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慢慢理解艺术与金钱
最近读傅雷家书,看到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一段话:“身在国外靠艺术谋生,而能不奔走于权贵之门,当然使我们安慰,我相信你一定会坚持下去,这一点傲气,也是中国艺术家最优美的传统之一,可是别忘了一句老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你还没有经过岁寒的考验,还得对自己提高警惕才好。一切郑重千万郑重。”
可见像傅雷这样严苛的艺术评论家也深知靠艺术谋生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一个电影。
在电影《莫迪里阿尼》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来自美国的富豪来画廊买画,看上了莫迪里阿尼的画,然后约见莫迪里阿尼,一见到莫,说他的画很有趣,然后莫迪里阿尼带着轻视和嘲讽的态度,走到他面前,直接给说他画有趣的购画者泼了一身酒水,然后愤然离去,不顾画廊老板的阻扰,即使是被画廊老板开除也再所不惜!
这一段描写了莫迪里阿尼对那些没有品味的收藏家的一种愤世嫉俗,蔑视那些有钱却没有品味的人!但这种愤世嫉俗不和金钱妥协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他过早的陨落!
讲到这里让我想起了罗胖讲过许多伟大画家的生存之道。
罗胖曾讲过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的故事,说他有一部很着名的片子《教父》,就是拍黑手党的那一部,弗朗西斯·科波拉就是导演,他就觉得拍出《教父》是他一生当中的,至少不是什么光荣,反正跟污点也差不多,为什么,挣钱了呗!
甚至《教父》这部电影得到了票房大火之后,他的朋友给他打电话,他只回答了一个字,哦,知道了,然后就把电话就给挂了。
而这个科波拉后半生是拍了大量的艺术片,但是所有这些艺术片只有两个结果,第一是不挣钱,第二呢,是更加不挣钱,所以反过头来又不得不去拍什么《教父2》《教父3》,去挣一点钱,再来反哺他的艺术片创作。
然而这么久过去了,他的教父是越来越觉得经典,而艺术片却还是鲜有人去问津。
罗胖还讲了达芬奇的一个故事。
说达芬奇有一次他在一个公爵夫人家里干装修,因为对于艺术家来说,当然画壁画就是装修,装修公爵夫人的房间。
但是有一天闹得特别不像话,把笔一扔就跑了。公爵的秘书就在自己的日记上记,说今天我们家里那个画家特别不像话,居然怠工跑掉了。
那达芬奇后来就给公爵写了一封信,说我原来以为你是个聪明人,你应该看得出我缺钱啊,你怎么能看不出来呢,所以我现在穷得叮当响,我没钱了,没钱怎么办呢,你这么重要的事我只好给撂下了,我得去干一件特别不重要的事,但是那边给我钱,你最好把钱赶紧给我。
那达芬奇说的这个特别不重要的事是啥呢,就是去画那幅名画,叫《最后的晚餐》。你看,在他眼里这都是生意,包括我们那个旷世名作《蒙娜丽莎》,也就是一个订单的产物。
再说米开朗琪罗,艺术史学家给他算了一笔账,说米开朗基罗这个人一辈子攒的钱,如果换算成今天的货币,那叫35亿英镑。
你想想那是多大一笔钱,这可是他一辈子一笔一笔一刀一刀地画出来的和雕出来的,不是做理财产品搞出来的,那你说这个家伙怎么这么能挣钱呢,有几个原因。
首先确实是技高一筹,比如说佛罗伦萨市政府委托他雕那个大卫像,雕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傻了,雕得太好了,所以佛罗伦萨人手头又宽,当时也确实是有钱,一把赏了他九百个金币,什么概念,那个时候达芬奇那一年58岁,而米开朗基罗只有29岁,而达芬奇一辈子也没有挣到过这么多的钱,这是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米开朗基罗简直就是用中国人的话说叫耗子给猫当三陪,真是要钱不要命。当然看罗胖的节目里讲的米开朗基罗那真是活灵活现。
一个艺术家,一个匠人,一边当着工匠,一边搞着作品,一边挣钱,一边追债,一边当吝啬鬼,他的流芳百世和自己的财富积累完全不冲突,这就奇怪了,这么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什么演化到后来,在艺术界居然出现一个概念,说挣钱可耻呢,这为啥呢,你看在这个方面。
中国的艺术家陈丹青先生有一篇文章我觉得说得非常好。
他说,艺术家的财政来源其实在历史上分成四代,也就是坟墓的艺术,帝王的艺术,宗教的艺术和资本的艺术,这前二种艺术我们都好理解。
第三代是宗教的艺术,西方的那些教堂里的绘画,雕塑我们就不说了,中国的那个艺术珍品敦煌壁画和敦煌的那个洞窟艺术,它也是这么出来的,因为当年的丝绸之路那么多商人走来走去,总需要佛祖给保个平安,于是捐一点钱,在洞里面刻一个小佛像,给自己保平安,而这些艺术都是现在艺术世界的瑰宝。
但是到现代化社会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赞助形式,这就是画廊,艺术馆所代表的叫资本家的模式,就是现在的艺术家,在现代社会结构下生产艺术产品。
你可就不能指望再卖给一个单一的大金主了,就是原来的国家,帝王,贵族,寺庙,教堂,你现在应该反过来面对整个市场,面对陌生人,面对那些分散的一个一个的消费者来生产自己的艺术产品,只有你的艺术品卖掉了你才能够获得财政上的支持。
一个巨大的商业模式上的变化,翻译成现在我们都听得懂的词,原来叫B2B,是卖给一个大金主,而现在是B2C。面对新的模式我们是不是能够去转变去赢得这次转变的机会。
罗胖还讲了,说他在北京的宋庄就见过一个画家,很年轻,也没啥名气,在那儿画画,我就问他这幅画多少钱,他说20万,我说很贵呀,卖得掉吗,他说不瞒你说,确实一年也未必开得了一次张。
我说那你何苦呢,他说你不懂我们这一行,我们这行是要靠时间熬出来的,你别看我年轻的时候20万一幅卖不掉,将来我功成名就,进了拍卖行之后,一幅至少一千万。
所以我现在不能贱卖自己的画作,我年轻的时候吃点苦,老了就有钱了,我说你这个帐算得也对,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还有另外一条路呢,干脆别干这一行了。
你把自己的艺术创作才能去设计一些日用品,然后把它卖掉,如果能卖得好的话,现在就能发财啊,他说那也是一条路,但是我觉得我能力不够,可能转型不过去。
所以你看,这就叫路径依赖,所以很多人说我看不起钱,本质上是什么,本质上是他路径依赖之后,用自己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自己战略上的懒惰。
讲到画家不得不提伦勃朗。
伦勃朗的一生就像演戏一样,甚至比演戏还要颠荡起伏,学画五年就跑回自己的老家独立开了一间画室,古代一般是开一间画室一边画画一边销售,商人定制一幅画放到家里,一方面体现我有品味,一方面体现我有钱。
有钱了就会特意请一位大师来为自己画像,比如为了自己的前程我会主动要求画家画一幅作品,比如圣母之类的。有钱人也会叫画家把他自己的形象加到画里面。
到伦勃朗这个年代,定件也不是什么唯一的销售方式了,他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为了纯粹的审美,买些风景等的作品挂到富人的墙上,也是通常。
但是为了区分垃圾和大师,一位购画者来到阿姆斯特丹伦勃朗的画室,首先就要被伦勃朗的家给震撼到,有一些收藏品,连商人们自己都买不起,看到这,他们肯定就是不好意思跟大师来讨价还价。
看到画室墙上挂的都是伦勃朗的自画像,假如你想让伦勃朗给你画一张自画像,伦勃朗一个人一定会满足你所有的愿望。就算是你求购,都不一定能买得到现货。
伦勃朗的一张相对早起的画,尼古拉斯鲁兹,这里面的这个主人公,赶上这个美好的年代,在当时的荷兰出现了一大批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双手富裕起来的一大批富一代。
因为大多是受苦受累出生,所以他们渴望画家把他们画起来像个知识分子和贵族一样,伦勃朗可不是一般的画家,这个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
从鲁兹的穿戴上看,他现在是生活上已经过的很好的一个人了,他穿皮毛衣和戴着皮帽子,而且是俄罗斯最昂贵的黑貂皮,他脖子上带的脖圈是贵族当时流行的一种服饰,拉夫领,又不同于一般的贵族,看起来有稍微的要低调一些,这些都是伦勃朗精心的设计。
他要一方面体现出成功人士的奢华,同时又要很低调的表现出来。尤其我们看画上,对于毛皮的绘制,表达皮质感非常的简单,只要提几点高光就很像了。
但是真的要表达毛皮,确是另外一个难度。伦勃朗之所以会去那么认真的去描绘那个毛皮,甚至把静电引起的那种炸毛的感觉画得栩栩如生。
他是要摆明了要炫耀自己那种无人能敌的技巧,当老鲁兹这身行头,被画家画出来的时候,比自己穿起来还要精神,那种享受可不是一般画家能给他带来的,不过这还不是全部。
伦勃朗利用这张脸,把一个商人的精明和严格非常充分的表现出来,老鲁兹坐在那里被画,他眼神里充满了不耐烦,对他来说一分钟,损失是多少个银币,都能算得出来,这就是属于商人,或属于鲁兹一个非常独有的眼神,他不属于任何人。
伦勃朗简直是把这个人给画活了,我们可以想一下啊,当鲁兹把自己这张画挂到家了,邀请那些朋友到他家里来的时候,看到他这幅画的时候,谁不想再让伦勃朗再给他们来一幅呢。可能就是看到了他对商人的精确描绘,美国富豪摩根把他买了下来。
伦勃朗的人生前期可以说是看尽人间繁华,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力,换得了巨大的金钱财富。
当然讲卖画卖的好的画家,毕加索也不得不提。
有一位青年画家,在还没成名前,住在一间狭隘的小房子里,靠画人像维生。一天,一个富人经过,看他的画工细致,很喜欢,便请他帮忙画一幅人像。 双方约好酬劳是一万元。
一个星期后,人像完成了,富人依约前来拿画。 这时富人心里起了歹念,欺他年轻又未成名,不肯按照原先的约定付给酬劳金。
富人心中想着:“画中的人是我,这幅画如果我不买,那么,绝没有人会买。我又何必花那么多钱来买呢?”于是富人赖账,他说只愿花三千元买这幅画。
青年画家傻住了,他从来没碰到过这种事,心里有点慌,费了许多唇舌,向富人据理力争,希望富人能遵守约定,做个有信用的人。
“我只能花三千元买这幅画,你别再罗唆了。” 富人认为他已居上风。 “最后,我问你一句,三千元,卖不卖?”
青年画家知道富人故意赖账,心中愤愤不平,他以坚定的语气说:“不卖。我宁可不卖这幅画,也不愿受你的屈辱。今天你失信毁约,将来一定要你付出二十倍的代价。”
“笑话,二十倍,是二十万耶!我才不会笨得花二十万买这幅画。”“那么,我们等着瞧好了。”青年画家对悻悻然离去的富人说。经过这一个事件的刺激,画家搬离了这个伤心地,重新拜师学艺,日夜苦练。
皇天不负苦心人,十几年以后,他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在艺术界成为了一位名知名的人物。
那个富人呢?自从离开画室后,第二天就把画家的画和话淡忘了。直到有一天,富人的好几位朋友不约而同的来告诉他:“好友!有一件事好奇怪喔!这些天我们
去参观一位成名艺术家的画展,其中有一幅画不二价,画中的人物跟你长得一模一样,标示价格二十万。最好笑的是,这幅画的标题竟然是——贼。”
富人好像被人当头打了一棍,他想起了十多年前画家的事。这件事对自己的伤害太大了,他立刻连夜赶去找青年画家,向他道歉,并且花了二十万买回那幅人像画。
青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志气,让富人低了头。
这个年轻人名叫毕加索。
毕加索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会把自己的作品编成一个个故事,从而打动了不少人,前来购买他的画作。现在经常在屏幕上的几个大老板,不都个个在讲故事,听得大家是不亦乐乎!这也是广告的有效手段呀!
讲西方的,不得不讲东方的大家。
1861年,太平军攻入浙江,与此同时,左宗棠率湘军反扑,却滥杀无辜百姓,任伯年的父亲就在此时遇害身亡,愤怒的任伯年毅然投奔太平军,也是想做就做的个性,一双画画的手,竟举起了太平军队的军旗,成为一名“执掌军旗的旗手”。
结果可想而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他不得不移居宁波,隐蔽下来,开始卖画为生,后来前往上海,为了开拓书画市场,他就开始学画双钩,人物画就学陈老莲,思路快,构图巧。
任伯年有位好友刘德斋,擅长夕阳素描,伯年也经常向他讨教,因此学会西方素描与速写,他还随身带一本折子,速写各阶层人物、飞禽走兽,有一次在农村看到两牛头斗角,身边无纸,就画在长衫上,后题一绝,“丹青来自万物中,指甲可以当笔用,若问此画如何成,看余袍上指刻痕。”
如此乐于尝试,又聪明敏感,很快成为无所不能、无不精妙的全能画家,不到十年时间就声名大噪,在他的引领下,带动了不少画家,开创了有上海地区特色的“海上画派”。
任伯年成名之后,订单变得极多,加上有个精明严苛的太太,有时他停笔,一面剃头,一面吃饭,他太太就抱怨,嫌他荒废画业,损失了润笔,这期间,吴昌硕结识了任伯年,看到任的画技,佩服得五体投地,想拜师学艺。
一天,吴昌硕画了幅荷花上门请教,任伯年提笔,替他渲染,正在大笔淋漓之际,任太太突然一把笤帚扫扔出来,赶着吴昌硕叫:“走,走,走。我们的画画时间,被你耽搁了。”
任伯年每天手不停挥,连吃饭、剃头、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也没时间理发,所以每次理发都隆重其事,准备工作就大张旗鼓,煮一大锅开水,磨刀霍霍,理发过程很长,“顾每剃必历数小时之久”,理发难度也大。
因为长时间不理发,头发虬结缠绕,鉴于此,任伯年给理发师的报酬也不低,有一位常年受雇的理发师说,每次理发时,“有青色、黄色、红色和白色的颜料,从他的头发里面一簇一簇地落下来。”
大家猜测,任大画家习惯一边抓着头发,一边苦思,所以手指上的颜料滞留在头发里,有人跟理发师开玩笑:“你为任先生理了好几年发,挺赚的嘛,光是收集的颜料都够你开一家颜料铺了。”
听到的人都笑倒了,也正因任伯年高频度的画画,他的画技越发熟练,练就他出笔很快,几十个扇面,顷刻一挥而就的功力。如果说任伯年是平民画家,真是在适合不过了,为了谋生而画画、而去不断尝试各种画法,甚至为了赚多一些,不停笔地画。
但他仿佛并不抗拒,而是满怀热情,他的成就,也在这不知不觉间累积起来,他擅长人物、花鸟、山水,又兼诗、书、画、印,上承传统,旁采新知,锐意革新,独具个性,又将传统文人画向现代形态作了转变。
19世纪末,中国画历经数变,向世俗和大众的方向演化,这时,任伯年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画坛的奇迹,徐悲鸿称其为“仇十洲后中国画家的第一人”。
这让我想到了塞罗塔的话。
泰德美术馆馆长塞罗塔所言:英国的十大观光景点中,公立美术馆共占七名,博物馆和图书馆的总体经济影响一年达2万亿英镑。
更中肯的说法是:1996年之后,arts council 的募款成长了70%,2002年,英国输出的文化产品,总值达85亿美元,高于中国美国。艺术明显地是一项高报酬的投资,塞罗塔也显然是位优秀的商人,这是他成该行业巨头的原因。
当然还有麦克鲁汉(Marshall McLuhan)的名言:“艺术是没有对错的。”而今天艺术价格也没有对错。迈阿密艺术中心(Miami Art Central)创始人枫坦戴尔–西斯尼诺(Ella Fontantels-Cisneros)的话:“过去新艺术家起价在每幅2,000美元;现在的新艺术家都定价1万、1.5万、2万美元不等。”也附和了艺术价格没有对错的情形。
讲了那么多,我认为艺术与金钱无关,你可以用金钱去衡量艺术,也可以不用金钱去衡量艺术。这跟艺术的好坏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关键看艺术家这个人能不能真正创造出精品艺术!
‘贰’ 金融和艺术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金融和艺术,一方面是对立的,因为艺术强调精神文明,人性、境界,艺术作品都建立在精神的、非物质的思想高空,鄙视金钱、世俗。
另一方面,金融对整个社会经济包括每个人的吃喝拉撒都是源泉和生命剂。脱离了经济的艺术是至高无上的,但正因为他的高的境界脱离了物质,往往只是思想上的产物,现实中实现不了。所以现实中所谓的艺术并不是真正的艺术,但是是接地气的,我们认为的艺术。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金融是艺术的前提和后盾。
‘叁’ 什么叫艺术,什么叫金钱,艺术的价值等于金钱
1.所有的东西都或多或少的与金钱挂钩,不单是艺术,比如,你学习知识是为了什么,别跟我说是为了报效祖国,如果“祖国”不发给你工资,你靠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你买个馒头也还得付一块钱吧,基本的生活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知识应用于实践,谈什么抱负理想。无非乌托邦。2.当一个物件被一个人一群人乃至一个市场接受时,它就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艺术由人创造,可艺术家也要靠钱吃饭,谁让现在是个金钱的社会呢。当艺术家的作品被业内人士认可,被门外汉认可时,它的艺术价值就高些,除了可以满足艺术家的基本生活外,也可以用多余的闲钱提高生活质量,或者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取得艺术成就上更大的突破。3.艺术对艺术家而言是用以谋生的专业技能或者手段,是为人服务的工具,不具有任何情感,变质的不是艺术,而是人,(包括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等)某些人拜金主义,利欲熏心自然无法抵挡诱惑,想想钱学森的所为,才应被世人景仰。如果他当年抵挡不住美国的金钱诱惑和威胁恐吓,那是不是他专业技能所创造的价值也随之变异呢,说白了,只是个人的人品素质修养问题罢了。4.艺术的价值当然不等于金钱,按理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可是你非要用金钱这些个数字来衡量的话,可以说这个人很俗而且不懂得到底什么是艺术,但是也行得通。它的价值到底取决与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齐白石早年窘迫,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只能以自己的手艺谋生,而周维善通过王森然赠白石画像,白石以一画相报,白石他托人办事,或受人以惠,大多以送画为报,这个时候的画的价值是不是作为了人情的回报呢,如何等于金钱,而白石早年的画,2尺的扇面才卖2元,这种价值放到今天又如何说呢,恐怕不是这个价钱吧。梵高当年的画没人认可,最后穷死了,当年他画的艺术价值到底在哪里,时间流转到现在,他的画被现在的人所认可所追捧,甚至倾家荡产也要得到一幅,都是同样的一幅画啊,艺术价值都相同,难道他那个时代的人都是傻子,那是用钱衡量它现在的价值呢还是当年的价值呢?所以艺术的价值如何等于金钱,只能说当一个东西有市场,得到大家的认可时,它才具有一定的价值,人也是如此,当你做的工作被老板否定了,当你被社会否定了,你活着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肆’ 奇葩说导师蔡康永讲艺术与金钱,小白也看得懂的艺术品投资
蔡康永在奇葩说中曾谈到金钱观,他认为,金钱是我们达到目的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本身。在《艺术里的金钱游戏》这本书里,他也传递了同样的观念。我们投资艺术,一方面是为了获得价值增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收获知识积累和审美满足。
作为了解艺术品投资的入门指南,这本书对艺术品欣赏和投资的小白非常友好,蔡康永用浅显易懂的笔墨,从自己胡乱买的第一幅画说起,把多年来对艺术品投资的心得娓娓道来,书中穿插艺术品的知识、艺术家的八卦和艺术界的潜规则。
最特别的是,这本书对如何进行艺术品投资进行了详细介绍,而且告诉我们怎样看待艺术与金钱的游戏,读完这本书,可以了解自己适合进行艺术品投资吗?艺术品投资从哪里开始?以及艺术品投资怎么赚钱。
一、要玩游戏,就要知道规则
既然称之为艺术与金钱的游戏,那么就要了解游戏规则。蔡康永书中有很多对规则的介绍,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知识,作为一个艺术投资的游戏玩家,和其他投资一样,需要掌握足够的技术与智慧,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并获得收益。
所以,当你想进行艺术品投资时,首要的是“要避免被信息误导,知识很重要,知识让你了解这个画家,这种尺寸、这种品质,多少钱合理。”
怎么确定一幅画该不该买,能不能买,用什么样价格买合适。归根结底,是你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要懂行。懂行意味着你要不断学习,不断了解市场,才不会被一些错误或落后的信息误导。
干一行,学习一行,这是在哪里都通用的方法。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今天看见炒房赚钱,就去炒房,明天看见炒股的赚钱了,就忙着炒股,忙来忙去,最后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钱。他们只看到别人赚钱,没看别人赚钱背后的研究和学习。
二、除非你喜欢,否则别投资艺术
这本书还有一位作者,就是艺术经纪人陈冠宇。作为业内人士,陈冠宇特别指出,投资艺术品,最好要有长期投资的打算,让艺术品随着时间增值,享受艺术家愈来愈受重视、愈来愈红、价格越来越高的快乐。
如果这位艺术家和艺术品,正是你的心头好,你在拥有的这几年或几十年中,你也与喜爱的艺术品朝夕相处,这才是最合理、最舒服的投资心态。
但如果作为纯粹的投资来说,其实艺术品投资和股票或者房产等,性质是相同的。陈冠宇提醒,除非你很喜欢,否则拿“艺术”来做买卖,成本和风险都挺大。
但如果自己本来就很喜爱艺术,又有闲钱可以投资,那么投资艺术品的心态就没有那么急功近利,这样的投资不但将带来金钱的收益,还有心理上的满足。
也就是说,做艺术品投资,不把艺术当买卖与把艺术纯粹当买卖,都是不行的,这就是艺术里的金钱游戏。
三、艺术品投资的心法
日本现代艺术家村上隆曾直言:“艺术必须有放诸世界皆准的战略,光是靠熬夜及努力是入不了门槛的。”
当你开始艺术品投资之路后,你会发现有很多坑,虽然你学习了很多,但是如果没有内行人带路的话,估计要交不少学费。
比如对于入门者来说,“应优先考虑首欢迎的画家,想想你要脱手时,比较多人感兴趣的,总是比较有把握能顺利脱手的。”入门者要不太理想化要不就太理性,理想化的是喜欢谁就买谁的作品,太理性的是那幅赚钱就买那幅。
其实入门者在买画时的心理模式应该是以终为始,先考虑好最后的脱手,再来考虑应不应该出手。这当然不能保证你买到自己喜欢的作品,但是能大概率保护你的钱袋子。作为新手,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
又比如“有深度”和“受欢迎”你会选择哪一个?作为入门者,当然要选“受欢迎”的那个。两张肖像画都很喜欢,要买哪一张?要买人像凝视观众的那一张。买的艺术品已经涨了5倍,该不该卖?赚到理想差价就可以卖。多少钱才能进入艺术品投资?有三万人民币就够入门了。
这些艺术投资的潜规则和小窍门,这本书说的明明白白,如果你艺术投资感兴趣,但是投资小白一枚,或者你虽然懂得欣赏艺术,但没有参与过艺术品投资,那么这本书都很值得一看。
蔡康永在书中说,“即使在这么“酷”的当代艺术里,我还是在乎感动,珍惜感动的力量。你呢?你在艺术里,在乎的是什么?你有多久没有被艺术感动了?”
虽然是谈艺术的金钱游戏,但艺术跟一般的产品还是不一样,很多人购买艺术产品是因为它能提供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所以面对一幅画,买还是不买,价格多少,这里已经包含了情感的定价。对待艺术一方面我们有商品意识,一方面不要丢失了热爱艺术的初心。
‘伍’ 艺术和金钱的关系是什么
毫无疑问,赚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当下的事实却是,很多人为了金钱,失去了原本可以更好的生活,或者是干脆毁掉了自己和别人的生活。比如说时下风头正劲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为了给食品赋予更好的色、香、味,便发明出了各式各样的添加剂,既可以让商家赚到钱,过得更好,也可以让大家的生活因之而更加丰富多彩。这原本是好事,可添加剂被那些只顾自己赚钱、不顾食客安危的人利用,就变成了坏事,不仅大家的健康被毁了、生活被毁了,非法添加者也因此毁掉了自己的未来。这便是一种本末倒置。艺术也是一样。
从前,艺术家即便以卖作品为生,也往往自标高格,俗人来求,不管出钱多少总是不给;今天,只要有钱,便可以买到任何你想要的艺术品,“同样一张钞票,你能分清哪张是高尚的、哪张是肮脏的?”从前,艺术家对自己的每件作品都视如己出,恨不得怀胎十月方才诞下;今天,艺术也能流水作业,一天几十甚至上百张,只要销量多,质的高下可以忽略。从前,艺术创作是一个人的事,伪作赝品只出现在作伪者手里;今天,订货的客户太多,便开个作坊,美其名日“工作室”,雇一帮子人帮忙“生产”……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若“艺术”有灵性,也当不齿于这种种勾当。
尽管金钱的作用历来至高,但在艺术的眼里,它却只能是个屁颠屁颠的随从,向来只有金钱向艺术俯首称臣要多少给多少,而从未有过艺术对金钱俯首帖耳的要什么给什么。所以古人不叫买字画,叫求字画,彼此地位高下显而易见;而卖字画者索要的也不是简单的货资,而是润笔,简言之,即毛笔润了一次,总得有点表示吧,你付的钱并非买字画的钱,而是给毛笔的辛苦费。所谓金钱有价,艺术无价,再多的钱也总有个具体数值,但很多流芳千古的艺术珍品却是无价之宝。—旦本末倒置,全然为了金钱去创作艺术,那么毁掉的就不只是几个人的生活,而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未来。
‘陆’ 如何看待商业与艺术的关系
商业与艺术的关系:互惠互利。
艺术承载着人类文明最辉煌的一面,也是是时间赐予我们的灵魂礼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流意识认为,纯粹的艺术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应该远离金钱,远离商业。
然而,实际上它们从来就是无法割裂的。向来,文艺兴于盛世,发达的商业不仅是艺术成长的土壤,更是艺术落地的最佳途径、最佳场景。有很多艺术家成为了商人,也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在追求艺术审美。
好的艺术作品是出于无目的的创作和无目的的展示,任何人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一种链接。当这种连接能力赋予商业的时候,会引起各式各样的化学反应。
艺术家追求每一个产品细节的极致,企业家追求的是制度、组织的极致,是真的让身处一线的人去做决策,并让这些人得到有效的激励和支撑。
管理者的注意力不是在每一个产品的细节上,而是在组织和机制打造的细节上。原来是一个人活成一支团队,现在是一个团队活成一个人。这是非常复杂的工作。
‘柒’ 艺术与金钱是怎样的关系
底层经济 基础决定上层文化物质。
在不成熟的文化产业环境里,艺术产业艺术产品在经济上就显得弱小,会被金钱操纵,限制。
人和物都有受限的可能,但思想是自由的。精神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当聚少成多或者上升到一定的能量爆发点,精神可以扭转物质,改变物质形态。
‘捌’ 艺术是否会为金钱折了腰
会有这种情况,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艺术真的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真正的艺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有一种假艺术,这种艺术家只是为了金钱、利益等等,完全没有仙骨风范。
当代艺术的首席艺术家们正忙于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与画廊、经纪人、拍卖行、时尚奢侈品牌的合作,形成集群效应,最终形成类似于各种超级品牌的利益。然后他们收获新的进入者。只要有新的参赛者,比赛就不会停止。
虽然金钱的功能一直是至高无上的,但在艺术的眼里,它只能是底层的跟随者。向艺术鞠躬总是需要多少钱,而不是向金钱鞠躬需要什么艺术。所以古人不叫买书画,叫求书画。他们的地位明显高于对方
‘玖’ 为什么艺术被金钱化了
艺术本身没有被金钱化,只是画家的作品被金钱画,当然是外力因素。一个画家本身不能说自己的作品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