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_作文300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_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成千上万的汉字中,有一个我最喜欢的汉字:最上面是田,就好像一个窗户;下面有一个心,彷佛是一颗心。这样就组成了我最喜欢的汉字——思。
思,代表着思念。如陶渊明笔下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尤金笔下的一个没有祖国的人,就好像一个没家的孩子,永远都是孤独的。思,从来都是不需要原因的,只要听从内心的思念。世间的一切都不能没有它,它是世上最珍贵而又最平易近人的字。任何生命都能拥有它,用它温暖心田。
有一次,我从小溪里抓来一只小鱼。我特意买了工具,让它住得舒舒服服。但是那条鱼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凝视着窗外,时间长了,鱼儿连鱼食都不吃了,不断地绕着鱼缸打转,就在这时,我仿佛明白了什么,抱起装小鱼的水杯就往溪边跑。功夫不负有心人,小鱼欢快地在小溪里游着,向我摇了摇尾巴,好像在说谢谢。
我最喜欢的一个字,就是思。这是一声多么动听的呢喃,让人喜欢,让人彻悟。世间有爱才芬芳,文字被赋予了思才灵动。它,是陪伴拾荒者寒冬入梦的火花。
中国的汉字可真多呀,可是总有一个是我最喜欢的字,他的千万挑一,那就是男。之所以我说的这么利索,就因为,我是男生,正如你说的,男人有魅力,哈哈,我就是一个有魅力的男孩。
在说说男人的甲骨文,先是一个田,旁边有一个农具“犁”,意思是说,男人耕田,种菜,养家,要顶天立地。现在男的意思也是要顶天立地,养家,但意思的来历就不同了,因为田的谐音是天,下面是力,就是力又是地,还要顶着天。
并且,男人就是大方,不像女生很小气。我也一样很大方,宽容,就像宰相,宰相都是男的,宰相肚子能称船,就是很大都,引得所有男生都很大方。并且,男人不怕困难,勇敢,让人去面对,而不会做缩头乌龟,动不动就想要逃避。正如你所说的,男人不把困难就是专门防止谐音难。
但如果说到男明星,他们都有魅力,这在很多男生身上发出。帅一点,让人帅一点!
如果说,世界所有的人都就宰相一样很大都,像男生一样很大方,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困难。
汉字的数量有很多,我在不计其数的汉字中,最喜欢“火”字,我喜欢这个字可是有原因的。
“火”这个字的结构不是上下,也不是左右,而是一个独体象形字。我从书本上了解了一些有关于“火”的故事:《天上偷来的火种》,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本学期我们学过希腊神话故事《天上偷来的火种》,学完后,我觉得火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现在生火在如此美丽的世界中,处处与火息息相关,与古代人的生活相比,他们想生起火都很难,还要钻木取火呢。人类创造了以前极为珍贵的火药,做炮,开山、挖矿都需要火药。由此可见,我们现在生活在有火的世界中是多么的幸福的呀!
我小时候也并不怎么了解火,曾经我为了了解火,还自己点燃火柴,去欣赏那美丽的火焰,差点烧到手指。我从那时没过多久便知道了火是一些物体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
火是刚强的象征,是威武勇敢的象征。我之所以喜欢“火“这个字,是因为火是人类历史的开端,是人类文明的原点,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助推剂!
在中国成千上万个汉字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就要数“红”字了。
是红的,红得那样耀眼。它每天放射出一缕缕,为地球上的生物带来丝丝,让大家都暖洋洋的。小们在这的底下嬉戏着,沐浴着,创造着的一片天下,快活极了。哦,红是温暖的!
血液是红的,红得那样坚定。它通过血脉注入心脏,再经过心脏的压缩,奔向身体的各条血管,每天它都要这样来回流动无数次。我想它这样做必定是相当劳累的,但它不停止、不休息,始终如一地淌着、淌着 …… 哦,红是不屈不饶的!
五星红旗是红的,红得那样令人敬仰。奥运赛场上,雄伟的《义勇军进行曲》经常伴着它的红高高飘扬在蔚蓝的。据说,最早的一面五星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这个战士们的结晶,经由几代人的传承成为共和国的。哦,红是庄严神圣的!
啊,我喜欢中国千千万万个汉字,但我更喜欢这个温暖、不屈不饶、庄严神圣的“红”字!
中国含字博大精深,在众多的汉字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爱这个字。因为这个字富有诗意,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它。这小小的汉字虽然平凡,但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因为我从小体弱多病,更受不起这寒风凛冽,我得了重感冒,还落下了好几节课,同学们到我家来帮我补课,还来陪我玩,让我不再寂寞。我生病了,妈妈可忙开了,她专门请了假来陪我,给我削苹果,让我吃药打针,这种滋味可不好受了,但在他们的行为里,我看到了关爱,我看到了关心。我的病渐渐的好了。
有一次,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摔一跤可不要紧,要紧的是我把一条腿给摔骨折了,医生说我一个月不能走路了。但我还坚持去上课,同学们知道我腿伤了,帮我交作业,帮我扫地,当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同学们甚至在她们的课余时间来给我讲课。有时我脚发炎了,她们还带我去医院,真让我很感动。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句歌唱的没错,我们只要献出一点爱,每个人都会收获意外,收获感动!
我们中国的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有人说,汉字堪称中国的第五大文明。她每一个字都有一段故事。她记载着我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她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符号。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
你瞧!这个“家”字的结构是不是很独特?最下面的一撇,竖钩,一撇,一撇,再在竖钩右边一撇、一捺,不就组成了一个“树根”吗?假如把一个家庭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这个“树根”不就是妈妈吗?在这个家庭中,是妈妈在源源不断地给我和爸爸灌输着“营养”。“家”字最上面的一点加一个宝盖头不就是组成了一个硕大的“树冠”吗?这个“树冠”的简称就是爸爸。爸爸就像一颗大树繁茂的树冠一样,为我们遮挡风雨,保护着我和妈妈。“家”字中间的一横,也就是稚嫩的我了,位居最重要的中心地带。我就像长在树干上的一段小小的枝干,十分娇弱,似乎一被风吹就断掉。所以爸爸妈妈才对我百般呵护,视我为掌上明珠。
所以我才非常喜欢这个“家”子,你们喜欢什么字呢?
你们知道吗?妈妈和爸爸希望我能成为一个美丽、漂亮而又优雅的女孩。
我最喜欢的一个字就在这个愿望里。你们应该会问,是雅字吗?对,就是雅字。因为我叫陈雅芸。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叫陈雅芸吗?因为我爸爸姓陈,又希望我能变的像白云一样优雅,所以就叫我陈雅芸。
我为什么喜欢这个雅字吗?因为这有一个来源。
当我上一年级时,妈妈给我看了一张她小时候的照片,当我看到的第一眼时,就觉得妈妈很漂亮、很可爱,走起路来,很优雅。
妈妈又给我看了一张我小时候的照片,感觉当时的我和妈妈小时候是一样的漂亮、一样的可爱,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看一个电影明星一样,特别的优美,和天上的白云一样,摇摇摆摆。
老爸、老妈和老师都希望我可以和我的名字一样优雅动人。
你们现在知道,我最最最喜欢的一个字是什么了吧?它就是雅字,这个字能让我变得很优雅,很优雅。
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汉字吧?我也有。我最喜欢的那个字是“爱”字,因为爱是无私的,是温暖的,是无穷的。
一天,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迎面走来了一对衣衫褴褛的父女。这时,旁边飘来了一阵美味的糖葫芦的香味。只听那个小女孩说:“爸爸,我要吃糖葫芦!”“对不起,孩子,爸爸现在没有多余的钱可以给你买糖葫芦了,等爸爸攒够了钱,你想吃多少,爸爸就给你买多少,好吗?”父亲满怀歉意地低声说道。“不嘛,不嘛,我现在就要吃!”小女孩不依不饶地叫着。此时的父亲露出了窘迫的神情。
沉思片刻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在口袋里七找八找,过了好一会,才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纸币,买了一串糖葫芦,然后小心翼翼地揭开外面包着的一层纸,将它递给小女孩。女孩心花怒放,将糖葫芦举到鼻子下使劲闻了闻。突然女孩两脚踮起,举起糖葫芦说:“爸爸,你先吃一口!”“我不爱吃甜的东西,你吃吧。”爸爸说道。“你不吃,我也不吃了。”小女孩生气地说道。父亲拗不过她,咬了一小口含在嘴里,细细地品味着,小女孩则心满意足地吃了起来。
目睹了这一幕,我想起了一个字:“爱”!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中华汉字的数量像夜空中的繁星数也数不清。如果让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汉字,你会选哪一个?似乎很难作出选择,如果你问到我,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爱字。”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还是严格的要求……。
在生活中,我们将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父母给我们的爱如明媚的春光,化开我们心头的坚冰,似缕缕春风,打开我们的心扉。让我们的内心,因此春意盎然温暖从容。
还有那一天夜晚的事,我依稀记得。在那天我生了一场大病非常严重,咳嗽的时候喉咙“吱吱”响,像一只小狗在叫。没过多久,就高烧不退。这可把你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母亲拿了冰袋,放在我的额头上,希望我快点好起来;父亲则端来了热水,进行物理降温。可是温度降下来一点又窜上去,你们只好把我送到了医院忙这忙那,却没喊一声累。
“爱”就像一朵美丽多姿的鲜花,一朵一朵把我的童年和生活点缀得更加美好。就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
汉字是凝聚着祖先智慧的象形文字,而且它还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汉字数不胜数、千变万化,宛如天空中的点点繁星。在那么多的汉字里,如果问我最喜欢哪一个汉字,那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竹子”的“竹”。至于为什么,就待我娓娓道来吧!
竹是一种植物,它又细又长,是熊猫最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竹子也经常被人们加工,做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并且它的韧性很强,可以做脚手架、家具等。竹子的英文名叫bamboo,跟我名字的读音有点像,所以同学们也喜欢叫我“竹子”。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节目:一个人在野外求生,来到了一片全是水的地方,还有鳄鱼等危险生物,而天马上就要黑了,他便砍了几棵竹子架在树上,让我感觉到竹子的用途也是很多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朝诗人郑燮写的《竹石》。这首诗称赞了竹子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让我学到了不少。
“竹”这个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字,它让我懂得了做事要坚持不懈、坚韧不拔,让我有了一个要像竹子的精神学习的目标。
中国的汉字成千上万,在这数不胜数的汉字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是福。
瞧福,我们可以把它拆分,左边的那部分是衤,是不是很像一件衣服。再看右边的部分畐,可以理解为一口田,有田就意味着有食物,如果你衣食无忧了,难道还不感到很幸福吗?
在过年的时候,人们会在门上贴个福字,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有人还会故意把福倒过来贴,福倒了就是福到了。每当这个时候,我看见这个福字,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是啊,生活在这个年代,每个人都能上得起学,能够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在家中还能看许多的电视节目,现在住的房子也都是高楼大厦……这就是幸福。
在家里,我们会受到长辈们的百般疼爱。爸爸妈妈幸苦地把我们从话都说不好的小屁孩拉扯一名懂事的少年,爸爸赚钱供我们读书,养活一家人;妈妈则任劳任怨地给我们做全职保姆,每天要做一大堆家务,给我们做饭,做饭时还能百变花样。爸爸妈妈为我们营造一个美好温馨的家庭,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这是另一种福。
它让人看了就温暖,它,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汉字——福。
汉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像一个个活波可爱的小精灵,在书籍、电脑,等等,的地方谱出了一曲曲同听的汉字之歌。
从小,我就与汉字拉起了手,在那彩绘书上,汉字向我招手,在《一千零一夜》中,汉字拉着我的手,为我诉说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十万个为什么》上,汉字告诉我世界如此的奇妙,也认我知道了世界的奇妙,开扩我的眼界。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的字是哪一个?我便会情不自禁的回答“我喜欢爱字。因为,从我一出世以后,我就被爱包围着,这浓浓的爱中包含着爷爷奶奶的爱,老师对我的关爱,爸爸妈妈的疼爱,才让我幸福快乐的成长着。”
”在说文解字当中繁体的“爱”是由“爪”“秃宝盖”“心”“友”四部分组成的,这个字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爱表示了人与人之间感人的故事,表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我们生活中,处处缺少不了爱,有了爱,我们才会有今天幸福的生活,有了爱,世界才会和平,有了爱,在汶川地震以候,我们每人献出了自己一点点爱心,拯救了一个个的生命。
爱是无处不在的,在我们享受爱的同时,应该去回报爱,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中国的汉子有上万种,而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子,就是“友”。
“友”这个字有着友情,友爱,亲近的意思,但它还包含了一股浓浓的友谊之情。
在三年级的一天我与杨帆成为了好朋友。虽然我们总有些不愉快的事发生,但我们也会解决矛盾。又一次,我由于不把自己的东西给同学而被同学欺负,当你跑过来把他们隔开,并对他们说:“放开我的朋友!”和自己却被他们打了而受了伤。我看到这些,心里的感激之情油然而升。
还有一次,我和你因为一只笔的事,而吵架了。最后你拿了这只笔。回到家我痛哭起来。等到第二天,我本来想与你绝交时。你却拿出一支崭新的笔说:“对不起,那天是我不对,请你原谅。”顿时我感到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很不是滋味。我低下头说;“不用了,我也不对。”但他还是让我收下了这个不好意思的“礼物”。我心里十分惭愧。感到自己不如杨帆,自己的小心眼在杨帆的宽容面前是多么的渺小,我感到友谊是十分伟大的。
从这两件事里,我感受到了友谊的伟大,也感受到了宽容。友谊是无处不在的,就像一把灿烂的火焰之花,是一把能斩断困难的利剑。
有一句话说:“人自识字聪明始。”是啊,约摸算来,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二、三千汉字了。在这么多的汉字中,我对“非”这个汉字有着特殊的感情。为什么会这样呢?那还得从一节数学课说起。
那时一节数学王国课。我做完眼保健操,就看见黑板上写着几道题目:5 5 5 5 5=10 5 5……王老师叫我们先算一下,等一会儿再交流。一说完,我们就匆匆忙忙地写了起来。这些题目真不简单,我费了好长时间才做完。开始交流了,王老师看见陈川民胸有成竹地举起了手,就说:“陈川民,你来说说看。”陈川民站起来说:“算式是(5——5)×5+5+5=10。”王老师点了点头,说:“还有其他的答案吗?”我犹豫了一下,慢慢地举起了手,王老师说:“熊鸣非,你来说。”我站起来说:“我的答案是5×5——5——5——5=10。” 王老师微微地一笑,夸我说:“怪不得你的名字里面有一个‘非’字,你的思维能力真是非凡啊!”听了老师的夸奖,我高兴极了,心想:“啊,原来我名字里的这个‘非’字还有这个意思呀!”
从此,我就特别喜欢这个象征着非凡的“非”字,它激励着我不断地前进。
中国的汉子又千千万万个,问你选那一个,似乎很难选,我就从我的名字下手,我选了“瑜”字。
“王”的意思是统治者,表示跟王者有关。我有这个名字9年了还不知道他的意思!“瑜”的意思是瑕不掩瑜,“瑜”有我喜欢的瑜玉表示(美玉)希望我以后能像这个词语一样美丽,瑜珉表示(瑜,美玉;珉,似玉之石。比喻真伪、优劣)、我是不喜欢的一个词语,瑜珥表示(女子耳上的装饰品)、瑜佩表示(玉佩。亦借指戴玉佩的人)。
我喜欢我的“瑜“字,希望未来的我有一颗瑕不掩瑜的心;我喜欢我的“瑜”字,希望我的未来像美玉一样美丽;我喜欢我的“瑜”字,希望大家的手上都带上美丽漂亮的玉佩,我喜欢我的“瑜”字,希望天下的人都有一张美丽的脸,大家守望相助;我喜欢我的“瑜”字,希望世界因有了“瑜”而更加和谐可爱。
❷ 求蔡琰《胡笳十八拍》全文今译及赏析
蔡琰《胡笳十八拍》赏析
我生之初尚无为①,我生之后汉祚衰②。天不仁兮降乱离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④,民卒流亡兮共哀悲⑤。烟尘蔽野兮胡虏盛⑥,志意乖兮节义亏⑦。对殊俗兮非我宜⑧,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⑨,心愤怨兮无人知。
【注释】①无为:无事,指社会安定。 ②汉祚衰:汉朝的国运衰落,指桓帝灵帝时的宦官专权,宦官外戚之争等。祚(Zuò作),福,引申为运命。《诗经·兔爱》:“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灾祸)”,这里是化用其句。 ③乱离:指从张让董卓之乱开始的汉朝政权崩溃、军阀混战,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民流离等事。可与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蔡琰的《悲愤诗》互相参看。 ④寻:延续、接连不断。 ⑤卒:同猝,仓促、慌乱。以上二句是说,每天都在打仗,道路极其危险,百姓逃难,慌乱悲伤。 ⑥胡虏:指匈奴人。 ⑦志意乖:指与自己的意志相违背。乖,违背。节义亏:指自己被匈奴人所虏娶而言。 ⑧殊俗:不同的风俗习惯。 ⑨一会:一翻、一段。一拍:犹言一会。这句是说,一段琴曲正好是相应的一段胡笳曲,指蔡琰用琴来演奏胡笳曲而言。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①,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②,疾风千里兮杨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③,控弦被甲兮为骄奢④。两拍张弦兮弦欲绝⑤,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注释】①戎羯:当时游牧于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名,这里用以代指匈奴人。室家:古代用以指妻妾。将:挟持。以上二句是说,匈奴人逼我做他的妻室,把我远远地带到了天边。 ②遐:遥远。 ③虺(huǐ 灰)蛇:一种毒蛇。 ④控弦:拉弓。控,拉。骄奢:骄傲蛮横。以上二句是说,这些匈奴人都很暴猛,每天以披甲射箭互相争能。 ⑤张弦:上弦,这里即指弹奏。
越汉国兮入胡城①,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②,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③。鼙鼓喧兮从夜达明④,胡风浩浩兮暗塞营⑤。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注释】①越:这里指离开。 ②骨肉震惊:指对异族的衣饰感到厌恶可怕。 ③羯膻:指带有膻气的羊肉羊奶之类。揭(jié节),羊之阉者。枉遏:委屈,不顺。以上二句是说,面对异族的服装,内心感到厌恶;面对异族的食物,也感到与自己的习性相违。 ④鞞鼓:古代军中所敲的一种小鼓。 ⑤暗:迷漫、笼罩。塞营:边塞上的营垒,这里即指匈奴人所住的篷帐。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①。天灾国乱兮人无主②,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③,四拍成兮益凄楚。
【注释】①禀气含生:泛指人类,古人认为人都是禀天地之气而生。《论衡·骨相篇》:“禀气于天,立形于地。”含生,指具有生命者。 ②无主:无聊赖,无依靠。 ③涉历:经历。这句是说,追想自己的经历,那是多么艰难啊。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①,雁北归兮为得汉音②。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③。攒眉向月兮抚雅琴④,五拍泠泠兮意弥深⑤。
【注释】①边心:边人怀乡之心。 ②汉音:来自汉朝(故国家乡)的音讯。 ③愔愔(yīn音):静默深沉的样子。以上四句是说,看到雁往南飞,就想拜托雁行把自己的怀乡之情带给故乡;看到雁行南来,就想得到故乡的消息,可是,雁行高渺,难以追寻,空使自己伤心肠断。 ④攒眉:皱眉。 ⑤泠泠(líng伶):凄凉而清脆的声音。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①。夜闻陇水兮声呜咽②,朝见长城兮路杳漫③。追思往日兮行李难④,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注释】①酪(là0烙):乳类制品。 ②陇水:陇山上下来的流水。北朝乐府《陇头歌辞》有云:“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这里是化用其句。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③杳(miǎo秒)漫:荒远的样子。以上二句是说,夜间听着汩汩的陇水,犹如呜咽;白天望着迤逦的长城,归路遥远。 ④往日行李:指当初被掠来时沿途经受的苦楚。行李,行程。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①,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②,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③。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④,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⑤。
【注释】①边声:通常指边境上的战马与号角之声,也包括边野上的风声。 ②烽戍:烽火台与戍卒的营垒。 ③俗贱句:《史记·匈奴列传》:“自君王以下皆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毡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按:历史上历来轻视少数民族,有不少带有侮辱性的不实的记载,我们应有所分析。 ④逐有水草句:《史记·匈奴列传》:“逐水草迁徒,无城郭常处耕桑之业。”逐,随着。葺垒,搭帐篷,修营垒。 ⑤流恨:指抒发怨恨之情。恶居于此:为何让我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恶(wū呜):为何。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①?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②?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③?我不负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④?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注释】①为:同谓。 ②何事:为何。 ③负:亏欠,对不起。殊匹:不同类。 ④殛(jī急):诛杀。这里是惩罚的意思。越:流离、流落。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①,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②。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注释】①倏(shù竖)忽:一闪即逝的样子。白驹过隙:《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白驹指日光。隙,指墙缝。这句的意思是极言人生之短暂。 ②上无缘:无法得上。缘,因,办法。
城头烽火不曾灭①,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②,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③,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注释】①城:指长城。 ②塞门:边塞上的城关,这里指长城的关口。郭沫若认为“塞门”可能本来作“塞阙”,以合本诗句句押韵之通例。 ③辛苦:辛酸痛苦。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①。生仍冀得兮归桑梓②,死当埋骨兮长已矣③。日居月诸兮在戎垒④,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⑤,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⑥。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⑦。
【注释】①捐身:指自杀。有以:有原因。 ②冀:希望。桑梓:指乡里家园。《诗经·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后用以称乡里家园。这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这样地苟且求活,是希望着有个返回故乡之日。 ③死当埋骨句:这句是“翼归桑梓”句的陪衬,“翼归桑梓”是“不能捐身”的原因。 ④日居月诸:《诗经·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朱熹集传曰:“日居月诸,呼而诉之也。”犹言日啊月啊!这里稍变其意,是日日月月、常年如此的意思。戎垒:犹言胡营。 ⑤鞠育:养育。《诗经·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毛传:“鞠,养”;郑笺:“育,覆育。” ⑥愍(mǐn敏):可怜,怜悯。边鄙:泛指边远之地。鄙,边邑。以上二句是说,我不顾羞耻地抚养我这两个孩子,我可怜他们生长在这遥远的边地。 ⑦心髓:即指心脏。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①,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②。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③。忽遇汉使兮称近诏④,遗千金兮赎妾身⑤。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⑥,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注释】①应律:古代把黄锺、太簇、姑洗。邰蓿莰宾、夷则、无射六个定音管称作阳律,把林锺、南吕、应锺、大吕、夹锺、中吕六个定音管称作阴吕,合称为十二律。古人又总爱神秘化地把音律和岁时节气联系起来,说什么十二律和一年十二个月的节候相应,说是如把十二律管中都装上葭灰,那么,到哪个月时,那个相应律管内的葭灰就会自行飞出。古人认为正月律中大簇,那么春天的节候一到,其相应的律管大簇就要飞灰,这就是所谓“应律”。可参看《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其实是瞎说。 ②阳和:春日的温暖之气,这里比喻皇帝的恩泽。 ③两国交欢句:据历史记载,当时汉与南匈奴并未发生战争,因此也就无所谓“罢兵戈”。郭沫若认为是指汉与乌桓的战事而言,曹操平定乌桓是在建安十二年,详见《观沧海》诗注,而且此役也难得说是“两国交欢”,郭说不可从。《胡筋十八拍》中这种矛盾尚多,都是人们怀疑非蔡琰自作的证据。 ④近诏:皇帝新近下达的诏令。 ⑤遣千金句:《后汉书·列女传》:“(蔡琰)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索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壁赎之,而重嫁董祀”。 ⑥哀乐均:别子之哀与归国之乐相等。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①,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②,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③,愁为子兮日无光辉④,焉得羽翼兮将汝归⑤。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⑥。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⑦。
【注释】①不谓:没有料到。 ②四牡騑騑:《诗经·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迟(义同逶逸)。”四牡,指四匹马拉的车子。牡,雄兽,这里指公马,壮健的马。騑騑,奔行不止的样子。 ③生死:即生离死别。 ④愁为子:为别子而愁。日无光辉:指天地也为她们的母子之别而动容。 ⑤将:挟持、携带。 ⑥魂消影绝:指人的分开,互相看不见了。恩爱遗:情意仍然存在。遗,遗留。 ⑦搅刺:同绞庚、绞纽。肝肠搅刺,是说肝肠如同绞扭一般的疼痛。刺,有本作刺。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①。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注释】①阑:尽,但夜阑通常用指夜深。斯:语气词。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①。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②。子母分离兮意难任③,同天隔越兮如商参④,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注释】①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毡帐。偶殊俗:与不同风俗习惯的人一道生活。偶,配偶,也可以泛称与…相对,与…为伍。 ②这句的意思是,日月本来是无私的,是普照一切的,但却偏偏不照耀我。《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这里反用其义。 ③意:指离别之痛。难任:难当,难以承受。 ④同天:同在一个天空之下。商参:二星名,参星居西方,商星在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故通常以参商来比喻人的不能相遇。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①,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②,胡为生兮独罹此殃③!
【注释】①萱草:亦名忘忧草。这句是说,面对着忘忧草,而仍是不能忘掉忧伤。 ②诉苍苍:对着苍天泣诉。 ③罹(lí离):遭遇。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独行路难①。去时怀土兮心无绪②,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单③。岂知重得兮入长安④,叹息欲绝兮泪阑干⑤。
【注释】①阻修:指路途的遥远而难行。修,长;阻,险。 ②去时:指被掠去的时候。怀土:怀念故乡。土,乡土。无绪:指心情烦乱。 ③豗:同虺(hǔi毁),病也。单:同殚,尽也。 ④长安:西汉的故都,蔡文姬归途中所过的地方。 ⑤阑干:形容纵横众多的样子。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①。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②,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③。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④,六合虽广兮受之不容⑤!
【注释】①缘琴翻出:用琴演奏胡笳曲。 ②丝竹:泛指乐器。丝,指琴瑟等弦乐器;竹,指笙箫等管乐器。均:相等。造化:造物者,如同古代通常所说的“上天”、“上帝”。 ③有变则通:心里有什么活动就能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④浩:用如动词,充塞,充满。 ⑤六合:指上、下、东、西、南、北之内的整个空间。
【赏析】
此诗最早见于朱熹《楚辞集注·后语》,相传为蔡琰作。蔡琰,字文姬,陈留(今河南札县)人,为汉末着名学者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战乱中,为胡骑所获,南匈奴左贤王纳为妃子,生二子。十二年后为曹操赎回。她将这一段经历写成《悲愤诗》五言与骚体各一篇,见于《后汉书·董祀妻传》。
《胡笳十八拍》的内容与两篇《悲愤诗》大体相同。关于此诗的真伪问题,向有争论,欲知其详,可参看中华书局出版的《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人诗歌体制来看,与东汉末年的作品有相当距离,且诗歌内容与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触之处,托名蔡琰的可能性较大。这里姑从其旧,仍署蔡琰。《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胡笳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其音悲凉,后代形制为木管三孔。为什么“胡笳”又是“琴曲”呢?唐代诗人刘商在《胡笳曲序》中说:“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此诗最后一拍也说:“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可知原为笳曲,后经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十八拍”,乐曲即十八乐章,在歌辞也就是十八段辞。第一拍中所谓“笳一会兮琴一拍”,当是指胡笳吹到一个段落响起合奏声时,正好是琴曲的一个乐章。此诗的形式,兼有骚体(句中用“兮”字)与柏梁体(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韵)的特征,但并不纯粹,或可称之为准骚体与准柏梁体。全篇的结构可大别为开头、中腹、结尾三部分。第一拍为开头,总说时代动乱与个人所受的屈辱;中腹起自被掳西去的第二拍,止于放还东归的第十七拍,历时十二年,分为思乡与念儿前后两个时期;最后一拍为结尾,呼应篇首,结出怨情。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琰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意象在流走。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十二年的长路上……
她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出“乱离”的背景:胡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见“干戈日寻兮道路危”等三句)。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末诗歌中所写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实的真实写照。诗中的女主人公蔡琰,即是在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掳掠西去的。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诗中专用一拍(第二拍)写她被掳途中的情况,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缘别离”指明一生的不幸(“辛苦”)源于被掳(即所谓“别离”)。
她在被强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间,在生活上与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严酷的:“胡风浩浩”(第三拍),“冰霜凛凛”(第 六拍),“原野萧条”(第七拍),流水呜咽(第六拍“夜闻陇水兮声呜咽”)。异方殊 俗的生活是与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惊肉跳(第三拍“毡裘为裳兮骨 肉震惊”);以肉奶为食,腥膻难闻,无法下咽(第三拍“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第六 拍“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居无定处,逐水草而迁徒,住在临时用草笺、干牛羊粪垒成 的窝棚里(第六拍“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兴奋激动时,击鼓狂欢,又唱又跳,喧声聒耳,通宵达旦(第三拍“鼙鼓喧兮从夜达明”)。总之,她既无法适应胡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不能忍受与汉族迥异的胡人的生活习惯,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的痛苦的心声。而令她最为不堪的,还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经受着双重的屈辱:作为汉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虏;作为女人,被迫嫁给了胡人。第一拍所谓“志意乖兮节义亏”,其内涵应该正是指这双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两顶都受到煎熬的情况下,思念故国、思返故乡,就成了支持她坚强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从第二拍至第十一拍的主要内容便是写她的思乡之情的。第四拍的“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第十拍的“故乡隔兮音尘绝,器无声兮所将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归桑梓”,都是直接诉说乡情的动人字句。而诉说乡情表现得最为感人的,要数第五拍。在这一拍中,诗人以她执着的深情开凿出了一个淡远深邃的诗境:春日,她翘首蓝天,期待南飞的大雁捎去她边地的心声;秋天,她仰望云空,企盼北归的大雁带来故土的音讯。但大雁高高地飞走了杳邈难寻,她不由得心痛肠断,黯然销魂……。在第十一拍中,她并揭出自己忍辱偷生的内心隐秘:“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原来她“不能捐身”是出于期待“归桑梓”,即回归故国。终于,她熬过了漫长的十二年,还乡的宿愿得偿:“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第十二拍)此即《后汉书》蔡琰传所说的:“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在喜上心头的同时,飘来了一片新的愁云: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第十二拍中说的“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坦率培白。这一拍承上启下,是行文上的转折处。从第十二拍起,便转入不忍与儿子分离的描写,出语哽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写别子,第十四拍写思儿成梦,都是十分精彩的段落。如第十三拍的“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爱遗”,第十四拍的“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吾心兮无休歇”,都写得极尽缠绵,感人肺腑。宋人文在《对床夜话》卷一中称赞第十三拍说:“此将归别也。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怨而怒,哀而思,千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 ”诗中女主人公的别离之痛,一直陪伴着她离开胡地,重入长安(第十七拍“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亲子的痛苦,才刚刚开始。“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全诗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动处曲终罢弹,完成了蔡琰这一怨苦向天的悲剧性的艺术形象的创造。
抒情主人公的经历是独特的,诚如诗中一再写到的“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唯我薄命兮没戎虏”(均见四拍)。然而通过其特殊遭遇所表现出来的乡关之思与亲子之情,又是富于时代的工同性并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的。在“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第一拍)的大动乱的时代里,乡情与亲情是背井离乡、抛妻别子的广大百姓与士卒共有的感情。从历史的继承性来,作为一个弱女子,处身异国,在被纳为妃子、生有二子、备受荣宠(第十一拍“胡人宠我兮有二子”)的情况下,矢志归国,这与西汉时苏武被匈奴流放到北海牧羊长达十九年而不改民族气节的行为,表现虽异,心迹实同。王粲《登楼赋》说:“钟仪幽而楚奏兮,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正是对这种处境不同而执着如一的“怀土”之情的较为全面的概括。诗中的蔡琰,不仅眷恋着生养她的那片热土,富于民族的感情,而且从她离开胡地时对两个胡儿的难舍难分,痛失骨肉后的积想成梦、哀怨无穷看来,她又是一个具有丰富慈母爱的传统美德的女性。但这一艺术形象之感人,却不只在于其具有美好的品德与丰富的感情,更在于其遭遇的不幸,即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她在被掳掠以后,身居胡地,心系故土,一直受到身心矛盾的折磨;而当她的归国宿愿一旦成为现实时,失去新生骨肉的痛苦便接踵而来。“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人总是同情弱小、哀怜不幸的,更何况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又是迭遭不幸且又具有美好品德与丰富感情的弱女子呢,这就不由得不令人一掬同情之泪了。
此诗在抒情主人公艺术形象创造上的最大特色,是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这一特色,首先体现在抒情与叙事关系的处理上。诗人全然摒弃纯客观的叙述,叙事时总是饱含着感情。诗中叙事性较强的段落,如写被掳西去的第二拍,在胡地生育二子的第十一拍,别儿归国的第十三拍,重入长安的第十七拍,无不是以深情叹出之。同样是写被掳西去,在五言《悲愤诗》中写到“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柜。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以叙事详尽、细节逼真见长;而在《胡笳十八拍》的第二拍中,则说:“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处处表露出诗人爱僧鲜明的感情-“云山”句连着故土之思,“疾风”句关乎道路之苦,“人多”句“虺蛇”的比喻、“控弦”句“骄奢”的评价,莫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诗中侧重的段落并不多,更多的情况是在抒情时顺便带出,也就是说,是为了抒情才有所叙述。例如,为了抒写“伤今感昔”与“衔悲畜恨”之情才写到胡地的习俗(第三拍),为了说明自己度日如年、难以适应胡地的日常生活才写到胡人的衣食起居(第六七两拍),等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的物色,更主要的则是体现在感情抒发的突发性上。诗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来,忽然而去,跳荡变化,匪夷所思。有时意到笔到,不避重复,如责问上天,前后出现四次之多,分别见于第一、八、九、十六各拍;有时又天马行空,来去无迹-如第四拍(“无日无夜”)正从个人经历的角度慷慨不平地抒写怨愤,第五拍(“雁南征兮”)忽然转出对雁抒怀的清冷意境;写战争氛围的第十拍与写衣食起居的第六七两拍都理为了抒写乡情,本该相连,却于其间插入责问上天的第八九两拍。“正所谓‘思无定位’,甫临沧海,复造瑶池。”(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这种感情表达的非理性化本身,乃是主观感情色彩强烈的一个重要标志。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的特色,在抒情方式与语言运用上也留下了鲜明的标记。诗人常常是我”字当头,言无回避;还喜欢夸张其辞,极言以尽意。诗作一开篇即连用两“我”字以起势,紧接着以“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二句指天斥地,直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的变奏,这是何等样的胆识魄力!第八拍的“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这一迭连声的责问更是把“天”、“神”作为被告送到了审判席前。篇中夸张的说法与夸张的词语在在皆是,如“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掳”(第四拍),“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第九拍),“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暂移”(第十四拍),“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第十八拍),等等。以上种种的总汇,形成了全诗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的总体特色,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得以凸现出来。
抒情主人公艺术形象的成功创造,还得力于深入细腻的心理描写。女主人公在“志意乖兮节义亏”的情况下,为什么不以一死以全节气呢?第十一拍披露了隐衷(见前引的“我非贪生而恶死”第四句),说明她是出于深厚的乡土之思才偷生苟活下来的。由于这一剖白,人物活动的思想感情基础被揭示了出来,这就不仅消除了对这一人物形象可能引起的误解,而且使她变得可亲可敬起来。第十三拍抒别儿之痛,第十四拍诉思儿之苦,尽管具体写法并不一样-第十三拍借助想象与通过行动来表现,第十四拍则寄情于梦幻,但在展示特定情况下的人物的心理变化这一点上,却无不生动传神,维妙维肖。诗中最引人注意的心理描写,则要推对归国与别儿一喜一悲的感情纠葛的描写。诗人深深体会到“去住两情兮难再陈”,因而不惮其烦,三复斯言,如“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第十二拍),“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第十五拍),“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第十六拍)。通过不断地重复,对于矛盾心理的表现,起到了强调与深化的作用,从而更加突出了人物进退维谷、痛苦难禁的情状。
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按,即指《胡笳十八拍》),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直是激烈人怀抱。”所谓“激烈人怀抱”,是说在读者心中激起强烈共鸣,顿生悲凉之感。为什么《胡笳十八拍》会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力量呢?总结上文所论,一言以蔽之曰:是由于此诗通过富于特色的艺术表现,成功地创造出了抒情主人公蔡琰这一悲剧性的艺术形象。
❸ 刘思才的艺术字怎么写
刘思才
艺术字
❹ 乐府曲名都有什么
什么是乐府?
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由于专事搜集、整理民歌俗曲,因此后人就用“乐府”代称入乐的民歌俗曲和歌辞。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样式的变革往往和流行乐曲的声调有关。两汉乐府诗最初是配乐演唱的,它之所以在诗体形式上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句,既是诗歌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乐曲的因素发挥作用。
汉代乐府诗歌的曲调来源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土各地的乐曲外,还有来自少数民族的歌曲,鼓吹曲辞收录的铙歌18首就是配合北狄西域之乐演唱的。鼓吹曲本是军中用乐,来自北方少数民族。它的曲调和中土音乐有很大差异,因此,配合鼓吹曲演唱的歌诗也就和中土常见的体式明显不同。现存铙歌18首各篇均是杂言,和其他乐府诗迥然有别,是诗歌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
对乐府诗体产生重大影响的乐曲除楚声和北狄西域乐外,还有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谣。仅以西汉而言,惠帝时戚夫人所唱的《舂歌》,六句中有五句是五言。李延年为武帝演唱的“北方有佳人”四句歌诗,有三句是五言,第三句去掉调节语气的“宁不知”三字,也变成五言句。成帝时长安流传的《尹赏歌》、《邪径败良田》歌谣,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西汉乐府广泛搜集各种歌谣,其中必有相当比重的五言诗。这些五言歌谣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四言诗,引起文人浓厚的兴趣,并且亲自模仿拟作,因此,东汉开始有较多的文人五言诗。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这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
在六朝,更明确地把“乐府”和“古诗”相对并举,以区别入乐的歌辞和讽诵吟咏的徒诗这两类诗歌体裁。宋、元以后,“乐府”又被借作词、曲的一种雅称。新乐府是唐朝诗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
❺ 帮我解析一首诗
此诗最早见于朱熹《楚辞集注·后语》,相传为蔡琰作。蔡琰,字文姬,陈留
圉(今河南札县人),为汉末着名学者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战乱
中,为胡骑所获,南匈奴左贤王纳为妃子,生二子。十二年后为曹操赎回。她将这
一段经历写成《悲愤诗》五言与骚体各一篇,见于《后汉书·董祀妻传》。《胡笳
十八拍》的内容与两篇《悲愤诗》大体相同。关于此诗的真伪问题,向有争论,欲
知其详,可参看中华书局出版的《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人诗歌体制来看,与东汉
末年的作品有相当距离,且诗歌内容与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触之处,托名蔡琰的可
能性较大。这里姑从其旧,仍署蔡琰。《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胡笳是
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其音悲凉,后代形制为木管三孔。为什么“
胡笳”又是“琴曲”呢?唐代诗人刘商在《胡笳曲序》中说:“胡人思慕文姬,乃
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此诗最后一拍也说: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可知原为笳曲,后经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
“十八拍”,乐曲即十八乐章,在歌辞也就是十八段辞。第一拍中所谓“笳一会兮
琴一拍”,当是指胡笳吹到一个段落响起合奏声时,正好是琴曲的一个乐章。此诗
的形式,兼有骚体(句中用“兮”字)与柏梁体(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韵)的特征,
但并不纯粹,或可称之为准骚体与准柏梁体。全篇的结构可大别为开头、中腹、结
尾三部分。第一拍为开头,总说时代动乱与个人所受的屈辱;中腹起自被掳西去的
第二拍,止于放还东归的第十七拍,历时十二年,分为思乡与念儿前后两个时期;
最后一拍为结尾,呼应篇首,结出怨情。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
读,而应想到是蔡琰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意象在流走。随
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十二年的长路上……
她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出“乱离”的背景:胡虏强盛,
烽火遍野,民卒流亡(见“干戈日寻兮道路危”等三句)。汉末天下大乱,宦官、
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末诗歌
中所写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实
的真实写照。诗中的女主人公蔡琰,即是在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掳掠西去的。被掳,
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诗中专用一拍(第二拍)写她
被掳途中的情况,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缘别离”指明一生的不幸(“辛苦”
)源于被掳(即所谓“别离”)。
她在被强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间,在生活上与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严酷的:“胡风浩浩”(第三拍),“冰霜凛凛”(第 六拍),“原野萧条”(第七拍),流水呜咽(第六拍“夜闻陇水兮声呜咽”)。异方殊 俗的生活是与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惊肉跳(第三拍“毡裘为裳兮骨 肉震惊”);以肉奶为食,腥膻难闻,无法下咽(第三拍“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第六 拍“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居无定处,逐水草而迁徒,住在临时用草笺、干牛羊粪垒成 的窝棚里(第六拍“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
兴奋激动时,击鼓狂欢,又唱又跳,喧声聒耳,通宵达旦(第三拍“鼙鼓喧兮从夜
达明”)。总之,她既无法适应胡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不能忍受与汉族迥异的胡
人的生活习惯,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的痛苦
的心声。而令她最为不堪的,还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经受着双重的屈辱:作为汉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虏;作为女人,
被迫嫁给了胡人。第一拍所谓“志意乖兮节义亏”,其内涵应该正是指这双重屈辱
而言的。在身心两顶都受到煎熬的情况下,思念故国、思返故乡,就成了支持她坚
强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从第二拍至第十一拍的主要内容便是写她的思乡
之情的。第四拍的“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第十拍的“故乡隔兮音尘绝,器无
声兮所将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归桑梓”,都是直接诉说乡情的动人字句。
而诉说乡情表现得最为感人的,要数第五拍。在这一拍中,诗人以她执着的深情开
凿出了一个淡远深邃的诗境:春日,她翘首蓝天,期待南飞的大雁捎去她边地的心
声;秋天,她仰望云空,企盼北归的大雁带来故土的音讯。但大雁高高地飞走了杳
邈难寻,她不由得心痛肠断,黯然销魂……。在第十一拍中,她并揭出自己忍辱偷
生的内心隐秘:“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
埋骨兮长已矣。”原来她“不能捐身”是出于期待“归桑梓”,即回归故国。终于,
她熬过了漫长的十二年,还乡的宿愿得偿:“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
”(第十二拍)此即《后汉书》蔡琰传所说的:“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
使者以金璧赎之。”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在喜上心头的同时,飘来了一片新的
愁云: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第十二拍中说的“喜
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坦率培白。这一拍承上启下,是行文上的转折处。从第十二拍
起,便转入不忍与儿子分离的描写,出语哽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写别子,第十
四拍写思儿成梦,都是十分精彩的段落。如第十三拍的“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
…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爱遗”,第十四拍的“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
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吾心兮无休歇时”,都写得
�尽缠绵,感人肺腑。宋人文在《对床夜话》卷一中称赞第十三拍说:“此将归别也。 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怨而怒,哀而思,千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 ”诗中女主人公的别离之痛,一直陪伴着她离开胡地,重入长安(第十七拍“岂知
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亲
子的痛苦,才刚刚开始。“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
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全诗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动处曲终罢弹,
完成了蔡琰这一怨苦向天的悲剧性的艺术形象的创造。
抒情主人公的经历是独特的,诚如诗中一再写到的“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
“唯我薄命兮没戎虏”(均见四拍)。然而通过其特殊遭遇所表现出来的乡关之思
与亲子之情,又是富于时代的工同性并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的。在“干戈日
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第一拍)的大动乱的时代里,乡情与亲情是背
井离乡、抛妻别子的广大百姓与士卒共有的感情。从历史的继承性来说,作为一个
弱女子,处身异国,在被纳为妃子、生有二子、备受荣宠(第十一拍“胡人宠我兮
有二子”)的情况下,矢志归国,这与西汉时苏武被匈奴流放到北海牧羊长达十九
年而不改民族气节的行为,表现虽异,心迹实同。王粲《登楼赋》说:“钟仪幽而
楚奏兮,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正是对这种处境不同
而执着如一的“怀土”之情的较为全面的概括。诗中的蔡琰,不仅眷恋着生养她的
那片热土,富于民族的感情,而且从她离开胡地时对两个胡儿的难舍难分,痛失骨
肉后的积想成梦、哀怨无穷看来,她又是一个具有丰富慈母爱的传统美德的女性。
但这一艺术形象之感人,却不只在于其具有美好的品德与丰富的感情,更在于其遭
遇的不幸,即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她在被掳掠以后,身居胡地,心系故土,一直受
到身心矛盾的折磨;而当她的归国宿愿一旦成为现实时,失去新生骨肉的痛苦便接
踵而来。“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
能两全。人总是同情弱小、哀怜不幸的,更何况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又是迭遭不幸
且又具有美好品德与丰富感情的弱女子呢,这就不由得不令人一掬同情之泪了。
此诗在抒情主人公艺术形象创造上的最大特色,是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这一
特色,首先体现在抒情与叙事关系的处理上。诗人全然摒弃纯客观的叙述,叙事时
总是饱含着感情。诗中叙事性较强的段落,如写被掳西去的第二拍,在胡地生育二
子的第十一拍,别儿归国的第十三拍,重入长安的第十七拍,无不是以深情叹出之。
同样是写被掳西去,在五言《悲愤诗》中写到“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柜。马边悬
男头,马后载妇女”,以叙事详尽、细节逼真见长;而在《胡笳十八拍》的第二拍
中,则说:“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
甲兮为骄奢”,处处表露出诗人爱僧鲜明的感情-“云山”句连着故土之思,“疾
风”句关乎道路之苦,“人多”句“虺蛇”的比喻、“控弦”句“骄奢”的评价,
莫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诗中侧重的段落并不多,更多的情况是在抒情时顺便
带出,也就是说,是为了抒情才有所叙述。例如,为了抒写“伤今感昔”与“衔悲
畜恨”之情才写到胡地的习俗(第三拍),为了说明自己度日如年、难以适应胡地
的日常生活才写到胡人的衣食起居(第六七两拍),等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的
物色,更主要的则是体现在感情抒发的突发性上。诗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来,忽
然而去,跳荡变化,匪夷所思。有时意到笔到,不避重复,如责问上天,前后出现
四次之多,分别见于第一、八、九、十六各拍;有时又天马行空,来去无迹-如第
四拍(“无日无夜”)正从个人经历的角度慷慨不平地抒写怨愤,第五拍(“雁南
征兮”)忽然转出对雁抒怀的清冷意境;写战争氛围的第十拍与写衣食起居的第六
七两拍都理为了抒写乡情,本该相连,却于其间插入责问上天的第八九两拍。“正
所谓‘思无定位’,甫临沧海,复造瑶池。”(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这种感情
表达的非理性化本身,乃是主观感情色彩强烈的一个重要标志。强烈的主观抒情色
彩的特色,在抒情方式与语言运用上也留下了鲜明的标记。诗人常常是“我”字当
头,言无回避;还喜欢夸张其辞,极言以尽意。诗作一开篇即连用两“我”字以起
势,紧接着以“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二句指天斥地,直是“天
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的变奏,这是何等样的胆识魄力!第八拍的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
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这一迭连声的责问更是把“天”、“神”
作为被告送到了审判席前。篇中夸张的说法与夸张的词语在在皆是,如“无日无夜
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掳”
(第四拍),“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第九拍),“四时万物兮有
盛衰,唯我愁苦兮暂移”(第十四拍),“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
应不容”(第十八拍),等等。以上种种的总汇,形成了全诗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的总体特色,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得以凸现出来。
抒情主人公艺术形象的成功创造,还得力于深入细腻的心理描写。女主人公在
“志意乖兮节义亏”的情况下,为什么不以一死以全节气呢?第十一拍披露了隐衷
(见前引的“我非贪生而恶死”第四句),说明她是出于深厚的乡土之思才偷生苟
活下来的。由于这一剖白,人物活动的思想感情基础被揭示了出来,这就不仅消除
了对这一人物形象可能引起的误解,而且使她变得可亲可敬起来。第十三拍抒别儿
之痛,第十四拍诉思儿之苦,尽管具体写法并不一样-第十三拍借助想象与通过行
动来表现,第十四拍则寄情于梦幻,但在展示特定情况下的人物的心理变化这一点
上,却无不生动传神,维妙维肖。诗中最引人注意的心理描写,则要推对归国与别
儿一喜一悲的感情纠葛的描写。诗人深深体会到“去住两情兮难再陈”,因而不惮
其烦,三复斯言,如“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第十二拍),“
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
子母分离兮意难任”(第十五拍),“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第十
六拍)。通过不断地重复,对于矛盾心理的表现,起到了强调与深化的作用,从而
更加突出了人物进退维谷、痛苦难禁的情状。
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
笳吟》(按,即指《胡笳十八拍》),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直是激烈人怀抱
。”所谓“激烈人怀抱”,是说在读者心中激起强烈共鸣,顿生悲凉之感。为什么
《胡笳十八拍》会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力量呢?总结上文所论,一言以蔽之曰:是
由于此诗通过富于特色的艺术表现,成功地创造出了抒情主人公蔡琰这一悲剧性的
艺术形象。
❻ 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
1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淡
2一横又一直,不能猜作“十”。---支
3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旧或旦
❼ 中国乐府诗的第一个高潮及其代表作品
一、乐府的设立
谈乐府诗,总要先谈乐府。究其本义,它原是汉代主管音乐机关的官署名称。其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歌谣俗曲及歌辞,以创造新声乐调。据《艺文志》记载,当时所采之诗歌,既有民间歌谣,也有帝王贵族和一般文士之作,从魏晋以来,人们统统称这些诗为乐府。乐府机构的设立,是从汉武帝刘彻时开始的。乐府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制作宗庙的乐章,以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一方面是为了收集民间歌谣,了解民间对统治阶级的意见,以便采取统治的对策。不管当时统治阶级采诗的目的如何,是供娱乐也好,供政治借鉴也罢,在客观上它起了收集和保存民歌的作用,使当时四散于民间仅靠口头流传的许多作品得以集中和记录下来,这在文学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乐府虽然采集民歌,但乐府诗并不完全是民歌,其中也有一些是贵族文人的创作,但贵族文人的歌颂之辞,抵不过民间歌谣的流行,因此,后来留存下来的多是俗乐民歌。乐府设立了百年左右,到哀帝刘欣时,史书记载,说他不喜欢音乐,尤其不好那些民歌俗乐,称之为“郑卫之声”,下诏把乐府里的俗乐罢去,只留下那些有关廊庙的雅乐,可见当时统治阶级对民间音乐诗歌的鄙视。虽然哀帝罢去掌管俗乐的“乐府官”,但并未能阻止这种民歌势力的向前发展,现存的乐府诗,不论是贵族的或民间的,仍多是哀帝以后的作品。汉代以后,魏晋时代仍有乐府机关的设置,但采诗的制度却没有了,只是两汉时代的乐府民间歌辞,有些还在继续演唱、使用,因而,两汉的一些民歌能够流传下来。从武帝创立乐府机关采集歌诗,至哀帝废置乐府官署,以后乐府诗的承传一直是经久不衰。一直到东晋后的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纵情声乐,又开始收集民歌俗曲,因此,流传在当时南、北方的民歌,被保存的不少,不仅数量多,而且与汉乐府诗也有不同的特色。乐府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两汉乐府、魏晋南北朝乐府、隋唐乐府,宋金元乐府和明清近代乐府。
二、两汉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两汉乐府诗是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它是乐府诗之始,所体现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上承《诗经》传统,下启魏晋文人拟作乐府诗之源,在乐府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诗歌时写道:“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
从形式上看,两汉乐府多用三言、四言、五言或杂言,除少数作品外,一般篇幅都较短小,风格质朴。汉乐府诗中七言体的诗并不多,但整齐的五言体的诗却不少,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着名的长篇,全都是五言体的。两汉乐府诗题材广泛,抒情、叙事以及富有哲理性的作品都有,但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叙述性题材居多,这是它的一个主要特色。从内容上看,两汉乐府诗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这一时期的乐府诗多写于爱情婚姻、战争徭役、孤儿病妇和感时伤世。?
汉代乐府诗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坦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较大比重,这些诗篇多是来自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其中不少作品语言清新,感情真挚,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社会性。一些以男女爱情婚姻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或写爱情受阻,抒发相思之愁,如《迢迢牵牛星》;或写真挚相爱,感情永不衰减,如果要断绝关系,除非要“山无陵,江水为竭,东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上邪》),这首诗用语奇警,别开生面,先是指天为誓,表示要与自己的意中人结为终身伴侣,接着便连举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用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移,其中每一种自然现象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不会出现的,至于五种同时出现,则更不可能了。作品由此极大地增强了抒情的力度,内心的情感如火山爆发、如江河奔腾,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止。两汉乐府诗中的女子对于自己的意中人爱得真挚、热烈,可是当女方发现男方“有他心”,发现对方移情别恋,中途变心,对爱情不忠贞时,又表现得十分决绝,就会变爱为恨,果断地与他分手,而绝不犹豫徘徊,如《有所思》反映的就是未婚女子这种由爱到恨的变化及其表现,她爱得热烈,恨得痛切,她的选择是痛苦的,同时又斩钉截铁,义无反顾,她竟把原来准备送与男子的“双珠玳瑁簪”要烧毁,扬灰灭迹,与对方断绝关系。还有一些作品,写女子拒绝官员和豪奴的调戏与勾引,表现了对爱情的忠贞不移,如《陌上桑》既揭露了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面目,又刻画了一个敢于反抗的坚贞、美丽、机智的女性形象。还有写离弃后夫妻相逢叙旧,情意缠绵,如《上山采蘼芜》这首生动的叙事诗,通过夫妇的对话,真实地把新人、故人的容貌、才能,以及丈夫对妻子的态度、心理都活生生地描绘出来了。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当时妇女悲惨的命运,而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对这弃妇的勤劳的描绘,有力地讥讽了男子遗弃行为的愚蠢和不正当。还有写女子不堪婆母的精神虐待,走上自我反抗道路,夫妻双双自杀,以换取死后的精神慰藉,所写出的是另一种类型的爱与恨,如《孔雀东南飞》诗的男女主角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之间只有爱,没有恨,他们的婚姻是被外力活活拆散的,焦母不喜欢兰芝,她不得不回到娘家。刘兄逼她改嫁,太守家又强迫成婚。刘兰芝和焦仲卿分手之后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他们之间的爱愈加炽热,最后双双自杀,用以反抗包办婚姻,同时也表白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恋之情。这篇诗是以封建社会里男女青年所普遍遭受的痛苦情况作为描写的题材,用单纯朴素、生动活泼的艺术语言把它活生生地表现出来,向旧礼教提出控诉的,是一篇暴露封建家庭问题和妇女问题的最有力的作品。作者在叙述这一婚姻悲剧时,爱男女主人公之所爱,恨他们之所恨,倾向是非常鲜明的。以上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主题。但是到了汉魏之间,战乱频仍,战争和徭役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于是写战争徭役的作品也多了起来,如《十五从军征》写了一个老态龙钟、衣裳褴褛的老兵,他整整度过了65年兵役的漫长岁月,才得以还家,就生动地说明出服役时间之久,战乱时间之长,人民痛苦之深。
汉乐府诗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它使我们看到当时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和劳动人民在统治阶级压榨下呻吟的惨状;也能使我们听见当时人民大众脉搏的跳动和统治阶级荒淫的笑声,汉代的社会面貌和实质,我们可以通过对乐府民歌的了解得到比较真切的认识。汉代乐府的民歌,不仅有深厚的思想意义,而且也具有丰富多才的艺术特色,乐府民歌有叙事的,抒情的,说理的,而以叙事诗最为突出。在许多叙事诗中,都写得故事生动,结构紧凑,形象鲜明。诗中还富有戏剧性的独白和对话,不论是抒情诗和叙事诗,往往是借人物对话或近似戏剧中独白的第一人称的说话来表达,两汉乐府叙事诗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三、魏晋南北朝乐府
到了魏晋时期,流传下来的乐府诗多为文人拟作。曹操父子雅好音乐,大量自制歌辞。在建安时代,以三曹为代表,曹氏父子不仅凭其政治地位而团结了一批有文才的诗人,而且还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乐府诗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曹操首开风气之先,开始袭用乐府旧题,模仿两汉乐府民间歌辞的风格来写作乐府体的诗,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主要在于能自由地运用乐府民歌的旧题旧曲来歌咏新事,把汉乐府民歌主要是叙事推到趋于抒情化,能够更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一些社会现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曹丕用乐府古题写的乐府诗几乎占了他的诗歌的一半,他的诗篇多以男女相恋和离别为题材,语言也比较显浅自然,他的《燕歌行》写思妇怀远,感情极其细腻,被称之为最早的一首完整七言诗。
从形式上看,魏晋乐府诗有四言、五言、七言体,篇幅也较长,内容则多能反映现实生活,这是文人拟作乐府诗的第一个兴盛时期。有写军旅生活的艰苦《苦寒行》;也有写战争带来人民的灾难《蒿里行》,这首诗是用有神论的观念看待人的死亡,写出了面对死亡时的痛苦心情,是以无可奈何的态度看待魂归蒿里这个不可抗拒的事实;还有战乱时念友思才并表现出老当益壮的昂扬精神《短歌行》。这些作品既反映了战乱年代的社会风貌,同时也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个人感情色彩。曹操之子曹植很有才华,曾写过许多优秀的乐府诗,特别是他为五言诗开拓了广阔的境界,指出了光明的前途,推进了五言诗的发展,他的诗歌能够通过高度的艺术技巧真实地反映社会面貌,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愿望,所以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成为建安时代的代表作家。但他却一生怀才不遇,倍受压抑,故其所作多表现为苦闷抑郁不平之情的倾吐,如《美女篇》以美女“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表现其才识被埋没;《七哀》以思妇之“悲叹”表现其无所依傍的自伤;《薤露行》这首诗则认为人的生命短暂,不如草上的露水,露水干了大自然可以再造,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死亡使生命有去无归,永远消失。
魏晋乐府诗以文人拟作为主,叙事抒情紧密结合,在不少“借古题写时事”的篇目中,常常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宣泄。从风格上看,南朝民歌较艳丽,北朝民歌较质朴。
四、乐府诗之总括
从汉代正式设立官署开始采集“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诗,到后来的旧题或新题乐府,尽管他们有产生的时代条件,民歌与文人创作、短制与长篇、入乐与不入乐、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的不同,但由于他们与社会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一些思想与艺术都值得肯定之作,多具有鲜明的现实性、社会性、叙事性、抒情性等特点。
(一)、从题材上看,乐府诗的内容多涉及爱情婚姻、战争徭役、孤儿游子、农工商贾、离别相思、伤时感怀、咏史怀古、耕织劳作、天灾人祸、世风习俗,以及反帝爱国等。这些不同时代的作品,反映了各自时代人们的生活遭遇和社会风貌,表达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与追求。
(二)、从创作方法上看,乐府诗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至曹操父子而又提出“借古题写时事”,至唐代新乐府运动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一直发展到近代“诗界革命”的中坚人物黄遵宪提出的“诗之外有事”而延续不衰,显示了这一创作方法的强大艺术生命力。当然,在现实主义这一主潮中,并非排斥浪漫主义之作出现,《孔雀东南飞》、《华山畿》一部分南朝民歌,曹植等人的部分乐府诗,都充满了较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从表现技巧上看,乐府诗记事写人结合,叙事抒情统一,是艺术上的一大特点。如民歌中的《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焦仲卿妻》,这些作品,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是成功的叙事诗。善用比喻和将描写非人对象拟人化,是乐府诗艺术上的又一特点。
此外,还有一些乐府诗或极度夸张,如民歌《上邪》;或讽刺幽默,如民歌《陌上桑》。文人创作的旧题或新题乐府诗,还常常引经据典,如曹操的《短歌行》,这些典故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邃的思想。
(四)、从体裁上看,乐府诗的地位和影响也值得重视,《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是我国最早的长期叙事诗,为后来的长篇叙事诗开拓了先路;曹操父子的《短歌行》、《美女篇》、《燕歌行》等拟作乐府诗,对我国四言诗的继承振兴,对五七言诗的形成的影响,其功绩都不可磨灭。
总之,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内容的矛盾和冲突。乐府诗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值得我们去好好揣摩和品味的,每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至今读起来还是回味无穷,尽管它在配乐的时候不免经过文人或乐工的改动,但仍闪烁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它使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和实质。
❽ 请问有谁知道长诗:胡笳十八拍 全文
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
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
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
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呱��惚惫橘馕�煤阂簟?p>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喑喑。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
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
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负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
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
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
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
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
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
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
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
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
汉使迎我兮四牡肥肥,胡儿号兮谁得知?
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
归。
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
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
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
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
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
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
。
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
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
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
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
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
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
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独行路难。
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
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
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荒兮筋力单。
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
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
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
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
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不容!
❾ 求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全文翻译
翻译实在是找不到,太长了,给你提供一篇注释吧,希望有帮助~~
我生之初尚无为①,我生之后汉祚衰②。天不仁兮降乱离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④,民卒流亡兮共哀悲⑤。烟尘蔽野兮胡虏盛⑥,志意乖兮节义亏⑦。对殊俗兮非我宜⑧,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⑨,心愤怨兮无人知。
【注释】①无为:无事,指社会安定。 ②汉祚衰:汉朝的国运衰落,指桓帝灵帝时的宦官专权,宦官外戚之争等。祚(Zuò作),福,引申为运命。《诗经·兔爱》:“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灾祸)”,这里是化用其句。 ③乱离:指从张让董卓之乱开始的汉朝政权崩溃、军阀混战,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民流离等事。可与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蔡琰的《悲愤诗》互相参看。 ④寻:延续、接连不断。 ⑤卒:同猝,仓促、慌乱。以上二句是说,每天都在打仗,道路极其危险,百姓逃难,慌乱悲伤。 ⑥胡虏:指匈奴人。 ⑦志意乖:指与自己的意志相违背。乖,违背。节义亏:指自己被匈奴人所虏娶而言。 ⑧殊俗:不同的风俗习惯。 ⑨一会:一翻、一段。一拍:犹言一会。这句是说,一段琴曲正好是相应的一段胡笳曲,指蔡琰用琴来演奏胡笳曲而言。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①,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②,疾风千里兮杨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③,控弦被甲兮为骄奢④。两拍张弦兮弦欲绝⑤,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注释】①戎羯:当时游牧于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名,这里用以代指匈奴人。室家:古代用以指妻妾。将:挟持。以上二句是说,匈奴人逼我做他的妻室,把我远远地带到了天边。 ②遐:遥远。 ③虺(huǐ 灰)蛇:一种毒蛇。 ④控弦:拉弓。控,拉。骄奢:骄傲蛮横。以上二句是说,这些匈奴人都很暴猛,每天以披甲射箭互相争能。 ⑤张弦:上弦,这里即指弹奏。
越汉国兮入胡城①,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②,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③。鼙鼓喧兮从夜达明④,胡风浩浩兮暗塞营⑤。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注释】①越:这里指离开。 ②骨肉震惊:指对异族的衣饰感到厌恶可怕。 ③羯膻:指带有膻气的羊肉羊奶之类。揭(jié节),羊之阉者。枉遏:委屈,不顺。以上二句是说,面对异族的服装,内心感到厌恶;面对异族的食物,也感到与自己的习性相违。 ④鞞鼓:古代军中所敲的一种小鼓。 ⑤暗:迷漫、笼罩。塞营:边塞上的营垒,这里即指匈奴人所住的篷帐。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①。天灾国乱兮人无主②,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③,四拍成兮益凄楚。
【注释】①禀气含生:泛指人类,古人认为人都是禀天地之气而生。《论衡·骨相篇》:“禀气于天,立形于地。”含生,指具有生命者。 ②无主:无聊赖,无依靠。 ③涉历:经历。这句是说,追想自己的经历,那是多么艰难啊。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①,雁北归兮为得汉音②。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③。攒眉向月兮抚雅琴④,五拍泠泠兮意弥深⑤。
【注释】①边心:边人怀乡之心。 ②汉音:来自汉朝(故国家乡)的音讯。 ③愔愔(yīn音):静默深沉的样子。以上四句是说,看到雁往南飞,就想拜托雁行把自己的怀乡之情带给故乡;看到雁行南来,就想得到故乡的消息,可是,雁行高渺,难以追寻,空使自己伤心肠断。 ④攒眉:皱眉。 ⑤泠泠(líng伶):凄凉而清脆的声音。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①。夜闻陇水兮声呜咽②,朝见长城兮路杳漫③。追思往日兮行李难④,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注释】①酪(là0烙):乳类制品。 ②陇水:陇山上下来的流水。北朝乐府《陇头歌辞》有云:“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这里是化用其句。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③杳(miǎo秒)漫:荒远的样子。以上二句是说,夜间听着汩汩的陇水,犹如呜咽;白天望着迤逦的长城,归路遥远。 ④往日行李:指当初被掠来时沿途经受的苦楚。行李,行程。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①,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②,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③。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④,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⑤。
【注释】①边声:通常指边境上的战马与号角之声,也包括边野上的风声。 ②烽戍:烽火台与戍卒的营垒。 ③俗贱句:《史记·匈奴列传》:“自君王以下皆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毡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按:历史上历来轻视少数民族,有不少带有侮辱性的不实的记载,我们应有所分析。 ④逐有水草句:《史记·匈奴列传》:“逐水草迁徒,无城郭常处耕桑之业。”逐,随着。葺垒,搭帐篷,修营垒。 ⑤流恨:指抒发怨恨之情。恶居于此:为何让我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恶(wū呜):为何。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①?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②?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③?我不负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④?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注释】①为:同谓。 ②何事:为何。 ③负:亏欠,对不起。殊匹:不同类。 ④殛(jī急):诛杀。这里是惩罚的意思。越:流离、流落。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①,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②。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注释】①倏(shù竖)忽:一闪即逝的样子。白驹过隙:《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白驹指日光。隙,指墙缝。这句的意思是极言人生之短暂。 ②上无缘:无法得上。缘,因,办法。
城头烽火不曾灭①,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②,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③,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注释】①城:指长城。 ②塞门:边塞上的城关,这里指长城的关口。郭沫若认为“塞门”可能本来作“塞阙”,以合本诗句句押韵之通例。 ③辛苦:辛酸痛苦。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①。生仍冀得兮归桑梓②,死当埋骨兮长已矣③。日居月诸兮在戎垒④,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⑤,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⑥。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⑦。
【注释】①捐身:指自杀。有以:有原因。 ②冀:希望。桑梓:指乡里家园。《诗经·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后用以称乡里家园。这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这样地苟且求活,是希望着有个返回故乡之日。 ③死当埋骨句:这句是“翼归桑梓”句的陪衬,“翼归桑梓”是“不能捐身”的原因。 ④日居月诸:《诗经·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朱熹集传曰:“日居月诸,呼而诉之也。”犹言日啊月啊!这里稍变其意,是日日月月、常年如此的意思。戎垒:犹言胡营。 ⑤鞠育:养育。《诗经·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毛传:“鞠,养”;郑笺:“育,覆育。” ⑥愍(mǐn敏):可怜,怜悯。边鄙:泛指边远之地。鄙,边邑。以上二句是说,我不顾羞耻地抚养我这两个孩子,我可怜他们生长在这遥远的边地。 ⑦心髓:即指心脏。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①,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②。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③。忽遇汉使兮称近诏④,遗千金兮赎妾身⑤。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⑥,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注释】①应律:古代把黄锺、太簇、姑洗。邰蓿莰宾、夷则、无射六个定音管称作阳律,把林锺、南吕、应锺、大吕、夹锺、中吕六个定音管称作阴吕,合称为十二律。古人又总爱神秘化地把音律和岁时节气联系起来,说什么十二律和一年十二个月的节候相应,说是如把十二律管中都装上葭灰,那么,到哪个月时,那个相应律管内的葭灰就会自行飞出。古人认为正月律中大簇,那么春天的节候一到,其相应的律管大簇就要飞灰,这就是所谓“应律”。可参看《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其实是瞎说。 ②阳和:春日的温暖之气,这里比喻皇帝的恩泽。 ③两国交欢句:据历史记载,当时汉与南匈奴并未发生战争,因此也就无所谓“罢兵戈”。郭沫若认为是指汉与乌桓的战事而言,曹操平定乌桓是在建安十二年,详见《观沧海》诗注,而且此役也难得说是“两国交欢”,郭说不可从。《胡筋十八拍》中这种矛盾尚多,都是人们怀疑非蔡琰自作的证据。 ④近诏:皇帝新近下达的诏令。 ⑤遣千金句:《后汉书·列女传》:“(蔡琰)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索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壁赎之,而重嫁董祀”。 ⑥哀乐均:别子之哀与归国之乐相等。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①,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②,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③,愁为子兮日无光辉④,焉得羽翼兮将汝归⑤。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⑥。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⑦。
【注释】①不谓:没有料到。 ②四牡騑騑:《诗经·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迟(义同逶逸)。”四牡,指四匹马拉的车子。牡,雄兽,这里指公马,壮健的马。騑騑,奔行不止的样子。 ③生死:即生离死别。 ④愁为子:为别子而愁。日无光辉:指天地也为她们的母子之别而动容。 ⑤将:挟持、携带。 ⑥魂消影绝:指人的分开,互相看不见了。恩爱遗:情意仍然存在。遗,遗留。 ⑦搅刺:同绞庚、绞纽。肝肠搅刺,是说肝肠如同绞扭一般的疼痛。刺,有本作刺。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①。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注释】①阑:尽,但夜阑通常用指夜深。斯:语气词。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①。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②。子母分离兮意难任③,同天隔越兮如商参④,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注释】①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毡帐。偶殊俗:与不同风俗习惯的人一道生活。偶,配偶,也可以泛称与…相对,与…为伍。 ②这句的意思是,日月本来是无私的,是普照一切的,但却偏偏不照耀我。《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这里反用其义。 ③意:指离别之痛。难任:难当,难以承受。 ④同天:同在一个天空之下。商参:二星名,参星居西方,商星在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故通常以参商来比喻人的不能相遇。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①,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②,胡为生兮独罹此殃③!
【注释】①萱草:亦名忘忧草。这句是说,面对着忘忧草,而仍是不能忘掉忧伤。 ②诉苍苍:对着苍天泣诉。 ③罹(lí离):遭遇。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独行路难①。去时怀土兮心无绪②,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单③。岂知重得兮入长安④,叹息欲绝兮泪阑干⑤。
【注释】①阻修:指路途的遥远而难行。修,长;阻,险。 ②去时:指被掠去的时候。怀土:怀念故乡。土,乡土。无绪:指心情烦乱。 ③豗:同虺(hǔi毁),病也。单:同殚,尽也。 ④长安:西汉的故都,蔡文姬归途中所过的地方。 ⑤阑干:形容纵横众多的样子。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①。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②,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③。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④,六合虽广兮受之不容⑤!
【注释】①缘琴翻出:用琴演奏胡笳曲。 ②丝竹:泛指乐器。丝,指琴瑟等弦乐器;竹,指笙箫等管乐器。均:相等。造化:造物者,如同古代通常所说的“上天”、“上帝”。 ③有变则通:心里有什么活动就能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④浩:用如动词,充塞,充满。 ⑤六合:指上、下、东、西、南、北之内的整个空间。
【赏析】
此诗最早见于朱熹《楚辞集注·后语》,相传为蔡琰作。蔡琰,字文姬,陈留(今河南札县)人,为汉末着名学者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战乱中,为胡骑所获,南匈奴左贤王纳为妃子,生二子。十二年后为曹操赎回。她将这一段经历写成《悲愤诗》五言与骚体各一篇,见于《后汉书·董祀妻传》。
《胡笳十八拍》的内容与两篇《悲愤诗》大体相同。关于此诗的真伪问题,向有争论,欲知其详,可参看中华书局出版的《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人诗歌体制来看,与东汉末年的作品有相当距离,且诗歌内容与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触之处,托名蔡琰的可能性较大。这里姑从其旧,仍署蔡琰。《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胡笳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其音悲凉,后代形制为木管三孔。为什么“胡笳”又是“琴曲”呢?唐代诗人刘商在《胡笳曲序》中说:“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此诗最后一拍也说:“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可知原为笳曲,后经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十八拍”,乐曲即十八乐章,在歌辞也就是十八段辞。第一拍中所谓“笳一会兮琴一拍”,当是指胡笳吹到一个段落响起合奏声时,正好是琴曲的一个乐章。此诗的形式,兼有骚体(句中用“兮”字)与柏梁体(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韵)的特征,但并不纯粹,或可称之为准骚体与准柏梁体。全篇的结构可大别为开头、中腹、结尾三部分。第一拍为开头,总说时代动乱与个人所受的屈辱;中腹起自被掳西去的第二拍,止于放还东归的第十七拍,历时十二年,分为思乡与念儿前后两个时期;最后一拍为结尾,呼应篇首,结出怨情。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琰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意象在流走。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十二年的长路上……
她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出“乱离”的背景:胡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见“干戈日寻兮道路危”等三句)。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末诗歌中所写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实的真实写照。诗中的女主人公蔡琰,即是在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掳掠西去的。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诗中专用一拍(第二拍)写她被掳途中的情况,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缘别离”指明一生的不幸(“辛苦”)源于被掳(即所谓“别离”)。
她在被强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间,在生活上与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严酷的:“胡风浩浩”(第三拍),“冰霜凛凛”(第 六拍),“原野萧条”(第七拍),流水呜咽(第六拍“夜闻陇水兮声呜咽”)。异方殊 俗的生活是与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惊肉跳(第三拍“毡裘为裳兮骨 肉震惊”);以肉奶为食,腥膻难闻,无法下咽(第三拍“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第六 拍“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居无定处,逐水草而迁徒,住在临时用草笺、干牛羊粪垒成 的窝棚里(第六拍“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兴奋激动时,击鼓狂欢,又唱又跳,喧声聒耳,通宵达旦(第三拍“鼙鼓喧兮从夜达明”)。总之,她既无法适应胡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不能忍受与汉族迥异的胡人的生活习惯,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的痛苦的心声。而令她最为不堪的,还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经受着双重的屈辱:作为汉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虏;作为女人,被迫嫁给了胡人。第一拍所谓“志意乖兮节义亏”,其内涵应该正是指这双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两顶都受到煎熬的情况下,思念故国、思返故乡,就成了支持她坚强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从第二拍至第十一拍的主要内容便是写她的思乡之情的。第四拍的“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第十拍的“故乡隔兮音尘绝,器无声兮所将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归桑梓”,都是直接诉说乡情的动人字句。而诉说乡情表现得最为感人的,要数第五拍。在这一拍中,诗人以她执着的深情开凿出了一个淡远深邃的诗境:春日,她翘首蓝天,期待南飞的大雁捎去她边地的心声;秋天,她仰望云空,企盼北归的大雁带来故土的音讯。但大雁高高地飞走了杳邈难寻,她不由得心痛肠断,黯然销魂……。在第十一拍中,她并揭出自己忍辱偷生的内心隐秘:“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原来她“不能捐身”是出于期待“归桑梓”,即回归故国。终于,她熬过了漫长的十二年,还乡的宿愿得偿:“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第十二拍)此即《后汉书》蔡琰传所说的:“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在喜上心头的同时,飘来了一片新的愁云: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第十二拍中说的“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坦率培白。这一拍承上启下,是行文上的转折处。从第十二拍起,便转入不忍与儿子分离的描写,出语哽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写别子,第十四拍写思儿成梦,都是十分精彩的段落。如第十三拍的“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爱遗”,第十四拍的“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吾心兮无休歇”,都写得极尽缠绵,感人肺腑。宋人文在《对床夜话》卷一中称赞第十三拍说:“此将归别也。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怨而怒,哀而思,千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 ”诗中女主人公的别离之痛,一直陪伴着她离开胡地,重入长安(第十七拍“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亲子的痛苦,才刚刚开始。“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全诗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动处曲终罢弹,完成了蔡琰这一怨苦向天的悲剧性的艺术形象的创造。
抒情主人公的经历是独特的,诚如诗中一再写到的“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唯我薄命兮没戎虏”(均见四拍)。然而通过其特殊遭遇所表现出来的乡关之思与亲子之情,又是富于时代的工同性并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的。在“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第一拍)的大动乱的时代里,乡情与亲情是背井离乡、抛妻别子的广大百姓与士卒共有的感情。从历史的继承性来,作为一个弱女子,处身异国,在被纳为妃子、生有二子、备受荣宠(第十一拍“胡人宠我兮有二子”)的情况下,矢志归国,这与西汉时苏武被匈奴流放到北海牧羊长达十九年而不改民族气节的行为,表现虽异,心迹实同。王粲《登楼赋》说:“钟仪幽而楚奏兮,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正是对这种处境不同而执着如一的“怀土”之情的较为全面的概括。诗中的蔡琰,不仅眷恋着生养她的那片热土,富于民族的感情,而且从她离开胡地时对两个胡儿的难舍难分,痛失骨肉后的积想成梦、哀怨无穷看来,她又是一个具有丰富慈母爱的传统美德的女性。但这一艺术形象之感人,却不只在于其具有美好的品德与丰富的感情,更在于其遭遇的不幸,即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她在被掳掠以后,身居胡地,心系故土,一直受到身心矛盾的折磨;而当她的归国宿愿一旦成为现实时,失去新生骨肉的痛苦便接踵而来。“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人总是同情弱小、哀怜不幸的,更何况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又是迭遭不幸且又具有美好品德与丰富感情的弱女子呢,这就不由得不令人一掬同情之泪了。
此诗在抒情主人公艺术形象创造上的最大特色,是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这一特色,首先体现在抒情与叙事关系的处理上。诗人全然摒弃纯客观的叙述,叙事时总是饱含着感情。诗中叙事性较强的段落,如写被掳西去的第二拍,在胡地生育二子的第十一拍,别儿归国的第十三拍,重入长安的第十七拍,无不是以深情叹出之。同样是写被掳西去,在五言《悲愤诗》中写到“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柜。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以叙事详尽、细节逼真见长;而在《胡笳十八拍》的第二拍中,则说:“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处处表露出诗人爱僧鲜明的感情-“云山”句连着故土之思,“疾风”句关乎道路之苦,“人多”句“虺蛇”的比喻、“控弦”句“骄奢”的评价,莫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诗中侧重的段落并不多,更多的情况是在抒情时顺便带出,也就是说,是为了抒情才有所叙述。例如,为了抒写“伤今感昔”与“衔悲畜恨”之情才写到胡地的习俗(第三拍),为了说明自己度日如年、难以适应胡地的日常生活才写到胡人的衣食起居(第六七两拍),等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的物色,更主要的则是体现在感情抒发的突发性上。诗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来,忽然而去,跳荡变化,匪夷所思。有时意到笔到,不避重复,如责问上天,前后出现四次之多,分别见于第一、八、九、十六各拍;有时又天马行空,来去无迹-如第四拍(“无日无夜”)正从个人经历的角度慷慨不平地抒写怨愤,第五拍(“雁南征兮”)忽然转出对雁抒怀的清冷意境;写战争氛围的第十拍与写衣食起居的第六七两拍都理为了抒写乡情,本该相连,却于其间插入责问上天的第八九两拍。“正所谓‘思无定位’,甫临沧海,复造瑶池。”(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这种感情表达的非理性化本身,乃是主观感情色彩强烈的一个重要标志。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的特色,在抒情方式与语言运用上也留下了鲜明的标记。诗人常常是我”字当头,言无回避;还喜欢夸张其辞,极言以尽意。诗作一开篇即连用两“我”字以起势,紧接着以“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二句指天斥地,直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的变奏,这是何等样的胆识魄力!第八拍的“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这一迭连声的责问更是把“天”、“神”作为被告送到了审判席前。篇中夸张的说法与夸张的词语在在皆是,如“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掳”(第四拍),“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第九拍),“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暂移”(第十四拍),“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第十八拍),等等。以上种种的总汇,形成了全诗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的总体特色,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得以凸现出来。
抒情主人公艺术形象的成功创造,还得力于深入细腻的心理描写。女主人公在“志意乖兮节义亏”的情况下,为什么不以一死以全节气呢?第十一拍披露了隐衷(见前引的“我非贪生而恶死”第四句),说明她是出于深厚的乡土之思才偷生苟活下来的。由于这一剖白,人物活动的思想感情基础被揭示了出来,这就不仅消除了对这一人物形象可能引起的误解,而且使她变得可亲可敬起来。第十三拍抒别儿之痛,第十四拍诉思儿之苦,尽管具体写法并不一样-第十三拍借助想象与通过行动来表现,第十四拍则寄情于梦幻,但在展示特定情况下的人物的心理变化这一点上,却无不生动传神,维妙维肖。诗中最引人注意的心理描写,则要推对归国与别儿一喜一悲的感情纠葛的描写。诗人深深体会到“去住两情兮难再陈”,因而不惮其烦,三复斯言,如“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第十二拍),“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第十五拍),“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第十六拍)。通过不断地重复,对于矛盾心理的表现,起到了强调与深化的作用,从而更加突出了人物进退维谷、痛苦难禁的情状。
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按,即指《胡笳十八拍》),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直是激烈人怀抱。”所谓“激烈人怀抱”,是说在读者心中激起强烈共鸣,顿生悲凉之感。为什么《胡笳十八拍》会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力量呢?总结上文所论,一言以蔽之曰:是由于此诗通过富于特色的艺术表现,成功地创造出了抒情主人公蔡琰这一悲剧性的艺术形
❿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蔡琰《胡笳十八拍》赏析
我生之初尚无为①,我生之后汉祚衰②。天不仁兮降乱离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④,民卒流亡兮共哀悲⑤。烟尘蔽野兮胡虏盛⑥,志意乖兮节义亏⑦。对殊俗兮非我宜⑧,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⑨,心愤怨兮无人知。
【注释】①无为:无事,指社会安定。 ②汉祚衰:汉朝的国运衰落,指桓帝灵帝时的宦官专权,宦官外戚之争等。祚(Zuò作),福,引申为运命。《诗经·兔爱》:“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灾祸)”,这里是化用其句。 ③乱离:指从张让董卓之乱开始的汉朝政权崩溃、军阀混战,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民流离等事。可与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蔡琰的《悲愤诗》互相参看。 ④寻:延续、接连不断。 ⑤卒:同猝,仓促、慌乱。以上二句是说,每天都在打仗,道路极其危险,百姓逃难,慌乱悲伤。 ⑥胡虏:指匈奴人。 ⑦志意乖:指与自己的意志相违背。乖,违背。节义亏:指自己被匈奴人所虏娶而言。 ⑧殊俗:不同的风俗习惯。 ⑨一会:一翻、一段。一拍:犹言一会。这句是说,一段琴曲正好是相应的一段胡笳曲,指蔡琰用琴来演奏胡笳曲而言。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①,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②,疾风千里兮杨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③,控弦被甲兮为骄奢④。两拍张弦兮弦欲绝⑤,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注释】①戎羯:当时游牧于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名,这里用以代指匈奴人。室家:古代用以指妻妾。将:挟持。以上二句是说,匈奴人逼我做他的妻室,把我远远地带到了天边。 ②遐:遥远。 ③虺(huǐ 灰)蛇:一种毒蛇。 ④控弦:拉弓。控,拉。骄奢:骄傲蛮横。以上二句是说,这些匈奴人都很暴猛,每天以披甲射箭互相争能。 ⑤张弦:上弦,这里即指弹奏。
越汉国兮入胡城①,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②,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③。鼙鼓喧兮从夜达明④,胡风浩浩兮暗塞营⑤。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注释】①越:这里指离开。 ②骨肉震惊:指对异族的衣饰感到厌恶可怕。 ③羯膻:指带有膻气的羊肉羊奶之类。揭(jié节),羊之阉者。枉遏:委屈,不顺。以上二句是说,面对异族的服装,内心感到厌恶;面对异族的食物,也感到与自己的习性相违。 ④鞞鼓:古代军中所敲的一种小鼓。 ⑤暗:迷漫、笼罩。塞营:边塞上的营垒,这里即指匈奴人所住的篷帐。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①。天灾国乱兮人无主②,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③,四拍成兮益凄楚。
【注释】①禀气含生:泛指人类,古人认为人都是禀天地之气而生。《论衡·骨相篇》:“禀气于天,立形于地。”含生,指具有生命者。 ②无主:无聊赖,无依靠。 ③涉历:经历。这句是说,追想自己的经历,那是多么艰难啊。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①,雁北归兮为得汉音②。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③。攒眉向月兮抚雅琴④,五拍泠泠兮意弥深⑤。
【注释】①边心:边人怀乡之心。 ②汉音:来自汉朝(故国家乡)的音讯。 ③愔愔(yīn音):静默深沉的样子。以上四句是说,看到雁往南飞,就想拜托雁行把自己的怀乡之情带给故乡;看到雁行南来,就想得到故乡的消息,可是,雁行高渺,难以追寻,空使自己伤心肠断。 ④攒眉:皱眉。 ⑤泠泠(líng伶):凄凉而清脆的声音。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①。夜闻陇水兮声呜咽②,朝见长城兮路杳漫③。追思往日兮行李难④,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注释】①酪(là0烙):乳类制品。 ②陇水:陇山上下来的流水。北朝乐府《陇头歌辞》有云:“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这里是化用其句。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 ③杳(miǎo秒)漫:荒远的样子。以上二句是说,夜间听着汩汩的陇水,犹如呜咽;白天望着迤逦的长城,归路遥远。 ④往日行李:指当初被掠来时沿途经受的苦楚。行李,行程。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①,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②,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③。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④,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⑤。
【注释】①边声:通常指边境上的战马与号角之声,也包括边野上的风声。 ②烽戍:烽火台与戍卒的营垒。 ③俗贱句:《史记·匈奴列传》:“自君王以下皆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毡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按:历史上历来轻视少数民族,有不少带有侮辱性的不实的记载,我们应有所分析。 ④逐有水草句:《史记·匈奴列传》:“逐水草迁徒,无城郭常处耕桑之业。”逐,随着。葺垒,搭帐篷,修营垒。 ⑤流恨:指抒发怨恨之情。恶居于此:为何让我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恶(wū呜):为何。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①?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②?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③?我不负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④?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注释】①为:同谓。 ②何事:为何。 ③负:亏欠,对不起。殊匹:不同类。 ④殛(jī急):诛杀。这里是惩罚的意思。越:流离、流落。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①,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②。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注释】①倏(shù竖)忽:一闪即逝的样子。白驹过隙:《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白驹指日光。隙,指墙缝。这句的意思是极言人生之短暂。 ②上无缘:无法得上。缘,因,办法。
城头烽火不曾灭①,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②,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③,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注释】①城:指长城。 ②塞门:边塞上的城关,这里指长城的关口。郭沫若认为“塞门”可能本来作“塞阙”,以合本诗句句押韵之通例。 ③辛苦:辛酸痛苦。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①。生仍冀得兮归桑梓②,死当埋骨兮长已矣③。日居月诸兮在戎垒④,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⑤,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⑥。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⑦。
【注释】①捐身:指自杀。有以:有原因。 ②冀:希望。桑梓:指乡里家园。《诗经·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后用以称乡里家园。这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这样地苟且求活,是希望着有个返回故乡之日。 ③死当埋骨句:这句是“翼归桑梓”句的陪衬,“翼归桑梓”是“不能捐身”的原因。 ④日居月诸:《诗经·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朱熹集传曰:“日居月诸,呼而诉之也。”犹言日啊月啊!这里稍变其意,是日日月月、常年如此的意思。戎垒:犹言胡营。 ⑤鞠育:养育。《诗经·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毛传:“鞠,养”;郑笺:“育,覆育。” ⑥愍(mǐn敏):可怜,怜悯。边鄙:泛指边远之地。鄙,边邑。以上二句是说,我不顾羞耻地抚养我这两个孩子,我可怜他们生长在这遥远的边地。 ⑦心髓:即指心脏。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①,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②。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③。忽遇汉使兮称近诏④,遗千金兮赎妾身⑤。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⑥,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注释】①应律:古代把黄锺、太簇、姑洗。邰蓿莰宾、夷则、无射六个定音管称作阳律,把林锺、南吕、应锺、大吕、夹锺、中吕六个定音管称作阴吕,合称为十二律。古人又总爱神秘化地把音律和岁时节气联系起来,说什么十二律和一年十二个月的节候相应,说是如把十二律管中都装上葭灰,那么,到哪个月时,那个相应律管内的葭灰就会自行飞出。古人认为正月律中大簇,那么春天的节候一到,其相应的律管大簇就要飞灰,这就是所谓“应律”。可参看《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其实是瞎说。 ②阳和:春日的温暖之气,这里比喻皇帝的恩泽。 ③两国交欢句:据历史记载,当时汉与南匈奴并未发生战争,因此也就无所谓“罢兵戈”。郭沫若认为是指汉与乌桓的战事而言,曹操平定乌桓是在建安十二年,详见《观沧海》诗注,而且此役也难得说是“两国交欢”,郭说不可从。《胡筋十八拍》中这种矛盾尚多,都是人们怀疑非蔡琰自作的证据。 ④近诏:皇帝新近下达的诏令。 ⑤遣千金句:《后汉书·列女传》:“(蔡琰)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索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壁赎之,而重嫁董祀”。 ⑥哀乐均:别子之哀与归国之乐相等。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①,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②,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③,愁为子兮日无光辉④,焉得羽翼兮将汝归⑤。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⑥。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⑦。
【注释】①不谓:没有料到。 ②四牡騑騑:《诗经·四牡》:“四牡騑騑,周道倭迟(义同逶逸)。”四牡,指四匹马拉的车子。牡,雄兽,这里指公马,壮健的马。騑騑,奔行不止的样子。 ③生死:即生离死别。 ④愁为子:为别子而愁。日无光辉:指天地也为她们的母子之别而动容。 ⑤将:挟持、携带。 ⑥魂消影绝:指人的分开,互相看不见了。恩爱遗:情意仍然存在。遗,遗留。 ⑦搅刺:同绞庚、绞纽。肝肠搅刺,是说肝肠如同绞扭一般的疼痛。刺,有本作刺。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①。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注释】①阑:尽,但夜阑通常用指夜深。斯:语气词。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①。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②。子母分离兮意难任③,同天隔越兮如商参④,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注释】①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毡帐。偶殊俗:与不同风俗习惯的人一道生活。偶,配偶,也可以泛称与…相对,与…为伍。 ②这句的意思是,日月本来是无私的,是普照一切的,但却偏偏不照耀我。《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这里反用其义。 ③意:指离别之痛。难任:难当,难以承受。 ④同天:同在一个天空之下。商参:二星名,参星居西方,商星在东方,出没两不相见,故通常以参商来比喻人的不能相遇。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①,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②,胡为生兮独罹此殃③!
【注释】①萱草:亦名忘忧草。这句是说,面对着忘忧草,而仍是不能忘掉忧伤。 ②诉苍苍:对着苍天泣诉。 ③罹(lí离):遭遇。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独行路难①。去时怀土兮心无绪②,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单③。岂知重得兮入长安④,叹息欲绝兮泪阑干⑤。
【注释】①阻修:指路途的遥远而难行。修,长;阻,险。 ②去时:指被掠去的时候。怀土:怀念故乡。土,乡土。无绪:指心情烦乱。 ③豗:同虺(hǔi毁),病也。单:同殚,尽也。 ④长安:西汉的故都,蔡文姬归途中所过的地方。 ⑤阑干:形容纵横众多的样子。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①。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②,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③。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④,六合虽广兮受之不容⑤!
【注释】①缘琴翻出:用琴演奏胡笳曲。 ②丝竹:泛指乐器。丝,指琴瑟等弦乐器;竹,指笙箫等管乐器。均:相等。造化:造物者,如同古代通常所说的“上天”、“上帝”。 ③有变则通:心里有什么活动就能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④浩:用如动词,充塞,充满。 ⑤六合:指上、下、东、西、南、北之内的整个空间。
【赏析】
此诗最早见于朱熹《楚辞集注·后语》,相传为蔡琰作。蔡琰,字文姬,陈留(今河南札县)人,为汉末着名学者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战乱中,为胡骑所获,南匈奴左贤王纳为妃子,生二子。十二年后为曹操赎回。她将这一段经历写成《悲愤诗》五言与骚体各一篇,见于《后汉书·董祀妻传》。
《胡笳十八拍》的内容与两篇《悲愤诗》大体相同。关于此诗的真伪问题,向有争论,欲知其详,可参看中华书局出版的《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人诗歌体制来看,与东汉末年的作品有相当距离,且诗歌内容与蔡琰生平亦有若干抵触之处,托名蔡琰的可能性较大。这里姑从其旧,仍署蔡琰。《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胡笳是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其音悲凉,后代形制为木管三孔。为什么“胡笳”又是“琴曲”呢?唐代诗人刘商在《胡笳曲序》中说:“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此诗最后一拍也说:“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可知原为笳曲,后经董生之手翻成了琴曲。“十八拍”,乐曲即十八乐章,在歌辞也就是十八段辞。第一拍中所谓“笳一会兮琴一拍”,当是指胡笳吹到一个段落响起合奏声时,正好是琴曲的一个乐章。此诗的形式,兼有骚体(句中用“兮”字)与柏梁体(用七字句且每句押韵)的特征,但并不纯粹,或可称之为准骚体与准柏梁体。全篇的结构可大别为开头、中腹、结尾三部分。第一拍为开头,总说时代动乱与个人所受的屈辱;中腹起自被掳西去的第二拍,止于放还东归的第十七拍,历时十二年,分为思乡与念儿前后两个时期;最后一拍为结尾,呼应篇首,结出怨情。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琰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意象在流走。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十二年的长路上……
她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出“乱离”的背景:胡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见“干戈日寻兮道路危”等三句)。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末诗歌中所写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实的真实写照。诗中的女主人公蔡琰,即是在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掳掠西去的。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诗中专用一拍(第二拍)写她被掳途中的情况,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缘别离”指明一生的不幸(“辛苦”)源于被掳(即所谓“别离”)。
她在被强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间,在生活上与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严酷的:“胡风浩浩”(第三拍),“冰霜凛凛”(第 六拍),“原野萧条”(第七拍),流水呜咽(第六拍“夜闻陇水兮声呜咽”)。异方殊 俗的生活是与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惊肉跳(第三拍“毡裘为裳兮骨 肉震惊”);以肉奶为食,腥膻难闻,无法下咽(第三拍“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第六 拍“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居无定处,逐水草而迁徒,住在临时用草笺、干牛羊粪垒成 的窝棚里(第六拍“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兴奋激动时,击鼓狂欢,又唱又跳,喧声聒耳,通宵达旦(第三拍“鼙鼓喧兮从夜达明”)。总之,她既无法适应胡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不能忍受与汉族迥异的胡人的生活习惯,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的痛苦的心声。而令她最为不堪的,还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经受着双重的屈辱:作为汉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虏;作为女人,被迫嫁给了胡人。第一拍所谓“志意乖兮节义亏”,其内涵应该正是指这双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两顶都受到煎熬的情况下,思念故国、思返故乡,就成了支持她坚强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从第二拍至第十一拍的主要内容便是写她的思乡之情的。第四拍的“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第十拍的“故乡隔兮音尘绝,器无声兮所将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归桑梓”,都是直接诉说乡情的动人字句。而诉说乡情表现得最为感人的,要数第五拍。在这一拍中,诗人以她执着的深情开凿出了一个淡远深邃的诗境:春日,她翘首蓝天,期待南飞的大雁捎去她边地的心声;秋天,她仰望云空,企盼北归的大雁带来故土的音讯。但大雁高高地飞走了杳邈难寻,她不由得心痛肠断,黯然销魂……。在第十一拍中,她并揭出自己忍辱偷生的内心隐秘:“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原来她“不能捐身”是出于期待“归桑梓”,即回归故国。终于,她熬过了漫长的十二年,还乡的宿愿得偿:“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第十二拍)此即《后汉书》蔡琰传所说的:“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在喜上心头的同时,飘来了一片新的愁云: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第十二拍中说的“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坦率培白。这一拍承上启下,是行文上的转折处。从第十二拍起,便转入不忍与儿子分离的描写,出语哽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写别子,第十四拍写思儿成梦,都是十分精彩的段落。如第十三拍的“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爱遗”,第十四拍的“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吾心兮无休歇”,都写得极尽缠绵,感人肺腑。宋人文在《对床夜话》卷一中称赞第十三拍说:“此将归别也。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怨而怒,哀而思,千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 ”诗中女主人公的别离之痛,一直陪伴着她离开胡地,重入长安(第十七拍“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亲子的痛苦,才刚刚开始。“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全诗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动处曲终罢弹,完成了蔡琰这一怨苦向天的悲剧性的艺术形象的创造。
抒情主人公的经历是独特的,诚如诗中一再写到的“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唯我薄命兮没戎虏”(均见四拍)。然而通过其特殊遭遇所表现出来的乡关之思与亲子之情,又是富于时代的工同性并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的。在“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第一拍)的大动乱的时代里,乡情与亲情是背井离乡、抛妻别子的广大百姓与士卒共有的感情。从历史的继承性来,作为一个弱女子,处身异国,在被纳为妃子、生有二子、备受荣宠(第十一拍“胡人宠我兮有二子”)的情况下,矢志归国,这与西汉时苏武被匈奴流放到北海牧羊长达十九年而不改民族气节的行为,表现虽异,心迹实同。王粲《登楼赋》说:“钟仪幽而楚奏兮,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正是对这种处境不同而执着如一的“怀土”之情的较为全面的概括。诗中的蔡琰,不仅眷恋着生养她的那片热土,富于民族的感情,而且从她离开胡地时对两个胡儿的难舍难分,痛失骨肉后的积想成梦、哀怨无穷看来,她又是一个具有丰富慈母爱的传统美德的女性。但这一艺术形象之感人,却不只在于其具有美好的品德与丰富的感情,更在于其遭遇的不幸,即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她在被掳掠以后,身居胡地,心系故土,一直受到身心矛盾的折磨;而当她的归国宿愿一旦成为现实时,失去新生骨肉的痛苦便接踵而来。“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人总是同情弱小、哀怜不幸的,更何况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又是迭遭不幸且又具有美好品德与丰富感情的弱女子呢,这就不由得不令人一掬同情之泪了。
此诗在抒情主人公艺术形象创造上的最大特色,是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这一特色,首先体现在抒情与叙事关系的处理上。诗人全然摒弃纯客观的叙述,叙事时总是饱含着感情。诗中叙事性较强的段落,如写被掳西去的第二拍,在胡地生育二子的第十一拍,别儿归国的第十三拍,重入长安的第十七拍,无不是以深情叹出之。同样是写被掳西去,在五言《悲愤诗》中写到“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柜。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以叙事详尽、细节逼真见长;而在《胡笳十八拍》的第二拍中,则说:“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处处表露出诗人爱僧鲜明的感情-“云山”句连着故土之思,“疾风”句关乎道路之苦,“人多”句“虺蛇”的比喻、“控弦”句“骄奢”的评价,莫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诗中侧重的段落并不多,更多的情况是在抒情时顺便带出,也就是说,是为了抒情才有所叙述。例如,为了抒写“伤今感昔”与“衔悲畜恨”之情才写到胡地的习俗(第三拍),为了说明自己度日如年、难以适应胡地的日常生活才写到胡人的衣食起居(第六七两拍),等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的物色,更主要的则是体现在感情抒发的突发性上。诗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来,忽然而去,跳荡变化,匪夷所思。有时意到笔到,不避重复,如责问上天,前后出现四次之多,分别见于第一、八、九、十六各拍;有时又天马行空,来去无迹-如第四拍(“无日无夜”)正从个人经历的角度慷慨不平地抒写怨愤,第五拍(“雁南征兮”)忽然转出对雁抒怀的清冷意境;写战争氛围的第十拍与写衣食起居的第六七两拍都理为了抒写乡情,本该相连,却于其间插入责问上天的第八九两拍。“正所谓‘思无定位’,甫临沧海,复造瑶池。”(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这种感情表达的非理性化本身,乃是主观感情色彩强烈的一个重要标志。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的特色,在抒情方式与语言运用上也留下了鲜明的标记。诗人常常是我”字当头,言无回避;还喜欢夸张其辞,极言以尽意。诗作一开篇即连用两“我”字以起势,紧接着以“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二句指天斥地,直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的变奏,这是何等样的胆识魄力!第八拍的“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这一迭连声的责问更是把“天”、“神”作为被告送到了审判席前。篇中夸张的说法与夸张的词语在在皆是,如“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掳”(第四拍),“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第九拍),“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暂移”(第十四拍),“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第十八拍),等等。以上种种的总汇,形成了全诗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的总体特色,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得以凸现出来。
抒情主人公艺术形象的成功创造,还得力于深入细腻的心理描写。女主人公在“志意乖兮节义亏”的情况下,为什么不以一死以全节气呢?第十一拍披露了隐衷(见前引的“我非贪生而恶死”第四句),说明她是出于深厚的乡土之思才偷生苟活下来的。由于这一剖白,人物活动的思想感情基础被揭示了出来,这就不仅消除了对这一人物形象可能引起的误解,而且使她变得可亲可敬起来。第十三拍抒别儿之痛,第十四拍诉思儿之苦,尽管具体写法并不一样-第十三拍借助想象与通过行动来表现,第十四拍则寄情于梦幻,但在展示特定情况下的人物的心理变化这一点上,却无不生动传神,维妙维肖。诗中最引人注意的心理描写,则要推对归国与别儿一喜一悲的感情纠葛的描写。诗人深深体会到“去住两情兮难再陈”,因而不惮其烦,三复斯言,如“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第十二拍),“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第十五拍),“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第十六拍)。通过不断地重复,对于矛盾心理的表现,起到了强调与深化的作用,从而更加突出了人物进退维谷、痛苦难禁的情状。
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按,即指《胡笳十八拍》),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直是激烈人怀抱。”所谓“激烈人怀抱”,是说在读者心中激起强烈共鸣,顿生悲凉之感。为什么《胡笳十八拍》会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力量呢?总结上文所论,一言以蔽之曰:是由于此诗通过富于特色的艺术表现,成功地创造出了抒情主人公蔡琰这一悲剧性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