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托尔斯泰的《复活》的文学价值
如下:
《复活》的结构与描写的基本原则,是尖锐的对比。小说中描写了极其广泛的生活画面:从法院到教堂,从监狱到流放所,从莫斯科到彼得堡,从城市到乡村,从俄罗斯到西伯利亚。通过这些画面,作者把上层社会与人民生活进行对比,把贵族老爷、达官贵人与贫苦的老百姓进行对比,把统治者与犯人进行对比。
《复活》介绍: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
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
他为她奔走申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⑵ 简述复活的大致内容
、简述卡秋莎(玛丝洛娃)在火车旁追聂赫留道夫(聂赫留多夫)的情节。(100字以内)
答:玛丝洛娃打听到聂赫留朵夫要经过庄园附近的车站,就赶去见他。这是个风雨交加的秋夜,她在树林里迷了路,赶到火车站时,她看到聂赫留朵夫坐在头等车厢里,可是他没有看到她。她来不及和他说一句话,火车就开动了。她仍旧往前跑,直至放声大哭。她真想自杀,可怀里的孩子让她平静下走回家去。(135字)
2、简述聂赫留道夫(聂赫留多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卡秋莎)的情节。(100字)
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
4、《复活》中一个令你感动的场面。简述《复活》中一次相见的情景。
答: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了玛丝洛娃,要求她宽恕他,并把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但玛丝洛娃不能饶恕他的过去。她气愤地说;“我是犯人,你是公爵,这儿没你什么事……我讨厌你--你那眼镜,你那肮脏的胖脸!”聂赫留朵夫吃了闭门羹,但他想为了对得起良心,他开始批判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感到寄生生活的可耻,要和自己的阶级决裂。
5、简述你对玛丝洛娃印象最深刻的片段。
答:玛丝洛娃掩不住内心的喜悦,她故意装作没有看见聂赫留朵夫伸给她的手,匆匆离开。来病房差点跌倒,她和病孩子一起大笑,挨护士骂也不在意,回家几次拿出聂留赫朵夫带来的照片“欣赏地看一眼”。写出玛丝洛娃获爱情的欢乐。
6、简述《复活》中的主人公的性格。
答:聂赫留朵夫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也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但是贵族家庭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随后又抛弃她。当他在法庭上再看到玛丝洛娃时,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魁祸首。在为玛丝洛娃伸冤上诉过程中,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
7、简述让涅赫柳多夫感觉对马斯洛娃有负罪感的事件经过。
答:马斯洛娃十六岁时,爱上了前来做客的女主人的侄儿、年轻的贵族涅赫柳多夫,体验了爱情的欢乐和美好。四年后,这个年轻人在从军时顺道来姑妈家小住,临行前夜,马斯洛娃被他诱奸。临别,他塞给马斯洛娃一百卢布便到部队去了,后来她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女主人嫌她败坏了自家的名声,便把她辞退了。
8、简述马斯洛娃被涅赫柳多夫抛弃沦落妓院的经过。
答:马斯洛娃被女主人赶出门之后,在一个警察局长家做了使女,局长一味地调戏她。不久,她分娩了,孩子也死了;在林务官家当佣人时遭到强奸;在一个太太家做女仆也受到骚扰。她的姨母让她到自家的小洗衣店当洗衣工,她又怕苦怕累。她也曾爱过一个店员,可店员不辞而别了。于是她借酒浇愁,走投无路,落入了妓院。
4楼
9、简述马斯洛娃过失杀人的原委。
答: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贪心的茶房和使女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马斯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安眠药。当时,马斯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很想摆脱他,于是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
10、《复活》中所体现的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请简述促使马斯洛娃由堕落走向精神复活的主要事件。
答:痛斥涅赫柳多夫的求婚是马斯洛娃内心苏醒的开始,后来一张旧照片唤起了她幸福的回忆,她又爱他了。他为她和其他犯人奔走呼告也感动了她,使她戒掉烟酒,不再卖弄风情。流放途中同行政治犯们的高尚情操深深地打动了她,西蒙松的爱也复活了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她最终觉醒回到人民中间。
11、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托尔斯泰才华的特征在于他并不局限在揭示心理过程的结束,他感兴趣的是过程的本身。”请结合具体事件谈谈涅赫柳多夫思想转变的主要过程。
答:大学时代的他善良有理想,后来在军营里堕落了。之后与马斯洛娃的巧遇,使他开始对自己堕落的生活进行反省,但内心的情感仍是复杂矛盾的。对监狱状况的了解以及田庄之行使他认识到贵族阶级的腐化,彼得堡之行更让他对整个社会有了清醒的认识,西伯利亚之行,与革命者的接触让他的思想进一步升华。
12、结合相关内容谈谈西蒙松这个人物。
答: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意志力极强又有着自由思想的人。他是军需官的儿子,认为父亲所挣的钱是不义之财,应该交还人民,为此跟家庭决裂;认为恶势力的存在是因为人民没有受过教育;离开大学时加人民粹派,任过乡村教师,向学生和农民大胆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一切东西,为此他被捕了。
13、一开始涅赫柳多夫要同马斯洛娃结婚的想法坚定吗?作品中有哪些体现?
答:不坚定。出于忏悔,他要同马斯洛娃结婚,然而这就意味着必须放弃自己已经习惯了的优裕的贵族生活,涅赫柳多夫的内心很矛盾。同时,马斯洛娃沦落风尘,酗酒享乐,也不再是往日自己深爱的那个纯洁可爱的卡秋莎,很多时候他都觉得她不可救药了,这使得涅赫柳多夫常常怀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值得。
14、简述马斯洛娃从拒绝涅赫柳多夫到接受西蒙松爱情选择的经过。
答:探监时,涅赫柳多夫的求婚让她认为他是为了赎罪才这样做,所以愤然拒绝。后来他为她奔走上诉,她又重新爱上他,但是不愿意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幸,依然没有答应他。在流放途中她遇到政治犯西蒙松,他正直善良,纯粹是因为喜欢她才爱她的,而且认为她是个不平常的女人,所以她最终选择跟了西蒙松。
15、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请简述一个关于揭露沙皇专制黑暗的片段。
答:监狱里人满为患,臭气熏天,阴森可怕。男女犯人混杂在一起大小便,拥挤不堪,走路无法下脚,竟有人睡在流淌臭水的粪桶旁。监狱看守随意毒打犯人,稍有不满就将其打死。流放犯的押解军官为所欲为,凶恶残忍;临盆生产的妇女得不到照顾;不准父亲抱着孩子走路;一路上许多犯人被折磨死。
16、简述一个有关聂赫留朵夫反叛性格的故事
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这在当时的封建贵族中是相当叛逆的。
17、简述一个故事揭穿《复活》中沙皇专制统治的腐败、虚伪。
法庭审判要玛丝洛娃。法庭的庭长早就到法院了,他要在六点前去会他的情妇,急切希望案子快点审完。书记官故意提出要先审玛丝洛娃一案,因为他知道副检察官喝了一整晚的酒,案子的卷宗还没有看。这里岂是庄严神圣的法庭?这是由骗子、酒鬼、淫棍来主持的审判,多腐败、虚伪的统治。
18、简述《复活》中玛丝洛娃的故事。
农妇的女儿玛丝洛娃收养在聂赫留朵夫的姑妈家,十八岁时,她被聂赫留朵夫诱奸并怀孕,最终被赶出沦落到妓院。八年后,她因受一起人命案的牵连受审判,被陪审员聂赫留朵夫认出,她在聂的奔走下被改为流放。面对聂的求婚,她拒绝了。在流放途中,她被政治犯西蒙松感动并决定与他结合。(133字)
19、简述聂赫留朵夫的经历
青年贵族聂赫留朵夫到姑妈家渡假,爱上并诱奸了玛丝络娃,给她一百卢布就走了。八年后,作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意外认出被控告为杀人犯的玛丝络娃。他认为判决不公为之奔走,并准备与她结婚来赎前罪。他追随被流放玛丝洛娃到西伯利亚。最后,他从《圣经》得到启示,精神得以复活。(134字)
20、简述玛丝洛娃被法庭错判的经过。
在审讯中,法官们或忙于私事,或心情不佳,或酒醉未醒,对案件审理都心不在焉,检察官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最后,由陪审员们对玛丝洛娃写定罪意见。他们认为玛丝洛娃没有抢劫、偷钱的意图,可是忘了加上“没有谋害性命的意图”,这样玛丝洛娃被判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132字)
21、简述玛丝洛娃流放的过程
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起程了。那是个天气炎热的七月,有的犯人经不起烈日暴晒,当场中暑倒毙了。在聂赫留朵夫活动下,玛丝洛娃被调到政治犯行列中。在这个队伍里既安静又和平,不再受男人的纠缠。玛丝洛娃感到政治犯都是些“可爱的好人”。在这里她认识了革命者西蒙松并与他相爱。(129字)
22、简述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的心理。
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他在法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这使他十分震惊,他的灵魂进行了强烈的斗争。他回想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与交往的经过,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他开始忏悔,反省自己过去的生活,并决心帮助玛丝洛娃。(122字)
23、简述聂赫留朵夫贱价出租土地的故事。(简述聂赫留朵夫赎罪的一个故事。)
聂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田庄,把田地贱价出租给农民,改变农民对地主的依赖关系。他认为土地不能成为什么人的财产,不能买卖,凡是土地给人类的利益,所有的人都有同等享受的权利。起初,农民半信半疑,不敢相信他的好心,经聂赫留朵夫再三解释,最后接受了。
24、简述《复活》中卡秋莎和涅赫留朵夫在草地玩”捉人”游戏情节。
答:一次女邻居到涅赫留朵夫姑姑家,喝完茶后到草地玩”捉人”游戏,也带了卡秋莎,玩了几回也轮到卡秋莎和涅赫留朵夫一起跑,他们拍了三下手,卡秋莎格格的笑,一直跑花坛后面。卡秋莎向他示意,涅赫留朵夫心神会,涅赫留朵夫不小心摔进小沟,卡秋莎笑迎面上相互握紧手,两者贴近,涅赫留朵夫吻了好她,从此他们形成了纯洁的爱恋。
25、简述《复活》所批判的内容。
答:《复活》的情节本身就带有批判意义,列夫?托尔斯通过《复活》暴露了沙皇俄国国家机器的反人民本质,暴露了俄国官办教会的欺骗性,否定了俄国的反动统治。
①对俄国黑暗现实的批判。一方面是写地主、资产阶级的寄生、腐朽、罪恶。另一方面是写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劳动人民。
②对俄国黑暗现实的批判。从法庭活动开始。根据法官的面目可以得知这是一个颠倒是非的法庭。
③对官办教会的深刻披露。小说描绘了监狱里举行的宗教仪式是替沙皇反动政府的罪恶勾当作辩护的。
④《复活》中描绘的是一个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完全颠倒的俄国,讽刺了颠倒社会的法律和法庭。
27、简析《复活》的艺术特色。
①在艺术上突出特点是对俄国黑暗现实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②单线索的情节,以聂赫留朵夫为玛斯洛娃申诉四处奔走为主要情节线索,将全书的人物事件串成一体。
③鲜明的讽刺色彩。对神职人员、俄国宗教服务的反动本质的揭露都充满讽刺味道。
④对比手法的运用。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和行为对比,把一个人物精神变化的前后情形加以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⑤善于运用心理描写。主要运用心里独白刻画人物,除此以外,还通过其它一些方法表现人物心理。
《复活》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简洁清晰的单线索结构。
〈2)尖锐对比的手法。
〈3〉细致的心理描写。
(4)独特的讽刺。
28、简述聂赫留朵夫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聂赫留朵夫的性格经历了纯洁、堕落、复活三个阶段。大学时代他是个善良有理想的青年受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他把土地分给农民。后来他在军营中腐化堕落,思想发生了巨变。法庭上与玛丝洛娃的巧遇,他的心灵受到猛烈撞击,开始灵魂大扫除,对自己十年的堕落生活进行反省,从而走向精神上复活。
29、简述参加审判玛丝洛娃的法庭人员众生相。
答:法庭的庭长明知玛丝洛娃的案子有错,但为了提前去和情妇会见,根本无心纠正。一个法官跟妻子吵架,在整个审判过程一直担心回家后老婆不给饭吃。另一个法官是“机会论者”,他玩弄数字来决定受审者的命运。一个书记在法庭上偷看一篇秘密文章,完全没有注意审判案件。尤其是那个副检察官,他在妓院寻欢作乐一夜,匆忙赶到法庭连钮扣还没来得及扣上,以致开庭前还不知案情。
30、简述玛丝洛娃在爱情上最终放弃聂赫留朵夫而选择西蒙松的原因。
【点拨】答题的关键是把聂赫留朵夫和西蒙松二人对她的爱情进行比较。最后一点很重要,不能遗漏。
玛丝洛娃认为聂赫留朵夫向她求婚是因为宽宏大量,还因为从前发生过那样的事。然而西蒙松却是在她处于被流放的景况下才爱上她的,他纯粹因为喜欢她才爱她。此外,她还领会到西蒙松认为她是与众不同的女人,并受西蒙松高尚的道德品质感染,因此选择了他。
31、如何理解玛丝洛娃的“复活”?
【点拨】 关键点明她精神上的觉醒和抉择。
她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形象。她美丽善良心地纯洁,乐于助人,富有青春魅力,少女时代她相信善与正义的存在。被玩弄和抛弃后,她坠入青楼,生活和精神陷入空虚,麻木的状态。和聂赫留朵夫的相遇,使她清醒地意识到富人和穷人的对立,看到宗教骗人的本质,重新回到清白生活的愿望。她受到聂赫留朵夫真诚忏悔的影响,精神上逐渐复活了。和政治犯的接触,使她的思想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她的复活是真正的完全的复活,和政治犯的结合,预示着她走向新生。
32、分析聂赫留道夫的形象。
聂赫留道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形象。起初,他是个纯洁高尚的青年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曾把继承来的土地送给农民,但后来受到上族社会腐朽放荡生活的熏染,成为一个利己主义者,干出了诱骗玛丝洛娃的勾当。在法庭上,他被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强烈地震动了,开始意识到自己有罪。在为玛丝洛娃的案件奔走上诉的过程中,他看到了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逐渐树立了否定现存制度和土地私有制的信念,但他最终没有找到铲除社会罪恶的途径,而是在宗教道德中找到了精神归宿,聂赫留道夫作为托尔斯泰探索型主人公的最后一个,集中体现了托尔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上自我完善”的思想。聂赫留道夫的结局反映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矛盾性和解决社会问题时的软弱无力。
⑶ 《复活》有何特色
复活,托尔斯泰晚期创作的代表作,写于1899年,是作家长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作品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公爵一次出席法庭陪审时,发现被诬告杀人并被错判的妓女正是他十年前诱骗过的农奴少女玛丝洛娃。他突然良心觉醒,到狱中探望玛丝洛娃并表示要与她结婚来赎罪,并竭力为她申冤。上诉失败后,又追随她到西伯利亚,一路照料。在流放途中,玛丝洛娃认识了政治犯西蒙松,后者高尚的感情唤回了她纯洁的天性,她宽恕了聂赫留朵夫。而聂赫留朵夫目睹了人间的种种不幸和罪恶后,也从《圣经》中找到了解脱,在精神上得到了复活。小说一方面充满了批判的激情,暴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另一方面又宣扬“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上的自我修养”等,表现了作者世界观中的矛盾性。
⑷ 列夫 托尔斯泰的《复活》有什么写作特点请帮忙答一下,谢谢!!
《复活》概要: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复活》 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问题 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 体现了一位伟人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世界百部经典着作之一 俄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 《复活》是俄国着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相信有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就曾阅读过这本书。在我国自20世纪初至今已出版过6种译本,三四十年代先后有戏剧家田汉和夏衍改编的同名剧本的发表和上演,作品和它的主人公已成为我国读者和观众极为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灵净化"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质以及教会的丑恶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世界观的终结作品。小说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以托翁晚年炉火纯青的老辣笔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与女性在"灵与肉"之间的痛苦挣扎。这部史诗般的经典着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网络全书"。 《复活》是歌颂人类同情的最美的诗--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 --法国着名评论家 罗曼·罗兰 整个19世纪还不曾有过《复活》这样的作品,它高于《悲惨世界》,因为这里没有一点幻想的、虚构的、编造的东西,全都是生活本身。 --俄国着名评论家 斯塔索夫 读托尔斯泰的《复活》,我感觉他的确了不起,他笔下的妓女玛丝洛娃给人一种圣洁之感,而我们有些小说的所谓"圣洁女性"形象却给人卑琐之感。这就看出大师与普通作家之间的差别了。 --着名作家 迟子建 《复活》是总结人生的作品,它把人心里肮脏的东西都拿出来了,人内心很复杂,好人和坏人、善与恶都很复杂。 --着名作家 高莽 读托尔斯泰的《复活》 《复活》是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是其创作的"最高的一峰"。它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宏气魄和明亮的诗意,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澜与不安的骚动--它,完全是体现了一位伟人的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气! 在这里,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绘的精确、笔力的雄浑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这与作品内容的严肃性是相符合的。在这里,面对人类的苦难,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镇静,然而读者却不得不为见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动。托尔斯泰在这里的挖掘比以往要深。可以说整个俄国都被他翻了出来。他再现的艺术世界已经达到可作为一面"镜子"的程度。伟大的真实!正因为作品除去了浪漫主义的萎靡因素,因而整个显出了威力,如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一般。然而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宏伟的纪念碑。它把19世纪末整个俄国的现实熔铸进去,上面刻有穷人、贵族、狱吏、监犯、革命者、医生、妓女、学生……里面混合了忏悔、怜悯、宽容、无耻、欺诈、放荡……这里,作者唱出了人类艺术最崇高的歌:"我们为不幸者撒一掬泪,人世的悲欢感动我们的心。" 当我们打开这本书,我们不禁感受到有一种心灵的复活--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的复活!即使是当代,许多人也许正在悄然地埋葬自己的这些美好的感情却毫无所觉。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复活》这样的作品来唤醒沉睡的心吗? 正如花草需要春天的甘霖才能长出新绿,人类需要博爱与同情才能继续不息、日进无疆。抑或这就是使《复活》不朽的原因。 《复活》里写的虽然是贵族的忏悔,但是托尔斯泰并不是把这个母题当做贵族的专利,他是把忏悔放在人的心灵的内在的、普遍的矛盾中展开的。人都有神性和兽性。当人放纵了自己,就可能堕落;而当人自觉,就可能"复活"。所以托尔斯泰主张以"道德的自我完成"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和罪恶。在社会革命激烈的时代,他提倡"勿以暴力抗恶",是反对阶级斗争的。但是,作为人类寻求精神解放的一种文献,在我们这个把道德的自我完善当成笑话的时代,读这样的书,也许会引起某种惭愧的感觉
⑸ 《复活》中的主要艺术特色
通过细节等一系列手法,对生活中真实的一件事进行刻画
从而
形象生动的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阴暗面
同时也给与了讽刺和批判。。。
⑹ 《复活》的艺术成就
【小说《复活》】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小说
一、小说主旨
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二、内容简介
聂赫留道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审员。一次他参加审理两个旅店侍役假手一个妓女谋财害命的案件。不料,从妓女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于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道夫眼前:当时他还是一个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他善良,热情,充满理想,热衷于西方进步思想,并爱上了姑妈家的养女兼婢女卡秋莎。他们一起玩耍谈天,感情纯洁无暇。三年后,聂赫留道夫大学毕业,进了近卫军团,路过姑妈庄园,再次见到了卡秋莎。在复活节的庄严气氛中,他看着身穿雪白连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条身材,她那泛起红晕的脸蛋和那双略带斜眼的乌黑发亮的眼睛,再次体验了纯洁的爱情之乐。但是,这以后,世俗观念和情欲占了上风,在临行前他占有了卡秋莎,并抛弃了她。后来听说她堕落了,也就彻底把她忘却。现在,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过,良心受到谴责,但又怕被玛丝洛娃认出当场出丑,内心非常紧张,思绪纷乱。其他法官、陪审员也都心不在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等聂赫留道夫搞清楚他们失职造成的后果,看到玛丝洛娃被宣判后失声痛哭、大呼冤枉的惨状,他决心找庭长、律师设法补救。名律师告诉他应该上诉。
聂赫留道夫怀着复杂激动的心情按约去米西(被认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来这里的豪华气派和高雅氛围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适。但今天他仿佛看透了每个人的本质,觉得样样可厌:柯尔查庚将军粗鲁得意;米西急于嫁人;公爵夫人装腔作势。他借故提前辞别。
回到家中他开始反省,进行“灵魂净化”,发现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是“又可耻,又可憎”。母亲生前的行为;他和贵族长妻子的暖昧关系;他反对土地私有,却又继承母亲的田庄以供挥霍;这一切都是在对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后发生的。他决定改变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布:收拾好东西,辞退仆役,搬出这座大房子。
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道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卡秋莎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后来聂赫留道夫帮助她的难友,改善她的处境,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
聂赫留道夫分散土地,奔走于彼得堡上层,结果上诉仍被驳回,他只好向皇帝请愿,立即回莫斯科准备随卡秋莎去西伯利亚。途中卡秋莎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谅了聂赫留道夫,为了他的幸福,同意与尊重她体贴她的西蒙松结合。聂赫留道夫也从《圣经》中得到“人类应该相亲相爱,不可仇视”的启示。
⑺ 复活的艺术特色
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诱□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过,作品的后面部分,渐渐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托尔斯泰的力量和弱点,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
⑻ 《复活》中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独特的讽刺手法,突出的心理描写,广泛而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