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戏剧艺术的特征是什么
(1)剧场性
戏剧是在场剧里演出的。戏剧艺术这种创作的条件和具体的样式便形成了它的一大特性:剧场性。戏剧的中心要素是演员的表演。表演的依据是剧本,表演的处所即剧场。表演是给人欣赏的,欣赏者即观众。故演员、剧本、剧场、观众便是戏剧的四要素。
(2)假定性
假定性是戏剧艺术的又一特征。假定性这个概念是从外国戏剧理论中借鉴来的,有时又译为“约定俗成”、“程式化”、“象征性”等等。任何艺术都有假定性,但戏剧艺术的假定性更为突出。因为戏剧是在舞台上演出的,演出的时间和空间都有极大的局限性。
(3)综合性
戏剧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综合艺术。一出戏,不仅要有剧本、演员、布景、灯光、服装、道具,而且还往往有音乐穿插其间。这里就包含了文学、表演、舞蹈、美术、音乐乃至武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因此,戏剧艺术需要各类艺术家们的通力合作,也需要由具备组织、指挥才能的导演来完成整台戏剧演出的创造过程。
(4)扮演性
戏剧要通过演员扮演角色,用语言和动作的方式来表现生活。演员要将自身化为剧中的人物,并以这个人物的身份和面貌去思想、去行动,去创造出一种与演员自身毫不相干的“剧中人生活”。戏剧表演艺术的创造者(演员)、创造材料(剧中人)和创造结果(艺术形象)是三位一体的;戏剧表演的创造过程与观众的欣赏过程是同步进行的;戏剧的表演是以动作和语言(即对话)为其表现手段的。
(5)集中性
戏剧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空间位置局限在舞台上,舞台三面是封闭的,敞开一面对着观众,回旋余地很小,戏剧表演只能在这个极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观众看戏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极为兴奋,持续时间不可能太长,因此,戏必须在二、三小时内演完。
(6)冲突性
冲突性是戏剧最鲜明的特点。戏剧要求有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所谓矛盾冲突,是指构成作品情节的人物性格间的矛盾和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受舞台的时空限制,不允许徐缓从容地展开情节,要求组织尖锐的矛盾冲突,迅速地展开情节。
(1)什么样的戏剧艺术扩展阅读
戏剧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它融文学、美术、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于一炉,由语言、动作、场景、道具等组合成为表现手段,通过编剧、导演、演员的共同创造,把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十分尖锐、强烈、集中地再现于舞台之上,使观众犹如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戏剧中发生的事件一样,从而获得具体生动的艺术感受。
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按照作品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题材不同,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等;按照作品的样式分类,又可以分为悲剧、喜剧、正剧三大类。
在世界戏剧史上,这三种类型具有很大影响。悲剧和喜剧均在古希腊时代就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相对而言,正剧是出现较晚的戏剧类型,自从文艺复兴之后逐渐发展,但是直到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和剧作家博马舍称这种剧为“严肃剧”,并且大力倡导之后,这种取材于日常生活并具有社会实现意义的正剧才迅速发展起来。
悲剧是戏剧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悲剧是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戏曲艺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总称。我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全国性剧种为京剧。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 电影电视剧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戏剧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㈡ 戏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集中性,戏剧在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时,要受到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间的限制,不能任意地描写各种场景,连贯地叙述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的进程,必须把发生在广阔空间和漫长时间里的事情,浓缩在有限的舞台上和两三个小时的演出中。因此,要求人物、事件、时间、场景、矛盾高度集中。矛盾的集中,是为了防止喧宾夺主,淡化主要矛盾。场景的集中,是为了防止对制景、换景和表演带来麻烦。如老舍的三幕话剧《茶馆》,它所反映的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近五十年来旧中国的风云变幻。作者按戏剧的要求,做到了人物、事件、时间、场景高度集中。出场的人物尽管多达几十人,但其中大多数是“跑龙套”式的人物,作者着力刻画的只有几个典型人物,即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三个人物。全剧以这三个人物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表现了埋葬旧社会的主题。全剧场景只有一个,即“裕泰茶馆”。再如曹禺的《雷雨》,剧作者巧妙地将周家几十年的罪恶史,用鲁侍萍到周公馆找女儿一天内发生的事表现了出来,通过对话使人物关系明朗化,使戏剧故事完整化,从而体现了深刻的主题。冲突性。戏剧和其他文学作品一个鲜明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后者可以不表现矛盾冲突,而戏剧则必须有矛盾冲突,而且要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另外,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就要求戏剧抓住生活事件中的主要矛盾,加以典型化,形成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以利于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关汉卿的杂剧《单刀会》就是围绕着荆州的归属问题这一矛盾冲突展开的。赤壁之战后,刘备尚无立足之地,他趁孙权与曹操争夺荆州之际,用计谋取了荆州。当时刘备的兵力远不及孙权,只好向孙权称说暂借荆州安身,待取西川后归还。但刘备进川后,仍无意归还,并命关羽镇守荆州。东吴鲁肃清关羽赴宴,企图借机要挟关羽索取荆州,关羽威风凛然,只身过江单刀赴会,战胜了对手。全剧的高潮就在第四折戏里,剧中关羽、鲁肃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关羽以勇敢和机智赢得了胜利,揭露了对方阴谋后,安然返回。作者围绕这一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心刻画了关羽这一熟谙韬略、胆识过人的英雄形象。扮演性。戏剧要通过演员扮演角色,用语言和动作的方式来表现生活。戏剧中的人物语言要求个性化,同时还要动作化,就是说人物的语言要反映人物的动作、表情与心理变化,与人物的动作密切配合,能推动剧情的发展。
中国戏剧的起源史是什么?
我国戏剧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如狩猎舞、战争舞。到了奴隶社会,有了阶级,奴隶主用歌舞夸耀个人的功绩,装点自己的威严,有所谓的乐舞、战舞和文舞。在西周末年出现了由贵族供养专供他们声色之娱的职业艺人——“优”,也叫“倡优”或“俳优”,全都由男子充任。此后,秦汉时期出现“角抵戏”,三国南北朝时期出现“参军戏”,不仅有歌舞,而且有简单的情节以讽喻世事。但是,唐以前的戏剧基本处于萌芽状态,各方面还不成熟,只能算具备一些戏剧的因素而已。
㈢ 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戏曲艺术具有着瑰丽无比的美的魅力。她集传统艺术美之大成,含蕴着人物性格的美,戏剧意境的美、舞蹈的美、音乐的美、美术的美、语言的美以及气韵的美,系统全面地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戏曲美学就是在这个博大深厚、源远流长的艺术气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传统。系统地整理戏曲美学思想,探寻古典戏曲美学传统的基本特征,对于红样民族文化传统和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着迫切的意义。
古典戏曲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主要是研究古典戏曲中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即研究古人对戏曲的审美本质和审美规律的见解和论述。这些见解和论述又大多体现为古典的戏曲美学范畴和命题,所以古典戏曲美学就是以研究古典的戏曲美学范畴和命题的关联和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在浩如烟海的戏曲理论形态和准理论形态的着作中(包括专着、序跋、评点、笔记、尺牍等),我们看到,历代前人提出许多戏曲审美范畴和论断,诸如:道、理、气、机、神、形、意、趣、味、悟、虚、实、真、假、情、景、化工、画工、气韵、风神、意象、本色、当行等范畴,以及"曲可兴观群怨"、"传奇皆是寓言"、"填词皆尚真色"、"填词需用本色语"、"因物赋形"、"摹情弥真"、"贱相色、贵本色"、"多虚少实,真假相半"、"气和调肃、神凝志一"、"妙在不工而工"等论断。其中有的虽然理论化的程度不够,但已属于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范畴之内。正是这些范畴和论断的产生、联系和发展、转化,构成了我国古典戏曲美学体系。历代的戏曲美学家就是在对戏曲审美的探索中,提出这些范畴和命题,丰富和发展这些范畴和命题,逐步完成了戏曲审美意识的理论化。我们关于古典戏曲美学的基本特征的辨析,就是对于这些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的初步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古典戏曲美学与其母体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戏曲审美意识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层土壤中,戏曲美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古代哲学作为戏曲审美的理论基础,不仅一些戏曲美学范畴直接来自古代哲学,如:道、理、气、形、神等,都是从哲学延伸到美学,而且戏曲美学中有关审美的本质、审美体验、审美趣味、审美方式和审美境界等,都受到古代哲学决定性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由于戏曲虽起源于远古时代,却形成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宋元,先于戏曲形成的各种文艺品种,如诗、词、散文、音乐、舞蹈、美术、小说、曲艺等,多已发展成熟,形成系统和丰富的审美思想,作为综合各门艺术而形成的戏曲艺术,不能不受到各门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事实上,古典戏曲美学的多数审美范畴,大多是自古典诗论、文论、乐论、画论、舞论中引进的。如:意象、意境、趣味等是从诗论引进的,神、形、虚、实是从画论引进的,真与假则来自小说论中。这种情况要求,理解和弄清古典戏曲美学的范畴和命题,必须首先从传统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角度进行,弄清了传统哲学和美学的基本特征,才可能正确理解戏曲美学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这些审美范畴和思想被引进戏曲艺术中时,其内涵已经产生的变化,研究它们在戏曲审美方式中所包含的特定意义,从而考察它们及其所构成的戏曲审美体系的独特之点。
古典戏曲美学的内容,大致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有关戏曲本体的美学、戏曲创作的美学和戏曲欣赏的美学。戏曲本体的美学主要是探讨戏曲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戏曲创作美学和戏曲欣赏美学,则主要探讨戏曲创作与欣赏过程中的规律性的美学问题。古典戏曲美学与戏曲社会学和戏曲审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古典戏曲美学高度重视戏曲的社会价值和作用,故此,戏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的探讨,成为美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古典哲学重了悟,不重形式上的细密论证,重生活上的实证或内心神秘的冥证,而不重逻辑的论证,长时间的体验,忽有所悟,疑难涣然消释,即直接写出所得所悟,而不加仔细的证明。古典哲学认为经验上的贯通与实践上的契合,就是真的证明。因此,中国哲学的文章形式常常是片断的,哲学家并不认为系统的长篇比片断的议论更为可贵,反而常常认为长篇的论述是一种赘疣。受古典哲学的影响,戏曲美学同样具有这一特点。戏曲美学着作除少数具有较系统论述和内在的体系外,多数为戏曲创作实践和欣赏经验的总结,常常是一种描述性的直观性的内容。由于这些内容多是一种体悟性的产物,这些体悟更多是同表象、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功能相融合,因而带有丰富的心理内容,具有突出的心理学特点。对心理体验和感受的研讨,在戏曲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少美学着作都涉及到审美心理学的内容。所以,古典戏曲审美心理学成为戏曲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本体论、戏曲社会学和戏曲审美心理学,构成了古典戏曲美学的三个重要方面。本文以下所论述的古典戏曲美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对这三个方面内容的粗浅的概括。
㈣ 什么是戏剧艺术
综合艺术的一种。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发展继而在世界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 ,中国称为话剧.广义还括东方一些国家、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戏曲、歌舞伎、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㈤ 戏剧的特点有哪些
戏剧的艺术特点:
1.艺术的综合性 戏剧艺术要遵循极为复杂的、互 相制约的许多艺术门类的特征,它本身具备多方面的审美价值。除了以形体艺术为基础的表演以外,还包含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成分等,但戏剧又不是各种成分简单相加的总和,这些成分在戏剧中构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戏剧成为一种全新的独立艺术。
2.形象的直观性 戏剧艺术是行动的艺术,是摹仿 行动中的人的艺术,人物必须具有强烈的直观的动作。因此,戏剧是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直观表演,是通过舞台空间展现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来感染人。
其中的人物、环境和情节发展都是直观再现,而不像其他文学作品那样必须通过阅读和想象,才能在脑海中间接呈现出来。
3.矛盾的集中性 戏剧的本质特征在于直接、集中地反映社会的矛盾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中,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㈥ 戏曲艺术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中国戏曲主要有三大特征即虚拟性、程式性和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它是包含舞蹈、音乐、文学、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等各种因素有机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也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最显着特点。
虚拟性是指没有实物的表演。尽管在舞台上没有的道具和场景,但根据演员的虚拟表演,可以将其表现出来,使得观众产生身临其镜的感觉。
程式性是指在我国戏曲的表演中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表现人物。而戏曲中的唱腔、龙套、脸谱、服饰以及演出场地所涉及的露台、庙台、舞台等也有其固定的角色,这为戏剧增添了不少独特的韵味。
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部分包含的精神,审美情趣,人格魅力,悲剧艺术等等,作为文化的观念层面,构成某一种文化特色的价值体系。
戏曲对于中国文化,意义尤其重大:不仅一般地形成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而且最终铸成中国文化的诗性特征和人格魅力。
古代戏曲在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戏曲与诗、词、文、赋等文学体裁不同的是:戏曲既作为阅读的文本存在,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㈦ 戏剧是什么,代表什么样的表演艺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
传统的戏剧是对人们生活的复刻,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在和他人交往着,不断的和周边的人和物发生着关系。正如戏剧家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说的“世界是一座大舞台”,所有人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要扮演着好几个角色。”由此可见表演是与生俱来的,它并没那么神秘,它来源于生活。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生活着,只不过每个人扮演的是不同的社会角色,展现的地方也并非戏剧舞台。但是丰厚的生活经验可以为专业的表演提供坚实的后盾,从而进行再创作。
戏剧艺术的表演要求,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对演员的基本要求的“七力”和“四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感受力、思考力、适应力、表现力以及真实感、形象感、幽默感和节奏感。
其次,就是戏剧和影视剧的一些不同之处。
话剧演员是在虚拟的舞台和规定的情景内进行表演创作,这就要求话剧演员的创作在假定的舞台上要有很强的信念感,要相信自己所在假定的环境中,并真实的去感受舞台上的一切。
戏剧演员是在舞台上,要用自己的全身行动去表演,完全要融入到规定情景中,和影视的区别是,当站在话剧舞台上时,因为演员距离观众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很多面部表情和细小的动作看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话剧舞台上必须要放大这些细小的动作,才能使观众感受到演员所要传达的东西。
戏剧表演的生活化并非是要用生活去代替表演,再现一切生活内容,它是以生活原型为基础,经过选择、提炼,再现生活中的人物性格的艺术,展现手法要相对夸张一点。
时空局限是戏剧艺术的特点,在正式演出时,一旦开始就不会停下,直到演出结束为止,从而也就造成了戏剧的连续性。
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进行创作,注重的是外部整体感,因为舞台是固定的,要根据场景的假定性来使观众相信。戏剧演员在台上分析调度、空间结构,让舞台愈加真实。因此戏剧演员更注重的是舞台整体,而不是个体。
㈧ 什么的戏剧
综合艺术的一种。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 ,英文为drama(美音:['drɑmə]英音:['drɑ:mə]) ,中国称之为话剧。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戏剧的概念
指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其中心是演员的表演。因之,又被人称为“舞台艺术”或“演员艺术”。围绕着演员的表演,戏剧包含着文学因素(剧本)、音乐因素(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及戏曲、歌剧中唱腔等)、美术因素(布景、灯光、舞台布景)、舞蹈因素(演员优美的动作、姿态)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艺术。在戏剧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由于性格所追求的目的不同,而展开的矛盾斗争叫戏剧冲突。戏剧作品总是由一个冲突的提出、发展和解决而得到完成的。戏剧冲突的成功与否是戏剧失败的关键,所谓戏剧性正是由于戏剧冲突解决得独特、新颖、有丰富内涵而形成的。由于受演出的时间、空间和观众的限制,戏剧的矛盾冲突应当更集中、更简练、更尖锐的反应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的冲突。
西方戏剧的诞生 西方戏剧的曙光,普遍认为是古希腊悲剧,而古希腊悲剧则是源于古希腊城邦的 蒂厄尼索斯(Dionysus)的崇拜仪式。在祭典中,人们扮演蒂厄尼索斯,唱“戴神颂”,跳“羊人舞”(羊是代表蒂厄尼索斯的动物)。古希腊悲剧都是诗剧,严谨古雅、庄重大气。表演时有歌队伴唱,史实表明歌队先于演员存在。关于这个起源,也可以参考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早期哲学着作《悲剧的诞生》。
中国戏剧的诞生 就西方的定义来说,中国没有“话剧”的传统。不过一般在讨论中国戏剧时,若不以严格的定义划分,中国古代的戏曲应归入戏剧的大类。 中国戏曲的根源在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汉代的巫只仪式,但是宋代南戏的发展才有了完备的戏剧文本创作,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戏剧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元代时以大都、平阳和杭州为中心,元杂剧大放异彩。后世形成了诸多戏曲形式,也就是各剧种。明代的昆曲经过发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的追捧和喜爱,他们大量创造剧本,不断修改曲谱,同时修正昆曲的戏剧理论,并使得传奇剧本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学形式。随后昆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宫廷皇室的喜爱,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故称“雅”;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广受民间喜爱,则称“花”。于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争”,实际上是戏曲共同繁荣的局面。这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门类,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舞台精品工程淮剧《一江春水向东流》近年来台湾的戏剧研究学者曾永义提出一套说法,认为在讨论中国戏剧起源时,应该要区分“大戏”与“小戏”,大戏是成熟的戏曲,而小戏则是戏剧的雏型。大戏是在到了金元杂剧之后才发展完成,而之前的宋杂剧、唐代的代面、踏摇娘、钵头、参军戏、樊哙排君难等,都可列入小戏的行列,而中国在非常早之前,就有小戏。 中国在与近代西方有文化接触前,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戏剧”(主要指话剧)传统。中国传统的戏剧为一种有剧情的,“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的综合艺术形式,也就是戏曲曲艺。 作为文学的戏剧 戏剧文本(即“剧本”)是一出戏剧的基本要素,是一台戏的先决条件。 剧本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戏剧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历代文人中,也有人创作过不适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剧本。这类的戏剧文本则称为案头戏(也叫书斋剧)(比较着名的如王尔德的诗剧《莎乐美》。)现代戏剧中也出现了没有剧本的演出实例。 戏剧的文学本,在不演出的状态下,可以作为单独的文学样式欣赏。
戏剧种类
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京剧演员张火丁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 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市民剧、社会剧、家庭剧、科学幻想剧等; 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不过最基本、使用最多的分类是悲剧、喜剧和正剧,其中悲剧出现的时间早于喜剧,正剧也称为悲喜剧。 悲剧:冲突的实质:“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悲剧的审美价值:“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喜剧:审美价值:“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正剧:将悲剧和喜剧“调解成为一个新的整体的较深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