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艺术不炒作怎么能体现价值,谁还会去参与没价值的产业投资
浩庭:艺术不炒作怎么能体现价值,谁还会去参与没价值的产业投资?
面对以下对艺术品市场的抨击:单浩庭告诫藏家、艺术家------艺术不炒作怎么能体现价值,谁还会去参与没价值的产业投资?
中国目前最暴利的行业是“当代艺术”。三年前才卖10万元不到的一张画,现在要卖2000万元。
当代艺术的拍卖天价到底是一个真实的成交,还是一场骗局?
当代艺术拍卖天价骗局和暴利内幕
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热,存在着艺术炒作集团在拍卖会上的“天价做局”,大部分天价作品的成交实际上是“虚假”交易。
从价值意义上看,80%的艺术资本投入写实油画是一个严重的战略性错误。要么是一个很无知的选择,要么存在着一种市场运作集团幕后的故意欺诈。
艺术拍卖的“天价做局”是怎么玩的
艺术拍卖“天价做局”的暴利游戏是怎么玩的呢?假设我是一个艺术炒作人或炒作集团,首先,找某个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场价格在10万左右的画家,签一个三年协议,他每年给我40张画,三年120张,每张以30万到50万元左右收购。一年后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每张30万元收购的画,拍卖价标到100多万,两年后再标到500万甚至1000万元。标那么高的价格没有人买怎么办?我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这就叫艺术拍卖会的“天价做局”。
第一年,我在拍卖会上以高价卖掉十分之一的作品,就将成本全部收回。剩下的画在拍卖会上慢慢用天价游戏“钓鱼”,卖出一张就是暴利。每次送拍把每张以三五十万买来的画价格标到1000万,如果没有买家接手,就由混在竞拍人群中的自己人举牌“假拍”。这种“假拍”不可能按照10%付佣金,因为一千万就算按5%的佣金算也至少要付50万元,我事先已经跟拍卖公司秘密谈好一个固定佣金,比如我“假拍”的价格不管多高,我都只付20万佣金。
为什么卖不掉作品也要玩“假拍”游戏呢?一个是有广告效应。最近两年中国的新闻传媒只要一听到一个拍卖“天价”数字,就会一窝蜂跟着报道,如果要在这些媒体上登广告的话,恐怕100万也不够。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钓鱼”:拍卖会上将天价作品卖掉,其实就是一个“钓鱼”的过程。前两次拍卖会没有将天价作品出手,到第三次拍卖会也许就会出现一个不了解行情的新收藏家,一激动就把天价作品买走了。
“天价做局”一般都是将“天价油画”卖给两种人,一种是刚入场的新收藏家,另一种是刚入场的艺术投机商。前者是真想收藏当代艺术,后者是把艺术拍卖会当做股票市场来投机一把。
这些年一些艺术炒作集团的策略是跑到纽约、香港的国际着名拍卖行去“天价做局”,手法跟在国内拍卖行“做局”如出一辙,但更具欺骗性。这种“天价局”主要是忽悠东南亚的华侨和国内的新贵阶层,华侨和新贵觉得国际知名的拍卖公司总不会有诈,实际上想错了。
表演价与天价轴心价值标准链
“天价做局”在艺术圈早已不是秘密。但为什么总是没有人真正捅破这个事情?原因是买了“天价油画”的人即使知道被“宰”,也并不想破这个局,因为他还想借这个局将手中的“烫山芋”扔给新买家。
一些在拍卖会上被包装成天价明星的画家为自己申辩,画被标到2000万元拍卖,他们没有分到1000万,因为这张画是以前以30万或者50万的价格卖掉的。但拍卖天价对这些画家有好处,因为会形成一个价格舆论,以及不断加强的社会知名度,并使他和他的绘画成为艺术圈的话题中心。
这在艺术圈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即拍卖会的标价和场外私下的交易价有时候可以差一半。
一个拍卖天价出笼后,全国各大媒体开始不负责任地宣传“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又创新高”之类的报道。然后,各大专业艺术媒体也跟着开始新一轮分析当代艺术市场下一步的大好形势,各种批评文章出笼分析这些天价作品的艺术史意义,各路记者纷纷采访这些天价明星。一些三四流画家以及年轻的70、80后画家也紧跟着模仿拍卖天价的绘画风格。
整个艺术圈因此形成了一个以拍卖天价为轴心的价值标准链条,拍卖天价成为真正的学术“权威”,谁的作品成为天价明星,他也就在江湖变成“学术代表”。一部分拍卖明星画家早期在中国范围内还称得上有语言探索和先锋姿态,但被资本集团下订单后,开始将艺术“企业化生产”,或者“成批生产”。订单太多了,自己画不过来就找“枪手”画。有些大哥画家找出一些现成图像拼贴修改,然后出一摞“电脑效果图”扔给助手照着画,助手画完了,自己添几笔调整一下,签个名,然后一卖就是几百万上千万的现金。有些没找助手的大哥画家,则是画法越来越简化,比如“细密画法”改为“狂草画法”,一个人物的脸原来要80笔画完,现在只用了40笔。这在江湖已经成为不是秘密的“秘密”。
“谎言共同体”之下的“大腕”文化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公众和艺术投资人在艺术知识的掌握上与专业艺术圈有一个“时间差”。艺术圈不认为是前卫的东西,社会公众和新贵阶层这几年刚刚开始觉得很前卫;艺术圈不认为国际双年展是很重要的学术标志,社会公众和艺术投资人才刚刚开始对威尼斯双年展产生敬仰。这就为各种“伪前卫艺术”、“伪当代艺术”和夸大自己艺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艺术群体预留了欺世盗名的空间。
以北京798等艺术区为代表的当代艺术,不断地将艺术创造变成一种符号生产的个人产业。从网络、杂志、艺术史、民间艺术、卡通漫画、影视剧照,甚至从医学、生物学、军事武器书上寻找一个个现成的图像,然后抄袭西方艺术的语言方式,将别人或集体发明的图像修改成自己的符号,通过资本和市场炒作变成“知名符号”,只要这个“知名符号”出现在画布上就很好卖。然后在艺术市场上做价格。利用国内的新收藏家不太懂艺术,让他们以为这是原创的前卫艺术。完成了这一轮资本和名声的原始积累后,再利用资本盖更大的工作室,请助手帮自己做作品,参加各种国内外展览和买各种学术杂志版面学术包装,利用新收藏家和国内不了解国外情况,夸大自己在国外展览的重大影响。在搞定国内市场后,进一步打开欧洲、美国、亚洲的艺术市场。
这就是当代艺术资本化之后的“大腕”文化,这描述起来太像冯小刚的电影《大腕》。行外人也许不信,当代艺术圈实际上的商业游戏和“大腕”作派其实比冯小刚电影更牛。
东早
艺术家投资自己“做自己的局”(专家访谈)
“当代艺术的'天价做局’其实就有艺术家本人的参与,这几乎成为艺术圈一种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方法。”一位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考虑到被访人的要求,此处隐去他的真实姓名,被访人是一位资深艺术投资顾问。
问:目前这种在拍卖会上“做局”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了?
答:对于很多拍品,在落槌之前大家就已经知道大概能拍多少钱,谁会买了。基本上现在市场上价格超过100万美元的都会有所谓的“局”在里面。因为一个高价的产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问:一般都会有哪几种方式?
答:其实,做局的“托”也分几种。有一种方式是艺术家自己参与炒作。可能在一场拍卖会之前,这个艺术家的遍布各地的收藏家或者经销商会接到电话,内容大致是:如果你帮我买下这件作品,那我会再送你两件。这对藏家来说非常合适,比如这个艺术家给经销商的价格是100万人民币,经销商通过画廊或者二级市场卖到150万,中间他可以赚到50万。如果这个经销商能在拍卖会上以300万的价格买下这件作品,艺术家还会送给他两件,这样,用300万的成本,拿到三件作品,一转手就能赚150万,所以一些藏家或者经销商也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问:你知道的这样操作的艺术家大概有多少个?
答:不会少于五个。像一些画大脸系列的,岳敏君、俸正杰、祁志龙、尹朝阳,他们都做过这种局。目前已经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样下去很容易失控,今年的春拍已经显现出这种做法的恶果了。
问:也有画家自己把作品买回去的情况吗?
答:坊间流传说这一“优良传统”是从曾梵志开始的。曾梵志早已是商业上非常成功的艺术家。很多画家本身就是投资家,投资的是自己。
问:以张晓刚为例,他的作品拍卖价格已经到了几千万了,但是他真正能拿到的有多少?
答:他最近两年的画应该还没有出现在二级市场上,他的风景系列(新作),按照一平方米算的话,他大概能拿到100万人民币。一张大画好点的话也是在100万美金之内。
问:“F4”的庄家都是西方人?
答:对,西方的庄家手里有“货”。像张晓刚和岳敏君,都在几年前参与了美国一个基金会的计划,这个基金会的老板据说是开夜总会的。他们买断了几个画家两年内的所有作品,价钱应该每人不超过100万美元。然后这家基金会就开始在二级市场上大幅度拉升这些艺术家的价格。有的艺术家像岳敏君,国内的藏家很少有他的作品。
问:你觉得中国艺术家的拍卖价格很快就会过亿吗?
答:按我们国家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和整个经济规模来看,过亿是迟早的,也是理所应当的。只要这个过程是合理的,作品是优质的,让各方面都心服口服。因为很多人用在这方面的钱还没有花完。我担心的是干扰这些热钱做出决定的因素。
单浩庭:没有艺术机构的炒作,显现不出艺术的珍贵,谁还回去掏钱收藏艺术,艺术品市场还会火热吗?格力空调、海尔冰箱本身就保质保量,为什么还要花几千万在央视做广告?
过度的抨击就是扼杀市场!艺术家、藏家跟着起哄就是搬砖砸脚!
2. 我总感觉在学艺术的这个圈子都特别虚伪(我是学音乐的艺术特长生)因为这个圈子有很多长相好的 而且很多
你好,风气不好吧但是我也相信有人愿意坚守自己的原则
3. 中国年轻的艺术素养为什么都没有了
在我们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美”是个很奢侈的东西。我的艺术启蒙是家里的一本挂历,封皮是着名的油画《德·蓬帕杜尔夫人》,后来我在卢浮宫找到了。直到现在,这个拿着书的美丽夫人仍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但当时在卢浮宫震撼我的,是一些老外夫妇,抱着特别小的孩子在欣赏名画。也许小孩未必真能看懂什么,但我相信,让孩子从小就浸泡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其实会带给他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别担心孩子年龄小,理解不了,小孩天生就有灵性,他们所感受到的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现在的孩子们都很幸运,在大城市有很多机可以欣赏到一些高水准的艺术展览,甚至能够亲眼目睹艺术大师们的真迹,还可以去看高质量的儿童剧和音乐会……这些体验都能让孩子的精神世界获得极大的丰富。也有不少家庭热爱旅行,一到假期就会带孩子在路上游走,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领略多样的文化艺术,这样的经历都会扩充孩子的生活体验。
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
让孩子从小就接触“美”,从为孩子挑选第一本绘本开始,我们就应该考虑它的画面是否精美。
从蓝天、白云、小草、花朵、引导孩子认识大自然的色彩。让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的衣服颜色和式样。我们不经意的一个小细节,很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审美。
创造条件让孩子看“美”的事物,多和美的事物在一起。
我认为,孩子学绘画不一定要未来成为画家,或成为赖以生存的技能,但从小要给孩子们培养基本的配色、审美素养。孩子长大了,穿衣可以自行搭配,做一位会穿衣的时尚Girl OR Boy。
4. 高贵冷艳的艺术圈,艺术大师们是如何追星的
艺术圈谈不上,设计狗善于把自己和爱豆p在一起,楼上服装设计的,直接同款衣服改良女装做出来穿
5. 在艺术的道路上,如何越走越宽
艺术是一个很宽泛的职业。美术、音乐可以称之为艺术,演艺、创作也可以称之为艺术。很多艺术圈的人走着走着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但也有一些人虽然遇到过困境,总能随机应变,坚持不懈,因而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就。
让自己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最重要是就是保持对艺术的热爱以及独特的看法。如果我们会因为赚钱少、受众少来否定我们的艺术道路,那么我们很容易对艺术失去耐心和兴趣。这并不是真的热爱艺术。只有那些内心坚定的人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占得一席之地。
我们对艺术的看法不能人云亦云,这样拾人牙慧并不会让自己对艺术产生新的想法和感悟。艺术不能创新,便失去了其发展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应该主动探寻艺术与生活的契合点,让艺术更加贴近生活,被理解和感受,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艺术创作更有活力。
很多因为艺术成名的人会产生膨胀的情绪。只有那些低调做人、虔心研究的人,才能在艺术中感悟到更多的人生真谛。所以,只有保持最真诚的自我,才有助于自己艺术道路的发展。
6. 学艺术的圈子都很乱吗,这是为啥
有些人是通过乱来,来获取灵感进行创作的。
7. 有人说当代艺术是“美国的阴谋”,艺术圈怎么看
看完这本书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以前就特别喜欢印象派前后的艺术作品和古典绘画作品,之后 的当代艺术都很难看懂,不理解为什么的到那么的推崇而真正喜欢的艺术却越来越没落艺术也越来越宽泛,宽的自己都不知道哦 与原来这个也是艺术啊 ,越来越不明白开始怀疑自己的艺术奖赏能力.真的美国人的阴谋,至少大多数都是阴谋,艺术要引导大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和提高艺术修养,而这样当代艺术则更多的是一种别扭哗众取宠的表演~
8. 为什么艺术家都很穷
因为艺术是非必需品,而且评判标准比较模糊。这种艺术品价格一般都有炒作的成分,炒作需要庄家,而庄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倾向于把筹码掌握在自己手里。一般的手法要么是炒作死人,要么是买断艺术家或者让其与自己形成人身依附关系。无论哪种情况,艺术家都得不到太多好处。如果把艺术的标准稍微放宽泛一些,就可以发现,只要评价标准稍微明确一些,艺术家就不会特别潦倒。
某种类似窗户纸似的莫名其妙的观念,这等观念导致如下:一部分艺术家觉得应该视金钱如粪土,绝不将自己的作品与金钱沾染:另一部分艺术家觉得艺术品是可以进行交易的,但是要贵才行,因为尼玛介是艺术懂吗!这种观念无非是将艺术异化、神圣化、高深化、莫测化、绝逼化……然后不仅仅是艺术家,连普通大众见了艺术都羞愧的低下了头(还有一种极端化表现是厌恶艺术),同时就非正常化艺术品。你说艺术品这东西要是被非正常化了,不就两种结果,一是艺术品天价,二是无人问津。前者经常是出名艺术家,那都是画廊或者媒体或者投资艺术品的大款们给炒的,后者就是宋庄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中国式“梵高们”。艺术家作为社会一员生产的就是艺术品,艺术被非正常化艺术品被非正常化,导致艺术家生活就极度非正常化了。贫穷也就这么常常产生了。
考虑一下几个问题:1、中国古代以来,国民受教育程度及识字率,推论出进入“艺术圈”的门槛有多高?会投胎极其重要。
2、绘画用的“颜料”是需要提炼,雕塑用的“石材”需要开采、运输,成本几何?
3、艺术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谁?在一百年以前无论中外能接触到接触到艺术圈的都是什么人?皇家,名臣, 宗教、富商,至少也是知识分子。再回头看看,艺术家都是穷人,这种话说得过去么?
9. 为什么中国文化艺术圈很多人崇拜欧美
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中国文化艺术圈的人,很多都崇拜欧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欧美的时尚是非常的前卫的,并且对于欧美文化来说,也是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虽然说中华民族应该坚持自己的文化,但是吸取一些外国文化的精髓的确也是有必要的。因为文化本来就是互相沟通交流的一个载体,所以不断的去和别的文化进行融合,也是能够让本体的文化变得越来越好的一个关键。
这样能够让自己在应对一些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拥有非常宽阔的思维思维,而不是非常狭隘的一面。文化的追求应该是不断突破的,这样也能够不断的提升,对于文化这样的一种东西来说,应该是有浑然天成的一面,并且应该不断的上升,这样才能够让文化源远流传下去。
10. 当代年轻人都在焦虑些什么
第一种焦虑是自己能否跟上这种变化。大部分人是有惰性的,并且喜欢相对安逸的生活,这是人的本性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心理上自然会产生某种焦虑,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第二种焦虑是自己能否跟上周围人的改变。在固定的社会中,社会角色是很少改变的,所以大家安于现状。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我们发现每个人的角色都开始产生变化。所以,我们会面对自身能否跟得上社会不断变革的焦虑,能否跟得上周围人的改变的焦虑。
第三个焦虑,体现在社会变革带来的物质财富增加,而物价随之迅速提高。尤其是中国的有些物价,可以说非常畸形,比如说房价。
第四个焦虑,来自于周围的伙伴。在一个平稳发展的社会中,伙伴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平稳发展的关系,大家都是齐头并进,慢慢进步。但是,在一个变动的时代,人与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迅速能抓住机会,有的人却抓不住。有的人能够在某个领域迅速发展,有的人却走入了一条死路。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的时候会变得非常的大,巨大的差距必然带来内心的焦虑。
第五个焦虑是差距所带来的婚姻上的焦虑。在一个安定的社会中,家庭成员的相处相对来说是最为安全的。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的离婚率由5%提升到了现在的45%,正是因为生活上的焦虑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巨大的不安全感。
第六,资源的分配不平均带来的焦虑。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是越来越大,当一个社会贫富悬殊过大,必然会给年轻人带来焦虑。大部分年轻人都是白手起家,看到社会资源被人占有,富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不用干就已经拥有了很多很好的机会,那么焦虑自然会从内心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