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科幻作品蕴含人对未知的向往,科技和艺术该如何互相促进
社会进步得这么快,人均GDP逐步增长,城市化进展如此顺畅,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比如说,我们从几十年前的黑白电视到现在甚至是很薄可以弯折的彩色电视……但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会发现这当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的提升。
三、科技建筑,3D打印可以更人文
上海有一座图书馆建成了,但是特别之处在于这并非人工建筑,全程由机械手单独完成,不仅如此,要完成这样的作品却是非常不容易的,要做出充足的准备,比如电脑测算还有新材料的使用。由于是技术刚开始投入应用,图书馆仅仅是很简单的一个半球形设计,其实我们可以让科技创作出更有异域风情的建筑,也许这是不错的结合。
❷ 在设计中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浅析科技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设计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是文化的一部分,自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既与艺术、科技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从广义上理解设计,其最基本的意义是计划,即为实现具体的目标而建立的方案;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它包含社会、科学和经济等多重意义的构成形式,体现了从构思、行为到实现其价值的创造性过程。艺术设计,之所以有“艺术”二字,也就是她是具有一定艺术成分和艺术意义的设计,具备一定的审意义。与以往作为造物艺术的设计又称作“实用艺术”,表明它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具有艺术性取向。实用艺术是与纯艺术相对而言,纯艺术可以抛却功利,直追情感和精神,而作为实用艺术的设计却似乎只能兼顾艺术,但它们的外显方式有时却惊人的相像,设计在某些情况下也能表现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随着设计本身的发展,一些设计领域如观赏类工艺制品,逐渐从“实用”中分离出来,具有了更强的形式感和美学意味,从而使其具备了纯艺术特征;另有更多的设计领域在设计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实现着自身的艺术化。设计溯源,从文化的初始,制造就伴随着对美的追求,从本性使然到理性求索,设计行为始终在现实和理想间寻求生活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艺术源于实用,实用又趋向艺术,满足现实,人们完善造物,追求理想,人们迈向艺术,这就是设计发展的路径和总的方向,可以说设计和艺术密不可分,设计艺术是艺术的一种特殊呈现方式。
科学和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不分离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既是一位哲学家又是一位科学家,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但他们同时又是科学家、发明家、建筑大师。达芬奇早在四五百年前就设计了最早的飞行器。1986年5月,斯图加特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展览展出了他过去设计的许多机械模型,至今仍然被设计师视为典范。他们是艺术大师,但他们懂得科学,也是科学大师,之所以能发明创造出那么经典的作品,正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是艺术与科学的综合体。
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设计学科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产生和演进,始终没有离开与科技和艺术之间进行的抉择和判断,从某种角度理解,现代科技的进步直接促进了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横跨文理两科,涉及科技、人文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与艺术、与科技的关系都非常紧密,其学科特质显示其有着相对特殊的思维、行为模式,以及相应社会价值判定系统。
艺术设计总是受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影响。科学技术影响和作用着艺术设计的具体实现形式。第一种销售量超过百万件的产品是托内特设计的托内特椅子。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当时着名的小酒店椅子,就是由于当时托内特工厂发明弯木鱼与塑木新工艺而引起的直接后果。科技作为设计人员实现其设计思维和理念的必经途径,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各种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法促使了技术对艺术设计创造起到直接影响,如各种优质钢材和轻金属的应用被应用于设计中,产生了德国设计大师密斯.范德罗设计的钢管座椅,那样轻巧、现代的外观造型,让消费者充分体会着技术科学生活带来的愉悦感。
当今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共荣,科技的进步使世界不再孤立,是人们不在封锁。整个世界已经是一个大家庭了。是什么原因让人们之间没有了距离,是经济是网络是交通,归根到底是科技。今天看到这样的一句话“网络在不断的拉近人们直间的距离,而设计却使劲的拉开人们之间的距离”。仔细回味着句话,可以悟出很多设计和科技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科技的目的是什么,科技的成果又会带给人们什么。设计又是什么,设计又是为了什么。创意为民设计为公. 没错,设计就是在创新在不断的追求艺术与实用的结合。不断的求同求异,最宗旨的目的也是使生活更美好,科学与设计是统一的。
❸ 举例说明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
1.鸟巢
这些设计无疑是非常大胆的
但在现代却可以实现
鸟巢光是钢管的焊接技术就是超群
(3)设计思维如何将科学艺术融合扩展阅读:
艺术设计乃是一个技术和艺术融通的边缘学科,其内涵虽然也渗透到实用的造型计划中,但主要是指实用的美的造型计划。本文对艺术设计学的形成和发展、性质和特点、内容以及艺术设计训练的终极目标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并指出艺术设计学必将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和多学科的协作,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对于艺术设计的需求,为人类提供适合现代的、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艺术设计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发展态势强劲。经教育部批准增设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全国有数百所高校。但很多学校由于缺乏合适的教材,无法开出艺术设计历史和理论课程。针对这一状况,东南大学现代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凌继尧教授和全国工艺设计学会技术美学分会会长徐恒醇教授撰写了本书。
全书共有10章,系统阐述了艺术设计的生成和历史发展,详细介绍了艺术设计的有关理论及其各种流派和人物活动,对艺术设计的形态构成、功能定位、审美创造、市场开发等问题有深刻的思考。本书论述清晰,资料翔实,体例恰当,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理想教材,也可作为艺术设计工作者的参考书。
参考资料:网络-艺术设计学
❹ 设计概论:艺术性和科学性如何在设计中体现
艺术性以及科学性在设计中最大的体现就是把艺术的美感以及科学的现实感,更好的相融合在一起,体现在设计作品当中,这样能更更加发挥它的美感以及实用性。
❺ 如何理解设计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
设计的本质就是要通过适当的外部形状、色彩充分但不夸张地、真实而不虚假地表现出产品的内涵。
设计不是艺术。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但是设计不同。特别是现代的商业包装设计。设计并不能仅仅根据设计师的好恶来创作,不能像艺术家那样随心所欲地创作。一个好的设计师必须对时尚潮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受众的接受能力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对设计对象的需求具有很强的理解力,并将其感受应用于设计当中。
❻ 什么是设计为什么说设计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
设计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施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活动。设计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时又需要艺术来表达情感。于是,设计也就成了艺术与科学的载体。
艺术与科学都把设计当成是自己的载体
现代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载体。艺术家在自己的艺术王国里,千百次地找寻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点;科学家也在自己的科学世界里,千百次地找寻科学与艺术的切入点。从艺术与科学各自的发展历史看,它们都是源于一个出发点,不论中间有着怎样的殊途,最后又不约而同地走向一个终点——创造。而设计,正是一种创造。设计,要求科学技术支持人们对事物(或者物体、产品等等)功能(物质性)的最大需要;要求艺术支持人们对事物(或者物体、产品等等)美学(精神性)的最大追求。而且这种要求还在经常不断地发生变化。于是,人类的需求,成为设计的原动力;设计,也就成为艺术与科学的载体。艺术与科学在设计这个统一体中,充分证明了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个硬币的两面”。
艺术的挑战促进科学的更快进步
艺术总是在向科学发起挑战,也就是说,人们的精神追求,总是要求物质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和体现。而科学又总是以自身的进步,不断地响应着这种挑战,来支持和体现美的设计艺术。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最早的英国,迅速地成为“全球车间”,为了扩大世界贸易,于是就有了1851年举办国际博览会的需求。博览会的巨型展厅,通过设计这个载体,把艺术与科学紧紧地拉在一起。由一名园艺师来设计的展览大厅,后来被人们称为“水晶宫”的建筑,就成了艺术与科学的一种组合体。科学技术也很快回应了这一挑战。当时,钢铁和水泥已经大量生产,正好为建筑提供新材料并促进技术革新,使建筑走向具有前所未有的面貌——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因此,一座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的水晶宫展现在人们面前。
科学技术的大胆创新
当然,科学也不是永远被动地接受艺术的挑战,科学也在积极地诱导着艺术的大胆创新。当人类刚刚迈进汽车时代的门槛时,设计最简陋的汽车,也很快就取代了设计最精妙的马车,工业化满足了人们的实用主义心理。于是,科学开始刺激艺术的灵感,要求艺术与自己连起手来,为工业文明带来的巨大变革,创造更美好的产品。
艺术与科学联合开创新纪元
艺术与科学的紧密结合并没有到此停止,当人类从工业社会突然迈进信息社会门槛的时候,艺术家与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发现,艺术与科学竟然同处一个载体中,以至于达到密不可分的程度。这种密不可分的现象,几乎遍及艺术与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舞蹈、音乐、绘画、戏剧、影视……一切视觉艺术都离不开新技术,有了新技术,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加绚丽多彩。艺术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创造更新、更奇、更异的艺术效果。科学也同样离不开艺术,它需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证明和推销自己的新技术,借助艺术来增加新技术的高附加值。信息社会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艺术与科学开始在这个广阔的新天地里,上演更加引人入胜的一幕。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一切现代艺术设计,又争先恐后地在这场新的“艺术+科学”的运动中,充当着开路先锋。
综上,我们就不难发现,艺术已经融入到科学之中,科技也披上了艺术的盛装。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在今天这个大融合的时代,都是离不开设计的。设计成就了他们自身无法完成的梦想。
❼ 如何理解科技美与艺术美的融合
艺术是民族的,科学是世界的;艺术是专有的,科学是通用的;艺术是完整的,科学是缺损的;艺术是冲动的,科学是冷静的。
尽管艺术和科学有着显着的区别,却也不能抹杀它们悠久而密切的关联。艺术创造和科学创造具有不少共性,共性之一就是这两种活动都要对大量材料进行精细的选择。
科学一般不愁没有足够的猜想和假说,问题是怎样才能从那浩若洪流的猜想和假说中筛选出思想的真金。可以说,科学创造的难点就在于对大量可能性的筛选。所谓科学天才,其实也就是善于选择的人。而艺术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位诗人说:“选择——这是诗的灵魂。”一个中等诗人也能写出好的诗句,困难的是消灭诗中败笔。也就是要善于舍弃。一位艺术家说:“雕塑的杰作也就是一块去掉了多余部分的石头。”困难的是哪些是多余部分的石头,也就是要善于剔除。其实,舍弃和剔除只不过是选择的另一面。舍弃了败笔就意味着选择了妙笔,剔除了多余部分就意味着选择了精美部分。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是通过浩瀚的方案之海驶向唯一答案的。
艺术创造和科学创造的共性之二,就是这两种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反熵”特性。所谓“熵”,可以定义为混乱程度的量度。在物质系统的各种变化中,有着向最大熵值变化的趋势,也就是说,物质变化的最大可能性是趋向混乱状态而不是严整状态。所谓反熵,就意味着创造秩序。艺术创造和科学创造的价值就在于获得某种有序的状态。科学家的智慧使自然界的混乱状态变得井然有序,而艺术家的天才则使个人的模糊感受变得有条不紊。可以说,音乐就是有秩序的音响,绘画就是有秩序的线条,雕塑就是有秩序的形体,诗歌就是有秩序的语句。所谓艺术规律,其实就是艺术的秩序,也就是艺术家反熵活动所遵循的信条。科学家的基本工作也是从无序创造有序。门捷列夫把看来纷乱不堪的各种元素排列成令人一目了然的元素周期表,哥白尼把原先理不清头绪的太阳系排列成以太阳为中心、行星各行其道的严整星系,而达尔文则把令人眼花缭乱的生物世界编结成一个上下相衔、左右关联的“生物树谱”。他们在发现真理、创造有序的同时,也就发现和创造了美。可以说,元素周期表、日心说和生物树谱都是科学家的反熵活动所造就的美的精品。“反熵”沟通了科学家和艺术家各自的创造活动。
艺术和科学各有其个性,又有着共性。“鉴赏美学”课程则是从审美的角度探讨艺术和科学,展示人类两大文化领域的共同美。这是一门崭新的美学课程,也是一门崭新的美育和素质教育课程。不过,它既不属于探讨美的原理和规律的理论美学,也不属于诸如技术美学、工程美学、建筑美学之类的实用美学,可将其定位于对艺术美和科学美进行比较和鉴赏的一种推陈出新的美学学科。
这门课程并不是艺术、科学和美学的简单叠加,而是三者的交叉和融合;它也不是艺术美学和科学美学的简单叠加,而是对艺术和科学进行综合把握和重新提炼,并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展示艺术和科学的共同美。
许多美学问题并不仅仅和艺术相联系。例如,黄金分割问题就是一个与科学、艺术、美学都相关联的问题。这一问题作为美育的内容,必将涉及科学和艺术这两大领域。黄金分割本是一个数学比例,2000多年来,这一比例对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理论美学、形式美学、实用美学等等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既显示出艺术美,又显示出科学美。
黄金分割原理最初运用于建筑和雕塑。公元前4世纪建造的古希腊帕提侬神庙,其高大严整的大理石廊柱,根据黄金分割法则分割庙宇的高度,显示出庄严肃穆的美感。世界上许多着名建筑,诸如埃及胡夫大金字塔、印度泰姬陵、中国故宫、法国巴黎圣母院等等,在构图设计方面,都有意无意地运用了黄金分割法则,以图取得造型美。古希腊女神维纳斯塑像和太阳神阿波罗塑像,为了使其形体更美,都有意加长塑像的双腿,也是为了符合黄金分割法则。后来,这一法则又被用于绘画艺术,例如布洛克的《山林女神奥利雅得》、普珊的《睡着的维纳斯》、委拉斯贵支的《维纳斯与丘比特》以及中国着名画家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等,都是经过画家的精心构思,把作品的主题重心设定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从而获得动人的美感效果。
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方面,黄金分割法则的应用更为广泛,它似乎有着难以理解的魔力。一座建筑物的立面结构,一组建筑群的平面布局,飞机机身和翼展的长度比例,汽车车厢的三维度比,以及窗框、衣柜、写字台、玻璃板、讲义夹、学生证、扑克牌、香烟盒、火柴盒、名片、照片、电视机屏幕等等大量采用矩形外形的物品,往往使其宽度和长度的比例符合黄金分割法则。科学中也存在美——黄金分割问题就是这一论断的着名例证。这属于科学美之中的“比例美”。除此而外,科学领域中还存在着其他丰富多彩的审美内容和形式。
艺术和科学在文艺复兴运动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的分化和断裂,在某种意义上说,促进了它们各自的发展。这400年,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都堪称人类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不过,与人类早期艺术和科学浑然一体的情形不同,今天所呼唤的二者在更高层次和当代水平的复归与合流,必将使人类文明迈出空前巨大的步伐,实现本质意义上的飞跃。实际上,艺术和科学在历史上的分化和断裂,无论从实质上还是从现象上来看,从来也不是绝对的。二者看似遥远,却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以降,尽管艺术家能在科学领域有所成就的情况极为罕见,可是保持着某种艺术爱好的科学家却并不绝无仅有。
原本浑然一体,后来分道扬镳的艺术和科学,近百年来,其复归合流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了艺术和科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时代。自20世纪初叶以来,不仅一系列交叉学科和综合艺术应运而生,而且艺术和科学相互沟通和重新综合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在当今时代,离开科学思想和科学家的形象,就无法想象会有一部新的《人间喜剧》问世。一位文学家说:今天“如果诗人听不到血液循环系统中海拉克里特宇宙和示踪原子运动的音乐和节奏,他就不是当代诗人。”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须要向对方吸取营养。当代尖端的科学技术正在促进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发生革命性变化。乐器数据库可以使一位音乐家在控制台前代替一支大型交响乐团演奏;电脑也能广泛地用于音乐演奏,又能应于弈棋、绘画、雕塑以至于文学创作和艺术作品分析等等。科学正以空前巨大的步伐进入艺术领域。
当代艺术也正积极地向科学领域渗透。住宅建筑、园林建设、各种工业品以至于航天飞机的设计,无不体现着当代人类的审美情趣。其历史并不长久的科学美学已经分化出理论美学、实用美学、鉴赏美学等等不同的门类,从科学和艺术的综合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工程美学、建筑美学、装饰美学等等,正在建构科学技术美学的完整学科体系。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协同论以及耗散结构论等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不仅已经应用于艺术创作和研究,同时也把艺术作为素材用以自身的丰富和发展。
艺术和科学之所以能够沟通和融合,其本质因素在于:无论艺术,还是科学,都是通过某种媒介的形式或结构来表现精神意蕴的一种方式。
艺术和科学,是人类创造能力的最显着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最有力的见证。人类之所以称为万物之灵,就在于它具有发现真理和创造美的能力,其他生物从真正意义上来说都不具备这种能力。蝴蝶亮翅,孔雀开屏,不过是为了吸引异性,而它们本身所具有的美,也不过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它们能够利用美,很难说能够创造美。发现真理和创造美的能力,也就如同思维和语言能力一样,成为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分水岭,成为人类的伟大之处。没有真理和美的地方,也就没有任何伟大的东西。而真理的发现要依靠科学,艺术则能带来美。如果综合发挥艺术和科学的优势,必将会促进人类文化的巨大进步。
当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展,观念不断更新的时候,所有传统的思想观念都必将经受考验。那种囿于一域、目不旁视、耳不旁闻的所谓“专家”,绝难适应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和历史进程。当前所看到的艺术和科学的相互引进和促进还只能算是开端,艺术和科学未来的发展进程是不可限量的。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必然要求同时具备对科学符号和艺术形象的综合感知能力和理解运用能力。那么,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弥补传统美育的缺陷,对青年学生进行艺术美和科学美的综合熏陶,便历史性地成为今天教育部门崭新而重要的课题了。
❽ 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学思维的运用
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学思维的运用
环境艺术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与艺术基础之上的,是需要把科学、艺术、生活、文化、政治、自然环境、心理环境等众多知识有机融合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学思维的运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认识数学思维
1、何为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对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在内的所有与我们人类发生 关系的环境,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以科学与艺术的于段来协调自然、人工、社会三类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建筑环境”的相互关系和谐统一,从而形成美好舒适的人类活动空间的设计活动。
2、认识数学思维
思维,设计者把大脑中构思好的设计概念通过符号进行外向化、具体化。在这思维活动过程中,注重思索、观察、发现,强调脑、眼、手和图形的互动。一般认为,艺术家主要依靠其形象思维能力。科学家主要依靠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又被称为感性思维,逻辑思维被称为理性思维。数学自诞生开始便被人类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可以从语言、结构、方法上纵览数学,不难看出数学思维便是理性思维的一种。本文所说的数学思维指一种“用数学的思维”的思维。环境艺术设计的特性必然决定,其设计过程也是一种理性融合感性的过程,人类的思维活动分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活动两种。设计的思维过程就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活动。
二、设计中广泛存在数学思维
数学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数学思维就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原理、方法去进行思维,在事物的数与形的关系中去揭示设计,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数的艺术,一切设计的产品都有一定的数理的规划,如果没有数学思维作辅助,设计物本身将是空洞的。与孔子同时代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形式逻辑的奠基人,提出“数是万物之源”的论点。他还最早发现了在艺术创作和设计中广为应用的“黄金比例”。毕达哥拉斯学派将关学形式的概念确定为数理形式,开创了形式关的先河。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论对古希腊的雕塑和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古希腊大雕塑家波里克勒特以“关是数的和谐”为信条,创造了大量精关绝仑的作品。众所周知的“断臂维纳斯”雕像,从肚脐往上下的比例是以黄金比例1:0.618为基准的。而希腊瓶画以其匀称和谐的比例、饱满的构图、简练且富有弹性的线描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数字被冠以各种文化的力量,在我国,道教图像中的太极图,称之为“1”,“太极又无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干坤八卦中,代表卦象的用代表1和2的数字表示,其五行八卦,均冠以数字以文化力量。北京紫禁城的建筑遵循严格的等级限制,这个等级均已数字,单数为大,双数为小,难为单,女为双,九五之尊便是形容天子的最高权威,为建筑的庑殿顶便是五重檐。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中,里坊之间的长宽比均为九比五。这些无论在单体的艺术创造,图腾形象上还是建筑形式和城市规划上,对数字的运用,自古有之。也一定的说明数学思维在艺术形象的表达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三、环境艺术设计程序
所谓设计程序即是通过合理的划分设计步骤,使复杂繁琐的设计问题变得易于控制和管理,它能在有限时间内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客户提出设计任务书到设计实施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设计大体上可分为五个阶段,即:设计前期,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实施,设计评估。等几个阶段。
四、数字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灵活运用
从上,我们不难看出,设计过程的复杂,以及技术的综合性,那么数字思维可以说必然要贯穿整个实施过程。如何很好的把握技巧点事很关键的。
1、数学思维的形式
环境艺术设计在方案构思阶段,设计师要为自己的设计赋予新的理念,这理念的来源要有载体,便是方案的表达,构思时候首先要从环艺设计的风格上来讲运用一些数学法则,如均衡、轴对称、中心对称、时空坐标等相关概念。这在艺术设计中得以很好的体现。对称的行道树可以给人一种笔直,严肃的感觉,而均衡则给人一种自然亲切的舒适感,古人在园林规划中点石便是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而环境艺术设计中,电视背景墙中心对称化的布局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种数学形式的表达可以给人塑造一种美,建筑中疏密得当的韵律装饰都是一种数学的美感。
2、数学思维的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学思维的运用还体现在数字的直接使用上,如环境艺术中室外绿化,乔木的种植方式,除成行、成列,密植树林之外。草坪上成单株,或三株、五株的种植方式,均衡组团,即使是双数,也很少有对称在一起的种植方式,如图1而在这种单数的数字虽不能用中国传统的单为阳,双为阴,等的思想来阐述,但这种单数的不对称很会给人一种更加强有力的稳定感。而双数字的运用,在家居装饰里也有体现,如家居中的餐桌椅子、床头柜等均是成双的,体现的是一种对称的数字美!这种数字的直接使用,使我们在设计思维的活动过程中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指引。黄金分割比例的使用,自古希腊来便开始沿用至今,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尤其是室外环境的设计中软化和硬化的比最好遵循黄金分割比。硬化便是我们的铺装,建筑小品等施工设计,软化则指绿化和水体的设计。这种环境的黄金分割,在设计方案中如比例失调会造成设计上的缺陷,如软化过多,则人的活动空间过少,硬化过多则公共空间的私密性不够,相时相地以黄金分割比参照,便能起到优化环境空间的作用。在环境设计中正负形的概念来自于几何图案,对比色、同类色、软体与硬体、开场语宽阔,水体与道路,用几何图形去观察,用数字的美感去衡量,便发现正负形还是我们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在手绘表现中一些数学的计算更是能使我们摆脱纯碎感性的绘画。回归到理性的效果表达上来。
五、结语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学思维是不可缺少的思维,只有活用数学思维,才能使我们的设计更能很好的体现宜居和谐的生态价值观。我们只有针对不同的任务,针对不同的任务阶段,充分的发挥我们的数学思维,从而使我们的设计更完美的展现出来。
扩展:
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哪些领域
1 建筑设计领域
建筑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和基本要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建筑设计就是对建筑物本身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优美的外观造型等。建筑设计从整体上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领域之一,其设计的空间形象、装饰的建筑风格以及突出的艺术风格都对一个城市的环境和面貌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反映了人民生活物质文明的高低,也是人民精神文明的基础。
2 城市规划领域
人类居住的城市是由人工环境组成的,人类生存在这个大环境之中,建筑是生存的空间,由此形成了城市街道以及城镇。城市规划一般包含城市发展的性质、人口的规模大小以及建筑物建筑的规模和用地的规划设施等。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在遵循自然经济规律上去进行合理的规划。
3 室内设计领域
室内设计就是对人类居住空间的内部进行研究与设计,它不仅是对建筑设计的深化,同时也是建筑空间设计的灵魂。室内设计一般是根据建筑物的不同性质、不同的环境以及建筑物的相应标准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创造出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空间环境。室内设计的档次能直接反映出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它是人们居住环境的基础。
4 景观设计领域
景观设计主要是对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包括空间街道、空间广场、空间游园、空间绿地等。从环境的构成的不同角度来看,人们既要有舒适的室内空间进行学习和工作,又要有优美的室外环境来陶冶情操和进行自然活动。
5 公共艺术设计领域
所谓公共艺术设计就是在那些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合理的艺术创作,它有别于建筑外部的设计,主要是一些相对独立的艺术创作,比如雕塑和壁画等,这种公共艺术设计能够很好的对城市环境起到一个美化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城市的良好精神风貌。
;❾ 艺术与设计如何更好的结合
想象思维与动手能力结合,本身艺术与设计基本都是在一起的,艺术讲求的是你对某东西的想法,而设计则是把你的想法从虚拟变成实物,设计需要创新。
不过首先你要懂得艺术才能更好的设计,两者才能更好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