❼ 四不像是什么动物
—— 麋鹿【解释】哺乳纲偶蹄目麋鹿属反刍动物,毛色淡褐,雄兽有角,其头类鹿,脚类牛,尾类驴,颈背类骆驼。从整体看哪种动物都不像,故名四不像。——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取其麋鹿。] <诗·小雅·巧言>: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
❽ 四不像到底是什么动物
四不像是麋鹿。糜鹿又叫四不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贵的动物,也是世界上着名的珍禽异兽。它的角似鹿非鹿,颈似驼非驼,尾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因此得了个“四不像”的称号。糜鹿已经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糜鹿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之一,几万年前,它们生活在我国的黄河流域、长江南北,那时候,日本和中国大陆相连,因此日本也曾有过它们的足迹。糜鹿的种群不断发展壮大,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沼泽地带漫游,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四不相是麒麟,四不像是麋鹿。但是此处的四不相也是麒麟族中特有的异种。
因为四不相的头部呈现麒相,可是头上却有两只犄角。注明:四不相属于麒麟族,但麒麟的头上从来都是一只犄角!四不相却有两只犄角,所以古人在描绘麒麟画像的时候,经常会画出独角麒麟和双角麒麟。
一直到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到达东非麻林国(今坦桑尼亚境内的基尔瓦基斯瓦尼),当地国王深感大明国威强大,故而遣使敬献麒麟(长颈鹿)至中国。这次事件在当时是重大的外交事件,受到了朝廷和民间的广泛称颂。后来人们便将麒麟头上的犄角定义为两只。
❾ 被称为四不象的动物是什么
四不象其实是一种鹿科动物,叫麋鹿。
麋鹿因为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象”,又名大卫神父鹿,是世界珍稀动物。
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角较长。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并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国家建立了多个麋鹿自然保护区,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
❿ “四不像”是什么动物
四不像又叫麋鹿,是梅花鹿和马鹿的亲戚,生长在我国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一带。为什么把它叫四不像呢?
这是因为它的头顶上的角像鹿角,但没有鹿角的蛋杈;脖子像骆驼,但又没有骆驼的脖子长;蹄子像牛蹄,但又没有牛蹄子粗壮;它的尾巴像马尾,又没有马尾巴大,就是说麋鹿全身有四个地方分别像鹿、骆驼、牛和马,但又不是鹿、骆驼、牛和马,所以,人们把它叫四不像。
四不像是我国稀有的珍贵动物,北京动物园有20多只供游人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