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播放战争艺术怎么写

播放战争艺术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2-09-12 05:56:43

⑴ 什么是战争艺术

战争的艺术,一般来说,包括五种纯粹军事方面的学问─战略学、大战术学、阵中勤务学、工程学,以及战术学。
另外还有第六种学问,而为一般人所不认识的,似乎可以叫做“外交与战争的关系”。虽然这一门学问与政治家的关系,要比军人更深。不过这却是不可以否认的,假使说一个低阶的将领对于这种学问是没有什么用处,可是一个军团司令以上的高级将领,则决不可不懂这种知识。它和战争的发生,与战争的指导,都具有重要的关系。
(一)政略:政治家的行为与战争的关系。
(二)战略:在战场上指挥大军的艺术。
(三)大战术。
(四)阵中勤务学:调动军队的艺术。
(五)工程学:要塞的攻守技术。
(六)小战术。
若将"战争"所需学问统称为"军事学",层次区分应如下:
1.科学(技术)
现今军事作战是以军事武器的运用为主,因此军事的根本在于科学技术,
基层所需学习者为技术,须先灵活与熟用各种军事技术。
2.美学(艺术)
已充份掌握技术,并能将技术活用至化境,有如行云流水,
其层次明显较高于纯科学范畴,即"技精而成艺"。
3.哲学(道)
对于军事的运用,已创造自成一家言的军事理论,即"艺精而入道"。
若以数学方式形容:
1.点-->战技(单兵战斗技巧)
个人部分,单一个体在战斗时所运用的技巧。
2.线-->战术(群体战斗技术)
群体部分,自伍至营,结合并指挥群体在战斗所使用的技术。
3.面-->战略(军事战略、野战战略)
亦是群体,自师旅至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统筹各战术予以指挥运用。
4.体-->大战略(国家总体战略)
战争的艺术在于双方所应用的战略计巧.也在于他的结果.更在于在战争中人们明白的事情.同时也让人们知道战争给人民带来了什么.战争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智慧的换算.

⑵ 夷陵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描写战争艺术手法的异同

官渡之战,是我国军事史上不可多得的一次重要军事胜利,曹操胜利的原因其实是人心所向,智谋辅助所得,即“人和”。古代和现代战争的区别在于对“势”的利用,因为古代的人信奉鬼神,人死后还有魂魄,所以战斗的时候强调正义,而当时曹操的军队加强了对这种方式的利用,最终在火烧袁方粮草后大胜,一举多得北方诸郡。
侧壁之战也是上述原因,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三军之中,将旗在,则魂在。曹操在总结侧壁失败原因时,曾这样检讨过自己,自己不是败在孙权刘备之手,而是败在自己的手里,诸君不奋力也,这其实也是老蒋失败的主要原因。(曹操晚年固守地盘,虽有意志消沉之嫌,但更大可能是生养声息,为一举统一天下做准备)
总体上来说,冷兵器时代是人力决定战争的胜负,所以为将者如何领导就决定了可知的结果。(孙子兵法说的蛮有道理的)

⑶ 不朽的战争艺术讲的是那本名着

泽畔的悲歌是《离骚》,屈原所写的
哲学的天籁是《庄子》,庄周所写的
历史的长城是《史记》,司马迁所写的
神话的故乡是《山海经》,作者不知
失去的大观园是《红楼梦》,曹雪芹所写的
不朽的战争艺术是《孙子兵法》,孙子所写的
帝王的镜子是《资治通鉴》,司马光

⑷ 有关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及鉴赏

【从军行 杨炯】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

⑸ 《战争艺术》是( )写的 A、克劳塞维茨 B、马基雅维利 C、拿破仑 D、凯撒

战争的艺术 是马基雅维利 写的
战争论 是克劳塞维茨写的
战争艺术概论 A·H·若米尼写的
这题应该选B吧

⑹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有哪些艺术特点

《三国演义》提供了不少战争经验和各种军事科学知识,对战争的描写,是很出的。写官渡之战,先介绍两军力量的对比。袁绍兵多粮足,拥军七十万。而曹操兵少粮缺,只有七万人。但是战争胜败不但决定于客观军事力量的强弱,而且还决定于主观指挥是否正确。继而再攻,各个击破。相反,袁绍自恃强大,没有利用兵多粮足的优势、结果大而归。实在是指挥不当。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其它如赤壁鏖兵、彝陵之战等,都写有声有色,雄伟壮阔,引人入胜。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战略战术经验和教训。后来,农民起义的将领们把《三国演义》当作军事教科书来学习、运用。

三国演义的剧情简介· · · · · ·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已死,黄巾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刘家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鲍国安 饰)、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张光北 饰)、刘备、孙策、关羽、张飞、诸葛亮(唐国强 饰)等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
本片根据中国古典名着《三国演义》改编。

链接: https://pan..com/s/14MhfUt8rbXv9Z24CFvpFOA

?pwd=df5y 提取码: df5y

⑺ 战争的艺术读后感800字以上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用战士们的鲜血,去让祖国变的更强。
在抗日战争史文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从中,轻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接着,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一个个19路 军沉着应战。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移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

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0年之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唯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历史学家陈寅格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有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

⑻ 分析《三国演义》战争艺术

作为三国历史艺术再现的《三国演义》,和广为人知的《孙子兵法》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瑰宝。《孙子兵法》从理论上阐述了战争谋略、战法决策、用人之道等问题,《三国演义》则把有关的见解寓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之中。小说不但写出了战争的紧张壮烈,血与火的拼杀,而且在金戈铁马的争斗中,还写出了饮酒赋诗、山林贤士聚会等富有抒情意味的场景,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军事人物形象。因此,《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能使读者获得多方面的审美享受。

一、《三国演义》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和谐美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罗贯中依据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等史料,对元代《三国志平话》和流传在民间的“三国故事”加以艺术的再创造而成的,是民间创作和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关于罗贯中,目前所知甚少。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或谓无名氏作)、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等记载,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多才多艺,写过词曲、杂剧,尤以小说成就最大。除代表作《三国志演义》外,还着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等。袁行霈编《中国文学史》还着录了他所作的三部杂剧作品,今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以赵匡胤、赵普为中心,歌颂了贤君明相,与《三国》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
《三国演义》叙写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朝统一期间近百年的历史故事。作者以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发展及结束为基本线索,广泛描写了当时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矛盾斗争,塑造了众多的军事家、政治家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动荡不安的历史面貌。小说中描绘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合乎历史真实的,但《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书,而是一部文学作品,它在对历史事件选择、加工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艺术想象来塑造人物和编述故事情节。那些闪烁着艺术光辉的典型人物,如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曹操、周瑜等,都已家喻户晓;作品中像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老幼皆知,广为流传。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把历史演义小说推到了最高峰,对后世历史小说的创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也给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数百年来,对社会生活产生着多方面的作用。清代文人魏裔介在《三国问答序》一书中所说:“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应当说,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成功,显示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和谐美,

二、《三国演义》塑造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美
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中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形象更鲜明,个性更突出。作者在安排人物的出场,在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和在政治、军事斗争中表现人物的个性上都有创造和独到特色。可以说,这部小说的创作成功,首先是在人物塑造上有着惊人的成就。
罗贯中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着重写人,详写占得上风者,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略写将败者。通过战争的交锋,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其遵循的创作原则,就是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突出某一个方面,加以夸大,用对比方法,使得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刻画曹操的奸雄形象,就是把民间有关曹操奸诈的各种传说集中起来,使其一举一动都露出一副奸诈相;而描绘诸葛亮的智慧,则是把他置身于军事斗争的前哨,凭借其惊人的预见性与周密的运筹,挫败敌人,显示出他非凡的智谋;作家主题歌颂正统,刘备就成为仁义的化身,而曹操则成为历史上奸雄的代表。
正因为如此,鲁迅批评《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这几成定论。其实罗贯中在人物塑造方面并非黑白分明一面倒,殊不见孔明料事如神,却误用马谡,坐失街亭;曹操虽奸诈险恶,但也慧眼识英雄;关羽忠义勇俱全,然而刚愎自用,而招致失败。可见,《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或有忠奸分明的主观意图,但艺术形象仍具有鲜明的个性美。罗贯中塑造人物形象,不是贴标签,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出来的。小说写了大约四百多个人物,主要人物如诸葛亮的多谋善断、曹操雄才大略、刘备的仁德宽厚、关羽的大义大勇、张飞的莽撞勇敢、赵云侠肝义胆、孙权的任人唯贤、周瑜英俊潇洒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形象。
由于《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形象有着开拓性的审美价值,因而其中的许多故事和人物,也影响着人们审美实践的行为方式。比如刘备、关羽、张飞的结义,就被很多人模仿,至于诸葛亮、关羽、赵云、黄忠、周瑜、黄盖等形象,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了后人生活中的榜样。《三国演义》描绘战争场面的多样美。
作为描写战争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功地描绘了汉末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战争的规律,作者着重表现了战争中策略和智慧的斗争,变化多端的战争场面,从而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
一是表现战争的多样化。小说写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争,展开了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例如空城计;或分伏击战、偷袭战,例如诸葛亮六出祁山;或分阵地战,游击战,例如周瑜火烧曹操大军,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诸种形式的战争在作者笔下千变万化,互不重复,各具特点,表现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是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的多变性,关键取决于运筹者的智能。指挥员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相连。而对每一次较大战争的描绘,作者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将主将的性格、兵力部署情况、双方力量的对比、战略战术的运用、最终的结果等,无不交代得清清楚楚。例如赤壁之战,是全书描写战争最突出的。这场战争场面宏大,水上、陆地,前线、后方,正面交战、暗中斗智,无不体现出来,其中人物众多,几乎小说中所有重要角色都露了面,但作家创作思路清晰,主要表现的就是以少胜多、以智谋胜骄满、以联合胜孤独的军事战略。
三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同中求异,构思精巧。如同是南征,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诸葛亮南征是为了解决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纠纷,稳定后方,以便全力对付势力强大的曹魏;而曹操的南侵则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虽然战争总是在紧张、惊险、激烈的气氛中进行,但有时赋予英雄史诗般的激昂格调,如赤壁之战、七擒孟获;有时则显出从容不迫的安详,比如空城计中诸葛亮专心弹琴、赤壁之战中庞士元挑灯夜读,动中有静,余味无穷。
四、《三国演义》艺术结构的错落美
由于《三国演义》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可以理出其结构脉络。郑铁生的《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分析其结构,就是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战役,形成一个战争系统。不少学者以赤壁之战为例:从起因到结束,共计八回,其间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的苦肉计,孔明草船借箭、借东风、关羽华容道释曹操等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逐一串联而成了大系统。《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为主体,蜀、魏之间有战无和,蜀、吴之间和多于战,吴、魏之间则战多于和。突出了创作主题,形成为严谨的艺术结构,打破了传统章回小说的写法,显示出结构上的错落美。
又由于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回合之间需要前后呼应、首尾一贯,因而《三国演义》需要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以形成统一的小说系统。《三国演义》将长达九十七年的兴亡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具体在处理近百年的历史事件中,从三国故事开始至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后面的四十六年,时间长度其实几近一半,却只用了十六回来概括历史演变,其结构安排明显不平衡。这是因为罗贯中以蜀汉为正统,前五十年正是蜀汉由无到有、由弱至强,遂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这诸种辉煌业绩自然值得作家大书特书。然而当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汉形势急转直下,时日无多,面临溃亡,因而描绘篇幅大为缩小。也正因为如此,作家颇费心思的安排主次,在叙述三国人物故事中也有意无意间偏重于蜀、魏君臣方面,对吴国描写是较为粗略。可见作家的结构安排有轻重之分,艺术匠心之独到。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战争艺术所体现的审美价值是多方面的。当今社会,竞争机制全面引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对决策、谋略、用人等竞争环节越来越予以高度的重视。现代学者在对《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战争题材进行文学本体研究之外,还尝试从人才学、管理学、领导艺术和决策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为现代人才学、管理学、领导和决策理论提供形象的历史阐述,以期对每一个参与竞争的人有所启示和裨益,这也是《三国演义》战争艺术引以为重的审美价值。

阅读全文

与播放战争艺术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