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物世界 > 灾什么动物

灾什么动物

发布时间:2022-07-08 22:36:16

Ⅰ 灾字指十二生肖哪个动物

答案是虎。像龙和鸡一样,虎的本性极利己。如果腐,如果属虎的人私心受到伤害,那么金钱,权力和名声对属虎的人来说都是无所谓的。

Ⅱ 罪魁祸首相继来 接二连三惹祸灾什么生肖

老鼠。因为"罪魁"是指老鼠,“祸首”,老鼠是十二生肖中的第一个。 老鼠:老鼠经常偷偷东西,自己有吃的是福灾。 鼠 兔 是“老鼠” 谜底是:“鼠”注:鼠在十二生肖是排第一,一正好符合接二连三词意。又因第一恰好是首之义,鼠是常闹事取祸的动物。

Ⅲ 一生多灾多难的动物是什么生肖

鸡(一生总任人宰割,还得过禽流感真是多灾多难)

Ⅳ 十二生肖中旱涝多灾的动物是什么

旱涝多灾都与水有关,水少则旱灾,水多则涝灾,掌管天下布雨的,只有龙族,所以是龙。

Ⅳ 什么动物会带来灾害

一)湿地
本组对若尔盖县辖曼乡及其周边的几块典型湿地进行了调查:
1黑青乔
黑青乔是辖曼乡保存较为完好的一片沼泽,水生植被生长良好,观察到黑颈鹤、白眼潜鸭、绿头鸭、红脚鹬、红嘴鸥、燕鸥等十几种鸟类。其中大部分鸟类只能在湿地中发现。在水沟中,还发现高原鳅,这是我们首次在若尔盖见到鱼类。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沼泽里面水壤充足,植被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其周围的草场,这为鸟类提供了优良的栖息地和觅食场所。人畜不能通行沼泽,使这里的环境少有外界的干扰,成为方圆数十里鸟类最后的避难所。本组在调查中并未发现在草场上随处可见的啮齿动物(如旱獭、鼢鼠)或其活动痕迹,这说明在沼泽环境下,旱獭、鼢鼠、鼠兔等营洞穴生活的动物不能存活。在沼泽环境下,泥土浸泡在水中,啮齿动物完全无掘洞的可能。在沼泽核心区域,野生哺乳动物也很少涉足。调查中没有发现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也没有发现对植被构成威胁的虫害。
2黄河两岸湿地
在靠近河道的地方,土壤富水且松陷,无啮齿动物分布,而就在距其百米的坡地草场上既有旱獭分布。那里的野生动物并不十分惧怕人类,说明少有人为侵扰。
3兴措
“兴措”在藏语中意为“鸟湖”。当地藏民说,那里曾经有几平方公里的湖面,在产卵季节,露出湖面的草甸上均挤满鸟蛋。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干涸开裂的湖底,并且有局部沙化,完全没有水鸟的踪迹。旱獭、鼢鼠、鼠兔随处可见。
(二)草场
草场是辖曼乡最主要的典型环境,植被平均高度仅约十几厘米。大部分的草场实际上是由湿地退化后而形成。根据本组初步统计,每公顷的啮齿动物的洞穴多达3000个,在地面上形成的土丘比比皆是。据当地藏民讲,80年代前,这里还是一片湿地,从未于此地发现啮齿动物。可以说,大量啮齿动物的出现,是湿地退化的重要标志。同时,如此高密度的啮齿动物对草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它们大量打洞,啃噬草根,加快草场沙化速度。本组在草场上观察到野兔、狐狸、狼和豹猫的踪迹,但是食肉动物的数量明显不足以调控整个草场的生态平衡。草场为食肉动物提供了优良的捕食场所,这有利于其种群的恢复。
本组还在辖曼乡北部的昂当乔草地发现一只成年荒漠猫,体长约80厘米,呈棕黄色,尾长30厘米上有明显黑色横纹,在县志资料中并未记录这种珍稀动物在若尔盖有分布。

(三)沙地
本组通过对辖曼乡及其周边的几块典型沙地的观察,仅在沙地里发现沙蜥一种爬行动物和几种在沙地里筑巢的鸟类,未发现啮齿动物的新鲜洞穴。在半退化的草场,啮齿动物洞穴的数量也明显少于健康草场。

二、生态状况分析
1据县志记载,民主改革后,政府在若尔盖地区进行多次大规模的开沟排水,“向沼泽要牧场”,改造沼泽1400平方公里,导致水禽栖息环境恶化,飞鸟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减少。如今,在绝大多数地区,只能看见几种常见鸟类。

2由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超载现象严重,导致草原退化,栖息地不断缩小,严重影响了野生动物的自由栖息和繁殖。当地藏民受宗教影响,长久以来保持着不杀生的习惯,但在民主改革后,随着破除迷信的风潮,众多捕猎队相继出现,大肆捕杀当地野生动物,导致一些种类的野生动物在当地濒危甚至灭绝(如臧野驴)。1980年以来,一批外来人员为谋取经济利益,到此猎杀珍惜野生动物,导致当地野生动物资源进一步衰竭。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虽然现今还可偶然见到狐狸、猛禽等高级消费者,但其数量远不足以调控地区生态平衡。

3沼泽退化为草场后,土壤硬化,有利于啮齿动物繁殖、掘洞、取食草根。它们危害草原植被,使得牧草资源更加紧张,加速了草场沙化。加之缺少天敌,啮齿动物大量繁殖,形成灾害。面对草原鼠灾,人类被迫使用化学毒剂对啮齿动物进行毒杀,累计灭鼠灭虫面积达2330平方公里。然而适得其反:化学毒剂广泛污染了草原环境,其它食草动物亦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被污染的草被牛羊误食,参与物质循环,食肉动物二次中毒(猛禽、食肉兽类大批死亡,蛇类几乎在当地绝迹)。但啮齿动物灾害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因为天敌减少而愈加猖獗。另,生态平衡被破坏后还容易引起草原虫灾。

4过度放牧等严重的人为干扰,导致草原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弱,为外来物种入侵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物种入侵将对当地环境带来巨大冲击,直接从种类和数量双方面对当地物种构成威胁,导致本地物种濒危甚至灭绝。

5本组发现在集市商店中,有豹、水獭、野驴等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的皮张被出售,在旅游区的商店里还有众多野生动物制品出售,详见正在编辑中的《若尔盖物种贸易调查报告》。

三、建议措施
1如何处理好畜牧业发展与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之间的关系,值得深思.。
2尝试恢复湿地的蓄水功能,重建野生动物的美好家园;加大治沙投入,在治理现有沙地的同时严防沙化扩展。
3在确定不会造成物种入侵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引入原有物种,调节生态平衡。
4杜绝大量使用化学毒剂灭鼠灭虫。应认识到旱獭、鼢鼠等亦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如鼢鼠骨现已被证明可作为虎骨的替代品,治疗风湿。另,数量适当时,啮齿动物将对草原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在其掘洞时可起到松弛土壤和增加土壤透气性的作用。
5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捕猎。

四、若尔盖县辖曼乡文戈村及周边地区地质地貌状况调查

1地理位置
若尔盖县位于松藩——甘孜褶皱系阿尼玛卿褶皱带北部,秦岭褶皱系西秦岭褶皱带南带和东摩天岭褶皱带,称松藩——甘孜三角地块。本区内部以日尔郎神山为界划分为南、北两个地理单元;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又可将全县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单元和经济自然区。中西部为典型丘状高原,占全县面积的69%,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500。本次考察重点若尔盖县辖曼乡位于地理南部区西部。
2区内概况
该区大面积出露三叠纪地层,现代河床两岸成带状分布第四纪沉积物。单斜构造,褶皱不明显。隐状断裂以南东、北西为主,局部发育为南北、东西向断裂。
3地层
沿黄河、白河、黑河河谷地带大面积分布三叠纪地层、已土壤化或正在土壤化的沼泽。地带成条带状、片状分布第四纪地层。地表由第四纪冲积物和湖积物组成,且沉积现象普遍,为沼泽发育和泥炭沉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A、三叠纪
地层由北向南,由老变新。
下部:碳酸盐沉积为主;
中上部:碎屑沉积。
上三叠纪在境内分布最广,下岩组为中厚层状细砂岩、长石石英细砂岩、砂岩及钙质砂岩及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状灰岩及板岩。
B、第四纪
泥炭层。主要分布在已土壤化或正在土壤化的沼泽地带,成不规则片状分布。
岩性特征:泥炭层、粉砂质粘土层、粘土层、细砂层、粗砂层等组成;泥炭层边缘呈极不规则的港湾状;规模较大的矿床,厚度较大;规模较小的,厚度较小。
洪积层,边坡堆积层及河床冲击层,洪积层呈扇状、不规则分布;边坡堆积层沿山前分布,呈不规则状。以角砾为主,砂很少;河床冲击层沿黄河、白河、黑河及其支流分布,呈条带状或网状体,以各种粒级的砂质为主,充填粉矿与粘土,可见砾石沉积。
由于该地区岩层岩性多为砂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类,因此这里的地下岩层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沙源。一旦上层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裸露的土壤层很快被当地每年超过200天以上的大风天气剥蚀,露土岩层便会加速风化,产生大量细砂,危害草原。
4 地貌
以宽谷丘陵为基本特征,分布有可通行沼泽的沼泽,断层较少,丘陵多为单斜岩层。丘以浑圆、谷地宽展,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该区还分布有河流和人工沟渠。河流干涸后,旧河床的废弃沙土又会成为一种沙源。
5 土壤类型
湿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沼泽土、泥炭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风沙土及人工草地土。其中沼泽土和沼泽草甸土有40.91万公顷,占湿地区总面积的66.2%。

以下是本小组在辖曼乡文戈村后山一处人工开挖的沟渠断面上取得的土样:
A层AB层B层C层
厚度(cm)0~21.521.5~46.246.2~83.283.2~114.2
颜色棕灰色灰色浅灰黑色灰黑色
组成特征有根系,无石块小范围层状构造

6地方治沙
辖曼乡地区岩石多为紫色或红色泥质细砂岩,有层理,极易风化。在考察期间,发现辖曼乡文戈村村委会后山山脊上有一处人为岩墙遗迹。据介绍,此处岩墙修筑于1979年,目的是为了保护1975年种植的一片治沙用高山红柳免受风沙侵袭。当时在乡政府的号召和带领下,分村动用各种劳力,就地取石,花了两、三年的时间,筑成一堵高1.5米,环绕红柳林的红色泥质细砂岩岩墙(没有地基)。事实证明,该墙的防风效果较好,红柳林大部分存活且生长较好。近几年,因附近牧民盖房就地取石而造成认为损毁,只剩下至多约半米高的遗迹,且风化现象较为严重,成为山顶沙化的沙源之一。类似的防风墙在辖曼牧场还有一处。

从各种情况来分析,若尔盖辖曼乡地区的沙化有其自然原因。首先,该地的地理地质条件决定了其地下巨大沙源的存在;另外,该区河流、沟渠较多,旧河床的废弃沙土是另一个沙源。再加上一些人为的因素,造成该区草原沙化严重。我们在考察过程中,以见到两个流动沙丘,且范围不小。因此,采取及时合理的保护措施事在必行。同时在治沙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自然条件的影响,避免因考虑不周而造成更大的破坏

Ⅵ 属于动物灾害的有哪些

世界上的动物灾害

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旦破坏了这种生态平衡,就会出现灾害——

马里温岛的猫灾

马里温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险队来到这里,随船来的几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岛上的霸主,探险队运进了5只猫捕鼠,可是海鸟的味道比老鼠好,猫不抓老鼠却吃鸟,结果猫繁殖到2500只,鸟遭殃了,一年被吃60万只。

夏威夷的蜗牛灾

20世纪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蜗牛运到夏威夷群岛,供人养殖食用。有的蜗牛长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几年,蜗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乱七八糟。人们喷化学药剂,连续15年翻耕土地也不能除净。

华盛顿州的金鱼灾

美国人长期从日本进口金鱼,1973年,一些金鱼无意间掉落华盛顿州的水里,然后大量繁殖,几年后,金鱼霸占了10个湖泊;湖中的鳟鱼无法与金鱼夺食物,大量减产,杀鱼剂又杀不死金鱼,渔民叫苦连天。

世界上几例着名的引种动物灾害

当今,世界各国频繁引进或输出各种动物。有的为了发展经济,有的为了增加欣赏动物,有的为了繁殖更多的猎物,有的为了防止某些自然灾害,等等。短时间内,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益,然而,在得天独厚的“新家”中,引进物种由于缺少天敌,有的过量繁殖,破坏了这个地区的生态平衡;有的甚至酿成了骇人听闻的动物灾害。
麝鼠灾
麝鼠原产于北美洲,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毛皮动物之一。19世纪处,有人把3只雌麝鼠和2只雄麝鼠引进捷克斯洛伐克。到了“新家”后的麝鼠繁殖很快,不到4年时间就繁殖到数百万只。它们到处挖洞筑巢,造成堤坝漏水,铁路路基和桥梁松动,并大量毁坏农作物。人们从其毛皮获得的价值,比之它们所造成的损失实在是太少了。
螃蟹灾
位于西班牙西南部的瓜达尔基维尔河三角洲是欧洲着名的粮仓,种植有26000平方公顷的水稻。1976年从美国密苏里河流域引进了5万只蟹苗。由于这里的自然环境太适合这些蟹苗生活了,它们便疯狂地繁殖起来。目前,螃蟹繁殖已达上千万只,它们吃稻种,危害秧苗,在田埂上打洞破坏稻田。同时,它们还吃掉了稻田中的大量浮游生物,而这些浮游生物本是欧洲最稀有的鸟类以及在这里停留的南来北往的候鸟的食物。尽管当地人民想尽办法来捕捉,仍有为数不少的螃蟹“在逃”。
鹿灾
新西兰从欧洲引进了红鹿,北美洲引进了长角鹿。由于它们大量繁殖,破坏了高山森林,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政府不得不雇佣大批猎人,四处捕猎,避免造成更大的灾害。

Ⅶ 狗咬黄蜂螯一当时的灾指什么动物

大黄蜂

Ⅷ 百病多灾指什么动物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

Ⅸ 十二生肖中有牢狱之灾的动物

虎是牢狱的象征。
古代虎头牢是关死囚的。

阅读全文

与灾什么动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