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爱的艺术弗洛姆是什么意思

爱的艺术弗洛姆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9-09 01:18:31

1. 爱的艺术弗洛姆经典语录

1、爱,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易享受到的一种生活情趣,也不是与一个人达到的自我成熟度毫不相干的身外之物。

2、大多数人都把爱的问题看成主要是被爱的问题,而不是看成主动去爱和爱的能力的问题。于是,爱的问题就被误解为:如何能被爱,如何变得可爱。

3、人们常常把“堕入”爱网时的最初体验和“置身”于爱之中的持久状态混淆起来。他们并不懂得,他们所产生的迷恋,那种证明他们相爱之深的彼此“发痴”的状态,实际上可能只是证明了他们先前的孤独程度。

4、成熟的爱是在保存人的完整性、人的个性条件下的融合。

5、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并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被剥夺,而是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财富、我的能力。

6、给予自己的生命力,给予自己的爱的能力,亦即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发对方的生命力,以自己的全身心的爱的能力去引发另一个人的爱的能力。

7、爱还包含着关心、责任、尊重、认识。

8、爱就是对我们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主动关心。你爱你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也为你所爱的东西而努力。

9、没有认识就不可能有尊重;没有认识的引导,关心和责任将是盲目的;没有关心的推动,认识也是空虚的。

10、如果我真的爱上一个人,那么我也一定爱所有的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

11、不成熟的爱说:“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说:“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12、母爱是我们来到人世的源地,她是自然,是土壤,是海洋。父亲则代表思想的世界,人造物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旅行和冒险的世界。

13、最后,一个成熟的人逐步达到这一点,他是他自己的母亲,也是他自己的父亲。

14、母爱不仅要保护孩子的生命和成长,还要给孩子逐渐灌输对生命的热爱: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美好的,做个小男孩或小女孩是美好的,而不仅仅希望活着就是了。

2. 《爱的艺术》中的这句话是什么含义啊

1、因为不了解而在一起,因为了解而分开这句“格言”好像流传很久了,理论依据是“距离产生美”,所谓“远看一朵花,近看一团麻”。2、我们分手是因为:有缘无分缘分是佛教概念,很深奥,是因果律的一种。现在拿来说爱情,其实借用的意思很浅薄,就是说在千人万人中怎么就遇见了一个你,相遇相知相爱,太不容易了。可惜,太多不可抗拒的因素让我们不得不分离,这是宿命的结局,这不是我们的错,这是命运的错。看似是现代人说道理,其实和古代人排生辰八字没什么区别。爱得痛苦,爱得不顺利,不反思自己的原因,倒去推咎于命运,说缘分不可捉摸。这就像小孩子被绊倒了,不说自己不当心,却去打凳子,骂它挡道。不好的爱情都是有原因的,找出真正的原因才是正道,而不应怨天尤人,推说命运和缘分。3、找一个爱你的人,忘了你爱的人在这句话里,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肯定不是一个人。“情愿找爱你的人”,倒是挺讲究实惠的,只接受,不付出。只是没听说过分裂生活的人会得到幸福。而且,爱情好像还不完全是做生意,赢利大于成本,就赚了。恰恰相反,爱情就本身而言,爱人比被人爱更值得祝福。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的名着《爱的艺术》中说:“好的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因为‘给’比‘得’更加快乐。”爱无能是现代社会的流行病。如果你能真心爱上一个人,真实地在为爱受苦,那么,恭喜你,你的身心是健全的,你的痛苦还不是满世界无人可爱的绝望。被不被爱是无法强求的,但首先,拥有爱的能力就是值得祝福的。4、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第三者在刚成为第三者的时候经常这么说,但是后来大多哭着喊着要“天长地久”。自欺欺人,有什么意思?爱情中的独占欲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本能,当你是进攻者的时候你忙于准备炮弹;等到爱情变老,你想到防守的时候,你多么渴望那座安全的“围城”啊。5、男人不该让女人流泪男人不是救世主,女人不是泥娃娃。在爱情中,包容、谅解是应该的;但是无限制的、绝对的要求也是不合理的。只有“平等”,人之间才能产生健康、深沉的爱情。女人的感情较男人脆弱,男人则大大咧咧一些,要男人完全照顾女人的心思,巴尔扎克有一个比喻:“好像要大猩猩去拉小提琴。”小有磨擦,流点眼泪对女人来谙情感的宣泄。要一个女人不为爱情流泪,那会苦恼死她的。6、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难道女人都是受虐待吗?其实,女人只是不喜欢那些刻板、笨拙、没有情趣的家伙。相对而言,“坏”的男人有意思一点。但这个“坏”应该是有特殊含义的,就是那种旧电影里的——女主角含羞转身,拿手指戳了一下男主角的脑袋:“你这个人,真坏!”真正的坏男人是很可怕的,聪明的女人很快就会嗅出气味,及时脱身。而那种假坏,俗称“扮酷”的男人则很快会成为女人的“呕像”。

3.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是德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着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三十二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着最着名的作品。

艾里希·弗洛姆,着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

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迦诺。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无意识里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着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论不服从》《存在的艺术》等。

在《爱的艺术》中弗洛姆通过爱的理论、西方社会的爱及瓦解、爱的实践向我们讲清楚了人类社会爱的本质及实践方法。

一、爱是一门艺术吗?

爱是一门艺术。艺术是什么?

艺术是一种长期修行的技能,是需要刻苦努力才能获得的才艺。

爱作为一门艺术,是需要学习和努力的。

如果我们想知道如何爱,就必须遵循我们学习其他任何艺术的同样方法,诸如学习音乐、绘画、木工或医学技艺及工程艺术的方法。

但多数人为什么认为爱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能力?

首先,很多人把爱当成被爱和如何惹人爱的问题。前者去追求外在的声名金钱地位,后者学着使自己富有魅力:减肥瘦身打扮时尚。"大多数人的可爱,不过意味着适于大众的爱慕和性吸引力的融合。"

其次,人们认为爱是简单的,困难的是寻找正确的爱的对象,或者被爱。这种态度的部分原因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

把爱当成选择而不是能力,与时代有关。西方婚姻按照习俗缔结,讲究政治联姻或者财产巩固,东方也是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爱情被降到了次要位置。自由恋爱还是近代的事,

再者,文化的影响,现代文化以购买欲望、消费主义和互利交换为基础。在交易盛行和奉物质财富为首要价值的文化中,人类爱的关系也遵循商品交换的市场规律。

"吸引力"意味着在人格市场上被人爱慕和供不应求,是"紧俏货"。但我们还要知道,一个人的魅力取决于时代在体魄和精神上的风尚。

正如,人们从爱慕有文化的人、诗人,到追逐国企私企老板和一切形式的明星有钱人。西方也是如此,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个喝酒吸烟、粗犷性感的姑娘是有吸引力的,今天的风尚是要她们懂得更多的家庭生活和娇羞矜持(美国1950年代)。

同时,爱的匮乏,害怕寂寞导致人们把短暂愉悦的激情快感当作爱。

作者认为爱的学习要有理论和实践。正如所有的艺术一样。

因为艺术是一种技能,是复杂的学习。需要学习规范、需要专心、耐心、需要对所学艺术的最大关注。还需要能独处耐得住寂寞,学会聆听,保持敏感、需要机警的平静心态,更需要学会与客体保持距离,克服自恋,学会客观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人和事物。

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需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去学习。人既要学习爱的理论,也要在爱的实践中学习。但是现实情况是人们尽管对爱情如饥似渴,却又缘木求鱼,认为成就、名誉、金钱、权力比爱重要,几乎所有人都在用全部精力追求这个,也难怪没人来学习爱的艺术。

二、爱的理论

在爱的理论中作者循序渐进向我们讲清楚了人们为什么需要爱,爱的本质以及父母之爱,兄弟之爱、两性之爱、自爱及上帝之爱。

爱产生的基础在于人有分离焦虑的体验,希望通过结合来克服分离焦虑。人----所有时代和文化中的人----面临着完全相同的问题:如何克服分离,如何达到和谐,如何超出个人生活并发现一致。

人最大的天赋是理性,他是了解自身的生命体。他懂得人与生俱来的孤独。对自己短暂的生命历程有所领悟,他对孤独寂寞的认识,对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无能为力的认识,这些都让他感到生命的隔绝和孤独,唯有与人沟通建立连接才能让他摆脱这个囚笼。

与母体共生的阶段是共生性结合,是一种不成熟的爱,与共生性结合相反,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

爱的本质在于"给予"。给予是富有的表现,穷人也有给予之心,只是物质的有限最终阻碍了他给予之心的付出,让他丧失了这份富有的感觉。

给予并不代表牺牲个人的生命,它是一种让渡,是把自身的能量之火,自身的活力传递给另一个人,用来充实对方生命的活力。不是狭隘的金钱或者生命的付出。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传递的是价值感,是关心,是责任,是尊重和了解,而这几点就是爱的本质。

爱是关心。对爱的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你说你爱花,但是你却不给花修枝浇水,那就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爱的本质是为某物而"劳作","促使某物成长',是一种主观努力,是选择,是态度,也是能力。

爱是责任,是出于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表达或未表达出来的要求的满足。比如父母对孩子的身体的关怀,成人对一个人精神需求的关怀。

爱是尊重,没有尊重的爱是支配和占有,是控制。尊重就是按照其本来面目去发现一个人的个性。客观理性,不参杂个人想象,不害怕不畏惧。尊重就是没有剥削,不是对对方另有所图。

爱是自由之子。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爱。

爱代表着智慧和能力,亚当和夏娃偷吃的禁果就是智慧之果,从那以后二人有了羞耻之心。"没有被爱重新结合的分离意识是羞耻感的来源,同时,它也是有罪感和焦虑的来源"。

爱是对他人的主动的观察力。在这种洞察之中,我们渴望了解自身和生命的秘密。我们渴望由结合而平息对独孤的恐惧和痛苦。

为了达到爱的和谐,体验生命的秘密,我们追求兄弟之爱,两性之爱,上帝之爱。

爱是一种能力,一种精神力量。如果真正爱一个人,就会爱所有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他可以说,"我因为爱你而爱每个人,我通过爱你而爱这个世界,我由于你而爱我自己"。

人们对自己的生命、幸福、成长、自由的肯定来源于人们爱的能力,即来源于爱护、尊重、责任和了解。倘若一个人能够卓有成效地爱,他也会爱自己;倘若他仅能爱其他人,他便根本不会爱。

自爱不是自私。自私者不能爱他人,所以也无法爱他们自己。

过分"无私"的爱实际上是一种控制。"自私"的爱也是一种变相的控制。是为满足个人私欲。

最后说到的上帝之爱虽然是宗教形式的爱,但本质也是为缓解分离焦虑,希望在信仰中达到和谐统一。

三、当代西方社会的爱及其瓦解

资本集中和现代工业化大生产让人们失去个性,沦为生产工具,被支配被剥削。社会因而变得疏离、异化。人类已经远离自然,沦为机器的附庸。尽管每个人似乎离得很近,却陷入严重的不安、焦虑和内疚。

这是商品社会的弊端,严格的官僚主义化的机械的工作程序,使人们意识不到基本的欲望,意识不到对超越和统一和谐的渴望。消费主义和娱乐至死的精神,被用来克服人们的绝望。现代人已经进入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的那种景象:丰衣足食,但没有自我。人们的联系都是虚有其表。因为"个人有了感知,社会就会骚乱"。快乐在于消费的满足,今朝有酒今朝醉。世界是一个供我们消费的庞大对象,我们是乳儿,永远期待希望又永远失望。这段描绘仿佛是全世界现代人的精神地图描摹。

文章介绍了几种非理性的爱,比如偶像崇拜的爱,伤感之爱,投射之爱,同时揭示了为什么上帝已死,人类失去信仰与上帝之爱破裂。以及近代的宗教复兴是如何把对上帝的信仰转化成了让人们更好地适应竞争的心理学手段。说来还真是讽刺啊。

四、爱的实践

1、爱既然是一种艺术,它的艺术途径是什么?

艺术是一种技能,是复杂的学习规范、需要专心、耐心、需要对所学艺术的最大关注。这是讨论爱的艺术的前提。

掌握一门艺术的前提是,在学这门艺术之前,必须学习大量其他东西----而且经常是看起来无关的东西。任何渴望成为艺术主人的人,都必须从其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由实现规范、专心、耐心开始做起。

要规范务必:早起,不沉溺于不必要的奢侈生活中,努力工作。这个有点死板,但一切有益身心的,必定是符合人性的,即使在开始时要克服一定的阻力。

专心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处,能够做到一个人什么也不做时的怡然自得,且慎独。这样就需要用到冥想和调息。

同时人要学会沉浸当下专心致志。在自己所做每件事上都专心,此时此刻就把当下的活动视为唯一最重要的事情,心无旁骛。只有如此方有愉悦感产生。爱也是如此,专心致志首先意味着要学会倾听。

对自身不敏感的人无法学会专心,只有修炼做到机警的平静状态才可以。同时要向品格高尚的人看齐。

以上就是任何艺术实践所需要的东西:专心耐心专注力,敏感平静、身心合一。

2、通往爱的艺术的途径:

爱的主要成功条件就是首先要克服自恋。不要有虚假自我,也不要用虚假眼光和想象去看到这个世界,要从事物的本来面目客观去观察。(关于自恋型人格可以参考上篇文章《母爱的羁绊》)

要理智而谦卑。

同时要有信仰,信仰在此指能区分理性和非理性的信仰。理想的信仰根植于有创造性的理智和情感的活动。理性信念并不仅存在于思维和判断,也存在于人际关系。

信念是任何一种深厚友谊和爱情所必不可少的品质。对另一个人的信心意味着肯定他的基本态度、他的人格核心、他的爱的可靠性和不变性。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类尊严的尊重是自身的一部分,不会轻易改变。

只有自信的人才能信他,信任他人是信任的最高峰。为此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潜能就是让孩子相信自己有潜能,爱的潜能、幸福的潜能、运用理智和才能的潜能。相信他们并为之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教育的对面是管制,它建立在缺乏对孩子的自身潜力发展的信念基础上。认为只有成年人对孩子灌输合理的东西,才能帮他抵制不合理,才能变成好孩子。

非理性信仰根植于权威,屈从于权力。理性信仰的基础是创造性。真正的信仰需要勇气和冒险,孩子的信心和勇气是随时可以培养的。只有当孩子得到足够好的爱才能拥有生机活力和信心。

爱是一种精神活动,爱的能力需要强烈的情感、头脑清醒、充满活力的状态,需要思维敏捷、感觉灵敏、活用眼和耳,避免思想上的懒惰。爱与生活和艺术创造是不可分割的,在其他领域没有活力,在爱的领域也就没有活力。

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唯一合情合理的满意的答案。为此相应的也要改造社会。这个答案可能会在《健全的社会》找到。

作为一个个体,最重要的爱的能力就是发展自己的个性,尤其父母要言传身教,自己是否活得开心有活力,孩子是一眼就看得到也感受得到的。其次要相信孩子,为他们创造适宜的成长条件。

最重要的就是觉知这一切。爱是自由之子,一切以控制占有和剥削的爱都不会长久。

4. 如何理解和评价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心理学的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的文本是《爱的艺术》第二章第一节。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在弗洛姆看来,心理学这门学科存在的目的指向是什么?我们能通过心理学来得到什么?他认为,德尔菲“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揭示了心理学的全部渊源,正是出于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强烈愿望,我们才会以人为对象展开研究。 但是心理学是有局限性的。在他看来,我们不可能仅仅通过心理学来实现对一个完整的人的认识。通过心理学获得的知识是由思想传导的知识,而“对生命的了解不是通过思想传导的知识,而是通过人唯一可以使用的方式——通过人与人的结合”。而所谓人与人的结合也就是“爱”。“在爱情中,在献身中,在深入对方中,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我们双方,发现了人。” 所以,心理学的学科理想只有依托“爱”才能实现。这样的话,心理学是不是完全没有存在意义呢? 并不是。弗洛姆一开始就主张,爱并不排斥技艺(art)。爱情的积极性包含很多要素,比如给,比如关心,比如尊重,比如了解,等等等等。要想具备这些要素,则需要对人进行客观的研究和理解,而这显然是隶属心理学的范畴。可以说,如果没有心理学,我们是无法具备正确地去爱的相关要素的。所以,“心理学的知识是实现通过爱情达到全面了解的一个条件……只有客观地认识一个人,我才能在爱中了解他的真正本质”。 总结一下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学来获得“爱的技艺”,进而通过爱在人与人的结合中,实现对人的真正认识。而这种对人的认识,正是心理学所不倦追求的那条可望不可即的地平线,所以唯有将“爱”作为自己的归宿,心理学自身的学科理想才能得以实现。

5.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过:“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这是什么意思爱和人类生存有什么关系呢

好的 我已发送 。 注意 查收。
《爱的艺术》 弗洛姆
作者简介: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他1922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着作有《逃避自由》、《寻找自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使命》、《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对人的破坏性之研究》、《爱的艺术》等。
一切时代文化中的人,永远面临着一个如何消除孤独、达到与他人结合的问题。“自恋”的方式不可取,惟一可行的办法在于同他人建立起一种融洽的爱的关系,培育自己“爱的能力”。这种爱是“创发性的爱”,是一个人的潜力充分得到发展的结果,是活生生的生命的流露,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他强调必须把培育创发性的爱同培育创发性的人格结合起来。这只有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才能形成,所以,要把培育爱的工作纳入到改变现行社会制度的斗争中去。
希望采纳

6.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所说的个人的辩证法的爱情经历是什么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关于爱是什么,为何我们需要爱等问题,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当代心理分析学家弗洛姆有着不同于一般人对爱的诠释,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爱的艺术并非是一本教人学会如何爱的情爱圣典,而是关于指导人生意义的心灵哲学类书籍。千万不要误以为看了这本书,就学会了爱,爱不是公式,不是操作手册——很多人因为报有这样的误解翻阅这本书后感到很失望,另外一些人则因为同样的误解而错过了这本书。在《爱的艺术》开始处,弗洛姆就指出爱是一门艺术,而不只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堕入爱的情网,falling in love,并不能称为真正的爱情。真正持久的爱情(being in love)具有几个必备的要素(给予、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首先,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陷入爱情时那种失去自我的狂热的爱恋在弗洛姆看来实际上是一种热情的奴隶,他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消极性. 爱是一种类似艺术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后天的学习与修炼,与人的精神修炼的成熟度有关。这种学习不是象掌握一门工具、或了解一门知识那样学习,而是象禅宗的艺术一样,弗洛姆从“激进的、人道主义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把“爱”看作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统一的巨大力量。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的一门艺术,读后感《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弗洛姆认为,成熟的爱情,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在爱情中出现了两个生命合为一体,却依然保持两体的怪现象。“荒谬的是,保持孤独的能力是具有爱的能力的条件。” 弗洛姆认为爱情的第一要素是“给”,而不是得。一个人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同时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他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因此他的给同时也包括了使接受者也成为一个给的人,而双方都会因为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在给的行为中诞生了新的东西,给和得的人都会感谢这新的力量。这一点表现在爱情上就是:没有生命力就是没有创造爱情的能力。下面我说一下我对爱的理解,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也像上了发条的时钟一刻都不敢怠慢。这就使得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无形的压力,爱可能是缓解这种压力最好的秘方,当然我说的爱不仅仅是爱情也包括友爱和亲情。暂且不说这爱到底用不用理论性的学习,先感觉一下自己有没有感觉到孤独,如果有的话不妨找自己的朋友、家人好好聊聊,虽然不会有很明显的改观,但至少会感觉身边还有人关心、关怀着自己。至于爱情我认为可遇而不可求,没有爱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没有爱而去爱,与其有三两次的being in love 不如有一次的falling in love 。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7. 《爱的艺术》是谁的着作

艾·弗罗姆(1900~1980),美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22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次年入慕尼黑大学研究精神分析,并在柏林精神分析学院接受训练。1929年在法兰克福精神分析学院和法兰克福大学任教。1934年移居美国。
先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他撰写了大量着作,阐述他的新精神分析学。除《爱的艺术》外,主要着作有《基督教义的发展》(1931)、《逃避自由》(1941)、《心理分析和伦理学》(1954)、《让人占优势》(1960)、《为自己的人》(1961)、《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1961)、《在幻想锁链的彼岸》(1963)、《遗忘的语言》(1965)、《心理分析和宗教》(1967)、《革命和希望》(1968)、《分析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理论》(1970)、《对人的怀疑情绪的剖析》(1973)等。
在这些着作中,弗罗姆表现出他独特的世界观和思想,他把自己具体的世界观称为规范的人本主义。他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贡献也就在于他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他论述最多的也是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问题。 埃里希·弗罗姆所着的《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着。这部着作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仅英文版就发行一百五十万册以上,这在西方──就理论性专着而言──是罕见的。此书畅销至今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着最着名的作品之一。据估计各种文字的读者加在一起约数亿人次。影响遍及世界各地。该书目录如下:
前言 第一章 爱是一门艺术吗? 第二章 爱情的理论
(一)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三)爱的对象
(1)博爱
(2)母爱
(3)性爱
(4)自爱
(5)神爱
第三章 爱情及其在当代西方社会的衰亡
第四章 爱的实践
附录
埃里希·弗洛姆生命中的爱
一回忆弗洛姆的一生

8. 弗洛姆的哲学观点阐述爱的本质是什么

弗洛姆的哲学观点阐述爱的本质是给予。
只有把爱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可以摆脱孤独感和恐惧感,达到人与自己,他人,社会的和谐相处。爱在本质上是给予,它的基本要素包括了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在实践上,除了具备一般艺术修养所需要的纪律,集中,耐心和兴趣之外,还需要爱的艺术所独有的摆脱自恋,拥有信仰和积极活动这三要素.虽然弗洛姆爱的哲学的初衷和构想都是美好的,但是他的理论还是存在局限性的,具有乌托邦的性质.

弗洛姆认为他论述了爱不仅是情感,也是一种能力和一门艺术的思想。通过与他人建立联系来消除孤独感的方式是很难经过时间考验的,因为爱的本质是“给”而不是得,如果你想欣赏艺术,那你首先得有艺术修养,你具备了爱的能力才有了“给”的能力。“给”并不代表对方是你帮助的对象,而是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看待对方,保持谦卑的理智,尊重对方作为人的独立性,客观的认识、了解对方。

9. 弗洛姆爱的本质是什么

爱的理论和实践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是具有创造倾向和成熟人格的人的一种能力 ;爱的本质是“给予” ;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 ,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掌握爱的艺术 ,既需掌握理论 ,又要亲身实践 ,并终身为之努力。研读《爱的艺术》 ,对促进我国的道德建设、引导国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大有裨益。

阅读全文

与爱的艺术弗洛姆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2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