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省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刚刚拿到,嵩山、云台山是世界地址公园
洛阳龙门石窟 AAAA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东南,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镇
洛阳白马寺 AAAA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东郊一片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之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由官府...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
汉光武陵
汉光武陵原称原陵,又称汉陵,位于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白鹤乡,南依邙山,北临黄河,总占地约6.6万平方米。汉光武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
地址:河南省洛阳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
http://www.fdays.com/travelguide/SearchResult.asp?SearchType=China&CountryID=1&ProvinceID=14&CityID=&SightTypeID=&KeyWord=&ColumnOn=&OrderBy=&CurPage=1
2. 河洛剪纸文化的背景
河洛剪纸与河洛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已被列入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目。
它是河洛地区普通劳动民俗生活形象化、艺术化的反映,其题材内容大多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不仅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芸芸众生的生活写真,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剪纸作品有的来自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有的取材于戏曲人物、连环画。
剪得最多的,是人们眼中的大自然,身边熟悉的事物。而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剪纸,一般都是借物寓意,讲究艺术夸张,刻意追求形似和神似,用以表现生活环境和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河洛剪纸艺术的起源与特点
(1) 起源
2006年,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河洛剪纸现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积极创造条件申报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剪纸艺术是千百年来河洛地区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作的、享用的民间习俗和民间技艺。河南巩义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地区,是民间传统艺术的沃土。河洛剪纸就是根植于河洛交汇地区的一朵艺术奇葩。据专家阎兴业先生考证,河洛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分布于巩义各镇村,尤以河洛镇洛口村曹氏家族独得真传,四代延续至今。河洛剪纸的直接传承人有据可查的始于清末,均为女性,或母女相传,或亲戚互传,言传身教,如此传承至曹慧贞,已达四代120多年。曹慧贞与弟子们近三十年全心致力于河洛剪纸的传承,深耕细作河洛剪纸艺术,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曹慧贞这份对非遗的"坚守"是难能可贵的,值得点赞,令人敬佩!
(2) 特点
河洛剪纸和其他地区的剪纸相比,同中有异,特点为:一是,民俗烙印浓重;二是,保有黑色遗存;三是,多含吉祥寓意;四是,符号约定俗成。它对于研究河洛文化的历史发展、本地民风乡俗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对绘画、雕塑、印染、图案设计等其他艺术均有独特的启发借鉴意义。它在社会上应用甚广,可以美化环境,营造喜庆气氛;可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水平;可为现实服务,传播正能量,扩大当地文化影响力;可供产业开发,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可收藏,可作馈赠佳品,礼尚往来,促进文化交流、民心相通。
2、 河洛剪纸传承人曹慧贞
曹慧贞女士为河南省巩义市人,为高级民间艺术师,是河南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剪纸)第四代传承人。曹慧贞自幼受家庭传教,在奶奶、母亲及民间剪纸高手指导下,从事民间剪纸艺术传习、实践。其历任巩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研究员,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剪纸决赛选手,第一、二届全国非遗进校园剪纸大展赛论坛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1) 剪纸艺术作品成就:1980年代初就开始在不同刋物上发表作品,其中, 2002-2003年《凤凰牡丹》《河洛风情》获中国文联评审第一、二届"华夏风韵剪纸展"铜奖; 2003年《不夜成》《丹阳》《开普亭》《豫化在我心中》获中国文化促进会剪纸展"银奖"; 2004年《飞凤凰》获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艺术展"优秀奖"; 2005年《老鹰捉小鸡》《海的女儿》获中国对外友协艺术展(纪念安徒生200诞辰剪纸展)优秀奖并被永久收藏在丹麦国安徒生博物馆; 2 008年9月《民族花·哈萨克族女孩》获第四届国际剪纸艺术展"铜奖"; 2008年10月获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奖-"金飞鹰奖"-分项奖(剪纸)终身成就荣誉称号。2016年《文化河洛》《马到成功》获河南第三届中原文化博览会金奖、创意奖。2017年6月《富贵吉祥》获得全国非遗进校园研讨会暨剪纸展览优秀奖,并入编《童心飞扬》一书,论文《中原地区河洛民俗与剪纸》入编《春花秋实》一书;2018年《河洛人家》《四留余》《富贵留余》获中国文联、星河湾杯三个奖项。2019年,参与策划组织听爷爷讲故事非遗进校园"迎民族盛会·庆七十华诞"民族花·剪纸情百米长卷、助力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560米河南剪纸长卷行动,其18幅龙娃中体育竞赛项目剪纸作品入选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指定唯一剪纸文创作品烧制成陶瓷杯、明信片、摆台等纪念品亮相民运会。2019年曹慧贞系列邮票在国际上发行,是曹慧贞剪纸艺术达到国际水平的重要标志!
(2) 剪纸艺术理论成就:曹慧贞不但在剪纸实践中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而在剪纸理论研究上也是硕果累累,早在1994年就在有关杂志上发表《剪纸价值》一文,并被收录在倪宝成先生主编的《大河风》一书中,20O2年,编着《儿童剪纸》一书,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并被上千家小学,当成了课外教材。 奠定了河洛剪纸的理论基础,填补了地域文化的空白,在《嵩山文明研究通讯》发表。
(3) 社会公益活动贡献:曹慧贞与弟子们近三十年全心致力于非遗剪纸的传承教育,坚持开展"每周一课"公益讲堂,受到社会各界认可。曹慧贞多年来义务在巩义市文化馆讲授剪纸技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性文化活动,编写剪纸教材,带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为传承民间艺术默默耕耘。
3、 创新
民间艺术不仅需要研究、传承,更需要探索、创新。曹慧贞的可贵之处既在于其对河洛剪纸的坚守情怀,更在于她的大胆创新!这是笔者特别推崇她的原因。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迎接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郑州市特别策划了"剪纸花·民族情"560米民族剪纸长卷活动,共56卷,分别展示出17个民族运动项目以及56个民族的美好生活。从2018年11月开始谋划、论证、实施,到2019年8月12日最后一卷的精修拍照完成,历时近9个月,21个学校、3个剪纸工作室、3个文化馆近2000人共同参与。560米长卷基本都是由曹慧贞辅导教师们、学生们创作完成的,其中3卷(中中1卷,民族大联欢2卷)由曹慧贞设计主创、弟子们放样完成的。该剪纸艺术长卷一经面世,就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曹慧贞于2020年1月30日接到抗击新冠疫情通知的第一时间,就带头并号召剪纸艺人参与捐资捐款活动,又带领河洛剪纸艺人在做好自我防控的同时,创作出一组生动有趣的《小龙人抗疫情》系列剪纸,创作出白衣战士身着防护服,奋战在一线的动人作品,把白衣战士舍身疫区的大无畏英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创作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福佑中华》等正能量精品陆续问世,为抗击新冠疫情提供激励人心的精神力量,表现出我国"非遗"艺术家参与战"疫"的精神风貌。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中,"非遗"人没有缺席!
3. 巩义鲁庄有啥特色
鲁庄镇,古称桑林镇,鲁义姑庄,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西南,地处省会郑州与古都洛阳之间,南依中岳嵩山,北望洛水邙岭,山水秀丽,人杰地灵。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8公里,总面积93平方公里,65790亩耕地,28000多亩宜林荒山。历史概况 鲁庄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自古至今,鲁庄地区出过许多着名的历史人物,孕育出了一批政治、军事、科技方面的人才和着书立说的作家、戏曲家及书画领域的佼佼者。着名的有战国时的苏秦、汉代的桑弘羊、五代时期的桑维翰、世界上第一个植物学家嵇含等。在当今的鲁庄,从事书法、绘画和其他文学创作的人才多达七、八百人,被人称为“鲁庄文化现象”。鲁庄镇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较为重要景点有邢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合村滑国古城遗址、苏秦墓、斜里谷墓、嵇含墓、望月楼、小相村清嘉庆戒烟碑,河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司令部旧址等。 资源概况 鲁庄镇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矿产就有17种,其中有工业价值的11种,已开发利用的7种,主要是煤、铁、铝、矾土、硫磺、紫砂陶土、黄砂陶土、石灰石等,据有关地质资料查证核明,黄煤储量2836.9万吨,铁矿石4300万吨,紫砂陶土1.44亿吨,黄砂陶土8600万吨,石灰石10亿吨,红火性石20亿吨,这些矿产品品位高,多种矿产共生,构造简单,易于开采,是鲁庄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 交通概况 鲁庄镇交通便利,位于巩义市西南边陲,巩、登、偃三市交界处。南依中岳嵩山,北望洛北邙岭和洛川平原相连,土地肥沃。东距省会城市郑州九十公里,西离古城洛阳四十五公里,南接207国道距名刹少林寺15公里,北通310国道,与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相接,偃师山化----207国道贯穿全境,巩义至南阳、平顶山、禹州、汝州、登封往返班车途经镇区。域内村村通柏油路,通车总里程达110公里,物流人流方便。 文化概况 鲁庄镇文化生活丰富,文化教育事业进步明显,文化市场进一步活跃,歌舞厅、卡拉OK等以及民间艺术不断进步,其中,小相村的狮舞表演,影响力日益扩大,被誉为“中原第一狮”,并多次代表巩义市参加省农民文化庙会和农产品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开幕式,每年农历正月十九民间传统文艺演出时,历史悠久的传统节目如狮子、大鼓、龙舞、小犟驴等争相献艺,热闹非凡,近两年镇政府还组织各村篮球赛、文化广场、送电影下乡活动。各村都有自己的剧场,大多数村有自己的业余剧团,每年庙会都要唱大戏,镇政府还不定期举办书画展,都极大丰实了人民群众生活。 经济概况 鲁庄镇村级状况各具特色,全镇29个行政村,分为鲁苏区、小东赵区、南桑区、曹河区、上山区 、侯一区、侯二区等7个区,每区设立总支书记,各村支部书记为相应区总支委员。各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种养殖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全镇除邢村外,已全部脱贫,另有10余个村达到小康村水平。通过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形成了鲁庄村的小精铸、养鸡,斜里的冶金粉末,罗彦庄的露地菜,李家沟的弹簧、养猪,后林的冶金粉末、药材,东庄、赵城的耐材,小相的野菊花、长毛兔 ,四合、桑家沟的养鸡,关帝庙的煤矿,虎山坡的电线,东侯的长毛兔,北侯的石榴,南侯的铝型材、养猪,西侯纺织,安头养猪等特色经济。 社会发展 近年来鲁庄镇党委、政府按照“保持稳定、优化环境、立足资源、多业并举、拉高坐标、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生态农业和文化强镇”的奋斗目标,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品牌文化、平按和谐”新鲁庄,努力实现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新跨越。
4. 、被誉为“优秀的人民艺术家”称号,我省的豫剧大师是什么
被誉为“优秀的人民艺术家”称号,我省(河南省)的豫剧大师是常香玉。
常香玉(1923年-2004年),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
常香玉是常派的创始人,有着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纯净的音质、正确的运气方法、宏大的发声共鸣、精巧的吐字技术和娴熟的润腔手段,唱腔甜美,吐字清晰,表演细腻传神,规范精到,富有一种阳刚之气。
常香玉原唱豫西调,属下五音唱法。后来逐渐融合了祥符调的古朴醇厚、委婉含蓄、俏丽典雅风格,同时,还吸收了曲剧、河北梆子、京剧等诸剧种的元素,形成独特的“常派”唱腔。例如《花木兰》中“自那日才改扮乔装男子”唱段里,用的河南曲剧的音调;《白蛇传·断桥》中“恨上来骂法海不如禽兽”唱段里,用的河北梆子的音调;《拷红》中“尊姑娘稳坐在绣楼以上”唱段里,用的京韵大鼓的音调;《李双双》中“我盼你早回来同叙家常”唱段里,用的歌曲五哥放羊的音调;豫剧清唱《攻关》中用的劳动号子音调等等。
5. 谁知道河南巩义有什么
巩义
南边耸立着巍巍嵩山,北边奔腾着浩荡的黄河,秀丽的伊洛河怀抱里唱歌,这便是巩义市的所在。
这里一片古老的土地,考古资料证实,十五万年前,人类的祖先们就在这里生息劳作了。
古来,巩义市就是中国东西交通的要冲,是兵家常常争战的地方。
于是,产生在此或以此地为背景的传说,不少都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
后异射日、嫦娥奔月处在市西南的訾殿一带;炎黄会盟筑坛沉壁处,位于伊洛河入黄河的神都山上;伊洛河黄河汇合处的洛芮是河出图洛出书的地方;沙鱼沟乡古洛口的伏羲台是伏羲画出八卦的地方;汤王不惜焚身求雨的圣地在古桑林鲁庄;曹植牧马芝田,遇见洛神宓妃的地方即在芝田洛河边。
如果说传说是虚无飘渺的彩云,而全市遍布的古老遗迹,则是可以震撼人心的历史鉴证。分布在市区、乡镇的一百多处文物古迹,无不包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颖智慧、辛勤的血汗,无不使华夏后人叹服。
巩义市的人文景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八处,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十二处。巩义市公布和尚未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亦逾百处之多。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宋皇陵,分布在巩义市的孝义镇、芝田镇、西村镇、回郭镇,占了三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昔日,这曾是巍峨壮观的帝王陵寝。北宋九个皇帝,除钦、徽宗二帝被金人掳俘北国客死他乡外,其余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广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项、哲宗赵煦都葬于此。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宏殷的墓,世称谓"七帝八陵"。
史载:赵匡胤为迁都洛阳,也为巩义市山川风水所动,即把皇陵定于此地了。从赵匡胤登级第三年始,就开始了兴建北宋皇陵,前后共营建了一百六十多年。庞大的帝陵兆城之内,附有皇后墓二十一座,亲王、公主、皇子、皇孙、诸王夫人墓一百四十四座,名将勋臣墓八座,另有皇亲子孙墓二百余座。其中包拯墓,寇准墓吸引后人常有凭吊者。
北宋皇陵每陵占地八百余亩,包括兆域占地两千亩左右。有三部分组成,上官、神城和下官。上官南有鹊台二,中有乳台二,鹊乳台建有楼观,北有神道和神城接连。神城以高大的陵台为中心,四周建有城墙,并有四个城市楼,四个角楼,另有记载,陵台前陈有献殿。上官建有官墙,官墙内有五个大型官殿,供守陵军和祭祀用。后陵亦如此,只是形制小些罢了。
皇陵、后陵及名将勋臣、亲王、皇子神道两侧树立了规模数量不等的石刻仪仗。尤皇陵最为壮观,望柱、石狮、石象、石羊、石虎、瑞禽、角端、文臣、武将、阿拉伯、印度、中亚诸外国客使、象奴、控马官,每陵五十八件,无不是精雕细刻,栩栩如生,似向游人述说历史的风风雨雨。后陵每陵石刻三十四件,体个较皇陵小些。北宋皇陵区内现存石刻近千件,是北宋遗留石刻精品最多的地方,为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实物。
宋陵的地面砖木建筑,城、楼、殿、观皆已与历史灾难共同泯灭去了。可现存的巨大夯土遗址,高大呈覆斗状的陵台,仍会以一种古老苍凉的氛围给人一种历史的凝重感和美感,它们会告诉游人许多古老的故事。
抢修保护永定陵和永昭陵工程正在进行,它将以更加生动的面目迎接国内外游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力山石窟寺,是被称为中国十大石窟,排行第六位的大型石窟之一。这座石窟寺,是拓拔氏建立北魏政权,定都洛阳后首先修建的佛教圣地之一。它位于风景秀丽的伊洛河畔,建在邙山土岭突兀而出的一片石崖上,景美地奇,北魏、唐代,这座寺院一直为皇帝所重视,不断拓修,这里居住和尚最多时曾达到过三千人,可见这所寺院之大。石窟寺地面现存大、中、小佛像七千七百四十三尊,洞窟五座。它虽比不上云岗、龙门诸石窟那样雄伟庞大,但小巧玲珑,精雕细刻,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的珍品。那潇洒飘逸的飞天,慈眉善目高鼻梁的佛像,演奏各种民族器乐的乐技,告诉人们古老民族的服饰、舞姿、民族融合初始鲜卑人的面目,中华民族丰富的乐器形态,演奏方法。尤其中国仅存的帝后礼佛图,那前呼后拥宏大的场景,不能不使人想象到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不能不使人联想到当时全社会对佛教的虔诚。
建在明末和清代于市区一河之隔的康氏庄院,集古寨堡、民居为一体,巍巍壮观,青堂瓦舍,错落有致,远眺似一幅颇大的民俗画卷。古建筑专家称,这是我国现存的、典型少有的北方古代民居博物馆。这个庄园建筑总面积64300平方米,33个庭院,53座楼房,313间。另有平房97间,窑洞73孔。康氏先祖,经营土地,经营运输、买卖,气吹似富了起来。于是曾挂过双千顷牌;于是建起了这些房屋;于是也有了慈禧太后躲八国联军由西安归京,康家捐皇上百万两白银,慈禧太后封他家为康百万的典故;于是他参与了山东临沂赈灾,山东省民间敬的活财神就有了康百万的形象。康氏庄园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升为国家级。
从伊洛河朔黄冶往上,是十数里的古陶瓷遗址,其中有着名于世,迄今中国发现最早,规模最大,出土品类最多的大、小黄冶唐三彩遗址,还有中国白瓷最早的产地,白河白瓷遗址。
在伊洛河和黄河交汇处的右侧,是河谷切断的邙山,山岭上仍有逶迤城墙的残缺。这便是翟让、李密率领瓦岗军曾经攻克的隋朝最大的兴洛仓,是他们创下分粮于民史迹的地方。
伊洛河南侧的芝田乡稍柴村广阔的田野上,地边地头,地里,时常出现形状各异的磨制石器等器物和遗迹,这里就是夏代的都城斟寻遗址了。
还有早已载入历史课本的汉代冶铁遗址,就在夹津口乡铁生沟村。地面尚存的球墨铸铁块儿,其质量,使我们现在的人也望尘莫及。
地面遗存不再赘述。过去,人们常用钟灵毓秀一词形容巩义市这地方。巩义市以前称巩县,秦朝开始的称谓。
也许是巧合,也许真应了钟灵毓秀的意思。 唐代巩县县令杜甫的曾祖杜依艺,定居巩县后,家里育出了着名诗人杜审言,又培育了一代诗圣杜甫。一九六二年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杜甫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唐代巩县县令白居易的祖父白锽,家里育出了伟大诗人白居易。
诗圣杜甫就诞生在巩义市南窑湾村,诞生他的窑洞人称圣人窑。他幼时,"七月庭院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的院落,现为杜甫故里纪念馆。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写了大量赞颂祖国、同情人民苦难的诗作,最后客死湖南平江县洞庭湖的一叶小舟之上,暂厝平江,四十三年后,其孙杜嗣业遵祖父遗愿,将其骨殖移葬于和故里隔伊洛河相望的邙山岭上。几年前,巩义市有识之士社会集资,已将位于康店乡邙山岭上的杜甫陵园修葺一新,苍松翠柏,亭廊缀点,成了一处旅游热点。
晋朝的稽含是世界上第一个植物学家,着作《南方草木状》蜚声中外,故里即在鲁庄乡的鲁庄村。他死后亦葬在鲁庄,其墓地亦成了后人凭吊的场所。
巩义市的人文景观往往溶于美丽的自然景观中。在道教圣地老庙山里,不但以玉仙圣母庙在附近几省闻名,这里的自然景观尤使人留恋忘返,现是省级自然风景区--浮戏山雪花洞景区。
这个景区的山,古称石城山,登高望远,巍峨参错的环形山,为一堵壮伟的城墙。若遇云雾天,登高观望,众山头又若浮游水上的鹅鸭水鸟在嬉戏,极为生动,故人又称为浮戏山,古代就是自然名胜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的诗篇,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来此山巡游,封了茶山,人唤作赵封山。
这个景区中,除了玉仙圣母庙这一古迹,另有二十余座古山寨,可以称雄北方。古山寨上石砌的城墙缠绵起伏于山峰谷壑中,石砌的城门楼台,寨中的石砌房屋、石磨、石碾,都如一首首古老的歌,向人们叙述着一个个古代发生在这座山中的故事。有考古者认为,这些山寨,早的起于唐代,最晚的也该是清代了。有明代农民起义军聚义的山寨,也有清代武状元牛宣躲避战乱的山寨。考古专家惊讶中原地区竟有如此古寨堡群。这山中还有明代、元代古人采集银矿的银洞,银洞中有刻文可证,银洞中有古人们留下的工具、器皿可证。
景区中,最为神奇的要数洞穴了。纳水洞终日水声淙淙;老君洞"九层天九层地",忽有大厅又忽缩小,顺小洞下循,亦然见大厅,又渐小,此景反复九层,可着人逾万。在诸多洞穴中,最着名的莫过雪花洞了。雪花洞不同于其它石灰岩形成的溶洞,它是方解石经水溶水蚀渐变的,地质学家认为它已有一亿岁之多了,洞内可行进处五百余米,大厅可容人数千,小洞可几人同行。洞内石瀑石幔、石钟乳形态各异,均入美好的故事,又皆色如晶玉、翡翠,灯光射之,辉彩四熠。尤其洞壁上四处布满雪花状石,灯光下晶莹闪亮,使人如入童话世界。这种雪花石在其它洞穴中未有发现,故被地质学家称为"天下第一雪花洞"。为这洞,景区也被唤作了"浮戏山雪花洞景区"了。
景区中的水也很具特色,赵封山下的小龙池天旱天涝总是清水盈池,不增不减,经上海有关部门化验鉴定,这是可以和崂山矿泉相媲美的矿泉水。蜿蜓的玉仙河贯穿景区南北,时尔被挡水坝拦成一个个水塘,山顶俯视,尤如一条银线串连了一方方明镜。猪娃潭瀑布等瀑布则如一挂挂银帘,使人心爽目清。
能造成景区瑰丽氛围的,莫过于大片大片的南方树木了。这个景区四周高山,北有一弯曲峡谷通连外域,即是严冬,区内温度仍高外八度以上,加之水气滋润,竹林四季翠绿,白檀、黄檀虬枝相连,青藤爬山比高,松柏苍海蔽日,整个景区绿树覆率在百分之九十八,山高林密,景区里又形成了耍峪、桃花峪诸清爽宜人、幽谷缠延的小景区。
这里山也竣奇,有不少桂林式山景,鸡鸣石、八戒石、梦笔生花峰、箭穿山等等,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正在建设中的洛芮风景区,分布在伊洛河黄河汇合处两岸。一侧依站街镇杜甫故里为中心,建设杜甫祠、仿唐一条街、小武当山,整修兴洛仓。另一侧以南河渡乡邙山头处神都山为中心,大兴绿化,重建炎黄二帝会盟坛、瞻黄亭,整修女娲洞,山脚下整修河王庙,雕塑河图洛书的故事,洪沟五十万年前古人类遗址处修建古村落,修理闻名于世的大力山石窟寺和民国时期陕西、安徽、河南三省督军主席刘雪亚、刘茂恩兄弟的故居。再配植两岸绿柳,开发河中泛舟娱乐诸项目,使游人在领略大自然的同时,在这里追朔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
还有位于康店周平王时所建东周故城苍老的城墙,建于黄河岸边山岭上的明代兴佛寺,位于鲁庄乡的滑国故城遗址、苏秦墓等等,都颇具引人的魅力。
巩义市的风光旅游,还在不断增添着新的内容。小关镇的丁烟村,三面环山,过去是个穷困的山村,这些年富裕了,村里仿古园林式建筑毗连,清新宜人。工厂的机器声,军乐队的演奏声,漾溢着激奋向上的现代气息。十八里盘山公路缠绕山梁,诸山头植满苍松翠柏,临村山上,石砌长城式城垛蜿蜓起伏,山上开辟了狩猎场所。山上山下宛然一幅山庄园林景色。在这里可一睹小康村的景象。
巩义市开发利用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还有许多,国家将巩义市定为中原旅游区的重点县市,和开封、洛阳、郑州、登封市同列榜名。巩义市的旅游资源,为国内外许多专家称许感慨,称之为中原的明珠。随着巩义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家、集体、群众对旅游业投入的增加,巩义市未来的景色将会更加迷人,吸引更多的各方来客。
6. 小相狮舞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狮舞活动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汉代百戏之一的“狮戏”,而汉族民间狮舞的起源也有种种传说。史载公元446年(南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良州刺史檀和之奉命讨伐林邑,林邑国王范阳训练大象军队出战,宋军大败。宋军先锋官乃振武将军宋悫,他想狮子是百兽之王,大象也是百兽之一,岂有不怕狮子之理,于是就命将士连夜用布、麻等东西,做成狮头狮皮,涂上五彩的颜色,每只由两名战士披架,隐伏于草丛之中。大象突然看到这些张着血盆大口,张牙舞爪的狮子窜过来,吓得扭头就跑。这时,宋军乱箭齐发,乘胜追击,大败敌兵。从此,舞狮就在军中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传到汉族民间。
小相的狮舞活动兴起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村中老人相传,清初即有。或说清初某年,村中“霍乱”流行,死人很多。村人在求医无门的情况下,自发组织起来,寻求自救,当时汉族民间崇尚迷信,认为“霍乱”是妖魅作祟,因为狮子是称为“天禄、避邪、神兽”的吉祥之物,于是,大家就用狮子驱病、避邪。
小相村的狮舞,在十九世纪中期前以地摊为主,即在平地以四回斗狮舞蹈,使用器械有大刀、单刀、双刀、枪、大镰、三股杈、稍子棍、绣球等。早期艺人的表演情况已不可知。第六代艺人崔鹤鸣是耍头的名家,他和霍如意(回回)表演的大镰非常出色,在三月登封中岳庙会上极负盛名,逼使密县狮子提前表演不敢与他碰面。因中岳庙会有各县社火表演,观众更是各方远近皆有,遂使小相狮子和崔鹤鸣享誉豫西广大地区。
清末,小相狮子已发展为高台与地摊并重。20世纪20年代,第七代艺人中有崔德标、崔六顺、崔丙森、李黑进、李中枝等一批各怀绝技的高手,把小相狮艺推向一个高峰。有一年元宵节在偃师府店镇表演,有人不服小相狮子水平高,故意出难题,让其从拦街高架秋千横梁上通过。当时年轻气盛的李黑进,独披狮子皮爬上横梁表演而过,四方观众均为之惊心而叹服。
20世纪30年代,第八代艺人霍树德、崔德五、李桥、崔赞肓、李宗修、杨金铎、崔黑子、崔延礼、崔永祯、崔承水等相继出现,他们各有所长并有创新,是个群星灿烂的时期。崔永祯打破原来板凳架的单调表演,创造出狮子揭板凳等生动活泼变化多端的新套路,赢得各地赞扬,县城行社特邀他去表演。崔承水是把原来在板凳架上左肩扛凳倒立大胆改为双臂支撑拿大顶的第一人。
第八代艺人还正当盛年,第九代艺人杨贯一、李云汉、崔廷宣、崔承绪等就脱颖而出,他们专注地向高台的高难方面努力。受以前在府店过秋千横梁的启示,结合已有的踩独条软索,他们在7米高的架上绑三层凳椅架,前后各斜系两条相距2尺的粗绳,名曰双绳架.狮子沿绳上下,借绳弹力作左右甩胯、前甩下吊等各种高难惊险表演。杨贯一等在高架上表演正红火的时候,第十代艺人于20世纪40年代接踵而起,崔海筹、崔仙舫、崔承亭、崔泽僚、杨锡白等与上代艺人结合,创造出“双凳双狮”绝技。这项技艺自它的主创人崔仙舫息影狮坛后,尚无人能继承,所以称为绝技。
1950年正月,偃师县夏侯寺为庆祝穷人翻身,特邀以小相为首的各地13路名狮集中表演竞技,盛名之下群英荟萃。又特邀善造巨型秋千的巧匠、人称“活鲁班”的巩县东庄村(今属巩义市鲁庄镇)秋千之父李金鼎兄弟领导设计,在旷野搭建了能供13路狮子同时上台表演的“三棚四顶”式高20余米的可转动巨型老杆。巨型老杆是在普通约7米的可转动老杆,7米高的单层狮老杆基础上创制的,以大圆木为中轴,几节相接,最下边有转动装置。围中轴上段搭三层方形平台,四角各搭表演台,顶端中心表演台最高。老杆四面均以两条大绳牵扯牢,在旋转中上面13路狮子同时起舞。此次由巩、偃、洛、登来的13路劲旅同台献艺,规模非凡气派空前,引来百里内外数万观众。顶端中心由小相狮子崔仙舫、崔泽僚定位,崔廷宣高擎大红吉庆条幅。这次盛会传扬四面八方,是小相狮艺的空前高峰。
继起的第十一代艺人张西令、李顺喜、崔廷才、崔书景、崔豹子和后起的崔西金等,继承高难表演并加以提高。张西令身体好臂力强,把板凳架顶的摞双凳上又加一凳,成为三条凳,难度更高。
自抗战胜利后,小相狮子应邀参加重大活动多起来,皆因其声名远播之故;这些活动更使其名声大振。重大的活动有:1945年“双十节”巩县城庆祝抗战胜利;1946年为河南省主席刘茂恩母亲祝寿;1950年春节偃师夏侯寺庆祝翻身;1959年12月赴甘肃平凉参加文艺汇演(获一等奖);1976年粉碎“四人帮”赴开封地区庆祝演出;1984年河南省庆祝建国35周年,省电视台播放了小相狮舞的精彩场面;自首届洛阳牡丹花会开始,多次为花会表演;1983年编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河南卷》;1992年6月,小相中学生“小狮子”参加郑州市首届青少年艺术节,获郊县唯一的一等奖。1991年第十二代艺人李顺明、乔占全等已经兴起,历次活动均是他们和上代艺人共同完成的。
1995年,小相狮舞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艺术村”,这对小相狮舞活动是个巨大的鞭策与鼓励。1999年,小相狮舞应邀参加了“澳门回归”庆典展演活动,荣获金奖。
2005年,小相狮舞应邀参加了河南省第四届中原文化庙会的民间文艺演出,被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和河南省文化遗产抢救领导组、中原文化庙会组委会授予“中原第一狮”称号。
2006年6月,以小相狮鼓活动为主体的“巩义市金王狮鼓文化传播公司”成立。
2007年春,小相狮子又被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和河南省文化遗产抢救领导组、中原文化庙会组委会授予“中原狮王”称号,同时,小相狮舞又被河南省文化厅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7年5月23日,小相狮舞应邀代表河南省参加中国成都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式演出,赢得56个国家与地区的高度赞扬,荣获此活动的最高奖“特别奖”。
2007年11月,小相狮舞应邀参加在郑州举办的“亚洲艺术节”在人民公园连演四天,表演了地摊、高台、老杆等,荣获金奖,载誉而归。
2008年元月28日,小相狮舞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月6日至22日,应邀代表河南省非遗项目进京展演高空狮艺,震撼京城,被中国民协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展演组委会评为金奖,并授予“中华第一狮”称号。
7. 河南省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可以说是非遗大省,资源非常丰富。比如太极拳,花木兰,梁祝等各种传说,民间美术有年画,汴绣,灯笼张等,民间音乐有唢呐,盘鼓等。
8.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一、民间文学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花木兰传说(虞城县)、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平舆县)、柳毅的传说(卫辉市)、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邵原创世神话群(济源市)。
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愚公移山传说(济源市)、赵氏孤儿传说(温县)、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遂平县、内乡县、灵宝市)、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葛天氏传说(长葛市)、牛郎织女传说(南阳市)、竹林七贤传说(修武县)、帝舜传说(濮阳县)。
以上内容参考 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榜
9. 河南有什么艺术
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盘鼓、豫剧、洛阳宫灯、河洛大鼓等。
1、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
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开封盘鼓
开封盘鼓又称大鼓,是河南省开封市特有的一种传统鼓乐表演艺术。
开封盘鼓由众多人组成规模大小不一的鼓队,鼓队成员有的击打挎在身前的大扁鼓,有的敲击大镲、马锣等铜器,在“令旗”的指挥下,边演奏着各种复杂的鼓点,一边列队行进在节日的街头、广场。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3、豫剧
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着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4、洛阳宫灯
洛阳宫灯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品,元宵佳节常见的装饰品。品种繁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等。
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其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既可用于喜庆饰品,点缀升平;又可作艺术宣传,表彰新风。
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5、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俗称“说书”,河南传统地方曲种之一。
河洛大鼓是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
其演唱艺术形式有十一种词牌,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刘公案》、《双打擂》、《大红袍》、《大八义》、《小八义》等。
河洛大鼓发源于河南偃师,兴于巩义,流行于洛阳、孟津、登封等地。2006年5月20日,河洛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12。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朱仙镇木版年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开封盘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豫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河洛大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洛阳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