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建筑结构如何与艺术结合

建筑结构如何与艺术结合

发布时间:2022-09-25 01:53:58

1. 如何理解“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奈尔维(1891~1979意大利建筑师)说过“建筑必须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集合体,而并非是技术加艺术”

建筑与艺术从建筑的发展史上来看是共存的。建筑是综合的学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建筑离不开艺术,技术也是在所有建筑中共有的一个东西,也是一个艺术形式。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只讲究技术,那建筑就会成为一堆拼砌好的积木。如果只讲究艺术,也无疑会增加建筑物的风险。所有的建筑都会变得华而不实,犹如纸做的高楼一样,被风一吹便会倾倒。

技术是决定一个建筑好坏的首要因素,是实现建筑艺术表现手法的一个技术保障,有了新的技术可以为艺术提供一个更好的表现手法,可以使艺术趋于完美,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建筑不能独立于艺术之外,艺术也不能脱离技术的支撑,他们之间应该达到一个互溶,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手打累死我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2. 如何理解建筑的艺术性

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通过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通过充分调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环境雕塑、环境绘画、建筑小品、工艺美术、书法以至文学的作用,形成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与人类物质生产水平和精神发展状况相关;其表现性与抽象性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艺术自身的特点,通过感受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既把握建筑艺术的形象,又感悟出它的内在意蕴,从中获得审美愉悦。欣赏建筑艺术要把局部的审美观照与整体的审美知觉结合起来。建筑艺术的形象一般是由建筑物的体积布局,比例关系,结构形式,空间安排等构成。建筑的外在装饰常有圆柱,柱头、飞檐、贴脸,雕塑,图案和壁画等,这些装饰因素是建筑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应该与建筑形象保持内在一致,从造型和色彩上丰富和发展建筑的艺术构思,使建筑形象锦上添花,增加艺术感染力。因此,欣赏建筑艺术不仅可以对建筑艺术的局部构成进行审美观照,而且还应该把局部的艺术构成纳入整个建筑艺术及从环境中加以观照。使欣赏者从整体的审美知觉中感悟建筑艺术的美。在欣赏建筑艺术时,既要欣赏建筑色调、尺度、比例、景观及空间变化,看其是否符合美的规律,又要注意具体的建筑构成要素是否实现优化组合、建筑的整体是否和谐统,进而可以把该建筑纳入建筑群的总体风貌中加以欣赏。
1 感悟建筑形象的象征意义

建筑艺术通常借助象征意义来蕴含其审美意蕴,这也是建筑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象征意义首先是最初的象征性,即建筑艺术在物化成特定的建筑物时就已经具有的象征意义。如北京故宫的对称和谐、层次分明、主要建筑位居中央,显现出封建时代帝王对国家的主宰以及封建制度的“宝塔”结构。我国秦朝建立的万里长城,当时象征着秦帝国的“大一统”。但是,随着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变化,建筑艺术又会产生出一些新的象征意义。现在,北京故宫已成为中外游客所欣赏的审美对象,它既显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当我们现在登上万里长城,极目远眺,万里长城象一条巨龙在群山环抱中婉蜒游动,显得气势非常恢宏辽阔。在我们的审美视野中,长城已不再是秦帝国“大一统”的象征,而是中华民族创造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要感悟建筑形象的象征性,还必须了解建筑艺术创造的时代背景及其民族特点。北京故宫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其结构上,从正阳门到景山,通过一系列错落有致,高低不同的空间处理,象征着皇权形象。北京天坛的设计具有明显的汉民族特点,象征着天帝的崇高神圣,表达出汉民族“天人感应”的思想意识。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象征性时,还可以结合心理美学的“移情说”,充分展开自己的审美想象,在感知建筑形象的同时,把建筑形象拟人化,赋予建筑艺术以新的生命,使本无生命的建筑有了人的性格、人的情感,人的生气。比如找们欣赏一座幽静别致的别墅,就会感受到它非常幽雅婉静;欣赏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会使我们产生向上飞腾的感觉;欣赏那些新颖奇特,色彩疏淡而简洁的建筑,则会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勃勃,游洒飘逸;看到那些富有稳定感的建筑,就会使人产生端庄稳重的感觉。当然,欣赏建筑艺术时的移情,只能根据建筑艺术质的规定性加以自然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而不能胡思乱想,违背艺术欣赏规律。
2 要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音乐美,建筑艺术通常以错落有致的空间造型显现出类似音乐的节奏感。
歌德和谢林都把建筑看成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在于他们感受到建筑艺术的音乐美。建筑艺术的外在造型都是按照形式大的规律创造的,它无论向空间什么方向延伸,都是有比例、有规划、有变化地排列的,从而形成一定的节奏。而“优秀的建筑物,它各方面的节奏,总能归于统一。这便形成一种统一的调子,统一的旋律。当你在观赏这座建筑时,你便能在一定时间过程中感受到节奏上反复多样的流动,产生音乐般的旋律感,正是这种旋律感,把你引向特定的情绪氛围”,从而获得类似感受音乐美的情感愉悦。感受建筑艺术的音乐美,要善于调动自己的通感,以动态的视觉对建筑造型显现的空间序列进行审美观照。欣赏建筑艺术同欣赏绘画不同,欣赏绘画主要靠静态的直观把握,而欣赏建筑却不能只靠静态观照,还应运用动态观照,从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俯仰、视野的远近大小、空间的开合、视觉的分隔联系中去观照建筑的空间序列,才能感受到空间序列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也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3 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

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通常包括欣赏角度、欣赏距离和欣赏方法这三个组成部分。欣赏角度可以分为水平方向上的正视与侧视,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视、仰视与俯视。欣赏角度也就是审美角度或审美视角。在审美活动中,审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客体审美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客体自身的审美同伴,而且还需要审美主体的密切配合,需要审美主体选择合适的审美角度,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审美客体。建筑艺术是立体的空间艺术,欣赏者更应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欣赏建筑艺术的整体美。建筑艺术又是视觉艺术,欣赏者与建筑物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制约着审美效果。一般来讲,近距离可欣赏建筑的细节或局部;中距离可直观全貌;远距离能概观大致轮廓。欣赏者时间充足,可近、中、远三者兼而有之;时间仓促,则只能或中或远的览其概貌。一般来讲,欣赏古典建筑可多作近、中距离的观照;欣赏现代的宏伟建筑可多作中、远距离的概览。当然,欣赏距离的远近不是绝对的,应该因人而异,因建筑艺术不同而不同。欣赏方法对于欣赏建筑艺术有着重要意义,它一般分为静态欣赏和动态欣赏。静态欣赏是指欣赏者在特定的欣赏点上对建筑物的静态观赏,动态欣赏是指欣赏者按照欣赏需要,在一定的观赏路线上对建筑物的观赏。在欣赏中,应该把静态欣赏与动态欣赏有机结合起来,作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随着欣赏路线的流动,欣赏者的大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幅具体可感而又各不相同的建筑形象画面,即不同的建筑形象,从而感受到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同时,由于欣赏者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仰俯。视野的大小、视觉的转换等是不断流动变化的,这样当欣赏者去感受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时,就会产生一种节奏感,这也正是人们把建筑比喻成是凝固的音乐的内在依据。

总之,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欣赏者应了解建筑艺术的一般特点和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情感等因素,积极能动地进行审美观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3. 如何理解建筑艺术美的表现形式

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是人类用物质材料修建或构筑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通过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通过充分调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环境雕塑、环境绘画、建筑小品、工艺美术、书法以至文学的作用,形成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与人类物质生产水平和精神发展状况相关;其表现性与抽象性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艺术自身的特点,通过感受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既把握建筑艺术的形象,又感悟出它的内在意蕴,从中获得审美愉悦。欣赏建筑艺术要把局部的审美观照与整体的审美知觉结合起来。建筑艺术的形象一般是由建筑物的体积布局,比例关系,结构形式,空间安排等构成。建筑的外在装饰常有圆柱,柱头、飞檐、贴脸,雕塑,图案和壁画等,这些装饰因素是建筑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应该与建筑形象保持内在一致,从造型和色彩上丰富和发展建筑的艺术构思,使建筑形象锦上添花,增加艺术感染力。因此,欣赏建筑艺术不仅可以对建筑艺术的局部构成进行审美观照,而且还应该把局部的艺术构成纳入整个建筑艺术及从环境中加以观照。使欣赏者从整体的审美知觉中感悟建筑艺术的美。在欣赏建筑艺术时,既要欣赏建筑色调、尺度、比例、景观及空间变化,看其是否符合美的规律,又要注意具体的建筑构成要素是否实现优化组合、建筑的整体是否和谐统,进而可以把该建筑纳入建筑群的总体风貌中加以欣赏。
1 感悟建筑形象的象征意义
建筑艺术通常借助象征意义来蕴含其审美意蕴,这也是建筑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象征意义首先是最初的象征性,即建筑艺术在物化成特定的建筑物时就已经具有的象征意义。如北京故宫的对称和谐、层次分明、主要建筑位居中央,显现出封建时代帝王对国家的主宰以及封建制度的“宝塔”结构。我国秦朝建立的万里长城,当时象征着秦帝国的“大一统”。但是,随着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变化,建筑艺术又会产生出一些新的象征意义。现在,北京故宫已成为中外游客所欣赏的审美对象,它既显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当我们现在登上万里长城,极目远眺,万里长城象一条巨龙在群山环抱中婉蜒游动,显得气势非常恢宏辽阔。在我们的审美视野中,长城已不再是秦帝国“大一统”的象征,而是中华民族创造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要感悟建筑形象的象征性,还必须了解建筑艺术创造的时代背景及其民族特点。北京故宫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其结构上,从正阳门到景山,通过一系列错落有致,高低不同的空间处理,象征着皇权形象。北京天坛的设计具有明显的汉民族特点,象征着天帝的崇高神圣,表达出汉民族“天人感应”的思想意识。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象征性时,还可以结合心理美学的“移情说”,充分展开自己的审美想象,在感知建筑形象的同时,把建筑形象拟人化,赋予建筑艺术以新的生命,使本无生命的建筑有了人的性格、人的情感,人的生气。比如找们欣赏一座幽静别致的别墅,就会感受到它非常幽雅婉静;欣赏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会使我们产生向上飞腾的感觉;欣赏那些新颖奇特,色彩疏淡而简洁的建筑,则会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勃勃,游洒飘逸;看到那些富有稳定感的建筑,就会使人产生端庄稳重的感觉。当然,欣赏建筑艺术时的移情,只能根据建筑艺术质的规定性加以自然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而不能胡思乱想,违背艺术欣赏规律。
2 要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音乐美,建筑艺术通常以错落有致的空间造型显现出类似音乐的节奏感
歌德和谢林都把建筑看成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在于他们感受到建筑艺术的音乐美。建筑艺术的外在造型都是按照形式大的规律创造的,它无论向空间什么方向延伸,都是有比例、有规划、有变化地排列的,从而形成一定的节奏。而“优秀的建筑物,它各方面的节奏,总能归于统一。这便形成一种统一的调子,统一的旋律。当你在观赏这座建筑时,你便能在一定时间过程中感受到节奏上反复多样的流动,产生音乐般的旋律感,正是这种旋律感,把你引向特定的情绪氛围”,从而获得类似感受音乐美的情感愉悦。感受建筑艺术的音乐美,要善于调动自己的通感,以动态的视觉对建筑造型显现的空间序列进行审美观照。欣赏建筑艺术同欣赏绘画不同,欣赏绘画主要靠静态的直观把握,而欣赏建筑却不能只靠静态观照,还应运用动态观照,从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俯仰、视野的远近大小、空间的开合、视觉的分隔联系中去观照建筑的空间序列,才能感受到空间序列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也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3 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
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通常包括欣赏角度、欣赏距离和欣赏方法这三个组成部分。欣赏角度可以分为水平方向上的正视与侧视,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视、仰视与俯视。欣赏角度也就是审美角度或审美视角。在审美活动中,审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客体审美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客体自身的审美同伴,而且还需要审美主体的密切配合,需要审美主体选择合适的审美角度,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审美客体。建筑艺术是立体的空间艺术,欣赏者更应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欣赏建筑艺术的整体美。建筑艺术又是视觉艺术,欣赏者与建筑物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制约着审美效果。一般来讲,近距离可欣赏建筑的细节或局部;中距离可直观全貌;远距离能概观大致轮廓。欣赏者时间充足,可近、中、远三者兼而有之;时间仓促,则只能或中或远的览其概貌。一般来讲,欣赏古典建筑可多作近、中距离的观照;欣赏现代的宏伟建筑可多作中、远距离的概览。当然,欣赏距离的远近不是绝对的,应该因人而异,因建筑艺术不同而不同。欣赏方法对于欣赏建筑艺术有着重要意义,它一般分为静态欣赏和动态欣赏。静态欣赏是指欣赏者在特定的欣赏点上对建筑物的静态观赏,动态欣赏是指欣赏者按照欣赏需要,在一定的观赏路线上对建筑物的观赏。在欣赏中,应该把静态欣赏与动态欣赏有机结合起来,作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随着欣赏路线的流动,欣赏者的大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幅具体可感而又各不相同的建筑形象画面,即不同的建筑形象,从而感受到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同时,由于欣赏者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仰俯。视野的大小、视觉的转换等是不断流动变化的,这样当欣赏者去感受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时,就会产生一种节奏感,这也正是人们把建筑比喻成是凝固的音乐的内在依据。
总之,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欣赏者应了解建筑艺术的一般特点和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情感等因素,积极能动地进行审美观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4. 建筑艺术的欣赏要领有哪几条

建筑艺术的欣赏主要表现在:

1.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1)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是指建筑的实用性、群众性、耐久性。所谓实用性,即是说,建筑的目
的首先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
动的具体要求。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
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
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试想,一座通风不
良、噪声震耳、光线幽暗的车间,打扮得再花哨,也不会引起工人的美感;一座华贵高大的楼
房,如果风一吹就要倾倒,那么色彩无论怎么鲜艳,多姿多彩,住在这座楼房里的人也不会觉
得它美。相反,如果实用功能处理得好,往起来很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的
感受。即使是艺术比重大的建筑,比如展览馆、歌剧院、大会堂、高级酒店、园林,如果用起来
让人别扭,也会被认为“华而不实”。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
着实用性。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还表现在它的群众性上。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建筑,建筑的审美是带
“强制性”的。人们可以不听音乐,不看戏剧,不欣赏画展,不读小说,但却不可能不住住宅,
不可能对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筑机而不见。因为它是物质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
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有兴趣还是无兴趣,都会经常面临着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建筑物,这些
建筑都会“逼迫”人们提出自己的审美评价。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另一表现是在于它的耐久性。建筑是巨大的、造价可观的物质实体,
一旦建成,除非地震火灾和战争破坏,它都会长期保留下去,很难被人遗志或丢失,事实上成
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纪念碑。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决定了建筑物具有纪念性。比如希腊
的神庙、罗马的广场、巴黎的铁塔、中国的万里长城、非洲的原始村落,还有数不清的古城市。
古村镇,当初并不是为了纪念而专门建筑的,但是到了后来,却成了纪念性很强的古迹,成为
人们欣赏的历史文化了。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建筑与工艺没有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区别。”英文“建筑”一向本意
为“巨大的工艺”。前面已经说过,建筑同工艺一样是从实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仅有实
用又是不够的,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讲究艺术件。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
是舒适、亲切、顺眼;园林建筑讲究清新、自然、雅致;游乐场所的建筑则应轻快、活泼;而纪念
性的建筑则应崇高、庄严。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统
一。同时,建筑的审美功能,往往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给予加强,有的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
作用。雕塑、绘画(主要是壁画)、园艺、工艺美术以至音乐都能融合到建筑艺术中去。比如
欧洲古典建筑中的雕刻、壁画就是当时建筑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去掉了这些东西,那
么这些建筑也就黯然失色了。再比如,中国的古代建筑是群体取胜,造成群体序列的性格和
序列展开的效果,也往往要依靠这些附属的艺术,如华表、石狮、灯炉、屏障、碑喝等,单独的
古建筑也常用壁画、匾联、碑刻、雕塑来加以说明。从这个意义上,也说明了建筑具有一定的
艺术综合性,具有鲜明的审美功能性。自古以来,人类花费在非实用方面的财富和这方面的
创造是相当惊人的。尤其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把建筑的美肴重,有时甚至超过实用价值。
日本在爱知县甚至建造了一座别致的音乐桥。这是一条人行便桥,全长仅31米,宽两米,桥
两侧栏杆装有109块不同规格的音响栏板。过桥的人,只要拿起水槌,轻击栏板,不管你
懂不懂音乐,会不会唱歌,就能奏出一首法国民谣《在桥上》。回来时,敲击桥的另一侧,就会
响起日本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民歌《故乡》。人们称誉它是“石琴桥”、“声情并茂的建筑物”
……你大概想不到,这座小桥最初的设计提出者,竟是一个爱哼小曲的中学生呢!
当然,建筑的实用功能性和审美功能性,在木同的建筑对象中可以各有偏重。有的审美
功能比重大收,甚至占主要的地位,比如纪念碑、游乐园、陵墓等;有的比重大体相等,如商
店、学校、医院等;有的比重小些,如仓库、厂房、桥梁等。但即使审美比重小的建筑在建设时
也离不开一定审美观念的支配,建筑本身也要具有和谐的比例,角度、尺寸、序列、韵律,也要
考虑周围的环境,比如前面所说的仓库、厂房、桥梁等,就要考虑合适的位置,适当的高度等,
也是直线和曲线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具有了审美功能性。
(2)建筑是空间延续性和环境特定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是个空间环境,它要占据一定长、宽、高的位置。那么,我们在一定的视点上,本可
能一下子看到全体,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比如,看一座坡屋顶的房子,在室外我们只看到
三个面。如在室内,我们最多也只能看到它的五个面。我们要想看到全部的面,就要移动自
己,才能陆续地把所有的面看完。即是说,人们在任何一点上欣赏建筑,感觉都是不完整的,
只有在各个位置,从远而近,从外而内,从上到下,从前而后,围绕建筑走遍,才能获得完整的
感觉。如果是一个建筑群体,那就更复杂,更需我们未断地变换观赏位置。人们就是在这种
位置的不断变换中,也就是空间的不断延续中获得了审美感受。
正因为建筑具有空间延续性,因此,它的艺术形象永远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有的甚
至还主要靠环境才能构成完美的形象。道理很简单,建筑物一旦建成,就不能移动,除非特
殊情况,不会出现房子搬家、桥梁搬家的事,而一旦搬了家,其审美效果也随之改变,原来的
效果不复存在,后来的又出现新的审美效果。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必须是置于埃及这广阔无
垠的沙漠中,才有永恒的性格,如果搬到了东北大森林,很难设想,那是一种什么效果。又
如,欧洲的哥特式教堂,必须是在中世纪狭窄、曲折的街巷中,才能充分显示飞腾向上的气
势,如果放到宽阔的大街上或者林立的摩天大楼中间,就很难设想是什么景象了。再如,济
南火车站的尖顶钟楼和穹形的建筑物,当年也许是十分气派和别具特色的,而今天,在旁边
那些大楼和烟向的对比下,就很难行出当年的气派和特色,由此可见,正是这种空间的延续
性和环境的特定性构成了建筑艺术的又一个审美特征。
(3)建筑艺术是正面抽象性与象征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艺术在空间里塑造的永远是正面的抽象的形象。说它是正面的,是因为建筑所反
映的社会生活只能为一般的,而不可能出现什么悲剧式的、颓废式的、讽刺式的、伤感式的、
漫画式的形象。就建筑形象本身而言,也分不出什么进步的或落后的,革命的或反动的。天
安门过去是封建王朝的正门,今天却是国徽上的图案,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万里长城本来是
民族交往的障碍,是刀光剑影的战争产物,现在却成了全体中华民族的骄傲,是闻名世界的
游览圣地。
同时,它塑造的这个正面形象又是抽象的。是由几何形的线、面、体组成的一种物质实
体,是通过空间组合、色彩、质感、体形、尺度、比例等建筑艺术语言造成的一种意境。气氛,
或庄严,或活泼,或华美,或朴实,或凝重,或轻快,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人们很难具体描
述一个建筑形象的具体情节内容。所表现的时代的、民族的精神也是不明确、不具体的,是
空泛的、朦胧的。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像绘画、雕塑那样细腻地描摹,再现现实;更不能像小
说、戏剧、电影那样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反映广阔的生活图景。正因如此,建筑艺术常用象
征、隐喻、模拟等艺术手法塑造形象。比如,古希腊曾有人认为人体各部分都体现着理想的
美,故而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精华——多立安柱式建筑就以粗壮狂放的
线条,形象地模拟了男子挺拔雄健的体形特征;而安奥尼柱式建筑则以柔和精细的线条,形
象地模拟了女子拥雅柔美的体形特征。近代纽约航空港的TWA公司,则用典型的象征主义
手法,建成了一座外形像展翅欲飞的大鸟的候机大楼。巴黎明星广场上的凯旋门,建造的初
衷,则是象征了拿破仑一世军威、强权、做世的特点。北京的天坛公园的双环亭、南京天王府
的双亭,则象征了亲密无间的挚友关系。由此可见,建筑艺术的正面抽象性和象征表现性构
成了它的又一审美特征。
在建筑艺术中,象征的意义也是很广泛的,可以容纳很多内容,昨天可能是象征着是权
神威,今日可以是象征着统一团结,比如前面提到的天安门就是明显的例子。
2.建筑艺术欣赏
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艺术自身的特点,通过感受建筑艺术的形式
美,既把握建筑艺术的形象,又感悟出它的内在意蕴,从中获得审美愉悦。
(l)欣赏建筑艺术要把局部的审美观照与整体的审美知觉结合起来。建筑艺术的形象
一般是由建筑物的体积布局,比例关系,结构形式,空间安排等构成。建筑的外在装饰常有
圆柱,柱头、飞檐、贴脸,雕塑,图案和壁画等,这些装饰因素是建筑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
们应该与建筑形象保持内在一致,从造型和色彩上丰富和发展建筑的艺术构思,使建筑形象
锦上添花,增加艺术感染力。因此,欣赏建筑艺术不仅可以对建筑艺术的局部构成进行审美
观照,而且还应该把局部的艺术构成纳入整个建筑艺术及从环境中加以观照。使欣赏者从
整体的审美知觉中感悟建筑艺术的美。美国在三十年代建立的“瀑布别墅”就非常注重局部
与整体的和谐美,莱特的设计新颖奇特,将别墅直接建造于瀑布之上。凌空而出、巨大阳台
与瀑布两侧的巨石相映生辉,而瀑布则在阳台底下自由洒脱地倾泻,使建筑与山石。树木、瀑
布有机融合,形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和谐美,使建筑的人工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
在欣赏建筑艺术时,既要欣赏建筑色调、尺度、比例、景观及空间变化,看其是否符合美
的规律,又要注意具体的建筑构成要素是否实现优化组合、建筑的整体是否和谐统,进而
可以把该建筑纳入建筑群的总体风貌中加以欣赏。
(2)感悟建筑形象的象征意义。建筑艺术通常借助象征意义来蕴含其审美意蕴,这也
是建筑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象征意义首先是最初的象征性,即建筑艺术在物化成特定的
建筑物时就已经具有的象征意义。如北京故宫的对称和谐、层次分明、主要建筑位居中央,
显现出封建时代帝王对国家的主宰以及封建制度的“宝塔”结构。我国秦朝建立的万里长
城,当时象征着秦帝国的“大~统”。但是,随着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变化,建筑艺术又会产
生出一些新的象征意义。现在,北京故宫已成为中外游客所欣赏的审美对象,它既显现了我
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当我们现在登上万里长城,极目远
眺,万里长城象一条巨龙在群山环抱中婉蜒游动,显得气势非常恢宏辽阔。在我们的审美视
野中,长城已不再是秦帝国“大一统”的象征,而是中华民族创造力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
凝聚力的象征。
要感悟建筑形象的象征性,还必须了解建筑艺术创造的时代背景及其民族特点。北京
故宫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其结构上,从正阳门到景山,通过一系列错落有致,高低不同的空
间处理,象征着皇权形象。北京天坛的设计具有明显的汉民族特点,象征着天帝的崇高神
圣,表达出汉民族“天人感应”的思想意识。
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象征性时,还可以结合心理美学的“移情说”,充分展开自己的审美想
象,在感知建筑形象的同时,把建筑形象拟人化,赋予建筑艺术以新的生命,使本无生命的建
筑有了人的性格、人的情感,人的生气。比如找们欣赏一座幽静别致的别墅,就会感受到它
非常幽雅婉静;欣赏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会使我们产生向上飞腾的感觉;欣赏那些新颖奇
特,色彩疏淡而简洁的建筑,则会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勃勃,游洒飘逸;看到那些富有稳定感
的建筑,就会使人产生端庄稳重的感觉。当然,欣赏建筑艺术时的移情,只能根据建筑艺术
质的规定性加以自然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而不能胡思乱想,违背艺术欣赏规律。
(3)要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音乐美,建筑艺术通常以错落有致的空间造型显现出类似
音乐的节奏感。歌德和谢林都把建筑看成是“凝固的音乐,”正是在于他们感受到建筑艺术
的音乐美。建筑艺术的外在造型都是按照形式大的规律创造的,它无论向空间什么方向延
伸,都是有比例、有规划、有变化地排列的,从而形成一定的节奏。而“优秀的建筑物,它各方
面的节奏,总能归于统一。这便形成一种统一的调子,统一的旋律。当你在观赏这座建筑
时,你便能在一定时间过程中感受到节奏上反复多样的流动,产生音乐般的旋律感,正是这
种旋律感,把你引向特定的情绪氛围”,从而获得类似感受音乐美的情感愉悦。
感受建筑艺术的音乐美,要善于调动自己的通感,以动态的视觉对建筑造型显现的空间
序列进行审美观照。欣赏建筑艺术同欣赏绘画不同,欣赏绘画主要靠静态的直观把握,而欣
赏建筑却不能只靠静态观照,还应运用动态观照,从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俯仰、视野的远近大
小、空间的开合、视觉的分隔联系中去观照建筑的空间序列,才能感受到空间序列的节奏感
和音乐感。也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才可以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4)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建筑艺术的欣赏过程通常包括欣赏角度、欣赏距离和欣赏
方法这三个组成部分。
欣赏角度可以分为水平方向上的正视与侧视,在垂直方向上的平视、仰视与俯视。欣赏
角度也就是审美角度或审美视角。在审美活动中,审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客体审美价值的
实现,不仅需要客体自身的审美同伴,而且还需要审美主体的密切配合,需要审美主体选择
合适的审美角度,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把握审美客体。建筑艺术是立体的空间艺术,欣
赏者更应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欣赏建筑艺术的整体美。
建筑艺术又是视觉艺术,欣赏者与建筑物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制约着审美效果。一般
来讲,近距离可欣赏建筑的细节或局部;中距离可直观全貌;远距离能概观大致轮廓。欣赏
者时间充足,可近、中、远三者兼而有之;时间仓促,则只能或中或远的览其概貌。一般来讲,
欣赏古典建筑可多作近、中距离的观照;欣赏现代的宏伟建筑可多作中、远距离的概览。当
然,欣赏距离的远近不是绝对的,应该因人而异,因建筑艺术不同而不同。
欣赏方法对于欣赏建筑艺术有着重要意义,它一般分为静态欣赏和动态欣赏。静态欣
赏是指欣赏者在特定的欣赏点上对建筑物的静态观赏,动态欣赏是指欣赏者按照欣赏需要,
在一定的观赏路线上对建筑物的观赏。在欣赏中,应该把静态欣赏与动态欣赏有机结合起
来,作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随着欣赏路线的流动,欣赏者的大脑中就会出现一幅幅具体可
感而又各不相同的建筑形象画面,即不同的建筑形象,从而感受到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同
时,由于欣赏者视点的高低、视角的仰俯。视野的大小、视觉的转换等是不断流动变化的,这
样当欣赏者去感受建筑形象的空间序列时,就会产生一种节奏感,这也正是人们把建筑比喻
成是凝固的音乐的内在依据。
总之,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欣赏者应了解建筑艺术的一般特点和具有较高的审美
修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情感等因素,积极能动地进行审美观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
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5. 建筑形式和风格与材料及结构方式之间的关系

建筑物的形式与风格总要适应构成它的材料和结构方式,同时反映人的审美习惯.纪念性建筑物则还有一定的艺术任务,当它把这个任务交给木质构架,石质梁柱.交给券拱结构.它们就会以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完成这个任务.艺术的主题,它的思想内容,会对风格提出要求,但他们本身不是风格,风格包含在表现它们的方式之中,而这方式,却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受物质技术手段的制约.
但是每一种材料和结构方式,在造型上都有很大的潜力,很广阔的天地.在同样经济的合理地使用一种材料和结构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和风格,决不可能用一种模式去限制它.因此,文化思潮,艺术任务,历史传统,地理环境,个人修养等等,就能对建筑物的形式和风格起重大的作用.建筑风格就这样被许多因素综合的决定.
因为历史上材料和结构方式重大的原则变化并不多,而文化思潮,艺术任务却经常不断的变化着,相应的建筑风格也不断交替,于是,就造成一种假象,仿佛建筑风格与它的物质技术基础没有联系,仅仅是由人们的意志或者意识形态决定的.
由于每种材料和结构方式在造型上有相当灵活的适应性,所以,凡几种材料和结构方式同时流行,虽然它们的相应的建筑风格各有不同,却又能相互协调,并且汇合到更加广阔的时代风格里去.不过,每个时代必有同某种材料和结构方式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占主导地位,成为时代风格的主要代表.

6. 古代中西方建筑的技术与艺术进行比较分析,以及结构技术的比较

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的风水,阳宅和阴宅都讲究一个对称,一般可以称为建筑的都是帝王找术士选址,按照一定意义和讲究来建筑的,中国古代建筑,大多为木结构,造型上讲求天方地圆,中正对称,胜唐后期开始,建筑造型受佛教影响较大. 国外古代建筑,通常指的是欧洲古建筑,大多为砖石结构,文艺复兴后,造型上开始多元化.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是木头,外国是石头.

古代世界建筑笼统地可分为七个体系,分别为欧洲建筑、中国建筑、古埃及建筑、伊斯兰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等。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而其余的三个体系,数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相对影响较大。

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这些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幻想与理念
法国着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高度概括了东西方两大建筑体系之间的根本差别,他说“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也就是说,西方人在造型方面,使建筑具有雕刻化的特征,其着眼点在于两度的平面与三度的形体。而中国建筑具有绘画的特点,着眼点在于富于意境的画面,不很注意单座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往往致力于以一座座单体为单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西方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中国重视空间,重视人在建筑环境中的“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可以说,欧洲建筑的理念性集中体现在一个“实”上,中国建筑的幻想性集中体现在一个“空”上
2、模仿与写意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是模仿的产物。希腊建筑中的不同柱式就是对不同性别的人体分析性;中国人则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界事物的领悟和感受,以及如何艺术地体现或表现出这种领悟或感受,即具有很强的写意性。中国人也讲究逼真与论证,须以写意性的“传神”为前提。比如,我国古典建筑物上的形如飘风的飞檐翼角,其传神的写意性很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激情和心理感染力。
3、封闭与开放
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内向的封闭心态,甚至有人认为:“封闭的庭院象征着我们封闭的社会。”而西方强调以外部空间为主,把中心广场称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中国人往往将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用建筑和墙加以围合,内有月牙河,三五亭台,假山错落……表明有将自然统缆于内部的取向。可以说,这是某些文化心态在建筑上的反映和体现。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

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如前所述,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那么西方建筑与中国有那些不同呢?
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歌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
1.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2.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43.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3. 建筑的发展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的差别。

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从希腊雅典卫城上出现的第一批神庙起到今天已经2500余年了,期间整个欧洲古代的建筑形态不断演进、跃变着。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窿顶技术,从哥特建筑的尖券,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从形象、比例、装饰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
4. 建筑价值的不同,显现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异殊。

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我们对于古代建筑,尤其是唐以前的建筑的认识,多从文献资料上得到信息。历代帝王陵寝和民居皆按风水之说和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经营。为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和谐,以趋吉避凶,招财纳福,在借山水之势力,聚落建筑座靠大山,面对平川。这种“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古代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首创的几何美学和数学逻辑,亚里士多德奠基的“整一”和 “秩序”的理性主义“和谐美论”,对整个西方文明的结构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一切科学和艺术,它们的道路都被这种理念确定了命运。翻开西方的建筑史,不难发现,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雅典帕提隆神庙的外形“控制线”为两个正方形;从罗马万神庙的穹顶到地面,恰好可以嵌进一个直径43.3米 的圆球;米兰大教堂的“控制线”是一个正三角形,巴黎凯旋门的立面是一个正方形,其中央拱门和“控制线”则是两个整圆。甚至于象园林绿化、花草树木之类的自然物,经过人工剪修,刻意雕饰,也都呈献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它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国园林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就在他的着名《建筑十书》中提出了“适用、坚固、美观”这一经典性的建筑三要素观点,被后人奉为圭臬,世代相传。17世纪初建筑师亨利·伍登提出优秀建筑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坚固、实用和欢愉。”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 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因而当中国古老的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毁坏或“烟消云散”的时候,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用实物体形象演绎着自己的文化。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比较可见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上的不同。

7. 结构技术的演进如何影响建筑空间的创作和艺术风格的形成

17-18世纪绘画对当代建筑的影响
人蒙德里安开始几何抽象和构成王义的试验阶段规则僵硬的线条勾边的彩色形状使他的绘画保持着一种剧烈的节奏感和抽象形式的连续性.这抽象形式的连续性试验直接影响了二十世纪的雕塑如波丘尼的《在空闻里连续性的独特形式》:此前雕塑一直是以体量的形式出现而非种空间的艺术.毕加索在他旱年的作品《吾他》中就运用了金属片和金属丝以及木头制作了构成.经生加索的一番开拓性努力之后立体主义的拼贴转化成为三度的抽象构成的空间艺术影响到欧洲各地.首先是俄国的塔特林在工程和建筑上的探索.另位大师罗德琴科在《距离的构成》中把一些矩形的木块码成或水平或垂直的组台.这与蒙德里安的作品如出一辙甚至进一步揭示了建筑中国际主义风格的形式还有一位完全忠实于蒙德里安艺术的追随者荷兰风格派的里德维尔德.他把蒙德里安关于色彩线条块面的理念落实到了三度空间/,到雕塑性质的红蓝椅大到乌得勒支的施洛德住宅我们无一不看到蒙德里置式典雅的垂直和水平.这设计还运用了大角窗和成排的窗使室内的光线充裕挑出的屋顶又可遮住射入室内的阳光使得整个住宅很明亮通风爽利与蒙德里安同属风格派的另位幕僚依斯特恩也搞了许多类似的建筑其中的一座名为罗斯堡的住宅是当时最富有纪念意义的成果之一他还认为建筑绘画雕塑是相互关联的而建筑在其中起了主导性作用至此无论是构成三义的塔特林和罗德琴柯还是风格派的里德维尔德和依斯特恩对于艺术在建筑空间上的探索还是属一种观念层面的真正将这种艺术的探索现实化与工程,材料等技术手段相结合起呆的是菜特.菜特的米勒德住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住宅表面新颖有粗犷的矩形轮廓线还有带图寨的预制混凝土块整体看上去是一个组织严整结构紧凑的竖向立方体;正如门蒙德里更对于绘画口的语言色彩的关注格罗皮乌斯的代表作品德绍包豪斯校舍堪称此时建筑空间艺术与技术的集大成者整建筑包括教室工作问车间图书馆教职工和学生宿舍构成了综合体车间由四层的钢筋和玻璃构成使用了幕墙车问侧的形式暗示了它的连续里闽.在宿舍的侧疆台和较/卜的窗单元与整片的洁白的墙面形成对比暗示了内部独立分割空间的节奏过街桥把圭间教室图书馆连接起来形成种内部空间的有效组织.同时对外部的矩形表象组合也很关注如窗与墙,混凝土与玻璃横向与纵向垂直与水平等等.包豪斯长而连续的日色墙面以及成片的窗户创造了敞开结构的轻盈感.玻璃窗以同时并置和前后连续的变换视野使室内外统为体.这种功能与结构的协调与统与蒙德里安的抽象原理组合垂直与水平穿插的艺术风格是相得益彰的.而此时构成主义的另位代表人物康丁斯基也恰在包豪斯他同时也是包豪斯最有影响的成员.他系统地,准确地表达了视觉和理论上的概念对各流派的艺术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清晰地渗透到了绘画雕塑建筑以及空间艺术等领域.他创作了许多的绘画作品画中充满了主题的台义与形式之间的冲突但从未离开过抽象的手段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又重新出现了抒情的五彩缤纷的面如《光之间第559号》形式上仍是几何形的但色彩柔和取代了建筑式硬朗的处理方法整个效果充满稳定精确而又有异域的情趣.这受到了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或许也可以把这看成是康丁斯基对后现代主义的又一个预言.至此现代绘画已深刻地影响着建筑空间的方向.二,现代绘画的社会属性往往直接定位空间的性质与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受同时期绘画艺术的影响样现代社会新的价值观念审美趋向,字宙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爱困斯坦于1905年建立了相聪论打破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人对时至的感知随着尼采哲学柏格森研究人性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美学观点及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翟金对科学的探索极大地引导现代绘画意识走向新的认识领域.画家们不满足架上绘画为载体来表现眼甲的世界不断地从事相关艺术门类的研究甚至进行建筑空间的创作形成了所谓的绘画建筑.在塞尚的绘画作品盅可以体会到无论肖像还是静物或风景中部表现出代数式的处理语言这与爱困斯坦的观念立场非常近似.胡安格里斯在1923年这样说.绘画数学把我带到表现物理领域发现了时空维度将物质与能量联系起来改变了人类在宇胃中的位置强调色彩建筑设计特别是室内设计它必须是数学的和抽象的根据新造型主义理论凡道斯布格作了《为座特殊房子所作的规划》从而以对角线而引入能动性的概念;以莱特为首的现代建筑的先_'对于建筑的新要素——钢筋混凝土的关注也日盛加之一战后建筑的迅猛发展使这一批建筑师达成了一个共识强调结构钢和钢筋昆凝土的重要性.钢筋混凝土新建筑的特患就是消除了承重外墙成了玻璃金属的维护结构而非夏撑结构.盈此建筑完全消除了体量而成了一种结构的空间区域的划分自由功能目的明确室内外的设计也十分灵活结构支柱的规律分布造成了有规律的矩形设计这导致了新的空间组织概念三现代绘画以宽泛的审美情趣,从而发挥空间结构设计的潜能正因为现代绘画元素在审美意识上包罗万象使得这一态势的指向具体的空间设计领域我们不难发现在艺术的观念性特征或简单地说在具有观念性的艺术活动艺术产物的影响中每会给空间设计活动注入新的生机同时也会赋予空间结构思维以新的视野新的发展空闻如同塞尚通过把一些形状解构成碎片的方法采表现妻子的肖像而建立一种隐藏的结构样立体主义代表人毕加索在表现《亚威农少女》时试雪通过平面的重叠来表现空间结构是艺术家对运动原理与视点同时介入的原理思考的结果随着立体主义和工业艺术的胜利艺术家放弃了抽象的画面表现形式而为社会服务马列维奇于'923年发表《没有物体的世界》将至上主义运用在工业制图-他在维特斯克做悬空的城币的规划王张至上主义把它的中心转移到建筑学前沿上了又说现代艺术既不是绘画的也不是模仿的而首先是建筑学的使绘画溶八于建筑元素.葛利特里埃特瓦尔德在空间设计由提倡美国建筑学家路易亨利苏利文的观点通过在角落里开窗以扩大建筑物内部空间强调垂直与平行层次原理削弱功能主义买用主义的立场他的施洛德别墅墙壁可以移动表现空问的睫意性同时给人以完全敞开和私密性感觉.尽管有像新造型主义艺术家那样严格遵守绘画职业道德的人但艺术作品还是成为愿子时代世界动荡的反映现代空间结构不断地碎裂尤其受解构主义的影响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不知道对LZ的问题有没有帮助,希望LZ的问题早日解决。

8.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立面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是以木构架为骨干,柱梁承重,墙壁、门窗仅做围护,并不承担屋顶的重量。榫卯的出现是中国木结构的一大创建,通过它可以不用一钉一铁就将木构件连接成为整体。中国的古建筑木结构的斗拱是立柱和梁桁之间的过渡构件,这种构件充分利用榫卯技术达到很好的抗震效果。木结构自重轻,适合在地质差的地区发展。而且木质结构施工简单,进度快也是一大优点。在艺术价值方面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与吸收当今世界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并按照古建筑木结构的上述特点维修和保护我国的古建筑,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9. 艺术与建筑的关系

个人认为,建筑和建筑艺术是不同的。学生住的宿舍,吃饭的食堂,市民居住的住宅楼均不属于建筑艺术。建筑艺术应该是指同时具有观赏性与实用性的。

10. 膜结构建筑为什么有艺术性特点

由于膜材具有一定的透光率,白天可减少照明强度和时间,能很好地节约能源。同时夜间彩灯透射形成的绚烂景观也能达到很好的广告宣传效益。充分发挥建筑师的想象力,又体现结构构件清晰受力之美。
资料来源:长春泽宇经贸公司

阅读全文

与建筑结构如何与艺术结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8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9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