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动物昼伏夜出
猫头鹰、蝙蝠、老鼠、蛇、蚯蚓
② 夜里活动动物有哪些
1、猫头鹰
猫头鹰别名“鸮”,因其面貌似猫,人们一般称它们为“猫头鹰”。猫头鹰喜欢自躲在树叶间睡觉,等到夜幕降临出觅食,是森林里的捕鼠专家。由于猫头鹰的眼睛长在头部前方,不像别的鸟那样长在两边,因此它们想全方位观察四周情况时,只能不停地转动脑袋。
2、蚯蚓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3、蛞蝓
野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阴暗潮湿的环境适合其生活,当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4、鼠妇
卷球鼠妇主要危害西红柿、油菜等。症状成、幼虫危害叶片,造成缺棵,重者可食光叶肉,仅剩叶脉、叶柄。成体长9~15毫米,从褐色、灰蓝色,各背甲边缘为黄白色。多发生在沿海地区,在大连二年发生1代,以成体或幼体在地下越冬,翌年3月大量出现,此时正值菜苗阶段。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
5、马陆
昼伏夜出,多栖息潮湿耕地、或枯枝落叶堆、瓦砾、石堆下,行动缓慢,常成群游行。生殖孔1对,在第2对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当受惊动时,身体常卷曲成盘状。
③ 昼伏夜出的动植物有哪些
除了常见的猫头鹰等动物外,还有一些农作物害虫也是昼伏夜出的哟。
1.黄刺蛾
学名: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属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全国各地。
寄主:月季、海棠、枣、紫荆、桑树、苹果、梨、桃、杏、山楂、柿、石榴、榆等多种园林植物。
发生与为害: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权、枝干上结茧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蛹期15天左右。6月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后不久交配产卵。卵产于叶背,单粒散产,1个叶片可产几粒,半透明,卵期7天左右。幼虫啃食叶片,严重时只残留主脉和叶柄。7月幼虫陆续老熟,在枝干等处结茧越冬。
2.双齿绿刺蛾
学名:Latoia hilarata Staudinger,属鳞翅目刺蛾科,别名棕边绿刺蛾,棕边青刺蛾、大黄青刺蛾。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湖南、四川、台湾等地。
寄主:白蜡、海棠、核桃、元宝枫、樱花、杨树等植物。
发生与为害: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或树干伤疤、粗皮裂缝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25天左右,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对糖醋液无明显趋性,成虫寿命10天左右。卵多产于叶背中部主脉附近,块状,卵期7~10天。第一代幼虫期为6月上旬至8月上旬,成虫期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低龄幼虫有群集性,三龄后多分散活动,白天静伏于叶背,夜间和清晨常到叶面上活动取食,老熟后爬到枝干上结茧化蛹。第二代幼虫发生期8月中旬至10月下旬,10月上旬陆续老熟,爬到枝干上结茧越冬。
3.黏虫
学名:Pseudaletia separata 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剃枝虫、行军虫、五色虫。
分布:除新疆未见报道,北方各地均有分布。寄主:禾本科草及其他地被植物。
发生与为害:华北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任何虫态在华北均不能越冬。北方春季出现的成虫均为南方迁飞而来。成虫昼伏夜出,对糖、酒、醋混合液等均有较强趋性,对光也有一定的趋性。黏虫成虫飞行能力很强,可以飞2 000 km 以上,并可飞越高山和海洋。幼虫共六龄,有假死性。3 ~4龄幼虫蚕食叶缘,咬成缺刻,5~6龄为暴食期,可将叶片吃光,其食量可占整个幼虫期的90%以上。四龄以上的幼虫有迁移的习性,当把大部分植物或杂草吃光以后,黏虫就成群结队地四处迁移。9月成虫陆续南迁。
④ 昼伏夜出的动物有哪些
人们印象中最深刻的一种昼伏夜出的动物可能就是猫头鹰了,英文中甚至将那些喜欢熬夜,没有办法早起的人称为是owl——猫头鹰,可见猫头鹰不论在哪个地区都是属于昼伏夜出的。
其实,除了猫头鹰之外还有很多喜欢昼伏夜出的动物的。比如:蝙蝠、老鼠、猫、蛇和蚯蚓等等。
⑤ 有哪些动物是晚上出来的
1、犰狳(读音:qiú yú)
犰狳白天生活在洞里,晚上出来找食物,它们吃白蚁、蚂蚁、蛇、腐肉和植物。
犰狳又称“铠鼠”。犰狳是生活在中美和南美热带森林、草原、半荒漠及温暖的平地和森林的一种濒危物种,犰狳科共有9属21种(有1属1种已灭绝),包括裸尾犰狳属、圆头倭犰狳属、披毛犰狳属、倭犰狳属、犰狳属、六带犰狳属、大犰狳属、三带犰狳属、小犰狳属。
犰狳是除人类以外唯一携有麻风杆菌的动物。
2、鼠
鼠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休息。家栖鼠多栖息在厨房、杂物堆、牲畜圈、饲养房、仓库、下水道、电线电缆沟;野栖鼠大多栖息在农田及丛林之处。
鼠,哺乳动物,大约有500余种,已存在上亿年历史。分布在世界各地,有田鼠、冠鼠、仓鼠、竹鼠等。家鼠与人类关系密切,属于有害动物,经常遭受人类打击。故鼠字头顶者一个“臼”,意为“屡遭打击,总是击而不破,打而不尽”。
3、无翼鸟
无翼鸟喜群居,白天隐藏于土穴中,夜间出来活动,常用长嘴挖土觅食。主要为植食,但也吃蚯蚓等蠕虫和昆虫。繁殖期,每窝产卵1—2枚,卵白色,约8×13米,重约500克,为成鸟体重的1/4左右,从体重与卵重的比例看,是最大的鸟卵。无翼鸟现在只生活在新西兰的两个岛屿上,是珍稀鸟类。
无翼鸟也叫鹬鸵(yu tuo),几维鸟。翅膀和尾巴都已退化,嘴长,身长,全身有灰色细长的绒毛,腿短而粗,跑的很快。 昼伏夜出,吃泥土中的昆虫。
无翼鸟是新西兰的特产,它进化成这个样子,与新西兰这片土地的历史有关系。在千万年前,新西兰因被海洋隔离着而远离亚洲及其他大洲。
4、蝎子
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干,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杀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
蝎子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种类的统称 ,蜘蛛亦同属蛛形纲。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螯、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后腹部)。
5、壁虎
壁虎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柜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现在灯光照射的墙壁上、屋檐下或电杆上,捕食蚊、蝇、飞蛾和蜘蛛等,是有益无害的动物。
壁虎是蜥蜴的1种,又称"守宫"。西南地区称“四脚蛇”、“巴壁虎”,"巴壁蜥"等。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⑥ 在夏夜里什么小动物出来活动
有:蝎子、猫、蝙蝠、老鼠、猫头鹰、刺猬等。
一、蝎子
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干,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杀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
二、猫
猫行动敏捷,善跳跃。吃鱼,鼠,兔等。猫之所以喜爱吃鱼和老鼠,是因为猫是夜行动物,为了在夜间能看清事物,需要大量的牛磺酸,而老鼠和鱼的体内就含牛磺酸,所以猫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吃鱼和老鼠,也是因为自己的需要才吃。猫作为鼠类的天敌,可以有效减少鼠类对青苗等作物的损害,由猫的字形“苗”可见中国古代农业生活之一般。
三、蝙蝠
蝙蝠居住在各类大、小山洞,古老建筑物的缝隙、天花板、隔墙以及树洞、山上岩石缝中,而一些南方食果的蝙蝠还隐藏在棕榈、芭蕉树的树叶后面。有些蝙蝠种群上千只在一起,有些蝙蝠雌雄在一起生活,有些则是雌雄分开栖息。
许多栖息在树林中的蝙蝠冬季时迁徙到温暖地区,有时要飞过数千里路。温带的穴居蝙蝠一般都冬眠。蝙蝠每年只繁殖一次,在较早的温暖季节,蝙蝠生产幼仔。
四、老鼠
老鼠嗅觉就知道哪里有什么,夜间出来活动,白天藏匿。智商高:相当机灵,非常灵活且狡猾,怕人,活动鬼鬼祟祟,出洞时两只前爪在洞边一爬,左瞧右看,确保安全方才出洞;它喜欢把窝建在有食物有水源之间,建立固定路线,以避免危险;略有动静或者变化,立即会引起它的警觉,不敢向前,经反复熟悉后方敢向前。
五、猫头鹰
猫头鹰绝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但也有部分种类如斑头鸺鹠"xiūliú"、纵纹腹小鸮和雕鸮等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动;一贯夜行的种类,一旦在白天活动,常飞行颠簸不定有如醉酒。
⑦ 夜行动物有哪些
狼、豹子、壁虎、蚯蚓、夜鹰等。
1、豹子
豹子喜欢夜间活动。在月光下,豹子肚皮下那一条白色的轮廓线显得格外清晰,就是这条线,经常使它的进攻计划受挫。在阳光下,豹子身上的斑点和玫瑰花形图案形成了一层华丽的伪装层。
2、壁虎
壁虎是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它潜伏在壁缝、瓦檐下、橱拒背后等隐蔽的地方,夜间则出来活动。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现在灯光照射的墙壁上、屋檐下或电杆上,捕食蚊、蝇、飞蛾和蜘蛛等,是有益无害的动物。
3、狼
夜间活动多,嗅觉敏锐,听觉很好。机警,多疑,善奔跑,耐力强,常采用穷追的方式获得猎物。狼属于食肉动物,主要以鹿、羚羊、兔为食,也食用昆虫、老鼠等,能耐饥。
4、蚯蚓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5、夜鹰
夜鹰,鸟类,全世界共89种,我国有7种,有时也包括美洲夜鹰亚科的种类(参阅美洲夜鹰条),甚至指整个夜鹰目的种类(参阅夜鹰类条)。 真正的夜鹰除新西兰及大洋洲的一些岛屿外,几乎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和热带区。有灰、褐或红褐的保护色。食会飞的昆虫,夜间在飞行中将其捕食。
⑧ 晚上什么动物会出来
1、浣熊
喜欢栖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树林中,它们大多成对或结成家族一起活动。浣熊白天大多在树上休息,晚上出来活动。 经常在树上活动,巢也筑在树上。白天它们在空心树和岩石或地面上的洞中睡觉,当受到黑熊追踪时,它就会逃到树梢躲起来。到了冬天,北方的浣熊还要躲进树洞去冬眠。
浣熊是夜行性动物。晚上十二点后出门,加拿大人称之为神秘小偷。
2、猫
猫行动敏捷,善跳跃。吃鱼,鼠,兔等。猫之所以喜爱吃鱼和老鼠,是因为猫是夜行动物,为了在夜间能看清事物,需要大量的牛磺酸,而老鼠和鱼的体内就含牛磺酸,所以猫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吃鱼和老鼠,也是因为自己的需要才吃。
猫作为鼠类的天敌,可以有效减少鼠类对青苗等作物的损害,由猫的字形“苗”可见中国古代农业生活之。
3、猫头鹰
猫头鹰绝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但也有部分种类如斑头鸺鹠、纵纹腹小鸮和雕鸮等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动;一贯夜行的种类,一旦在白天活动,常飞行颠簸不定有如醉酒。
4、老鼠
凭嗅觉就知道哪里有什么,夜间出来活动,白天藏匿。智商高:相当机灵,非常灵活且狡猾,怕人,活动鬼鬼祟祟,出洞时两只前爪在洞边一爬,左瞧右看,确保安全方才出洞;喜欢把窝建在有食物有水源之间,建立固定路线,以避免危险;
略有动静或者变化,立即会引起它的警觉,不敢向前,经反复熟悉后方敢向前;老鼠具有很强的记忆性和拒食性,如果受过袭击,它会长时间回避此地。
5、狼
夜间活动多,嗅觉敏锐,听觉很好。机警,多疑,善奔跑,耐力强,常采用穷追的方式获得猎物。狼属于食肉动物,主要以鹿、羚羊、兔为食,也食用昆虫、老鼠等,能耐饥。狼是猎食动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组成,包括一对配偶及其子女,有时也包括收养的未成年幼狼。狼属于典型的食物链次级掠食者。
⑨ 日伏夜出有哪些生肖
日伏夜出的生肖是鼠。
老鼠昼伏夜出:老鼠白天藏匿,夜间出来活动。出洞时两只前爪在洞边一爬,左瞧右看,确保安全方才出洞。
⑩ 哪些动物事昼伏夜出的
猫头鹰 蝙蝠 夜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