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诗歌中的艺术有哪些

诗歌中的艺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13 23:08:08

❶ 诗歌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结合。六艺是赋、比、兴、风、雅、颂。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铺陈等。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诗歌,有着中华人民千百年的历史,在文学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如诗剧、圣诗、歌词或散文诗,文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❷ 诗词中有哪几种艺术表现手法,分别是哪些

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
2、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3、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5、渲染: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7、对比对照: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8、抑扬: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虚席”,不
9、照应: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10、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1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12、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缘情布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

❸ 诗歌的艺术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诗歌是一咱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象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 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 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 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有人说,诗歌是用来抒情的。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成。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歌是李白的一首思乡诗,他把自己身在他乡的那份寂寞、思乡之情用二十个字淋漓尽致一表露出来。当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也会对着月光念起这首诗,特别是中秋节的时候这首诗尤其流行。这就是诗歌表现出来的艺术灵魂。一首优美动人的之所以千古流传下来,之所以为千百万读者所吸引,尽管有些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相距十分遥远,不复有与诗同时代的体验,但仍会为其诗所震憾,这就是诗的抒情所体现的美的力量,其内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感情的饱满真挚。 二、形象美是诗歌的基本特征 小说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故事情节、人物对话,而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诉诸读者直观感觉的形象和声韵。形象鲜明、声韵铿锵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把握事物的本质就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人脑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外界事物为人感知,反映到大脑中,经过思维抽象出结论,这结论是对景物的本质的认识。然而本质的认识是抽象的、静止的、综合的,也是无个性的,我们该如何表达它呢?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人们都感到非常沉痛,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沉痛?我们可用“心如刀绞”、“哀漠大于心死”等词语来形象地表达失去周总理的痛苦,诗歌也一样讲求形象。当我们旅游归来,告诉朋友那里的景色优美,但我们单纯地说“那里的景色好美哦!”别人会无法想象到底有多美,是像湛江的湖光岩一样美吗?还是像肇庆的鼎湖山一样美?我们可以用一句概括性的话来表达,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这还不够形象,必须作一番形象的描绘才行,就像白居易作的《钱唐湖春行》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再现在读者眼前。 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之分,抒情诗往往情景交融,有景物形象,而说理诗特别是解读人生的哲理诗,哲理本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要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通过情来打动人。因为诗歌是通过抒情来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感受来调动的,他必须把这具体事物的形象再现出来,才能让人知道他感情的由来,而且也让人有同感。形象化使人有美的感受,也使人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借一座山来说明抽象哲理的,以具体写出的诗除了具有形象美以外,本身是灵活的,意象玲珑,可从多角度作多面观,似乎涵义无穷。中国的诗歌理论强调的意象既要有意,还要有象,通过形象来提示意义,形象可以说是诗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音乐美是诗歌的先天素质 汉朝的乐府是配乐演唱的,唐宋的词有曲牌,而诗是用来唱的,尽管它发展到后来诗与歌逐渐分离,有的已不能唱了,但音乐的本性依然保持不变。诗歌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在最初的阶段是和音乐、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古代社会里,人们打猎回来,要祭祀,要庆祝,他们是围着篝火跳舞,敲着鼓,唱起歌。皇宫里祭祀也是吟唱诗,青楼里的歌妓是歌唱诗。可以说,音乐美是诗歌的一种先天的素质。 古今往来,在各类文学和艺术中,诗歌与音乐是最接近的艺术。有人说它们是形影不离的伴侣,是孪生的姐妹。在音乐中,我们会感到诗的因素,在诗歌中,我们会体验到音乐的特质。例如,李清照《声声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都透露出形象的深沉婉曲的音乐效果。 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节奏和押韵上。一首歌是由节奏、乐谱构成的,失去了节奏,这首歌就像一杯水,没有起伏,更不能传达出它里面所表达的情感,节奏顿扬抑挫,铿锵有致,能从心理上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描写琵琶声传情地表达琵琶女的寂寞、悲伤的情感,从而引发作者“同是天下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四、语言美是诗歌的跳动的音符 乐坛的指挥大师用魔杖般的手,调动着波澜起伏的音乐语言诉说流动的的思想和起伏的感情;绘画大师用激情和思考凝成的画笔,把红、橙、黄、绿等色墨调合成出神入化的绘画语言,表现着不同凡俗的艺术思考和美学趣味;而诗人则用生花妙笔,把平淡无奇的文字,组合成优美、生动准确而精练的诗歌语言,抒发满腔的激情。 诗歌没有小说散文那样的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没有戏剧那样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只有形象、精炼、富于色彩、音响、动感的语言,描绘一幅栩栩如生的艺术画卷,开拓出“柳暗花明”的艺术境界。曹操的《短歌行》运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广大壮阔的江山画卷,抒发他的胸怀大志的思想感情,李清照的《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展现了诗人醉酒归来的快乐画面。 古人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歌的语言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它的语言是经过提炼出来的,才能使诗歌闪烁光彩,才能打动读者内心深处的心弦,就像金钢石是从高温炉里脱颖而出。言辞精炼是诗歌的表达手段,往往一句诗或几个字甚至一个字就能传神地把诗歌所表达的内容表现在读者面前。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使读者虽然是用眼阅读,却听到诗中传出敲门的声音;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安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姑娘悄无声息地来到江南,给江南披上了绿衣裳的景象。 诗歌的语言除了精练之外,还运用各种的修辞手法来为诗歌锦上添花。诗歌巧妙地运用拟人、物化、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刻画生动的形象,牵引读者的思绪,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诗的深沉思想、教益和美感熏陶。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里面把“我”物化成“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的驳船”,含射出“十年浩劫”中的祖国是何等贫穷落后,以及作者隐藏其中的那种“痛苦的希望”悲哀的焦虑;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祖国山河的壮阔;余光中的《乡悉》中把“乡悉”比喻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台湾几千万同胞思念祖国大陆、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的心情。 诗歌的语言犹如一只无形的手,使诗的琴弦发出优美动人的音响,成为开启人们的心灵的钥匙。 五、朦胧美是诗歌的艺术外衣 在诗歌中,诗人情感的抒发并不是直接呼吁出来的,而是借助诗歌意象间接地暗示出来的,这就是诗歌的朦胧美。诗歌的最大特点景在于它通过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涵,而又始终不露风骨,总是叫人寻味无穷,就像俄罗斯姑娘的脸上蒙一块面纱。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当我读完这首诗的时候,百思不解,弄不懂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内容,是传达爱情之意还是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哲理?诗人并没有说明他的意图,而是让我们自己去自由想象,去解读。我们阅读一篇小说,不是单纯地去追求它的故事情节,而是去挖掘故事情节里面所蕴含的内容、思想。我们读一首诗也一样,要用心去揣摩作者的心理,去揭穿诗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暧花开》表达作者去追求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的生活。法国诗人马拉美说,诗只有说到七分,其余三分让读者自己去领会。 六、意境美是诗歌艺术的境界 所谓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意)和客观生活的物景(境)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美是作者巧妙地把意与境结合起来,而且是结合得天衣无缝,自然和谐,情景交融。一首诗只有境没有意,犹如一个死寂的世界,只有意没有境,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马致远《天净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一幅秋风萧瑟,树叶飘落的寂寞凄凉的画面,再加上“断肠人”在他乡的思念之情,达成了一种意境相合的艺术境界。诗的意境之美,或因果略情浓,或因情略景浓,景物引起了诗人的心动,诗人用心去感受景物,于是产生了诗意。 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体裁,而且是一种精神食粮。我们阅读诗歌,既可以了解诗歌所映射的内容,也可以感受作者内心的世界。我们在读诗歌时也可以欣赏到它的艺术特征。

❹ 古诗文中有哪些艺术手法

诗词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学艺术,它是我国民族思想和民族情感最生动的表现载体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诗经》就是最早以诗的艺术形式而独树一帜的代表作。从西汉(公元前206年)至东汉(公元25-220年)逐步发展为楚辞、乐府、古绝和古风等艺术形式。又从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始兴起和发展为格律诗。它以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形式的对称美、内容的意境美,确定了在整部文学史中的地位。几千年来,直至今天仍在不断地孕育、变化和发展着,可谓久盛不衰、光彩夺目。
诗词需要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来创作,以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纵观我国的古体诗和近体诗,它们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大致包括:叙事写景的描写手法、比喻比拟的修辞方法和烘托气氛的渲染手法。简单地说也就是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
赋,就是直叙或白描的手法。即朴素地描写创作的现实,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诗词创作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的手法。它是诗词创作中运用最广泛的形象思维的一种艺术手法。兴,就是通过客观景物的触发,引起联想或想象。想象的起点或契机就是兴。赋、比、兴三者之间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孤立的,在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是互相渗透和互为兼用的。
一、典型化过程是抓住事物本质的捷径。
赋法是以直叙和白描为主要手段。要使白描和直叙能富有更强的感染力,那么必须选择最能反映现实、最有价值意义、最典型的事物加以描写,才能撑起情感的大厦,才能创造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词可以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但不可能把社会上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塞到诗词中。要有取有舍、或添或减,或藏或露。从文艺理论的角度说,就是典型化的过程。
在“典型化”的过程中,诗人们常用“以少总多”和“以小见大”之手法。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说:“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盖任何景物,横侧看皆五光十色。任何情况,反复说皆千头万绪,非笔墨所能祥尽。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中仅仅抓住“小荷”和“蜻蜓”的动态描写,就突出了春初时节的一派生机。而“以小见大”则是以局部见全体,一斑观全豹,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的小景物和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和象征重大的思想内容,也就达到“以小见大”之效果。如聂绀弩的七律《锄草》一诗中的“未见新苗高一尺,来锄杂草已三遭。” 作者抓住锄草的小事来描写,其实是反映了当时“破旧立新”的重大社会问题。从诗词创作的角度看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果说以少总多是典型化的重要手段,那么以小见大则是形象化的重要方式。
二、夸张描写切否失真和太近乎事实。
《文心雕龙�6�1奈饰》说:“自天地以降,豫人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夸张作为一种积极的修辞方法,是自古以来一直在运用的。
所谓夸张,就是为了表意的需要,有意识地将客观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从而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有利突出事物特征。如聂绀弩的七律《挑水》中的“一担干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用夸张的手法,臆造出深刻的印象,使读者产生感情共鸣。但是夸张必须有一定的现实为依据,即要抓住当时当地的情况反映其真实的事物,但又不能太近于事实,否则,容易引起读者误解。这应该象文学创作中讲的,来自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夸张不同于虚夸,夸张的目的在于使人感受主观的感情态度,使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范温《诗眼》说:“形似之意,益出于诗人之赋。”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都是对事物的数量和动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就更能表现出大自然这一壮观美丽的景象。
三、以赋作比中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
在运用赋法的过程中,如何使诗人笔下的静物,描写得活泼跳脱,富有生机,主要是客体与主体的互动感。具休说也就是化静为动和以动写静的修辞方法。具体运用中可采用拟人和拟物等手法。如宋林逋《山园小梅》中“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的诗句就很巧妙地以拟人手法,把霜风中的禽鸟“偷眼”和“断魂”的粉蝶刻划得十分生动。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山亭。”则是以静物拟人化而表现为动,使不动为能动,使动者如有情。又比如宋朝林逋《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又如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则将用动态中的“蝉噪”、“鸟鸣”来衬托出“林逾静”和“山更幽”。从而创造出一种“静”的境界。这种手法是利用引起人们的特殊感受的声音来写出静境。
这种手法也是经常配合使用的。如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青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诗,是在细微体察和选择在各种静境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声音和动作来加以描写的。诗就是借景言情,一切写景都是为了写情。化静为动也好,以动写静也好,都是为了达到“妙合无垠”的艺术境界。
四、运用正反对比是突出主题的重要手法。
宋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实际上比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以物比人,以人比物,以物比意,以物比事,以事比意,等等皆是。
所谓正反对比,是比喻中比较常见的手法。它指的是以两种对立的事物或情理互相对照,使诗词中要表达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更加明显,更为突出,这也是美学上的一种法则。在修辞学上叫对照法和映衬法。在正反对比中,具体的有描述对比,比喻对比,旁衬对比和推理对比。比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白居易《轻肥》诗的尾句“食饱心自苦,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把两种完全相反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使读者达到震憾。
五、几种耐人寻味的比喻方式。
所谓比喻必须具备两个特点:(1)表现的对象和作比的事物之间必须在整体上,本质上各不相同。(2)表现的对象和作比的事物形式的各种因素或内容的各种因素存在一定的“相似点”。
介绍几种耐人寻味的比喻方式:(一)博喻。博喻就是以多种比喻综合运用,借以加强表现对象的形象性。(二)曲喻。曲喻必须加以联想才能深化比喻,也就是想象的比喻。应以作比的事物,表现对象之间有一定相似点才构成比喻。(三)映喻。映喻则在“相似点”之上增加一层双关的意思,比中有比,喻外引喻,也能使比喻不同异常。古人称之为“映带体”。(四)迷喻。迷喻是衬托对比,不是单纯地指明相似点,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衬托气氛说明道理,古人称之“迷比”。如明�6�1于谦《夏日忆西湖》中“玉腕罗裙双荡浆,鸳鸯飞近采莲船。”以“鸳鸯”来烘托一种亲娓的气氛和意境。(五)直喻。直喻是将此物直比彼物。达到明快、一目了然的效果。如宋�6�1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即用拟人法单刀直入地把西湖比作西施。形象生动而又贴切。
六、婉转曲达是抒发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所谓“曲”,也就是谢朓所说的“圆”在技法上的体现。即宛转曲达之手法。这种手法,古人也称为“隐”。所谓“隐”,不是一目了然的正面“直说”,而是旁敲侧击,委曲宛转地衬托或暗示本意。这是诗词创作中的语言特征,可以创造出诗的意境。用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这种表现常常是话中有话,音外有音,意在言外的。也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其所描写的客观事物的和谐统一。达到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寓理于境,或借境达意。如清�6�1蒋士铨《杭州》中句“一肩书剑残冬路,犹检寒衣索税钱。”用“检寒衣”来衬托清贫,又以“索税钱”隐射赋税重压下的社会环境。正如清代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所说:“诗至入妙,在言下未尝毕露,其情则已跃然者”。又如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就是用含蓄婉转的手法,达到痛斥南宋小朝廷贪图享乐,不思收复失地的立场。
比较成功的方法大致有三种:(1)借物达意。从侧面借物表现本意。如现代诗人谢觉哉《花港观鱼有感》中“鱼国群鳞乐有余,观鱼才觉我非鱼。虞诈两忘欣共处,鱼犹如此况人乎?”借鱼来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2)言用勿体。前辈们谓作诗当言用,勿言体,则意深矣。所谓“用”,就是本意和主体所产生的作用。写出了作用,也就从侧面将本意和主体表现出来了,这也是宛转曲达的一种表现方式。如清�6�1袁枚《钓台》中“为念故人重,转觉天子轻。”直奔主题,从侧面抒发了对严子陵的敬重,比“天子”还要重。(3)直中含曲。在古曲诗词中,有这种表现手法,描写直景,直抒胸臆,读起来却宛转有致,含蓄有味。这种方式称之为直中含曲意。即“心思已曲”。苏东坡评陶渊明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正如王国维所说的:“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七、巧妙运用兴法是深化意境的“诀窍”。
艺术构思是离不开想象的。想象也可以说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要使诗词的主题得到升华,善于联想是至关重要的。诗的意境,可谓是诗的灵魂。古人说:“诗以意为主,以气为辅,词藻章句为兵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兴法就是其创作的一门“诀窍”。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这里是说的艺术构思,即着手进行创作之前,定题、选材、布局、作法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行这种艺术思维,不限于其闻目睹,可以直通古今,可以跨越四维。
在兴法的运用中,具体可用以赋托兴,用比托兴手法,达到以虚化实,以无形为有形,起到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渲染气氛,烘托情感的作用。这也称之谓“感情构化”之手法。辛弃疾的诗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以及李清照的“载不动许多愁”都是通过以虚化实,化无形为有形,来构成诗中的“图画”。以达到深化意境之目的。
八、妙用动词是练就“诗眼”的主要手法。
一首好的诗词,就要达到情景交融,即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寓理于境或借境达理,使之产生情和景、意和境高度结合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在营造意境中,如何巧妙地运用好动词是很重要的。
只要在诗句中把动词用得好、用的活,那么诗词展现的动态美和传神美就能跃然纸上。
凡是历代好的诗词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宋�6�1徐俯的《春游湖》“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诗句中的“撑”字,就用得很妙。一个“撑”字就活脱脱地把一片柳阴给烘托出来,小舟动了,柳阴活了!又如晋�6�1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色,园柳变鸣禽”诗句,以“生”、“变”、“鸣”三个动词,竟把生机盎然的春景勾画出来了。景、物、色、形全俱备,引人入胜。蜀国人魏野的《陕州平陆县诗》中写道:“寒食花藏县,重阳菊绕湾。一声离岸橹,数点别州山。”诗中的“藏”、“绕”、“离”、“别”四个动词的联用,被宋沈括评为最惊喜的佳句。
再看宋�6�1周密《探芳讯�6�1西泠春感》词中的最后一句“最消魂,一片斜阳恋柳。”一个“恋”字,点出了作者对“春”的思念和深情,衬托了“消魂”的内在心绪,深化了全词的主题。
特别是一首诗,只有寥寥几句。所以,必须要简洁、明了,又有深厚的意蕴,那么,就要做到炼句、炼字。在诗词创作中也叫练“诗眼”。而巧妙地运用好动词,往往能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许多“诗眼”也就是在动词中“炼”出来的。

❺ 诗歌艺术手法有哪些

(一)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eg: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借景抒情
eg: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3)托物言志
eg: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寓理于物
eg: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借史咏怀
eg: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描写方法:
(1)衬托
正衬
eg: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动衬静
eg: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反衬
以声衬静
eg: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以乐景衬哀情
eg: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想象和联想
eg: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白描——无修辞、不讲求对仗工整、不求押韵

eg: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三)修辞手法:
(1)比喻——最常见。作用: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eg: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对比——表达自己对事物、世事的感情

eg: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4)夸张——使感情表达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

eg: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借代

eg: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指代富豪之家。

常见的借代:

战争——烽火、狼烟、干戈

书信——鸿雁、尺素、青鸟、锦书、尺牍

马、马车——平聪、玉鞭、玉勒、征辔

太阳——曦和、东曦、金乌、金盆

月亮——蟾宫、玉兔、素娥、婵娟、银盆、玉轮、玉环、玉盘、清辉、桂树……
(6)双关(包括谐音双关、语意双关)

eg: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谐音双关,同“思”;

“泪”:语意双关,既指熔化的蜡液,又指相思之泪。
(7)用典——引用古代诗句、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收到言简意赅、语意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
(8)倒装

eg: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正常语序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9)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eg;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
(10)互文——避免词语单调重复
eg: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❻ 诗歌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13、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4、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5、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❼ 诗词中有哪些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❽ 语文诗歌鉴赏方面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主要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4、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冲淡、飘逸、沉郁、豪放、婉约等。

语文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说理透彻、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委婉含蓄。

语文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点明中心、突出主题

语文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伏笔、做铺垫、承上启下、前后呼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阅读全文

与诗歌中的艺术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0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8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