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熊猫属于什么科
属于小熊猫科。
小熊猫:
别称红熊猫、红猫熊、九节狼、金狗。属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小熊猫科、小熊猫属、小熊猫种动物。
形体特征:
长约53-63厘米(不包括尾巴,其尾巴粗,可长达47厘米),头圆,四肢粗短,体重约4至6公斤,身体躯干毛为栗色,四肢和腹有些黑色毛,面部白色花纹不像大熊猫那样明显,尾有九个黄白相间的环纹,前爪根骨的一部分突起成手指状,可作为第6手指抓握物品,和大熊猫相同。
(1)小熊猫哪里的动物扩展阅读
生活习性:
栖居于大的树洞或石洞和岩石缝中。早晚出来活动觅食,白天多在洞里或大树的荫深处睡觉。睡时好把头蜷缩在四肢中,前肢抱住头部,以尾覆盖在身上。有时两脚下垂高卧于树枝上。善于攀爬,往往能爬到高而细的树枝上休息或躲避敌害。
脚底长有厚密的绒毛,因此也适于在林下滑湿的苔藓地、或岩石上行走。走路时前足内弯,步态蹒跚,与熊相似。平时行动缓慢,性情较为温驯,很少发出叫声。听觉与视觉较迟钝,嗅觉也不特别灵敏。一般单只或成对或集小群活动。无冬眠习性,下雨、雪时多在岩石缝隙中或大树树荫深处躲避雨雪。
喜食箭竹的竹笋、嫩枝和竹叶,各种野果、树叶、苔藓、以及捕食小鸟或鸟卵和其它小动物、昆虫等,尤其喜食带有甜味的食物。在它们活动的地方,常见有许多草绿色的粪便,与浣熊一样颇爱清洁,在固定地点排便。取食后有用掌揉擦嘴脸或用舌头把嘴边添洗干净的习性。
栖息环境:
主要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中有竹丛的地方。这些地区常年气温夏季一般在25℃以下,而冬季则在0~10℃之间。活动区域较大,在夏季小熊猫多在阴坡有溪流的河谷活动,而到冬季则在阳坡河谷盆地,在降雪后甚至下到村庄附近的草坡、灌丛活动。尤其喜好在向阳的山崖或大树顶上晒太阳。
B. 小熊猫分布在哪里
分布范围: 中国的陕西、四川、甘肃、云南、西藏。国外见于缅甸、印度、锡金、尼泊尔等地。
保护级别: 中国II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
动物简介: 小熊猫(又名小猫熊)栖居于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丛林地带。集小群,夜行性。感官不甚灵敏,性机警、温顺,灵活、善攀爬。以竹叶、竹笋、树叶、果实、小鸟、鸟卵等为食。繁殖期2-3月,孕期3-4个月,每产2-3仔,约2岁性成熟,寿命约10年。小熊猫的外形,猫脸熊身,似猫非猫,似熊非熊,还拖着一条粗大带彩色环纹的尾巴,显然并非短尾大熊猫的亲族。一般人多把食肉类动物视为猛兽,小熊猫的性格却十分温顺文雅,一副小猫似的稚气脸谱,从来看不到愁容,颇能逗人喜爱。小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海拔二、三千米的亚高山丛林中。平时数只结成小群活动。虽然动作缓慢,显得笨拙,但攀爬技术高超,能稳稳当当地爬上树顶,甚至能爬到细树枝间,悠然自得地打瞌睡。如果要靠它迟钝的行动去捕获足够的猎物,自然是困难的。所以小熊猫已适应于杂食,且以植物为主。多食嫩叶、果实,有时也捕食小鸟和鸟蛋。中午和夜间睡眠,早晨和傍晚觅食,其馀时间爬上高树歇息。早春发情,生性善良的小熊猫,即使在繁殖期,同群雄性也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只是不容异群雄性闯入自己的领域,遇到异群个体入侵,则会一反常态,变得凶猛异常,立即展开争斗。夏季产仔,每胎一至三头,多半为二头。
C. 小熊猫长什么样子
小熊猫属兽纲食肉目浣熊科,又名九节狼,大小只有大熊猫的十分之一,毛棕红色,长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属兽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毛色黑、白相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小熊猫为食肉目浣熊科,十九世纪初被人发现,分布于喜马拉雅山的两侧,东起云南、四川,西到不丹、尼泊尔、锡金、缅甸等,是亚洲特产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寿命可达13年。
大熊猫为食肉目大熊猫科,比小熊猫晚半个世纪被人发现,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是中国特产动物。目前全世界大熊猫不到1000只。
大熊猫与小熊猫从形态解剖学上看很相似,而且它们都吃竹叶。但大熊猫体积大,小熊猫更像一头肥大的猫。小熊猫跟熊是表兄弟,而大熊猫跟熊最多算近亲
D. 稀有动物 小熊猫分布在什么地方
四川和云南
E. 小熊猫生活在哪
小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海拔二、三千米的亚高山丛林中。平时数只结成小群活动。虽然动作缓慢,显得笨拙,但攀爬技术高超,能稳稳当当地爬上树顶,甚至能爬到细树枝间,悠然自得地打瞌睡。如果要靠它迟钝的行动去捕获足够的猎物,自然是困难的。所以小熊猫已适应于杂食,且以植物为主。
F. 小熊猫是什么科动物
小熊猫是小熊猫科、小熊猫属的一种动物。
小熊猫,也叫红熊猫、红猫熊,是一种小型的树栖哺乳动物,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国的西南地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尽管小熊猫受到法律保护,但是面临栖息地消亡、繁殖断裂、非法狩猎以及近交衰退的种种威胁,其数量仍在不断减少。
特点
小熊猫,体长为50-64厘米,尾长大约50厘米,雄性较大。它们身体上部有红褐色软而长的皮毛,下部皮毛呈黑色。
它们长而浓密的尾巴,有着交替的黄红色与赭色横向环纹,可以帮助它们在覆盖着苔藓和地衣的栖息树上保持平衡和伪装。它们的面部有着和浣熊相似的白色斑纹,但每个个体面部的花纹都不相同。
G. 小熊猫是什么动物
小熊猫是一种哺乳动物,是不同于大熊猫的另一种动物。
小熊猫属于食肉目、小熊猫科、小熊猫属。而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大熊猫属。它们完全是两类不同的动物。
小熊猫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圆脸,吻部较短,脸颊有白色斑纹。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为黑褐色。尾长、较粗而蓬松,并有12条红暗相间的环纹;尾尖深褐色。
主要分布在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中有竹丛的地方。这些地区常年气温夏季一般在25℃以下,而冬季则在0~10℃之间。活动区域较大,在夏季小熊猫多在阴坡有溪流的河谷活动,而到冬季则在阳坡河谷盆地,在降雪后甚至下到村庄附近的草坡、灌丛活动。尤其喜好在向阳的山崖或大树顶上晒太阳。
小熊猫
H. 小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对吗
小熊猫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小熊猫原生种分布在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尼泊尔。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喜马拉雅山南坡)、云南、四川等省。
小熊猫主要生活在沿云南和缅甸边界,但并非常见物种。小熊猫物种全球种群约为10,000只。过去由于栖息地大规模减少以及人类狩猎活动的影响,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减少了40%。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中国的小熊猫种群数约3000-7000只,印度约5,000-6,000只。
小熊猫躯体肥壮,身上被有粗的长毛。体长40~63厘米,尾长为体长的一半以上,体重一般约为5公斤左右。头部短宽,吻部突出,圆脸,颊有白斑。眼睛前向,瞳孔为圆形。鼻端裸露,皮肤表面颗粒状。耳大而直立,向前伸。耳廓尖,耳内有毛,耳基部外侧生有长的簇毛。四肢粗短,后肢略长于前肢,前后肢均具五趾,蹠行性。足掌上长有厚密的绒毛,盖住蹠垫。爪弯曲而锐利,能伸缩。尾粗长,不能缠绕物体,尾上带有深浅相间的环纹。
小熊猫成体毛色:小熊猫成兽全身被有红褐色粗的长毛,但有的个体在臀背部有鲜亮的橙黄色毛尖,绒毛灰褐色,甚为丰厚。鼻端、眼圈为黑褐色,胡须为白色。嘴周围,鼻上部、两颊、眼眉上都有白斑。头部前额为棕黄色或淡黄棕色。耳壳外缘及耳内长有白毛,耳背黑褐色,耳基部外侧有一簇白色长毛。颈下及腹部为黑褐色,腹部毛短,色稍浅。四肢和足掌都为黑色,足底有黄色绒毛,盖住蹠垫。爪为乳白色。尾毛粗短而蓬松,上有红褐、黄白、或红褐、黑褐色相间的环纹。尾端为黑褐色。小熊猫的毛色无冬夏毛的差异。
小熊猫幼体毛色:初生幼体毛色较浅,为灰黄色,绒毛蓬松。头部白色,没有脸斑。耳朵前面白色,耳背黑褐色。四肢色较深为褐灰色。尾灰白色,不显环纹。数日后毛色逐渐变深,体背上棕黄色的针毛逐渐增长,四肢变为黑褐色。头脸部色较浅,没显脸斑。约一个月后,尾环才隐约显出。至2个多月后,幼兽脸斑逐渐与成兽相似,耳基部长出簇毛。伴随着季节的变化,当年秋季幼兽逐渐长出红褐色的长针毛,杂于蓬松的灰色绒毛之中。至冬羽幼兽的毛色就与成兽一样了。
I. 小熊猫属于什么科
小熊猫属于小熊猫科。
小熊猫(学名:Ailurus fulgens)是小熊猫科、小熊猫属的一种动物。雌雄相似,不存在二态性。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圆脸,吻部较短,脸颊有白色斑纹。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为黑褐色。尾长、较粗而蓬松,并有12条红暗相间的环纹;尾尖深褐色。
栖息环境
小熊猫是一种喜温湿而又比较耐高寒的森林动物。生活在2500-4800米的落叶和针叶林中的温带气候中。主要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通常有竹子和空心树的林下。这些地区常年气温夏季一般在25℃以下,而冬季则在0-10℃之间,平均气温10-2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3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