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建省民间戏曲的种类
闽剧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地方戏曲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闽剧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等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
闽剧风格高雅、潇洒,道白清晰,唱腔优美,婉转流畅,演员在表演中重视运用手、眼、身、法、步的基本程式,力求展现优美的身段,通过外形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1)福建省民间艺术团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闽剧最早前身由福州西郊洪塘乡人曹学佺组织创办曹家班(后称“儒林班”)创研出新腔“逗腔”起始。
万历甲辰年(1604年),曹府的“曹家班”参加洪塘乡金山寺普渡演出,被称为“第一代儒林。” 曹学佺兴办“儒林班”的前后,福州民间还有“江湖班”、“平讲班。”两类班社。演唱的是流行于民间的“江湖”、“洋歌”、“小调”等曲调。
光绪元年(1875年),儒林班从农村向城镇发展,福州出现“梁父吟”、“醉春园”等班,合称为“十三家儒林班”。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1908—1911年)儒林戏、江湖戏、平讲戏给合融汇,俗称“三合响”,形成了今日闽剧的雏型。
辛亥革命后,闽剧进入兴盛时期,福州先后出现了“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善传奇”、“赛天然”、“庆乐然”(俗称三乐、一旗(奇)二头羊(然))等闽班和“赛月宫”、“群芳”等女班。其中以“庆乐然”为最。这些闽班组织规模最大,演员阵容最强,剧目最多,声誉最好。
Ⅱ 你还知道哪些地区的民间艺术
你还知道哪些地区的民间艺术
你还知道哪些地区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大多都是民众自己创作的,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科技与文化交汇的产物,它是我们珍贵的艺术瑰宝。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地区的民间艺术吗?
1、綦江农民版画
重庆市綦江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这里盛开着一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版画奇葩——綦江农民版画。
綦江农民版画将石刻、木雕、泥塑、剪纸、挑花刺绣、蜡染等古老的民间工艺融入版画之中,使版画艺术充满了生动、活泼、亮丽、质朴、稚拙、幽默等特点。
綦江农民版画是中国民间民族艺术的一朵奇葩,受到国内外美术界的高度赞誉。1985年,四川省文化厅、省美术家协会、重庆市政府授予綦江县“农民版画之乡”的称号;1988年2月,中国文化部将綦江县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2、铜梁龙灯
铜梁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县城距重庆市103公 里。铜梁龙灯既是彩扎的龙和灯,又是以龙和灯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
铜梁龙的特征可归纳为大、长、活三个 字。“大”不仅指体形,且指造型夸张,美工上集国画、素描、剪纸、刺绣等技巧为一体,并参考戏剧脸谱的描绘手法,彩笔走脊、描箸,着重突出龙的气质,使其 神采丰腴、气势磅礴。龙身长一般在24节左右,比例适中,舞动灵活。
“活”是说舞龙操作中引入机械原理,研制出手摇、发条、电动等各种方式,使龙腾跃翻卷更加灵动潇洒,活灵活现。
3、秀山花灯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渝、湘、黔、鄂四省市接壤处,那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极为丰富,尤以花灯最受亲睐。
秀山花灯是一种古朴、诙谐、抒情、优美、集歌、舞、打击乐、琴弦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起源于元代土着人的“跳团团”,受多种民族文化的影响,逐步演变发展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
花灯道具:花灯,有花有灯。花,手工剪成的各种花镶贴在灯,五彩缤纷;灯,竹篾扎制,白纸糊,贴新边,挂彩吊,分为四角、六角、方形,开道照明,吉祥如意,五谷丰登;扇,蒲扇、折扇、双扇,舞动技巧称“扇子功”,有难度;桌,原始花灯的主要道具。
秀山县素称"花灯歌舞之乡"。花灯戏源于汉族"灯儿戏",后来融入了秀山土家族、苗族的歌舞表演技巧,发展为一种格调新颖、歌舞动人、为汉土苗各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
4、酉阳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它始于唐代,流传至今。
跳摆手舞,少则数十人数百人,称“小摆手舞”;多则数千人至数万人,叫“大摆手舞”。
其舞蹈形式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等;舞姿多模仿跋山涉 水、农事劳动、战斗姿态、岩鹰展翅、日常生活。这些舞蹈动作,舒展大方,生活气息浓郁,表现出土家人粗旷豪放的民族性格。每逢节日喜庆,土家人都要到“摆 手堂”或草坪、院坝跳摆手舞。
5、九龙楹联
九龙坡区九龙镇地处重庆西郊,辖6个自然村、4个居委会,农业人口8000余人。20余年来,九龙镇不懈地探索发展特色文化的路子,以楹联创作为龙头的群众文化活动扎根民间沃土,通过书画、篆刻等载体,十登山城,八上成都,九出三峡,七渡扶桑。
九龙楹联以其生动的形式、高雅的格调、独特的韵味,辅以书法、金石,颇具观赏性。截至1999年底,九龙镇有3600余人次的群众已经创作出作品24000余幅,其中有万余幅作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有260余幅偻刻在木、石、竹、砖、不锈钢等材料上常年悬挂各地;
已经编印《九龙楹联》22辑,累计上万册。2000年3月,九龙楹联获得了“巴渝十大民间艺术”的称号。
6、梁平三绝
传统的梁山灯戏、梁平年画、梁平竹帘被誉为“梁平三绝”。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
梁山灯戏俗 称“包头戏”,是梁平土生土长的民间戏曲剧种。远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2),它就从民间“玩灯”和“秧歌戏”中脱颖而出;到清代中期,梁山灯 戏遍及城乡,逢节日盛会,筑台竞演,逐渐向周围传播,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和南国13个省市数百个县、渗透几十个剧种的“梁山调腔系”。
梁平年画曾被誉为“天府之国”三大年画之一。
梁平年画起源于清初,已有300多 年历史。它用浪漫主义手法,大胆的艺术提炼,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造型独特、精美,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机智幽默,充满强烈的乡土气 息。
技术上具备了动画、剪纸和漫画的效果,其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从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作为套色木刻版 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久看不厌。
梁平竹帘制作工艺已逾千年历史。具史料记载,早在北宋年间,就被列为皇家贡品,饮誉天下,素有“天下第一帘”之称。
梁平竹帘采用当地盛产的慈竹为原料,运用传统工艺,并结合书画、刺绣、植绒等多种表现手法,制作出各种形式的挂帘、屏风、装饰画及实用工艺品。它色泽典雅、工艺精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自然风韵。
7、接龙吹打
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的民间吹打乐演奏都是有着较长历史渊源的山区乡土风情和传统文化习俗。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植于广大山民中,不断继承、发掘、创新的民间吹打乐形成了风格各异、色彩鲜明的特点,成为山区农村崛起的民间音乐力量。
接龙民间吹打乐被誉为巴渝文化的一朵奇葩。其特点:品种多样、曲调丰富、师传乐班、流派纷呈。1991年接龙成立了民间吹打乐协会,时有会员500余人;
1996年接龙镇成立了民间吹乐艺术团。1991年底,重庆市文化局命名接龙地区为“民间吹乐之乡”。在2000年3月重庆市文化局、重庆晚报等单位通过群众投票和专家评议的方式,评出的“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中,“巴渝吹打”榜上有名,就是专指巴南区接龙镇和万盛区金桥乡的民间吹打乐。
8、木洞山歌
木洞位于重庆东面,长江南岸,是重庆市巴南区的一个镇。木洞山歌有曲调100多 种,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还有风俗歌、舞歌等。
劳动号子有船歌、石工、搬运、作坊、农事号子和劳动歌,如跑堂调等;山歌有禾籁、神歌、盘歌、罗儿调 等,尤以禾籁和盘歌最有特色。
木洞打(唱)禾籁有高腔、平腔、矮腔、花禾籁、连八句之分;盘歌除自盘外,还有对盘、连句盘,多为即兴之唱,随和自然,生动 活泼;小调有启智歌、修房歌、叙事歌、时调谣曲、吟诵调等;风俗歌有节令歌、酒歌、寿礼歌等。
木洞人的.山歌从乡村田野、小溪大河唱到了城市的文艺舞台、高等学府、影视荧屏;从长江岸边唱到了川西平原,闻名遐迩。1990年重庆市文化局命名木洞镇为“山歌之乡”。
1、彩灯
彩灯也称为花灯,是一种照明器具,又是传统节日的应时之物。
在中国民间,每逢节日或婚、寿喜庆之时,人们都要张灯结彩以示庆贺。正月十五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赏灯节,民间灯彩最初是东汉时由皇宫灯彩发展而来的,宫灯起源于元宵节张灯习俗。
宫灯盛行的同时,灯彩也开始传入民间。灯彩在民间的广泛流行大约是在隋、唐之际,至宋代达到了制作技艺的高峰。
2、风筝
风筝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在众多的风筝种类里,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等地的风筝相对较为知名,这四个地方被称为中国四大风筝产地。
而像河北、四川、辽宁、广东、福建、江苏、上海、西藏、台湾等地区,也都有地方特色浓郁的风筝品类。
3、川剧变脸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4、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是流传于民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的舞蹈形式。
它有别于宫廷舞蹈、专业舞蹈和宗教舞蹈,而具有原生态性状,是原创性的民间艺术,是其他舞蹈创作的基础和营养来源,具有民俗性、群众性、传承性的特点,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样式。
5、戏曲
戏曲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它的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和兴盛等各个时期。
早在中国远古时代,戏曲的种子已经在歌舞中孕育了,进入阶级社会后,这种歌舞艺术的传统依然存留在广大的农村中,并不断的革新发展以适应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1、琴棋书画
现在我们已经很少有人精通琴棋书画了,但是在古代的时候,这是每一个大家闺秀都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琴棋书画的琴代表古琴,棋代表围棋,书代表书法,画代表水墨画,每一项都可以体现我们国家的历史非常悠久。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2、戏曲
戏曲的种类非常多,比较出名的有京剧、越剧、湘剧、秦腔、评剧、汉剧、闽剧、昆曲、黄梅戏以及花鼓戏等等,特别是京剧,至今为止都是非常流行的。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3、皮影戏
皮影戏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起源于陕西,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动影画艺术,有很多人都说,现在的电源就是采用这个思路。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4、泥塑艺术
泥塑艺术是采用泥土为基本材料,捏成喜欢的形状,可以是人物,或者是动物。我们国家的泥塑艺术历史非常悠久,中国着名的泥塑艺术代表有天津泥人张、敦煌石窟彩塑等等。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5、剪纸
剪纸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历史悠久,而且不受地区限制,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前人们的生活还没有这么丰富,剪纸就是民众的一大消遣,人们通过剪纸传达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内涵。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6、木偶
木偶戏的种类很多,根据演出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提线木偶戏、布袋木偶戏、药发木偶戏以及铁枝木偶戏等等,历史非常悠久,而且遍布全国各个地方,比如漳州、全收、潮州、川北以及辽西等地的木偶戏至今为止,都是非常出名的。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6、编织工艺
编织工艺在现在也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一项民间艺术,早在清代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普遍了,而且种类非常多,有柳条编、高粱杆编、竹编、金属编等等。特别是中国结,造型非常独特,代表性非常强,毫不夸张的说,有来过中国的人都会知道中国结。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8、杂技
杂技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早在石器时代的时候已经有了,在汉代的时候开始流行起来。中国的杂技大多都是代代相传的,有的甚至有传女不传男之说,练杂技是非常辛苦的,所有练杂技的人都非常尊师重道,对祖先传承下来的手艺,再辛苦都要传递下去。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9、风筝
风筝是现代人很喜欢的一种消遣方式,放风筝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有很多地方还有风筝节。最早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后来通过鲁班改版以后才成了现在的多线风筝。
中国民间艺术有哪些10、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在很多地方都还是非常流行的,因为以前的古人认为舞龙舞狮可以起到驱邪避鬼的作用,所以每逢过年过节都会用这项艺术来助兴。这项民间艺术至今为止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也是保留得最好的一项民间艺术。
Ⅲ 亚洲艺术节的历届艺术节情况
举办时间举办地第一届1998年北京第二届1999年北京第三届2000年北京第四届2001年北京第五届2002年杭州第六届2004年北京、长春第七届2005年佛山第八届2006年北京第九届 2007年南通第十届2008年郑州第十一届2009年鄂尔多斯第十二届2010年重庆第十三届2012年昆明第十四届2015年泉州 2000年6月1日在北京举行。此届艺术节有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伊朗、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斯里兰卡等10余个国家及香港、澳门地区的艺术团体登台献艺。
其中被媒体誉为“印度小提琴之神”的苏布拉马尼亚姆擅长印度风格的小提琴演奏。他曾与梅纽因同台演奏,也曾在林肯中心与祖宾·梅塔指挥的纽约爱乐乐团合作演出,是活跃于世界乐坛、在欧美享有盛誉的小提琴大师。为庆祝中印建交50周年,受印度政府派遣,苏布拉马尼亚姆率10位印度艺术家来华,与北京交响乐团联袂演奏小提琴协奏曲《热爱和平》。6月1日印度艺术家们为首都观众献上了一台风格迥异的音乐会。
6月3日菲律宾指挥家莱丹托·罗米诺在京与北京交响乐团举行中菲联合音乐会,以庆祝中菲建交25周年。6月22日伊朗交响乐团将在北京音乐厅举行首次访华音乐会。
韩国歌剧团于8月23日亮相,为北京观众献上韩国歌剧的一部经典作品《黄真伊》。 2001年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此次艺术节更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专题性。在艺术品种的选择上不仅保留了古老传统艺术(如印度传统舞蹈团、斯里兰卡国家舞蹈团等)与西方古典艺术(韩国室内乐团、菲律宾芭蕾舞团等)的纯粹,还开辟出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大众流行文化(尖尖叫时刻韩国流行歌手演唱会)甚至先锋艺术(摇滚音乐剧《地铁一号线》的领地;在艺术节后期举行的亚洲论坛上,艺术节组委会将邀部分观众和专家探讨世纪的亚洲艺术。
此届亚洲艺术节中,“韩国文化月”是惹人瞩目的文化单元。韩国流行歌手演唱会、韩国室内乐团、韩国国立舞蹈团、韩国摇滚音乐剧《地铁一号线》等四个艺术团组成,观众可以通过这个单元多方位了解韩国当代舞台艺术的现状和水平。吸引了亚洲各国众多艺术家,为亚洲各国古老和现代艺术提供了展示、交流和发展的舞台。本届艺术节侧重于从互动性、开放性和专题性等角度出发开掘和展现亚洲多元化艺术。 2002年10月在杭州举行,以新世纪新亚洲为主题,邀请了朝鲜、老挝、尼泊尔、印度、日本等13个国家的艺术团来华演出,是第三届西湖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着名演员风间杜夫在京演出单人话后IJ《卡拉OK狂》,作为亚洲艺术节北京会场的开幕式。朝鲜万寿台艺术团将以大型经典歌剧《卖花姑娘》拉开杭州会场的序幕。整个艺术节期间,将有20多台节目在两地舞台遥相呼应。
此届艺术节沿袭亚洲艺术节的传统,推出了朝鲜、老挝、孟加拉、蒙古、斯里兰卡、泰国、印度等国家的民族传统舞蹈。其次,在音乐或以音乐为主题构建起的歌剧、诗剧、其中有日本着名音乐家团伊玖磨的歌剧《荒山狐乐》、韩国歌剧《春香传》、日本传统与现代音乐团和中国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人间如梦》。
此届艺术节的突出特点是亚洲国家的横向合作。由中日韩三国乐手组成的亚洲乐团将举办专场音乐会,来自东南亚10个国家的艺术家也将共同演出大型神话历史舞剧《罗摩衍那》。
亚洲艺术的多元化也将在此得到充分体现。来自新加坡的民间戏剧团体--TOY戏剧肥料厂应邀演出。这支由演出傀儡戏发展起来的剧团曾经在开罗实验剧艺术节上摘取特别表扬奖。
艺术节除安排室内演出,还将邀请艺术团送戏下乡,赴浙江萧山、余杭等地演出。中国观众可以从多层次、多方面了解亚洲各国在艺术方面的新动向。 2004年8月23日在北京、长春同时举行,以“再创亚洲艺术辉煌”为主题。来自缅甸、朝鲜、印度、马来西亚等17个国家的1000多名艺术家来华参加演出。
艺术节期间在北京举办“亚洲艺术展”,“心中的亚洲”等展览,在长春举办“日本花道展”及“长春电影周”等展览活动。
2004年8月23日在吉林省长春举行第六届亚洲艺术节暨吉林艺术节开幕式。
吉林省进行广场文化演出及花街游行,让更多的人近距离感受亚洲艺术,使观众和艺术家产生感情互动。 2005年11月11日在佛山举行,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蒙古等21个国家51个艺术团组的2250多名艺术家,以及佛山市的40个民间艺术团体的2750多人,参加了演出。
艺术节期间,尽显中华民族风韵的京剧、昆剧、越剧、川剧、粤剧、话剧、儿童音乐剧、杂技芭蕾舞剧等8大剧种集中亮相,中国11个顶尖剧团约1000名优秀演员为佛山市民带来了12出剧目、共22场次的舞台艺术大餐,观众共约2.5万人次。 2006年8月31日在北京举行,以“相互学习,和谐发展”为主题。
来自东盟十国和韩国、日本等国的艺术家相聚北京,展开四个板块的主体活动:由东盟和中国艺术家联袂打造的“为东盟喝彩”大型综艺演出、“首届亚洲美术馆长论坛——10+3主题会议”、“亚洲奇迹——东盟艺术展”以及10+3文化人力资源合作培训班暨东亚文化网络第二次年会。 2007年9月20日至25日在南通举办,为期6天。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韩建交15周年。为体现中日韩三国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共通,展现三国在文化领域继续开展交流与合作的愿望,由文化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九届亚洲艺术节的主题确定为“心的期待、新的未来”,并以“展示灿烂文化,拓宽人文交流,增进人民友谊,满足大众需求”为宗旨,让中国观众欣赏到日本、韩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同时向亚洲和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艺术节期间,将举办首届中日韩文化部长论坛,三国文化部长将就“建立中日韩文化合作机制,促进地区稳定繁荣”进行深入讨论;来自国内外的演出和展览将展示中日韩优秀文化艺术。 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文化厅、开封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届亚洲艺术节,将于2008年9月26日至10月8日在河南郑州市举办。第十届亚洲艺术节的主题就是和谐亚洲,欢聚河南。此次是亚洲艺术节首次在中国中部地区举办,河南省领导给予高度重视,郭庚茂代省长担任第十届亚洲艺术节组委会主任,提出了突出文化外交主旨,彰显中原文化魂魄,探索市场运作模式,构建文化经济平台,增进亚洲艺术交流的办节要求,与文化部一道为第十届亚洲艺术节的筹备工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目前已有4位亚洲国家的文化部长、19位亚洲国家驻华大使和来自19个亚洲地区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的36个艺术团将参加本届亚洲艺术节。艺术节期间还将举办“四海一家”驻华使馆藏品展等展览展示活动以及亚洲电影展。 2009年8月18日-26日,第11届亚洲艺术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办。该次亚洲艺术节由文化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和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承办。主题为:“吉祥草原、祝福亚洲”。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是亚洲艺术节设立以来第一次在我国西部地区、第一次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主体活动共7项,包括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鄂尔多斯那达慕大会、国内外艺术团组活动、鄂尔多斯乌兰牧骑亚洲巡演、建立亚洲艺术雕塑主题公园等。
8月26日,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在一台充满浓郁蒙古族特色的文艺晚会《魅力·鄂尔多斯》中落下帷幕。来自20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和使馆代表、亚洲有关国家文化官员和艺术家出席闭幕式。
晚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大剧院举行,共分为3个乐章,17个节目,包括《吉祥草原》、《和谐家园》、《魅力高原》等。开场歌舞《鄂尔多斯婚礼》雄浑大气,展示出蒙古民族深厚的文化,歌手齐峰演唱的一首《鄂尔多斯恋》,展现了魅力高原上的风采。最引人注目的舞蹈儿童街舞《OK!羊羔》让现场观众连声叫好。舞台上,天籁般的音乐让人荡气回肠,优美的舞蹈令观众如痴如醉。
在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期间,亚洲国家的艺术家围绕“吉祥草原·祝福亚洲”这一主题,展现艺术,促进合作,增进友谊,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亚洲各国人民向往繁荣发展、和谐安宁的共同愿景。9天时间里,来自亚洲35个艺术团体的2500多位艺术家参加了各项艺术活动。其中开幕式演出规模宏大、花车巡游绚丽多姿、剧目展演精彩纷呈,亚洲雕塑主题公园、驻华使馆艺术藏品展、范曾先生书画展、鄂尔多斯国际美术大展、鄂尔多斯亚洲艺术摄影展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那达慕大会更是让人饱享蒙古民族文化盛宴,招商项目推荐会把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内蒙古展现在世人面前。
鄂尔多斯市市长云光中在致主持词时说:“这次盛会将成为鄂尔多斯人民永恒的文化记忆,成为鄂尔多斯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增进友谊和合作的历史见证。” 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与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整合举行,主题为“交流·交融·共享·和谐”,是体现“亚洲风情、中国风格、重庆风采”的艺术盛会。“两节”期间,将举办五大板块16项主体活动,包括开闭幕式等重要仪式,中国—东盟(10+1)文化部长会晤、首届亚洲文化论坛(10+3)主题会议、首届亚洲戏剧人联盟高峰论坛等会议、论坛,东盟文化周、港澳台展演周、“艺动亚洲·情聚重庆”——东盟十国歌舞广场巡演、亚洲少儿绘画邀请展、第二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京津沪渝书画艺术大展等专项艺术活动,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等节中节活动,以及山西太原市舞蹈团大型舞剧《千手观音》、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杂技团杂技芭蕾《天鹅湖》、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白毛女》、《爱我中华·放歌重庆——宋祖英专场音乐会》、《重庆声音——张迈独唱音乐会》、《亚洲经典影视歌曲明星演唱会》等演出,将为山城人民和各国嘉宾献上缤纷的艺术盛宴。
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共同承办。
当天下午,作为“两节”东盟文化周的重要活动之一,“美美与共——中国—东盟服饰展秀”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开幕。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菲律宾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费利佩等出席开幕式并剪彩,东盟各国文化部长或代表出席开幕式。
“美美与共——中国—东盟服饰展秀”集中国传统服饰、中国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服饰和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等东盟十国的服装服饰于一体,共120件套。每个国家作为独立单元,以该国提供的服装服饰展品为核心,同时介绍该国文化、历史等自然人文知识,使展览呈现知识性、趣味性及学术性特点。其中,中国国家馆以丝绸主题并以现代艺术手段进行展示。东盟国主题馆以各国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文化古迹等要素为观众呈现。服装服饰展品色彩艳丽、款式多样,体现出各国文化中独有的传统与特色、个性与追求。 2012年3月22日下午,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会旗交接仪式在昆明市海埂会堂隆重举行。云南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江从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手中接过亚洲艺术节旗帜,并转交给昆明市市长张祖林。这标志着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筹备工作正式启动,昆明市成功申办2013年举行的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以“七彩云南、文化中国、魅力亚洲”为主题,以“共享、展示、交流、和谐”为宗旨,云南将努力把其办成一场“有特色、高水平”的艺术节,以促进亚洲艺术发展繁荣,推动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文化合作与交流。
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于18日至27日在昆明举行,主题为“魅力亚洲、文化中国、七彩云南、美丽春城”。应中国文化部邀请,柬埔寨、印尼、新加坡、越南、斯里兰卡、尼泊尔、朝鲜等亚洲国家组派了艺术团参加本届亚洲艺术节活动。 2015年11月8日晚8点,由文化部和福建省政府联合主办,省文化厅和泉州市政府承办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在泉州隆重举行。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致开幕辞并宣布开幕,省委书记尤权致欢迎辞。
本届艺术节共吸引来自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和嘉宾,“海丝”主题突出,还延续了文都使命。包括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化交流对话、文化之都魅力、网络亚艺节、主题公园活动等6个板块数十项活动,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代表共襄文化与艺术交流的盛会。尤其是在文化惠民、全域参与、走进基层等方面,将近80场活动成就了“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2014年11月26日举行的“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开幕式上,泉州市从2013年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承办城市昆明手中接过会旗,正式成为2015年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承办方。
Ⅳ 莆仙戏剧团前十名是哪些剧团
排名不分先后:福建省莆仙戏剧院、福建省仙游县鲤声剧团、莆仙戏一团、莆仙戏二团、莆田市硕嘉剧团、莆仙戏芳草剧团、莆仙戏南门大厦剧团、福建艺校莆田市戏曲班、鹭岛流声剧团等。均为知名的莆仙戏剧团。
一、福建省莆仙戏剧院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于2011年上半年成立。
院址设在新建的莆仙大剧院内,拥有专门的演出剧场和排练厅、练功厅、多媒体工作室、大型舞美创作场、大型流动舞台等多种先进的硬件设施。目前在职的50多位演职员都是经过严格的艺术考量,向社会公开招聘而来。
新组建的剧院演员阵容强大且齐整,行当包括了生、旦、净、末、丑的各个门类,诸多演员多次在省级以上各种赛事中屡屡获奖,是莆仙戏多个艺术行当的领军人物。新组建的乐队保留了莆仙戏的传统器乐,操手大都是科班出身,演奏能力上乘,在全市同类文艺团体中独树一帜。
新组建的剧院已倍受莆仙戏老艺人的关注与支持,着名剧作家郑怀兴、周长赋、姚清水和莆仙戏表演艺术家黄宝珍、陈先镐、王国金等都被剧院聘为艺术顾问;着名莆仙戏导演吴镇勋、郑珍炳等亲力亲为为该剧院导演;着名莆仙戏作曲家陈承恩领衔音乐创作指挥。
目前,剧院保留着众多的优秀传统剧目,主要代表剧有:《妈祖》、《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江上行》、《智取金刀》、《白蛇传》、《公主抗婚》、《天子与娇客》、《晋宫寒月》及优秀传统折子戏《百花亭》、《三鞭回两锏》、《千里送》、《单刀赴会》、《叶李娘》、《戏巫记》、《瓜老种瓜》、《扫纱窗》。
五、鹭岛流声剧团
六、莆田市硕嘉剧团
其前身为莆田县戏研室剧团、镇勋剧团,该团演员阵容强大,演出水平高超。领衔主演吴丽卿(多次获省优秀表演奖、金牌奖和全国群英奖)。
七、莆仙戏芳草剧团
该剧团创办于1989年10月,团长冯元标既是作曲者又是二胡演奏者,其妻郭志萍既是导演又是本团主要演员。
该团的主要领导和主创人员都是科班出身,他们在继承整理挖掘莆仙戏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每年注意新创或移植三台大戏,从而形成目前保留传统大戏节目近五十个,并且常演不衰。在演出质量上能做到博取众长,虚心请教,每个行当都严格把关,力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
八、莆仙戏南门大厦剧团
该团创建于2000年。团长张金标,1968年出生,城厢南门人,从事五金和鞋业工作是个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他热衷于莆仙戏剧,经商办企业赚钱之后,首选项投资全莆仙戏剧团,除自己创办的南门剧团之外,还投资了南门一团、大辉煌(南门二团)剧团、侨台(先好)剧团、圣岛剧团、天资剧团等近十个莆仙戏剧团,实行民间职业剧团集团化管理。
讲信誉、保质量是张金标经营、管理剧团坚定理念,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不管台下是否观众多少,他们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演出,从不马虎应付。所以凡是他们剧团演过的地方,当地群众肯定会有第二次邀请他们再度光临演出。
九、福建艺校莆田市戏曲班
福建艺术学校莆田市戏曲班位于风景秀美的莆田杨梅山南麓,一九七八年经省文化厅批准成立,是孕育莆仙戏优秀后辈人才和社会文化艺术人才的摇篮,也是弘扬莆仙文化艺术的基地。
三十年来,该校由以培养莆仙戏表演专业为主的莆仙戏学员班逐步发展为集莆仙戏表演、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等专业为一体的专业艺术学校,并于2004年首招莆仙戏大专班学员,致力于培养高等艺术专业人才。
该校拥有一支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优秀教师队伍,还聘请总校教师及省、市着名艺术家来校任教。建校迄今,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从该校毕业的学员大都成为各专业文艺团体或其他领域的骨干,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或成为社会名流,不少学员多次在省级乃至国家级艺术比赛中获奖,其中有5人次获国家级奖项,30多人次获省级奖项,为学校也为莆仙文艺界赢得了荣誉。
面对21世纪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学校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把莆田市戏曲班办成一所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艺术学校而努力。
30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他们走出校门后大多成为专业艺术团体骨干,不少学生还多次在省级、国家级艺术比赛中获奖,为莆仙文艺赢得荣誉。2008年11月14日上午,莆田艺术学校历届的校友及嘉宾300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艺校,庆祝莆田艺术学校建校30周年。
现任校长为王少媛。
Ⅳ 丰宁满族剪纸的发展
1659-1722,入关八旗人留守部分,“跑马占圈”满人万批迁入,晋、冀、鲁、豫灾民涌入,丰宁剪纸(窗花)出现,作品受到杨柳青年画、高密剪纸影响。
1778年以后,丰宁剪纸风格已形成村村户户都有自己的剪纸艺术家,剪纸窗花已成为丰宁人的生活必须品。
1900(光绪廿六年)秦敏卿《县衙出吏日记》“邻里姑嫂求余勾花样,然窗花丹青两功相殊,提笔踌躇,心中茫然,忆做童生期所见窗花熏样,咸年以形见长,花叶不挑筋,人面不开脸,同治年间功夫日深,花惹劈毛密细,垂柳千条缕空,吕祖鼻眼分明,衣纹粗细相宜。
1933,丰宁县城凤山镇被日军占领,剪窗花用绵帘纸,品色奇缺。
1939,洪水,贾张氏从塌房中抢出母辈留下的剪纸样。
1940年京南、京西、迁安一带刻制窗花流入丰宁,影响不大,这类窗花不大被当地人群认可。
1952年,王树棠、何振民、姜书海、杨满瑞文化人士收集民间剪纸,进行“旧瓶装新酒”式的窗花改革。
1952年冬、热河省召开民间艺术检阅大会章孟氏的新窗花《分田斗地主》、《送子参军》、《夫妻识字》、《新婚姻法好》受到嘉奖,李霭然的《草虫》、《庄稼忙》展出受到好评。
1955年,热河省文联出版《热河窗花》一书收入全省9县市63幅作品,丰宁窗花被收入24幅占全书收入作品38%。
1956年,凤山镇出现以营利为目的的刻制窗花专业户出现,并到各县出售。
1956年-1957春,遵上级“打破清规戒律,大胆继承文化遗产”指示,县文化馆姜书海、赵介民、杨满瑞等在全县搞第二次丰宁剪纸挖掘、整理工作,收集剪纸1500多幅。
1959年,孟显云、王雅轩创作剪纸参加华北地区美展。
1960年,李霭然为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王府井)送销剪纸2000套单色剪纸。
1961年,赵介民、姜书海第三次对丰宁剪纸进行普查,收集600多幅剪纸,有刘桂林之母清光绪初年的《送财童子》原件,1961年10月份,300余件丰宁剪纸在承德展出,刘桂林、丁春娥、李霭然、白梦白作品入展,剪纸新人余季林、王国潘、王国瑜、张振芳、褚景艳、宫令娣、王德等剪纸新人出现,《承德群众报》整版评介丰宁剪纸。冬,赵介民整理出第一本剪纸原始资料写出《浅谈丰宁民间剪纸》一文,这是丰宁剪纸有史以来第一篇有关文字。
1964年孙汉卿、宫令娣合作的剪纸《送粪》、《献给毛主席》选送华北地区画展。
1966年,第三次普查剪纸工作中断。
1969年,历年馆存剪纸资料全部销毁。文化部门专门组织春节窗花市场检查,没收带园钱、万字图案窗花、葵花向阳,样板戏窗花充斥市场。
1974年,第四次普查丰宁剪纸工作开始了前期准备。
1976年刘保华、姜书海领导,张冬阁、仇承轩、陈伟参与的第四次普查、搜集、整理、抢救丰宁民间剪纸工作,在全县挖掘出剪纸2000余种,近万件作品,并为县内民间剪纸名人建立了档案。
1976年4月-7月,张冬阁、王德参加河北省在蔚县举办的剪纸创作班。
1976年7月,张冬阁、鲍延椿、王德、姜凤英创作的剪纸组画《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好》10幅,发表于《连环画报》。
1976年,丰宁县文化馆首次举办丰宁民间剪纸展览。
1979年春,张冬阁创作的剪纸《园丁之歌》收入“中国河北省蔚县剪纸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7月份此展移法国展出。
1981年,丰宁文化馆与承德地区群艺馆合作举办“丰宁剪纸培训班”,由张冬阁、仇承轩、黄国华主持,由王德、余季林、郝焕书、张冬阁主讲,魏文娥、石俊凤、范凤珍都是此班学员。
1981年12月,丰宁传统民间剪纸200余幅入选河北省民间美术展览,在石家庄展出。
1981年,县文化馆又搜集到11名民间剪纸艺人的作品545件。
1982年1月22日至2月12日,河北省民间美术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丰宁剪纸同时展出,1982年2月24日《承德群众报》载国内外观众达几十万人次。同年7月份此展览赴日本长野展出。
1982年7月,丰宁县文化局荣获省文化厅搜集挖掘民间美术工作鼓励奖,张冬阁、仇承轩分获个人鼓励奖
1982年,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收藏200余种丰宁民间剪纸。
1983年春节,《美术》杂志社在主编何容率领下到丰宁采访民间美术。
1983年,《美术》第二期(总182期)发表了张冬阁、仇承轩《永不凋谢的塞外山花(浅谈丰宁民间剪纸)》一文,并发表丰宁剪纸48幅和部分作者简介。《美术》第四期(总184期)发表丰宁点染彩色剪纸6幅。《美术》第八期(总188期)发表记者张士增的《农村民间美术的复苏》文章,高度评价了丰宁民间美术工作。
1984年,第二期《农民画报》发表《一支红杏出墙来》一文,剪纸作品9幅。
1984年6月,丁卉芳、张冬阁出席湖南望城会议,成立全国十县(市)剪纸联展领导小组。
1984年9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可爱的河北》一书“美术篇”中,专题介绍了丰宁剪纸及着名艺人。
1984年12月至1985年1月,王德、石俊凤随“河北省民间艺术团”在美国迪斯尼乐园参加“中国节”活动,表演剪纸。
1984年冬,承德地区电视台来丰宁拍摄《丰宁剪纸》专题节目。
1985年2月4日至14日,全国十县(市)剪纸联展在承德市首展,共展出343件(647幅)剪纸作品,其中广东佛山3幅,江苏扬州72幅,河北丰宁96幅,陕西安塞50幅,黑龙江海伦66幅,湖南望城40幅,山东高密100幅,天津蓟县67幅,福建漳浦66幅,河北蔚县77幅。
1985年2月8日《承德群众报》发表张冬阁《烂漫山花迎春归》一文,评介“全国十县(市)剪纸联展”并推荐刊登展品。
1985年4月10日至5月5日在丰宁县城展出。
1985年5月,中国剪纸研究会在山东济南成立,同时举办全国首届剪纸展览,丰宁有4位作者的10件作品参展。张冬阁出席了会议并被推选为研究会理事。
1985年9月,“全国十县(市)剪纸联展”总结会议在黑龙江海伦召开,刘保华、张冬阁出席了会议。
1986年1月,范凤珍的剪纸作品《虎》入选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虎年画虎展览,荣获二等奖。
1986年7月,在山西太原市举行的全国剪纸研究会年会上,石俊凤《论丰宁剪纸》论文获“吕梁山花奖”。
1986年9月,《河北地方志》第三期,刊登赵介民《丰宁民间剪纸的源流》一文及王德的6件剪纸作品。
1986年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部来丰宁录制了丁卉芳、张冬阁介绍丰宁民间剪纸专题节目。
1986年,丰宁县地名办、科委、科协、统计局编辑的《探索的火花》人文地理专集出版发行,赵介民《丰宁民间剪纸的源流》收入其中。
1987年2月,在河北省首届民间技艺电视大奖赛上,石俊凤的《连年有余》,范凤珍的《兰草》等剪纸作品获优秀作品奖。
1987年2月,在河北省获鹿县民间艺术节上,魏文娥做剪纸表演。
1987年5月,县文化馆举办丰宁民间剪纸展览。
1987年5月,张冬阁的论文《丰宁民间剪纸搜集、整理、抢救及探索》在中国剪纸研究会新疆年会上发表。
1987年6月,张冬阁、魏文娥合作的剪纸《鞭打芦花》入选河北省连环画展。
1987年12月,在河北省磁县召开的河北省民间美术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张冬阁被选为理事,并作了《关于丰宁民间美术》的发言。
1988年3月中国剪纸学会成立,张冬阁、石俊凤任理事。
1988年丰宁民间剪纸7件10幅,张冬阁7条撰文入选《中国美术全集》。
1988年6月,石俊凤参加黑龙江省剪纸艺术节,其论文《初探河北剪纸艺术》获“金鹤杯”奖。
1989年3月,石俊凤的剪纸作品参加首届全国妇女“三八”剪纸展览。
1989年7月,宋焕玲、魏文娥、张冬阁、王占云等人的剪纸藏书票入选全国藏书票展,张冬阁的作品被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
1989年11月,张冬阁的剪纸藏书票参加《中国百人剪纸艺术展》,在日本巡展获日本感谢状。
1990年1月19日,北京市民间艺术博物馆展出丰宁民间剪纸200余件。
1990年春节张冬阁、石俊凤剪纸作品入选天津展出的“中国民间风俗剪纸展览”。
1990年2月25日至3月3日,首届中国剪纸大奖赛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张冬阁的《满乡风情·正月初一出行》获二等奖,石俊凤的《五毒葫芦》获优秀作品奖。
1990年3月,石俊凤在德国柏林ATB世界旅游博览会上表演剪纸。《承德艺术》杂志第一期,发表了石俊凤论文《浅谈剪纸》。
1990年8月13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燕赵乡音”专题节目,介绍了张冬阁的剪纸艺术。《承德艺术》杂志第三期发表了张冬阁论文《剪纸艺术漫谈》。
1990年8月20日-26日,《张冬阁剪纸展览》在“承德国际民间艺术节”上举办,展出作品398幅,接待国内外观众1万人次。8月27日-9月1日移在滦平展出。
1990年10月,宣传部副部长郭显和张冬阁出席了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剪纸学会年会。
1990年,张冬阁剪纸作品《满乡风情·正月初一出行》获承德地区第五届文艺振兴金鹿奖。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乡土艺术》一书,丰宁剪纸入选11幅,张冬阁参与本书编选。刘保华、张冬阁、仇承轩简介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
1991年《承德社会科学》第一期,发表了赵介民《谈丰宁剪纸诞生时期》论文。
1991年5月,《丰宁民间剪纸展览》(94件400幅)在上海展出,《文汇报》发表张冬阁剪纸《满乡婚俗》。
1991年8月,中国剪纸学会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举行年会,李瀚旻、魏文娥被吸收为会员。张冬阁剪纸《土台戏》在秦皇岛获“全国现代剪纸展”优秀作品奖。石俊凤作品入选。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旅游》杂志第十一期(总137期港澳版),登载了《八旗后裔村落探风情》,文中专题介绍了丰宁剪纸和艺人王德的近况。刘福民等人撰写的通讯《绚丽多彩的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部《客家乡录》专题节目中播出。
1991年刘保华、姜书海、张冬阁简介收入《河北群众文化人物录》。
1992年春,石俊凤在巴黎世界旅游交易会上表演剪纸。
1992年6月,张冬阁剪纸《土台戏》获承德地区第六届文艺振兴金鹿奖。
1992年8月,石俊凤的200余件剪纸作品在香港中国旅游展览会上展出。8月23日又到香港亚洲电视台做了剪纸表演。
1992年8月,全国旅游剪纸展览在山东威海市展出,张冬阁的剪纸作品《锦绣中华》获优秀作品奖。
1992年9月22日,《人民政协报》发表了李亚平撰写的介绍张冬阁剪纸艺术的特写《走出大山的神话》。
1992年年,张冬阁、石俊凤的简介被收入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名人录》(上卷)。张冬阁简介被收入《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
1993年8月,张冬阁的剪纸《满乡情思》获全国旅游精品剪纸展金奖,论文《丰宁剪纸的艺术特色》获黑龙江第二届剪纸艺术节讲学金奖。
1993年9月,丰宁剪纸特邀参加文化部主办的《中华一绝》评选活动。
1993年12月,县文化馆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举办丰宁民间美术展览,展出剪纸作品200余幅。
1993年年,丰宁满族自治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刘保华、张冬阁简介被收入《河北当代文艺家辞典》。张冬阁简介和代表作被收入《中国当代剪纸家》一书。
1994年7月,王秀莲的剪纸作品在承德避暑山庄艺术节上展出。
1994年11月,在河北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大会上,丰宁代表队的满族民间舞蹈《剪窗花》创作、演出均获一等奖。
1994年王秀莲向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赠送了两幅大型剪纸作品。
1995年9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王秀莲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
1995年至1997年连续三年王秀莲的剪纸作品被文化部推选为工艺品及礼品发往世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
1995年第二期《中外文化交流》(英文版)刊登辛兵《丰宁剪纸》一文,及王秀莲《天女散花》剪纸作品。
1995年,在河北省小康工程文艺汇演中,丰宁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民间舞蹈《剪窗花》获演出一等奖。
1995年至1997年,王秀莲的剪纸作品连续三年被文化部选中130套,做为礼品、工艺品发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6年1月,张冬阁创作的大型剪纸(8×4米)《百福图》参加北京电视台《缘源流长》春节电视晚会,石俊凤现场表演剪纸。
1997年9月王秀莲被吸收为中国剪纸学会会员。
1997年12月,王秀莲剪纸作品参加中、日、韩等六国剪纸作品国际巡回展。
1997年,王秀莲简介收入《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名典》。
1998年3月8日,中央电视台在农村文化巡访中播出剪纸家张冬阁专题。
1998年3月20日,张冬阁、石俊凤、王秀莲被河北文联、省轻工业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家)评委会命名为“河北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们的剪纸作品近300幅参加河北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展出。
1998年5月,王秀莲剪纸作品入选河北省文化厅举办的河北省艺术博览会。
1998年8月,王秀莲《牡丹莲》剪纸荣获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北京)银奖。
1999年1月,王秀莲赴阿曼参加马斯喀特国际艺术节表演剪纸。阿曼《Featvres》报1月15日登载阿尔萨尼拍摄的《王秀莲艺术大师现场表演》照片2幅。
1999年10月,张冬阁的大型剪纸作品《满乡育婴图》获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美术、书法民间工艺大展特别金奖,并获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2003年,张冬阁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专业委员会常委。
2004年,张冬阁利用自有条件,自筹资金建立冬阁民俗馆、丰宁剪纸博物馆。
2006年,文化部公示丰宁满族剪纸被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剪纸9家)。
2007年,张冬阁被文化部公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宁满族剪纸传承人(全国剪纸9人)。
2007年5月,丰宁成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宁满族剪纸传承基地——冬阁艺术馆,由县文化体育局主管,张冬阁主持。
2007年3月,张冬阁剪纸《戏曲集锦》获“07(扬州)全国剪纸博览会精品展”金奖。
2007年11月份又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美术创作奖。
Ⅵ 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漳州木偶剧团
漳州市木偶剧团自1959年组建以来,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精美的造型,成为一枝秀美的艺术品种。建团以来,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北国南疆,先后17次进京献艺,在国内外屡次获奖,并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元首演出。
1960年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木偶与傀儡联欢节,漳州木偶表演艺术大师杨胜,陈南田主演的《大名府》、《雷万春打虎》荣获一等表演金质奖章,为祖国赢得荣誉,也为漳州布袋木偶艺术在国际艺坛上奠定了根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剧团创作演出了许多优秀剧目,最具代表性的有:1981年神话剧《八仙过海》获全国木偶皮影戏调演奖;1984年木偶电视剧《黑旋风李逵》获建国三十五周年全国电视节目展播一等奖和福建省首届电视作品“优秀奖”;1986年《岳飞》获福建省第二届电视作品优秀奖;1990年神话剧《钟馗元帅》获福建省第十八届戏剧会演“艺术创新奖”、“优秀剧本奖”、“布景设计奖”;1992年民间故事剧《狗腿子的传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木偶皮影戏汇演中获“优秀剧目奖”,及编剧、导演、表演、造型奖;1994年童话剧《口技猎人》获全国儿童剧“金猴奖”囊括七项奖:编剧、导演、表演、雕刻、舞美、音乐、灯光;1999年10月儿童剧《少年岳飞》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文华剧目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舞美(雕刻)奖”;2000年《神笛与宝马》获福建省现代戏调演优秀演出奖;2001年电视木偶剧《森林里的故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7月木偶传统剧《铁牛李逵》在金狮奖第二届木偶皮影比赛中荣获银奖;2004年6月木偶童话剧《两个猎人》在捷克布拉格举行木偶比赛中荣获“最佳表演奖”,获得水晶杯。正是有如此厚实的剧目为基础,并且不断有新剧目产生,使得漳州市木偶剧团成为我国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专业木偶表演团体之一。
漳州木偶剧团屡次在全国和国际比赛中荣获大奖。出访亚、欧、美、澳四大洲40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演出,受到国外观众、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高度评价。被赞为“世界第一流艺术”,其制作的木偶头雕刻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
正如郭沫若先生为漳州市木偶剧团题词所言:
创造偶人世界,指头灵活十分;飞禽走兽有表情,何况旦生净丑;解放以来出国,而今欧美知名;奖章金质有定评,精益再求精进。 据《漳州府志》记载,漳州地区在宋代就已经有布袋木偶戏了。清朝中叶后,布袋木偶戏开始进入兴盛时期,一直到抗日战争前,漳州的龙溪、漳浦、海澄、长泰等县,几乎乡乡都有专业或者业余的戏班。漳州布袋木偶戏虽然源远流长,但是经过抗日战争的摧残后,几乎难以继承,逐渐趋向于没落。
1954年漳州布袋木偶戏《雷万春打虎》参加布加勒斯特第二届木偶傀儡联欢节,与《大名府》双双获得一等表演金质奖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漳州布袋木偶戏在国际上获得大奖的首批优秀剧目。
根据《漳州戏剧志(初稿)》记载,《大名府》创作于1957年。当年,5月,以福建省文化局长陈虹为团长、漳州着名布袋木偶艺术家杨胜、陈南田等为阵容的出访团队,应法国巴黎文学社邀请,赴法国友好访问演出《大名府》,以及访问瑞士、前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蒙古等国。从此这个剧目享誉世界,50年来长盛不衰,成就了一出名扬国内外的木偶经典剧目,堪称世界木偶艺术界的瑰宝。
新中国成立后,漳州布袋木偶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9年3月,漳州布袋木偶剧院和漳州艺校木偶科等单位合并,成立龙溪专区木偶剧团,也就是今天的漳州木偶剧团。剧团集中了一大批布袋木偶戏艺术家为骨干,形成了民间艺术向专业艺术迈进的雏形,漳州布袋木偶戏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向全国范围传播,并走向世界。
1960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木偶傀儡戏联欢节上,漳州木偶戏《大名府》、《雷万春打虎》凭借精彩的表演获得表演一等奖,荣获两枚金质奖章,为漳州布袋木偶戏在国际艺坛奠定了基础,成为倍受瞩目的民间文化瑰宝。在今年的捷克布拉格国际木偶艺术节上,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这一国际木偶艺术盛事的漳州木偶剧团,以《脸谱与木偶》、《大名府》等节目的精彩表演,征服了捷克布拉格国际木偶艺术节的评委、选手和观众们,一举夺得最佳表演水晶杯。
1996年底,漳州布袋木偶戏首度赴台演出。如今,剧团书记洪惠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激动万分。台湾拥有500多家的木偶剧团,然而,漳州木偶剧团的到来却引起轰动。“台湾许多小学生家里有木偶,看到我们演得入神,自己也拿出来争相试镜;一些木偶‘粉丝’还全程跟着我们,从台南走到台北……”洪惠君认为“他们像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1年,由漳州有线电视台和漳州木偶剧团联合摄制的十二集儿童木偶剧《森林的故事》,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为漳州儿童布袋木偶戏的发展开了个好头,也让人们看到了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希望。为了让漳州布袋木偶戏事业后继有人,近年来,漳州市一直大力支持木偶学校的教育发展,为漳州乃至全国各地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布袋戏表演、舞美设计、木偶雕刻、音乐创作等专业人才,为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004年,在捷克布拉格国际木偶艺术节上,《大名府》荣获“最佳表演水晶杯奖”。
2008年11月,剧团出国到日本演出,首次带乐队到东京现场演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乐队应主办方及观众的要求,从后台走上了前台,与木偶表演同台演出,让观众也观赏了乐队的表演。随着时间的进程,社会形态的发展,漳州布袋木偶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表演将会出现音乐演奏从后台走向前台的表演形式。
2011年,漳州布袋木偶戏首次荣登文化部春晚舞台。大年初一晚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文化部春晚,以云集国内经典艺术作品而闻名海内外。
2013年初,漳州布袋木偶戏表演艺术界上下欢欣鼓舞,沉浸在一派喜庆气氛中,由漳州布袋木偶戏领衔申报的“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成为全球10项优秀实践名册项目之一,实现了中国在这一领域零的突破。此举意味着联合国将把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在全球推广,组织其他国家的艺术家、兴趣爱好者前来学习交流,让世界遗产实现世界人民共享。
2014年10月19日晚上,唯鼎文创第三波活动之“香橙沙龙”系列项目“偶·遇”漳州木偶主题文创沙龙于漳州艾美百货优乙咖啡馆二楼举行,团市委、招商银行漳州市分行、闽南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漳州木偶艺术家及木偶爱好者均到场参加。本次活动由漳州市文广新局、团市委指导,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东南网漳州站、漳州唯鼎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主办,是“爱我漳州·文化巡礼”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2015年上半年,受柬埔寨王国文化艺术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柬埔寨金边办事处的邀请,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办,福建省文化厅、新知华文书局(金边中国文化之家)协办的“中国福建木偶戏文化交流活动”2015年3月11日至13日在金边成功举办。来自泉州市木偶剧团、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漳州市木偶剧团的8名国家级和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台献艺,为500多名柬埔寨观众和中、小学及大学生们表演了3场充满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优秀木偶剧目,受到了热烈欢迎。 (1)杨胜(1911-1970)
福建漳浦县佛昙镇大白石村人,出生于布袋木偶戏世家。四代均从事布袋戏艺术。七岁从父杨高金学艺,十四岁出师,即被“金福春”布袋 戏班聘为主演,享有“童子头手”的美称。其艺术继承了“福春派”戏状元杨高金的传统,并能博采众长,吸收各家木偶戏流派的精华和其他剧种的表演艺术,形成 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福建北派布袋戏艺术的代表。 1953年杨胜在漳浦县组建了艺光布袋木偶剧团,1954年8月参力口福建省第二届戏曲会演,获一等演员奖。9月赴 上海参加华东区戏曲会演又获特种艺术表演奖。196o年9月随同中国木偶艺术团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参加第二届国际木偶、傀儡残联欢节,他与陈南田主演的 《大名府》、《雷万春打虎》双获表演一等奖,各得金质奖章一枚。他先后四次出国献艺,到过苏联、捷克、罗马尼亚、法国和印尼等十多个国家访问演出,到处受 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在前苏联,他被聘为苏联戏剧家协会名誉会员。
(2)庄陈华
着名木偶表演艺术家,闽南漳州南靖人,1944年出生。中国木偶皮影学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漳州市木偶剧团副团长。
大凡有造诣的表演艺术家都对他所从事的行当有突出的贡献,技高一筹的创造;有能超越前人的表演技艺;以系统规范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流派;他们演出的代表剧目能久经观众的检验,令观众赏心悦目、交口称赞。在布袋戏丑行中,庄陈华已达到了上述的境地。
《大名府》造就了庄陈华,庄陈华演活了守门官。木偶传统名剧《大名府》取材于古典名着《水浒传》,故事情节各简单易懂,以哑剧表演。戏演梁山好汉化妆杂耍艺人,取悦守门官,混进大名府,搭救卢俊义。主角守门官是一个很有木偶特色的丑角,他贯穿全剧,以难度较高的操纵技术表演。庄陈华在三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演这出戏的守门官已经超过万场。《大名府》从国内的数十个省市演到国外的十数个国家,都受到了各种层次观众的欢迎。剧目与演员的“大名”也因此而闻名世界。剧目成为艺术珍品,演员成为艺术家。
(3)吴光亮
以五指操纵的漳州布袋木偶戏,其要点就是一个“活”字,要把木偶操纵得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对表演者手指柔软性的要求是极高的。从小学开始,吴光亮就开始练习小提琴,手指自然十分灵活,虽然是个小男生,但吴光亮能歌善舞,学校排舞台剧总少不了他。
18岁那年,凭借自身良好的条件,吴光亮在上千人中脱颖而出,顺利考进漳州木偶剧团。“学一行爱一行”,尽管条件艰苦,每天吊嗓子、念剧本、扯手指,但吴光亮却乐在其中,就因为真心喜欢,学艺的这些苦在他看来都不算什么。
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炼,到1986年离开木偶剧团到漳州木偶艺术学校任教,吴光亮已是一名颇有名气的木偶表演艺术家。
(4)洪惠君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导演最高奖“文华导演奖”获得者,从事布袋木偶戏40多年。 近年来,他曾担任漳州市木偶剧团团长,在任期内,他导演和主演了许多剧目,成就显赫。他导演的12集电视木偶剧《森林里的故事》2001年荣获中宣部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导演的《少年岳飞》2000年荣获中央文部第九届全国“文华奖”;《神笛宝马》荣获福建省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
“生旦净末丑,狮子老虎狗”是一句概括戏剧舞台角色的戏谚。然而在表现人类社会、动物世界的戏剧舞台上,名见经传的多是那些扮演“生、旦、净、丑”的演员,而扮演“狮子、老虎、狗”的演员,多是默默无闻。但是,木偶表演艺术却不然,演动物的演员与演人物的演员一样着名。洪惠君就是一个以擅长演动物的表演艺术家。
Ⅶ 陈裕是谁
陈裕,字景容,陈禧二弟,明初着名诗人和书法家。松江华亭(今上海奉贤)人,洪武三十年(1397年)应诏至京师,授翰林院侍书。母亲死后回家不仕,与陶宗仪等人赋诗酬答,着有《唱和集》。
福建省戏剧协会理事
陈裕,1953年10月生,福建云霄人,中共党员,1979年结业于广东汕头戏曲学校。1971年从艺,历任云霄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布传队演员、云霄县潮剧团演员、副团才、团长、党支部书记、云霄县文化馆馆长、漳州市戏剧协会副主席、云霄县戏剧协会会长。现任福建省戏剧协会理事、福建省民间剧团研究会常务理事、云霄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云霄县劳模协会副会长、副秘书长、云霄县政协委员、云霄县明新潮剧团名誉团、国家二级演员。
1972年首次公演歌剧《鱼水新歌》。1990年11月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参加演出有歌剧《半篮花生》、巴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潮剧《红珊瑚》、《杜鹃山》,电视广播剧《陈毅下棋》饰陈毅获奖。主演《宝镜篇》、《易婚记》、《泪洒秦淮》、《断鸿曲》、《围城记》参加福建省第十四届至十作届创作剧目调演获演员奖、优秀演员获。1983年参加福建省首届中青年演员比赛荣获金奖。撰写论文《行当与人物》发表于1989年福建戏剧第五期。1991年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1992年获漳州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湖南省优秀研究生毕业生
陈裕,籍贯广东高州,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研究生学历。本科期间成绩一直在班中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及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奖学金等,连续四年担任班长,两年党支部书记,08年获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称号。2008年——2011年于湖南长沙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掌握了扎实的科研基本功,发表论文多篇:《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备战北京残奥会体能训练管窥》、《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的足球软实力_基于足坛打假反黑风暴的思考》、《第26届男篮亚锦赛决赛技术统计指标对比分析》、《第30届奥运会男篮比赛各队攻防能力的比较分析》等;论文报告会:《从近三届奥运会看中国男篮之提升空间》—第十八届全国体育统计论文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结合耗散结构理论谈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体制之改革》—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CBA联赛之利益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运动弹力带静力性力学特性的量化研究》—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大会等。2011年获湖南省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称号。
Ⅷ 漳州有哪些好玩好吃的
附:漳州名胜
一、漳州东南花都
概况:
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漳州百里花卉走廊黄金地段的漳浦马口,国道324线旁,是历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所在地,也是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总面积7800亩。区内有2700亩的花卉博览园,1500亩的花卉生产基地,1500亩的综合服务区,500亩的花卉科技园区,1.8万平方米的主展厅。现有各种花卉苗木2000多种,年培育各种花卉苗木1000多万株,是集花卉生产、销售、展示、出口、旅游观光、农家休闲度假、会议培训、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大观园。花都依山傍水,绿草如菌,棕榈园、锦锈漳州园、闽南瓜果园、沙生植物园、榕景园、荫生植物馆、百花廊、花卉超市、兰花培育基地、农家生态园、大地艺术展区、南溪茶文化一条街、纪念林植树区等景区交相辉映。到此旅游不仅可以观赏到闽南、台湾及国外的珍贵花卉植物,体验到闽南及台湾风俗,了解到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还可进行射箭、游泳、水疗、垂钓、打网球、户外拓展训练(滑索、攀岩、空中单杠、过独木桥)等一系列健身运动。
一年一届的花博会,同时还推动漳州社会经济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并为促进漳州成为海峡西岸一颗璀璨夺目,熠熠生辉的生态工贸港口城市明珠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亦被誉为“福建花卉第一市”、“东南花都”。
享誉世界的漳州木偶戏
闽南漳州的木偶艺术是值得漳州人民乃至闽南人所骄傲的地方优秀文化艺术。漳州布袋木偶表演艺术,在我国乃至世界,代表着这一艺术的最高水平,当之无愧地作为民族优秀艺术的代表,享有国内外最高荣誉,蜚声全世界。
漳州市木偶剧团是世界一流的木偶艺术表演团体。作为中国人民的文化使者,从建国以来,数十度出国,到过罗马尼亚、波兰、俄国、南斯拉夫、捷克、匈牙利、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瑞士、葡萄牙、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巴西、阿根廷、以色列等国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参加木偶术节、商业演出和展览木偶雕刻艺术品,受到了世界各国和境外观众、专家的高度赞誉。十数度晋京献艺,多次荣获国家大奖。2001年,电视木偶剧《森林里的故事》荣获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少年岳飞》荣获全国第九届“文华奖”;1992年,民间故事剧《狗腿子的传说》荣获全国木偶皮影戏汇演优秀剧目、表演、编剧、导演等项大奖;1960年,传统名剧《大名府》等荣获布加勒斯特第二届国际木偶节金质奖章;2004年,在捷克布拉格国际木偶艺术节上,《脸谱与木偶》《大名府》荣获“最佳表演水晶杯奖”。剧团拍摄100多部、集的电影、电视木偶剧在国内外发行。100集的电视木偶剧《秦汉英杰》已经在江苏无锡拍摄成功,即将发行海内外。几十年来,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和介绍漳州木偶表演艺术,报刊媒体对漳州木偶艺术的报道更是数不胜数。
同时,漳州的木偶雕刻艺术也是闽南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漳州的木偶头是省、市在外事活动中的珍贵礼品。号称“国宝级艺术珍品”的徐竹初先生的木偶雕刻艺术,也为世界专家所赞美。当今,在欧、美、亚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展览了他的作品;他的工作室先后接待过40多个国家的官员和游客。我国的许多政要名人、艺术大家为他题词赞扬。今年5月,他受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30名“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之一,也是福建省此次唯一入选的民间艺术家。2006年初,徐竹初木偶雕刻被推荐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漳州徐竹初木偶头雕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年5月20日公布)。
木偶戏在旧时统称为傀儡戏。掌中木偶戏又称指花戏、布袋戏。因为演出使用的木偶,除了头、手掌和脚的下半部以外,其余都是用布缝制而成的,形状酷似布袋,所以被称为“布袋木偶戏”。布袋木偶戏的表演,主要是用手指活动来操作,所以又被称为“掌中戏”。
掌中木偶戏的历史有1000多年了。敦煌莫高窟作于盛唐的一幅壁画《弄雏》,画中一位妇女用指掌给身边的孩子表演木偶游戏,这是布袋木偶的最早形象。大约在唐朝,漳州人就用樟木雕刻造像,造型大都以宗教、神话、历史、民间传统形象为主,广泛用于佛教信仰,如果配以服饰和道具,用手操作,即可进行表演,它是综合了雕刻、美术、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表达式的民间艺术,并经历了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了闻名世界的漳州竹初木偶。
漳州竹初木偶以其悠久的历史,特殊的祖传工艺,丰富而精美的性格化造型,已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被称为“东方艺术珍品”、“世界一流艺术”、“活的‘文物’”、“中华一绝”,是具有漳州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傀儡登场假胜真,镂雕妙技巧通神,凭君地母天公手,展现千姿百态人”。在琳琅满目的漳州竹初木偶艺术馆内,木偶雕刻技艺被推向形神兼备的境地。
漳州竹初木偶艺术馆还创新生产关公、状元、夫人、皇帝、皇后、金童、玉女、狮子、门官、小和尚、孙悟空等一大批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特色又价廉物美的旅游纪念品、礼品,深受游客的喜爱。
中国灯谜艺术之乡――漳州(芗城)
漳州市(芗城区)位于福建省南部,北依戴云山脉,东临台湾海峡,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钟灵毓秀之地,并孕育了无数俊彦英杰。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漳州灯谜艺术之花,以其绚丽的风姿引人注目着称于世。
灯谜作为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在漳州芗城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近二十多年来,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灯谜协会,第一次打破海峡两岸谜艺交流的坚冰,实现两岸双向交流,创建了中华谜史上第一个“灯谜艺术馆”,三个第一给中国谜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象。灯谜活动普遍开展,谜艺研究不断深入,先后举办多场大型谜会,多次组团参加海内外各种谜赛谜会,培养了一大批海内外知名谜家,创作了相当数量的谜作谜论。对于活跃人民文化生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华灯谜艺术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0年,福建省文化厅把漳州灯谜协会列为福建省繁荣社会文化“芳草计划”示范点,把漳州灯谜馆列为海峡两岸文化走廊示范点。1998年,漳州灯谜协会被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评为“全国十佳灯谜协会”,会刊《虎啸》被评为“全国十佳谜刊”,漳州首届中华灯谜艺术节被评为“全国十佳谜会”,漳州三位谜家被授予“全国十佳灯谜新秀”、“全国十佳优秀灯谜论文作者”和“全国十佳灯谜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9年12月福建省文化厅命名我区为“福建省灯谜艺术之乡”,2000年1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将漳州灯谜艺术馆正式命名为“中国灯谜艺术馆”。2000年5月,中国文化部命名漳州芗城区为“中国灯谜之乡”。
漳州物产富饶,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盛产"六大名果":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三大名花":水仙花、茶花、兰花;以及对虾、石斑鱼、鲍鱼、龙虾、红蟳、扇贝、牡蛎、泥蚶、鱿鱼等海珍品。天香丽质的水仙花、"国宝神药"片仔癀和"国货之光"八宝印泥,被誉为"漳州三宝",名扬海外。木偶雕刻、珍贝漆画、九龙璧玉雕等旅游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Ⅸ 福州民间闽剧团出场费是多少
2000左右。10-15人的剧团,
Ⅹ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厦门演艺职业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http://www.xmyanyi.com/GaiKuang_JiGou.asp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厦门演艺职业学院简介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于2002年4月开始筹建,2004年2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建院,实施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一所具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的民办综合性艺术高职院校。学院最初在鼓浪屿办学七年,2009年11月,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发展,学院整体搬迁到翔安校区。学院目前已经完成了新校区校园第一期180亩土地的征地工作,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校园首期规划设计方案也已获市规划局审批通过,现已进入施工阶段。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院长曾讲来教授系原 集美大学 党委副书记,在高校党委及行政领导岗位上工作了三十多年,先后兼任过多种社会工作职务,积累了丰富的高校管理工作经验。同时,学院拥有一支团结奋进,富有开拓精神,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领导团队,正在带领着全院教职工把厦门演艺职业学院的教育发展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
学院现设音乐系、舞蹈系、科艺系、音乐剧系、编导系、戏剧影视系、经管系、公共基础部等7个系一个部,开设“舞蹈表演、音乐表演、影视表演、艺术设计、公共事务管理、编导、音乐剧表演、电子商务、影视多媒体技术、航空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中西面点工艺、财务管理、工程监理”等14个高职专业,涵盖20多个专业方向;2011年还开设了舞蹈表演及音乐表演2个成人专科专业。
学院现有在校生近千人,教师100余人,其中有来自北京舞蹈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 厦门大学 、 集美大学 等名校的专家、教授。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为莘莘学子搭建了宽口径、厚基础的平台。
我院建院以来以培养市场需要、知识全面的艺术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以特色办学着称,办学成果显着。2007年我院开办了全省唯一的音乐剧专业并于2008年进行全国首部校园音乐剧《铁窗歌手》的创作与演出,赢得了省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而这一创举也被省教育厅列为2009年“省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2010年学院科艺系承接的厦门市科技局科研项目“鼓浪屿三维仿真旅游导游系统”,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成果,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学院在办学实践中自觉地对艺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艺术教育之路。2010年学院成为教育部高教司立项的特色学校案例研究的全国首批5所"特色学校"之一,2011年学院案例研究《民众艺术》一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全国出版发行,获得热烈反响。十余年来,广大师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捷报频传,据统计,我院师生在厦门市、福建省、华东区直至全国的艺术比赛中以及在香港、新加坡举行的国际比赛中获奖已达二百余次。其中,文化部与教育部主持的国家级奖项8项;华东六省一市奖项4项;福建省级奖项14项。2004年受教育部和中国文联派遣,厦门演艺职业学院艺术团赴法国、荷兰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深受各国友人的好评和欢迎; 2006年学院舞蹈系参加第八届全国学校“桃李杯”舞蹈比赛,参赛节目分别获两个三等奖、三个优秀表演奖和四个优秀剧目奖;2007年参加首届华东六省一市大学生舞蹈比赛,我院群舞《火的节日》和现代舞《永不止步》分别荣获表演大奖和创作类二等奖;2008年9 月06级音乐系唐啸同学在“珠江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中荣获“钢琴演奏”单项第二名;2009年,群舞《麦田里的守望者》获华东六省一市舞蹈比赛金奖; 2010年参加全国第七届“荷花杯”校园舞蹈比赛,群舞《醉梅园》获创作金奖;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世界青少年舞蹈比赛中《醉梅园》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举荣获两项首尔国际金奖。2011年,音乐系多位学生在新加坡国际钢琴大赛、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以及“魅力中国”国际艺术节、第六届海峡两岸四地青少年艺术节中获奖。2012年——2014年,我院师生参加福建省大学生艺术节,分别获得艺术表演奖、优秀创作奖、艺术作品奖等多个奖项。2013年音乐系教师创作作品《练声曲》入围“海峡两岸现代科技音乐节”,郭刚老师获得福建省第二届“金钟花奖”声乐比赛优秀歌手;褚震老师获得厦门市第三届青年歌手大赛美声组一等奖;戏剧影视表演系杨健老师代表厦门市文化局在文化部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小品《等》获得戏剧类群星奖;舞蹈系获得福建省第二届“百合花奖”专业舞蹈大赛创作铜奖和优秀组织奖;这几年,我院学生还屡获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的多个奖项,2014年,我院洪烨幸子同学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艺术专业技能(中国舞表演)三等奖。同年7月,音乐系褚震老师在“第四届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获二等奖。这累累的硕果彰显了我院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院一直努力探索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灵活开放的多元艺术教育领域的继续教育体系,2010年我院设立了厦门演艺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与 集美大学 、吉林艺术学院合作,开办专升本函授教育;2011年经北京市教委和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北京舞蹈学院福建函授站在本院挂牌,目前专升本专业有舞蹈编导、舞蹈表演、音乐剧方向、国际标准舞方向、舞美设计和公共事业管理等6个专业方向。为满足社会考生的需要,继续教育学院还同北京舞蹈学院建立了高中起点直升本科的高起专合作模式。此外还与中国舞蹈家协会、省舞蹈家协会建立的少儿舞蹈考级基地。近年来,每年为社会培训服务达三千人次以上,同时还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拥有中国舞考级教师资格证的舞蹈教师。这些教师在基层各自的岗位上,播撒艺术的种子,传播艺术的芬芳,培育了大批少儿舞蹈考级的优秀学员。我院还率先在学院学生中开设国家级"素质教育舞蹈课",有利于学生将来毕业后,能适应教育改革和海峡两岸艺术交流的新需求。
为贯彻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深化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我院认真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厦门歌舞剧院、厦门鼓浪屿音乐厅、厦门闽南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厦门大姆哥动漫股份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事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了二十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为我院的实践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院重视闽台文化艺术交流,自2010年与台湾高凤数位内容学院签署《高凤数位内容学院与厦门演艺职业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协议书》后,利用厦门的区位优势,每年都邀请台湾着名的艺术家、艺术团体来我校做专题讲座、学术交流。他们是:台湾爵士钢琴协会创始人蔡佩志教授、舞蹈艺术家廖末喜;闽籍台湾舞蹈家周晋中、台湾着名音乐制作人吕国梁、台湾媛婷民间舞团;台湾音乐教育博士洪再添教授;台湾着名音乐艺术指导、打击乐演奏家林水永教授等。2014年我院派往台湾大华科技大学交流学习的三名学生(叶嘉惠、任子琳、高凡青)荣获国际创新发明海报竞赛铜牌。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教务处电话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在哪里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好的重点专业名单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怎么样 评价排名好不好(10条)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录取通知书,开学时间,入学考试指南军训宿舍条件转专业政策
厦门演艺职业学院开学时间入学指南及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