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下列动物中,食性为杂食动物的是() A.棕熊 B.大熊猫 C.狮子 D.鹿
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是草食性动物;以动物为食的动物是肉食性动物;即吃草又吃肉的动物属于杂食性动物.
鹿以植物为食,狮子以动物喂食.棕熊和大熊猫以植物和动物为食,属于杂食性动物.
故选A B
⑵ 哪些动物可以杀死棕熊或灰熊单打的有哪些
灰熊是棕熊的一个亚种,也就是一种棕熊。
成年的棕熊没有天敌,即在它们的生活圈中没有能够猎杀其成年个体的动物。
不过经常有动物和它们抢东西吃,比如狼、乌鸦、一种叫红尾狂(上面一个狂字下面一个鸟字)的鹰。在抢的过程中有时会引起争斗,但由于抢棕熊东西的动物都比棕熊灵活,所以很难出现有谁死伤的现象。曾经有人见到过阿拉斯加狼与棕熊争斗双方都受伤的事,但这种情况不多见。
科迪亚克棕熊能达到750kg重,身高达到3m,比北极熊还大,是食肉目动物中体型最大的。
⑶ 在动物界,东北虎是否有吃熊的能力
动物界中常说老虎是百兽之王并非瞎传,不了解的人经常拿狮子和老虎来进行比较,常常因为争夺谁才是陆地上真正的百兽之王而不顾事实依据的瞎编乱造。从体重来说成年雄狮也比不上一头成年的正常体重的东北虎,成年雄狮的总体体重是少于东北虎的,而动物界体型往往是生存的一大要素,其次搏击能力,东北虎是独居或者三两只一起行动,而狮子往往成群,体力战斗技巧肯定比不了,非要我说的话,东北虎强于狮子。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些见解,而且自然界的弱肉强食并非这么容易就分析的出来的,但是东北虎确实有能力吃熊。
⑷ 谁知道熊的天敌是什么啊
美洲黑熊: 美洲黑熊的天敌在其他地区应该算没有,则美国东区的天敌是人类;美洲黑熊的数量大约是50万只,可算稳定。只有在美国东部地区的黑熊濒临绝种。
棕熊: 棕熊算没有天敌,因为它们对于那些本身无法应付、捕猎的动物,它们都避免接近、靠近。
眼镜熊:眼镜熊的天敌是人类;尽管它是颇为温顺的动物,很少主动攻击,发怒也没有杀人记录,但这样还被人类捕杀。因为它们的肉、皮毛、血液和骨骼都能卖钱。
北极熊: 虎鲸是北极熊的天敌;因虎鲸出现会造成北极熊的威胁,而且虎鲸也会捕食北极熊。
懒熊: 老虎、豹和狼是懒熊的天敌;因老虎、豹和狼行动相当的敏捷,相对于懒熊的动作则是较为缓慢的。
马来熊: 人捕猎活动和栖息地的消失是马来熊的天敌;主要原因是山林的砍伐、滥砍。
亚洲黑熊: 亚洲黑熊的天敌是人类;因为猎捕活动、砍伐树木以及农业活动的增加,都导致它的全球数量逐渐的减少。取而代之的人类就是亚洲黑熊的天敌了
⑸ 我就想知道,苏联动物志里到底有没有雄虎捕杀公棕熊的
关于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和东北棕熊的冲突:东北虎偶尔会捕食熊,熊在老虎食谱里占有一定的地位。
而在苏联动物志里包括很多西伯利亚虎杀死北极熊的例子。
不过只有在冬天得不到足够食物的东北虎有时会袭击北极熊。
1959年冬天,一头西伯利亚虎杀死了在一头带仔成年雌北极熊,并吃掉了小熊和母熊;1956年3岁年轻公虎杀死并吃掉了一头棕熊;1961年一头棕熊被虎杀死并吃掉;1957年母虎杀死一头棕熊和它的三岁幼仔。成年虎是没有天敌的,但是在很罕见的情况下会由于野牛袭击受伤致死。1913年一头成年公虎杀死了大棕熊。1981年一头体型大的棕熊跟踪一只公虎,最后倒反被公虎杀死并吃掉了,而相反的一个例子发生在1960年的阿林地区,棕熊成功杀死了母虎,并吃掉了它。食物的匮乏才上演了这样的悲剧。因此,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东北虎和它们生存的环境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⑹ 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草食性动物有哪些
1、肉食性动物有:
虎鲸、鲨鱼、老虎、豺、地鼠、蝙蝠、青蛙、螳螂、蜻蜓、蜘蛛、海葵、鳄鱼、美洲豹、蜘蛛、蜈蚣、狼、豺、鹰、隼、蛇、狮等。
2、杂食性动物有:
大熊猫、猪獾、北美浣熊、野猪、狒狒、黑猩猩、狐猴、懒猴、长臂猴,眼镜猴、猕猴等。
3、草食性动物有:
牛、羊、鹿、骆驼、羊驼、河马、马、白犀牛、兔类、袋鼠、天竺鼠、豪猪、水豚、旅鼠、草原犬鼠、陆龟、蚱蜢、黑犀牛、长颈鹿科、象、树懒、无尾熊、毛虫、潜叶虫等。
(6)哪个动物吃棕熊扩展阅读
肉食性动物以捕捉其他动物为食料,如鲨以捕捉其他鱼类为食,鹰、狮等禽兽以其他兽类、鸟、蛇、鱼及昆虫等动物为食料。在生态系统中,肉食动物通常属于次级或以上级别的消费者。
动物性食物比植物性食物营养效果高;肉食性动物大都具有捕获猎物的特殊的行动器官、敏捷运动所必需的肌肉和骨骼、大的嘴、锐利的牙齿和爪以及敏锐的感觉等特点。
动物吃植物是自然界食物链的基础,也是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而食物链的其他环节都有赖于这一环节的存在,可见一切动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为食。
动物吃植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动物把整个植物吃掉,有的吃掉植物的大部分,有的动物因吃掉植物的要害部位而导致植物死亡,也有的是靠吸食植物的汁液和花蜜为食,但大部分的动物都只吃植物的非要害部分和营养器官,因此不会对植物造成重大损害。
⑺ 什么动物喜欢吃什么
1、棕熊喜欢吃各种根茎、块茎、草料、谷物及果实等,尤为喜吃蜜,动物包括蚂蚁、蚁卵、昆虫、啮齿类、有蹄类、鱼和腐肉等。
棕熊(学名:Ursus arctos):亦称灰熊。是陆地上食肉目体形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体长1.5-2.8米,肩高0.9-1.5米,雄性体量135-545千克,雌性体重80-250千克。头大而圆,体形健硕,肩背隆起。被毛粗密,冬季可达10厘米;颜色各异,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长能到15厘米。
食肉动物
主要以肉类食物为主的一类动物,英文名称:carnivore,肉食类动物,亦称Meat-eater。
四肢强劲,灵活性非常强,牙齿尖锐而有力,具食肉齿(裂齿),即上颌最后1枚前臼齿和下颌最前1枚臼齿。上裂齿两个大齿尖和下裂齿外侧的两个大齿尖在咬合时像尖锐的刺刀,可将韧带、软骨切断。大齿异常粗大,长而尖,颇锋利,起刺穿作用。野外攻击性强,速度快。
植食性动物
植食性(Herbivorous Character):生物交互作用之一,通常指动物以植物为食的现象。几乎找不到一种植物是不被动物所取食的,而在动物中,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都有许多专门以吃植物为生的种类。
动物吃植物是自然界食物链的基础,也是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而食物链的其他环节都有赖于这一环节的存在,可见一切动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为食。
⑻ 北极熊和科迪亚克棕熊,谁是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呢
关键还是看个体了,这两种动物的平均体型都差不多,大约都有400公斤到500公斤左右,如果论最大个体的话,北极熊要大一些,曾经有一只北极熊其中可以达到一吨,虽然这只北极熊已经被射杀了,但是它的标本依然保存完好,而棕熊的最大个体也就是七八百公斤左右,如果按战斗力来算,这两种熊的性格都是比较凶猛的,可能北极熊更要凶猛一些,因为北极熊主要以肉食为主,而棕熊还是杂食类动物。
而北极熊依然还是地地道道的陆地食肉霸主,北极熊平均个子也就300~500公斤,和棕熊基本上不相上下,最大的一只北极熊有1000公斤左右,现在已经制成了标本,但是北极熊是纯肉食性动物,因为它生活在北极,根本没有别的食物可以选择,所以北极熊只能靠捕杀其他动物生存下来,比方说捕杀白鲸或者是捕杀海豹等等,所以北极熊的性格也比棕熊要凶猛得多。
⑼ 北极熊和科迪亚克棕熊,谁是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
网上流传一个说法,说阿拉斯加棕熊比北极熊还要大,是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这是真的吗?
北极熊和现代棕熊都是古棕熊的后代,分化不过几十万年。但它们的形态结构还是有些区别的,北极熊脑袋小,脖子长,身体长,肩峰突出不明显,屁股大;而棕熊脑袋大,脖子短、身体短、肩峰突出非常显着。因此,北极熊体长占绝对优势,而大亚种棕熊则在头骨大小、肩高方面与北极熊有一较之力。
大不意味着强,强不意味着生存更好,希望大家不要纠结于这些动物哪个大。有关北极熊和棕熊的演化关系、竞争关系和各自的生存现状,动物志今后将一一发文介绍,敬请关注。
参考文献
Charles C. Schwartz, Sterling D. Miller and Mark A. Haroldson (2003). Grizzly bear. In Wild Mammals of North America: Biology,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Second edition) (Second edition)
Steven C. Amstrup (2003). Polar bear. In Wild Mammals of North America: Biology,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Second edition) (Second edition)
Leland P. Glenn (1980). Morp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Brown Bears on the Central Alaska Peninsula.
A. E. Derocher (1991).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ecology of polar bears in western Hudson Bay
A. E. Derocher and é. Wiig (2002). Postnatal growth in body length and mass of polar bears (Ursus maritimus) at Svalbard
Eric V. Regehr, Steven C. Amstrup and Ian Stirling (2006). Polar Bear Population Status in the Southern Beaufort Sea
Karyn Rode and Eric V. Regehr (2010). Polar bear research in the Chukchi and Bering Seas: A synopsis of 2010 field work
Karyn Rode, et al. (2013). Variation in the response of an Arctic top predator experiencing habitat loss: feeding and reproctive ecology of two polar bear popu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