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重庆民间艺术有哪些

重庆民间艺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4-15 19:27:59

㈠ 重庆市彭水县的民间艺术有那些

苗家“花舞”、打导钱、彭水腰鼓队、打闹歌、彭水苗族踩花山 、苗族民间乐器“嗡”
太原土家族民歌 、彭水耍锣鼓、鞍子苗族民歌、彭水民间唢呐!!

㈡ 重庆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綦江农民版画是改革开放后兴起的,綦江的古老文化传统为它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綦江地处渝黔交界处,居住着17个民族,各民族的石刻、木雕、泥塑、剪纸、蜡染、糕模等古老的民间艺术和广为流传的民歌民谣、民风民俗赋予了农民作者生动丰富的表现内涵,他们把这些民间艺术注入了版画之中。綦江农民所具有的独特的豪放豁达、富于幻想的个性,赋予版画以生动、活泼、亮堂、稚拙、幽默等特点,体现了独特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充满乡土乡音的綦江农民版画,历经春秋,长盛不衰 。

㈢ 重庆的民间艺术有哪些

重庆铜梁县的舞狮,重庆梁平县的年画与天津杨柳清年画一样水平很高,梁平县的竹帘,梁平县的梁山灯戏。

㈣ 重庆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川江号子、石柱土家啰儿调、南溪号子 、走马镇民间故事、永城吹打等等。重庆在民间音乐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很多的。重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人杰地灵,坐落在这里的风景也很美。重庆从古至今诞生的文化数不胜数。不论是艺术方面的文化,还是关系大众民生的饮食文化,在全国都是排的上名号的。重庆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是很多人旅游必去的地方。除了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还有重庆美食的吸引力。

㈤ 重庆传统文化的重庆民间艺术

【綦江农民版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綦江人在传承木板年画的基础上,为这门古老的艺术赋予了更加深厚的内涵和艺术语言。老树绽开新花,綦江农民版画焕发出新的活力。在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牛文,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重庆市民间美术展览办公室主任朱宣咸等着名美术家亲临指导与大力支持下,1983年12月9日,綦江县农民版画展在重庆夫子池展出并获得成功后,1984年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展出。随后在全国十八个城市展出,还漂洋过海,在日、美、英、加拿大、瑞士、挪威等14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所到之处深受喜爱,被国内外博物馆广为收藏。今天,中国美术馆已经收藏70多幅綦江农民版画;荣获了国家级奖励80多幅/次,省市级奖励近100幅/次,綦江农民版画被美术界称为中国的现代派;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文化局先后授予綦江县 农民版画之乡的荣誉称号;1988年,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綦江县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日本日中艺术研究会为表彰綦江农民版画取得的成就,派人专程从日本赴綦江赠送了三座金杯。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新华社、中国文化报等国家级媒体专题介绍了綦江农民版画。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广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专题宣传綦江农民版画。法国《图卢兹报》、美国黄河电视台和日本《版画世界》杂志等国外媒体也纷纷报道綦江农民版画。
【铜梁龙灯】是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龙舞和彩灯舞,兴起于铜梁县。从龙、灯彩扎制作到舞容演练,集民间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铜梁龙灯历史悠久,起于隋唐,盛于明清。民国12年(1923),铜梁民间艺人刘连山等,取各种龙灯长处,创作了蠕龙,其形体完整,比火龙、飞龙长大,玩舞时有如蛇行或蚯蚓蠕动的形态,慢时轻盈秀雅,快则跳跃飞腾,气势磅礴壮观。1984年元旦,铜梁以长达54米的大蠕龙参加重庆市龙灯表演,声誉鹊起;同年,民间艺术家蒋玉林等彩扎9条大蠕龙,赴京参加国庆典礼,在天安门前舞起接受检阅,声名大振。此后,在国家级大赛中五夺魁首,屡获金奖。其品类多,分龙灯和彩灯两大类。龙灯类有蠕龙、正龙、火龙以及彩龙、板凳龙、稻草龙等,彩灯类有鲤鱼跳龙门、泥鳅吃汤圆、亮狮、开山虎、十八学士以及犀牛望月、猪啃南瓜、三条?NB153?、蚌壳精等,加上各种装饰类工艺品,有上百个品种。铜梁龙灯舞蹈套路丰富,因其道具不同而舞蹈各别,情趣各异。主要特色是以大道具、大动作、大场面体现大气势,再配以欢快的民间吹打乐,激烈的民间烟火,烘托出热烈的喜庆气氛。其适应性强,既可在街头、广场、农家院坝表演,又可上文艺舞台演出,保留了传统的民间风味。其盛事是春节龙灯会。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在县城举办各类龙灯大会演。由黄廷炎等编导,王兴富编曲,铜梁县龙舞队表演的龙舞,在1992年第二届中国沈阳国际秧歌节暨全国优秀秧歌、民间舞蹈大赛中获优胜奖(大赛最高奖),同年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第二届全国群星奖铜奖。1994年代表中国参加在广州增城举办的国际龙狮大赛,一举夺冠。
【乌江船工号子】乌江江险浪高,上水时,通常是10余条船成群出发,每遇大滩,需集中各船人力共同拉纤,船工们巨大的号子声扎实铿锵,高亢激昂,能压过咆哮的江水声,远传数十里外。其中以夺夺号最为典型,它没有弱拍,没有领唱,也没有歌词,分三组五声部以衬腔呼应。整个号子均以和声式进行,宫调原位和弦、转位和弦交替出现,透视出声部,明亮而强烈。进入高潮时,节奏加快一倍,气氛更加热烈。船过滩一瞬间用长音结束,滩头顿时一片欢腾。进入峡谷,浪平水静,纤夫们又拉着各自的船在险道上慢慢爬行,艄公在船上领唱着极慢的叙事号子(如闹峡号),其声悠扬婉转,轻松柔和,句尾岸上纤夫有一长音衬腔烘托,句间休止较长,可迎来清楚的山谷回音。船行下水过险滩时,船工们喊三拍子的横驶号子,第一拍用领唱,二、三拍用节奏旋律围绕徵调主音在上下四度内跳进,号子流畅自如,张弛分明。进入平水,多是船工们轮换休息或开怀畅饮,这时也唱一些带有情节的数板号子,以调节生活。
【秀山花灯】秀山县素称花灯歌舞之乡。花灯戏源于汉族灯儿戏,后来融入了秀山土家族、苗族的歌舞表演技巧,发展为一种格调新颖,歌舞动人,为汉、土、苗各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花灯戏演员班较小,如花灯唱词所云:灯哥花妹跳花灯,金花银花掌灯人,两个拉丝弦,四个打锣钹,还有一个掌调师,幺哥幺妹来帮腔,将将就就,一行十三人。花灯舞蹈分单花灯、双花灯和花灯戏三种。单花灯由一旦一丑两个角色表演。旦角叫幺妹子或花妹子,多男扮女装,扎假辫,系花裙,着短围衣,右手执绸边花折扇,左手执彩巾。丑角叫花子或赖花子,反穿皮袄,扎腰带,头戴瓜皮帽或扎头巾,右手执大蒲扇。双花灯有两旦两丑或两旦四丑。花灯戏则近似湖南花鼓戏,表现故事情节较完整。花灯舞蹈语汇有200多个,如雪花盖顶、犀牛望月、蛤蟆戏水、白鹤亮翅、扫地莲花、蜻蜓点水等。舞蹈在一张方桌的微型舞台上进行。花子先上台,借故道白请花妹上台,开始旋转唱跳,动作细腻准确,表演别致滑稽。花灯唱词短小精悍,反映日常生活、爱情婚姻、生产知识、历史故事、地方掌故等内容。花灯音乐曲牌400多个,曲式一般为2~4个乐句的单句段。歌词以五、七字居多。衬词轻快活泼,分正调、杂调。杂调生活气息较浓,调式、唱腔都很优美,乃花灯戏精华。经过加工的一些杂调,如《采茶调》、《一把菜籽》、《黄杨扁担》等,流行全国,蜚声海内外。
【土家族摆手舞】是酉阳县土家族在祭祀祖先、祈祷过年、喜庆佳节等活动中的一种群众性舞蹈。多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期间进行,也有在暮春三月夜间进行的。届时,男女老少身披西兰卡普(土花被面),手举龙凤大旗,肩扛鸟枪、梭镖、齐眉棍,浩浩荡荡,聚集于摆手堂或摆手坝。巫师头戴凤冠高帽,腰系八幅罗裙,手摇铜铃司刀,手舞足蹈地进行指挥。场中敲响震天锣鼓,吹起牛角、土号,点放三腰铳,群众于是载歌载舞。摆手舞的形式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大摆手主要用于祭祀,三年或五年举行一次,人数多至成千上万,气氛隆重。小摆手用于一般喜庆活动,人数为数十人、数百人不等,气氛热烈活泼。摆手舞的动作分为单摆、双摆和回旋摆,表现各种祭祀礼节仪式、劳动与战斗动作,如双手合十、屈膝垫腿、观音坐莲台、举刀舞棍、围猎撒网、跋山涉水等,举止简洁,气势粗犷,原始气息十分浓郁。?
【八版锣鼓】是一种民乐演奏形式,流传于重庆涪陵市龙潭地区,已有数百年历史。其技艺世代相传,其中以舒家班和刘家班等演奏最为出色。60年代中期,四川音乐学院为舒家班演奏的八片锣鼓录音,并请鼓师舒培成去学院传艺。八版锣鼓的乐器古朴、小巧,一般有5种:鼓(俗名脚盆鼓,上大下小,只一面蒙牛皮)、马锣(又叫马当子)、大锣(相当于戏曲用中音锣)、金鼓(实为铜质)。一般为5人演奏:鼓居中,右边马锣、包包锣,左边钹、碗锣。少数曲牌由马锣发点,其余由鼓点指挥。演奏的曲牌相传有400多支,但大多失传,60年代的舒家班能打140多支。常用曲牌有一龙摆尾,二凤点头,三狮摇铃,四象翻身,五虎擒羊,六豹金钱,七牛擦痒,八马过河,九猴狮洞,十猪八戒;多鸡放草,双燕含泥,丹凤朝阳,四马投唐,五郎收兵,六位高升,七贤过关,八仙过海,九龙翻身,十龙过江等。八牌锣鼓的主要特色是曲牌多,表现力丰富,能在香会、庙会和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使用。其点子密集,旋律紧凑、明朗,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㈥ 重庆文化遗产有哪些

1、合川钓鱼城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至南安区主干道左侧的葫芦形浅谷中,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建筑简约、典雅、别致,建筑一应俱全,平台一应俱全,亭台一应俱全。在水面上放置离子,除了民俗和建筑外,展品还体现了古代文化、民间工艺和生产技术,具有自己的特色。

㈦ 五谷粮食画的“重庆非遗五谷画”绘就人生奇迹

“重庆非遗五谷画”绘就人生奇迹——记身残志坚的唐大焱 一颗颗种子播撒在大地上,可以繁衍“万物生机”。
一颗颗种子粘贴在木板上,可以绘就“天下粮仓”。
在北碚区金华路99号,一个全身打着钢板的青年教师,一个对五谷粮食画矢志不移的民间工艺大师——唐大焱,正在用他顽强不屈的意志,用生命创造五谷传奇。 重庆五谷粮食画艺术起于唐,盛于清,清干隆时曾是重庆府敬献皇帝之贡品,是中国五谷文化的艺术写照。但粮食画历经千年沧桑,几经传承断代,走进濒危的边缘。保护与拯救“五谷艺术”成了当务之急。由谁来将这流传千年、失传百载的五谷画再现民间,有体系的传承。这位“五谷艺术”的保护者和传承人不是身强力健的中年人士,也不是民间工艺界德高望重的长者。而是一个身体曾受重创,生活历经磨难,却创造生命奇迹,乐观、坦然,意志坚强的青年大学生。他就是重庆五谷粮食画第五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唐大焱。
五谷粮食画是唐大焱家族传承的工艺,但因为历史的原因使部分技艺传承不完整,为使这门古老的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唐大焱历经磨难,书写着“五谷传奇”。
唐大焱于2001年就读于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原重庆一师)数学教育专业,他在这所百年老校里丰富了美术和科学方面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家传技法,通过近一年的刻苦创作,用一万颗粮食完成处女作——《凤凰牡丹》。
毕业后在重庆一名校任教,后毅然放弃丰厚待遇,辞职从事民间工艺的拯救和传承工作,成为“五谷艺术”的捍卫者。此后翻阅大量史料,走遍大江南北,取长补短,立志将民间艺术“五谷画”发扬光大。
为纪念周总理诞辰110周年,大焱耗时5个月,巧用芝麻11万颗,创作完成了国内最大的彩色粮食画《人民总理周恩来》,获全国金奖。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9月25日,时间在这一刻凝结,唐大焱从十米高的画室窗台上因安装粮食画不慎坠落,造成全身20多处骨折(双脚根骨粉碎性骨折,双盆腔骨折,尾椎骨骨折,腰椎衡突骨折,肘关节、腕关节多处骨折),右肺严重挫伤。西南医院出具了三次病危通知书:因伤势太重,生还的几率极小。即便恢复得最好,也是终身在轮椅上度过。但是,对五谷粮食画的追求和民间艺术的极度热爱,激发唐大焱对生的渴望。凭着顽强的毅力,最终战胜病魔,创造生命奇迹。
2009年,在家卧床数月后开始以轮椅为伴,此后半年咬紧牙关做康复训练,每一步行走都很艰辛,一阵阵剧痛让唐大焱打算放弃。但想到之前的付出并初见成绩的“五谷艺术”,不能让这项“非遗”传承断代,他忍住疼痛,朝着自己的“五谷梦”“蹒跚学步”。是民间艺术的力量让他站了起来。人生受此重创,心灵的创伤是最难弥补的,但“五谷艺术”成了唐大焱“心灵鸡汤”,为大焱疗其身,养其心。 大病初愈的他身体内还固定着多处钢板,要靠拐杖支撑才能独立行走。严重的伤势给他带来的后遗症使他比常人更为艰辛,但他克服重重困难,以毅力和勇气延续着五谷传奇,演绎精彩人生。在北碚区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在朋友的帮助下,大焱成功创建了国内第一个五谷粮食画传承工作室——“天下粮仓”。其作品《五谷丰登》,在中国第十届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上获奖,标志着五谷画得到了业内重新肯定。
为把五谷艺术从工艺技术上升到高雅艺术世代相传,唐大焱花了10年时间,收集大量的史料,编成了《五谷粮食画艺术大观》一书。
在多年的实践中,唐大焱最终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研发了一套环保和作品长期保存的制作技术。该技术有20多道工艺流程,每个环节都需严格要求,此方法可达到防虫、蛀、腐、霉等作用。作品不变形、不褪色、不霉变、不虫蛀,可永久收藏。
然而,上天好像故意要考验他,在身体基本康复后短短一年内,先后失去了爷爷、婆婆、爸爸、妈妈4位至亲,仅仅26岁的他面对巨大打击。但唐大焱没有倒下,立志弘扬“五谷艺术”以告慰至亲。五谷粮食画再次成为大焱的“心灵鸡汤”、“精神粮食”。
在大焱的传承工作室,他将国画、油画、年画等世界文化瑰宝用五谷杂粮的形势表现得惟妙惟肖,这些“五谷艺术”富有形的质朴、神的生动、意的深邃、法的自然,成为重庆工艺美术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巴渝民间艺术上的一颗奇葩。
2011年4月,北碚五谷粮食画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唐大焱成为粮食画“非遗”传承人。
2011年10月,唐大焱的微型企业被列为北碚重点文化微企。公司以传承和发展“非遗”项目——五谷粮食画和叶脉画等民间文化为己任,拥有“叶脉画”和“粮食画”两项国家专利,17项注册商标。粮食画和叶脉画都有上百个图样,其中巴渝吊脚楼和北碚风光尽显巴渝特色,尤其引人注目,深受国内外爱好者喜欢和收藏。
通过几年的努力,组建了一支由青年大学生组成的团队,立志保护和传承中华绝技——五谷粮食画。发扬光大“五谷艺术”的想法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北碚多家小学与他共同努力,利用基础教育这个平台传承民间工艺,让非遗星火相传。
多年来,北碚五谷粮食画不断在重庆乃至全国工艺美术界亮相并获奖,不断有国内外多家媒体关注。唐大焱的坚强毅力和在艰难情况下传承民间文化的精神,使他入选2010年度首届“感动北碚十大人物”。
“我是五谷生,我为五谷养,我将五谷创辉煌。五谷粮食画拯救了我,她是为人疗伤的“心灵鸡汤”和“精神粮食”。我将为您的振兴奋斗终生。”唐大焱如是说到。

㈧ 重庆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有哪些

1、农民版画

重庆的綦江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区,这里有一个独特的民俗就是綦江农民版画这种版画是綦江农民将石刻木雕等特色融入版画之中,这种版画非常的幽默和生动。

㈨ 重庆人身边的民俗文化资料

重庆有汉族、苗族、土家族等。
汉族风情基本与四川一致。川剧绝活:喷火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骠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大山大川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完整的巴文化区还包括四川省的南充,巴中,达州和广安四市,大体以嘉陵江为界。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为巴文化区辐射区域)
川剧是巴渝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干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川剧中的“变脸”、“喷火”、“水袖”等绝活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重庆至巫山这段千里川江上,航道弯曲狭窄,明礁暗石林立,急流险滩无数。旧社会江上船只多靠人力推挠或拉纤航行,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江上集体劳动,只有用号子来统一指挥。因此,在滚滚川江上,产生了许多歌咏船工生活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自古以来巴渝人民又喜欢"摆龙门阵"(聊天、讲故事之意),民间口头文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直至今日喜欢"摆龙门阵"依然是重庆民间文学的一大特色。
重庆历来是长江上游水路交通枢纽,江边码头林立,商船穿梭频繁,旅人来往如鲫。蜀中、中国西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城市文化在这里都有交融,加上重庆自己独特的市井文化,形成了码头文化。重庆的码头文化主要包括方言艺术和茶馆文化。袍哥文化是指哥老会、天地会、袍哥会等民间秘密结社内部的江湖义气对城市文化的那部分影响。如今在主城区只有在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可略为感受旧时文化。独特的巴渝文化,铸就了重庆这块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英才不断涌现,文化佳作业绩辉煌,文化艺术空前活跃。
巴渝文化代表:川剧(变脸、喷火、巴剧、渝剧)、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川江号子、蜀绣、龙门阵、重庆方言、川菜等。

苗族、土家族和其他地方的也大致相同

㈩ 重庆有什么风俗特色

1、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部分。三千多年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刻画出独具特色的巴渝文化。

铜梁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县城距重庆市103公里。铜梁龙灯既是彩扎的龙和灯,又是以龙和灯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

阅读全文

与重庆民间艺术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