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更是课改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从课堂上予以突破。河南日报“名师”会客厅走进南阳市三中,我们围绕“高效课堂”这个话题,深度揭秘南阳市三中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连续攀升的秘诀。
一、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维。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二、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4、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
当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成绩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打断其对自己的消极认识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5、体现现代课堂结构,让课堂变得热烈主动。
要把课上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而学生则单向静听式的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结构其教学方式方法是填鸭式、注入式,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体式结构的教学方式方法是现代启发式,学生自学,老师进行针对性精讲,师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题,探讨真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课堂教学活而不空,实而不死。
6、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
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高效的课堂是无从建立的。
3、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
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对自己毫无责任,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
4、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
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三、构建高效课堂要力求避免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探寻却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升,如果把教学方法称之为一把“利剑”,那么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和教学经验就是“内功”,一个人要想成为“教学中的高手”,单靠外在包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
1.要心中有爱.
这是一个重复了千百次的话题,但却不能不提。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爱”。可以说,没有了爱,教育也就成为了无根之木、无水之源。一个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对自己的事业,对关乎千家万户的教育也就失去了热情。好孩子是人人都爱的,去爱一个别人不爱的孩子,去教一个你认为教不好的孩子,这才是真爱、大爱、博爱。
2、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之余,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和发展空间。营造一个学习的空间,多读书,即使读的不是本专业的书籍,也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古人云: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误区之二:培养个性就可以无视课堂纪律
新课改培养的是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可以有个性,但与规范纪律是互不矛盾、不相冲突的。如果学校课堂教学很随意,学生课上可以上厕所,随便下桌,美其名曰“张扬个性”,可谓大错特错。没有纪律的课堂是无效的,纪律是学习的保证。纪律的好坏与教师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态度,有时“破坏纪律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随随便便的老师就会培养出随随便便的学生。台湾作家刘墉也提出:自由有个必要条件,就是不能影响到别人的自由;自由的基础是自制和守法。
误区之三: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课堂改革
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课堂固然不足取,但热闹非凡的课堂又如何呢?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一名参加全国教学大赛的中学教师,执教课为“植物在大气循环中的作用”,却用“小白兔拔萝卜”的活动导入,把正规的课堂教学演变为一场闹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这种现象: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大张旗鼓的表演,脱离文本教材的热闹非凡的自由发挥,这些形式上看似对教学的改革,实际上却背离了最本质的东西。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一句话:“如果不创新,就只能面壁;如果创新,所有墙壁都是门。”其实两种形式可以并存,“面壁十年图破壁”,四面是门有时也会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选择适合本校学情的,选准自己的立足点,不断挖掘、改进,打造出自己独到的一面,这需要积淀与反思,需要时间的磨砺,更需要个人的奋斗与不懈的努力。所以说任何教学的改革都应是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不能只看到表面的轰轰烈烈、热闹非凡,还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性的东西:包括学生的动是真动还是假动,它的动与所学内容是否有联系,能否起到激发兴趣、深化学习内容的作用。
四、三点认识:
第一点,什么是真正适合于自己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要有学生立场,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看到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尽管每位教师采用的教育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同一个教育目的,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基.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只是分数和升学率的最终高效,而应落实于每一天、每堂课的有效、高效上。就一节课而言,就是40分钟前后学生是应该有变化的。如果不能抓住每一堂课,课堂教学徒有其形,而把学习的任务推迟到课堂之外,又谈何高效呢?实实在在上好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备好每一堂课,高效课堂才会卓有成效。
第二点,高效课堂由何处起步
八字箴言:教师真教学生真学
课堂上的做法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是在课堂上学,老师开讲前,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自我实践、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教师在备课中应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学习状况,认真分析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运用符合学情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理论倡导从教的角度向学的角度转化。“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它能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情境、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中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它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先学后导,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思辨、自主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发展能力。那么作为课堂学习组织者的教师要如何做呢?以下,笔者将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在备课方面
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初环节。在每学期初,教师就要有系统地研究和总体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合理确定本学期所要达到的教学总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做到三次备课,切实提高备课质量。三次备课即:第一次备课——借助参考书与文献,按照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集备组备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及方法;第三次备课——课后备课,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长处与短处,修改教案。通过三次备课,课堂教学的每一节课都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
此外,教师在备课中应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学习状况,认真分析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运用符合学情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合理安排各阶段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二、在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方面
“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学生自主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学习。只有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完成“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操作,就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学期初,教师就应该先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比如,教会学生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感知方法,它能引导学生直接感受、整体把握阅读的内容。学生根据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进行自主阅读,通过阅读能初步感知教材,整体把握内容,从而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打下基础。下面就自己在《春》的教学中实施“先学后导,当堂训练”举一个例子。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首先出示学习目标:一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清文章的思路;二是学会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通过目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第一个教学目标的“先学”:一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学生通过课前,课堂上默读、朗读及时正音。这样,既完成字词教学的任务,又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的能力。这个环节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或互助完成。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划分层次,写出大意,几分钟之后交流。如课文层次有几种分法,请学生各抒己见,说出理由,并请学生评价他人段意概括得是否准确、简洁。通过分析全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理清写作思路。第一个教学目标的“后导”:学生一般能通过自学或互助了解作者在“绘春”那一部分是通过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来展现春天的美丽。但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是写春天,那么描绘春天美景就可以了,为什么在这五幅图外还要写其他的内容?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绘春图”前后的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随后学生即可从再读课文中体会到“盼望”、“赞美”的情感,由此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是“盼春”、“绘春”、“赞春”。本环节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通过教师的引导,教会学生分析归纳的方法,并举一反三,让学生说说在阅读和写作时该如何应用。
第二个学习目标的“先学”:在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时,请学生分析这篇写春天的散文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生动优美。学生一般能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起到的作用,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赏析也颇为到位。但对于综合多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来写景这种方法,只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能品味出它的佳处,大部分同学没有看到这一点,这时可以通过小组交流互助,让他们分享阅读体会。第二个学习目标的“后导”:在学生完成自学并交流后,教师可通过评判、点拨、补充、更正、归纳,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条理化,最终使学生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课文,检测学生有否读懂,通常要求学生用扼要的语言将阅读领悟的内容表述出来,分析的过程就是文章的思路、结构、内容要点的梳理过程,也是将整体分为局部,对比较含蓄或抽象的内容进行具体阐释的过程。在梳理内容的同时,要求学生有独到的理解。这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其表现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是续写、改写、仿写,也可以是小品设计、内涵分析、绘制图表等,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适宜于学生的、能激发学生创造热情的内容。如学了《春》后,要求学生模仿本文景物描写方法来写街头一景;学了《紫藤萝瀑布》后,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这种在景物描写中寄寓作者某种人生体会的写法。
三、在当堂训练方面
当堂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当堂训练旨在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根据当堂课的要求,精心设计一定量的训练题,布置学生当堂完成,以此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
例如,在面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时,教师应该教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分析领会、深入探究,并把握材料的主要信息。这样,无沦是阅读速度、理解探究能力,还是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在满足学生合理需要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需求,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品位、阅读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伴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语文能力的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中解脱出来,个性特长得到了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有的放矢,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先学”、“先练”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锻炼意志。“先学后导,当堂训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还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高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 打造高效课堂的四个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并学有所获的课堂,这就是高效的课堂。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打造 高效课堂 的四个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 教育 ,教师不能受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盲目自尊,不容许学生有丝毫挑战,并且把自己立在知识灌输者的人设框架里面。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容易导致师生间的疏远,甚至对立,从而影响到老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确立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学会把自己当成和学生一起学习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抛出问题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尊重他们说话、思考、做事的权利,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别差异。只有建立好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可以使课堂不会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一起使课堂变活。
充分备课
孔子曾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奏,教师备课前一定要嚼碎教材上的知识点,厘清前后知识点的关系。在备课时设计精彩的教学环节,给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不单单考虑到死板的书面语言,而是要和实际相关联,使课程更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另外备课时除了将知识点讲生动、讲透,更要注意习题的准备。要将习题讲“活”,注意立足知识基础,推陈出新,新颖题目同样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在课堂的45分钟里,一方面要求教师把重要的知识点讲清楚,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又要给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时间,要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合理分配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重要的一点。教师可以在课前留给学生自主预习教材的时间,因为大多数学生不会在课外预习,所以有必要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设计,最好是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教材,一边预习一边思考一边解决问题。课堂上由问题引到知识点,要多留时间给学生自主思考,而不是自己急于求成从而使学生不能理解。
合理分配小组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学习的最小单位不再是学生,而是小组。建立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可以根据男女生比例分配适中、学生的性格搭配与互补、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的结合、座位安排的合理等原则安排座位,很多学校都在使用优学堂教学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的数据统计,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师分析。
高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成果,教师做到以上四点,能够和学生一起打造出高效课堂,使教师有价值、学生有所获
打造高效课堂的四个方法相关 文章 :
★ 打造高效课堂的方式有哪些
★ 做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 打造小学生高效课堂的方法
★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 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 什么是高效课堂?如何建造高效课堂?
★ 老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必备的方法技巧
★ 优化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③ 如何打造有效课堂的方法介绍
有效课堂是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加深。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如何打造有效课堂的方法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打造有效课堂的方法介绍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最后,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能相同。
二、认真研究并设计好课堂提问
第一,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学生认真思考。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能引导他们快乐地学习,能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提问的方式必须有效。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总之,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教学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同时,教师应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总之,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教学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同时,教师应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
第三,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
三、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节奏把握的好坏是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课堂上,有的教师给学生提出了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积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制度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喜用。
“合作学习”把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学习,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同时还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创建学习型课堂
在师生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应该平等交流,合作学习,创建学习型课堂。
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应学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学生则完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敢于质疑、主动提问,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优化练习布置,巩固学生知识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可以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更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七、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总之,“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即: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的课堂,时间和空间是属于学生的。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
“以生为本”的课堂,是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学生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得到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总之,要想构建有效课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教学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同时,教师应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
拓展:
有效教学涵义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第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实现教学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背离或片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教学获得
第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合规律,即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或挤占挪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其它学科教学时间等损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取得的,而是从教学规律出发,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有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学给学生带来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看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益,即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有效果,而且要求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教学有效率,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这里所说的学习收益包括学生学到的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学习投入不仅是指时间因素,还要看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脑力负担。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越有效,学生的学习投入就可能越少,效率越高。
有效教学 基本特征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与低效、无效教学不同,有效教学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三维目标”是一个完整、协调、互相联系的整体。同时,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而是要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因此,有效教学主张教师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结构观念,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有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如果只讲“动态生成”,而抛弃了应有的“预设”,或者远离教学目标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生想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那么这种教学实际上就是在开无轨电车,是无效的动态生成。同样,只讲预设,没有动态生成,不能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灵活的调整和变化,就很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有效教学必定是预设和生成和谐、辩证的统一。
为了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精心预设,为各种可能的生成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有效生成要立足文本的重点、难点进行生成。第三,教师为课堂智慧生成的“助产士”、引领者和创造者。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课堂生成的学生智慧“接生”;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要做“麦田守望者”,不让学生迷失于“课堂生成”;要做课堂智慧的创造者,机智地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有效知识量高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所谓教学的有效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是能提高学生有效知识的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法则就是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效果也为零,此时,教学内容不论如何正确、科学,都属于无效教学。
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任何知识,就其存在的价值,从发生学意义讲,都是有效的,有价值的,但是,从教学论意义讲,教学知识可分为有效知识和无效知识两大类。科学的教学内容如果传授方法不当,不能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实质的、有机的联系,教学的效果仍然可能很差甚至出现负效。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而不是教学传授知识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
教学生态和谐平衡
当代教育生态学研究表明,只有当整个教学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和谐和平衡时,教学才能高效优质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目标。这方面有效教学区别于无效、低效教学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式结构的和谐平衡。有效教学主张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内化学习与外化学习,自主学习与制度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开放、动态、和谐、平衡的教学方式结构,反对教学方式运用中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对立起来的极端化倾向,反对形式主义地开展探究和合作学习。一个有效教学的教学方式结构,常常表现为各种教学方式的和谐、平衡的运用,而不是把各种教学方式割裂开来。当然,教学方式的和谐平衡,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搞平均主义,而是从实际出发的一个开放、动态的平衡系统。(2)教学思维结构的和谐平衡。任何教学内容都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思维进行传授和学习的。同样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教学思维进行教学,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学思维清晰、结构合理、辩证全面,则教学有效性就高,反之就会下降。现实教学的缺失之一是教学思维方式的单向性和片面性,重逻辑思维轻直觉思维,重演绎思维轻逻辑归纳,教学思维缺乏清晰、合理和平衡的结构。因此,在教学中科学地把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结合起来,使教学思维清晰有序、和谐平衡,改变教学思维方式单一片面的现象,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3)教和学的和谐平衡。有效的教学既有赖于教师的优教,又有赖于学生的优学,两者和谐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其次,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和谐平衡。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需要教师教的帮助,只有两者和谐平衡,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再次,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平衡。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会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既有赖于“有效教师”,又有赖于“有效学生”。因此,有效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学有收获,学有发展,而且也要求教师大胆探索教学互促的教学思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不断提升专业成长水平。事实上,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两者和谐,才能教学互促,良性互动。(4)课堂环境的和谐平衡。课堂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是教学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环境和谐平衡就是指课堂的物理和心理环境能增进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师生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满人性关怀和具有较高心理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氛围中。实践表明,课堂环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教学和教师的情感与态度体验,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准备充分、组织科学、讲解清晰,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模式,代之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1)变牵着学生走为跟着学生走。所谓牵着学生走,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仅以知识掌握为落脚点,不顾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和问题,严格按照预设的过程、问题、细节,引领学生机械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与此不同,“跟着学生走”的教学则是教师在课前充分预设和精心准备、设计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和遇到的问题,动态生成课堂资源、教学细节和程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按照预设的教学和目标任务,通过主观能动的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树立创新意识,从而学会学习,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变“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为“跟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它应是预设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辩证统一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融洽、相得益彰的过程,是系统掌握知识、高效学习的过程。(2)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当代有效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探究代替学生的探究、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活动的弊端,真正把课堂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本属学生的思维过程还给学生,把本届学生的读、写、思、研还给学生,从而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3)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教材,就是把教材里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完了事,你教材上有什么内容,我就讲什么,你教材里怎么说,我就怎么讲,至于教材教完后,课程目标是否真的实现了则是很少考虑的。用教材教则不同,它把教材只是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教学的目的是用教材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而不是教材是否教完。有效教学的特征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只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课堂的体会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在这一学期,我们学校提出了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学校的教师也非常热烈地响应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这个教学理念的正确性,下面谈谈本学期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
首先,我认为有效课堂针对的范围,并不是仅仅指上课的45分钟,它更应该体现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始终,不管是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还是课后复习,都应该落到实处,都应该体现有效二字,只有这所有的环节都落到了实处,都有了效果,有了效率,学生的学习才会全面提高。
其次,我认为有效课堂应该和具体做法结合起来,有效课堂,并不是一个空的口号,它更应该落到实处,用具体的做法,方法和手段来体现。在预习的时候,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学生有哪些没有预习到的?学生对于哪些知识感兴趣?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没有什么互动?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在教学中,知识重难点应该怎么突出突破?这些 问题,都应该用具体的做法去体现出来,同样的要求,也应该贯彻到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中,有些问题,要责任到人,具体到法。
再次,有效课堂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冲突,应该如何解决?我们都知道,要落实有效课堂,很多知识点就不可避免的要重复,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知识点是群体性需要重复的?哪些知识点是单独单人重复的?这些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仔细甄别,在这个重复过程中,需要占用很多课堂和课外,教师和学生的时间,而不管是课堂的45分钟,还是学生的课外时间,都是有限的。如何在不影响整个课堂教学任务和其他教师教学任务的同时,把握好学生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分配,也需要教师进一步去努力。
其实,有效课堂这个口号虽然新,但是我觉得它更多的是一种对教育教学总的要求,而非一种具体做法,俗话说,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始终,同时也会从身边的老经验教师身上学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的精华,将这些结合起来,指导我今后的教学工作。
④ 构建高效课堂的做法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期望的。所谓表述全面、简洁、清晰、准确主要是便于学生迅速把握和了解。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做法,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1、用爱心对待学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心里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走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只有用这种情感去感染学生,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学生对教师才不会有畏惧感,才会喜欢你,愿意接受你,并对学习产生一种自然的热爱心里,让学生学习知识始终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2、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兴趣。比如: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不便拓宽的,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要让学生尝试亲自动手的,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余地,让学生课余时间操作,从而体验数学的趣味;也可以采用数学故事演讲比赛法、数学一题多解竞争法的方法。
3、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开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来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育者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人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得有长流水,一点儿也不错。就如我们教数学的而言,有的知识会牵引到语文,你就要对语文知识懂得一二;有的知识会牵引到科学,那么你要对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知识,也得有较深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点拨,适时抛砖引玉,放得开收得拢,对课堂教学有了极强的驾驭能力。也只有这样,再加上教师善良的心灵,豁达的心胸,学生才能真正尊重教师,重视这门课程,喜欢这门学科,往往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
当今社会发展快,学生接触社会面扩大,很多新鲜词语、事物进入他们的生活,那么作为现代的教师就应该恰当地接受并适时地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思想的先进,教师思想与时代同步,与学生产生共鸣,有共同语言,拉近距离,让教与学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进行。素质教育的课堂不再单单是学生听教师讲,学生看老师表演,而是培养能力,展示才华的芳草地。教师要用新鲜质优的思想浸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如同树苗一样,得到充足的阳光、水分和营养,让他们在学习的大舞台上充分发挥,激发其创新思维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有生机、有氛围,民主、和谐,发展平衡、前景广阔,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释放,价值唤醒,获得生命意蕴。
5、教师课堂上要有幽默的语言。
轻松的氛围才能使课堂活起来的,而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想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的教师很多,真正能活起来的课堂却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当课堂面临陷入“一潭死水”的尴尬境地时,也许,一句恰当的、与课堂内容有联系的幽默用语,就能让课堂“起死回生”。因为幽默能让学生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让课堂缓和一下沉闷的气氛,也可能让一部分眉头紧锁的同学“豁然开朗”,提出自己独到的、新颖的见解,找出问题的“症结”,让一部分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开始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让课堂真正、全面的活起来。
1、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要有了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实践证明,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情境,提供新知识的现实背景,有利于良好的数学活动氛围,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诱发思维,引导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不应简单地给出“问题”,而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吨”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苹果的重量是150();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5();一卡车苹果的重量是4()。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学生很快便在前两个括号里分别填上了克、千克,但是在解答第三题时便遇到了“障碍”。克与千克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很明显,填在第三个括号里都不适合。此时,学生便会发现并提出这样的问题:有没有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呢?4吨究竟是多重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发展创新思维,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能引发创新的欲望。任何创造发明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质疑问题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缺少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题,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教师要及时给予的鼓励,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要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解答,从而激发学生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我通过挖掘知识本身的特点,设置了这样的数学情境“金城化肥厂第一天生产化肥12.50吨,第二天生产化肥134/5吨,两天共生产化肥多少吨?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生产化肥多少吨?”学生在这个数学情境中相继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1)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能直接相加减吗?
(2)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不是应先统一成分数或着小数的形式?
(3)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小数怎样化成分数?
(4)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统一成分数形式好,还是统一成小数形式好?
然后,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很快,学生通过辩论、争议得出结论:“由于分数、小数的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只有在统一成同一种形式时,计数单位相同了,才能进行加减。”
因此,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提供很多具有丰富内涵、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为学生提供“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佳境,只有这样,孩子就会敢提问、会提问,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从而成为一个会主动学习的好孩子。
3、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探索创新过程,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保证。教师在设计活动或提出问题后,应让学生有充分的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比较自由地酝酿的探究时间,从而保证大部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数学课堂的学习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教学中,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家每户都喝上了牛奶,小明也打算订一份牛奶,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种订奶方式呢?(出示主题图)在该情境中,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①订一季度的牛奶,需要多少钱?
②订半年的牛奶,需要多少钱?
③订一年的牛奶,需要多少钱?
前两个问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而第三个问题则是通过这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而其中“一份牛奶(每天一瓶)全月28元”是对话框中直接给的信息,“一年有12个月分为4季度”相关信息则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我留了足够的时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从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看着欢呼的孩子们,我想:数学课堂中,我们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去探究,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数学问题。
4、精设作业,延伸创造欲望。
教师要设法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和创造欲,并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新的成就动机,从而形成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创新意识。基础性练习打好知识基础;变式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放性练习激发创造性。
(1)选出得力的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选拔小组长。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激励能力;
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③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
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
⑦学习成绩应该优秀。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要设立六个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老师的挑选担任,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这是何等的信心,何等的意志,何等的气魂!
(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按成绩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美术新课标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体系和框架,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和探索,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学习“探索优质课堂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本人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定位和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美术教材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在教学建议中列举了大量的内容供教者选择,显然,教材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变化空间,要让教师作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参”的奴隶。在教学中可淡化了美术的学科特征,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上。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仅是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而且还要具有众多的非美术学科的常识,否则,就不能适应当今美术新理念的教学工作。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将美术与生活融为一体
探索优质课堂模式应是“美术与生活融为一体”和现代意识的强化,不仅能拓展学习空间,而且扩展了教育空间。课堂教学选择余地很大,可以从传统的教学角度去讲,也可以由新理念的观念施教,可以是美术概念的切入,也可以是审美文化的传授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教法,以美术为载体,创建一个教学互动的艺术殿堂,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的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与独特性得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交隔的过程。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新的美术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评价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往评价的方式就难以适应新的。
一、实验基本情况
立足本校实际,成立了以校长李敏哲为组长的教改实验领导小组。把三年级定为实验年级,雪亚娟、赵维平教师承担本次实验任务。对实验教师进行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组织他们去去上郭店中心小学进行课堂教学观摩。
二、实验操作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实验教师通过网络学习韩立福的教育理论及《宝鸡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手册》,使教改实验老师基本掌握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实质,从理论上为教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根据学生实际建立学习小组,做到优、中、差结合;精心选择有一定组织能力、学习上有一定特色的学生担任学科长;并为小组选择有启发性、鼓励性的命名,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组织参与教改的老师到上西吉第一小学进行实验教学观摩及实验报告会,使教改老师及时掌握了课堂实践模式与教学方法。
(二)实施阶段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课改教师坚持认真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利用空闲时间不断学习相关教育刊物,深入学习成功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周四的教研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2、课改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案三单”,力争体现“先学后导”的主题。
3、教改教师每日进行教学总结,讨论交流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及时进行整改,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坚持认真细致的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4、教导处坚持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课堂听课,指导实验教师设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单,使教改效果明显增强。
(三)成果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评价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增强。
2、“三单”习题和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
3、小组合作给学生搭建了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的自信心普遍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大幅度提高。
4、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团队精神得到培养,积极参与讨论,自主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意识得到培养,对老师的依赖性减弱了,学习兴趣明显浓厚了。
5、班级内开展小组评比活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后进生普遍自觉地参与到合作集体之中,自信心增强了,成绩得到提高。
6、实验教师基本掌握了“先学后导、问题训练”的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带动了其他教师,自发的参与教改实验,体验“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对教学的促进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时间预设与生成有时不一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度不够,尤其在展示课中,展示内容与准备程度不一致,有时会耽误时间,使课堂任务不能正常完成。
2、检查指导不到位。课堂上布置任务时比较精心,而在执行过程中检查不够严格,指导还不到位。做到了“善始”却忽视了“善终”,使有的任务完成时没有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3、对于小组管理不精细。小组成员分工有时较随意,组长的工作明显比其他同学多,加重组长负担,个别小组还有组员不服从分配的现象,对这些同学思想工作做的还不到位,小组评价有时做得不及时。
4、模拟展示指导不到位。有时显得乱,有时各组水平相差悬殊。
(二)整改办法
1、针对以上问题,本学期要坚持实验组教师共同研究,认真思考问题,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2、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深入备课,经常进行同事沟通,及时学习好的经验。
3、加强学生管理,经常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全体同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4、对青年教师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鼓励他们加强个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在课程改革中迈上一大步,更上一层楼。
⑤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
1、把握学科特点和要求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首先必须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比如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还要非常熟悉该学科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说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内容,培养学生哪个方面的能力等,这样在授课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偏离,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学生能力只要提高了就是高效课堂。
2、教师要吃透教材利用好教材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把握每一单元,每一个课时所要授课的目标是什么,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哪些技能和习惯等,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教材,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要对教材有所拓展和延伸。
3、教师要对学生非常了解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特点,年龄特征等,因为高效课堂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提升。高效课堂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
4、教师要学会放手相信学生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就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敢于放手,真正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就是一个引导者,做一名导演,而不是演员,不能在课堂上都是自己在表演,而是让学生在展示,在表演。
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感悟课堂教学改革,也越发地使我们清醒而又清晰地认识到,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会、会学、乐学,使学生健康积极发展,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功感”是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的着力点。
二、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真正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
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必将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上产生质的变化,在高效课堂的改革与实践中,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三、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高效课堂的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将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将改变着他们每天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根源。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教师将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教师将更加注重帮助与引导;在对待自我成长上,教师将更加注重自我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将更加注重合作。
⑥ 如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首先要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只有在博览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辨别真伪优劣,培养出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各种艺术形式之间都存在有机的联系,对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起一定的兴趣,会有助于艺术修养的提高。各种艺术流派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只有广泛通晓各种艺术流派,才可能有比较有鉴别,才可能采各家之精华,培养起高尚的艺术情趣。
1、提高艺术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世界观同人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心理状态、道德观、艺术趣味、审美能力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作指导,欣赏者就不可能领会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也不可能接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趣味,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水平。要想欣赏音乐,需要有会听音乐的耳朵;要想判别形态的美,就需要有锐利敏感的眼睛;要想接触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就需要阅读他们、欣赏他们,借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美趣味,加强审美感受,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3、要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引导自身的审美趣味,还需要向那些具有某种专长的人在欣赏方面以指导、帮助。往往专家的意见可以影响、甚至改变自身的兴趣和观点。对艺术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4、深刻认识现实社会生活。艺术具有认识价值。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会历史,能成功地再现生活。提高艺术修养,有助于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全面地理解社会、人生和现实生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
5、增加生活情趣,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艺术具有享受和娱乐的价值。注意艺术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多的更高尚的艺术享受,从而增强对生活的感情。这样,在群体中的形象也将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情味,更能够和群体融合在一起。
6、更好地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华,吸取一切进步的思想营养。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信念。注意艺术修养,可以更深刻地体会一部优秀艺术作品进步的思想倾向,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艺术作品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感染读者和观众的,因而对思想的熏陶作用也是更富有效果的。
7、培养道德情操。艺术具有道德的价值。一部优秀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自己道德观念和人生选择方面的重大影响。注重艺术修养,可以通过进步的艺术形象,吸收进步的道德观念,逐步培养道德情操。
在做为学生的时候,还谈不上什么艺术修养,因为这个阶段还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所谓的艺术修养,是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提高艺术修养,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尽可能多的了解世界艺术。
其次要有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先进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的创作目的和创作动机,影响着创作的品位。而审美关是你正确把握艺术审美的标准。还有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这样才能让你从最普通的事物中提取出最精华的东西。要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去创作出各种可能的意境。
⑦ 打造高效课堂的方式有哪些
高效课堂是什么,高效课堂就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教学越来越力求有效,每一节课争取成为常态下的高效课堂。下面,由我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些打造高效课堂的方式。
1、亲身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结合校情、学情,选取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编制出符合学生特点,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真正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将自己所学的文本知识结合自身的理解运用到解决具体生活问题之中,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重要性,体悟生命的重要意义,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共同提升,为孩子们愉悦学习、快乐成长、幸福生活、终生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2、互动交流是最好的思想沟通方式。
高效课堂的特征之一,就是“还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表达的权利,展示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因学生的展示而焕发生命活力。展示即暴露,展示即发表,展示即自信,展示即勇敢,展示即担当。黑板是媒体,发表是情感活动。展示是课改的精髓,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既包括小组讨论后学生在黑板上的书面展示,也包括学生登台讲课和学生互动质疑过程中的各种展示活动。学生在展示时,思维活跃,全神贯注,课堂妙趣横生,质疑生成,亮点不断,尽显生命狂欢。展示使学生有了快乐,有了自信,有了尊严;展示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使学习变成一种自觉。
只有教师的“放手”,才有学生的“创造”;只有教师的“信任”,才有学生的“发挥”。“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是高效课堂走向成熟的根本理念。
3、学生存在是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学生理所当然要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主人。面对一个个独特的、充满个性的、潜力无限的、独一无二的学生,我们必须明确这样一个观点——学生是最好的学习资源。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我们的课改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在当下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背景下,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同样还要关注他们的生命成长。
蒙台梭利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就是创造条件,用心灵唤醒心灵,用热情点燃热情,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生命滋养生命。我们在成就一批批学生的同时,学生们同样也成就了我们
4、教师的存在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帮助的“优生”,是教室里的“第51名学生”,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和参与者。
课堂的核心是: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追求着把学习的权利充分交给学生,把主持课堂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彻底弱化到服务于学生的地步。本节课,我遵循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课改理念,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讨论和展示,说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构思本组的展示方式、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真正的自我”,不必害怕同学的不满,不必担心老师的批评,没有顾虑、没有担忧,因为“你”就是课堂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师的存在,不再是传统课堂上高高在上的说教者,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答案的唯一。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的存在不是“品头论足、指手画脚”,而是“耐心倾听、答疑解惑”。我个人认为我找准了自己的角色,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做到了适时引导、适度点拨,推动课堂流程的有序进行。
5、课堂重点在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课堂的是:把学习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把问题设计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学习工具使用效果的最大化,思维训练、能力培养的最大化,知识的规律、方法、技巧让学生最大化掌握,给学生最大发展空间。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化,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基于学生生存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生活的、生态的、生命的、智慧的、灵动的、创造的是“能本大课堂”的显着特点。课堂实质是“提出问题——分析体验——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程序化过程。因此,作为教师,要把课堂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放在首位,以此为依据设计课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检测。
6、情感体验和品质提升是课堂的灵魂。
课堂是基于问题的解决,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导学案中“习题问题化、问题情境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是对课改初期教师的严峻挑战。没有任何问题的课,不是一节好课;不能解决问题的课,是一节没有意义的课;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课,是一节没有价值的课。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引人向善”是我们的做人原则。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融情感态度价值观于课堂教学之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问题的引领是孩子们积极探究的前提,思维的碰撞是孩子们合作交流的意义,而情感的体验与升华则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面对课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心中的理想课堂是“和谐的氛围、自信的表情和幸福的笑脸”。
⑧ 怎样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二、师生角色的分配要科学。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反之就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包括老师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总之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效应。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四、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总之,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充满生命力的,是“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致力于“追求高效,减少低效,杜绝无效”的境界。全情的投入,注重研究,于细节处下功夫就一定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⑨ 打造美术高效课堂,应该怎么做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所以这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那么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并且我们受教育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了,越来越多的父母亲送自己的孩子去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或者是说学校进行学习。那么对于老师来说的话,或多或少都会带来许许多多的压力,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呢,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如果想要打造美术高效的课堂,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有些人对于这种情况来说的话,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一个想象能力,充分的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学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是能够提高他们的一个学习效率的,所以说作为老师应该和蔼可亲,只有孩子们喜欢上这门课的时候,那么才能够提高美术课他的一个效率。
⑩ 打造高效课堂的基本方法
导语:效课堂对于学生非常重要,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根据实际情况,自制一些教具,以饱满的情绪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断渗透数学思想,千方百计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独立自主的学习,在课堂上尽可能掌握知识,课余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训练更开阔的空间,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一、教学流程基本要求
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学流程可以概括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下面,按照整个教学流程的先后顺序,对诸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一)课前要求:强化备课和学情调查
1、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需提前一周进行,备课组全体成员按时参加。集备前,备课小组要针对备课内容进行课程标准的研读,结合教材要求和知识,对每一课时内容、授课策略、教师讲解或点拨方法、学生的疑难点等进行详细地探讨和准备。教案和学案的准备必须在集备前完成。语数英分三个小组,文综、理综分两个小组。
(2)在集备时,要强化以学定教,坚决摒弃以教定教,必须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
2、编制学案
(1)学案的编制由备课小组完成,集体备课后再进行修改。学案编制要符合学生实际,要体现出层次,并有明确的说明。学案不能用现成资料代替。
(2)为便于教师二次备课,学案一律用两张A4纸编印,用五号或小四号字体。学案内容靠中,左右两边要留出适当空白,方便写教学设计。
(3)学案的编制也需提前一周进行,不要出现第二天上课,前一天才拿到学案的情况,那样教师是无法充分备课的。
3、预设备课
每位教师都要进行集备后的预设备课,对每节课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要设计好教师如何导,学生如何学,问题如何解决,内容怎样拓展,如何段段清抓落实,时间如何分配.……具体教学设计要落实在电子文档上。坚决杜绝临上课才备课的情况。
4、下发学案
(1)学案要在有课的前一天下发,便于学生预**,便于收交。
(2)若出现临时的特殊情况,需在上课时下发学案,也要有学生先浏览学案的环节,不可师生面对新的情况不做调整。
5、收交学案
学案在完成之后,需在第二天早7:20前收齐交任课老师,教师和班主任要将要求落实到实处。学生不按时交学案,要问清楚原因,采取措施。
6、批阅学案
学案的批阅是仅次于备课的重要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学案要做批注,如书写不认真、有抄袭痕迹、写错别字、审题不清等。学案可以反映学生的好多心态,不能简单一个对号或错号或写个“阅”字完事。一、二节有课,学案至少批改三分之一;三、四节有课,至少批改三分之二;下午有课要全批全改。不管批阅多少,以基本掌握一个班的学情为原则。
7、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是在学案批阅的基础上进行的,更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案批改中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二次设计。一节课的流程设计,时间安排,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需要小组合作,由哪些学生进行展示等等,都要在学案上教师二次设计处详细注明。坚决杜绝没有二次设计的课堂出现,不能凭想当然上课。
(二)课中要求:突出问题解决和拓展提升
1、反馈学案:学案的反馈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的态度,如认真或规范程度;二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问题。要表扬优秀的,鼓励中等的,鞭策不认真的。
2、出示课堂目标:目标带有指向性,方向性。有目标可以避免随意性,师生为完成目标而努力,避免课堂松散。
3、基础知识的再认和再现:基础知识的掌握是目的也是手段。需要全体学生都必须记忆的,要采取默写的方式,避免学生抄袭。默写后,采用全收或收交几个学**小组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属于抽查性质的,可以点名让学生背诵。
4、问题解决和拓展延伸:
(1)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知识的运用过程,也是学生领悟、思考、智力发展的过程。要注意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要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的眼神迷茫,教师就要改变设问方式或者审题角度等,决不能以个别学生顺利回答而判断所有学生的情况,要关注大部分学生的思考状态。
(2)拓展延伸是让学生通过训练、观察、对比得出规律性的东西,绝不是一个题就能解决了的。要通过这个过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5、反馈练**和总结:教师可以用一个题组的方式,对课堂的重点难点进行巩固训练,同时对课堂进行方法、思路、规律及学生表现的总结。
6、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们都喜欢有生机有活力的课堂,也都喜欢幽默风趣知识丰富的教师。因此,教师是否对课堂充满着热爱、是否有情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在课堂上,我们要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感觉,而不是教师讲的热烈学生听得冷淡,甚至恹恹欲睡。同时我们要加强我们的语言修养,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三)课后要求:巩固强化训练
当天有课的学科可以适当布置巩固练**,但不可太多。同学们还有预**案要做。请老师们在布置作业时真的要体谅学生,同时也要考虑实效性和接受度。学生们的抄袭是我们造成的,因此,要适度(不能超过30分钟)。当天没有课的学科不准布置作业。周末,要设计好一周内容的训练题,学科老师要利用值班时间给学生答疑解惑。
以上要求仅仅是教学流程的基本规范。教学是艺术,也是科学,课堂探索无止境,落实基本规范是底线要求;决胜课堂的功夫在课外,希望各备课组、任课老师加大投入,强化研究,对教学诸环节进一步细化、优化。级部要加强督查,对不按要求落实的,课堂教学评定一票否决。
二、课型基本设计
新授课流程
两层次:新知识获得探究——迁移训练落实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2、设置问题主动学**:将知识问题化,由低到高设计几个问题。简单问题,学生自主或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老师通过疏导思障,指导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教材信息,通过探究方式加以解决。实施主体探索活动教学策略。
3、研究得出知识结论。诱导学生自主总结结论。找到“诱思点”,实施诱导启发策略。
4、理解知识结论。新旧知识联系、比较与类比,进行同化理解,将新知识纳入认知结构。实施同化认知、变式思维策略。
5、迁移训练。以例题引路总结知识运用的思路方法规律,进行跟踪训练、反馈矫正、总结达到落实。实施情境迁移训练策略。
复习课流程
两层次:知识回扣探究——跟踪检测落实
1、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这是复**课的基础环节。该环节有五种呈现基础知识的方式:关键词填充式,提纲引领式,题目带动式,问题提示式,尝试回忆式。一般几种方式组合使用。
2、强化落实。基础知识需要记忆的要强化记忆(文科科目大多有此环节);需要深化理解的,用问题或题组为载体,精讲点拨(理科科目大多有此环节)。
3、检测落实。重在迁移运用或变式拓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规律总结。总结方法、思路和规律。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的思维障碍和能力缺陷,以举例的方式精讲点拨、启发诱导。
5、巩固落实。教师可以用一个题组的方式,对课堂的重点难点进行巩固训练。级部也可以进行跟踪检测。
讲评课流程
两层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拓展训练落实
1、掌握检测数据,简评检测情况,公布各题的通过率或错误率。
2、出示检测题的答案,学生自主、合作解决一般性问题。
3、教师点拨。对错误严重的题目重点讲评,对体现典型思路、方法和规律的题目重点讲评。
4、强化落实。属于遗忘的要强化记忆;属于理解问题要针对关键点突破理解;属于应用能力问题,要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集中突破。后二者要通过题组训练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拓展训练。对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适当变式训练,以拓展思路、提升能力、巩固落实。
三、关注教学细节
(一)“课前”需要重视的几个细节
1、预习课案内容以学生能充分预**为标准。建议级部每周选一个班,对各科的预**量进行调查,每周调控一次,必须保证学生的预**在自**课上完成,否则,安排的预**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2、对预习课案要全批全改,杜绝学生抄袭现象。强化对学情分析。
3、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和预**案紧密融合,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学”展开而不是重点设计如何去“教”。
(二)课中需要重视的几个细节
1、如何进行有效展示。展示过程中,个别学生为给小组得分而回答问题,流于形式,不注重答案质量;有的学生接连抢答,独占展示过程;学生展示时,其他学生听得不认真,只是看热闹或不太相信学生的答案;展示时间长了,就影响知识的落实。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把握各学**小组的任务,要求明确,要调控好整个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听课中。
2、如何进行课堂即时评价。课堂即时评价就是以学**小组为单位,对小组内每个成员课堂表现的'评价。课堂评价应当是公平的,每个学**小组都有平等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给每个小组平等的机会。比如说某班共有八个小组,课堂展示环节安排了六个小组,那么,如何给其他两个小组同等的机会,这就需要课堂的机智。再有,比如说个人展示环节,如果什么问题都有一个人或几个人回答,也就失去了全员参与的目的,就容易从一言“教”的课堂变成了一言(或几言)“学”的课堂,还是达不到所有学生都参与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的调控,实现课堂真正的活。评价要自然流畅,要成为教学流程中的有机部分。学生需要激励,尤其是现在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愿意展现自己。而老师呢,却极力压制学生的表现欲望,不给学生展现的机会。偶尔有评价也是生搬硬套,流于形式。
3、如何进行小组合作。
(1)讨论合作要求要明确。讨论前,要明确讨论什么,怎么讨论,讨论到什么程度,讨论多长时间,如何检查和检查谁等。(2)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讨论合作。①对于较简单、大多数学生都会的问题,基本全部完成后,可采取同桌对答案方式发现问题,同桌互助解决问题。这类问题检查时面向最差的学生。②对于有些难度的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去做,等普遍做到最难的地方、不少学生难以独立做出时,再让大家就关键问题集体讨论攻关。这类问题检查时要面向下游学生。③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集思广益,讨论出思路后,再独立做出。这类问题检查时要面向中游学生。小组合作主要出现在三个环节,一是预**环节,二是问题解决环节,三是拓展环节。这三个环节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小组能解决的,教师就不要包办;小组解决不了的,老师当讲则讲。
4、如何进行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小组捆绑式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班级作业组的共同努力。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一周内每堂课每个学**小组的表现,班主任要掌握每个小组一周内的综合表现,主要是日常表现。根据一周每个小组的综合表现,给每个小组评定分数。
5、重视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探究思维和能力提升。在授课过程中,这一环节应该占有一定的比重。
6、当堂检测应当作为课中的必要环节固定下来。
(三)课后需要重视的几个细节
要充分设计学生自**课活动的内容,坚决不能在自**课讲课。自**课是学生完成预**任务和进行巩固练**的时间。如果老师再占用自**时间,学生什么时间预**?什么时间复**巩固?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教师的教学必须在课堂上完成。(如何组织课堂不再赘述)
级部还要关注一个问题,不管是预**还是作业,都要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否则就无法确保预**和作业的质量。
四、对几个问题的认识
(一)关于对教学案和个人教学设计的认识
个别老师对学校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不同的看法。比较集中的看法是,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劳神费力,比如教学案的设计。认为备课组几个人凑凑情况,说说进度,剩下的就是个人上课了。实际上,这仍然是传统教学的思维方式。
对这种认识有两点需要商榷:一是如果没有上课前的充分预设,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能不能保证?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一堂好课的准备也不是仅仅看看教科书、看看参考书、看看资料那么简单,这就是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的最大差别。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而新课程更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果上课前不了解学情,没有充分的流程设计,没有教学策略,没有当堂知识落实的手段,仅仅凭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支粉笔就能上出高质量的课吗?二是请老师们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学的过程也是发展自己的过程,难道我们就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或者说仅仅把教学当成一种任务吗?课前的集体备课就是相互学**的过程,是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单单就教学案来说,这是集体备课的成果,如果个别老师认为没用,那上课前我们准备什么是最有用的?
还有一点请老师们注意,教学需要积累,要留存好第一手资料。几年下来,就是一部完整的教学档案。有些资料到后来是无从查找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嫌麻烦而失去了积累的积极性,而到需要的时候又想起积累的重要性。就是在如此不断的反复中,许多宝贵的资料没有保存下来,不得不从头再来。
(二)关于对“规范”的认识
从前一段的研讨看,老师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学案设计的规范。包括版面设计的规范和内容设计的规范。就版面来说,请老师们认真借鉴手头的参考资料。从大小序号到段落设计都要规范,小细节就有大作用。内容设计要全,不能仅仅是各环节的罗列,重在设计课堂如何实施是高效的,教学设计是用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的,不是来应付检查的。
二是课堂语言的规范。尽量使用普通话,并引导学生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要简明,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声音要洪亮,在教室内形成共鸣。
三是课堂板书的规范。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板书,可板书可不板书的就没有必要板书,学案上有的就不要再板书,随意的板书耽误时间。重要的内容必须板书,但要在黑板上分清主板和副板,主板不能随意擦除。一般来说,主板在黑板的左边,要根据板书内容的多少留出足够的空间。
四是课上材料的准备。前一段听课,不少的老师没有事先告诉学生需要什么资料,而是课上现让学生翻找。比如有一节课,课上需要教材、两本资料、提前发的学案,还需要一张演算纸。因课前没有准备好,学啥找啥,既浪费教学时间又显得课堂很乱。上课前,老师早到几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准备好所用材料,上起课来就显得有条不紊。
(三)关于选题
一般来说,新授课的选题是巩固知识,复习课课的选题主要是复习旧知识,讲评课的选题是为了强化提升。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明确选题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利用这些选题。选题时老师要先“下水”,了解所选题目是否契合所复**的内容,难易程度如何,题目有没有错误等。
(四)关于讲题
老师们都明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单单靠几道题肯定不行,所选题目仅仅是例子,通过对例子的讲解,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对解题思路的点拨、启发学生思维应该是“讲”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学生能否通过题目得到思维训练,决定课堂的效率和效益。因此,老师要多教给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教给学生会做一个题目就完事。
(五)关于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首先要有目的性,然后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提问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而不是单单检查所提问学生掌握的情况。因此,提问前要有明确的要求,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问题简单,思考时间就短一些;问题难,思考时间就长一些,切不可问题刚提出就让学生马上回答。提问的方式也有讲究,现在大多数老师都采用随便提问学生的方式。老师可能认为这样能节省时间,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提问方式更浪费时间,如果老师直接点名,叫到的学生没有想好或者本来就对问题有疑问,这样的学生肯定回答不好,既耽误了时间,又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个别学生可能还认为老师故意找他的茬),提问的效果并不好。因此,让学生主动起来回答效果更好,这样的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错的),学生回答完了(错的订正了),再让学生举举手,老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就能了解个大概。
还有一种现象,一旦时间紧或提问的学生回答不符合答案,老师往往就直接说出答案。“授”课又变成了“灌”课,效果肯定不好。而这种现象还较普遍。这就需要老师们对课堂的生成性有思想上的准备,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六)关于听写检查
1、听写(或默写)是效率最高的背诵检查方式,检查面广,还检查了关键字词的书写。文科宜多采用。运用听写方式,能有效避免学生侥幸投机心理,养成自觉记忆的**惯。
2、听写前要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听写中要巡查学生听写情况,听写后要立即收交并尽快检查,并尽快反馈结果。好的大张旗鼓表扬,对听写不好没认真对待的,要提出批评并让其限时补上并再行检查。
3、听写后不立即收交、或只收少数学生、或不能及时批改反馈、或不对听写不好的给予必要批评与补查,听写的作用都会大打折扣。
(七)关于错题改错与重做
1、要养成对错题及时纠错的**惯。能当堂改的当堂改,不能当堂改的课下立即改,无论如何不能过夜。即使觉得明白了、会做了也必须再动手做一遍。除极微小的细节错误可以在原题上略加改动外,一般都要进行整题重做。建议分学科建立错题集,将学案、资料、作业以及试卷上做错的题整理在上。
2、对错题要弄清错因,消除障碍,汲取教训;难度大的要虚心求教老师或同学,真正弄懂会做做对,必要时还要再找类似的题强化一下。
3、坚持一周一次重温错题,一月一次错题重做或考错题。
(八)教过了,讲过了,为什么学生还不会?
“不是讲过了吗(甚至是N遍了),为什么还不会?”这是考试结束后老师讲评试卷时反问学生的最常用的句子。这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其实,反过来老师也应该想一想,讲过的知识为什么学生还不会?分析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老师平时对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考试时有了相关内容才觉得重要。把普遍问题当成个别问题对待,把重要问题当成一般问题对待。没有重点强调,学生印象不深。因此,即使老师讲过了,学生也难免出错。
二是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是讲了,学生学的怎样?没有落实,没有反馈,出问题也就在所难免。教师的讲无法代替学生的学。
三是只重视结果,没有重视思维过程的引导。理解了的东西记忆更深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注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展示,仅仅重视了结果的吻合,是无法让学生举一反三的,甚至就是原题学生也不一定能做对。
请老师们认真领会“不要相信定律”:①不要相信:我要求过了,学生就会去做了;②不要相信:我讲过了,学生就懂了;③不要相信:学生懂了,他就会了;④不要相信:学生会了,他就能做对了;⑤不要相信:我提醒了,学生就会注意了;⑥不要相信:学生订正了,问题就解决了。要相信:将纠错进行到底!
(九)良好学习习惯惯和学习品质养成不靠考试靠平时
1、认真规范的书写习惯要在课上和作业中培养——教师要抓在平时,并率先垂范;2、做题速度、准确度与规范程度靠在课上和自**中练就——要督促在平时;3、有意记忆、善于思考、及时查缺补漏的**惯靠平时养成——要常抓不懈;4、建议拒绝“两样东西”,一是计算器,一是涂改液和修改胶带。
(十)课堂教学要坚决贯彻“以学定教”
关于课堂教学是以讲为主,还是以学为主,不用再争论。关键是课堂上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去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必须立足于“如何指导学生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导演、演员一身兼。道理老师们肯定都明白,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就需要老师们多下功夫了。授课也要有思想,对上课也要有理解。要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