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朝鲜半岛的民族艺术是什么
北方高句丽带有爽朗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南方的百济国可能接受了较多的中国南方的文化影响,带有阴柔娇媚的特点,而新罗则更多地固守着本土原汁原味的乐舞传统。三国分立之后的朝鲜半岛更多地接受了中国汉魏时代的文化影响,公元918年,朝鲜松岳一带的豪族王建收复新罗、消灭百济,统一了半岛,建立了高丽王朝。这一时期接受了中国宋元文化和宋代的宫廷队舞的影响,经常上演献仙桃、五羊仙、寿延长等舞蹈。朝鲜王朝是继高丽王朝之后新的统治政权,它是民族意识觉醒时期,这一时期的舞蹈有觐天庭、受明命、荷皇恩、圣泽、六花队、曲破、莲花台等舞蹈,这些舞蹈带有浓厚的儒家礼教色彩。
㈡ 朝鲜族舞蹈的历史起源
朝鲜族悠久的艺术传统在现、当代得到了进一步发扬。1959年先后成立了中国音乐、舞蹈协会的各延边分会。驰名中外的延边歌舞团已有50年左右的历史,他们出色地创作和表演了大量民族歌舞,受到中外人士的普遍喜爱。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延边残疾人艺术团同样以精湛的表演艺术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东北朝鲜族先后成立了东北新兴艺术协会、哈尔滨朝鲜艺术馆、牡丹江市朝鲜族艺术馆等全面负责当地的朝鲜族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积极促进了朝鲜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舞蹈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1982年延边人民出版社先后用朝鲜文出版了舞蹈专着《长鼓舞》(李录顺编写)、《顶水舞》(李仁淑编写),推动了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理论研究。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伽椰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
㈢ 朝鲜古典舞蹈的历史起源
4~7世纪,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时期。各国文化艺术得到空前发展。今存的高句丽古墓壁画中,描绘有当时歌舞的盛况。据《进馔仪轨》(1902)等史书记载,5世纪高句丽乐舞传到中国南朝,称高丽伎或高丽乐。6世纪末叶,高句丽人还曾在北周宫廷中演出歌舞表示祝贺。自此之后,直到隋唐,这两三百年间,高句丽乐舞是中国宫廷中经常演出的节目。隋代统一后,高句丽乐被列入隋代九部乐和唐代十部乐之中。高句丽舞蹈大多只用弹拔乐器伴奏,群舞以歌舞为主,挥舞长袖是高句丽舞的鲜明特点。
百济是受佛教影响较深的国家。佛教假面舞是盛行朝鲜半岛南部的主要表演形式,它源于中国南方吴越一带,传说 612年由从中国回到朝鲜的艺人味摩之传入百济,创作了假面舞剧《山台都监》和《伎乐舞》。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之后,艺人分为舞尺、歌尺、琴尺、笳尺等,当时舞蹈艺人有特殊的地位,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假面舞,其中最驰名的是《剑舞》。它歌颂了新罗爱国青年黄倡为拯救祖国,孤身潜入敌国百济进行斗争而以身殉国的事迹。舞者配戴黄倡假面,双手持短剑,舞时手腕有力地内外旋绕甩动,使短剑顺腕轮转。动作刚健有力,富有战斗气氛。此舞后来还改成不戴假面的表演性女子《剑舞》。千百年来深为朝鲜人民所爱,并流传至今。
高丽王朝时期(936~1392),音乐舞蹈在本民族传统仪式舞蹈和民间舞的基础上,汲取了中国宋朝的宫廷乐舞,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每当佛祖生日的燃灯节和祭地神的仲冬节,宫廷内均有盛大的庆典活动,并表演舞乐。
㈣ 朝鲜族的特色艺术
朝鲜族绘画的历史年代久远,三国时期高句丽的绘画艺术已渐至成熟。朝鲜族传统美术是墨画。最初墨画是由唐朝传入朝鲜半岛。后来,朝鲜画家将中国的国画糅之以朝鲜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情,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墨画。墨画笔法细腻,线条繁杂,而且色彩多样。内容以山水、禽兽、人物为主。
㈤ 朝鲜文化的传统艺术
朝鲜传统民俗音乐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盘索里、农乐和散调等。其中盘索里作为一种朝鲜传统曲艺形式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农乐和散调则被列入韩国重要无形文化遗产。
朝鲜宫廷音乐是朝鲜半岛古代为宫廷王室和贵族演奏的音乐,包括雅乐、鄕乐和唐乐。其中雅乐是从中国引进;鄕乐为朝鲜半岛本地音乐;唐乐最初是新罗从唐朝宫廷引入,后又融合朝鲜半岛当地音乐。宗庙祭礼乐作为朝鲜宫廷音乐与宗庙祭礼一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早在新石器时期,朝鲜半岛人就开始使用陶器。三国时期陶瓷技艺在朝鲜半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高丽王朝时期,青瓷的制造技术到达了很高的水平,但主要以模仿中国为主,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朝鲜王朝时期,白瓷取代了青瓷。。朝鲜王朝中期,蓝白相间的陶瓷后又成为主流。
㈥ 古朝鲜时代的艺术特点
对古朝鲜这一概念,其他国家的学者与朝鲜、韩国学者的理解有所不同。其他国家的学者主要用该词指信史(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和汉四郡)产生以前,朝鲜半岛地区的古代文明。而朝鲜和韩国单称古朝鲜,多合指檀君朝鲜和卫满朝鲜,而不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13世纪晚期高丽王朝史书《三国遗事》是箕子朝鲜、卫氏朝鲜并立而言的。据《汉书·地理志》载"玄菟、乐浪,(汉)武帝时置,皆朝鲜、秽貂、句丽蛮夷",此处朝鲜与句丽并称,说明古朝鲜与高句丽当时是两个不同的部族群体。《后汉书·高句丽传》也指出,高句丽南与朝鲜相接。说明高句丽(也称高古丽)当时并不领有古朝鲜,古朝鲜也不包括高句丽。事实上两者并存(见于后汉书)
传说
据说,当时山洞中的一个虎和一个熊,求桓雄把他们变成为人。桓雄给了他们20片蒜和一把艾草,并告诉它们吃完之后百日之内不能见阳光。虎没能照办,因此没能变成人。熊在第21日时变成了女人。“熊女”因没有丈夫,于是在一棵神檀树下再次向桓雄祈祷,希望能有一个孩子。桓雄被熊女的祈祷打动,娶了熊女为妻,名为栖梧。后来熊女生了个孩子,就是檀君王俭。檀君在神话传说中成为山神。但到了现代,为提高民族意识和爱国心,檀君建朝鲜的传说同时被写进朝鲜和韩国的历史教科书中。根据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檀君朝鲜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而在日本的教科书里,也没有檀君朝鲜的记录。
㈦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艺术
农乐舞:朝鲜人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 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其中有唢呐、太平釜、上剑、副剑、从剑、首长鼓、无杖鼓、首鼓、副鼓、首法鼓、副法鼓及官吏、猎人、执事、农妪、假女、舞童等。舞蹈中“象帽”(戴一种斗笠)的表演别具一格,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特制斗笠,边击小鼓边转动飘带起舞,同时将舞蹈表演引向高潮。农乐舞的伴奏音乐,由12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热烈,舞蹈风趣活泼。
巫舞:对整个朝鲜族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在巫舞中,有“神游舞”、“请神舞”、“送神舞”、“娱神舞”、“逐鬼舞”等种类。巫舞又分“降神舞”、“世袭舞”两大类,有多种表演形式,如,纸钱舞、神剑舞、花舞、扇舞、铃舞等。
长鼓舞:朝鲜族民间舞蹈。流传于朝鲜族,历史悠久,在敦煌的北魏壁画中,已有类似长鼓的击鼓舞乐图。长鼓舞源于农乐舞中的个人表演,最早以男性独舞为主,后来,舞台上的即兴对唱表演对长鼓舞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使长鼓舞有了男、女长鼓舞、双人长鼓舞及长鼓群舞等多种形式,它与朝鲜族舞蹈的历史关系还有待于研究。
扇舞:持花扇表演的女性舞蹈。源于古代巫女活动及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后发展成为单扇舞、双扇舞两种形式。扇舞有持一把或两把扇具的不同形式,它具有朝鲜族特有的节奏、含而不露的内在情绪、曲线性的律动和自由自在的表演,随着队形的不断变化,舞者将手中的扇具可组合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和造型。
扁鼓舞:持扁形鼓表演的舞蹈。扁鼓原为朝鲜族古老的打击乐器,后发展成为男女舞者胸前系鼓而舞的舞蹈。扁鼓舞伴随着激动人心的鼓声,给人以欢快、热烈而跃动的情绪感受。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快乐,以及现代人的欢快情绪等,都是扁鼓表现的内容。扁鼓舞不仅能表现朝鲜族妇女细腻的内在感情,还可以表现男性爽朗乐观的性格特征。
剑舞:又称剑器舞,是手持短剑表演的女性舞蹈。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舞蹈节奏为“打令”。剑舞原为男性舞蹈,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缓慢、典雅的女性舞蹈。其种类较多,一般为4人舞。还有一种由流浪艺人流传下来的少年剑舞,其风格似武术,具有战斗性。剑舞的音乐基本上以“打铃”节奏的曲调贯串始终,并与剑声相谐。 着名的民歌有《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红太阳照边疆》等。着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
㈧ 朝鲜韩国哪里文化正宗
1、语言文字
两国均使用1443年创制的“训民正音”,字母写法及发音相同,但拼写原则却有分歧。朝鲜是尽量连写,韩国反之。朝鲜语中以“r”为首的汉字词汇在韩国使用时,或不发音,以“o”代替,或发音为“n”。
朝鲜自上世纪50年代宣布废除汉字,朝鲜语中一般不夹带汉字,而韩国使用韩国式的繁体汉字。在新词选用上,朝鲜多以汉字为主,韩国则多来自英语词汇及发音。
2、文学艺术
朝鲜文学艺术的主题以歌颂革命战争、宣传英雄人物居多,从《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到《民族与命运》,无不贯彻金日成提出的“党的主体的文艺思想和独创的文艺方针”,文艺是为政治服务。其进口影视剧也多以中国和前苏联早期革命题材作品为主。
韩国文学艺术的主题则以描写人伦道德、社会现状为主,表现形式多元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受西方思想影响很大。反映现代生活、清新自然的爱情小品或强烈感官刺激的文艺作品占据主流市场。
3、宗教文化
朝鲜奉行宗教自由,也有人信奉道教、儒教等。但金日成主席创立的“主体思想”是劳动党员及多数群众的惟一信仰。主体思想是指“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
韩国的宗教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儒教等等,种类繁多,特点各异。佛教和儒教曾是韩国宗教的主流,但今天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人越来越多。多宗教之间几乎没有摩擦,是韩国的一大特征。
4、民俗节日
朝鲜多为革命节日。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太阳节(4.15),即金日成的生日。所有群众去主席像前献花,游行庆祝。各场所会举行盛大的演出活动。第二个节日便是2.16,金正日的生日。然后依次为5.1劳动节、元旦、9.9建军节和10.10建党日。
韩国则多为民族节日或祭祖日。首先当属春节,然后是中秋、清明、元旦。韩国宣扬“孝”,所有传统节日都与祭祖有关,每家都供有祖先牌位,祭祖要祭五辈,所有亲戚朋友都要参加。
㈨ 朝鲜民族的代表性舞蹈是什么
1、农乐舞
最有农耕生活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是古代农业丰收后,人们聚集饮酒、歌舞娱乐的遗风。每当夏收农忙时,农民自行组合,清晨同去大田劳作,黄昏返回村庄,在劳动的路上,边行进边歌舞,通过歌舞消除疲劳、慰藉辛勤、加强团结以及号召人们热爱农耕生活。
2、杖鼓舞
俗称“长鼓舞”。多为女性表演的单人舞蹈,也有男子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键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用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声,花样繁多的鼓点相映成辉,很有特色。表演高潮时常作连续性的行进旋转。
3、扇舞
以折扇为道具表演的舞蹈形式。起源于古代朝鲜巫俗活动,原是巫女持绘有“三佛”神像的扇子作法器跳神表演。后来民间艺人把扇面改绘为花卉,又加强舞蹈的动作与造型,逐渐成为独立的舞蹈形式,并由单扇发展为双扇。
4、圆鼓舞
肩挎圆鼓置于胸前敲击表演的舞蹈形式。圆鼓原是古代的乐器,后发展为击打表演的圆鼓舞。男女皆可表演,女性用鼓较小,多为单人表演,舞姿优美,在技巧上发挥个人之长。男子多为群舞,动作开拓有力、富有战斗性。
5、假面舞
带面具表演的男性舞蹈。据说从中国南部传入,曾为宫廷表演节目。民间流行的假面舞多把唱诵、对话、舞蹈融为一体,分场次表演一些风趣幽默的讽刺故事。
6、剑舞
持可转动的短剑进行表演的女性舞蹈。短剑连结于特制木柄,剑身可自由转动,表演者甩动并使之随腕旋转,发出铿锵音响,与优美舞姿相辅相成造成特有的气氛。原为男子表演,后发展成为典雅又具有韧性的女性舞蹈形式。
7、拍打舞
亦称“手拍舞”,男子表演的自娱性舞蹈。舞者用手掌互击,或用手掌、肘部击打肩、胸、两肋、大腿等部位表演。此舞据说源于渔业丰收时渔民们在船上赤膊、欢快地拍打身体以抒发喜悦的心情。下层士兵中曾盛行此舞。
8、即兴舞
表演者合着音乐节奏即兴跳舞的形式,称为“玛克村”。无一定程式,不论男女老幼都可参加。在喜庆节日、群众聚集的场合,只要鼓声一响,人们就自由进场跳舞,即兴发挥,充分显示自己所擅长的舞蹈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