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艺术中心 > 波普艺术如何与生活结合

波普艺术如何与生活结合

发布时间:2022-04-17 18:54:43

Ⅰ 什么是“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又译为“通俗艺术”或“流行艺术”。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艺术(Post modemism)中势力最大、最为风行、传播最广、最有影响的确良种艺术形式。
所谓波普艺术,是指艺术家把任何额外负担观存在物作为创作载体,并赋予的价值和蕴意,以传导给观者最为大众化和最普及化的精神享用的艺术形式。

附件:

波普艺术(Populor Art)是英国评论家劳伦斯·阿洛韦(Laurence All owey)创名的。1959年阿洛韦说:“大量生产的技术,能够准确无误地复制文字、图画和音乐,已引出大量可供消费的符号和象征品。再想让文艺复兴为基础的艺术独一无二的这个思想来对待这个正在爆炸的划瘸拐行路的。大众传播工具被群众所接受,我们必须转变文化这个概念。文化这个词语不再是高级人工制品和历史名人的思想专用品了,人们需要更广泛地用经来描述社会在干什么。”由此可见,波普艺术的思想与行为主张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要旨之一——打破或冲淡艺术与生活的界线,即尽可能地介入众多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去——是一脉相承的。****波普艺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英国伦敦,60年代中期浒于美国、并以纽约为中心。渐次在欧洲、亚洲等地广为流传。20世纪的6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欧洲1968年5月风暴革命以及摇滚乐、太空人、柏林墙等都给人们的心灵以巨大的震荡。所以,波普艺术家在人类诸多的日常生活中寻觅到了自己创作的内容题材,并努力地去表现展示它们,因此,波普艺术总是以人预想不到的新鲜花样在民众中炫耀自我的新奇、离导师行为,借以引起公众注意的轰动疚。如,中国美术界在1989年以后,不断出现的、被大众传播称为“政治波普”的架上绘画创作行为和艺术现象,就曾轰动一时,颇为各方面予以关注和评说。尽管存在着“说了也白说”、 “白说了也要说”的界说尴尬局面。但,被已叫为“政治波普”的艺术行为,确实风光了一时。如图3之类的题材作品,被俗称为“政治波普”艺术作品。****在艺术发展史中,第一件波普艺术作品,是曾在1993年6月13日开幕的第45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上获得“绘画金狮奖”的、英国艺术家——里杰德·汉弥尔顿(Richard Hamilton)于1956年创作的题为《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别致,如此有魅力》。这幅小拼贴画(Collage)展示的是一间极为流行时髦的现代家庭居室,电视机、音响设备、吸尘器、柔软舒适的席梦思床、新式沙发等现代化的家具样样有。墙壁上挂着题为《青春罗曼斯》系另一波普艺术家利西滕斯坦(R·Richtenstein)的作品,窗外景物为大都市中的电影院。画面突出位置上为一位身强体健、只穿一条裤衩的青年男子,右手紧握一把有“Pop”字样的网球拍似的大型棒棒糖。除胸罩之外几乎全裸的女主人公呈饱含青春风流状地斜坐在沙发上。整幅画一看便懂,用不着深刻地诠释和启发便可欣赏。

Ⅱ 波普艺术的介绍以及代表作

波普艺术(Pop Art)最早起源于1950年代的英国,之后因为以Andy Warhol为代表的一批明星级艺术家的影响力而在美国得到巨大发展。让波普出现在了时装、AC-DC、香烟、胶纸、摇滚唱片等任何东西上。将身边的物品,如漫画、电影海报、明星、高跟鞋、任何消费品图像通过解构、拼贴、重复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都可成为波普艺术的创作主题。
波普艺术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叛逆登上了艺术舞台,这也是美国一种重要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代表人物劳森伯格受到作曲家凯奇的影响,试图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抹平艺术与生活的区别,艺术家应该自由的反映客观现实,不受传统的约束。他甚至把城市的废弃物作为创作作品的材料,把这些本来不具备审美特性的东西按照艺术构思拼凑起来,使之脱离原来的属性在形式上开了“结合”艺术的先河。汉密尔顿的作品更直接体现了波普艺术的本质,他们并非对现实的讽刺挖苦或反叛,而只是以一个普通者的姿态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使我们突然意识到某些东西的存在,而这些习以为常的东西确经常被我们忽略。安迪·沃霍与其他波普艺术家相比显得更彻底,他完全取消了艺术创作中的手工操作观念,直接用制版印刷的方法 把照片形象移到画布上。还应用了古典主义者和现代主义者视为大忌的“重复”,甚至于推向极端,可口可乐瓶无尽无休的排列,以及明星们的照片都成为了最好的创作主题和素材。 这十分贴切的反映出了后工业时代的特征,现代工业正是这样每天重复着同一样东西。以直观的艺术形式代替了深奥的艺术。随着后现代艺术的推进,它同我们生活的界限也显得愈来愈近,可能我们无法意识到,但它作为我们生活和精神的组成部分已无法替代。
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Ⅲ 什么叫波普艺术

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这一思潮发展的艺术家是R.汉密尔顿。1956年,他在首届“这是明天”的个人展览会(惠特彻派尔画廊)上陈列出握有“POP”字母的网球运动员的拼集作品。这幅作品成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1965年在密尔沃基艺术中心举办的一次波普艺术展览即以“波普艺术与美国传统”为题。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J.约翰斯和R.劳申伯格,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A.沃霍尔、J.戴恩、R.利希滕斯坦、C.奥尔登伯格、T.韦塞尔曼、J.罗森奎斯特和雕塑家G.西格尔。 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一般也认为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 在波普艺术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7—1986)。他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1962年他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他偏爱重复和复制。“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释说:“我想这也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吧。”对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他有一句着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恰与杰克逊·波洛克所宣称的他“想成为自然”形成鲜明对比。他的画,几乎不可解释,“因而它能引起无限的好奇心——是一种略微有点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闲聊和空谈来填满它。”实际上,安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一个最令人关注母题。在1967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波普艺术,亦称为“流行艺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以英国伦敦和美国的纽约为中心出现的一个艺术运动。 英国画家理乍得·汉戴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滑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 波普艺术又称普普艺术,是一个探讨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关连的艺术运动。波普艺术试图推翻抽象艺术并转向符号,商标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主题。波普艺术这个字目前已知的是1956年英国的艺术评论家罗伦斯·艾伟Laurence Alloway所提出的。 波普艺术同时也是一些讽刺,市侩贪婪本性的沿伸。简单来说,波普艺术是当今较底层艺术市场的前身。波普艺术家大量复制印刷的艺术品造成了相当多评论。早期某些波普艺术家力争博物馆典藏或赞助的机会。并使用很多廉价颜料创作,作品不久之后就无法保存。这也引起一些争议。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影响力量开始在英国和美国流传,造就了许多当代的艺术家。后期的波普艺术几乎都在探讨美国的大众文化。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Ⅳ 艺术与生活是如何保持一致性与连贯性的

自杜威以来,西方思想界和美术界,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一股反美术博物馆、美术展览馆的潮流。杜威认为,美术博物馆和美术展览馆割断了观众与他们实际生活经验的连续性。现代和后现代美术,如波普艺术、行为艺术、环境艺术等都突破了美术展览馆和博物馆那堵墙的限制而直接与人类当下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强调接受者直接参与美术作品的创造过程的重要意义,从而能使接受者的生活经验与艺术感受之间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Ⅳ 简述波普文化与波普设计的关系

波普艺术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叛逆登上了艺术舞台,这也是美国最重要和独特的艺术形 式。代表人物劳森伯格受到作曲家凯奇的影响,试图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抹平艺术与生活 的区别,艺术家应该自由地反映客观现实,不受传统的约束。

波普文化先驱汉密尔顿认为波普应当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通俗的(为广大观众设计)短暂的(短期方案),可消费的(容易忘记的)低廉的,大批量生产的,年轻的(面向青年人)妙趣诙谐的,性感受的,诡秘狡诈的,有魅力的,大生意的,这11个方面的的全部内容全面宣告波普时代的来临,为这种新艺术的发展建立起一个共同的基础。

(5)波普艺术如何与生活结合扩展阅读

波普艺术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叛逆登上了艺术舞台,这也是美国最重要和独特的艺术形 式。代表人物劳森伯格受到作曲家凯奇的影响,试图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抹平艺术与生活的区别,艺术家应该自由地反映客观现实,不受传统的约束。甚至把城市的废弃物作为了作品材料,把这些本来不具备审美特性的东西按照艺术构思拼凑起来,使之脱离原来的属性在形式上开了“结合”艺术的先河。

汉密尔顿的作品更直接体现了波普艺术的本质,并 非对现实的讽刺挖苦或反叛,而只是以一个普通者的姿态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使人们突然意识到某些东西的存在,而这些习以为常的东西确经常被人们忽略。安迪·沃霍与其他波普 艺术家相比显得更彻底,完全取消了艺术创作中的手工操作观念,直接用制版印刷的方法 把照片形象移到画布上。

Ⅵ 波普艺术对现代人各方面的启示

波普艺术(Pop Art),是一种以反传统、反历史、反精英、反经典、反智慧的艺术流派,其常运用一些庸俗的大众社会图形,照搬、复制生活原貌作为其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

波普艺术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英国,英国画家理乍得·汉密尔顿第一次用街上的招贴画与图片资料拼贴成第一件波普艺术作品:“是什么让生活如此美好”。

从艺术的超越现代意义说,汉密尔顿的波普艺术是以一种玩世、庸俗化艺术语言对艺术现代性进行了一次多方位地彻底瓦解。于是,艺术的发展由于解构主义理论和波普艺术的实证进入到了精神、价值多元的后现代时期,而这个所谓后现代的阶段表征也当然就不是过去意义的超越、发展等精进传统精神了。如果没有领悟到这一关键点,那么对当代艺术的困惑是永远也无法解开的。

所以,对于波普艺术的理解不能用传统的观念去解释。如果摆脱不了对传统的依恋,那么你对当代艺术的万象也肯定是云里雾里的结论。因为标准的其反向解构性是波普艺术的主要特征。

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作品

美国波普艺术家杰夫昆思作品

波普艺术虽说是诞生在英国,但是由于美国对波普艺术的大力推举使得美国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至今出现了大批着名的波普艺术家,如大名鼎鼎的安迪沃霍尔、劳申伯格、奥登伯格、里奇腾斯坦、韦赛尔曼、贾斯伯琼斯、杰夫昆思等等。其波普艺术规模与势头早已让人们忘记了波普艺术的原诞生地英国或理乍得·汉密尔顿其人。

如今,说到美国文化是绕不过美国波普艺术的。回想美国文化发展,也真能抓住时代机遇,在避开自身文化历史的短暂与不足时一举通过树立起美国波普文化而举世闻名,可谓既打击了具有历史延续意义的现代性又掩盖了自身文化历史缺陷,不能不说是伟大的一举多得。

作为反精英的波普艺术却也奇怪地诞生了那么多的精英大师,其反精英理念不免让人产生似乎只是一种策略而已(与原先的倡导理念在结果看来就未免不能让人太当回事了)。

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波普艺术的追随者可说趋之若鹜,去一下艺术园区或画廊就可以看到大量的波普艺术风格的作品陈列着,那些庸俗化的艳俗艺术和文化革命时期的政治图形也被泛滥使用在艺术作品里,这些作品无不体现出波普艺术的精神特质。据说西方特别认可中国的这些波普艺术,也因此中国波普艺术泛滥成灾而被西方青睐所购买的事实也只有中国波普艺术家自己知道。

世间误解且有着名中国艺术评论家把中国符号与中国图形相混淆,这实在是一种悲哀。符号与图形在语义和实际的视觉概念有着天壤之别。把符号与图形混同的同时也暴露了从事那么多年的艺术批评工作居然连符号与图形都搞不清,可见中国的艺术批评领域是何等的视盲。至于批评家所说的中国文革时期大批判图形,那是与符号意义的图形有着显着地区别,关于这方面的视觉知识或许批评家还是需要补补课把概念搞明白了再来讨论问题,否则将导致以其昏昏,还希望使人昭昭弱智群众的不良后果。顺便说一下中国文革时期的图形并非是中国所特有的时期图形,而是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时期共有的国家意志下的图形样式与符号没有根本关系更与中国符号链接不上。

由于现代艺术不断对过去传统文化的超越于反叛,也出现一些艺术名言如:“人人都是艺术家”(据说是德国艺术家博伊斯所言)。但是艺术的发展推进精神一直没有改变。然而,解构主义理论的出现以及波普艺术的大量普及化使得这一乌托邦的人文情怀被拆解。因此,“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显示出是多么蛊惑人心的当代语句也当然被波普艺术理论家奉为一句经典名言而告知与天下。

波普艺术也可以说成大众艺术,它的理念是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打破,或者按波普艺术家所言是缝合了生活与艺术间的历史鸿沟。“生活就是艺术”,又是一句多么动听的普世口号。那么,还有什么阻碍我们不能艺术呢?

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当代艺术进入到了一个反传统地后时代,反传统也意味着反传统艺术方面的技术与表达问题,因此大家不要畏惧没有学过艺术,只要你有灵感或观念,通过什么手段去表现都无所谓,表现得如何也无所谓,关键就是一定要以艺术的名义。所以,不管你以前学的是什么行业,只要你愿意去艺术,你就是艺术家,也许你还真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

Ⅶ 波普设计的艺术理解与认识

这种以当时最流行的形象为题材的艺术在20世纪中期由罗伊·里奇特斯坦等艺术家首次创造出来,这些人被称做“波普艺术家"。
罗伊.里奇特斯坦是第一位选择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漫画里的形象为创作主题的画家.这个作品的名字是《杰作》.创作于1962年。

人民的艺术
这种取材于流行文化的艺术形式被称做“波普艺术”。

1: “波普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已开始在美国和英国盛行。波普艺术家们通常选择人人都熟悉的事物作为他们作品的主题。

2: 他们的画作或雕塑作品都是取材于当时人们每天都会见到的东西。如汤罐头、爆米花这些家庭中常见的产品或是纸币、加油站、路标、旗帜等等。

3: 他们选择经常在报纸、杂志、电视和电影上出现的东西作为自己的题材,比如演员、歌手、歹徒、牛仔、甚至还有卡通人物。

波普艺术风格
波普艺术的风格不是统一的。

1:如里奇特斯坦这样的波普艺术家喜欢用平滑的笔触和很多单色块来模仿那些在广告和漫画中常见的艺术风格。

2:而像安迪·沃霍尔则喜欢把电影明星和食品包装上的形象印在画布上。

3:还有一些艺术家。如罗伯特·劳森伯格,则喜欢把粗线条拼凑在一起。

所有波普艺术家都坚信,他们要呈现的是人们生活着的当今社会,而不是过去的社会..

艺术发展史上的很多时期,都会有一些艺术家以相似的主题、风格或灵感进行创作,被称之为“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和印象派就是艺术运动的实例。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把艺术家用这种“运动”来加以区分是很容易的。在那个时期。艺术家们都是独立工作。他们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艺术创作,不会互相抄袭作品。他们可能并不把自己看做是运动中的一分子。事后我们区分不同的运动是为了了解艺术的发展过程。

新运动

为什么波普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 得到了发展呢?那时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知道,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着手恢复国家的生产,但是

美国和英国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这种繁荣推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变革,艺术界的波普运动也由此产生。
20世纪60年代纽约的百老汇,许多波普艺术家都从这里明亮的,诱人的广告以及其他流行的形象中获得过灵感。

后战争时代的变革(方便快捷新颖渐成主流)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和英国已经转型为消费社会。工业发展十分迅猛,人口激增,人们也变得越来越富有。与以往相比,他们为自己家人和家庭买的东西更多了。对许多人来说,他们的目标也变得现代和时髦,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购买更大的汽车、电视、新款式的家具和电动剃须刀。像圆珠笔这种只用几次就被丢掉的一次性产品也第一次被摆上了商店的柜台。

人们也开始购买在战争时期买不到的食品。这种新型食物在食用之前几乎不需要特别加工,比如汉堡包和袋装冷冻食品(电视快餐)。这些产品都可以在变得越来越大的超级市场中买到,而在私人开的商店里却很难买到。

商用艺术的兴起

因为人们的购买力越来越大,商家开始为卖出更多的产品而彼此竞争。他们需要有绘画技巧的人创造出商业艺术。这种艺术包括对产品的设计和能诱惑顾客购买商品的广告。广告业并不是新兴事物,但是在战后,商家都试图获取更高的营业额,商标名称和容易识别的广告形象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许多商品都在超市里被码放在一起;广告不仅出现在广告牌和招贴板上,而且出现在五颜六色的杂志中和电视屏幕上。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广告业和设计业的艺术工作者通常要从在艺术学校学习传统艺术课程开始,这些课程包括在过去的艺术大师的画作中学习油画的绘画技巧。在20世纪50年代,一种不用学习传统艺术课程的新型艺术学校成立了,这种学校是专为培养平面设计师而开设的。学生们在这里为日后能从事与商业艺术相关的职业作准备。

便捷成主流

在20世纪50年代的新型消费社会中,人们想拥有一种便捷的生活方式。从超级市场里堆放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到直接从冰柜里拿出的冷冻速食晚餐,都暗示出人们对“便捷”的渴望。商业艺术家需要为这些产品设计广告和包装。

在20世纪50年代,广告商都急于想出精炼、响亮的广告语,这些广告语与产品图像结合起来可以使消费者更容易记住他们的产品。这段时期的着名广告语有:

她用了?她没用?(伊卡璐发胶.1957年)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斯威尔咖啡,1959年)

只溶在口,不溶在手。(M&Ms巧克力,1954年)
下面这幅墙上的画作看上去就像是一张被放大了很多倍的漫画的一部分。画中人物的面孔是由很多小圆点组成的,就像你通过放大镜来观察报纸上登载的漫画一样。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部漫画中的一幅图,而是美国艺术家罗伊·里奇特斯坦1962年创作的一幅画作。这幅漫画风格的作品模仿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漫画书中或是报纸上流行的图像。这种以当时最流行的形象为题材的艺术在20世纪中期由罗伊·里奇特斯坦等艺术家首次创造出来,这些人被称做“波普艺术家"。

罗伊.里奇特斯坦是第一位选择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漫画里的形象为创作主题的画家.这个作品的名字是《杰作》.创作于1962年。

人民的艺术
这种取材于流行文化的艺术形式被称做“波普艺术”。

1: “波普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已开始在美国和英国盛行。波普艺术家们通常选择人人都熟悉的事物作为他们作品的主题。

2: 他们的画作或雕塑作品都是取材于当时人们每天都会见到的东西。如汤罐头、爆米花这些家庭中常见的产品或是纸币、加油站、路标、旗帜等等。

3: 他们选择经常在报纸、杂志、电视和电影上出现的东西作为自己的题材,比如演员、歌手、歹徒、牛仔、甚至还有卡通人物。

波普艺术风格
波普艺术的风格不是统一的。

1:如里奇特斯坦这样的波普艺术家喜欢用平滑的笔触和很多单色块来模仿那些在广告和漫画中常见的艺术风格。

2:而像安迪·沃霍尔则喜欢把电影明星和食品包装上的形象印在画布上。

3:还有一些艺术家。如罗伯特·劳森伯格,则喜欢把粗线条拼凑在一起。

所有波普艺术家都坚信,他们要呈现的是人们生活着的当今社会,而不是过去的社会..

艺术发展史上的很多时期,都会有一些艺术家以相似的主题、风格或灵感进行创作,被称之为“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和印象派就是艺术运动的实例。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把艺术家用这种“运动”来加以区分是很容易的。在那个时期。艺术家们都是独立工作。他们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艺术创作,不会互相抄袭作品。他们可能并不把自己看做是运动中的一分子。事后我们区分不同的运动是为了了解艺术的发展过程。

新运动

为什么波普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 得到了发展呢?那时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知道,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着手恢复国家的生产,但是

美国和英国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这种繁荣推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变革,艺术界的波普运动也由此产生。

20世纪60年代纽约的百老汇,许多波普艺术家都从这里明亮的,诱人的广告以及其他流行的形象中获得过灵感。

后战争时代的变革(方便快捷新颖渐成主流)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和英国已经转型为消费社会。工业发展十分迅猛,人口激增,人们也变得越来越富有。与以往相比,他们为自己家人和家庭买的东西更多了。对许多人来说,他们的目标也变得现代和时髦,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购买更大的汽车、电视、新款式的家具和电动剃须刀。像圆珠笔这种只用几次就被丢掉的一次性产品也第一次被摆上了商店的柜台。

人们也开始购买在战争时期买不到的食品。这种新型食物在食用之前几乎不需要特别加工,比如汉堡包和袋装冷冻食品(电视快餐)。这些产品都可以在变得越来越大的超级市场中买到,而在私人开的商店里却很难买到。

商用艺术的兴起

因为人们的购买力越来越大,商家开始为卖出更多的产品而彼此竞争。他们需要有绘画技巧的人创造出商业艺术。这种艺术包括对产品的设计和能诱惑顾客购买商品的广告。广告业并不是新兴事物,但是在战后,商家都试图获取更高的营业额,商标名称和容易识别的广告形象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许多商品都在超市里被码放在一起;广告不仅出现在广告牌和招贴板上,而且出现在五颜六色的杂志中和电视屏幕上。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广告业和设计业的艺术工作者通常要从在艺术学校学习传统艺术课程开始,这些课程包括在过去的艺术大师的画作中学习油画的绘画技巧。在20世纪50年代,一种不用学习传统艺术课程的新型艺术学校成立了,这种学校是专为培养平面设计师而开设的。学生们在这里为日后能从事与商业艺术相关的职业作准备。

便捷成主流

在20世纪50年代的新型消费社会中,人们想拥有一种便捷的生活方式。从超级市场里堆放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到直接从冰柜里拿出的冷冻速食晚餐,都暗示出人们对“便捷”的渴望。商业艺术家需要为这些产品设计广告和包装。

在20世纪50年代,广告商都急于想出精炼、响亮的广告语,这些广告语与产品图像结合起来可以使消费者更容易记住他们的产品。这段时期的着名广告语有:

她用了?她没用?(伊卡璐发胶.1957年)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斯威尔咖啡,1959年)

只溶在口,不溶在手。(M&Ms巧克力,1954年)

美国波普艺术之前的艺术
从大约l942年到20世纪50年代,在波普艺术初始前后,美国主要的艺术运动是抽象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

1:有些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如马克·罗斯科,用几种丰富的深颜色浸满整块画布。

2:而杰克逊·波洛克等其他艺术家开创了“行为艺术”,他们把颜料滴、泼或涂抹在画布上。

3:这种作品是抽象的,因为它没有描绘出明显的、现实的主题。它是表现主义的,

4:因为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

1941年l2月,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遭到偷袭,美国军队正式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即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也开始发展起来。这是许多美国人第一次窥见欧洲大陆上战争的恐怖,因此一些艺术家认为

现实主义的艺术形式不能很好地表达出他们迷乱的心绪。

迷乱 迷 迷乱乱 迷乱

抽象表现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一种新的艺术运
动。以杰克逊·波洛克为代表的艺术家。创造了一种有表现力的图像,用以表达他们对身边不断变化的世界的一种信仰。

反传统艺术的诞生
有些美国艺术家认为抽象表现主义太难于理解,于是开始在另外的艺术道路上寻求发展。比如艾伦·卡普洛和罗伯特.劳森伯格就认为比起一件已经完成的绘画或者雕塑作品,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更加令人兴奋。

艺术创作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艺术创作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艺术创作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在20世纪50年代末,卡普洛组织了“偶发艺术”运动,

1:在这种艺术形式里观众可以参与创作。

2:在一些偶发艺术中,从椅子、食品到烟和旧袜子,艺术家可以用任何东西创作出艺术品。

艺术家可以用任何东西创作出艺术品

3:而在另一些偶发艺术中,艺术家只描绘常见的场景,比如在街上购物或是扫大街。

反传统艺术的关键点在于观众可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对偶发艺术作出反应。

4:一些其他曲艺术家,比如雷德·葛鲁姆的偶发艺术就像是奇怪的戏剧。观众成员有剧本,这些剧本可以指导他们在这个作品中应该干些什么。

偶发艺术被称做“新达达主义

偶发艺术经常出现在画廊里,但在街道上、停车场里和其他不可思议的地方也会发生。这种反传统艺术的运动有时被称做“新达达主义”,因为这些艺术家的信仰和20世纪20年代达达主义艺术家的信仰十分相似。

那么什么是达达主义呢
下面是达达主义的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95e98f0100pacj.html

重新定义英国文化
l951年5月,英国节开始了。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英国的许多城市依然还是百废待兴。英国节的设立强调了英国人的自我身份及其工业的发展,它给予了民众一种国家正在复兴的信念,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英国各地都举办展览,科学发明的展品炫耀着英国所取得的成就。最主要的展览集中在伦敦南岸新建的艺术中心里
但是这时人们

需要一个真正的代表未来的东西

于是 因为下面的原因 波普艺术诞生了

与此同时,许多年轻人都希望重新定义英国文化,这种文化能反映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1:年轻的英国艺术家,如彼特.布莱克和理乍得·汉密尔顿认为流行的形象,如新车的设计图、模特的照片、科幻漫画上的图片和电影场景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比博物馆里和画廊里的传统艺术更有意义。

2:汉密尔顿曾说:波普艺术是通俗的、廉价的、能大批量生产的、年轻的、聪慧的、性感的、好玩的、迷人的,同时也是一个大生意。”

向西看美国对欧洲产生重大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欧洲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美国在战后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这种影响也不断延伸到更多的地方。与美国军队的接触和美国杂志、报纸的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对美国的影星和摇滚、蓝调等音乐形式产生了兴趣。

在欧洲人眼中,美国被视为是一个无阶级的社会,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技巧和才能取得成功。这与只有出生在富裕家庭并认识有权势的人才能成功的传统欧洲社会正好相反。
英国艺术家开始对美国的文化感兴趣。汉密尔顿和爱德华多·保洛齐等艺术家组成了“独立小组”,他们从1952年开始在伦敦的新当代艺术中心定期会面。在这里这些艺术家互相展示美国杂志上色彩斑斓的图像,他们也组织展览展出用这些图像制作的拼贴画。

第一件波普艺术作品是什么?

许多人都认为第一件波普艺术作品是理乍得·汉密尔顿1956年的一部拼贴画。它表现了一个“现代"的室内场景。这部作品的名字是《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独立小组"在伦敦的一次会议上,艺术家们开始正式采用“波普"这个
词。艺术评论家劳伦斯·阿洛威在1958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大众流行艺术’这个概念。虽然他指的是包括从电影到建筑学所有的艺术形式。而不是单指绘画艺术,但是“波普艺术"这个概念开始作为
艺术领域的一次独特的运动被接受并保留了下来。

美国波普艺术大爆炸
在美国,流行商业艺术比英国更早地出现在广告牌以及杂志、漫画和报纸上。20世纪初期艺术家的作品中就出现了商业艺术的形象。比如,在20世纪20年代斯图尔特·戴维斯画了一幅漱口水瓶子的静物画。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艺术家开始对作为消费主义和工业发展的符号出现的流行图像的意义和重要性产生了兴趣。为了使这些符号更加明显,艺术家们喜欢用现实的艺术手法表现它们,而不是用艺术性很强的手法来表现。

罗伯特·劳森伯格和贾斯伯·琼斯常被认为是美国最早的波普艺术家。琼斯有一件以箭术中的靶子为象征的作品。那些在商业艺术上更有经验的艺术家从新达达主义和偶发艺术中获取灵感。这些艺术家,如安迪·沃霍尔、罗伊·里奇特斯坦和克拉斯·奥顿伯格尝试在他们的作品中包含一些流行的物品。成了波普艺术运动的核心。

一切皆美--所有存在的东西都可以是艺术品,只是呈现和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95e98f0100p2db.html

Ⅷ 波普艺术如何影响今天的艺术

波普艺术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方方面面,而服装设计无疑是它最通俗的注解。在认同短暂性、低成本、易消耗性,追求流行、新奇与刺激的波普风潮以及在战后西方出现的所谓“丰裕社会”带来的强大物质现实的影响下,20世纪的流行服饰呈现出一种新奇的特点。它们便宜、惹眼、大胆、艳俗、放肆、傲慢、消遣、年轻、快乐……眼花缭乱和惊世骇俗是人们对服装的评价,传统的美学规则被打破,一种消解了中心,以标新立异为目标的审美风尚流行起来。受其影响,服装设计无论是在服装面料还是图案、样式的创新方面,都经历了深刻变化,改变了过去服饰装饰的特点,在服装时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种取材于流行文化的艺术形式被称做“波普艺术”。

1: “波普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已开始在美国和英国盛行。波普艺术家们通常选择人人都熟悉的事物作为他们作品的主题。

2: 他们的画作或雕塑作品都是取材于当时人们每天都会见到的东西。如汤罐头、爆米花这些家庭中常见的产品或是纸币、加油站、路标、旗帜等等。

3: 他们选择经常在报纸、杂志、电视和电影上出现的东西作为自己的题材,比如演员、歌手、歹徒、牛仔、甚至还有卡通人物。

波普艺术风格
波普艺术的风格不是统一的。

1:如里奇特斯坦这样的波普艺术家喜欢用平滑的笔触和很多单色块来模仿那些在广告和漫画中常见的艺术风格。

2:而像安迪·沃霍尔则喜欢把电影明星和食品包装上的形象印在画布上。

3:还有一些艺术家。如罗伯特·劳森伯格,则喜欢把粗线条拼凑在一起。

所有波普艺术家都坚信,他们要呈现的是人们生活着的当今社会,而不是过去的社会..

艺术发展史上的很多时期,都会有一些艺术家以相似的主题、风格或灵感进行创作,被称之为“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和印象派就是艺术运动的实例。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把艺术家用这种“运动”来加以区分是很容易的。在那个时期。艺术家们都是独立工作。他们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艺术创作,不会互相抄袭作品。他们可能并不把自己看做是运动中的一分子。事后我们区分不同的运动是为了了解艺术的发展过程。

Ⅸ 日本的波普文化

波普艺术 50年代中期以后的十年中,在美国和英国发展出一个新的艺术流派,称为"波普艺术"。被冠以"波普艺术家"的这些人在这段时期的创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之物为题材,采用的创作手法也往往反映出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特征。造成波普艺术的元素并非到处都有,战后英美的城市文化是其生长的特殊土壤。只有与这种城市文化接触密切的艺术家才能抓住波普艺术特有的格调和表现手法。

人们认为狭义的波普艺术发源于英国,而不是美国。1952年末,一群年轻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评论家在伦敦当代艺术学院召开会议。这个自称为"独立派"的团体,着重围绕大众文化和它的含义加以讨论,如西方电影、空间小说、广告牌、机器之美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当时被认为是反美学的种种状况。这个团体迷恋新型的城市通俗文化,特别为美国的表现形式所吸引。一方面,当时的美国在英国人眼里,是一个从尼龙制品到新的摩托车什么都好的理想国。另一方面,40年代的英国艺术界笼罩着严肃的浪漫主义努力奋斗的气氛,而英国波普艺术就是对它的反动。

1956年,"独立派"举办了题为"这就是明天"的展览。展览上最有感染力、对艺术史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在入口部分放置的一幅招贴画,名为‖到底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非凡迷人?‖(图1)。画中是一间现代公寓,里面有从画报上剪下的一个肌肉丰满的男子和一个傲慢的裸体女人。公寓里有大量的文化产品:电视、带式录音机、放大的连环画书封面、一个福特徽章和一个真空吸尘器的广告。透过画里的窗户可以看到一个电影屏幕,正在放映电影《爵士歌手》中艾尔·乔尔森的特写镜头。男子手上还拿着一支其大无比的棒糖,糖上有三个很大的字母POP。波普艺术(Pop Art)一词就由此而来,POP既是英文棒糖lollipop一词的词尾,又可以看作是"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在美国,波普艺术又是对5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一方面,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被看作是艺术家个人独特个性的展现,它是完全个人的、主观的和精神上的,它强调艺术的纯洁性,成为一种精神贵族的艺术。另一方面,由于这种精神性是寓于即兴的挥洒之中,而且是完全个人的,许多后来者们纷纷模仿,于是这"高雅"的艺术又似乎人人都做得来。可惜大多数这类的作品都只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而难显现精神。可说是"眼看多,实在少"。波普艺术则针对抽象表现主义的问题,大胆地尝试新的材料、新的主题、新的形式。60年代,波普艺术轰轰烈烈地把"生活"、把现代的都市生活带进了博物馆和画廊。使"波普"这一称号得以流行世界的第一次集体展览是1962年在悉尼·贾尼斯画廊举办的"新现实主义艺术家"展,它将这一潮流的艺术家汇集在一起(也包括了欧洲艺术家)。紧接着是1963年举办的两个展览:"六画家展览"和"流行形象展"。

某种程度上讲,美国的确影响了世界上所有的波普艺术。由于美国商业文化的强大势力,几乎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看到好莱坞电影,吃到麦当劳的汉堡包,它渗透到许多文化当中而成为可以消费的流行文化。从另一个角度讲,波普艺术又是"工业"艺术。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曾说道:"由于美国受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的冲击更重更快,其价值观念似乎更为扭曲……我想我创作的意义在于说明它是工业性的,这也是整个世界的方向。欧洲不久也将如此,因此,波普艺术将不是美国的,它将是全球性的。"

波普艺术抵制了一位着名批评家的格言:伟大的艺术必须是艰深的艺术。波普艺术家常常采用拼贴或者批量复制的手法,看起来比较容易。"波普艺术是速溶咖啡,是近代电影中的宽银幕,它不是僧侣统治之下的拉丁文,它是通俗艺术。"波普艺术的感染力和它的范围一样广阔,它接纳一切,接纳生活中一切更为普通的方面。它仍然是艺术,但绝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提到英美的波普艺术,首先要提到的是美国人劳申伯格(Rauschenberg)和约翰斯(Jasper Johns),以及英国人里乍得·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劳申伯格1925年出生于德克萨斯州,40年代末在巴黎儒莱因学院学习。他早期曾受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在50年代初期画过一系列全白的画,上面唯一的图像就是观赏者的影子。后来他又画了一系列全黑的画,但这些画法并不是他的首创。后来他朝着"组合绘画"的方向发展,采用生活中的寻常之物构成画面--啤酒瓶、废纸盒、旧轮胎、报纸、照片、绳子、麻袋、枕头等等。画布和固定在画布上的物品组成作品,‖床‖(图2)即是这类的典型作品。作者干脆把睡袋和枕头挂在画布上,然后再在上面甩些颜料。他这样在作品中使用现成品的目的,是要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正如他所说:"绘画是艺术也是生活,两者都不是做出来的东西。我要做的正处在两者之间。"同时,他的作品都留有抽象表现主义的痕迹,常常就有恢弘的气魄。

劳申伯格的这种艺术哲学是受到在黑山学院工作时结识的实验艺术家约翰·凯奇(John Cage)的影响。他1951年认识凯奇,两人交往甚密。凯奇从禅宗的角度影响劳申伯格:"判断是无意义的,因为不存在此物比他物更好的事实,艺术也不应该和生活不同,而是生活中的一种行为。"

在劳申伯格的创作生涯中,一直保持着与周围的都市和技术社会的联系,他的这种"集成"式的手段极能反映出关于一个时代的丰富图像,比如在‖符号‖(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具有美国60年代特征的信息,明星总统肯尼迪、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越战士兵、登月宇航员,以及追求性解放的嬉皮士等等。

约翰斯的生涯与劳申伯格有许多相同之处,在他们发展的关键时刻两人曾合用一间画室。约翰斯以采用单独而平凡的形象出名,一排数字(图4-1)、靶子(图4-2)、美国国旗(图5)、美国地图等等,这些成了波普艺术的经典之作。他之所以选择这类形象,就是因为他认为它们不会再产生任何能量了。他所要强调的是"绘画就是它本身,而不是任何其他物体的再现"。

约翰斯无意于通过作品表达对艺术或者社会的批评。在他看来,艺术家想做什么是他个人绝对的自由,不该受到因顾及评价而产生的限制。他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中,作品会被误解和错用,艺术家不能控制形势和他的作品被评价的方式,对于这种有趣的情况他毫不介意。他的一件着名的雕塑就是用铁复制了两个啤酒罐(图6),人们常常理解为这是对社会某种现状的批判。但实际上这次创作纯属偶然。"当时我正在用小物件制作雕塑--手电筒和电灯泡。然后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威廉·德库宁不知怎么被我的经纪人弄得很恼火,他说:'那个狗小子,你给他两个啤酒罐,他也能卖出去。'我听了这句话就想:'多好的雕塑--两个啤酒罐。'这似乎完全适合我当时的口味,因此我就干了--然后我的经纪人就卖了它们。"

在英国的波普艺术运动中,与美国的劳申伯格和约翰斯地位相当的艺术家是里#乍得·汉密尔顿。三个人在对达达主义的浓厚兴趣上更为近似。汉密尔顿的个人成长过程对他的艺术作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其他多数艺术家相比,他实际上是一位自学成才者。他14岁小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广告工作,同时在多所艺术学校读夜校。他的教师经历成为对他的绘画生涯的又一有力影响,他长期教授设计课,这使他格外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使他常常是一个实用主义者。1957年他曾说过他所追求的品质是通俗、短暂、消费得起、风趣、性感、噱头、迷人,还必须是廉价的,能大批量生产的。

虽然汉密尔顿广泛使用美国题材,但他并不是一个美国式的艺术家。他总是愿意对自己的作品做解释,有时解释得十分详尽。例如作品‖她‖是许多广告画面的汇集:"羊角"牌电冰箱的照片、吸尘器和其他电器的广告,还有钉在墙上的《绅士》杂志的图片。对于这件作品汉密尔顿附有一段很长的说明:"50年代艺术中的女性是不合时宜的--她让我们想到阴沟里的气味,病态的发胖、粉红色的叉腿、模样愚蠢而又淫荡,一点也不像美术作品外冷峻女人的形象。那种女人确实是淫荡的,在表现起性欲时尤其机智巧妙。尽管配上最贵重的首饰,人们仍不过是把她看成时髦的附属品。从广告的角度来说,一个女子最糟糕的莫过于她不能姿态高雅地与所处的环境达成和谐--女人与环境的协调正如她本人与她所着的衣着和谐一样,能决定我们对她的评价。到处充斥着性,在成批生产的富有魅力的奢侈品中可找到它的象征--肉一般的塑料和光滑而更具肉感的金属。"

稍后创作的‖我梦想白色的圣诞节‖把一个电影镜头做了一系列的精心转换。特别之处是,汉密尔顿用彩色负片代替了彩色正片,将影片中的白人歌手换成了黑人歌手,讽刺性地暗示了这位歌手所唱的歌名。不过,这种讽刺成分并没有排除怀旧情绪。汉密尔顿的作品和其他英国波普艺术家的作品一样,带有淡淡的伤感色彩,这使他的作品与美国波普艺术家的作品相比,显得妩媚有余而侵犯性不足。

Ⅹ 波普艺术的意义,流行艺术知多少

导语:时代的发展与文艺创作紧密相连,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如我们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的一批艺术家,反应当时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欧洲的文化在历史的潮流中越来越时尚简约,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流行文化就是西方曾风行一时的波普艺术,这种艺术有什么意义呢?本文小编就为大家科普一下。


从艺术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波普艺术可以视为立体主义,表现主义以来艺术上又一次重大的质的改变,它完全破坏了艺术遵循高雅,低俗之分,打破了原来公认的严肃艺术应该是高级艺术的界限,而把日常熟视无睹的生活内容,商业内容,新闻媒体引导的支离破脆的社会形象,利用商业符号的拼凑方式,利用完全没有艺术家情绪倾向的中立方式和绝对客观立场来从事创作,因而是20世纪艺术另外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的背景来看,波普艺术在1960年代用这种方式来反抗当时的权威文化和架上艺术,不但包含了对传统学院派的反抗,也同时具有否定现代主义艺术的成份。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是波普艺术的精神核心,加上嬉皮笑脸,放荡不羁的创作态度,使它成为1960年代西方风行一时的反文化浪潮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1960年代波普艺术的发展,是在越南战争和西方广泛的反战示威运动,美国黑人为中心的民权运动的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反对美国政府和整个资本主义体制的上层建筑的动机,因此,波普艺术从一定程度上看是19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在视觉艺术上的体现,有特殊的反文化色彩。


波普艺术的表现虽然与达达艺术有密切关系,但它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一赤裸裸地明确强调通俗,商业,媒体主导,支离破碎感,完全没有掩饰,商业就是商业,通俗就是通俗,清清楚楚。二波普艺术家对他们使用的表现对象没有称赞,没有颂扬,也没有贬低和反对,仅仅是冷漠地表达。艺术家一旦掺入对于对象的情感,也就不是波普了。三直截了当性和立即性的方法。波普艺术艺术家处理的是即时的对象,立即去用,无需一个消化的过程。从这三个方面看,波普艺术开创了创作中的客观主义,对于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商业化,媒体引导化等一律兼收并蓄,宣告了战后垄断美国和欧洲艺术长达20多年的“抽象变现主义”的终结。

波普运动一方面强调客观,不参与艺术家的感情活动,一旦有了感情的渗入,就不是波普了,另一方面确实是在客观地反映着这个支离破脆的社会形象。


文艺反应现实,从古至今,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文艺作品都体现出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是一个时期社会的剪影。曾在唐宋流行的唐诗宋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的一批文艺创作者。时代在发展,文化也在发展,流行文化流传至今,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本文为您介绍了波普文化的意义,希望您对这种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阅读全文

与波普艺术如何与生活结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3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