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草鞋虫有多少条腿
15对。
蚰蜒呈黄灰色,最明显的特征是有15对步足,通常栖息于人类的房屋或潮湿的枯木附近,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蚰蜒[scutiger],拼音(yóu yán)。蚰蜒俗称“ 钱串子” ,“ 千足虫” ,有的地方称“ 香油虫” ,古时称“ 草鞋虫” 。现今的蚰蜒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唇足亚纲蚰蜒目蚰蜒科。
㈡ 草爬子到底是什么
草爬子是蜱虫的俗称,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
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中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蜱虫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成虫吸血后交配落地,爬行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在表层缝隙中产卵。产卵后雌蜱即干死,雄蜱一生可交配数次。
卵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约0.5~1mm,色淡黄至褐色,常堆集成团。在适宜条件下卵可在2~4周内孵出幼虫。幼虫形似若虫,但体小,有足3对,幼虫经1~4周蜕皮为若虫。
硬蜱若虫只一期,软蜱若虫经过1~6期不等。若虫有足4对,无生殖孔。再到宿主身上吸血,落地后再经1~4周蜕皮而为成虫。
㈢ 草爬子长啥样
“草爬子”学名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山东烟台地区又叫狗八只【长有八条腿】,因为此地区在农村狗的身上特别多。 以上摘自网络~因为在深圳很常见,而且被咬后留下的包和蚊子咬的差不多,但包消下去会留下红红的印记,而且很痒,难免用手抓,所以被咬后极易留下疤痕~
㈣ 千足虫到底有多少只脚
马陆,又称千足虫,其体节数各异,从11节至100多节,体长2~280毫米,除头节无足,头节后的3个体节每节有足一对外,体节每节有足2对,足的总数可多至200对。一般雌虫可以长750只脚,是世界上脚最多的生物。
千足虫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这么多足的。出生的幼虫只有7节,蜕皮一次增至11节,有7对足;二次蜕皮后增至15节,有十五对足;经过几次变态发育后,体节逐渐增多,足也就随之增加。
(4)千足类动物草爬子有多少条腿扩展阅读:
千足虫的生态作用:
马陆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分解者,马陆摄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据初步估算,马陆对落物的分解量约占该地区年平均凋落物量的21%,马陆对同一种、不同腐解程度的叶片摄食量不同,对半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大于对未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分解者,马陆是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残体为食,是生态系统物质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通过对马陆的生态分布、摄食量等的研究,探讨并揭示该类群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分解过程中的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马陆 (多足亚门倍足纲动物)
㈤ 东北有种虫子叫草爬子,具体什么是什么动物听说很毒!
是硬蜱。
硬蜱:
硬蜱又称草爬子、狗豆子、壁虱、扁虱,属蛛形纲寄螨目的硬蜱科(Ixodidae),有很多种类。硬蜱成虫身体呈卵圆形,背腹扁平。颚体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以看到。表皮革质,吸血后伸展。雄蜱背面的盾板几乎覆盖着整个背面,雌蜱的盾板仅占体背前部的一部分。
生活史:
蜱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有卵、幼虫(图片)、若虫和成虫四期。幼虫和若虫的外形与成虫相似,但幼虫只有3对足,若虫无生殖孔。从卵到成蜱的时间,因蜱的种类、血食情况、温度和湿度而不同,一般为几个月至1~3年。
每年一进入雨季,它便开始频繁活动,尤其在小兴安岭的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两个林带,气候适宜,雨量适中,是非常适合草爬子的生长。
(5)千足类动物草爬子有多少条腿扩展阅读
危害:
是野生禽兽体表多见的吸血虫,虽无翅不会飞,但在草木间爬行迅速。栖息于户外、草地、森林等,常在白天侵袭人体,没吸血前只有虱子般大小,吸饱后,虫体可胀大100倍。钻入人体若不及时取出,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而且它是很多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如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和螺旋体等。蜱的吸血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㈥ 厕所虫子
蚰蜒(别称:钱串子、草鞋虫、草爬子)
中文学名:蚰蜒
拉丁学名:Scutigera coleoptrata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多足动物亚门
纲:唇足纲
亚纲:改形亚纲
目:蚰蜒目
科:蚰蜒科
属:蚰蜒属
特征描述
蚰蜒体短而扁,灰白色或棕黄色,全身分十五节,每节有组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足特长。气门在背中央,足易脱落,触角长,毒颚很大,行动敏捷。
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
生活习性:
蚰蜒视力很差,但行动却很迅速,不论爬行、捕食或是寻找栖息的处所,主要依靠1对触角。
蚰蜒白天在腐叶、朽木中体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行动迅速,以昆虫(如:蜘蛛、臭虫、白蚁、蟑螂、蠹鱼、蚂蚁和其它居家节肢动物)为食。它用毒牙将毒液注入它们的体内,将之杀死。
在室外,蚰蜒较喜爱生活在湿冷的地方。大多生活在外面的大石头下、木材堆和堆肥堆中。在家中,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现蚰蜒;尤其是阴暗潮湿处:地下室、浴室和厕所。在干燥的地方也能发现它们,如办公室、寝室和餐厅。最容易发现它们的季节是春季,因为天气变暖使它们较为活跃;此外还有秋天,它们因为天气变冷而到处寻找人类的住所避冬。
家庭防治:
若在家中发现蚰蜓,应注重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室内外碎石、垃圾等,并保持室内干燥。遇见蚰蜒可及时拍打或喷洒灭害灵等卫生喷射剂。凡室内外蚰蜒较多,可设法在墙面涂刷杀虫涂料,加以防治,或在阴暗潮湿处喷洒敌百虫粉剂。(爱护环境,少用杀虫剂)
http://ke..com/view/48151.htm?fromId=1620655
㈦ 千足虫有多少条腿
马陆(millipede),又名千足虫。它在世界上约有10000种,体长为20~35毫米。身体黝黑光亮,被触碰后,它的身体会扭转成螺旋形。但事实上,这种虫并没有1000条腿,此前发现腿最多的千足虫也不过750条。
美国科学家团队在《科学报告》期刊上发表论文,表示在澳大利亚东部金矿省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不止有1000条腿的千足虫。
新发现的千足虫有1306条腿,长95.7毫米,宽0.95毫米,有着330多个节段。它们没有眼睛,头部呈锥形,其上有触角和喙。科学家表示,他们在一个矿物勘测钻孔的地下60米深处发现了这种新物种,并将之命名为“Eumillipes persephone”。
栖息环境
马陆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层、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一般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如遇到危害或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马陆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
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数月后成熟。马陆1年繁殖1次,寿命可达1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