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寒号鸟到底是什么动物
寒号鸟一般指复齿鼯鼠。
复齿鼯鼠(学名:Trogopterus xanthipes)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鸟、寒号虫、寒搭拉虫,是啮齿类动物。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
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河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青海等地。
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1)寒号鸟是什么动物扩展阅读:
鼯鼠也称飞鼠或飞虎,俗称寒号鸟、寒号虫或寒搭拉虫。文学作品里的“雪山飞狐”也是以它为原型创作出的。
鼯鼠靠前后腿之间宽大的翼蹼能在绝壁和大树之间滑翔,最远可以滑翔200多米,远看似乎是在像鸟一般飞行。再加上比较罕见,又昼伏夜出,人们见到它的机会少之又少,难以详实地观察其形态习性。鼯鼠的粪便是一味珍贵的中药,叫做“五灵脂”。
⑵ 寒号鸟是种什么动物是很耐寒的鸟吗
寒号鸟是复齿鼠(别名:Trogopterusxanthipes)又被称为橘色足鼠、淡黄色足鼠、寒号虫、寒耷拉虫,属啮齿动物动物。栖居在海拔高度1200米长的针广混交林。在又高又大的灌木树枝或险峻的崖壁缝隙石穴建巢,是山林动物。
复牙鼠耳尖部有长而绵软的明显毛丛,背毛尖部是淡黑灰色,上端是浅黄色,前面是灰黑色。颈部后背的淡黄色比后背显着,腹腔的毛呈深灰色的,有淡橘色的毛尖茶,飞膜的颜色和腹腔的颜色一样,仅有边沿是深灰色的,后背的腹腔的界限很清晰。尾背的颜色贴近人体的后背,可是很浅,尾部是灰黑色的,尾腹面除开尾基的毛略微是浅黄色以外,其馀的毛尖茶全是灰黑色的,直至尾产生竖向纹路。双眼周边变成了黑圈。
复齿鼠是山林动物,日常生活在海拔高度1200米长的针广混和林间,在高灌木树枝或险峻的崖壁缝隙石穴建巢。复齿鼠是我国独有的类型,遍布在中国河北、吉林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湖北省、四川、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等地。2016年10月1日至7日,由广西省、湖南省、陕西省等洞穴探险精锐构成的考察队,进到奇险的洞窟时,出现意外地发觉了受困的宝贵动物飞猫,援助了它。
2016年10月4日,陕西宝鸡市大巴山核心区的悬在空中坑,探险队员出现意外地发觉了受困的宝贵动物飞猫,援助了它。这只飞猫看上去很孱弱。红白相间的背毛,又圆又大的双眼,粗大的小尾巴有自身人体的二倍长。为了更好地避免 被咬,一名选手把握住了它的大小尾巴,把它举起来,小宝贝忽然毫无知觉,宽敞的翼跃开启如伞。另一名足球运动员清除了探洞包的物件,并小心地放进了飞猫。
飞猫是地下河溶洞群的独有动物,学名字叫做“六不像”,脸像小狐狸,双眼像猫,嘴尖像鼠,耳朵里面像小兔子,爪子像家鸭,小尾巴像荷兰鼠。它的前后左右腿中间宽敞的羽翼能够在峭壁和树木中间滑跑,较大 的首尾长短能够做到一米,休重能够做到7KG之上。这类动物担心羞涩,黑白颠倒,越来越低,亲眼看见活着的猫并不易。排泄物可当药(俗称五灵脂)。排泄物呈颗粒状的叫灵脂米,不规律的叫灵脂块,能够止疼,活血化瘀,所以寒号鸟是复齿鼠不是鸟但是它耐寒是对的。
⑶ 寒号鸟是种什么动物
“寒号鸟”是一种哺乳动物,它属于啮齿目鼯鼠科,也被叫为橙足鼯鼠,因为它会飞行,而且长有像飞禽一样的翅膀,所以被误传为寒号鸟。
由于寒号鸟前后肢间生有飞膜,可以借之滑翔,因而古人将之认为是鸟类,连着名的《本草纲目》也把它列在“禽类篇”。橙足鼯鼠生活于山野,昼伏夜出,滑翔时四肢伸张,在空中飘荡,两侧飞膜外缘呈波状起伏,向后方传动,蓬松的长尾在后面起着舵的作用。
实际上,它并不象人们传说的那样“吃自己的粪便”。相反,它很爱清洁,食物被污染后就不吃了,更何况是自己的粪便了。甚至它的“厕所”与“居室”也是分开的。
相关故事
寒号鸟白天很能飞,但是不愿意筑巢。喜马拉雅山每天晚上很冷,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它想这么冷,明天开始筑巢吧。但是天一亮,它想出去觅食了,外头阳光很好,就忘记了晚上还会寒冷。周而复始,每天晚上想筑巢,白天就把这筑巢的事情给忘了,所以到每天晚上都是寒冷。
⑷ 寒号鸟是鸟吗
寒号鸟不是鸟,是复齿鼯鼠。
复齿鼯鼠(学名:Trogopterus xanthipes)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鸟、寒号虫、寒搭拉虫,是啮齿类动物。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
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河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青海等地。
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4)寒号鸟是什么动物扩展阅读:
生活习性
复齿鼯鼠多栖息于山地柏树林区,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缝、树洞等处营造巢穴,巢较少,由杂草、树枝、树皮、羽毛等构成。
所居石洞或石隙一般较狭小,深1米左右,高约15~60厘米。洞穴或直或曲,凸凹不平,鼯鼠多在穴内高处卧身,并以干草铺垫。
冬季穴口经常以柴草封闭,挡风寒。整个穴洞中干燥、清洁,常年温度适中。穴内夏季最高温度在摄氏25~27℃,冬季最低温度在摄氏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多在60%以下。
⑸ 寒号鸟是什么动物
寒号鸟学名复齿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飞猫等,是啮齿类动物。前后肢之间生有宽大多毛的飞膜,耳基部有长而软的显着毛丛。体型中等,长约30-34厘米,重约300-400克。
复齿鼯鼠是我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河北、吉林、山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多栖息于山地柏树林区,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缝、树洞等处营造巢穴。以侧柏、油松的树叶、皮、籽仁及山桃、杏的核仁为主要食物,也采食其他植物的叶、皮和果实。复齿鼯鼠性情孤僻,喜安静,白天隐匿巢内睡觉,夜晚出来觅食,以清晨和黄昏时活动频繁。
⑹ 寒号鸟是什么动物
寒号鸟学名复齿鼯鼠,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飞猫等,是啮齿类动物。前后肢之间生有宽大多毛的飞膜,耳基部有长而软的显着毛丛。体型中等,长约30-34厘米,重约300-400克。
⑺ "寒号鸟"是怎样的一种鸟类
寒号鸟不是鸟类,而是一种啮齿类动物,学名为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又名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虫、寒搭拉虫,俗称飞鼠或飞虎,是一种生活于中国南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的鼯鼠。此外与复齿鼯鼠相近的毛足飞鼠有时也被归类为复齿鼯鼠属。
鼯鼠白天呆在巢内,黄昏或夜间外出活动。因其生性怕寒冷,日夜不停号叫,而俗称“寒号鸟”。
鼯鼠在全世界现存13属34种,中国有7属16种,其中中国特产的有3种:复齿鼯鼠、沟牙鼯鼠和低泡飞鼠。本类动物多数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中,仅少数几种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的温带与寒温带森林中。
其飞膜可以帮助其在树中间快速的滑行,但由于其没有像鸟类可以产生升力的器官,因此鼯鼠只能在树、陆中间滑翔。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的热带与温带雨林中,已发现多达43个不同种类的鼯鼠。21世纪初以来,由于大量猎杀,鼯鼠很可能灭绝。鼯鼠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部分鼯鼠在中国大陆是省级野生保护动物。
鼯鼠喜欢栖息在针叶、阔叶混交的山林中。鼯鼠习性类似蝙蝠,白天多躲在悬崖峭壁的岩石洞穴 、石隙或树洞中休息,性喜安静,多营独居生活。夜晚则外出寻食,在清晨和黄昏活动得比较频繁,它行动敏捷,善于攀爬和滑翔。素有"千里觅食一处便"的习性。有固定排泄粪便的地方。以坚果、水果、植物嫩芽、昆虫和小型鸟类为食。
⑻ 寒号鸟是鸟还是鼠
寒号鸟不是鸟,是一种啮齿动物,学名复齿鼯鼠,也称飞鼠。寒号鸟是森林动物,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多米的针阔混交林中,喜欢在比较高大的乔木树上和陡峭崖壁裂隙的石穴中筑巢。
寒号鸟是鸟还是鼠
寒号鸟是中国特有种,同时也是国家保护动物和世界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河北、吉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青海等地。
寒号鸟主要以侧柏、油松的树叶、树皮、籽仁和山桃、杏仁和其他植物的叶、皮、果为食,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
⑼ 寒号鸟是鸟吗为什么叫寒号鸟
寒号鸟不是鸟,是啮齿类动物。“寒号”二字是因为它生性怕冷,日夜不停嚎叫。“鸟”是因为它前后肢间生有飞膜,可以借助滑翔,所以古人误称为鸟。连《本草纲目》都将它划为鸟禽一类。
寒号鸟的学名是复齿鼯鼠(学名:Trogopterusxanthipes)也叫橙足鼯鼠,除了叫寒号鸟也有叫寒号虫、寒搭拉虫的。目前在中国的湖北、吉林、山西等丘陵山脉地生存,因为这些是针阔混交林,是寒号鸟的生存地,寒号鸟一般在高大的乔木或者陡崖的石穴里面筑巢。
⑽ 寒号鸟是什么动物呢它是一种鸟吗
寒号鸟最早出现在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原文为:“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
在我们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也有《寒号鸟》,课文的大意是:一只喜鹊与一只寒号鸟用不同的方式过冬,喜鹊积极的建造温暖的巢穴应对寒冬,而寒号鸟则安居在岩石的缝隙中,冬天来临,喜鹊躲在温暖的巢里,而寒号鸟则在岩石缝隙里被冻得瑟瑟发抖,最后被冻死在寒风中。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积极地面对生活,不能得过且过。
寒号鸟是真的存在的,不过它并不是一种鸟,而是一种啮齿类动物,学名复齿鼯鼠,是我国独有的鼯鼠之一,它虽然不能像蝙蝠那样自由地飞,但是在飞膜的作用下,它可以从高处像低处滑行。当然了,《寒号鸟》的文章其实是一种比喻,事实上复齿鼯鼠有着厚厚的毛发,隐蔽的洞穴,到了冬天它们也不会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