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安徽有哪些民俗工艺品
凤阳凤画,亳州剪纸,阜阳剪纸,芜湖铁画,歙砚,徽墨,宣纸,万安罗盘,徽州木雕、砖雕、石雕,舒席编织,望江挑花,界首彩陶,徽派盆景,绣花鞋、虎头鞋,中国结等,有很多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❷ 安徽有哪些特色
安徽特色文化
黄梅戏 原名 “ 黄梅调 ” ,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桐城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 “ 桐城歌 ” 或 “ 黄梅歌 ” 。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 “ 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 ” 。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 荞麦记 》《告粮官》《 天仙配 》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 女驸马 》《 罗帕记 》《 赵桂英 》《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 牛郎织女 》、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 春暖花开 》《 小店春早 》《 蓓蕾初开 》。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严凤英 、 王少舫 、 吴琼 、 马兰 等是着名的黄梅戏演员。
徽剧 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明末清初, 乱弹 声腔传入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 拨子 。干隆年间,拨子与 四平腔 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二黄腔又与湖北 西皮 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
清初,徽剧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在南方流布甚广。清中期,风靡全国。清干隆年间, “ 三庆 ” 、 “ 春台 ” 、 “ 四喜 ” 、 “ 和春 ” 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着名的徽班进京。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 汉剧 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 京剧 。清代后期,京剧兴盛,徽剧艺人多改学新腔,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仍然流行。徽剧是一个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艺术宝库,是新安文化灿烂篇章的重要一页。
名胜古迹 安徽大地锦绣多姿,文化古迹甚多,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现有 5 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黄山为安徽山水典范,区内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 “ 四绝 ” , 1990 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令世人瞩目;九华山是中国 四大佛教名山 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现存 78 座古寺庙,以佛教殿堂与皖南民居相结合而独树一帜;巢湖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见长,湖光、温泉、山色是 “ 巢湖风景三绝 ” ;着名的道教圣地 齐云山 ,摩崖石刻、道教遗存和别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瞩目;曾被汉武帝封为 “ 南岳 ” 的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有 45 峰、 86 怪石、 18 瀑等胜景; 琅琊山 以宋代 欧阳修 的《 醉翁亭记 》而名扬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为特色。除国家级景区外,还有 19 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安徽文化遗存丰富而别具特色, 亳州 、寿县、安庆、 绩溪 、歙县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歙县是历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 新安画派 、新安医学、歙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园林建筑、 徽菜 和徽剧的发祥地就在于此。集中在歙县、黟县境内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数以千计,历经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数量之多,构思之奇巧,石、木、砖雕之精美,举国罕见,是民间建筑的杰作,成为安徽民俗旅游的必游之地。
省内还有 9 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 桐城 、 凤阳 、 蒙城 、 涡阳 、 潜山 、和县、 池州 、 宣城 。
安徽特产 安徽资源丰富,本省茶竹林特产丰富,全国 十大名茶 中,安徽占 4 个: 黄山毛峰 、 太平猴魁 、 祁门红茶 、 六安瓜片 。此外广泛分布于皖浙赣接合地区的气味清香的屯溪绿茶也很有名。竹编制品舒城舒席篾片细致薄软,曾在国际赛会上获奖。另外,滁菊亳菊也很有名。安徽是我国主要的中成药产地之一,名品有 铜陵凤丹 、宣城木瓜等。传统的亳州 古井贡酒 、淮北 口子酒 为荣获全国金奖产品。
着名果品有 砀山酥梨 、 徽州雪梨 、 怀远石榴 、宣州蜜枣、 三潭枇杷 等。水产以长江鲫鱼、 巢湖银鱼 、清水大蟹为佳品。特产风味食品有宿州 符离集烧鸡 、无为熏鸡、安庆 胡玉美蚕豆酱 、当涂采石茶干等。传统工艺品有文房四宝 宣纸 、 徽墨 、 宣笔 、 歙砚 ,以及 芜湖铁画 、 徽州木雕 等。集散于泾县的皖南特产宣纸生产有 1000 多年来历史,绵韧、洁白、不腐、耐折,是名贵的书画用纸,明《 永乐大典 》、清《 四库全书 》用之而得以久存传世,徽墨有 “ 药纸如漆,万载存真 ” 之誉而光辉千古。芜湖铁画出自明清,它吸取了传统国画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奇葩。
❸ 安徽有什么民间文化艺术的特点
1、道家学说。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今安徽涡阳县人)、庄子(今安徽蒙城县人)创立了道家学说,老、于主要着作有《道德经》,庄子主要着作有《庄子》。其主要哲学思想是: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解释宇庙万物的产生。
2、天文历法。刘安系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淮南王。西汉哲学家,主要着作有《淮南子》。他以道家思想的"道"和"阴阳二气"为理论解释四季变化,并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历法,至今仍指导我国农业耕作。刘安在寿县八公山练丹求变,研制出中华美食-豆腐,现已成为世界性的食品文化。
3、理学学说。朱熹,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为江西省婺源)。南宋时期思想家、理学集大成者,也是着名教育家,主要着作有《资治通鉴纲目》。朱熹以人性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之分为定论阐发理学,完善了"二程"理学,并对孔子儒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4、美术概况:安徽历史上有新安画派、龙城画派,版画流派有芜湖铁画、徽派版画等。新安画派画派先驱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时期主要成员有方式玉、王尊素、吴山涛、王家珍、戴本孝、吴龙、吴田标、雪庄等,新安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安徽饮食文化:安徽饮食名目繁多,主要有徽州菜、庐州菜、沿江菜、沿淮菜等,安徽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州菜起源于歙县,绩溪的徽帮厨师将它发扬光大。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于世。
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沿江菜盛行于芜湖、安庆及巢湖地区,它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主要由蚌端口、宿州、阜阳、淮北等地地方风味构成,菜品讲究咸中带辣,汤汁味重色浓,并习惯用香菜佐味和配色。
❹ 安徽有哪些民俗
北京人的祭灶 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是很有兴味的。 所谓春节,是指中国阴历正月初一。它预示着新的开始,天地万物复苏,春天降临,一年的农事也将着手进行。所以,向来为中国人所重视。后来,公历推行,国家以公历的一月一日为 “元旦”,阴历的“年喜”,只好在名义上退而求其次,改称“春节”。然而,对春节的庆祝,丝... 广州民俗节日 广州是一个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族风情的南粤名城。广州近年来在欢度春节、元旦、五一节、国庆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上,开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广州特色的八大节庆活动:春节期间的迎春花市和元宵节,农历二月的波 罗庙诞会,端午节(期间有盛大的节日庆典——龙舟节),番禺荷花节... 当地特色: 茶馆 “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 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 节日 成都灯会正月十五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 布朗族实行土葬和火葬,以土葬为主。火葬多数是僧侣和高寿者,此外,一般都采用土葬。布朗族的每个寨子附近,亦有一块墓地,布朗语称墓地为“坝消”。布朗族的墓地,一般选择在山坡上,山坡最高的地方是埋葬老年人, 布朗语叫“坝朗木瓦”;中间一段是埋葬青壮年的,布朗语叫“坝格登”;最低一段是埋葬儿童和婴儿的,布朗语... 爱尼族的丧葬习俗 报丧是爱尼族的一种子习俗。大凡一死人,都有要向亲戚朋友、本寨乡亲报丧,其方法宰杀一头肥猪,将其肉改作若干条手指般大的肉条子,用竹签穿好,分别送到亲戚朋友家里,插在自己屋檐上,把死讯通报给乡亲们,爱尼话 叫“西捏着”(意为:有死鬼在家)。当人们看到报丧肉条后,便会拿着砍刀,自动来到死者家里帮忙。爱尼人死... 你觉得这个答案好不好?
好(6)不好(10) 闲闲淡淡 回答采纳率:10.8% 2009-02-27 19:53 检举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春节: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 。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 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寒食节、清明节: 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四月八: 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多有庙会和朝山活动。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 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还有“翻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造酒的活动,有的地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寻求恋爱对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巧节: 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重阳节: 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十月一: 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成佛日,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同民俗的传统节日。我国先民在几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创立了许多民俗节庆,既包括生产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饮食文化,也有礼仪文化,还有朴素神奇的科学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很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承。
❺ 安徽省冬至县有哪些民间艺术
东至花灯。傩戏、目莲戏、文词戏等戏曲。融唱、舞、锣鼓伴奏为一体的民间花灯和民歌小调,而且世代相传,唱了一代又一代。其中磨盘灯和六兽灯分别于1984年和1986年由《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安徽卷)收录,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华夏文明》栏目又专门录制和采访了东至花灯的现场表演盛况,并将演出录像在中央电视台4频道播放,深得国内外电视观众的喜爱。2006年列入安徽省首批省非物质文化遣产保护名录。
❻ 安徽省有名的艺术有哪些
铁画!黄梅戏!
❼ 请至少写出三个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民俗文化
1、凤阳花鼓
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歌词都是悲悲切切的内容:“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九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家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2、颍上花鼓灯
颍上花鼓灯是由劳动人民创造且世代相传的艺术形式,产生于淮河流域广大农村,主要流行于淮河沿岸的颍上等二十多个县、市地区。颍上花鼓灯的主要内容是表达人民期盼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良好愿望,展现淮河儿女的礼义风情、勤劳勇敢,表现青年男女纯真、朴实的爱情,体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与向往。
3、池州傩戏
池州傩戏源于图腾崇拜意识,主要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县(区),尤其集中于池州市贵池区的刘街、梅街、茅坦等乡镇几十个大姓家族,史载“无傩不成村”。它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祭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和“傩戏”等表现形式。整台“正戏”,饰演既有戏剧情节、表演程式,又有脚色行当和舞台砌末等戏曲特征的“本戏”。
4、巢湖民歌
巢湖市位于皖中,襟江环湖,境内有距今三四十万年前的“和县猿人”遗址,证明这里曾经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巢湖民歌伴随着巢湖古老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由单一而多样的演变过程,一直传唱至今。巢湖人爱唱、爱编民歌。“望风采柳”的创作形式使聪慧的歌唱者可以见什么唱什么,走到哪儿唱到哪儿,干什么活唱什么歌。
5、徽州目连戏
明万历年间,安徽祁门清溪人郑之珍在过往杂剧、变文及传说等的基础上撰写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郑本目连戏一经产生,便在祁门、休宁、石台、婺源、歙县等地广为流传。祁门目连戏原没有固定演出场所,以鼓击节,锣钹伴奏,不用管弦,上寿时则用唢呐。其基本唱腔古朴,为明中叶流行于徽州一带的“徽池雅调”,即徽州腔、青阳腔,保留“滚调”特点。脚色分生、旦、末、净、杂、襟,脸谱有鬼脸、标脸、花脸等。
❽ 有谁知道安徽省有哪些比较着名的民间艺术具体是安徽哪里的
萧县有:千年传承的民间艺术“炭精画”。
❾ 芜湖民间艺术有哪些
铁画,又叫铁花,是安徽芜湖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是以砧为砚,举锤当笔,锻铁为画的艺苑奇葩。
铁画以低碳钢为材料,艺人们依据画稿,取料入炉,经过锻打、修钻、校正焊接、整形、退火、烘漆等工序,然后装框成画。铁画借鉴国画和水墨画的章法布局,融民间剪纸、木刻、雕塑、金银首饰等多种工艺品技艺于一炉,使炉锤之巧同画理相通,绘画与工艺品结合,它画面黑白分明,粗细适度,显得端庄凝重,苍劲古朴,豪放潇洒,饶有韵趣。它酷似国画和水墨画,但更富立体感,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铁画”由清朝康熙年间芜湖的能工巧匠汤天池始创,是以锤代笔、以铁作墨,借鉴国画章法布局,融雕塑、剪纸、金银镶嵌等艺术手法于一体,经冶、锻、焊、锉、整理等技巧手工制作而成的铁冶丹青,画面黑白分明、虚实相生、立体感强,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被世人誉为“中华一绝”。
铁画品种繁多,题材广泛,规格齐全,有可供装饰在各种建筑大厅内的巨幅铁制壁画,立体铁画,也可供普通室内装饰的挂屏铁画和各种精巧的铁画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