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维吾尔族艺术有哪些

维吾尔族艺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0-05 10:47:57

A. 维吾尔族的文化是什么

文化:维吾尔族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如《突厥语词典》、《福乐智慧》和大量的古代文献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大型套曲《十二木卡姆》,多姿多彩的歌舞和众多的乐器,使维吾尔人成为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有叼羊、达瓦孜、秋千、摔跤等。在民间还举行一种包含歌舞、说唱、诗歌朗诵等项内容的麦西莱甫活动。

节日:维吾尔族的节日主要有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等。

宗教:维吾尔族古代曾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祆教(拜火教)和佛教,从公元10世纪初起初步改信伊斯兰教。

服饰:维吾尔族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 绚丽多姿的服饰便是维吾尔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服饰形式清晰、纹路多样、色彩鲜明。
维吾尔族人十分讲究衣着打扮,男子传统服装为条绒无领黑色或花条布袷袢,黑长裤。脚穿套鞋,冬天高寒地区则穿毡筒。腰系质地不同的方形腰带,维吾尔语称“法嗒”,头戴小花帽。女子无论春夏秋冬,都喜欢穿色彩绚丽、图案别致的艾德丽斯绸宽袖连衣裙,外罩黑色金丝绒对襟绣花小坎肩;
维吾尔族人,无论男女都喜欢戴花帽。花帽,又名“朵帕”,吐鲁番人叫“伯克”,维吾尔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也是馈赠亲朋好友、贵客佳宾的珍贵礼品。吐鲁番花帽与新疆其他地区的花帽形制、花纹、色彩有明显不同,其主要特点是红花绿底,大花底空小,颜色红火鲜艳,镶黑色绒布边,这种花帽,尤为老年人所喜爱。用珍珠串成图案的“玛勒江伯克”,高雅华贵,受到文化艺术界女士们的青睐,而宗教人士则喜欢戴帽沿用羊皮做成的“赛勒布西吐玛克”。在城市,吐鲁番男子常戴短沿硬壳圆形鸭舌帽,知识分子则喜欢戴做工考究的礼帽。
在吐鲁番农村,许多维吾尔族群众喜欢穿套鞋,维吾尔语叫“喀拉西”。这是一种用橡胶制成,穿着卫生,既保暖,又能保护皮鞋寿命的短腰胶鞋,无论是做礼拜还是做客,只要脱去外面的套鞋即可,方便、实用、卫生。套鞋“玉德克喀拉西”为圆头,为一般人所喜爱;“买塞喀拉西”为尖头,则受到中老年人和宗教人士的欢迎。


婚俗:维吾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 婚姻一般要经过择偶、说媒订亲仪式(克其克恰依)、商定彩礼、订婚仪式、尼卡(宗教仪式)和婚礼几个阶段。婚礼极为隆重和热烈,男女双方家中都要请客,客人赠送礼品,婚礼一般举行三天。

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

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 维吾尔族具有代表性的歌舞这有哪些

十二木卡姆
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

C. 维族舞蹈基本动作有哪些

维族舞蹈基本动作有垫步、踏点步、进退步、一步一点,翻腕、柔腕、托帽手、点肩式、移颈、三步一抬、滑冲步、点步定点转、转体晃身、转跪等。维族舞蹈的这些基本动作中的柔腕指尖的挑,脚步的三步一抬中的后踢步都是在弱拍做的,因此突出维族舞蹈的风韵和民族特点。

维族舞蹈的特点

维族舞蹈的特点表现在膝部连续性的微颤或变换动作前瞬间的微颤,使动作柔美,衔接自然。旋转快速、多姿和戛然而止。

维族舞蹈的特点表现在各种舞蹈形式的旋转,均各具特色,通常在舞蹈的高潮时作竞技性旋转。音乐伴奏多用切分音、符点节奏,弱拍处常给以强奏的艺术处理,用以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色彩。

立腰拔背是维族舞蹈体态的突出特点,膝部富有弹性,注重辫子的感觉。除了热情之外,还有很显着的高贵感,侧面表现时下巴抬高,保持微笑、活泼、俏皮。手臂特点是维吾尔族舞蹈的舞姿变化多,造型性强,这就要求手臂有极强的控制和运用能力,才能达到姿态的准确,提高表现力。

D. 维族有哪些民间舞

维族舞蹈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宝库中重要财富。在祖国民族艺术的大花园里,它如一朵娇艳的玫瑰,热情似火,骄傲的展现着自己优美的身段。它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体现了维族人民的生活和历史文化特征。维吾尔族舞蹈,可分为自娱性舞蹈、风俗性舞蹈、表演性舞蹈 3类。自娱性和风俗性舞蹈中也带有表演和宗教因素。现流传于新疆各地的民间舞蹈主要形式有:赛乃姆、多朗舞、萨玛舞、夏地亚纳、纳孜尔库姆、盘子舞、手鼓舞以及其他表演性舞蹈。

E. 维吾尔族的特长是什么

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从事农业生产,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次是玉米和高粱。维吾尔族农民也种植蔬菜。种植瓜果是维吾尔族的特长,特别是在种植葡萄方面。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吐鲁番的无核葡萄、哈密瓜等,精河等地的西瓜,阿图什的无花果等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维吾尔族有发达的手工传统,尤以冶金、雕玉、纺织、酿酒和皮革加工最为着称。由于地处“丝绸之路”的商道上,维吾尔族商业历来就很发达。

维吾尔族被誉为热情好客的民族,无论是作客还是待客,都有其遵循的礼节。对于作客者,首先要注意衣饰。穿戴整洁地去拜访他人被看作是对主人极大的尊敬。

维吾尔族人喜爱艺术,并有特殊的艺术才能。主要表现在它的音乐上。而音乐上最富特色的是它的民间乐器。民间乐器种类繁多,做工也很讲究。维吾尔人舞姿很优美,颈部动作和旋转动作是典型动作。

维吾尔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维吾尔族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在民族生存斗争中,一直与中原王朝保持和谐的关系。

维吾尔族最常吃的有馕,它是用面粉做的烤饼,可以存放较长时间,约十天半个月的。

维吾尔人对饮水水源异常讲究,禁止人们在水渠、河沟、水池等地洗衣洗澡。

F. 新疆特色的民族艺术有哪些

NO.1 葫芦人摔跤

葫芦人摔跤其实是将两只葫芦的把子插在木棍上,在葫芦头上画上一张人的脸谱,成为一个 葫芦人 ,人头上还戴了一顶 吐玛克(皮帽子) 。然后,再给葫芦人穿上 袷袢(长大衣) ,选用的是维吾尔族群众喜欢的长条图案布做成,袷袢和真人穿的袷袢长度一样,腰间还系着一条红色的腰带。
这种表演不受场地的限制,也不受人数的限制,有无乐器伴奏都可以演出,灵活性强、娱乐性强,在表演技巧上有独到之处。对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化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NO.2 根雕奇石

新疆新源县民间艺术爱好者日前精心创作了一批根雕奇石作品

NO.3 《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由十二套歌舞组成,是融音乐、文学、舞蹈和民俗表演为一体的大型歌舞套曲,被誉为反映维吾尔族生活的网络全书和 活着的文物 。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列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NO.4 《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由十二套歌舞组成,是融音乐、文学、舞蹈和民俗表演为一体的大型歌舞套曲,被誉为反映维吾尔族生活的网络全书和 活着的文物 。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列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NO.5 《刀郎木卡姆》

麦盖提县是新疆 刀郎木卡姆 的发源地,与新疆其他地方的木卡姆艺术形式相比, 刀郎木卡姆 因其独特的野性风格,被誉为 胸腔的牧歌 。目前麦盖提县健在的刀郎老艺人不足300人,能够完整弹奏九个序曲的更是寥寥无几。此前,麦盖提县已给这些民间老艺人建立了档案,同时把一些家庭生活困难、有较高威望的老艺人集中起来,保障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能有时间和精力挖掘整理刀郎木卡姆艺术。
NO.6 顶碗舞

独具民族特色的顶碗舞,也是新疆许多少数民族极为喜爱的舞蹈形式。这类舞蹈奇就奇在技与艺的交融性上,舞蹈演员不但要练就过硬的舞艺,更要具备高超的顶技,正是这两者完美和谐的结合与展示,带给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NO.7 狮子舞

新疆罗布泊人的狮子舞,在民间流行了上千年,是纯粹的民间艺术,它表现着体力和智力,是新疆兄弟民族对祖国艺术宝库的贡献
NO.8 土布加工

民间老土布,又叫老粗布,是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完全的绿色环保无污染,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的绝佳产品,含棉量度100%,它选用全优质棉花为原料,采用不上桨工艺,没有人为的污染,纯手工制作,用脚踏木制斜梁织布机加工而成。

G. 维吾尔族舞蹈有哪几种详细一些

1、赛乃姆

自娱性舞蹈。广泛流传在新疆各地,节奏以、拍为主,个别地区(如哈密)有拍。赛乃姆原是古代新疆民间曲调的一种,节奏平稳,旋律优美,适于舞蹈,后来与节奏欢快的曲调赛勒凯相结合,形成由慢转快的两段体的舞蹈形式,被收进维吾尔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

从《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四十》关于回部乐的记载,可知赛乃姆曾是清朝宫廷回部乐中的表演项目。赛乃姆的表演较自由,无论室内室外均可进行。

开始表演前,群众围坐,乐队和伴唱者聚集一处。音乐开始后舞者进场,可独舞、对舞,也可3~5人同舞。舞者随琴声、鼓点由慢到快即兴表演,也可邀请观众同舞。

舞至高潮时,观众合着节奏拍手并欢呼助兴。赛乃姆的伴奏乐器有弹拨尔、热瓦甫、都它尔、沙塔尔、手鼓等。以手鼓掌握舞蹈速度。

赛乃姆的地区特点为:

①南疆,以喀什地区为代表,风格明快、活泼、深情、优美。

②北疆,以伊犁地区为代表,风格潇洒、豪放、轻快。

③东疆,以哈密地区为代表,风格平稳、安详、风趣、乐观。习惯上在赛乃姆名称前,冠以地区名称,如:库车赛乃姆、和田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

2、多朗舞

礼俗性舞蹈。以双人对舞为基础,带有竞技性的组舞。流传在新疆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县。“多朗”是居住在塔里木盆地个别地区古代维吾尔族人的自称。

多朗舞是他们传统风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婚嫁、喜庆日欢聚时,都跳多朗舞。多朗舞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

舞者必须自始至终跳完整个舞蹈,中途不准退出,观众也不得随便离开舞场。表演时的音乐伴奏按《多朗木卡姆》的演奏顺序进行。

开始时唱散板序歌的部分无舞蹈,其他各部分的舞蹈是:奇克提麦(拍)、赛乃姆(拍)、赛乃凯斯(拍)、赛勒玛(拍)。多朗舞的表演程式:不分男女老少,团团围坐,鼓声起后,纷纷邀请对手双双起舞,其舞步稳健豪放。

随音乐节奏由慢而快。舞蹈由双人对舞转为集体圈舞,又由圈舞发展成双人竞技性旋转表演,动作勇猛、矫健。伴奏乐器有卡侬、多朗热瓦甫、艾捷克、手鼓等。

3、萨玛舞

风俗性舞蹈。是伊斯兰教节日时由男子在广场上集体表演的舞蹈形式。主要流传地区为新疆喀什、莎车等地。“萨玛”原是古代新疆的一种拍的民间舞蹈,曾盛行一时。

伊斯兰教传入后,逐渐演变成节日的群众舞蹈活动。在维吾尔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形成时,萨玛舞被收在歌舞组曲“麦西来甫”的开始部分。

至今,在肉孜节、古尔邦节时,人们依然喜欢聚于寺院前的广场上跳萨玛舞。萨玛舞的节奏有:、、、拍,拍较少见。主要乐器为铁鼓和唢呐。

其舞蹈动律沉稳、舒展。落脚时全脚着地,身体下压,微顿,抬步时两手随身体的俯仰而轻摆,常用跳转、擦地空转等技巧动作。表演者多为劳动群众,动作粗犷有力,富有劳动生活气息。

4、夏地亚纳

是节日或盛大集会时在广场上表演的群众集体舞蹈形式,流行全新疆,盛行于南疆。夏地亚纳原是乐曲名称,维吾尔语意为“欢乐的”,过去曾用于王宫贵族的出巡、迎送等礼仪的乐舞中,后发展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舞蹈,多在集会开始前表演,或在其他民间舞蹈之后表演。

如跳萨玛舞时,一般以夏地亚纳结束。跳夏地亚纳舞人数不限,表演时无固定队形,动作不强求一致,步伐以小跳步为主,手的动作简单。节奏为、拍。

伴奏可用弦乐或吹奏乐,几面直径不同的手鼓或铁鼓同时热烈击奏。新疆各地的夏地亚纳的形式与风格各有差异,北疆的活泼,南疆的舞姿华丽,麦盖提县的古朴。

5、纳孜尔库姆

表演性男子舞蹈。以双人对舞为主,带有竞技性。流传于新疆吐鲁番、鄯善、托克逊等地区,是婚礼、喜庆或麦西来甫中,最精彩的节目,各地多有半职业性的纳孜尔库姆艺人。

纳孜尔库姆的表演在《吐鲁番木卡姆》的伴奏下进行,开始只是合着乐曲与伴唱跳一般性舞蹈,当乐曲转入纳孜尔库姆专用曲调并唱到“哎,哎,纳孜尔库姆”的歌词时,才进入纳孜尔库姆的表演。

表演分为两部分:

①对舞,节奏为拍,步法以蹲步、跳步为主,舞者以诙谐、幽默的动作模拟各种劳动或各种人物形象,如绱鞋、跛子走路等;

②竞技,节奏为拍,只以鼓声伴奏。技巧动作有跳蹲、跳转、动肩转等,舞者互以高难动作压倒对方,在观众有节奏的呼喊声中献艺表演。伴奏乐器为:艾捷克、弹拨尔、热瓦甫、手鼓、唢呐、铁鼓等。

6、盘子舞

表演性道具舞蹈。流行于新疆库车、喀什、伊犁、乌鲁木齐、麦盖提等地。用弦乐伴奏,节奏为拍,有专用曲调。

据传,盘子舞源于新疆库车民间,后流传各地,逐渐发展成为舞台节目,由女子单人表演。

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持一盘子,指挟竹筷,和着音乐,边打边舞,并在头上顶一盛水的碗,以增加难度。麦盖提县的盘子舞,由男艺人表演,嘴内叼长把木勺,随舞击打碗。盘子舞的步法与舞姿,多来自赛乃姆。

7、手鼓舞

表演性舞蹈。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开始流传在南北疆各地民间,后发展成为舞台节目。表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行。舞蹈的特点是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多用高难度的旋转与腰部技巧。

8、其他表演性舞蹈

用道具的有击石舞、萨巴耶(铁环)舞、灯舞等。模拟性的舞蹈有:山羊舞、老虎舞、骆驼舞等。这些舞蹈形式也多在麦西来甫中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舞蹈工作者在各种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编撰了《维吾尔族舞蹈基训教材》,并创作了许多优秀舞蹈节目。

H. 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产生了不同风格、不同形态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下面是我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鹊族乐舞的传统基础上,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历代新疆各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和长期发展与演变,不断追求完善,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

一.风格特征

(一)形成原因: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新疆

它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自古以来就有“歌舞之乡”的盛誉。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艺术,以动作的健美、轻柔和富于变化而着称。每当节日在城乡举办“麦西莱甫”时,男女老少,参加者成百上千,人人都能登场起舞。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间舞蹈一样来自干生活。维吾尔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古代叫西域现在是新疆,由草原牧骑生活发展到地区的农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信奉过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宗教。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鹊族乐舞的传统基础上,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历代新疆各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和长期发展与演变,不断追求完善,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维吾尔族舞蹈强调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这一体态的形成是经由维吾尔族的第一舞人、杰出的舞蹈家、教育家康巴尔汗的规范而形成的。在这之前,新疆的民间舞蹈,特别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对舞蹈的体态不很讲究,大部分处于自然传衍的状态。康巴尔汗把在苏联学习的 芭蕾舞 科学的训练方法及开、蹦、直的形态特点,用来整理自己民族的舞蹈,与维吾尔族的舞蹈相结合,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使得维吾尔族舞蹈不仅具有东方沉稳的含蓄之美,而且亦具备了西方直立向上的美感。六十一岁的易国刚为大陆首席维吾尔族舞教授,也是编制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教材的第一人。他表示,维吾尔族舞有三个最重要的特色:一是要以眼传神,以眼传情;二是庄严的气质;三是柔软的手腕和优雅的旋转。《赛乃姆》、《刀郎》和《手鼓舞》是三种最具代表的舞蹈形式。以《刀郎》为例,如在云端般飘然行走却又突地重重踩下的三一踏,是刀郎最重要的部分,要诀是必须放松的呼吸。

(二)由于新疆南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不同,使维吾尔族各种舞蹈既有共同的风格,又有不同的地区特色

维吾尔族舞蹈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还要加上“动脖”、“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装饰,通过动、静的结合和大、小动作的对比以及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在弱拍处给以强势的艺术处理。如舞蹈动作中的绕腕,头的“挑”,脚步的“三步一抬”动作的后踢步等都是节奏的弱拍时做的,以此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特点。维吾尔族中的旋转快速、多姿和嘎然而止,通常在舞蹈的高潮时作竞技性旋转。

二.表演形式

维吾尔族舞蹈可分为风俗性舞蹈、表演性舞蹈。新疆各地的民间舞蹈主要形式有:赛乃姆、萨玛舞、盘子舞、手鼓舞以等其他表演性舞蹈。

(一)赛乃姆自娱性舞蹈

广泛流传在新疆各地,赛乃姆原是古代新疆民间曲调的一种,节奏平稳,旋律优美,适于舞蹈,后来与节奏欢快的曲调赛勒凯相结合,形成由慢转快的两段体的舞蹈形式,被收进维吾尔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赛乃姆的表演较自由,无论室内室外均可进行。开始表演前,群众围坐,乐队和伴唱者聚集一处。音乐开始后舞者进场,可独舞、对舞或三五人甚至更多的人同舞。例如新疆歌舞团编排的舞蹈群舞《刀郎麦西来甫》舞姿优美,动作丰富,大小动作配合巧妙,常在小的停顿或一组动作的末尾,以扬眉、动目、移颈、耸肩作为装饰性动作,使人感到亲切而风趣。在舞蹈演中如最常见的有托帽式、挽袖式、拉裙式、了望式、抚胸式等。舞步中主要有三步一抬,错步,点步和进退步等。

(二)萨玛舞风俗性舞蹈

是伊斯兰教节日时由男子在广场上集体表演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主要流行于喀什、莎车一带。从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以来它就一直伴随着伊斯兰教的礼拜活动而存在。每逢库尔班节和肉孜节,便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在众人“阿拉��”的呼喊声伴奏下跳起这种粗旷、奔放、节奏强烈的二拍子舞蹈。舞者均为男子,动作简单始终贯穿一种不太快的原地低头旋转。其舞蹈动律沉稳、舒展。落脚时全脚着地,身体下压,微顿,抬步时两手随身体的俯仰而轻摆,常用跳转、擦地空转等技巧动作。表演者多为劳动群众,动作粗犷有力,富有劳动生活气息。

(三)盘子舞表演性道具舞蹈

流行于新疆库车、喀什、伊犁、乌鲁木齐、麦盖提等地。用弦乐伴奏,节奏为拍,有专用曲调。据传,盘子舞源于新疆库车民间,后流传各地,逐渐发展成为舞台节目,由女子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持一盘子,指挟竹筷,和着音乐,边打边舞,并在头上顶一盛水的碗,以增加难度。麦盖提县的盘子舞,由男艺人表演,嘴内叼长把木勺,随舞击打碗。盘子舞的步法与舞姿,多来自赛乃姆。

(四)手鼓舞表演性舞蹈

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开始流传在南北疆各地民间,后发展成为舞台节目。表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行。舞蹈的特点是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多用高难度的旋转与腰部技巧。例如获世青节金质奖的《摘葡萄》就是,舞蹈中手鼓和舞蹈紧密配合在一起在,手鼓的鼓点节奏与舞蹈动作非常和谐统一、手鼓音乐的快,舞蹈的速度也快,手鼓音乐慢,舞蹈的速度也慢,有时与之相反。它以手鼓音乐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舞蹈动作的表演,展现了姑娘在葡萄园中一边劳动一边吃甜酸葡萄时的情景和喜悦的心情。因其手鼓的伴奏,烘托了气氛,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没有手鼓伴奏,这一舞蹈定将大为逊色。

总之,民间舞是一门群体的艺术,实践证明许多民间艺术的成功范例无一不是聚集了众人的力量和智慧。维吾尔族舞蹈是一个流布广泛,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文化集合体。对于维吾尔族舞蹈的发展,我们可秉承着继承与创新的原则,进一步地探讨和思索。所谓的继承,就是继承它独特的风格特征;对于创新而言,就是在舞台表演中用更宽广的思维编创出更优质的维吾尔族舞蹈作品。在这样的过程出不断丰盈维吾尔族民间舞蹈。

I. 维吾尔族舞蹈有什么,说出名字

1、手鼓舞

手鼓舞,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女子独舞,用手鼓伴奏,舞者能随鼓点的变化舞出不同的姿态。

2、盘子舞

盘子舞是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产生于古老的库车,流行于乌鲁木齐、伊犁、喀什等城镇。

3、纳孜尔库姆

纳孜尔库姆是产生于吐鲁番民间舞蹈,流行于鄯善、托克逊、哈密等地区。 据民间传说,“纳孜尔”是一个穷苦人的名字,“库姆”是击鼓声。

4、萨玛舞

萨玛舞,是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年节时集体欢跳的一种民间舞蹈,动作朴实有力。2011年5月23日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多朗舞

多朗舞形成于公元16世纪,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形式完整、动作粗犷矫健的礼俗性民间舞蹈,流传于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地区。

阅读全文

与维吾尔族艺术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1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1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9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