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升展厅设计的格调应该加入什么问题
展厅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设计,既要考虑设计的主观性、合理性,还要考虑观众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创造性设计活动,是一种实用的、以视觉艺术为主的空间设计。利用空间环境,采用设计、工程建造、视觉传达手段,借助展具设施,将要传播的信息和内容呈现在公众面前。
陶瓷陈列展厅
陶瓷陈列展厅
首印象很重要,好的视觉效果能够快速吸引参观者,提高参观者对展厅的首印象。我们可以从设计中放大企业品牌的特点和产品的特色,并设计出适合企业的独特风格,提升参观者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展厅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拥有一个符合自己企业的展厅设计方案,就看设计师对企业的标志图形、企业风格、色彩搭配如何设计了,这需要结合企业、品牌自身的多种元素,通过清晰、简洁的设计融合到展厅之中。
陶瓷陈列展厅
陶瓷陈列展厅
展厅的建造也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在选材方面。很多人认为搭建跟着设计方案走就没问题了,其实不管是完成方案的搭建还是进一步的改善展厅,都需要重视材料的选择。展厅策划的目的就是企业展示和宣传产品,但这都要在安全的保障下进行,搭建的材料关系到一个展厅的安全性,所以我们不仅要选对材料还要保证材料的之类,才能确保展会的顺利举行。
一个好的展厅设计方案是经过设计师精心打磨的创意,而好的创意来源于生活!溢美,可以让您的展厅更有格调!
② 有什么艺术类的问题可以提问
街舞练习是非常苦闷的
.当然也有快乐的.嘻哈打扮比较潮.
自己炫耀自己是每个年轻人的虚荣心.是不可少的
但你想学习街舞的话.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要不怕摔.不怕苦 .不怕失败
③ 采访美术馆游客该提什么问题
首先你看这个展览是什么样子的人的,如果比较出名的话,貌似大家都是慕名而来的话你就可以问问:您对这位画家了解多少啊?这个样就会知道很多其他相关于这个画家的消息,可以卸载稿子上,充实一些,如果要是普通游客的话你可以问问说你觉得画怎么样啊~你知道这是什么风格的么?喜欢这种风格么?你最喜喜欢那张呀?你对这些话有什么见解啊?你觉得画家想要传递给你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呀?你了解这位画家么?等等..另外还有就是如果是你写稿子的话就可以多多少少从自己的角度想出一些问题来以游客的身份回答在你的稿子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还有下次说的全面一点..比如说下什么样的画展,你具体的工作重点是什么的,可以更好的帮你分析
④ 采访书画展览提什么问题
1.作品名字
2.作品尺寸
3.作品寓意
4.展览的意义
5.有多少人参加
6.什么层次的
7.什么类型的
差不多就这些了。
⑤ 做展厅设计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对于展馆设计来说,它不同一般设计行业,不仅注重视觉的高大上,而且更注重文化内涵。而文化类展馆则是各类展馆设计中,富有文化内涵的代表性展馆之一。那么,在文化类展馆设计中如何用内容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首先,在文化类展馆设计中,从整体上把握各项文化内容中的内在联系,使各文化内容串联递进,产生一定的内在联系。同时根据不同的文化故事,用不同展区进行讲述,使这些文化故事又能联结成一个大的故事集合体。
⑥ 采访表演艺术家提什么问题啊急急急急!!!!!!
记:玄奘大师,很高兴今天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深表感谢。
玄:没关系的,我也很高兴接受你们的访问。
记:大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想到天竺取经呢,那个地方可是极西之地,荒无人烟,路途遥远,条件十分艰苦啊。
玄:主要是天竺是佛教起源之地,保存佛法众多完善,我们中土经文残缺,为弘佛法,不辞艰辛也要取得真经,使得我国信众得闻佛法精妙之处。
记:那你在途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玄:很多啊,最困难的一次,我们的水用完了,又迷了路,大家都很想放弃了,最后我们整整渴了三天三夜,才循着动物的尸骨走出沙漠。
记:那大师现在忙于做什么哪?
玄:我现在正在整理翻译取回的经文,估计过不了多久它们就能与大家见面了。
记:大师真的是劳苦功高啊,真的很抱歉打扰了大师的清修,再一次感谢大师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⑦ 关于一次艺术展的主题
年轻人对性感兴趣
⑧ 当和艺术家交流时,问一些什么问题比较好
技巧一旦有了固定的模式就失去了一半意义。技巧的最高层次应该是领悟和应变的能力。 1.就地取材随机应变 访友拜客或有求于人总要先寒暄几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则会给人无事不登三宝殿之嫌。
⑨ 为何策展,如何策展
卢杰 视觉艺术展示方式的理念与艺术作品的原创及理论研究息息相关。展览是艺术作品被阐释、认知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在对艺术及其作品阅读、批评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提供这一阅读框架恼估赖牟呋砟钣敕绞教岢雠馈!侗旧业氖澜绲谌卣埂肥歉龊苡幸庖宓恼估溃堑贝泄帐跽故痉绞街械囊桓龅湫汀S芍兰摇⒂猩矸莸幕遥ㄌ囟ㄈ禾宓谌卣梗┖陀小捌放频牡荡巍钡奈逍羌侗龉莼龋餐钩删哂辛司哂邢笳饕庖宓娜ㄍ视域。空间、人、话语,概括了这个展览的策划主旨:“本色”(个人化倾向,在这里以“女性”为契机?学院的绘画(统一而又有变化的)=人文主义的永恒艺术。具体方式为某学院(中央美院)某代人(90年代初毕业、成名)之某特定性别(女)以某特定艺术媒介(油画)共同构成的某种艺术态度(个人化),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是:由中国方式的女性特质与新学院油画结合而使各参展画家的艺术语言纯化达到了不同风格的个人化,而远离了“明星式”的急功近利与哗众取宠,只有这样的艺术才有了人文主义的力量与永恒。 这种精英主义的创作与展示方式,这种追求纯粹的绘画感觉的“个人化”倾向与“学院艺术”这两者是如何互动的呢?学院、纯绘画、风格、人文主义这些概念在展览及其写作中明显是一种肯定的述说,而缺少其上下文关系的质疑。作为一个特定群体,它的狭义的典型性是否被图说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趋势?到底是主流还是反主流?论者认可这群艺术家既关怀当代意识又注意与当代俗文化保持距离,她们是否做到了?如何做到的?做到了又会如何,都是些耐人寻味的问题。
提出此问题不是为了艺术理论的探讨,也就是说本文无意赞成或反对“本色”展的学术主旨,而是要对这样一个典型案例的展览文化与策展方式的询问:展览的观众是谁?如果不是特定的圈中人,即使是艺术界的观众,除非是居住在北京且目睹过第一、二回展,又如何面对这个“三”字?策划人是为了以权威视域强化某一学术观念,而赋予展览的自传性,还是以复述(历史感)代替历史,直接进入历史的书写?而这一、二、三回展出的社会时空变幻,第一回展在10年前,每届参展人并不完全相同,所包含的极其复杂的这十年间的视觉艺术发展过程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在这个展览及画册中均很少涉及,这是由于技术与资金的限定,还是展览语言的狭獈,更可能是由于这个固有权威视域的建构就是策展人所为。我们在过去是就画论画,后来又加上了市场,现在,是否应该把视觉艺术的展示文化也看在眼里,如果说有纯粹的绘画,人文主义的,个人化的,学院的绘画,是否有纯粹的展览?人文主义的展览,学院的展览?个人化的展览?因而,要问一下,,这与如何画,为谁画是同一个命题。 策展人(curator)一词是从泛义的“西方”翻译到中文的一个尴尬的对应词,它在拉丁文原义中指涉的是关怀、照应、疑问、探寻等义,在英语中浓缩为展品之组织管理,展示策划人,它在许多文化中仍是不可译的,因为这些文化中尚无策展人及其工作存在,如在丹麦文中仍常被误为收尸者。 “策展人”一词在中国语境中失去了许多语义,也保留了许多,而又生发了许多新义。其中,批评家、艺术史论家、艺术家兼策展人这一各地理文化区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中国是主流。但投资人与行政人员担任策划则属于中国特色,在“西方”它仍然招来艺术行业内外的批判,社会结构体制内外的抵制,当然,这只能说是一般意义的规范尺度,而幕后从意识形态到商业利益的操纵其实是后现代主义社会的内在文化逻辑。中国的艺术行态中,展览策划与“西方”最大的不同,是职业策展人,包括公私机构策展人和独立策展人的不同。重要的是独立策展人,他们以艺术展示方式作为对视觉文化生成过程的批评、阐释,而不是以艺术家的作品与图示理论以及展览图示的观念或学术、批评的姿态、造成策展人对作品没有距离,或基于自身大至思想观念小至具体选题上的认可,或基于艺术家的要求,而使展览失去其创造性、开放性和学术性。 “本色”在强调绘画性,个人化、学院化的同时,展览结构重心在于个人自身与个人风格语言之间的发展变异与统一,而较少展示她们精神图式整体上的一致性。之所以这样,有很大原因并不是主动地个人化、纯化,而是被动的对时代的选择。具体说甚至个人创作风格语言与工作单位、体制和当下的艺术评说与展示方式有关。参展艺术家中有曾经具有批判性的“前卫”分子,而今与其完全对立风格的装饰绘画同在“学院”女画家“绘画”等前提下并置,极具意义。再观“本色”展,展现了另一个性论:中国的女性方式。我知道女权意识及相关的艺术领域的发展在矛盾而统一的“西方”有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因由、到了今天,朱莉亚?克里斯蒂娃这样的行中高手只会去写小说《武士》,而不会象在文革期间那样兴冲冲地来到中国,急购一册《中国妇女》,但有关女权意识而引发的思想史,文化学、比较文学、视觉艺术等各领域的巨大突破,其革命意义并未因后期的美国式政治等削弱。 女权意识,或者说女性方式在中国当然有我们不同的语境。我们常听到“某女画家画得远比男画家”的一类话语,或者我们妇女半边天,女权是西方的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狭獈化理解除了其翻译上的误差,还涉及了许多问题。对于中国女性意识的研究如今在中国其它领域已不完全是被“西方”在单方面书写了,而它在中国的视觉艺术领域就真的是象这个展览所表现的,或如那些艺术家们所理解的,中国的女性意识在艺术里主要为不强调女性特征(亦即强调女性特征),不刻意(亦即刻意)女性化(指油腻、感性、秀丽等),实则在强调固有的女性化定义。 这不仅过分强调了女性主义艺术对女性特征的表面涉及,同时这种女性特征也仅停留在生物形式上,更多的是完全依附在男性中心位置上对女性“本色”的一再复述——“她”之为“他者”。如在“本色”画展后的研讨会上有位男性着名艺术家的评语:好就好在你们作为女画家要面对女画家各方面的困难,却又能画得和男画家一样好。女画家们在会上与在画展中一样失语,即使对笔者有只言片语也无非是“我们只管画画,不管说话”一类的话语。“她”和“画画”两种本色,谁更“本色”?“他”策划“展览”,为谁而展?“女画家”与“学院”一样,是附加价值,疲软、前言不接后语的“个人化”,正是策展人努力提供的阅读提示,也是此展览的成功之处,它提示了当下艺术生态中为画而画为展而展仍是主流。
⑩ 怎样采访学美术的同学(要为要美术方面提三个有深度的问题)
1、如何看待现如今为应付高中生艺考的短期速成式美术教育?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艺术家吗?
2、对于绘画技法与绘画作品的内涵,你怎么看待两者的关系,有什么必然联系么?孰轻孰重?
3、什么样的画能称为杰作?
4、绘画作为一种主流艺术形式,它有他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这感染力的根源是什么?(一幅好画为何能打动人。)
建议你去看看《女人、因画而幸福》这本书。我想会很有启发的。